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2024-04-08

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通用9篇)

篇1: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浅谈我校学科活动和教师培养的的设想与措施

雷锋小学教研干事

丁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寒冬亦是收获的季节,今天的雷锋小学硕果累累,已被阳光、和谐、现代的雷锋气息所感染,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激情参与的学科竞赛、新颖独特的阳光运动、开心快乐的实践活动诠释着雷锋小学的育人理念。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新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能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

一.炼真功铸内涵

1.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评比考核制度。我校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目标,弘扬爱生敬业精神,设置党员示范岗,建立评比考核制度。

2.运用载体,营造氛围,倡导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具体措施有:专家讲座、政治学习、读《雷锋全集》写好心得体会、并进行测试。

3.在实施师德建设工程时,注重虚实结合,把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有月评价、期评价。

二.搭平台促成长

1.坚持校本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定期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切合学校实际开展校本讲座,让每一位教师充当主角,在全体教师会上展示“教师美丽一刻”,搭建好交流平台。

2.提升层次,引领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一名骨干教师应具备六大素质:重品格,好学习,多实践,勤反思,常积累,善研究。我们转变教育理念,利用“学术沙龙”、“集体教研”、“学术讲坛”,“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理念,提高课堂艺术水平,培养教科研习惯,进而增强教师的学术能力,打造出一大批复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先造峰后填谷

雷锋小学教师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领羊人,我们还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级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让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归来,一是要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二是要进行全校的经验交流,传达教学新信息、新理念。

2.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示范课赛课、基本功比武。

3.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树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承担并实施一个课题专项研究,每学期写出该课题的阶段性报告及总结论文,努力提升自己。

四.师徒结培新秀

学校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且是通过人的管理。因此,只有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热情,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为了锤炼教师队伍,培养拔尖名师,我们要不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建设。

1.采取师徒结对的传统方式。

通过校内师徒结对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工作。

在学校内网提供与同事、朋友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3、对学员要求

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参加好培训活动,做好笔记、卡片,及时撰写心得、案例与反思,上好汇报课,做好阶段培训学习总结。

五.提技能重实效

1.教师一学期要完成“四个一”工作:一个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一份读书心得。

2.三笔字比赛。教师每2周书书写一版粉笔字并进行展览,期末进行比赛。钢笔字和毛笔字每期进行一次比赛。

3.全体教师每年上一堂汇报课,新教师赛课活动每期一次,提倡集体备课。4.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一是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三是网络技能的运用。

5、每期读一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并写好心得,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于学科活动我谈一下设想:

1.剪纸活动课程化。剪纸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列入课表,每期定期进行考查,师生作品定期展出。

2.德育活动常态化。学校自编一套校本教材,每月开展2次德育活动。3.主科活动模式化。每期每科进行一次竞赛活动:语文定在15周、数学16周、英语17周。语文竞赛有:创新作文赛、优美诗文朗诵、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书写比赛、续写雷锋日记等。数学竞赛有:生活数学竞赛、速算比赛、低年级口算比赛。英语竞赛有:单词竞赛、口语比赛、听力比赛、朗诵比赛等。

4.实践活动固定化。学生每期外出进行实践活动一次,并写好日记。5.体育活动多样化。体育活动比较丰富:校内运动会、体操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还可成立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转呼啦圈兴趣小组等适合我校校情的活动。

6.艺术活动规范化。每期定期训练2个节目,上期迎接六一,下期争取参加网络春晚。绘画书法竞赛每期举行一次并将优秀作品展出,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一代代雷锋人的奋力开拓与创新中,雷锋小学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走在高新区的前沿。我们将不负社会各界的期望,一如既往地抓好学科建设和教研文化建设,有效提升教研的品味和实效性,让教研成果在课堂开花结果,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篇2: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一、改变传统审美方式,提高学生创新美的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高中生容易受传统美术审美思维的影响,即评价一幅美术作品的好坏的基本出发点是作品的真实性,这一点与西方早期古典绘画的思想是一致的。这种美术思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好处,它可以很好地将客观世界重现在画面中,让一些值得纪念的事件永久地固定在一张画纸上;它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创作的意识;同时它也更容易被高中生接受,试想,假如绘画课上,一位同学画了一张非常像自己的肖像画,肯定会被班级同学所仰慕。这都是这种传统绘画思想的优点,然而随着现代风格及后现代风格在美术界中的影响,传统绘画思想已经不再是绘画领域中独树一帜的思想,创新性强、立体性强、思想性强、简洁时尚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是目前绘画风格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思维上接受这些绘画风格,让他们明白,即使画得不像,也同样可以成为一幅优秀的作品。

