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

2024-05-06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共6篇)

篇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畜牧业产品2009版)

填写说明及申报材料要求

(2009-8-6)

一、申请书填写说明

1、封面

(1)材料编号:申请人不填写,由省级认证工作机构填写。

(2)申请人:填写申请人全称并加盖公章(两者要一致)。

(3)法人代表:申请人为法人单位的,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盖章。

(4)日期:填写《申请书》的日期。

2、保证申请材料真实性和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及规范的声明

(1)空格处填写所申报产品名称。

(2)法人代表一定要手签;申请人处加盖公章。

(3)日期:同申请日期。

3、申请人基本情况(表一)

(1)申请人全称:申请人全称不得简写,应与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及印章一致(申请人为个人的应与身份证一致)。

(2)法人代表:申请人为法人单位的填写法人代表姓名,其他填写负责人姓名。

(3)单位性质: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按企业(国有、集体、股份制、私人)、事业、社团、个人填写。

(4)注册商标:填写已正式注册的商标,正在受理或没有的填写“无”。

(5)申请人类型:在所列类型的口内划√。

(6)联系人、联系电话、手机、传真、邮箱:要求写上熟悉情况并负责申报的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注明电话区号。

(7)通讯地址:应填***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通邮的详细地址。

(8)邮政编码:填全国统一的邮政编码。

(9)职工人数、管理人员数、技术人员数:均填写与申请产品生产相关的人员数。

(10)经营范围:应与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团登记证书规定相一致。

(11)固定资产:指申请人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和。

(12)年总利润:指所有申请认证产品年利润之和。

(13)年总销售量(吨):所有申请认证产品全年销售总量。

(14)年总销售额(万元):所有申请认证产品全年销售总额。

(15)年总出口量(吨)、年出口总额:有则填写,没有填无。

(16)主要销售区域:根据申请认证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按省(区、市)或市(县)填写。

(17)产地名称:与产地认定证书的名称一致。

(18)产地规模(万头、万只):指省级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进行认定的规模,与产地认定证书确定的一致(同一产地多产品申报的,所有产品的产地规模之和要小于或等于证书上认定的规模)。

(19)产地所在具体地址:是指产地实际生产地址,在产地认定的范围之内。

(20)生产管理形式:在符合自己的生产情况的口内划√,并填具体数字。

(21)产地执行标准编号及名称:应注明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环境条件所执行标准的标准编号及名称,可参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与认证管理手册》第一章第二节有关内容。

(22)填表人:填表人一定要手签,注明填表日期。

4、申报产品情况(表二)

(1)产品名称:填写与《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畜牧业产品)》中名称相一致的名称。可参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与认证管理手册》附录。

(2)商品名称:是指用以区别其他商品而使用的商业化、通俗化、特色化的产品名称。

(3)年生产规模:申请认证产品实际的年生产规模(蛋禽、奶牛填常年存栏数,其他填年出栏数),应小于或等于产地认定证书所认定的规模。

(4)生产周期:申请认证产品从开始生产(如出生、补栏、原料购入等)到收获(如出栏、上市)所需的时间。

(5)包装规格:应注明申请认证产品的最小包装单位(如箱、盒、袋等)、规格(指单位包装的长、宽、高尺寸,单位:厘米)、重量(指最小包装单位的重量,单位:公斤)。

(6)年产量(吨):申请认证产品的年总产量。

(7)年销售量(吨):申请认证产品的年销售总量。

(8)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及名称:申请认证产品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畜牧业产品)》中所执行的标准编号及名称。

(9)填表人:填表人一定要手签,注明填表日期。

5、最近一个生产周期畜禽饲养场情况(表三)

