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

2024-04-28

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共6篇)

篇1: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

对外贸易概论【重点】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原因(16)★

1、外贸体制改革深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企业竞争力提高,为对外贸易发展增加了活力;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出口成为推动外贸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与贸易的互动效应更加明显;

4、国内经济增长,扩大了对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等生产资料的需求;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效应显现,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不断调整和健全,同时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扩大开放,关税下降的同时,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改善了中国外贸发展的环境。

中国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贡献(27)

1、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使世界经济更加具有了世界性;

2、中国将向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3、中国经济的旺盛活力和容量巨大的市场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遇;

4、中国对外互利互惠的贸易关系,给我国多双边及区域合作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

反补贴措施(39)

我国新《对外贸易法》第43条规定:“进口的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出口国家或者地区给与的任何形式的专向性补贴,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国家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消除或者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41)

指各国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

我国贸易救济法律体系(48)

1、1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2、3个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3、27个部门规章4、2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对外开放(59)

1、含义:要大礼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焦化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内容

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

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使用的先进技术;

③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④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⑤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⑥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3、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73)

1、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要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要加大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4、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出口和战略资源的出口;

5、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和比较利益。

“大经贸”战略的基本内容(82)

1、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外经贸活动,实现外经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2、促进外贸、外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对外援助、对外投资等各项外经贸业务相互渗透与融合;

3、推动商品、技术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4、加强外经贸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合力。

科技兴贸战略(91)

是以贸易为龙头,以产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礼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技术贸易(121)

是指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见,按一般商业条件,将其技术的使用权授予、出售给他方或购买他方的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商业行为,它是技术转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组成,技术贸易是以无形的技术知识作为主要交易标的的)

利用外资的意义(166)

1、缓解和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利用外资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推动着技术进步;

3、推动着产业结构升级;

4、提升了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

5、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增加就业;

6、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服务贸易的方式(189)

1、跨境交付。是由一个成员境内向另一个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

2、境外消费。是指一成员消费者迁出其本成员领土并在另一成员境内消费服务。

3、商业存在。是指某成员在其他成员境内建立获准的商业实体,由此向其他成员境内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是指某一成员的自然人获准在另一成员境内为该成员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新《对外贸易法》第26条规定:国家基于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的国际服务贸易(203)

1、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2、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3、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服务产业,需要限制的;

4、为保障国家外汇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

5、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6、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23)

1、这是我国第一部外贸法。

2、含义:《对外贸易法》共8章44条,规定了我国基本的对外贸易制度与开展对外贸易关系的准则,明确了从事货物、技术进出口及国际匆贸易的基本原则,规定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同时对违反外贸发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4、目的: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基本内容:

①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②实行对外贸易经营许可制度;

③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④逐步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则;

⑤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规定;

⑥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多边、双边贸易关系原则;

⑦对外贸易促进措施。

6、意义

①有利于建立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制度;

②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对外贸易机制;

③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

④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关系的主要原则(294)

1、独立自主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互惠、对等原则

4、外贸、外交相互配合的原则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302)

1、促进中国经贸事业的发展

①有利于中国继续和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从而加速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尽早进入世界经济强国之林;

②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③促进中国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

④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和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经贸关系的发展。

2、有利于世界经贸事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健康发展

①中国国内市场开放度的扩大,将为其他成员方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

②中国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会进一步改善,使外国企业增强安全感;

③中国会与其他成员方密切合作,维护并充分发挥新成立的多边贸易机构的作用,增加世界贸易的自由、稳定和透明度;

④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既有助于改善国际贸易失衡,减少贸易矛盾,也有助于贸易国家的经济发展;

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会加强和扩大与其他成员方之间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借阅社会劳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论述题

1、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其主要影响(273)

2、利用外资与发展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166)

(一)外资特别是直接利用外资,可以促进引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首先,利用外资可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出口创汇。

其次,引进外资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使出口方式多样化。

再次,利用外资可以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

(二)发展对外贸易反过来可以带动利用外资的增长。因为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大多是在与国内企业做贸易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后为了同一个目标——赚钱而走到一起的。

