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申诉授权书

2024-05-17

侵权申诉授权书(精选4篇)

篇1:侵权申诉授权书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授权委托书

致:腾讯公司

授权方:

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营业地址/居住地:电子邮箱:联系方式:

被授权方:

营业执照号/身份证号:营业地址/居住地:电子邮箱:联系方式:

授权方现授权被授权方作为授权方的知识产权代理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制止、打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侵犯授权方知识产权的行为,具体授权事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被授权方全权代表授权方向腾讯公司投诉拍拍上(包括拍拍网、QQ网购)任何侵犯 授权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的知识产权的行为;

2、被授权方在投诉过程中有权代表授权方签署及接受各类法律文件、递交各种证据材 料、进行沟通联系、协助查处工作、接受调解或和解、撤销投诉等;

3、被授权方有权对涉嫌侵犯授权方享有的知识产权的商品进行真伪鉴定,出具鉴定书 等。

被授权方实施的以上行为均视为授权方的行为,因此给腾讯公司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由授权方承担赔偿责任,被授权方对此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本授权书有效期至年月日。

授权方:盖章(或签字)

被授权方:盖章(或签字)

Power of Attorney

We, ________________ , a company organized and existing under the laws of _____ , hereby authorize: _____________(Business License Reg.No.:__________________ , Address:), to present us against: Markets/Factories/Companies/Wholesalers/Warehouses/Shops/Individuals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aking any necessary actions to combat any activities infringing 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 including(but not limited to)infringment matters as following:

1)liaising with administrative, police, judicial, procuratorate, Customs or other relevant authorities;preparing, signing and filing on our behalf complaints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2)Collecting and submitting evidence;carrying out notarizations;

3)Transferring the authorization granted hereafter;verifying and confirming the authenticity of products and issuing letters of authenticity;

4)Confirming the prices of genuine products and issuing letters of confirmation;

5)Participating in hearings on our behalf and handling relevant matters;

6)Collecting on our behalf damages and other payments;

7)Receiving punishment decisions and other documents;and

8)Taking any other necessary actions to pursue the liabilities(including criminal liabilities)of any infringers.Implementation of all the above actions by _________(the authorized party)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behavior of us.Therefore, if there are any damages or losses thereby caused to Tencent or any third party, we shall bear the liability for the whole compensation, and _________(the authorized party)shall bear the joint liability.The power granted to __________(the authorized party)shall be valid upon signature and remain valid until _________.Signature:

Name:

Title:

Date:

篇2:侵权申诉授权书

6月20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严禁通过互联网非法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通知》,但奥运会面临的视频版权问题仍然存在相当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奥组委对奥运赛事享有什么权利、中央电视台享有的“转播权”的范围如何界定、个人自拍赛事通过网络传播是否侵权、视频分享网站传播电视台赛事节目是否侵权或侵犯什么权利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模糊和争议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篇3:侵权申诉授权书

关键词:外观设计,专利,侵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 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国外建厂开公司, 从国内运去进行使用的物品的外观设计是否会侵权呢?不仅仅是企业, 现在个人出国旅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随身携带使用的物品的外观设计在进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后又是否会涉嫌侵权呢?本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未经权利人授权而使用外观设计专利是否侵权做了简要介绍。

一、中国对于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中国专利法》[1]保护的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在外观设计被授予专利权后, 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都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很显然, 在中国大陆, 未经许可而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才会侵权, 如果是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使用了外观设计专利, 无论是否是出于生产经营目的均不构成侵权。例如, 酒店大堂装修使用了第三方生产的侵犯专利权人外观设计专利的吊灯, 但是酒店仅仅是使用了吊灯, 并不侵犯专利权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

二、欧盟对于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外观设计的保护

根据《欧盟理事会共同体外观设计保护条例》[2], 欧洲地区的共同体外观设计指由线条、轮廓、颜色、形状、表面结构和/或由材料本身装饰形成的整体或部分产品外观, 包括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和非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

对于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而言, 赋予了权利人实施外观设计和禁止任何第三方未经权利人同意而实施该外观设计的专有权, 所述实施包括制造、许诺销售、投放市场、进口、出口、使用结合或者施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 以及为这些目的而存储所述产品。对于非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而言, 只要是有争议的实施是源自仿制受保护的外观设计, 则权利人被赋予与注册共同体外观设计同样的权利。