(1)饲养场名称:填写饲养场全称。应是申请人自属或合同饲养场(基地)。

(2)畜禽种类:畜禽具体的品种。

(3)来源:外购的品种,应填写详细的种场名称;或注明自繁自养。

(4)生产规模:指饲养实际量,不得大于产地认定的生产规模。

(5)养殖周期:畜禽从入场到出场的时间间隔。

(6)饲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在口内划√。

(7)饲料:通用名称,如实填写;来源与成份,填写供应商名称及饲料的主要原料组成;生产合格证号和批准文号,填写供应商的《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号和产品批准文号,动物源饲料还需填写《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号;饲喂方法,填写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方法。自配的饲料除不用填写供应商的名称、生产合格证号和批准文号,其余均要填写。饲喂的饲料必须符合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

(8)饲料添加剂:产品名称,填写饲料添加剂的化学名称和通用名称;来源与成份,指供应商名称及饲料添加剂的化学成份;生产合格证号和批准文号,填写供应商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批准文号,动物源饲料还需填写《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合格证》号;使用方法,指饲料添加剂添加使用的方式或方法;用量,指饲料添加剂所添加的比例。饲喂的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

(9)兽药:兽药包括化学药品、疫苗、消毒剂等。通用名称,如实填写;主要防治疾病,应依据兽药的使用说明书或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功效填写;生产合格证号和批准文号,填写生产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合格证号和产品批准文号;用药方法,描述应简明扼要;休药期,(如果有)应按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填写,休药期应遵循农业部278号公告的要求;使用的兽药必须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以及NY5138-2002《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10)废污物无害化处理与环境保护情况:排放的污水污物量及采取的处理方法、执行的标准等情况应符合GB/T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等的要求。

(11)填表人:填表人一定要手签,注明填表日期。

6、屠宰场(厂)生产情况(表四)

(1)屠宰场(厂)名称:填写全称。

(2)许可证号:指屠宰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号,应附复印件。

(3)产品名称:申请认证产品的名称。

(4)设计年屠宰量:指建场时设计的屠宰能力。

(5)实际年屠宰量:指实际生产中达到的年屠宰量。

(6)屠宰动物来源的饲养场名称(标明产地认定证书号码,附供货合同):屠宰的动物必须来源于经无公害产地认定的饲养场(户),写明饲养场(户)名称及产地证书号,提供产地认定证书以及屠宰场与饲养场的供货合同等复印件。

(7)主要屠宰设施:指屠宰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8)执行标准:指屠宰操作所执行的标准编号和名称,如GB/T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7-199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NY/T 5339-2006《无公害食品 家禽屠宰加工生产管理规范》、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等。

(9)屠宰工艺流程:指屠宰加工过程的操作流程。用工艺符号或方框图表示均可。

(10)屠宰检疫单位、检疫员姓名及检疫员证书号:写明实施检疫的单位名称、所有检疫员的姓名及其检疫证书号。

(11)废污物无害化处理及环境保护情况:排放的污水污物量及采取的处理方法、执行的标准等情况应符合屠宰加工场(厂)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

(12)填表人:填表人一定要手签,注明填表日期。

7、初级产品加工生产情况(表五)

(1)产品名称:同申报产品名称。

(2)加工厂名称:填写全称。

(3)设计年产量:指建场时设计的年生产加工能力。

(4)实际年产量:指实际生产中达到的产量。

(5)原料:名称指原料的通用名称;比例指使用时添加的比例;年用量指原料每年总用量;来源指原料供货人及基地。

(6)食品添加剂:名称指通用名称;添加比例指使用时添加的比例;作用指添加该添加剂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来源指食品添加剂供货人及基地;执行标准和登记证号(批准文号)指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和产品批准文号或登记证号。

(7)主要加工设施:指初级加工产品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8)工艺流程:指初级加工产品加工过程的操作流程。用工艺符号或方框图表示均可。

(9)产品检验能力:检验机构的设置、检验员数量、主要检验仪器设备、可检验的项目等。

(10)废污物无害化处理及环境保护情况:排放的污水污物量及采取的处理方法、执行的标准等情况应符合初级产品加工厂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

(11)填表人:填表人一定要手签,注明填表日期。

8、申请认证产品计划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统计(表六)