要想让学生改变对传统绘画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接受新的美术思想。比如当教师讲授梵高的绘画时,要先把梵高的人生道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梵高一生的坎坷以及对美术创作的热情,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些梵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作品,比如《向日葵》,并引导学生多从作者用色的角度去欣赏这幅作品,渐渐地学生就会感受到向日葵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随后, 教师可以再拿出一些诸如《自画像》的作品,给学生进一步讲解梵高创作时的背景及心境,让学生对梵高有更深入地理解,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印象画派的认识和理解。

二、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当学生对现代绘画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后,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要想让学生多进行实践,必须将高中生本身的活跃性及爱表现的心理激发出来。

一直以来,我国高中阶段多以教学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著称, 很多高中生在课堂中往往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欣赏活动中, 当心理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时,却想让学生多实践,无疑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师应努力将美术课堂变得有趣味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表现能力。

比如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目前中国的民间美术都有什么内容,或者探讨自己家乡的民间美术都有什么,相信学生肯定会说出剪纸、泥娃、吹塑等民间艺术类型,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剪纸或泥娃等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工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制作程序和制作方法,从而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现场给大家做一个民间艺术作品(教师需要提前学好),这样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肯定会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进一步探讨,让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就可获得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提升。

三、开展情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情景教学指的是将美术课堂融入到一个情景当中,让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实际的一个情景当中。就比如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冥想盆一样,身临其境地观看着当事者当时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学生会更深入地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和独特的美的感受。

首先,是生活情景再现法,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到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讲授中国园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打好申请, 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者城市周边景区去上课,让学生在参观景区的同时,以拍摄或绘画的方式将公园内的建筑记录下来,并从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美感;第二课时,教师再回到课堂,给大家播放一些中国著名的建筑,如故宫、山西平遥古城等,让学生比较自己描绘的建筑与这些著名建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其次,是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渲染情景,当对一些国外艺术作品进行讲授鉴赏时,学生无法到现场去参观,去感受它的美,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或一些现实技术来实现情景的再现。比如在讲授西方雕塑艺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将一些著名的雕塑打到屏幕上,同时配合着一些西方音乐,时而增加一些作家雕刻的敲打声音,让学生对西方雕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随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现代雕塑家创作雕塑的视频,让学生对雕塑创作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创作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审美技巧,而要想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就必须先将学生对美的认识全面化,让他们懂得美不仅仅是真,还包括创新、简洁和时尚。同时要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欣赏的乐趣,最后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术所带给他们的审美感受,从而让学生在美术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早日成长为创作人才。

摘要: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课堂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新课标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篇3: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指导,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查的主要对象,理性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师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在反思中又该注意些什么?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要立即回顾教学过程,体会教学中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包括教学中达到或超过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等等,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升华,时间长了,就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反思教学中的败笔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而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反思比如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等。对这些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

3.反思教学中的偶得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行为和每一句话,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设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展开,或者一下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随时可能会产生瞬间灵感,学生也有“创新的火花”闪烁,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就会转瞬即逝,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很大的遗憾。

4.进行教学再设计

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总是写一写下次再教时应如何做,因此,她的课教得炉火纯青,常有新意。我们教完一节课,应该从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练习题等诸方面进行反思,及时记录整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提高自身业务质量,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及注意点

1.注重培养反思意识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我们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大多数老师认为平时没有必要反思,只有在出现了问题时才需要反思,这种狭隘的观点使得教师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阻碍了老师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自觉反思的意识,变外在的反思压力为内在的反思态度,由“强逼”到“习惯”,因为只有内在的自我反思意识才是所有教师进步的不竭动力。

