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理分科

2024-05-04

高一文理分科(精选6篇)

篇1:高一文理分科

高一文理分科选科指导

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新课标高考的要求,高一学生将在本期期末进行文理分科,这将直接决定高考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以后人生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在此整理了相关材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文理科选择的四个误区

误区1: 成绩好的报理科,成绩差的选文科,这是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偏见。误区2:仅凭兴趣。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学生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是表层的。

误区3:理工类学生就业前景一定好。未来的就业趋势很难预测,读文科和读理科都存在就业上的风险。文科和理科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的东西只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让你的接受能力更强,以后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误区4:理科不需要背书。化学、生物科的知识点就非常多,同样要多记,而文科也不仅仅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二、文理科选择应当注意的六个因素

因素1:实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目。如果你的政治、历史比较不错,而物理、化学比较差,应考虑读文科。读文科的学生,如果数学和英语很好,那是很占便宜的。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英语。

因素2:特长。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在竞争上胜人一筹,它也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素3:兴趣。无论选文、选理,兴趣都应关注。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得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兴趣所在,感到学习是为自己学,就不会显得压力重重。

因素4:升学。从目前的大学录取现状来看,文科的高考录取率的确不如理科;理科生的高考录取分比文科生的录取分要低;而且,适合理科生的大学比较多,系也比较多。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话,还是选文科去考,因为整天面对讨厌的东西也难有发展。因素5:就业。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想象一下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等等,一般选择理科。

因素6:态度。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同学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问题,要有勇气正视自己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在择文择理时,有的同学会被另外一些原因所困扰。比方说,舍不得自己的班主任,舍不得自己的同学,这些问题要正确对待,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原因,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要学习生活在一起。

建议大家要结合目前的学习状况、兴趣以及志向,以务实的态度选择。通过高中一期的学习,各科孰强孰弱,有无偏科现象,大家心中已经基本有数了,因此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具体建议如下:

1、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

2、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应该避短,即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

3、凡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般应该选理。因为学理不仅报考时选择院校及专业的余地更大,而且以后考研、就业的范围更广,就业机会更多,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更强。须知学理的今后若从事文史类专业的工作大多能够胜任,反之则不一定。

4、对于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理科成绩(包括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文史类科目不比他们差,而数学却比他们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5、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文史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三、文、理科学生可报考哪些专业

(一)文科学生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哲学(宗教学)、经济学(国际经贸、金融学、保险学、财政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物流等)、法学(各类法学专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或社会 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等)、语言文学(汉语以及各种外语)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广告学、历史学(考古、博物馆)、管理学(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教育学、心理学等。

(二)理科学生可报考那些专业

文科专业中,除了文学、历史等专业外,绝大部分专业均为文理兼招专业。其他如物理、化学等理科专业以及各类工科专业、农林、地矿、医学等均主要招收理科考生。

四、几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1、女生读文科更合适吗?

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高中文理分科时,男生偏理,女生偏文。一个文科班,五十几个学生,男生只有十来名,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如何看待文科班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是因为女生更适合读文科吗?女生认识上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她们感受力、洞察力比较强,有表达上的优势,选择文科是正常的;而男生倾向于关注自然科学,喜欢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分析力、判断力强,逻辑思维发达,选择理科也在常理之中。不过,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还是前面提到的要看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个性能力的倾向。如何找到和发现自己的特长、天赋、能力?这要看学生自己对学科的感觉。一些选择理科的男生如果在女生成堆的文科班里,可能会更加出类拔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女生心智成熟较早,女生学习更加勤奋、更加细心,有些男生对于文科方面,尤其是背、读、记等觉得很枯燥,这种情况会使女生在文科学习中比男生更有一些优势。从目前看,女生偏爱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这并不是因为女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科学能力,而是女生教育中缺失了这部分内容,有不少人都认为这些应该让男生去做。

2、基础差的最好读文科吗?