但是, 共同体外观设计所赋予的以上权利是受到以下条件限制的: (a) 个人非商业目的行为; (b) 为了实验目的的行为; (c) 为了引用或教学目的的复制行为, 如果这种行为是与公平交易惯例相容的并且没有过度侵害外观设计的正常实施, 并且提及来源; (d) 第三国注册登记的船舶和航空器上的设备临时进入共同体的领域内; (e) 为了维修目的将备用配件和附件进口到共同体的; (f) 进行维修的。

也就是说, 在欧盟地区, 未经权利人许可为了商业目的使用结合或者施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是侵犯专利权的, 很可能会受到停止侵权、没收仿制产品等相应的惩罚措施, 但如果是未经权利人授权个人非商业目的使用外观设计则并不侵权。

三、美国对于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美国专利法》[3]规定, 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应享有与发明专利权人一样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在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内, 未经所有人的许可, 任何人 (1) 为了销售目的将授权的外观设计实施于制造的任何物品或进行任何仿造, 或者 (2) 销售或公开出售任何已经实施了这种设计或仿造的制造的物品的, 都应当在其利润总额、但不应少于250美元的范围内向所有人承担责任。

从文字上理解, 在美国, 为了销售目的而使用外观设计专利的, 可能会涉嫌侵权, 而对于未经权利人许可仅仅以非销售目的使用授权外观设计应该是不侵权的。

四、日本对于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日本意匠法》[4]规定, 如下行为属于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 即, (i) 以商业目的制造、出让等 (出让和出租) 、或进口、或许诺出让等 (包括出让目的的展示等) 任何被专用于制造注册设计或类似设计的物品的产品; (ii) 以商业目的为进行出让、出租或出口持有注册设计或类似设计的物品。

从该法条的文意来看, 在日本, 以商业目的为了进行出让、出租或出口持有注册设计或类似设计的物品构成侵犯权利人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但是如果是非商业目的的个人使用应该是不侵权的。

五、巴西对于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巴西工业产权法》[5]规定, 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被赋予了与发明专利权人一样的权利, 即, 第三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 不得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外观设计产品, 除非该未经授权的第三人的行为是个人非商业目的, 不会影响专利权人的经济利益;或者该未经授权的第三人的行为是为了实验目的, 与科学或技术研究有关。

可见, 在巴西, 如果是未经权利人授权而出于商业目的使用外观设计会导致侵权, 而未经权利人授权以个人非商业目的使用外观设计专利则并不侵权。

综上所述, 在中国、美国、日本、巴西和欧洲, 如果是未经权利人授权而以个人非商业目的使用外观设计专利均不侵权, 而如果是未经权利人授权而以商业目的使用外观设计, 除了在中国, 在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可能涉嫌侵权。因此, 企业在走出国门进行商业活动时应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5.

[2]COUNCIL REGULATION (EC) No 6/2002 of 12 December 2001on Community designs, http://www.wipo.int/wipolex/en/details.jsp?id=5668.

[3]U.S.Patents Act (Designs) 35 U.S.C.§§171-173 and 289and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37 C.F.R.1, http://www.wipo.int/wipolex/en/text.jsp?file_id=130047.

[4]Japan Design Act (Act No.125 of April 13, 1959, as amended up to Act No.55 of July 10, 2015) , http://www.wipo.int/wipolex/en/details.jsp?id=16062.

