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

2022-08-28

第一篇: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杜敏婉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摘要: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涉及小麦的产地环境选择,生产过程,包括种植、生产过程、收获,产品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生产标准。

关键词:小麦 无公害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

1、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1.1 适宜的环境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km内没有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 适宜的生态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选择在小麦的主产区,种植区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结构,具备获得高产的基础。主要包括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分,通气性与保水性能良好。在无公害小麦生产中,为获取较多的无公害产品,应选择耕作层深,容重和盐含量较低,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高的土壤.

2、品种类型

2.1 品种选用

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河南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可选用豫麦

34、豫麦

47、豫麦50、郑麦9023等新品种。

2.2 种子处理

选用经国家和省种子审定部门通过并符合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种子。播前要精选种子、晒种,筛掉小、秕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保证不低于95%。

3、整地

3.1 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一次。

3.2 播前10-15d趁合墒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墒。此后,有雨耙耱收墒;连旱无雨,表墒严重不足,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

3.3 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

土壤处理:在地下虫危害严重(特别是吸浆虫)地区,一定要在整地前施药,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5kg进行土壤处理。

4、施肥

4.1 施有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 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随深翻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4.2 原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顷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 Kg)农家肥与72-102 Kg(每亩4.8-6.8 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或15000-22500 Kg(每亩1000-1500ICg)农家肥与90-120 kg(每亩6-8 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 kg(每亩1000 Kg)以上,纯氮75 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 kg(每亩6 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

4.3 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纯量不超过7.5-15 Kg(每亩0.5-1.0 kg)。用尿素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

5、播种

5.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

5.2 播种期:冬性、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播种,若播种推迟,应采取种子催芽、适当加大播种量等措施予以弥补。

5.3 播种量:播种前要根据土壤地力、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期而确定。在适宜范围内,早茬的品种每hld播量75kg-90kg。中晚茬的品种,每hm2播量90kg-120kg。

6、管理

6.1 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蘖、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

6.1.1 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耙破板,及时查苗补种。

6.1.2 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

6.1.3 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蘖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一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2 做好春季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6.2.1 田间除草。免耕田播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和播后芽前化学除草。拔节前杂草重的田块实行中耕除草,对长势弱的麦田追施一次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3-5kg。

6.2.2 病虫害防治。苗期至孕穗期注意锈病防治、抽穗期用药防治赤霉病及灌浆期防治蚜虫。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要选用无公害农药,二要做到用药剂量准确,施药时期恰当,收获前30天不得再施用农药,收获前20天不得再施用氮肥和根外追肥。

在小麦病虫草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导致小麦产品容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小麦产品的无污染,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且各种农药空瓶等废弃物都集中深埋。

6.1.5 灌水

小麦3叶至分蘖期灌水,做到1次灌足。拔节孕穗期是否灌水,可视旱情而定。

7、收获

小麦蜡黄收割,收割干净,不掉穗、不掉粒,籽粒损失小。割茬低而整齐,可减少籽粒损失,且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8、产品质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

第二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

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

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

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第三篇: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畜禽产品生产涉及场地环境、场地布局建设、畜禽繁育、环境控制、疾病防疫、饲料供应、屠宰加工、产品保藏运输等诸多环节。必须对每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按照有关无公害畜产品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方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产品。

一、引种

1、不得从疫区引种。

2、引种畜禽应从具有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

3、引进的种畜禽须隔离观察饲养,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生产使用。

二、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环境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养殖场(区) 的选址布局、卫生条件、用水水质、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产地环境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做好产地的选择是无公害生产的基础,这也是从产地到餐桌各环节链中,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一环。

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防止污染,相对隔离。地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生态环境好、无或不直接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生产区域。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作为无公害畜禽产品类生产、

- 1

2、疫病监测

(1)肉禽(DB/T356)/禽蛋 (DB/T359)两个标准规定生产无公害食品的肉(蛋)鸡场在饲养过程中对动物疫病的监测要求:

蛋鸡场常规检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禽白血病、禽结核病、鸡白痢与伤寒。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禽蛋不应检出以下病原体: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大肠杆菌、李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鸡白痢与伤寒沙门氏菌。

肉鸡场疫情监测: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鸡白痢与伤寒。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监测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疫情监测,除上述疫病外,还有支原体病、白血病等,并将结果按规定上报。

(2)生鲜牛乳 (DB51/T358 )/肉牛(DB51/385)标准规定牛疫病的监测要求:

肉牛场疫情监测:至少应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不应检出的疫病有:牛瘟、牛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奶牛场疫情监测:至少应包括口蹄疫、蓝舌病、炭疽、牛白血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同时注意检测我国已经扑灭的疫病和外来疫病,如牛瘟、牛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母牛干乳前15天作隐性乳房

- 3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火焰消毒和熏蒸消毒。

喷雾消毒: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纳、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煤酚等对清洗完毕后的畜禽舍、带畜禽环境、道路和周围及进入场区的车辆用喷雾方法进行的消毒。

浸液消毒:用规定浓度的有机碘混合物、新洁尔灭、煤酚的水溶液对常用的兽医器械、工作人员用具进行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在畜禽场的入口处和更衣室设臵的紫外线照射消毒,照射时间至少5分钟。

喷洒消毒:在畜禽舍周围、入口、产床、培育床、鸡舍地面等撒生石灰或火碱以杀灭大量细菌和病毒的消毒方法。

熏蒸消毒:用甲醛对饲喂用具和器械在密闭的室内或容器内进行熏蒸。

火焰消毒:在畜禽经常出入的地方用喷灯的火焰依次瞬间喷射消毒。

[消毒制度]: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消毒1次;畜禽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消毒1次;畜禽场、畜禽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