2.有意训练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想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日常教学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非常必要,它是反思前的准备。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问题是创新的入点和开端。如经常向自己提问: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是否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等等。

3.观摩听课,促进反思

观摩听课是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第一步。听课时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及时向授课教师讨取授课感悟,聆听评课教师的意见,然后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比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能帮助自己走出困惑,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4.主动上课,促成發展

除了听课,我们倡导教师自己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借助他人的观摩点评,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时,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欲较强烈,备课时往往更注重吸收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会钻研得更深刻,写成更优化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通常都会出现很好的效果。上完课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评课,又一次的集体反思与交流,对执教者个人教学的反思也就会更深刻。

5.注意反思的“系统化”“实践性”

教学反思是完整全面的过程,并不仅仅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教学实践、教学思维。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进行教学反思是为了在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同时,努力追求教学的完美。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位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关小学)

篇4: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提的管理工作。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及高管理工作中碰到、听到过, 很多校长对信息化理解作为教研员及教师的我教以及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困惑, 笔育者有如下看法:

技一、培养信息技术骨干, 以点带面, 服务教学○海术南校领导要重点关注本校信息技水三的教师省术教师, 关注他们的信息技术专业成或具有初步计算机操作水平平市亚长, 鼓励、支持他们在这方面的提高,

实多选派这些老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促验的教育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信息进学小技术培训。强化信息技术骨干在系统教安装莫作、电、办公系统软件脑故障、网络应、用等主要方面多媒体课件制师琪光的初步掌握。

专充分发挥信息骨干作用, 以点带业面高, , 带动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这平提成一点上, 很多学校能要求信息骨干教长培训师集, 但不持久。中全体教师在日常工作安排中开展信息技术基本,

往往以本校老师多、懂电脑操作的老

师少, 而让信息骨干教师“全包”, 往往带来的是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依赖及“落后”, 长此以往, 学校的信息技术工作将得到不全面发展,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心力劳累”, 无精力去学习, 不能促进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优化发展, 形成竭泽而渔的局面, 加剧信息技术工作发展滞后状况。因此, 学校要从制度、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方面监督与激励全体教师学习。另外, 要重视信息技术骨干的培养, 合理、科学安排其工作和时间, 让其能更好地提高发展。

二、使用农远设备及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在很多学校, 广大校长和教师由于对远程资源认识不足, 在资源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主要表现:一是认为远程资源的应用烦琐;二是由于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 认为加重了教学负担;三是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四是教师实际操作演练少, 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因此造成了农远设备闲置直至损坏。

远程教育资源, 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 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科, 教学素材支持全面, 例如:教学资源栏目;课程资源中包含学科、版本;教学素材支持等。这些教学资源、素材支持, 教师不仅能从中吸取教学经验, 也能应用其中的资源服务于教学, 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对于学生,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展示的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直观, 便于理解、易学、易懂、记得牢。

学校要多向教师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 定期发布节目预告, 让教师熟悉远程资源, 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开阔视野。在实际教学中, 采用“观摩—模仿—创新”模式。首先要观摩光盘提供的示范课, 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明确自己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方面的差距。其次是“模仿”阶段, 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观摩学习, 结合实际情况, 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实施教学。最后是“创新”, 教师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 对远程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加工与使用, 尤其突出二次开发的重要作用, 优化教学方法, 进而应用到课堂中。

为了加强教师使用农远设备、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制度上的保证外, 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当老师在完成了规定的节数后, 再使用农远设备或资源上课时, 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教师使用农远设备、资源的积极性就能不断提高。同时, 学校要积极开展远程教研, 定期组织校内远程教学优质课评比, 突出资源应用、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相结合, 实现运用优质资源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教研博客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提高网络教研能力

网络教研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 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以网络教研平台技术为支撑,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研与研修活动, 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及自身专业发展, 以一种开放、共享、平等、共进的活动与交流方式, 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研讨、沟通、交流、培训的研究活动。

通过教研博客, 教师可以发表教育感想, 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备课困惑、课后感悟等等。在这种随笔式及反思式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提供与大家真实交流的机会, 而且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 提高教学能力。