(三)处理利用外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对大同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至关重要。

一方面,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可以加快开发区产业结构“跨越式’’优化,为改善外贸条件奠定产业基础。

另一方面,提高外贸与市场流通业水平,努力改善外贸结构及条件,可以为利用外资和开放型经济进…步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篇2: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

名词解释:

1、加工贸易:一国进口中间投入品,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

2、技术贸易:供求双方按照一定的商业条件买卖技术的商业行为。

3、货物贸易:又称有形贸易,指买卖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商品的活动。

4、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过境交付:一成员国境内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成员国境内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②境外消费:一成员国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消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如旅游,留学。③商业存在:一成员国允许任何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展业务,提供服务。(服务贸易的最主要形式)。④自然人流动:一成员国的自然人在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5、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战略规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针对该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政策手段。

6、出口导向战略(外向型战略):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7、进口替代战略(内向型战略):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优先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生产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工业品,以替代过去商品的进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

8、混合导向战略:也称“平衡发展战略”,是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日益强调的一种经济贸易发展战略,以更现实,富有成效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取代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之类的一元化贸易发展战略。是一种结构性战略,集中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弊端。

9、外贸依存度: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性的高低。

10、出口依存度:即外贸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11、进口依存度:即外贸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12、对外贸易体制: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13、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14、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5、出口退税: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

16、出口信贷:各国为了支持本国大型资本性质货物出口而提供的具有政府支持的专项贷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商场上的竞争能力。

17、出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或根据政府间贸易协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或出口实行数量限制。

18、许可证制度: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口货物或出口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时,必须取得进出口许可证方可进出口的制度。

19、非关税壁垒: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20、反倾销: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21、反补贴:一国反倾销调整机关实施的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

22、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一国为维护公民、动植物、环境安全、防欺诈,保证产品质量和贸易秩序而采取的强制性的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23、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24、普惠制:发达国家在最惠国基础上给予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减税以至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

25、中国的大经贸发展战略:

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服务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以促进对外贸易上一个大的台阶,更好的发挥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方面作用的经贸发展战略。

26、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在遵循外贸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处理好外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保证外贸长期、持续、稳健的发展。

27、自由贸易区: 含义:签订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数量限 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特征:①在成员国内部取消贸易障碍,实现自由贸易,但没有共同对外关税。②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

简答与论述:

1、对亚太经合的认识以及和中国的关系?

(一)含义:亚太经合是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二)运作: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

(三)宗旨: ①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②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③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区人民共同利益。④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四)组织特点:成员国的广泛性、独特的官方经济制度、开放性、自愿性、松散性。

(五)中国加入APEC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②有利于中国维系国际经济安全。③有利于中国市场机制的形成。④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太国家的技术合作。⑤有利于中国参加首脑外交。

(六)中国在APEC的作用: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APEC的经济增长。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③保障APEC的顺利发展。④有利于APEC经济贸易活动的扩大。⑤促进经济技术合作。

2、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中国怎样应对?

(一)含义:对外贸易摩擦,也称国际贸易摩擦,通常是指一国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需要,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而展开的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的对抗。其核心是采取各种方式、手段争夺世界市场。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有: 贸易摩擦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中欧贸易摩擦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中欧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不断扩大 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越来越大

(三)应对措施:

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应对对外贸易摩擦 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规避对外贸易摩擦 巧妙利用对外贸易摩擦中的利益集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实施“走出去”战略规避对外贸易摩擦 构建有效的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抑制对外贸易摩擦升级

3、出口信贸的作用:

(一)风险保障功能。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着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就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提供了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外部风险保障,为出口企业的稳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国家对外贸易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出口促进功能。一是对出口的直接促进功能。由于出口信贷保险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转移渠道,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选择优质贸易伙伴,更加大胆的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交易手段提升竞争力,从而扩大贸易规模、抓住贸易机会。二是融资支持功能。出口信贷保险拉动了商业资金对出口的支持,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政策导向功能。出口信贷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工具,通过倾向性的保险政策和灵活的费率机制有针对性地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这些功能对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正是由于具有以上的功能特性,出口信用保险自产生以来,对促进各国的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推进贸易强国的进程中,出口信贷保险是举足轻重的。