有不少学生认为,文科比较好读,除了数学,大多学科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多花一些时间就容易拿到分数,这其实是一种对文科的偏见。比如,一个学生文综考了200分,理综成绩只有180分,从表面上看文综成绩优于理综成绩,但从名次上来看,文综的成绩排名还可能远在理综之后,因为分数是在两类不同的学生群体中去排名的,二者的绝对分数不具可比性。正如你觉得自己历史学得不错,能考80分,但别人还可能考90分,你根本就没有优势。一些学生考虑的只是某些学科更 容易学习,而非真正感兴趣某些学科,更没有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就业与发展。

成绩是学生选择文理科最实际的依据。学生要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看看自己高一以来最重要的几次考试情况,是文科强还是理科强,包括语数英+理化生的分数或是语数英+史地政的分数,历次加起来平均分的名次,是哪一类有优势。对自己作一番认真客观的剖析,弄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科优势后,会使选择更科学,学习更有针对性。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不要把读文科当作投机的机会。高考是公平的,它提供给考生相同的机会,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只要付出努力就完全可以取得好成绩。

3、理科生就业面更广泛?

文理分科,学生和家长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针对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文科与理科之间到底哪一个优势更大?目前就业的情况对理科生是比较有利,企业需要的理科生比较多,但是,并不是学文科的都无法分配工作,毕业就是失业。选择了理科,并不意味着已经捧上了金饭碗;选择了文科,也同样不会注定这个人就默默无闻。重理轻文现象历来存在,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只要有实力,不论是学文还是学理,都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从现在看,尽管文理科录取比例有区别,但总量还是相当庞大的。不论选文还是选理,孩子都有较大的升学机会。现在的关键是,学生在选择之后如何适应文理科的学习要求。

4、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

不言而喻,分科制度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以后择业的方向。因此,在孩子选择分科学习时,家长要做好引导,问一问孩子,将来到底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让孩子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独立的思考。当孩子的选择与家长不一致时,家长要改变观念,全力支持孩子的选择。在选择文理科时不要过于功利,家长不要以牺牲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前途为代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都有长处短处,只有将兴趣爱好和学科优势结合在一起时,孩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也只有把孩子的选择和孩子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这样的选择才是明智的。

上梅中学高一年级组 2013年11月27日

篇2:高一文理分科

2012年

一、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一)文史类

(二)理工类

1.本科一批:572分1.本科一批:564分差距8分

2.本科二批:529分2.本科二批:509分差距20分

3.本科三批:425分 3.本科三批:340分差距85分

4.专科批:200分4.专科批:200分

(五)美术(文)

1.本科提前批:文化344分,专业200分

2.本科三批:文化310分,专业180分

3.专科提前批:文化170分,专业170分

(六)美术(理)

1.本科提前批:文化331分,专业200分

2.本科三批:文化300分,专业180分

3.专科提前批:文化170分,专业170分

2013年

一、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一)文史类

(二)理工类

1.本科一批:561分1.本科一批:538分差距23分

2.本科二批:511分2.本科二批:478分差距33分

3.本科三批:414分3.本科三批:324分差距90分

4.专科批:180分4.专科批:180分差距8分

(五)美术

1.本科提前批:文化311分,专业200分

2.本科三批:文化300分,专业180分

3.专科提前批:文化160分,专业160分

专业排名前十位的是:机械类、土建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轻工纺织食品类、公共管理类、法学类,这也是前三季度最热门的大学专业。

前三季度人才供给专业排行前十位的是:经济学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机械类、工商管理类、语言文学类、土建类、艺术类、公共管理类、轻工纺织食品类、法学类。

关于文理分班,根据我校近几年分班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值得参考意见提供给学生和家长,供大家参考。

一:应尽量避免选择文理的误区

(1)“墙头草”现象。班里或者学校里,哪科报的多,我就报哪科。

(2)根据传统观念,不认真了解现在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自认为哪种类型好就选哪种。

(3)分班态度不端正,认为理科学不会,成绩不好就去学文。

(4)过早的为将来工作寻找门路,认为哪科好赚钱就选哪科,其实从我们面对的现状看,这世界变化太快,有许许多多事情是我们目前都难以预料的。

(5)情感取向型。认为某某教师有魅力,某某同学和自己关系特别好,随之选择。

(6)班级依恋症。认为目前班级好、和谐,感情深,层次高,对陌生的环境恐惧,不愿意到下一个层次的班级去。

(7)听父母的安排,父母让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惟命是从,背离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

(8)听班主任老师的或科任老师的话。班主任让我选什么我就选什么,科任老师说哪个好我就选哪个。

(9)还有的这样认为,先选择理科,等理科跟不上,再转文也不迟。

(10)我们平时把时间都用在理科上面,学文有点可惜。

以上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选择文理的依据,恰恰相反,这些因素常常是导致选择文理分科后学习困难,成绩上不来的主要原因。约有70%以上的学生因为这些原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科目,后悔莫及。