篇4:侵权申诉授权书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 与专利产品再制造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美国2003年公布的专利号为US006512894B2的专利为例, 其核心技术主要为图形成像与自调整功能, 在其公开文件的《Background of Invention》 (《发明背景》) 中明确指出“to manufacturer, remanufacture and sell the process cartridge,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license for the above rights”[7]。显然该专利产品的再制造与制造和销售一样, 需要获得授权许可, 这与我国学者尹新天在其《新专利法详解》一书中的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判定原则一致[6]。美国2010年公布的专利号为US20100014665A1的“remanufacture of encrypted content using a replicated medium”专利, 其核心技术即为再制造工艺方法[8]。印度在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方面的参与以及国内法律的修订方面就体现了专利产品再制造后进出口的竞争布局, 如Srividhya[9]分析了关于TRIPS协议下印度专利法修订的细节, 其中就体现出印度对专利产品进口后, 实施再制造后可以自动生成出口权;Raju[10]进一步探析了印度应对WTO的TRIPS协议所进行的一系列专利法修订。也有学者从多行业宏观视角进行研究, 如John和Robert[11]针对专利产品再制造的问题, 指出再制造涉及的专利问题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专利产品再制造实践中判例法将继续发展并变得更加普遍。再制造企业要为翻新产品在专利领域的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意见;另外, 再制造产品的方法或新的设备也将是有价值的专利发明。也有学者关注国际制度比较, 如Mizuki[12]比较研究了美国和日本专利保护制度下的产品回收制度, 针对Canon和Recycle Assist墨盒再制造的专利侵权案件进行深度分析, 以说明专利制度的国家差别对再制造产业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专利产品再制造的研究主要是从法理角度分析再制造侵权判定准则问题, 例如石光雨[13]提出修理与再制造行为存在差异, 并且进一步定义了修理行为与再制造行为, 分别给予修理与再制造做了合理的定义。汪玉璇[14]分析了专利产品再制造的流程, 结合以前的判例层层分解专利再制造侵权行为的行为特点, 并归纳出专利再制造侵权行为的判定要点。李扬[15]指出修理的零件数量多寡并不是判定侵权的必要条件;胡开忠[4]指出修理行为之所以可能构成侵权是由于修理后的产品重现了原专利产品的功能, 落入了原专利产品的专利保护范围。阎文军[16]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再制造产业的立法。董美根[17]指出单以专利权穷竭原则难以完全区分维修与再造, 鉴于个案的特殊性, 还需要从默示许可层面来区分维修与再造, 即通过证据认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达, 从而确定购买人的维修是否属于专利权人许可;石必胜[18]的研究表明, 专利权用尽原则允许对专利产品进行修理, 但如果修理超过一定限度, 就会构成对专利产品的再造, 损害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尚无区分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稳定和可操作的标准, 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具体案件中的各种因素来判断。可见, 国内学者对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判定的研究角度比较分散, 大多从单一原则分析再制造行为属于修理还是再造, 从而判定其是否侵犯专利权。

综上, 专利产品本身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 实现专利产品利用的最大化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专利产品再制造这一行为的侵权判定不仅仅关系到侵权人与被侵权人, 也影响到了广泛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 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行为的判定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效益。专利产品再制造是否会侵犯专利权, 归纳现有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对再制造是否构成侵权的论点, 从“权利用尽”和“默认许可”的原则来讲, 可以认为修理不构成侵权, 而再造和再制造相当于生产全新的产品, 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会构成侵权。如何理解专利的维修与再制造, 如何区分哪些权利是合法的、哪些权利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的, 这些是再制造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问题。

2 专利产品再制造的侵权辨析

2.1 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技术概念界定

修理 (Repair) , 指为维持或恢复产品的最初功能状态而采取的必要技术手段。最大化地利用专利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修理的目的所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有时必须更换专利产品的零部件。获得并最大化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与初衷, 而修理行为是为了保障产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合理途径之一, 从法理学角度来看, 属于产品使用权的“合理延伸”, 也符合专利权“权利用尽”的原则, 因此修理行为是合法的。专利产品修理的特点如下: (1) 修理的对象是已经损坏或者是有缺陷的专利产品; (2) 修理的目的是使专利产品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 (3) 修理的手段既包括零部件额更换, 也包括调试、调整等; (4) 修理行为是产品使用权的合理延伸。可见, 修理行为的本质是保障专利产品能够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在司法实践中修理行为适用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 现有的司法实践和学术观点基本认为修理是合理的、合法的。

再制造 (Remanufacture) , 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行为, 它针对的是损坏或即将报废的零部件, 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专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 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再制造技术, 使再制造产品达到或基本达到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的特点如下: (1) 再制造的对象是由损坏、缺陷等造成的不能发挥使用价值的专利产品; (2) 再制造的目的是使专利产品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 (3) 再制造超过了修理的合理限度, 不符合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 (4) 再制造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5) 再制造是有着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可见, 再制造行为超过了合理“修理”行为的限度构成了制造新产品的行为, 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是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属于违反了专利法的行为。

2.2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的法律意义

专利权是指赋予专利权人一定的垄断权, 使得专利权人能够获得以合法垄断的形式取得市场超额利润或技术许可收益的回报, 从而保护专利权人, 提高现有和潜在发明者的技发明创造积极性, 达到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从而推动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 专利权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专利权人对于专利权的行使要兼顾社会利益与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17]。