4、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是信用保险机构对企业投保的货物、服务、技术和资本的出口应收账款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种政策性保险。

(一)促进企业出口功能,对出口方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

(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功能。

(三)便利企业融资功能和出口押汇。

(四)促进一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功能,有利于出口企业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开拓多元化市场。

5、WTO的职能:

(一)组织实施世贸组织负责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协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各项协定、协议的目标,并对所辖的不属于“一揽子”协议项下的诸边贸易协议执行管理和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为成员提供处理各协定、协议有关事务的谈判场所,并为世贸组织发动多边贸易谈判提供场所、谈判准备和框架草案;

(三)解决各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负责管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协议;

(四)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进行定期审评;

篇3: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

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以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为研究对象, 具有宏观性、政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也就是说, 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相符。“入世”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 这就增加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难度。如果教师遵循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的滞后性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传统上以教材为重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加以改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在教学实践中, 单一地使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理想。一方面, 讲授法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 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中国对外贸易已处于发展的快车道, 如果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 即使此门课的课程内容能跟上外贸发展的节奏, 学生掌握的也只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 当他们毕业后, 真正从事相关工作时, 会发现从前课堂学习的内容已滞后, 对现实的贸易世界不知从何入手。因此,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加以改革。

在考核方式方面, 这门课的传统考核方式是考试和提交小论文。这种考核方式容易给学生留下“死记硬背就能通过”的印象, 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可见,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 考核手段作为配套也必须加以改变。

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改革的实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方向限选课。近年来, 大连民族学院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均进行了教学改革。这三方面的改革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2.1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导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制度以及中国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等。这种传统的框架体系涵盖了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依然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大连民族学院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 依然以原有教学框架为基础, 力争融入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热点问题, 例如中国制造业的走向、人民币国际化、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奢侈品贸易等。分析这些热点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了解中国经贸发展的最新动态。为了将热点问题有效融入原有教学框架, 教师们在教学时力争将经贸热点问题与本章的知识点相结合。如在讲授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手段时, 可以由汇率引申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再如在介绍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时, 可以由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引出中国制造业走势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融入原有教学框架的热点问题, 如奢侈品贸易和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等问题, 教师们则采取设立独立的专题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专题背后的问题。

2.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方法改革

大连民族学院在此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在原有“讲授法”的基础上, 增加了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自学或独立学习,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学习负更多的责任。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虽好, 但如果运用不当的话, 学生不仅不会获益, 还可能影响课内学习的效果。在运用这种方法之前, 教师们先与学生进行座谈, 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 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讨论、辩论以及小组论文展示等课堂环节, 以增强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开放式讨论是教师们开展最多的教学活动, 讨论的频率约为每两次课讨论一次。在学期初老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 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在整个学期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选择讨论主题时, 主要选择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问题, 或者是最新发生的经贸事件。例如在 “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这一章, 教师在讲授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的定义和内容后, 安排一次关于两种战略优劣势的讨论。由于有前几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基础,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 甚至能提出一些报刊书籍中从未出现过的观点。同时,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总结出“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对外贸易战略”这一正确结论。这种讨论的方式让师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有些学生的性格偏内向, 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须鼓励他们积极融入课堂讨论中。在大连民族学院此门课的授课班型约为60人, 在每学期课程结束时, 教师们基本能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至少为本组“总结陈词”一次。通过开放式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学习, 这个环节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环节。