二:怎样选择文理

1.兴趣和爱好是出发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喜欢文科,天生对文科有感觉,学习文科有优势的学生,我们建议你选文;同样,喜欢学理,对理科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建议你学理。2010届我校理科班有名学生,在分班之前一直成绩非常不理想,当时按父母意愿学了文,一个月不到,自己又搬进了理科班,此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高考超重点线,被一所很好的重点大学录取。后来他说,“我从小就钟爱理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后来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选了文科并获得了成功”。

2.要根据个人学科优势来选择

语文、英语、数学好,政史地可以的学生建议学文,尤其语文、英语、数学有优势,文理分科后,文科的课时要比现在明显增加,将来高考打高分比较容易;尤其提醒,从历年高考成绩来看,数学和英语成绩特别突出的,在文科高考中尤其占优势,非常容易考上一流名牌大学;语文、数学、英语好,物理、化学、生物好的同学,建议学理,将来高考冲刺名牌大学。

学文科进入重点大学的条件:数学能拿出手;英语一点也不差;喜欢看书,爱和别人交流,爱发表个人意见,有整理习惯,记忆能力较强;理化生没有很高的天赋,只是靠辛苦学习,且成绩不是非常突出。学理科进入重点大学的条件:数学特好;物理、化学、生物均排列在靠前位置;英语很好;整理和记忆能力不强,不善言语和很少和人交流。

三:要参考高考形势的变化

1.高考中,招收理科考生的学校和系也较多,同时学理的尖子生也多,竞争较为激烈;文科招收的学校虽少于理科,但文科考生也比理科少的多,竞争相对弱一些。理科考生较多,约为文科的3倍,2.文科、理科重点分数线相差较大,如2010年福建省理科切线:本一批539分,本二批472分,本三批433分,高职270分。文科切线:本一批557分,本二批494分,本三批464分,高职333分。顶尖大学文科在内蒙古地区录取分数线低于理科很多;

3.物理较好的,可以考虑以下专业:计算机、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管理信息;化学、生物较好的:生物工程、医学、制药、应用化学、农业等;

政治历史较好的:财经、会计、工商、管理、证券、税务、保险、银行、外语、企业管理、法律、审计、新闻、中文、哲学、国际金融、对外汉语等;

地理较好的:地质、地球物理、考古等

4.理科就业率 明显高于文科

5.现在了解的最热门的专业,有70%是理科,6.艺术类的学生,选文选理都可以,但是选文的较多。

(四)文理分科选择的几个误区:

1、成绩不好就去读文科,是一种逃避心理。试想,你现在的学习都成问题,换了学科就一定能学好吗?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学习,肯定能学好。之所以成绩不行,一般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比简单地换个环境重起炉灶要重要。

2、认为文科的知识只要是下功夫背就能学好,其实不然。从十几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把书本知识都背下来,做高考题也不能及格。况且,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选择文科,由于其招生学校的计划少,相对路子就窄,倒不如选择理科。由于理科招生学校多,计划多,可以选择的路子也就相对宽一些。

3、认为选了理科就不学政治、历史、地理,学了文科就不学物理、化学、生物。其实我们分科只是文理的学习倾向,分科后仍然要学完全部高中段的必修内容,高考要在基本能力试卷中全部体现,其实知识本身是没有文理的截然分界的。

同学们,文科的所有学科、理科的所有学科都是科学,都需要良好的钻研习惯,很强的研究能力,都是智力的决战。文理科本身没有高低之分,智力之别。文科班不等于“理差班”。要考虑自己的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性格和国家需求、招生、就业等问题来做决定。

人类的文明是一个高峰,有三条路上去:一条是科学,另一条是艺术,还有一条是人文。在山脚时,这三条路离得很远,当中可能也有阻隔,但当你爬到顶峰时,这三条路就会合了。所以现代教育追求培养通才。文理不是绝缘体,而应是半导体,可以互相沟通。不相通不成器,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有很多。高中学生接受的仍是基础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今后学文学理,我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力争成为人品高尚、身心健康的全面型人才。

最后,文理分班选择学生本人拿意见,从个人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理性的进行选择,祝全体同学学得轻松,学有所成。

理科专业就业热门收入高,文科专业毕业后相对收入较低。近日,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调研显示2012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有39个为理科专业,薪资较低的10大本科专业中100%为文科专业。