申报多个产品的,在填写使用标志数量时,应按品种分别注明。

可登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http://)仔细阅读“公告栏”中《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申领使用说明》,并按其要求填写本表。

二、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请鲜蛋类产品、活畜禽类产品、生鲜乳产品类认证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

(1)营业执照(法人单位申请)或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申请)

(2)已正式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3)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

(4)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复印件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首次申报由工作机构提供)

5.产品检验报告原件

6.最近一个生产周期养殖用兽药、疫苗等使用记录复印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即可)

7.规定提交的其他相应材料

“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形式需提供农户名单、养殖数量及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8.《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9.《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认证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注:该类产品包括:鲜鸡蛋、鸡胚、鲜鸭蛋、鲜鹅蛋、鲜鸵鸟蛋、鲜鹌鹑蛋、鸽蛋、生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驴、活鸡、活鸭、活鹅、活鸵鸟、活火鸡、活鹌鹑、活鹧鸪、活鸽、其它饲养特种活禽、生鲜牛乳、生鲜羊乳、生鲜马乳等。

(二)申请肉类产品认证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

(1)营业执照(法人单位申请)或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申请)

(2)已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3)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

(4)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5)定点屠宰许可证复印件(猪肉产品必须提供)

(6)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复印件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首次申报由工作机构提供)

5.产品检验报告原件

6.最近一个生产周期养殖用兽药、疫苗等使用记录复印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即可)

7.规定提交的其他相应材料

“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形式需提供农户名单、养殖数量及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养殖基地为申请主体的申请人需提供与屠宰厂签订的“屠宰加工协议书”

8.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9.《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认证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注:该类产品包括:猪肉、猪肝、牛肉、鹿肉、羊肉、驴肉、马肉、兔肉、鸡肉、鸡副产品、鸭肉、鸭副产品、鹅肉、鹅副产品、火鸡肉、火鸡副产品、鸵鸟肉、鹌鹑肉、鹧鸪肉、鸽肉、其它饲养特种禽鲜肉、毛肚等。

(三)申请咸蛋类产品、其它奶类产品、蜂类产品类认证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2.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

(1)营业执照(法人单位申请)或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申请)

(2)已注册商标的,提供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3)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4)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复印件

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首次申报由工作机构提供)

5.产品检验报告原件

6.最近一个生产周期养殖用兽药、疫苗等使用记录复印件(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即可)

7.规定提交的其他相应材料

“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形式需提供农户名单、养殖数量及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8.《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9.《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认证报告》(由工作机构提供)

注:该类产品包括:咸鸭蛋、皮蛋、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王浆冻干粉、蜂胶等。

(四)畜牧业养殖小区作为主体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时,除按照以上有关要求附报材料外,还应提交以下材料:

1.县级以上畜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养殖小区的文件或证明的复印件。

2.养殖小区主管机构确认小区负责人的文件或证明的复印件。

3.养殖小区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4.养殖小区布局图。

三、申报材料准备与审核中常见问题

(一)关于申请人资格问题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主体应当具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具有组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承担责任追溯的能力。从2009年5月1日起,不再受理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非生产性的农技推广、科学研究机构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

(二)认证申报材料的一致性问题

①认证产品生产规模的问题。申请认证的产品生产规模要在申请认定的产地范围之内,产量不要超出产地规模的最大产出量,即实际生产规模应小于或等于产地认定规模。如申请人的产地认定规模为5000头生猪,申请猪肉产品的产量又远远大于5 000头猪的产量,超出了产地认定规模,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②主体名称不一致的问题。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过程中,会存在产地申报名称与产品申报主体名称不一致的情况,这需要补充产地认定证书持有人和产品申请人之间关系或协议等证明材料。

(三)认证申报材料的完整性问题

①投入品填写(包括申请书表中填报的、生产操作规程中规定使用的)要有详细信息,既包括有商品名、通用名、化学成分、生产厂家和批准文号等详细信息。此外,申报要求的材料不要漏报,如营业执照复印件、注册商标证复印件等。