辩论式教学由来已久, 在很多人文学科里被普遍运用。辩论具有自主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辩论之前, 学生需要对辩题做深层次的研究, 同时要考虑支持双方观点的素材。既然参与了辩论, 就必然面临输赢, 学生往往都会主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等,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辩论式教学虽好, 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 很多学生无法作为辩手加入辩论活动中。因此, 教师们每学期只组织1~2次辩论活动, 由学生自由报名。辩论的学生在台上唇枪舌剑, 台下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活动结束后, 学生的反响都不错。这种辩论活动能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辩题和学生:辩题的选择必须与课程相关, 同时必须具备可辨性和可听性的特点;辩论的主角——学生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辩论技巧。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 辩论活动才能组织成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期末教师们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论文展示。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 每组成员为4~6人, 以组为单位进行论文的写作和展示。学生在论文成稿之后须交给任课老师批阅, 任课老师通常会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修改合格之后, 才可以为全班同学做论文展示。学生要将论文浓缩成课件, 在6~7分钟时间里向听众介绍论文的基本内容, 而且在讲演结束后接受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论文展示环节的设置, 使得学生必须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否则无法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这对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逻辑思维、写作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均是很好的锻炼。

增加上述三种课堂教学环节之后, 学生们提高了对此门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自主学习方法不仅改善了此门课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关心时事, 并由此获得经济信号的能力, 同时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打下基础, 学生将终身受益。

2.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式改革

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式改革上, 大连民族学院的教师们将改革的方向定位于“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与传统的考核方式大相径庭, 传统的考核方式更强调的是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仅占20%左右的比例, 有些学生在期末进行突击学习后, 也可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平时的学习过程, 教师们将最终成绩的评定分成四部分——平时成绩、分组讨论成绩、小组论文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这四部分所占的权重分别为20%、15%、15%和50%。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 在题型分布方面, 客观题占卷面成绩的20%~30%, 主观题则占70%~80%, 主观题以分析现实问题的材料分析题为主。这样安排期末考试, 重在考核学生对经贸事件的关注度和基本判断能力。学生要想在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也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此门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后, 学生的课堂出勤率显著提高, 学生对各教学环节的参与热情也明显增强。

大连民族学院在对“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之后, 此门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在对2009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有87%的学生对课程整体设计的评价为优, 有8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92%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好。可见, 学生对此门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较高。

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改革必需的条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改革的成功, 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持:

其一, 学校的政策支持。“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发展性的特点, 决定了本课程诸多章节的课时弹性很大, 因此其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无法细化。而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上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 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如果上述的要求不变,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无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另外, 前文所提到的考核方式改革, 在有些高校也受限制, 这需要学校的相关政策调整。

其二, 教师需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要求授课教师具备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双重能力。教师若只具备教学能力, 很难紧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无法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展现给学生;教师若只具备科研能力, 则难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所接触的依然是“死气沉沉”的中国对外贸易,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其三, 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相比, 小班授课更易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更利于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如前所述, 此门课使用了开放式讨论、论文展示等教学方法, 因此授课班型应为少于60人的小班,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年招生规模都在100人以上, 受师生比例等因素的制约, 小班授课在一些高校实现的难度较大。

总之,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必须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改变单一“讲授法”的教学方法, 同时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绍熙.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学科的教学改革[J].国际商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1993 (5) :1-5, 18.

[2]陈坤华.构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体系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4) :66-69.

[3]任京民, 刘兆宇.试论自主学习的高校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6 (17) :135-136.

[4]李辉, 专题式教学模式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8 (2) :167-168.

篇4:对外贸易概论 重点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54-2

0 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理论、方针、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分析解决贸易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正确确定未来的就业方向提供了信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积极探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体系改革,并将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以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为研究对象,该特点决定此课程宏观性、政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相符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严格遵循教材内容,教材的滞后性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传统上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模式必须加以改变。

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课程一般开设在第六或第七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课程已具备较为系统的经济学思维,能够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对外贸易实践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法”无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表观点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易导致课堂枯燥,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传统的“讲授法”必须进行改变。

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考核方法通常是以期末考试与提交小论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种考核方法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考前看看书,网上搜一篇论文交给教师就能轻松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难以调动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配合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