我省教研博客 (http://www.hersp.com/) 汇聚了全省各县市教研室、中小学、教师等的教研博客。学科齐全, 内容丰富、这不啻是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库, 且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与博客作者交流对话, 博采众家之长。

学校要鼓励、引导、帮助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教研博客, 通过博客发表文章、学习, 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网络在线研讨, 吸取经验, 提升水平。

篇5: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式探究;三位一体;把握规律;提高成效

幼儿时期是塑造性格品行、个性能力和精神意志的关键时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孩子,把握学生的情感爱好、洞悉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儿童的发展动向,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和责任为孩子去打造一片发展的天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放飞幼儿成长梦想。

一、创设乐学情境,鼓励幼儿“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要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孩子打成一片,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教育环境、乐学情境,让幼儿对自己不思不解的事物,勤于发问、敢于追问。让孩子们在快乐、自由、信任、关爱的氛围中毫无顾虑、不加约束地积极思考,交流讨论、敢想敢问,将孩子自身的内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老师要努力建设一种“平等互信、自由表达”的师生关系,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和关爱,鼓励幼儿把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快乐地表达出来,此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引导、表扬和肯定。即使在孩子的想法有些片面或出错时,教师也要用宽容与微笑对他们所提问题给予积极的应答,激发孩子敢问的信心,培养孩子会说的能力。老师要根据幼儿的感知能力,设置或展示问题,让幼儿在感兴趣情况下善思好问。如,笔者在教学中常会以“老师想知道”“宝宝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等催生孩子“问”的欲望,在幼儿“认识轮子”以后,为活动中幼儿提供一些纸盒、圆形卡纸片、球、正方体等,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情趣,启迪孩子进一步提问的智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运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句式的规范用语,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问,为什么要问,在故事讲完后,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孩子发问,使孩子的思维路径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搭建活动平台,促使幼儿“动”,激发幼儿的主体性

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尊重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预先设计一些悬念,或编一些趣味活动,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幼儿喜闻乐见的谜语、故事和儿歌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提高幼儿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如在开始《会变的影子》教学时,可以用谜语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说出“影子”谜底,接着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光与影子的关系,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孩子对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孩子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在老师的指引下,鼓励孩子通过摸摸、看看、尝尝、拆拆、装装等活动,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手脑互动能力,尽量创造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做到“孩子能想的事绝不代言,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做”。

三、聚合教育资源,引导幼儿“爱”,培养幼儿的团队感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中往往表现出一些任性和自私。如任其发展,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自己、社会和国家都是一个难以弥补的缺憾。因此,从学前教育开始,教师就要整合和利用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等各种教学资源,在三位一体过程中,使这些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得到发挥,促进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快乐成长。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成长方面的功能和优势,逐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合作探究和规则意识。通过一些社会性的角色游戏把教育、教学内容内化为幼儿自身的社会行为。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扮演“老师”“医生”“交警”“司机”等角色,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眼光演绎生活中的现象,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时,就会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必须遵守规则,从而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他人的情感、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理解角色间的关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建立班级QQ群,实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发布幼儿成长发展信息,拓宽家长对孩子及幼儿园的了解途径,同时,注重挖掘社会资源,将教育延伸到社区、村庄,拓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场所,让幼儿和家长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不断提高幼儿的能力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使幼儿多元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幼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田星.做个好梦,促进健康成长[J].现代阅读,2011(14).

篇6: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由此可见, 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建设大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 同时也突出了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职责和使命的重要性。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目前的现状为着眼点, 主要探讨职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1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1.1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 对于教师基础教学能力的认识都是较为宽泛的概念, 并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精准的概念,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内容和概念也在不断拓展。但从一般意义来说,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识, 具体包括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等;教学设计, 具体包括设定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例题选择、作业布置等;教学媒介运用, 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运用、板书表达、课件运用、教学工具运用等;教学调控, 具体包括对教学时间把控、教学计划把控、课堂秩序把控等。