调查显示,2012届高校本科专业就业率排在前50位的专业中有41个为理科专业,占82%。2012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中有39个为理科专业,占78%;有11个文科专业,占22%。2012届薪资较低的10大本科专业中100%为文科专业,分别为:学前教育、美术学、植物保护、小学教育、戏剧影视文学、音乐表演、音乐学、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

2012届高校本科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为给水排水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和矿物资源工程。学生就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排前三位的专业为建筑学、软件工程和影视艺术技术,分别为4453元、4449元和4320元。排在薪资较低的三大本科专业是学前教育、美术学和植物保护,学生就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分别只有2658元、2673元和2729元。

目前,有37.47%的高中生是出于“根据就业情况”选择文理科,依据“个人兴趣”选择的学生只占16.95%。此外,初、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学业自我加码的情况。调查中,59.2%的人表示“曾经或正在参加课外辅导”,课外辅导已然成为学生提高学科成绩的首选方式。其中,英语以36%位列辅导科目之首。

五、习惯

有人说“通往大学之路是由一张张试卷铺成的”。论语中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用简单的语言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学习就是一种享受。高中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处在花季的我们,有为理想打拼的机会,何不在这火一样的三年尽情燃烧。梦想升华人生,追梦奋斗,给自己的命运一个华丽的转身。要有“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响当当的一颗铜豌豆”,“会有击水三千里九天揽月敢擎天”的锐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有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志气。君子有泪不轻淌顶天立地就是强,风再狂雨再强,追梦之帆不返航。

如何养成?优秀的习惯,如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从根本上说,这需要人内心形成一种对优秀的强烈渴望,人内心的欲望是人的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目标,毕生追求,你才有足够的动力去追求优秀,变得优秀,对自己狠一点,坚韧刚毅,坚持不懈才能成就大事,百折不挠,失败了不妨再尝试一次,勇于接受,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刻苦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顽强不屈,不要向挫折低头,学会忍耐,像狼一样顽强;专注目标,全力做好一件事;灵活变通,换种思路就是一种跨越;永不言败,跌倒了爬起来再走;追求卓越,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因为你心里有强烈的欲望,所以你渴望优秀,因为这种渴望,你可以狠心地对待自己,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低头,不服输,改掉恶习,朝着优秀进发。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请你尝试着从每个细节入手,养成一些好习惯不习惯,如认真听课习惯,课后及时复习,习惯于经常审视做你习惯于独立及时完成所有的作业,最后习惯成为优秀人。论学习的习惯无非两点:一是刻苦,刻苦就是舍得自己对自己狠一点,第二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用脑,学习是用脑子去学,不是用屁股去学,学习要用巧劲儿,整天坐着磨时间没有效率就等于慢性自杀。如何培养优秀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了: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第二开好头不开坏头,第三贵在坚持一次拒绝借口,借口是我们逃避的挡箭牌。相信自己我永远是最棒的每个人都想成为优秀的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没有人注定天生优秀用努力又优秀,让优秀成为习惯。

傲视群雄,无论走到哪里?首先有超凡自信,天下英雄惟我独尊,没有最自信,只有更自信,而且要一定拿第一的欲望,不管遇到多么强的对手都要敢于亮剑。

二、欣赏对手。

三、临危不乱,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

篇3:浅析“高中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 是当年为了弥补人才不足的权宜之计, 目的是为了多出专业人才, 是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决策。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 经济科技飞速发展, 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文理分科逾显示了它的弊端, 很多理工科生不知道《水浒》、《西游记》是谁写的;一些文科生科学素养欠缺, 甚至连一些基本的理工科知识都不具备。许多学生都变成了“残疾”, 学生基本学科素养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任务是全面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适应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 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分裂, 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空间。

1. 文理分科违背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上,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互相促进中携手并进,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许多交叉型边缘学科的兴起, 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是相互关联、融合、渗透、促进的。学生学习文科知识有助于理科知识的掌握, 反之亦然。从文科和理科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来看, 文科强调形象经验思维, 比较注重想像力、创造力、感性化。理科强调抽象理论思维。比较注重推理、分析等数学思维能力、理性化。文学家倾向于诗歌化、艺术化、哲学化、神学化看待整个世界。科学家倾向于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整个世界。从这一点看出文科和理科是彼此相对地对立的。文科理科知识在对立中统一, 在统一中对立。然而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之后, 学生只要选择其中一种, 就不再去学习另一种知识, 割断了知识这个有机的整体。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英语的阅读理解, 往往会涉及科技、生化方面的知识。而在数学、物理、生物应用题当中, 也渗透着许多人文知识。分科之后学生做这样的题就会很吃力。现在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 太早分科, 会让我们失去一大批像苏步青、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那样文理兼并的人才。