图1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框架

2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拓展学生的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上课前教师可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点搜集相关的文献和案例,通过电子邮箱或QQ等方式发给学生,由学生课下提前阅读,但是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加上知识基础的千差万别,因此教师需要把好第一关“合理设计阅读材料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可以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

2.2 系统讲解《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基本知识点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中国对外贸易的管制制度、中国对外贸易的法律制度、中国的关税制度、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中国的对外贸易促进制度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等。这些基本的知识点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系统讲授的,根据学生前期对相关问题的掌握程度,可适当增加或减少一些章节的课时安排,做到详略得当。

2.3 及时补充并更新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启发专题研究

在系统讲授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适时引入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启发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比如授课过程中可引入当今的热点问题,比如,外企撤资,中国梦碎?香港“反水客”示威活动、Made In China背后的含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中韩自由贸易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跨境电商”等专题,由学生课下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和数据,形成PPT文档,下一节上课时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进行专题的展示和讨论。

3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课程教学除了可以使用课堂板书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平台等多种新型的方式。

①教师讲授法,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但讲授比例大大降低,大约占据整个教学时间的60%;

②学生课堂自主讨论法,教师结合所讲内容适时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积极发言,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应给出点评,学生课堂自主讨论时间占据整个教学时间的15%;

③专题演讲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热点及专题在课下准备资料并进行课堂展示,该部分大概占据整个教学时间的25%;

④微信平台互动,借助于微信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就该课程的学习体会、教学体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以及改进,此方法留在课余时间完成。

4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评价体系是以考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的纸笔考试形式,只能在认知方面考查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而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缺乏对学生的多元化、人性化和动态化的评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应该注重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自主讨论成绩占比10%,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进行记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②专题演讲成绩占比20%,对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专题展示,教师应从展示的内容、展示的手段、课件的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并就小组内每个学生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考核并打分;③论文成绩占比3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完成两篇论文,题目由学生在对外贸易领域中自主选择,格式规范由教师给定,学生应按照教师规定完成论文,论文应该有学生自己的观点,教师对每一篇论文进行认真评阅并当面指导学生,并由学生进行进一步修改;④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期末考试试题尽量避免客观性题目,主观性题目所占比重达到80%,重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贸易现象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死记硬背。

5 总结与启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实现。国家教育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编写较为全面的教材并及时更新;学校应该在班级规模方面予以配合,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方法改革适合于小班授课,如果班级规模过大会影响授课的质量;教师应综合提升自身素质,同时注重教学和科研,适时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只有这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的改革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代中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9).

[2] 李丽.《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篇5: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易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按照交易总价值相等原则,以商品交换商品的贸易方式。科技兴贸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它以政府的服务体系为保障,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为支撑,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发展和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目标,以期获得全球市场的战略性突破。

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间开展的贸易活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进行的贸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对外贸易管理: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凭借行政组织权力,采取发布命令、制定指令性计划及实施措施、规定制度程序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对外贸易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进出口产品,由法定商检机构依法对其品质、数量、规格、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等进行检验的活动。

简答:

1、根据我国海关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海关的职能有哪些?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其基本职能是:进出关境监管;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2、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各种手段的内容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通过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配额等手段对货物进出口实施管理。

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限制进出口目录项下的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国家指定的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一律不准进口或出口。包括进口许可证管理和出口许可证管理。

进出口配额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数量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的管理措施。包括进口配额管理和出口配额管理。

发展趋势:

3、当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无法确定或申报价格经海关审查不能通过的,海关可以以哪些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

①进口货物成交价格法:这是《关税条例》规定的第一种估计方法,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应该首先以成交价格估价方法审查确定。

②相同及类似货物成交价格法:即以与被估货物同时或大约同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相同货物及类似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方法。

③倒扣价格法:即以进口货物、相同或类似进口货物在境内第一环节的销售价格为基础,扣除境内发生的有关费用来估定完税价格。

④计算价格法:该方法既不是以成交价格,也不是以在境内的转售价格为基础,而是以发生在生产国或地区的生产成本作为基础的价格。

⑤合理方法:是指海关不能以上述四种方法确定完税价格时,根据公平、统一、客观的估价原则,以客观量化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审查确定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估价方法。