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日常教学。基础教学能力与日常教学活动密不可分, 如果没有基础教学能力, 日常教学就无法实现。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实现的基础。教学本身是教与学的过程, 是通过教, 来实现学。这就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连接的纽带, 而基础教学能力就是这个纽带, 是教学实现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教学效果, 就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掌握知识、学会运用, 加以实践、举一反三, 如果不能实现这些, 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那么, 如何才能取得这些教学效果, 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基础教学能力。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密切联系。现代社会知识越来越多, 更新也越来越快, 这就需要增加课堂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而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加以运用的快慢程度, 对教学效率有直接影响。

1.2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成功的标志是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 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基础教学能力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直接手段, 影响学生兴趣激发。

基础教学能力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基础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影响作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运用、语言表达、创新思路、解题方法等都会影响到学生, 而这些方面就是基础教学能力的体现。

1.3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的意义

职业院校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有着重要意义, 这主要体现为:基础教学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技能, 如果没有这种基本技能, 就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基础教学能力能体现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基础教学能力是评价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方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全程很难跟踪, 但是对于课堂上基础教学能力的评价则较为容易进行操作。由于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也是教师能力高低的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可以利用基础教学能力评价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

2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基础教学能力的主要方面

对于基础教学能力尚无法精确界定, 也无需精确界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教学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

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了解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难点, 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拥有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能力。

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有了米, 还需要巧妇。在对教学内容把控时, 还需要对教学媒介的运用能力, 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制作PPT, 运用微课等能力。

对教学活动的控制能力。好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有效控制, 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等。

2.2 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能力的现状

由于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相对滞后, 一些优质师资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 使得我国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薄弱。主要体现:教学内容认知的僵化。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总是习惯于照本宣科, 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就弱, 僵化的教学认识, 很难使学生提升兴趣;教学媒介运用的单一。由于职业学校教师少有升学压力,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形式上的讲授任务, 教学媒介运用单一乏味, 无法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控制无序。由于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 对日常教学考核逐渐弱化, 使得日常教学更是缺乏对教学活动的控制, 没有详细教学计划、没有教学评价、缺乏教学反馈、缺乏课堂调控等, 造成教学活动控制无序。

2.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尽管基础教学能力的概念是宽泛的, 但是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还是有章可循的。这需要做好三个基础提升工作: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

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控。要想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控, 教师必须沉下心来, 做足基础功课。首先, 做到理解教材, 认真理清教材内容、重难点、教学纲要等;然后, 做到熟悉教材, 在理解的基础上, 要认真、系统、完整地了解教材前后教学内容和逻辑关系;最后, 做到拓展教材, 结合教学对象, 对教学内容加以引申, 理论联系实际, 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特别注重将现实生活中的要素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提炼出易于理解的生活版教学内容。

综合、科学利用教学媒介。随着现代技术的引用, 对于知识获取的渠道已越来越多, 对于教学更应紧跟时代发展, 综合利用教学媒介。这里教学媒介, 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媒体运用、书面表达、思维引导等。具体来说, 语言表达, 尽管是传统概念, 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创新, 如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将相声、脱口秀等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媒体运用, 应该多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PPT、微课制作、编程、微电影等都可以运用;书面表达, 尽管是传统形式, 但可以利用逻辑关系, 创新形式组成, 如思维导图等在课堂中的运用;思维引导,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最高级的媒介却是最朴实的, 那就是思维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引导, 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 并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潜质。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从科学思维角度来说, 教学活动也算作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中的一些办法, 对于教学活动也是适用的, 如利用决策论的思想, 也可以寻求最优的教学控制, 教学控制的变量可以由教师设定, 如课堂教学时间、作业时间、复习时间、考试时间等, 变量彼此之间的关系, 也是通过教学实践摸索而来, 如何界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严格的科学性, 也需要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 通过寻求其中的优解, 达到系统控制教学活动当然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 系统控制教学活动的最优办法也是动态变化的。

3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3.1 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这主要体现在:基础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基础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基础, 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3.2 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体现出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的必备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 教师职业特征将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师职业生涯, 如果没有教学能力作为支撑, 作为教师将是不合格的, 职业生涯更是无从谈起;基础教学能力与教师职业发展动态相关, 基础教学能力会随着教师职业发展而动态变化, 当职业能力增强, 那么基础教学能力也会增加, 如果基础教学能力增加, 会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 彼此是动态相关的。

3.3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升基础教学能力, 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表明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因为: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 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学活用的作用最为直接;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教师其他能力养成, 基础教学能力包括多个方面, 其能力的提升会促进教师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奉献精神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基础教学能力提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基础教学能力是教学职业能力的基础, 基础能力层面提升, 对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 结语

根据国内外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将高速发展, 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基础教学能力, 将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基础教学能力提升的本质, 提出提升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有效提升基础教学能力的策略。基础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直接促进职业能力发展, 后续也将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基础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提出了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并进一步引申出基础教学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教学能力,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珠社.浅议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1 (8) .