2. 文理分科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强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 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 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 使其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一般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知识与智力素质、身体素质、个性与心理素质。几方面的素质在高中阶段教育中都应该得到培养和发展。文理分科却是违背了这一意愿。国家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要求普通高中教育首先是国民素质教育, 是基础的、系统性的教育, 这就决定了不能够学文不学理、学理不学文。分科之后, 文理各自为营, 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片面单一, 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或实践能力的缺失。理科的学生应付过了会考就不再学历史、政治, 培养人文素养对于理科学生来说不是份内事。文科的学生应付了会考之后就不再学物理、化学、地理, 培养科学素养对文科学生也不是份内的事。学生们都只顾着自己所选的文科或者理科起早贪黑地进行解题训练, 那不是培养真正之才, 而是培养工具人。学生得不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 综合素质何在?

3. 文理分科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领域内,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也有丰富的内涵。全面, 要求学生的发展有全面性、整体性, 学生的各方面都应该得以发展;协调, 要求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协调性、均衡性;可持续, 要求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有持久性、连续性, 不仅当前要发展, 而且保证长远发展。高中教育要构建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平衡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全面广泛地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为进入高一级学习打好基础。

我们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 在教育目标上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 无论是人文学科的知识还是自然学科的知识都应该走进高中的课堂当中,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的自己人生而准备, 为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理想而准备。而高中阶段文理知识的价值是持久性的、发展性的。在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应习得这些知识。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科的学生还没有充分学会定量分析、客观实验和理论推理的理性思维就终止了理科思维的训练, 而理科的学生还没有充分学会定性研究和经验、思辨的分析评价等文科思维就终止了文科思维的训练。这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谐地发展, 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实质上看, 文理分科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帮凶。

篇4:文理分科不是问题

非常钦佩我们的专家学者们,每当此时,总能旁征博引、不厌其烦地讲出许多很有“理论深度”的道理来,但往往看不到最简单的现实,找不到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一些问题的存在,成就了一批人,使他们有了自己赖以立身的“成果”,跻身于专家名流的行列,但现实的问题却没有因为这类人的大量增加而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这次关于文理分科的讨论依然如此。专家学者们大多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文理分科,不利于合格人才的培养云云,还举出许多名人的例子来作印证。像这样的说辞,其实没有多少含金量。中国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坐而论道的人,缺少的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人。

前不久在网上看一篇高中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反映自己实在难以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快要崩溃的情况,读之令人同情,让人痛心。在文理分科的前提下,学生还要承受如此沉重的高考压力,如果文理齐考,学生们还能不能吃得消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考制度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一项制度的实施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使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当时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它的弊端便日益显现,以至于出现了《儒林外史》中“范进”那样的悲剧性典型。所以,一项制度,只有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导向时,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改?讨论这个问题,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问题本身也许还要重要。因为我们常常会将这种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无数人命运的问题,大而化之为许多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动辄国家民族,而缺少了对个体的关照。但许多时候,某种意义上的个体悲剧,实际上就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因为个体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但在一些制度的设计上,却往往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站在政府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制度涉及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回到文理分科这个问题,管理者想的是怎样更全面、更科学、更完美,却忽略了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学得不痛苦,怎样才不会使制度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却没有现实的可行性这样一些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就目前而言,改革确定的目标,应该是在不影响公平、公正和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完全按照领导和专家设计的“理想状态”,强加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篇5:高一文理分科

4月18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从2021年开始,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高职院校入学考试调整至每年春季进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方案》明确,我省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唯分数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适时制定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实施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目前,我省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有4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方案》提出,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方案》明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为确保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可信可用,制定出台我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时分散备考压力,减轻过重学习负担,《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

高职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

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又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明确,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并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21年前,高职单招和职教对口招生两类入学考试时间和录取办法不变,逐步扩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类别,加大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

在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中,《方案》提出,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高考升学率,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

据悉,我省将逐步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减少高分考生落榜,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在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