专利权人的专利权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实施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二是禁止他人实施专利发明的权利。实施的行为中包括了未经许可的专利内容, 这种行为就叫做侵权行为。从法理学角度区分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 也就是区分专利产品再制造行为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专利产品的“生产行为”如果符合“修理”的特征, 就没有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如果符合“再制造”的特征, 就超出了专利的合理使用范围, 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区分专利产品修理与再制造的法律意义不仅仅是从法理角度界定权利的范围, 还能通过保障专利产品权利人的利益, 协调再制造产业中从业者的利益, 从而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2.3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所适用的法律条文

我国专利法11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 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 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专利侵权行为的特征: (1) 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 (2) 必须有侵害行为, 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4)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 又无法律依据。

我国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 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 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专利产品通过合法渠道售出后, 专利产品的购买者为了使专利产品处于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 可以对专利产品进行必要的修理, 但是这种“修理”不是无限度的, 如果修理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构成了法律上禁止的“再制造”。至此, 专利产品的再制造到底是属于专利法第69条售出后的使用行为, 还是属于专利法第11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制造行为, 就成为判定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症结所在。

2.4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所适用的法律原则

专利权的“权利用尽”原则, 也称“权利穷竭”原则, 或者称第一次销售原则 (First Sale Doctrine) , 是指专利产品经专利权人授权被首次销售后, 专利权人即丧失对该专利产品进行再销售、使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18]。购买专利产品的顾客可以为恢复专利产品的性能而进行修改, 却不能在专利产品基本废弃后重新制造与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图1是合法情况下专利产品的授权、制造、销售与使用的市场转移过程。当专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 专利权丧失人对于专利产品上的专利实际控制权, 这就是专利权用尽原则。专利权的“权利用尽”原则是专利权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冲突与平衡的产物, 可以在保障专利产品自由流通的同时兼顾专利权人的利益, 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默示许可是指在专利产品第一次合法售出时, 如果专利权人或者其他被许可人没有明确提出限制性条件, 则意味着购买者获得了任意使用或者转售该专利产品的权利。默示许可的适用的情形如下: (1) 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 该专利产品的所有者可以任意处置该专利产品; (2) 为了减少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受到侵害的个体与组织可以不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出售专利产品。图2是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是否侵权判定的一个简易流程图。

综上, 区分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行为的理论基础可以借鉴“权利用尽”和“默示许可”理论。专利产品的合法渠道购买者可以自由地使用专利产品, 其中包括为了维持专利产品的使用而进行一定的更换和修理行为;同时购买者对于专利产品的支配使用是有限制的, 即对专利产品的维修和更换不能构成新的产品制造行为, 否则构成侵权。

3 完善专利产品再制造的立法建议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实践来看, 现有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相关理论还不是很完善, 相关判例也不够充分。本文认为, 由于再制造产业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 对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判断标准、参考因素等不宜规定得过细, 可以采取一种比较简明、易于判断、便于操作的标准和参考体系, 避免程序繁琐和过度保护导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阻碍。

3.1 防止权利的滥用

关于专利的许多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个法律问题, 而是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专利的相关规定, 可以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使得资源的分配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专利权的保护不仅是法律制度问题, 在很大程度也与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实力息息相关。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近几十年来虽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在现代科技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 我国应鼓励科技发明创造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也要从自身实际经济情况出发, 防止专利权过度保护导致限制我国新型行业的发展。可见, 要适度地保护专利权、防止专利权利滥用, 这样才能实现既推动科技进步也可以避免专利制度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3.2 界限清晰的原则

所有的权利都是有边界, 专利权当然也不例外, 专利的相关立法并不单纯考虑专利权人的相关利益, 也应当考虑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应当明确专利权人的权利界限, 也应当明确社会公众对于专利产品的权利界限。允许社会公众对合法取得的专利产品拥有自由处置的权利, 就是为了防止专利权人长期占有专利资源, 导致技术停滞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专利产品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有回收价值的专利产品的弃置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我们必须明确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的界限, 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良好的法律援助。只有明确了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的界限, 才能够避免因为害怕侵权而放弃对有价值的专利产品的再利用造成的消极影响。

例如在美国一次性相机案中, 旧相机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首次销售在美国国内;二是首次销售在美国国外。涉案相机首次销售是在美国国内的, 符合专利权利用尽原则, 涉案相机的专利权在首次销售后用尽, 对于首次销售在国内的一次性相机进行回收再制造不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而不在国内首次销售的, 由于美国不承认平行进口, 所以对于首次销售在美国以外的一次性相机的回收再制造认定为侵犯了专利权人的相关权利。对于不同情形的分别处理充分体现了界限清晰原则的运用。

