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2024-05-11

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共8篇)

篇1: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利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的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软尺、直尺、绳子、圆形。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请同学们唱一首歌。

(设计意图:为了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探索知识,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前准备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国王要与阿凡提比赛谁的小毛驴跑得快,通过观看比赛图,国王的小花驴跑的是圆形轨迹,阿凡提的小灰驴则跑的是方形的轨迹,结果国王的小花驴先到达终点,阿凡提觉得比赛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比赛不公平的原因是比赛的路程不同,它们比赛的路程刚好就是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要相比较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宰出示圆形纸片,边比划边启发学生说出圆的周长的含义。那么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呢?今天就来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性概念,因此应已学知识为基础。即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一般性概念之后,再去理解圆的周长这个特殊概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圆拿出来,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师:同桌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老师发现很多小组已经找到方法了,哪个小组愿意到前边来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操作,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这种方法还真不错!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这种方法重新演示一遍。

师演示(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是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是呀,这个方法太简单了,我们为他们鼓掌。

生:我们小组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这个办法也很妙!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应该在圆上先做个记号,滚动时记号要和尺子的零刻度对齐。

师:你的想法可真不简单!

师演示(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求圆的周长的好的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体育场的一周有多长,或者把地球近似地看成一个球,绕赤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呢?因此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那咱们能一起想办法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生: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就越长。

师:那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了周长是边长的4倍,接着提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这样设计唤醒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圆的半径(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再接下来猜想、探索、验证就显得自然顺畅,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测量出了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再请同学们动手计算一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多少?点名汇报结果。

师:现在大家通过填写表格发现了什么?

生:在测量中发现,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是不同的。

师:既然不同的圆的大小是不同的,那么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是由半径(或直径)唯一决定的。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每组算的结果不大一样,但都是3点多。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和一个圆,用来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是老师忘记带直尺了,于是老师就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若干段,每段的长度都和圆的直径相等,然后绕圆一周,发现圆的周长刚好是三个半径多一点,老师探究的结果和你们计算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早就有人研究出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这个圆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我们在计算时,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古代的数学家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谁来讲给同学们听?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数学家,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意图:挖掘圆周率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师: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师: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板书:圆的周长=π×直径)。

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c=πd(板书),再根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得到c=2πr (板书)。

生读:c=πd c=2πr

师: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要求圆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圆的直径或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观察表格,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动手操作及计算得出结果的成功体验。而且把不同的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探索、验证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你们精彩的表现让老师收获了很多快乐。你有什么收获呢?

(1)今天我学习了圆的周长的知识。我知道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它用字母( )表示。

(2)我还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已知圆的直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周长;已知圆的半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周长。

篇2: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自主探究经历圆周长的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策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质疑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及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利用假日乘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看!,马力一家正乘车到旅游区度假呢!(播放课件)

师:对马力的问题,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吧。

生:……

2、揭示课题。

师:看,这是一个车轮,哪位同学愿意用手比划出它的周长?

生:上台演示。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

引出圆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调控策略:尝试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题目变得鲜活、生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唤醒求知欲望,使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 测量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知道这个车轮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请你上来把测量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滚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问:你有什么操作要点要提醒大家?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师:请你上来把测量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看。这条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问:你有什么操作要点要提醒大家?

师: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共同体验一下绳绕的测量方法。

3、10月17日是全中国人民都骄傲的日子,你知道吗?神舟六号环绕地球5天安全着路了。神舟六号绕地球第五圈的时候形成的轨迹是个圆形。那么,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能测量吗?

4.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调控策略: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要求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推测,能结合具体的情景发现、提出和探究数学问题。】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看老师耍个小把戏(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师:你们看的什么?(圆形越来越大就是圆的周长越来越大)

师:仔细观察,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直径或半径)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否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学生自己验证:

下面四人小组合作,测量一个实物的周长和直径,并填写表格。小组长要依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 观察数据:

师:仔细观察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从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数据可以看出有的同学测量比较精确,他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有的同学测量比较马虎,这种不良习惯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②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但圆周率始终不变。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板书:圆周率

(2)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师: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大家一起一下各自收集到的信息。

师: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π代表圆周率。(板书:π)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π取两位小数。

(板书:π≈3.14)

(3)师:既然π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

板书:c=πd c=2πr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提问: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吗?