同时,探索成人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及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鼓励省内高校单独招收残疾考生,增加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升学机会。《方案》还提出,全面推行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的办法,推行考试科目成绩等级呈现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多元录取机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8日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但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学习负担过重、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确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着力完善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把促进科学选拔人才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6年至2017年):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2016年起,普通高考开始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2017年起,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逐步推进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第二步(2018 年至2021年):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2021年起,高职院校入学考试调整至每年春季进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唯分数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适时制定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1.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设置。

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

2.完善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为确保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可信可用,制定出台我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时分散备考压力,减轻过重学习负担,《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严格程序,突出写实记录,加强公示,强化监督,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3.建立综合评价录取机制。

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

高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二)深化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又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并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21年前,高职单招和职教对口招生两类入学考试时间和录取办法不变,逐步扩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类别,加大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高职单招文化素质考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招生学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3科,由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科成绩所占权重;职教对口招生文化考试科目不变,已进行职业技能测试的专业类别不再组织专业综合考试。高职单招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由招生学校组织进行;职教对口招生的职业技能测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制定考试大纲,逐步实行按专业大类统一布点、委托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负责实施。

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三)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

1.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高考升学率。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大力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我省地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积极支持高校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实施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省属院校继续招收免费师范生,努力增加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2.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为了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确保教育公平,严格执行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厅、省体育局、省科协201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意见》,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取消除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项目外的所有扶持类加分项目。

3.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逐步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减少高分考生落榜,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在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

4.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健全招生章程发布机制,高校按规定要求每年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实事求是、明确清晰地载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健全招生录取监督机制,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作用。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高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程序和办法,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探索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在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实行自主招生,逐步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本科高校招收专科高职院校毕业生比例、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对中职毕业生中符合一定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经相关高职院校考核后可免试录取。探索成人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及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鼓励省内高校单独招收残疾考生,增加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升学机会;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平等报名参加各类考试提供便利。

6.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建立更加科学、明晰、便捷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总结推动学区制管理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制定高中阶段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全面推行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的办法,推行考试科目成绩等级呈现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多元录取机制。坚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四)建立健全考试招生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健全国家教育考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自律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考试公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四、保障措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考试招生各项工作高效、安全、有序实施。

(二)强化保障。完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满足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开设丰富多彩选修课的需要。完善国家教育考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考点建设,为命题、组考、评卷、录取等工作提供全面保障。完善高中考试评价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

篇6:高一文理分科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O年的距离,等于我们现在此距离嘉庆朝的时间。

②《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③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④《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B.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D.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持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院里人们关注郑若奎和潘雪娥二人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暗线是郑若奎和潘雪娥两人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B.小说开头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末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边来愈见多”的作用是为文章创设出浓厚的现代气息。

C.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的确没有结过婚,这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D.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里作者埋下了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E.文章以“永远的门”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一方面它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这里读者感觉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全文的主旨,发人深省。

(2)在文中,邻居们的情绪随故事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6分)(4)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

①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卜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 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而受命怀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孩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大。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祈了对方可能面临的馆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备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试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迫害,元丰二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3年。

②诗老:指苏试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其诗《边梅诗》中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清枝"之句。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③中国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其中的明证。

④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要....遵守竞争秩序,不能无序竞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 “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斗号” 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B.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冇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 “一带一路” 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当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车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杜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有意塑造邻居们特征。D文章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花是从潘雪娥那里买的,写郑若奎买花插花,是为了揭示他对潘雪娥的暗恋之情。

4(2)①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而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

②邻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

③邻居们对郑若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

④当得知噩耗时,邻居们内心充满了哀情和敬意。

⑤看到墙上的门时,人们心里充满愤懑。

⑥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人们大吃一惊。4(3)

①都是对爱情有着渴望的老单身。

②都是内敛含蓄,极力将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

③都是受古老观念束缚,不敢大胆追求爱情的人。

4(4)①对花瓶的擦拭,瓶里鲜花的永久鲜艳,象征郑若奎纯洁、执着的爱,体现他对爱的渴望。

②文后花瓶里没有枯萎的白菊,暗藏了老姑娘潘雪娥对这份感情的认可,以及她对永久失去这份爱恋的遗憾和痛心。

③瓶中的白菊吸引人们的目光,合理引出了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花瓶和鲜花,与男人的外貌、家里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5.C 6.A 【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7.B 【解析】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8.(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各1分,句意1分)9.A 10.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形象传神。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批评石曼卿仅从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而未见其精神品质,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

上一篇:死海不死的秘密教案下一篇:评选学生会干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