3.3 利益平衡的原则

现代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无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去从事科技创新、如何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发展方面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制度的设计给予权利人专有权, 使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合法的垄断权, 从而来调动人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会提高消费者的成本, 这是专利制度固有的矛盾。为此, 我们要兼顾利益平衡的原则, 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例如, 在日本墨盒案中日本最高院提出了交易的实际情况作为判定是否侵权的新标准, 这样可以更为灵活, 也可以使得判定结果更加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 这一判定方式就充分体现了利益平衡原则。

4 专利产品再制造的许可策略

4.1 专利产品修理、再制造与专利许可协议的关系

区分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的目的在于判定专利产品的再制造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专利产品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 如果专利产品的再制造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这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产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任何产业的长期发展都不可能建立在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的。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的区分可以帮助再制造商明确自己再制造行为合法性的边界。如果再制造商要进一步扩张生产, 超出了“修理”的界限、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向专利权人寻求授权许可并与其签订许可协议, 使得自己的再制造行为具备合法性。

4.2 通过限制条款避免再制造与制造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随着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许多再制造商开始选择与专利产品制造商合作, 作为专利持有者的制造商向再制造商授权许可, 然后再制造商对专利产品进行再制造, 再制造商付出一定的技术许可费用之后, 可以有效地规避专利侵权造成的法律纠纷及相关的法律诉讼成本, 而专利持有者也可以分享再制造产业的利润。但是再制造产业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使用价值, 因此再制造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可能在同类市场上展开比较激烈的竞争, 这是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难以达成许可协议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成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的合作, 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专利权人在给予再制造商许可权的同时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制条款, 来避免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的恶性竞争。例如, 在地域上加以限制, 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在不同地域市场上销售;在细分市场上加以限制, 如原专利产品可以为大批量的客户服务, 而再制造产品主要为零散客户服务, 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市场划分;在产品的主要功能上加以限制, 一个产品可以有很多的使用功能, 再制造产品可以只重现专利产品的部分使用功能, 或是在原专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使用功能。

4.3 促进许可协议达成的定价策略

只有再制造商与专利产品制造商都有利可图的时候, 再制造的技术许可协议才有可能达成。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的主要博弈焦点集中于许可费用的多寡。由于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一般低于原产品 (最多与原产品相当) , 其售价只有不高于原专利产品时消费者才能接受;再制造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收益要不低于资本进行无风险投资收益, 再制造商才会进行再生产活动[19]。基于文献[19]和文献[20]的理论假设, 建立一个再制造许可协议达成的博弈模型来解释许可协议达成的条件。

假设再制造商每件产品负担的许可费用为a, 再制造商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不含专利的许可费用) 为b, 再制造商每件产品的销售单价为c, 专利产品销售单价为d, 无风险报酬率为e, 预计销量为f, 回收价格为g。其中a为决策变量, b、d、e、g为常量。得方程组如下:

模型的经济涵义如下: (1) c≤d是指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要不高于原专利产品。如果再制造商的产品价格高于原专利产品, 显然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这是专利产品再制造决策的现实市场基础。 (2) (c-a-b-g) *f≥e* (a+b+g) *f是指再制造商投入再制造产业的收益要高于同等资本的最低报酬率。如果许可费用较高, 则过度削减了再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显然再制造商不会对该专利产品进行再制造。解方程组得:a

5 结语

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是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知识产权问题, 不仅关系到专利产品 (原产品) 权利人的利益, 由于其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也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也属于专利侵权研究的范畴, 既涉及到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的大小, 更涉及到专利权“权利用尽”的适用范围。专利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垄断权力的赋予来保护、激励并促进技术创新, 使发明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独占市场的优势地位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然而, 专利权的垄断不能无限制性, 还需要协调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要让专利权人的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达到一个均衡。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界限的划分不仅涉及到专利权人的利益, 还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侵权申诉授权书】相关文章:

申诉04-19

申诉报告05-11

申诉制度05-20

违建申诉材料04-08

申诉检举材料05-09

资质申诉报告05-10

绩效考核申诉流程07-07

校内学生申诉制度07-21

学生校内申诉制度07-21

员工申诉投诉程序04-23

上一篇:工程质检工作会议下一篇:竞选卫生委员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