(5)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师:到了检验大家学习效果的时候了。

【调控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整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的呈现方式体现多样化,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 出示例1 :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2、神六绕地球第5周轨道是圆形的,半径是6693千米,你想提什么问题?

3、走钢丝

4.看书质疑。

【调控策略:通过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放飞学生思维,领略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灵活性、多样性。】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

1、组织学生说说收获。!

同学们从四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如果我们长期坚持这样从变化中看出不变,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

2、照应开头。 我们再来看看马力的问题,你能求出马力行驶的路程吗?怎么算?

3、拓展延伸。

篇3: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根据问题的不同, 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但是要建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采用能够获取“好”的数据的方法。为了获取好的数据,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对于实际背景已有的先验知识。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身高, 先验知识是“年龄之间差别很大”。因此, 最好是根据年龄段学生数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样本,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层抽样”。可以看到, 统计方法的直观想法是很明显的。如果对于实际背景一无所知, 那么, 一定要随意抽取样本, 这便是“随机抽样”。当然, 也可以用“分层抽样”, 但是要麻烦得多。第二个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的方法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要小看第二个原则,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节省很多调查经费。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公司非常欢迎统计学家的原因。

样本实质上就是数据, 但是, 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具有随机性的。还是回到“学生的身高”这个问题上来。在抽样之前, 我们并不可能知道具体数据的大小,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是随机的;为了讨论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假想能够得到这些数据, 并且假想这些数据的出现是依据某种规律的, 这种规律就是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称之为“概率”。但是, 只有当抽样之后,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才能进行实质的计算与分析。这样, 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真实性。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称这样的数据为样本。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我校实际做出以下统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静态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 能根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渗透可能性预测的思想。

(3) 在合作, 交流中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 并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动物、水果统计图和统计表彩色笔

(4) 教学流程

(1) 课前谈话

T:这节课我们四组来赛赛, 看哪组积极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1创设静态情境, 初步感知统计

a.故事引入激趣。

T: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将要举行一场跑步比赛, 很多动物都来了, 其中有谁? (小猴、小狗、小免、小松鼠) 它们排得这么乱, 如果想知道它们各来了几只?怎样又对又快的数出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都用到了先分类, 再数数的方法。

b揭示课题。

T:下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小松鼠, 小猴, 小兔, 小狗的只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有意识的巡视, 搜集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

T:像刚才我们先数出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并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统计,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统计。 (板课题, 齐读两次)

4创设动态情境, 理解统计的不同方法

d根据需求,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

T:跑步比赛要开始了, 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要到大象那儿报到, 在大象点名之前, 老师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 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各有几只, 待会儿告诉大家?

第一次报完:学生记不下来。

T:光用脑袋记不下来, 怎么办? (同桌讨论......汇报)

汇报: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

S 1:我是用数字来记的。

S 2:我是用打勾来记的。

S3:我是用画三角形来记的。

(如果学生没想到正字)

老师介绍用“正”字来记的方法。

第二次报:学生选取认为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展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T:有没统计的结果不一样的? (渗透统计要细心, 统计的数据要准确)

b.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T:虽然统计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让我们将答案填在这样的表格上。 (学生填统计表......汇报)

再独立填统计图。

T:看着这张统计图, 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

小结:看来统计图不仅能知道参加跑步的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b学以致用。

学了今天的知识, 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T: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开个联欢会, 想买些水果, 怎么买好呢?谁能来帮帮老师? (统计)

小组分工合作。

提要求:选取自己一项最喜欢的, 用上你身边的三份材料, 统计自己组里喜欢的水果。

展示。

T:通过这张统计图, 谁能告诉大家老师怎么买水果呢?

(4) 总结。

T:这节课学了什么?统计在生活中还可以统计什么?