[2]张雄.数学教育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史炳星.美国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8.

[4]Bransford, John D, Rodney R Cocking.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9.

[5]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6]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 (4) .

篇7: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铸造师德 聚焦课堂 狠抓研讨 关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00-01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奉献。雷锋曾说过:“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假如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能够永远坚守你的生活岗位?”雷锋的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现在,它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

思想决定行动,对于育人的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去想、去说、去思、去做,积极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提供“阳光”、“空气”和“水”。

二、做好规划、加强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航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做事要有个计划。有计划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人生,有计划的专业发展,同样必定是精彩有为的发展。如果教师心目中无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自己会沦为庸懒之辈。找准自己的特色、特长,给自己规定具体的目标,有行动,自然就会有发展。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聚焦课堂、精心研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

對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成长首先得立足课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于漪、窦桂梅、王崧舟,他们都是从课堂成名。作为驾驭课堂尚且稚嫩的教师,我们更需要在不断的磨课、研讨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常听老师说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更有大家的研讨: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

四、精心备课、勤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学、爱学、喜欢学是备课过程中需要好好考虑和花心思的地方。课前要认真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学法、备学生、备媒体(包括板书)、备教学过程等。所备内容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预设性又要有扩展性和生成性。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呀,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如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使教师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主动积极地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是啊!我们是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精彩!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我想,只要自己用心,因不足而学习,因困惑而探索,我们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

篇8: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基于Moodle平台可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1. 提升教师课程系统意识

从图中的课程设计程序可以看出:教师利用M oodle平台进行课程设计, 既要考虑学科本身的严密的科学逻辑系统性, 又要考虑学生发展本身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因此,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选择性、学科性与活动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等方面的关系, 增强自身的课程系统意识。

2.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意识

基于M 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 在课程的呈现形式上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将传统的文本化课程转化成为超文本、多媒体的网络化课程;将单一的、枯燥的、冰冷的文本化课程, 建设成为呈现方式丰富的、人性化的、师生可以互动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课程。这一变革, 决定了教师不但是课程的执行者, 更是课程的建设者, 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准确解读的基础上, 来对课程进行再设计、再规划、再建设。就如我区平南小学的英语教师马彩红老师所说:“每一次用M oodle平台来设计课程, 我首先都要思考, 我的课程设计如何能从界面上、问题设计上、活动设计上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自我要求促使我必须

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设计, 因此, 在不自觉中提升了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课程的把握能力。”

3.提升教师课程资源意识

教师利用M oodle平台建设课程不但要考虑课程内容, 还要考虑问题设计、学生活动与课程评价等。因此, 课程不再是简单的文本化教材, 还应包括除教科书外的各种教学资源, 如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师生互动产生的课堂生成资源等。教师是课程资源整合的主体, 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既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也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应有内涵。

基于Moodle平台可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1. 信息化课程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物理环境、知识环境与情感环境。基于M oodle的信息化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传统文本课程所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从物理环境来说, 由于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即时性、远程性等特征, 学生在有可上网的电脑的任何空间环境, 都可以学习教师建立的基于M oodle的课程。从知识环境来说,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拓展的, 以超文本、多媒体呈现的信息化课程知识。这种课程知识由于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设计的, 因此, 较之文本教材更易于自主学习, 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情感环境来说, M oodle平台提供了以下几方面便利:课程的资源可由师生共同创建, 以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利用投票功能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意愿, 比文本课程更人性化;利用讨论功能, 可以让学生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利用聊天功能, 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与沟通, 增进彼此的感情。这种信息化的课程设计会有效地提升教师理解课程、设计课程与把握课程的能力。