②各份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要保持一致,如申报产品与产地的“产品名称”要保持一致。

③投入品的填写要符合生产产品的实际情况。

④质量控制措施和生产操作规程内容不要过于原则,要具可操作性。

(四)检测报告的规范性问题

①《产品检验报告》封面及检验结论要有“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②《产品检验报告》不要涂改。

③《产品检验报告》要有制表、审核、批准人签章(手签)。

④产品检测要抽样检测,不要送样检测,且要求附检测机构基地采样原始记录复印件。⑤申报企业生产、经营同一商标名称的同一种产品,若产地不在同一区域内,应分别提交各区域产品的检验报告。

⑥同一基地混养的几种产品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时,应分别提交每种产品的检验报告。

⑦产品检验应按产品所对应的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所要求的项目进行检验。且检测报告要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的检测机构,依据标准抽样形式检测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原件或复印件加盖公章。

(五)申报产品不在规定的目录内的情况

原来规定,暂不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可依据现行相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认证。2009年3月9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明确规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范围严格限定在农业部公布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从2009年5月1日起,凡不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范围内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一律不再受理。

(完)

篇2:《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产地名称: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报材料

(1)产地的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2)产地环境状况说明(产地环境空气、水、土壤及距周围工厂、公路、污染源情况,产地施肥、用药(或饲料、防疫)及生产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情况);

(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三年内主要品种的生产计划,面积(公顷、万头、万只),种植(养殖)开始日期,生长期,产品产出日期和产品数量);

(4)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申请人制定的本单位的质量控制技术文件);

(5)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6)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7)产地认定部门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填表说明

1、申请书请用钢笔、签字笔正楷如实填写或用a4纸打印,字迹整洁、术语规范;一式4份,每份加盖红章,印章清晰。

2、表内1至7页由申请人填写,可附页。法定代表人、填表人签字一律手签。

3、主要产品种类和产量:产量填写单产(种植业)、年产量。

4、生产管理形式:在表内所列形式“□”内划“√”,并填写栏内内容。

5、防疫条件与设施:指养殖场所拥有的条件与设施,如消毒池、兽医室等相关设施、仪器。

6、农药名称、肥料名称、兽药名称、渔药名称,请填写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

7、农药使用情况(第3页)、肥料使用情况(第4页)、农药及其它化学剂(第5页)、兽药(第6页)、渔药及其它化学剂(第7页)栏要填写规范,不得缺项。

8、饲料添加剂:自产自用的饲料添加剂需附详细配方及生产许可证。

9、生产基地现场检查情况:由受理申请并组织现场检查的单位填写。

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本产地在生产 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现就此作如下声明:

⑴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无公害 标准,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落实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本产地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⑵本产地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无公害 生产技术规范,决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国家限用的各类农业投入品;

⑶接受(填省级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本产地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关的检查及资料复核。

申报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篇3: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荐工作程序

第一条 为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工作,根据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实际需要,制定本工作程序。

第二条 本工作程序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工作。

第三条 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统一向所在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机构(简称“工作机构”)提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

(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者必须具备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五)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产地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六)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检验报告》;

(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信息登录表;

(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

(十)规定提交的其他相应材料。

材料

(一)、(七)除提供文字版外,同时提供电子版。申请产品扩项认证的,提交材料

(一)、(四)、(六)、(七)、(八)、(九)和有效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申请复查换证的,提交材料

(一)、(六)、(七)、(八)、(九)、(十)和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其中材料

(六)的要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复查换证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执行。

第四条 同一产地、同一生长周期、适用同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的多种产品在申请认证时,原则上采取按照申请产品数量开二次平方根(四舍五入取整)的方法确定检测产品抽样数量,并按规定标准进行相应的检测。

申请之日前两年在部、省监督抽检中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产品应包含在检测样品抽样数量之内。

第五条 县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当完成对申请人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报告》(以下简称《认证报告》)签署推荐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送市级工作机构 审查。

不符合要求的,发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补充材料(或整改)通知单,通知申请人整改、补充材料。