其实老师今天也在统计, 瞧, 你知道哪组表现最好啊? (黑板的四组星星比赛)

假如我们得到了数据, 由于数据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 整理的实质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压缩”。根据问题的不同, 压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平均身高, 称之为“总体均值”。我们可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 然后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均值。样本平均数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压缩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计算中位数, 或者计算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那么, 哪一个方法要好一些呢?虽然我刚才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使用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对于数据压缩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不能失去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 满足这个条件的压缩后的值被称为“充分统计量”。这个原则的数学表达需要借助“条件概率”, 涉及很深的数学。因此, 统计学需要哲学的思考, 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事实上, 对于总体均值, 上面的三个压缩后的量中只有样本平均数是充分统计量。直观地想, 样本平均数以局部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可能要好一些。这是因为, 虽然样本平均数依赖样本的选取也是随机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当我们反复取样本计算时, 这些样本平均数应当在总体均值附近摆动。当然, 我们还可以建立其他的准则来判别方法的好坏, 只要这个准则是合理的。

摘要: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 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 建立统计直观。

篇4: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71-02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2012年秋季起,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随后的几年里原有的实验版教材陆续淡出历史舞台,至今各个年级的新教材皆已出齐。下面,我们将选取人教版“周长的认识”这一节教学内容,从新旧教材对比中窥探异同,以体察课程改革的脉搏。

一、明晰新教材未变动之处

新教材在情境引入部分同样列举四个具体图形和四个几何图形,这种直观呈现方式的保留,旨在清晰、明朗地向学生引出本节即将学习的内容,颇有“先行组织者”的意味。在这种呈现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越发精细且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获得新知识。新教材继承了“直接给出定义”的编排策略。通过这种演绎式的概念呈现方式,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内容后,把概念推及个别,使之前所学内容与定义达到极好的衔接与互通。新教材依然保留了旧版教材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图片,这种真实情景的浓缩恰好为学生找到了模仿的范本,生动而又形象,趣味十足。

练习部分的“做一做”与实验版教材中练习十第1题异曲同工,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消化之前的新授内容;练习题中依然保留了三名学生测量“三围”的课外活动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领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活学活用,与日常生活更好地对接。

二、新教材新变化探微

(一)教材编排巧布局,挖掘学习深度

“周长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出现在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版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验版中“周长的认识”被安排在“四边形”这一章节,新教材将该单元的名称改为“正方形和长方形”。新教材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实验版该章节的“平行四边形”部分取消,并前移至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二)”。实验版中该部分在学习“测量”及“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之后就被引入,新教材在介绍了关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方面多个章节的知识之后,才被引入。

教材将“周长的认识”的编排顺序延后,将“平行四边形”前移,章节题目“四边形”精简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测量”这部分的新知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建立测量同周长间的联系。教学中有一种思想亘古不变,就是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向学生越早渗透知识越好,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为日后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稍加点睛,锦上添花

新教材在原有实验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不仔细辨别甚至难以明察秋毫。

实验版的例1第二个图形国旗在新版教材中的例3已经换作三角板,这里的改动非常有必要,可以体现图形的多样性,既有不规则的树叶,又有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而旧教材中的国旗和教科书虽然是不一样的事物,颜色也不尽相同,但在所学知识体系中它表示同一含义,即长方形,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内容的重复和教材版面的浪费。而且,笔者观察到一个细节,树叶中有一个细小的改动——多了一条柄,针对这条叶柄可以做一些文章:计算周长的时候是按照它的边缘来算还是直接把柄的长度加入到原有周长之中,这也是改编者有意无意的点睛之笔。

再者,下面四个简单几何图形虽然只变化了第三个图形,即去掉了长方形左侧部分的宽,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改动十分巧妙,为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埋下了伏笔,从反例入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习题精妙改动,思想深入渗透

人教版新旧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课后习题量的多寡,新教材在该节课习得之后即有习题的设置,实验版的习题则要在习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之后统一编排在其后。新教材习题部分布局的改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消化知识,另一方面增加的习题可以扩展学生的认知,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

下面具体到各题进行分析:

1.新教材的“做一做”看似把旧教材练习十移植过来,但却有更大的突破,实验版中练习十第一题中的“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例1中有很大的重复性,新教材的“做一做”中第二个三角形看似和例3中的三角形重复,实则绝非例题中所出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有一个角为30度的特殊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等腰三角形,这就是从特殊走向一般的变化,而第一个图形是类似三角形的“凹四边形”,这就从一般走向了特殊,拓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在他们的头脑里建构出了不同于凸多边形的凹多边形的表象。

2.新教材的练习十八的第1题一如例3中继续作以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区分,以确定图形是否有周长。图形形状更加多样化,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实验版的练习十仅仅是量一量,计算出几个在之前例题中有重复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3.新教材练习十八第2题出示一张公园的示意图,并且标明方向和每段路程的距离。虽然不用具体测量,但这一个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科书有限的纸张可以表示出几百米的距离,这对渗透比例尺和空间方位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空间知觉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实验版练习十的第2题,要求学生去量地图的周长,这时候就会使人产生歧义,是要量地图边线长方形的周长还是地图弧形加直边的周长,如果是前者显然已是重复的巩固练习,后者则可以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尽管在此题中出现了地图,有比例尺,但测量该图形周长时也仅仅需要利用尺子和绳子而已。

4.新教材新增的练习十八第3题,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体会平移转化的思想,化繁为简,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受,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刷新了我们对以往“双基”的旧认知,给我们带来一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清新空气,而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新教材的细微变动中感悟到。体察课程改革脉搏的同时,我们更能体会到教材编写者对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数学与生活交融的能力要求的深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把这些数学实验田中的“养分”渗透到教学中,深入到学生思维更深更广的领域,是今后的教学工作需要探求的问题。

篇5: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大河镇脑上小学杨波

课前交流:阿凡提的故事

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说给老师听听你们都喜欢什么故事?在童话世界里老师也非常喜欢一个人物,你们来猜猜他是谁?他非常聪明,总喜欢骑着他的小毛驴--同学们太聪明了,一下子就猜中了!你们喜欢阿凡提吗?那你们都知道他的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比赛不公平要比周长,引出圆的周长)

师: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

(课件出示)

(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有两种意见)你说,你觉得公平,你呢?你觉得不公平。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这是个好方法!那怎样来测量呢?谁有好办法?

生:用线或尺子量出正方形或圆的一周的长度

师:要测量正方形这一圈的长度实际就是测量正方形的什么?(用教鞭)对,是正方形的周长,那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就叫做正方形的周长,

师:说的不错!还有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位同学请你说好吗?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他说的对吗?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好,你来说,

生:围成圆的这条线的长就叫做圆的周长,

师:这条线是什么形状的,

生:曲线

师:恩,是曲线,那你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说的多好啊!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圆的周长是多少吧?

(量起来有困难)

师:大家为什么还不动手量呢?

生:圆的边是曲的,用直尺不好量。

师:是呀,这是个难题,那大家有没有信心攻克这个难关?声音真响亮,老师也相信大家会开动脑筋想出很多好方法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学具袋里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老师看很多小组已经找到方法了,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你们组先来。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这种方法还真不错!为了大家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这种方法重新演示一遍,(演示课件: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请同学们看屏幕: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们来,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是呀,这个方法太简单了,我们为他们鼓掌!

师:你们说,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这个办法也很妙!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说,

生:应该在圆上先做个记号,滚动时记号要和尺子的零刻度对齐,

师:想的真周全。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师:那边举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方法是什么?

生:我们把圆在纸上滚动一周,再量出滚动一周的线段的长度也可以可以知道圆的周长

师:你还有不同的方法,请讲。

生:可以把圆对折几次,再测量计算(演示)。

师:这位同学能想出这么新颖的方法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要给你个建议,要把圆多对折几次,周长才会更准确,明白了吗?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师:哟,同学们这么踊跃。你来(生用线绕,总是弄不好)你有什么感觉(不方便)那你可以另换个方法,把它搬下来滚动呀。

师:这说明什么?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师:有信心!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师:你觉得是和直径有关系,说说理由好吗?

生:圆的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师:(师出示学具圆)这是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猜猜他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

生:他们一样长,

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再看这个圆,这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猜测。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老师为每组准备了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

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听明白了吗?