人员消毒:包括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畜禽舍必须消毒。

畜禽舍消毒:每批畜禽调出后,都必须彻底清扫,清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

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兽医用具等进行的消毒。

- 56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用法和用量应遵照饲料标签规定的用法和用量。

(4)药物饲料添加剂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的品种、用量和休药期。不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不同畜禽饲料中允许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卫生和禁用要求均在相应的饲料使用准则中有明确规定。

(5)禁止在牛、羊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粉、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动物源性饲料。

在商品肉兔和獭兔的配合饲料中禁用肉骨粉、骨粉、血粉及其它动物下脚料,慎用鱼粉。 2.饲料加工过程规范

(1)设施良好。生产企业设计、设施卫生、卫生管理和生产过程符合GB/T16764的要求。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检验和维护,为微量和极微量成分应进行预稀释,有专门的配料室,并有专人管理。 (2)混合均匀。混合投料按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投入的微量纽分应预稀释到配料称最大称量的5%以上;生产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根据药物类型,先生产含药量低的饲料,再生产含药量高的饲料;同一班次应先生产不加药的饲料,再生产加药饲料;生产含不同药物的饲料时,应避免药物的交又污染。

(3)留样规范。新接受的饲料原料和各批次的饲料产品应保留样品,留样应设标签,载明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和

- 8剂量。

[兽药使用]:按照各自的兽药使用准则执行,包括兽药的种类、剂量、疗程,在家畜的育肥期使用兽药治疗时,要严格执行休药期。

六、其它

1.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符合健康条件,不得在各饲养场间活动。在生产管理上猪鸡的饲养一般实施“全进全出”饲养工艺,严格执行投入品的管理规定和卫生消毒制度。

2.运输:畜禽上市前,应经兽医防疫部门根据《GBl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检疫,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运输后都要用适宜的消毒方法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3.无害化处理:传染病致死的畜禽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公害生产的畜禽场不出售病死和淘汰畜禽;患病畜禽应隔离饲养。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粪便堆积发酵后应作农业用肥;污水应作沉淀发酵后方可作为液体肥使用。

七、生产档案

无公害畜禽饲养场应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生产档案,确保无公害畜产品品质的可追溯性。

(1)建立并保存畜禽的免疫程序记录。

(2)建立并保存畜禽全部兽医处方及用药的记录。

(3) 建立并保存畜禽饲料饲养记录,包括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

- 1011 -

第四篇: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重点。必要时,可用化学防治,但要限定化学农药的种类及用量、用药次数。

一、植物检疫

对引进、输出的种子均进行植物检疫,防治恶性病虫草害检疫对象传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二、农业防治

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用药次数。

三、物理防治

可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的方法诱杀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用高温闷棚的方法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

四、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利用扑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消灭害虫,如飘虫、草蛉、寄生蜂等。

2、以菌治菌: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消灭害虫,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BT乳剂)、农抗120、病毒A、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等。

3、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利用昆虫外激素及内激素,如保幼激素和性外激素,通过诱杀、迷向、调节蜕皮变态等。

4、化学防治:在搞好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必要时,允许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百菌清、甲霜灵锰锌、多菌灵、速克灵、粉锈宁、扑海因、琥胶肥酸铜、杀毒矾、可杀得、农利灵、敌敌畏、乐果、辛硫磷、敌百虫、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速灭杀丁、灭扫利、功夫、来福灵、抗蚜威、天王星、抑太保、乐期苯等。但要限定化学农药的种类及用量、用药次数,如在每季作物上最多施药次数敌敌畏为5次,多菌灵为2次、扑海因、抑太保只能使用1次。严格执行国家及河北省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作物收获前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如辛硫磷在韭菜上灌根时要求间隔10天以上、可杀得要求间隔30天以上,一般的杀虫、杀菌剂大于或等于7天,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合理混用、轮换使用农药。用药结束后,及时清洗喷雾器,清洗药械的污水不准随地泼洒,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第五篇: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环境与工艺

猪场生产区应建在管理区的上风或侧风处,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处理区应建在生产区的下风或侧风处,场区净道 与污道要分开,要实施“单元式”或“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猪舍要冬季保暖,夏季隔热,通风良好,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防止渗漏,溢流,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引种

应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三、饲养条件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5032的要求。在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配置不同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GB8471要求,禁用高铜、高锌口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兴奋剂、镇定剂、激素类。使用含在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饮水—应保持充足的饮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 免疫—猪群免疫应符合免疫要求。免疫用具应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

兽药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仔猪、生长猪必须治疗时,药物使用要符合NY5030的要求;育肥后期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停药期。种猪必须用药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停药期的不能作为淘汰猪出售。

四、卫生消毒 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的规定。

消毒方法—包括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水表、喷撒消毒。

消毒制度①环境消毒:每2—3周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大门口、猪舍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②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走。③猪舍消毒: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用喷雾消毒。④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针管等进行消毒。⑤带猪消毒:可用0.1%新清尔灭,0.3%过氧乙酸。

五、饲养管理

人员—饲养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传染病患不得从事养猪工作,场内兽区不准对外治疗,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饲喂—饲料每次添加要适当,少喂勤添,防止饲养污染腐烂,转群时要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观察猪群健康状态。

六、病死猪处理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应采取不会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冶。

七、废弃物处理

猪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方可作液体肥使用。

八、资料记录

认真做好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日常生产记录。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饲料要有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记录;兽医人员要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每批出场的猪应有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各项记录最少保存2年。

九、监测

随时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和畜牧兽区行为执法单位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查;生猪出栏前经兽医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出具检疫证明的方可上市屠宰。

上一篇:外国人就业签证办理下一篇: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