篇6:对外贸易概论期末复习

A卷

1、材料:“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论述:如何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也是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完善的。它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相比较包容性增长来讲,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增长模式正面临着贫困化增长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贸易价格的下跌,贸易条件的恶化等,因此,包容性的增长模式无疑给了我国关于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若干启示。

1.确立扩大内需和就业导向的共享型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的一大诱因就是外贸顺差较大, 且顺差来源地过于集中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较强。要改变这一状况,我国需要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从以出口为主的外需导向型经济向以国内消费为主的内生型经济转变、从以GDP增长为主要目标向以充分就业为主要目标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弥补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收缩,并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增加居民参与经济增长的机会。

2、稳定外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总体来看,出口导向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轴。不可否认,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稳定外需应建立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基础上,对外贸易发展应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劳动者福利为宗旨,循序渐进地变价格竞争为价值竞争,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质量竞争优势,变贴牌贸易为品牌贸易,为实现我国和谐、健康、稳定、公平的经济增长奠定外部经济基础。

3、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在高精技术及其产品的进口上受到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封锁,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及其设备进口不足。技术引进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进口贸易对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注重发挥进口在解决国内资源、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引导企业重点增加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提高加工制成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短缺资源及原材料的进口力度,强调行业自律,协调有关资质企业统一进口产品的价格,避免无序竞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利用进口带动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4、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变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为高附加值竞争优势

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依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深加工、扩大品牌影响、加强自主品牌培育、优化营销模式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以缓解新的经营压力。我们的加工贸易、产业处于整个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微笑曲线”的两端,一边是设计,一边是营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自我的设计能力。同样一个商品,可能由于在商品的包装或者外部设计上的简单更新,就可以卖得比原来更高的价钱。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上的地位。全面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材料:郎咸平对水稻转基因专利问题的看法。

论述:对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进行评述。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P141.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只是产权,涉及三个方面:

1、指专利权2.指受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3.指专利文献。西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专利权上具有显著优势,是专利权的积极运用者,在我国市场上采用进攻战略,在我国出口市场上采用壁垒隔阻战略。表现为:

1、差异显著的专利战略。通常是对市场占有率大而且专利筹码较低的企业下手,如果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有较大,那么往往就部分配件使用的配件征收高额的专利费,或者完全拒绝签发许可,迫使国内厂商完全提产退出市场。相反,若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份额不大,那么它往往愿意征收合理的专利使用费用。2欲擒故纵的打击行为。当我国企业引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时,跨国公司对于我国企业部分侵权或者盗用他们专利技术的行为视若无睹,加以放纵,而等到我国企业将市场培育起来。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益时,跨国公司或者诉诸法律向我国企业进行天价索赔,或者禁止我国企业继续使用该项技术,以维护知识产权的名义迫使我国企业退出市场,轻松占领由我国企业开辟的市场。

3、制定敲诈性的专利费用。通过征收高额的天价许可费,迫使以拥有自主品牌的我国企业放弃自主品牌和自有技术,变为他们的廉价代工厂。

4、阻碍国内厂商联盟。通过专利战略吸引拥有较强专利筹码的我国企业加入他们的专利联盟,以牺牲以下部分专利费用为代价,组织国内厂商结盟,使得我国企业丧失共同抵抗跨国公司的机会,从而较长的占有我国市场。

5、模糊的专利侵权宣告。在侵权宣告时,不具体的说明我国企业到底侵犯了那个技术使用专利权,而是列出生产某项产品时所涉及的成百上千的专利,声称我国企业一定侵犯了其中的某项权利,从而征收较高的专利费用。在组织我国计入国际市场上,利用我国对外国专利法的陌生性采取突然审判的方式打击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山品销售,在专利和品牌方面实行双重封锁等。