第六条 市级工作机构自收到申请材料和县级工作机构推荐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全套申请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符合要求的,在《认证报告》上签署审查意见,报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不符合要求的,书面告之县级工作机构通知申请人整改或补充材料。

第七条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及市级工作机构推荐审查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或者书面委托市级有资质的检查员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场检查工作程序》进行现场检查。完成对整个认证申请的初审,并在《认证报告》上提出初审意见。

第八条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完成材料审核后,书面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申报单位的申报产地及产品进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完成产地及产品检测后,负责出具产地及产品检测报告。

第九条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在收到产地及产品检测报告后,完成对整个认证申请的初审。初审合格的,提请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同时将申请材料、《认证报告》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与产品认证现场检查报告》推荐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第十条 初审不合格的,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书面告之市级工作机构通知申请人整改或补充材料。

第十一条 本工作程序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2: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管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体系队伍能力建设,推动无公害农产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是指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分工授权从事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为公众提供农产品安全保障的公益性机构或者部门。

第三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下,履行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及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职责。

第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定期对在无公害农产品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二)负责编制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规划,制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计划和推进方案,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复查换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按照分工进行审核;

(四)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复查换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按照分工进行审核;

(五)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检测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工作;

(六)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组织申领、发放与使用监督管理;

(七)依法对本地区、本行业获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实施跟踪检查与监督管理;

(八)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和认证管理知识培训;

(九)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和追溯系统的推进建立工作;

(十)组织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宣传与国内、国际交流合作;

(十一)承担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的有 关工作;

(十二)承担本地区、本行业农产品质量体系推行及相关认证工作;

(十三)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监督工作;

(十四)完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二)具有专职从事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人员,省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10人,地市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5人,县区级工作机构不应少于3人;

(三)有财政专项资金和公用事业经费预算,能够保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审核、监督管理、标识推广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体系推行等工作需要;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运行程序;

(五)具备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交通工具及办公通讯设施设备。

第七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设置认证申请受 理、认证审核、评审发证、标志推广、监督管理、包装标识、标准检测、宣传培训、技术推广、产地认定、地理标志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

第八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有稳定的注册检查员和监管员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要建立相应的专家队伍,能够定期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提供评审、咨询、决策服务。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制度、规范和程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工作。

第十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及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维护申报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工作规范性、时效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加强行业自律。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计划安排。第十四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要注意收集工作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好预警分析。发生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

第十五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名称、负责人、联系人、办公场所、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当自发生变更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书面报告。

第十六条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工作能力、工作质量等。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对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进行考核;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负责对地、县两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进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

篇4:《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对照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指标,我们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工作。今年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下面,将有关情况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推动基地建设开展

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农业应对入世的基础性工作,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也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前提,更是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条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加大领导力度,推动基地建设热潮形成。

一是领导重视。在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加大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等工作的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局为此成立了由局长牵头,专人负责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的办公室,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部门密切配合。我市环保、技术监督部门及我局动物检疫、植物病虫防治检疫部门密切配合,在产地认定中大气环境监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和农业投入品使用中的规范管理等方面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对基地建设进度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 证。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我局将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农业结构的新亮点,从各方面给予了重视,将基地建设纳入了目标管理内容中,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对各镇的农技人员进行认定工作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20人次,发放相关资料2000余份。

二、规范操作,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质量

一是制订建设规划:首先对我市现有的相关基地进行摸底排查,对符合产地认定条件的纳入认定规划。

二是制定工作规范:根据省厅制订的《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指南》作为指导书发放给乡镇及相关工作人员,以便规范申报。