2. 信息化课程资源设计

利用M oodle平台的上传功能, 信息化课程资源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独立地搜集、筛选与上传资源。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对除教材之外的来自报刊、电视、广播、图书馆、书店、网络等课程资源具有主动搜集、处理的意识、方法与能力, 这就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扩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另一种就是师生共同来建构课程资源。如我区文来中学的邱雯老师在上《成语小故事》一节课时, 他让学生先在课前分小组制作成语小故事的PPT或F lash并上传, 然后, 让全班学生网上评选, 胜出小组当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 信息化课程情境设计

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 离不开学习情境的支持, 而在所有的情境设计中, 问题化是其核心与关键。在基于M oodle平台的问题情境设计的过程中, 可采用认知冲突式、拟真式、交互式、探究式等方式。如闵行五中的数学教师兰莉在进行《圆周率》课程设计时, 在预习的环节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形, 内接一个圆, 两个小老鼠在正方形与圆相交的同一点出发, 一个沿着正方形跑, 另一个沿着圆跑, 那么, 哪一个先回到起点?如果在这个圆中, 又内接了一个正方形, 两个小老鼠在正方形与圆相交的同一点出发, 一个沿着正方形跑, 另一个沿着圆跑, 那么, 又是哪一个先回到起点?通过以上的研究,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圆的直径与圆周长有什么关系?

4.信息化课程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 要求教师不但关注自己的教,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还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有效、积极、和主动。M oodle平台提供了诸多用于学习策略设计的工具, 如超文本设计工具、问卷调查工具、讨论聊天的交互工具、测验评价工具、小组协作工具等作为学习的拓展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实现社会建构理论所提倡的关于学习策略的较为成熟的设计, 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等。比如, 许多教师就抓住了M oodle平台所具有的测验可以多次试答并能迅速反馈成绩的功能,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式学习, 从而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Moodle平台可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先学后教, 引导自主

教师基于M oodle平台,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与学生共同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课前预习资源。这些预习资源既包括知识类资源, 也包括活动性资源、问题性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建立, 为学生提供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 有利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建立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面对已初步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组织方式与组织架构上有什么区别?如何处理学生预习不均衡的矛盾?这些问题的提出对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的提升。

2.及时反馈, 适时调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难以迅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而基于M oodle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测验, 便捷地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反馈情况, 来对预设的教学进行再调整, 以使教学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M oodle平台所具有的讨论与聊天的功能, 突破师生在校交往的局限, 将交往的时空拓展到校外, 特别是家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要求, 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以便及时地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提高教学成效。

3.协作互动, 合作探究

4. 个别交流, 深厚情感

M oodle平台为师生提供了私密的个别化交互的平台。教师在这个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上, 可以更清晰地倾听来自学生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去解决困惑与问题。我区明星学校的初三英语教师刘娅欣说:“自从我用了M oodle平台, 我发现我与学生的交往更深了, 对学生的了解更深了, 与学生的感情更深了, 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特别是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我的个别化鼓励与指导下, 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信息化的平台对教师课程实施的确很有用。”

教师利用M oodle平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学习, 也可以通过B B S或W iki构建学习社区, 将学生的合作探究、协作学习拓展到课外。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区的功能, 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功能, 让小组协作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还可以小组或全班合作, 通过W iki来完成一件共同的作品。M oodle平台所具有的多元、多种交互的功能, 为教师组织协作互动、合作探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提供了平台。

5. 前移后续, 因材施教

基于M oodle平台, 教师可以建立适合所教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课前预习资源与课后拓展资源。对于课前的预习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愿望, 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这种学习由于在时间、空间上没有明确的限制, 更适合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深、广、难、密、度, 并达到教师对预习的一般要求。而对于课后的拓展资源, 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实际, 对基础性拓展、提高性拓展和挑战性拓展内容进行自我选择, 这种选择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同时又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挑战, 发展自身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的能力与自信心同步发展。

篇9:分科提高孩子能力 分层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保教质量;教师;教学方法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提高保教质量,就需要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实践研究,寻找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途径,从而实现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经验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才能在有效教研的路上越走越好。