应对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的挑战, 仅仅依靠我国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我国应当以政府为主导, 以行业组织和企业为主体, 采取综合措施, 才可能与国外跨国公司的专利战略相抗衡。首先, 要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定位,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防止专利权的滥用,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国民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其次, 要加快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及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再者,企业要主义结成联盟来共同对抗跨国公司的专利攻击。另外,企业要跟踪最新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B卷

1、材料: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评述人民币的汇率升值的背景,前景以及影响。

2003年, 中国经济在扩大内需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带动下, 经济保持年增8.2% 的强劲势头。一般来说,若一国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 则会支持本国的货币稳定升值。另一方面,我国近10年来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顺差, 目前已成为排在日本之后全球第二大贸易顺差的国家, 这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主权国家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以支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储备的增加, 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 外汇储备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持续攀高, 至2005年9月底, 己达到769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 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在长期内影响着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 使得人民币面临着长期持续的升值压力。

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传导的, 而影响这一机制传递效果的因素很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基础产业的迅速发展, 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将更多地由国内厂家生产, 汇率的调整也将对其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扩展效果。我国现阶段处于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情况,这会相应的减少我国现阶段的贸易顺差。一方面人民币对内贬值会使得由国内供应的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而对外人民币升值又进一步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出口数量缩减,相应的,用外币表示的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促进进口,这样一来,缩减了我国现阶段的贸易顺差。此外,会影响外商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进入我国, 而他们生产的产品除在中国国内销售外, 很大一部分份额都用来出口。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意味着外商对华投资成本的增加, 受此影响, 国外资金可能会转向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 影响对我国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同时, 三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 在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从这个角度看, 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的负面作用。

2、材料:TPP协议搅动亚太经济格局。

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新趋势及中国的经济区域合作战略。在当前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不甚理想的情况下,以区域贸易协定(RTA)为代表的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谈判却发展迅速。目前RTA的发展也超出了原来的内涵:一方面是不再局限于过去同一个地理区域的范围,如欧盟与墨西哥、美国与以色列、新加坡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也突破了过去单纯的贸易范围,而逐渐成为包括服务、投资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合作框架,例如我国与东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议,而还有一些涵盖内容更加丰富的RTA甚至包含了竞争政策、环保、劳工等条款,如美国与中美洲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区以及美国正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谈判中的自由贸易区。此外RTA所涉及的领域日趋广泛, 并且可以超越WTO谈判领域的限制。此外, 各国或地区在RTA 中的贸易自由化承诺水平普遍优于其在WTO中的承诺, 对于我国未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思考

(一)继续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

在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借助更容易在小范围内实现的区域贸易协定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多边体制的有效运作。但区域贸易协定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要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还是需要通过多边贸易自由化。我国应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只是最终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方法和路径,而不应是最终目的和结果。因此,我国在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应该与世界主要贸易国继续努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二)合作伙伴应优先选择周边国家

我国地处亚洲,从政治、安全和经济上看,周边外交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外交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外交的影响。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我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应该优先从周边国家中选择合作伙伴,把我们的经济发展机遇、把我们的市场开放机遇带给周边国家。

(三)要在多个地区确定重点合作伙伴

虽然我国应重点先与亚洲周边国家建成FTA的合作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先完成与周边所有国家的谈判再寻找其他地区的伙伴。我国正在与亚洲之外的美洲、太平洋地区、中东、非洲国家谈判FTA,这个大的方向非常正确,但应该对合作对象有明确的考虑,应重点考虑其他地区对我国有重要意义的国家。

(四)利用FTA实现我国有关产业的“走出去”

我国未来的FTA将是包含货物贸易、服务和投资等在内的综合性合作框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而我国企业也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建成FTA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中的投资协定,加快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走出去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升级,将一些产业转移到那些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FTA伙伴国。FTA框架下的走出区有几个好处:一是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贸易增长方式,二是有助于规避重要出口市场对我国有关产品的限制;三是探索将来更大规模的对外投资模式。

(五)利用FTA推动其他领域的进展

我国可以利用FTA的谈判,推动其他领域的进展。

上一篇:企业员工网络安全培训下一篇:春季畜牧养殖探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