三是严格产地认定。我们严格按照产地认定管理办法,积极配合省、市专家做好对基地的环境质量考察,分析基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气、水、土壤的监测结果给予基地环境和基地规模较为准确的界定。二看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否制定和落实。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实际中是否应用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求基地必须要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依照实施,确保产地认定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三、加强执法检查,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我局会同工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每年都要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整顿,开展对农药、兽(渔)药执法大清查,对生产单位和经营企业(户)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伪劣、假冒药品流入市场,取缔无证经营兽(渔)药企业和经营户。较好地规范了我市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促进了农产品卫生安全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突出抓好的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加快无公害品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结合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基地建设规划,选择一些生态条件好,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建设,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打好基础。在基地建设过程,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切实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治理工业“三废”,防止农业投入品混乱使用,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供良好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对无公害农产品要加强保护性管理,通过举办优质安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形式,力口强产销衔接,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绿色农业生产,努力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直至有机食品。

三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完善和实施。技术规程制订后,加大宣传和落实力度,通过抓好培训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活动,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学会,积极推动面上无公害工作的发展。四是努力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一大障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使技术标准难以得到贯彻落实,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督追溯。我们将总结推广一些好的模式,比如“企业+基地”、“企业+农户”等,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篇5:《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申请书》填写要求

发布时间:2008/3/26 责任编辑:admin4 点击:241 来源:敖汉农网范围

GB/T18407的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畜禽肉类产品生产加工环境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评价原则、防疫措施及其他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畜禽养殖场、屠宰场、畜禽类产品加工厂以及产品运输贮存单位。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40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6920 水质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qvISO 5666-1~5666-3∶1983)GB/T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eqISO/DP8288)GB/T7483 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neqIS06595∶1982)

GB/T7486 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eqvIS06703~1∶1984)GB/T7492 水质 六六

六、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67 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11896 水质 氯化物的测定 硝酸银滴定法

GB12694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4668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14675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1526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15264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15433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 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15436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污染环境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水部分)

国家环保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8407的本部分。

全进全出

将同一生产单元内的所有畜禽同时转进转出,并进行清洗、消毒、净化的养殖模式,这样可有效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源微生物在群体中形成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要求

4.1 选址与设施

4.1.1 畜禽养殖地、屠宰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生产区域。选地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

4.1.2 养殖区周围500m范围内、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院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物。

4.1.3 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畜禽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地。

4.1.4 养殖地应设置防止渗漏、径流、飞扬且具一定容量的专用储存设施和场所,设有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后应符合GB7959和GB14554的规定,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有关规定,排放㈩的生产和加工废水应符合GB8978的有关规定。

4.1.5 饲养和加工场地应设有与生产相适应的消毒设施、更衣室、兽医室等,并配备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肉类加工厂卫生应符合GB12694的有关规定。

4.2 畜禽饮用水、大气环境

4.2.1 畜禽饮用水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畜禽饮用水质量指标

项目 指标 项目 指标

砷,mg/L ≤0.05 氟化物(以F计),mg/L ≤1.0

汞,mg/L ≤0.001 氯化物(以Cl计),mg/L ≤250

铅,mg/L ≤0.05 六六六,mg/L ≤0.001

铜,mg/L ≤1.0 滴滴涕,mg/L ≤0.005

铬(六价),m9/L ≤0.05 总大肠菌群,个/L ≤3

镉,mg/L ≤0.01 pH 6.5~8.5

氰化物,mg/L ≤0.05 — —

4.2.2 生产加工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环境空气质量指标

项目 日平均 1h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mg/立方米 ≤0.30

二氧化硫(标准状态),mg/立方米 ≤0.15 ≤0.50

氮氧化物(标准状态),mg/立方米 ≤0.12 ≤0.24

氟化物,μg/(d立方米·d)≤3(月平均)—

铅(标准状态),ug/立方米 季平均1.50

4.2.3 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场区 禽舍/雏成 猪舍 牛舍氨气 mg/立方米 5 10/15 25 20硫化氢 mg/立方米 2 2/10 10 8二氧化碳 mg/立方米 750 1500 1500 1500可吸入颗粒(标准状态)mg/立方米 1 4 1 2总悬颗粒物(标准状态)mg/立方米 2 8 3 4恶臭 稀释倍数 50 70 70 70