一、架构合理教研机制,扎实教研工作

我们建立了教研活动领导、活动制度,实行了分层管理模式。从园部、教研条线、年级组到备课组,逐级制订计划,将骨干、老教师分组搭配,确保每组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均衡合理。

我们每周一集体备课,每周三年级组或园级进行学习研讨,周五园务学习活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为辅导区大组活动,教师个人确保每天1小时的自学,以及外出参加片市级的教研观摩研讨等。另外,每学期邀请外园骨干来园送教,介绍磨课心得,我园教师提问设疑,外园骨干现场解答,让老师与专家骨干面对面交流沟通,既提高了老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又锻炼了老师的思考力、语言表达力。

二、寻找适合不同层面教师需要的教研方式

园本教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园本课程开发式、资源共享、热点关注式等等。我们根据幼儿园现状整理了一下,目前分列三大类别。

(一)适合普遍教师的常规教研模式

1.专题讲座式

专题讲座是教师研讨的直接传授方式,我们或系统向教职工讲解,或者邀请幼教专家来园作讲座。

2.个体反思式

立足教师个体,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开发学习资源。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反思,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师自我能力的发展。教师观念变化和行为变化后有了自我认定,最后整理成小论文、案例评析、经验体会等。

3.教、科研讨一体式

教研、科研研讨一体化是最实在的学习研讨方法。活动时以问题为切入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构成研讨课程。我园先后举行了多次专题式研讨活动,如“班级管理大家谈”的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大家结合工作交流班级常规管理经验及困惑;专题研讨,先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讨论交流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状况和年龄段的教养目标要求,再对所有教师开展“教研课题”的专题讲座,最后再组织全体教师交流自己的方案。

4.师徒结对式

传统的师徒结对是老教师带新教师,对青年教师作长期的指导和培养,老教师处于指导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师徒结对”成了互帮互学的模式。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老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薄弱一些,青年教师就手把手地教老教师。

5.园际合作式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园际合作是一种互助的教师研讨活动。每月一次的园际合作,还有相邻的几所学园组合在一起的共同体,大家一起传递信息、安排内容、组织活动,“定期互访”“送教到园”“专题研讨”等活动,提高了本园教师的全面素质。

(二)发扬中青年教师实力的传统教研模式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扩大,幼儿园的中青年教师被分流到分园,师资浓度水平被稀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了发扬中青年教师实力的教研模式。

1.有经验要宣扬

中青年教师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就给他们说的机会。开设示范课,设立教师讲坛,每二周预约一名骨干教师,定一个讲课内容,如浅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幼儿常规之我见、爱幼儿策略、与配班磨合的关键点等,让骨干教师畅谈自己的做法。

2.看不惯要守旧

由于中青年教师在岗时间长,无意间已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轻易不愿接纳新事物。我们就通过摆问题,对传统与现代教学作比较,让她们接触新生事物,现代教育媒体,使她们体会到不能在原地踏步,要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敢于行动。

(三)张扬青年教师个性的创新教研模式

1.能理解缺条理——书面模板式

现在的年轻教师,大部分都能说会道,而真正要做想做好一件事就难了。因此,每年新教师一来,就提供备课、班级台账的模板,让新教师照着模板来撰写台账、备课、执教。

2.喜自由不拘束——沙龙研讨式

我们根据年轻教师的特点,尝试沙龙式研讨,让年轻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来,由年长教师分析原因,讲述自己的做法。这种沙龙式的研讨方法,尽可能营创造一种自由的氛围,使得不善言词的新教师也能融入其中,一抒己见。

3.有理论少实践——现场观摩式

新教师有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的境界,使之落实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我们以年级组“一课多研”为切入口,提供专题教学实况。活动前向大家讲明此次教学观摩的目的、要求,大家作了必要的资料准备,因此,这样的观摩研讨效果非常好。

园本教研的关键取决于人,因此调动教师学习的内动力,极力宣扬或者说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开展园本研讨,利用本园的优势和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园本研讨,必将会有所获!

参考文献:

刘晓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纸工教案下一篇:志丹中学课题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