4.3 水质要求

无公害畜禽类产品加工水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4.4 防疫要求

4.4.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GB16549规定的要求进行。

4.4.2 采用“全进全出”养殖管理模式,生产地应建有隔离区。

4.4.3 实施灭鼠、灭蚊、灭蝇,禁止其它家畜禽进入养殖场内。

4.4.4 发现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受防疫机构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病死畜禽按 GBl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5 消毒要求

4.5.1 养殖场应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畜禽体表消毒、饮用水消毒等不同消毒方式。

4.5.2 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

4.5.3 进出车辆和人员应严格消毒。试验方法

5.1 畜禽饮用、加工水质检测

5.1.1 砷的测定按GB/T7485执行。

5.1.2 汞的测定按GB/T7468执行。

5.1.3 铜、铅、镉的测定按GB/T7475执行。

5.1.4 六价铬的测定按GB/T7467执行。

5.1.5 氰化物的测定按GB/T7486执行。

5.1.6 氟化物的测定GB/T7483执行。

5.1.7 氯化物的测定按GB/T11896执行。

5.1.8 六六

六、滴滴涕的测定GB/T7492执行。

5.1.9 大肠菌群的检测按GB/T4789.3执行。

5.1.10 pH的测定按GB/T6920执行。

5.2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

5.2.1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按GB/T15432执行。

5.2.2 氧化硫的测定按GB/T15262执行。

5.2.3 氮氧化物的测定按GB/T15436执行。

5.2.4 氟化物的测定按GB/T15433执行。

5.2.5 铅的测定按GB/T15264执行。

5.3 场区、舍区环境质量检测

5.3.1 氨气的测定按GB/T14668执行。

5.3.2 硫化氢的测定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环境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水部分)执行。

5.3.3 二氧化碳的测定按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执行。

5.3.4 可吸入颗粒的测定场区按GB11667执行,舍内按GB/T17095执行。

篇6: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企业规章制度

一、门卫制度

1.做好门岗值班,严格控制场内职工外出和外来人员、车辆进入。2.进入生活管理区车辆须经消毒池消毒,并对全车进行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入。

3.严禁任何非生产区车辆进入生产区。

4.本场职工、外来人员须经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入场。

5.对进场动物及其产品索要产地检疫证明;对出场动物及其产品所取有关票据、证明。对于没有相关手续证明的,禁止出入。

6.做好有关出入记录。

二、消毒制度

1.生活、管理区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2.周转区,如周转猪舍、装卸台、磅秤及周围环境,每批后大扫除、消毒一次。

3.生产区道路、舍间空地每半月彻底消毒一次。4.消毒池内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5.更衣室、工作服消毒,更衣室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每周清洗一次,每次用后消毒一次。

6.入场车辆须经消毒池,并对车辆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与入场人员消毒要求相同。

7.入场人员须更衣、换鞋,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入内。8.畜舍门前设消毒池、消毒盆及清水盆(或自来水),入舍人员踏消毒池(或垫),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消毒液定时更换。

9.畜舍每周载畜消毒一次。

10.畜舍清空后彻底清扫、洗刷、消毒。

11.消毒药物应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的。

三、防疫制度

1.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

2.净、污道分设,专道专用,不得交叉。3.实行“全进全出”工艺。4.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动物。

5.不得将动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带入场内。

6.饲养人员在场内食宿、不得外出。如外出返回须严格消毒。7.本场技术人员不得对外开展诊疗、配种等服务。

8.本场任何人员,不得在屠宰场、其他养殖场等环境逗留。9.杜绝其他养殖场户人员进入本场生产区。10.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凭证上岗。

11.免疫驱虫要按照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提高动物的抵抗能力。12.实行畜禽标识制度,新出生畜禽在30日龄内加施标识;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标识;标识脱落时,及时加施新标识。免疫档案记录与畜禽标识相一致。

13.防蝇、蚊、鼠。

四、种畜禽引进制度 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2.必须购进种畜禽时,须到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场引种,并索要基础免疫状况及疫病净化情况。

3.运输车辆彻底消毒。4.不到疫区引种。5.经当地检疫合格。

6.隔离、观察、检疫、30天后确认检测健康,方可合群。

五、疫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

1.对本场主要动物疫病和免疫后抗体水平要定期进行监测,了解免疫状态,选择最佳免疫时机,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2.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抽查。

3.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时,要立即隔离病畜,并立即向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4.积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或专家现场诊断。

5.一旦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要配合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控制扑灭措施,立即实施封锁、扑杀病畜,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彻底清理消毒,场内人员、物品不得外出。

6.对于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7.接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8.及时报送各类动物疫情报表。

六、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2.进行预防、治疗、诊断时使用的兽药,符合NY 5030-2001规定,并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所用兽药标签符合《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3.疫苗等生物制剂符合“兽医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并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

4.杜绝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驰药。

5.慎重使用经农业部批准的拟肾上腺素药、平喘药、抗(拟)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

6.坚持科学用药,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7.严格遵守药物安全使用规定和休药期规定。8.建立并保存全部购药、用药记录。9.禁止使用人用药物和兽用药物原粉。10.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七、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饲料原料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2.不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作饲料原料。

3.使用饲料添加剂,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具有产品批次文号。

4.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符合国家发布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5.不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兽药。

6.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7.使用药物性饲料添加剂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8.严格控制饲料中的铜含量,30kg以下,30~60kg,60kg以上三阶段的铜含量分别控制在250mg/kg、150mg/kg和25mg/kg。

9.预混料中砷的含量不超过10mg/kg。10.预混料中不得检出沙门氏杆菌。

11.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含量符合GB 13078规定。12.配料准确、混合均匀。

13.饲料贮存场所不使用化学灭鼠药和杀鸟剂。

14.不合格或变质饲料做无害化处理,不存放在饲料贮存场所。15.饲料运输工具定期清洗、消毒。

八、饲养管理制度

1.调控畜舍温度、湿度,满足不同生理阶段动物需求。2.保持舍内通风良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3.保养、维护养殖设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4.经常清洗、消毒饮水设备,并保持常有充足供水。

5.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疫苗以及空瓶做好无害化处理。

6.饲料每次添加量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或腐败。7.饲养密度适当,体重大小、强弱分群合理。8.经常观察畜群状态,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9.经常擦拭灯泡,保持亮度正常;及时开关电源,严格执行光照制度。

九、无害化处理制度

1.有治疗价值的患病畜禽,置隔离舍单独观察、治疗。

2.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畜禽填入化尸井或按GB 16548要求进行处理。3.不出售患病或死亡畜禽,严禁随意丢弃或作为饲料再利用。4.场内废弃物处理严格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5.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田有机肥。6.污水应经发酵、沉淀后达标排放。

十、养殖档案管理

1.设置养殖档案专卷,并专人管理。

2.各生产环节及时、准确、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填写生产记录表格。3.养殖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记录。

4.按照无公害 生产标准要求,审核生产记录,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向场长汇报,以便随时纠正。

5.每项生产记录最少保留2年。

十一、产品销售制度

1.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产品销售前必须核对用药记录,确保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

2.按照产品销售计划,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报检。3.动物及动物产品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4.认真做好销售记录。

⑴饲养员做好出栏记录,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出栏日期、出栏动物日龄、数量、圈舍号、耳标号,并注明最后一次用药品名和时间。

⑵会计和销售人员做好出栏动物称重、结帐,并注明饲养人员和圈舍号,以便兑现奖励。

⑶销售产品的发票要注明数量、批次、购买方基本信息,以便产品质量追溯。

十二、学习培训制度 1.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生产,合格经营。2.认真学习有关技术标准,努力实行标准化生产。

3.认真学习无公害 生产技术规程,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本场从业人员须经培训后上岗。

5.对上岗从业人员继续进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操作技术培训。

6.提倡、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并把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一块列入工资、续聘考核内容。

7.积极参加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

上一篇:努力工作的简短的俗语谚语下一篇:大学生校园市场营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