操作单: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哪个小组先来!

生:实物展台交流。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三点一几

师:这个同学真是好眼力。其他小组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看屏幕,注意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这位同学,你说好吗?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

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

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什么?用什么来表示?(师生互动)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说,

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较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

师:还有吗?

生:(无语)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看屏幕,这就是祖冲之,(课件介绍祖冲之头像加字幕加解说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和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早一千多年。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古代人民很了不起吧?!可我觉得我们同学更了不起,只要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让我们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信心吗?

师:刚才我们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求出了圆周率,那么谁能说一说到底怎样求圆的周长?你说,嗯,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谁能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你说,C=∏×D,有不同意见吗?你说,恩,乘号可以省略,那你上来写给大家看看好吗?,真好.另外老师要告诉大家,为了便于计算,我们一般取派的近似值3.14.好了,我们找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了,看一看,要想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对,!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师:(课件显示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开始

学生自己计算

师:谁来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50乘4等于200米,3.14乘50等于157米,200大于157米,所以阿凡提的小黑驴跑的路程更长一些,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师:和这位同学理由一样的请举手,.同学们都答对了,真棒!都说阿凡提聪明,我看咱们同学也非常聪明。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

师:你看,阿凡提又一次用他的智慧识破了国王的诡计,心里非常高兴,就把小毛驴拴到树上,自己出去轻松轻松。阿凡提回来的时候,看到小毛驴在草地上吃出了一片空地,(课件)

师:这片空地什么形状?

生:你能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自己试试..

师:都做完了吗?谁是最勇敢的,到前面来把你的解题思路讲给同学们听听,好,这位小勇士,你来.

生:我是这样想的,绳子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半径乘2求出直径,再用直径乘3.14就求出周长了.

师:谁和他想的一样举手,.真不错,那你能写出知道半径求周长的字母公式吗?写给同桌看看,哪一对同桌想到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

生:C=2*派*R

师:大家觉得他们写的好不好?挺好的,知道半径求周长就可以用这个公式.

(2)栅栏围铁丝进行实践应用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也顺利解决了,阿凡提看到大家这么聪明,想请同学们再帮他一个忙,大家愿意吗?

师:这不,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好,快速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做法到前面交流一下。你来

生:(展示)我先用2×314×4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师:他的做法大家同意吗?

四拓展练习课后延伸

师:阿凡提看到同学们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非常高兴。可是,可恶的国王阴谋没有得逞,心里很不服气,他又冥思苦想出了个新花招,设计出了新型跑道,要和阿凡提再展开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新跑道是什么样子

生:想

师:(课件出示新跑道)国王看到阿凡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心想,阿凡提呀,聪明人也有犯糊涂栽跟头的时候,我绕里面的小圈跑8字,不知要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路程,这个第一肯定是我的了。比赛又开始了--但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很遗憾,我们不能看到比赛的结果,可是,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比赛结果吗?下课把比赛结果告诉老师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篇6: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学设计

《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3.情感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或易拉罐、圆形硬板、纸杯、直尺、水彩笔、细线、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应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点掌握的连贯性,同时为讲解圆的周长做铺垫。2.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和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1)我们的村长在卖村里的树的时候,他用手拃一拃树的周长,就能知道树的直径,估计出树的体积,他是怎样算出直径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2)看这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及细观察,共有三层。上层直径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认识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出示课件

从准备的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纸杯、圆形硬板等物品中找出一个圆形来,并指出这些圆的周长。4.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根据已学知识总结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出示课件: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4(固定值)(2)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5.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可以测量再计算;而圆的周长呢?各小组同学选出你手中的一个圆形物品来试一试,测量圆的周长,看看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2)汇报交流总结:

①“绳绕法”——用细线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再把绸带拉直 测量长度;

②“滚动法”——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数出直尺上的刻度差

——还可以先用水彩笔在硬币的圆周长上涂上颜色,然 后将硬币在纸上沿直尺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③“剪圆”——先用剪刀沿着纸杯圆口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把曲线化成直线进行测量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

转化 曲 →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圜(yuán)丘坛有三个圆,这三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吗?(不能)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呢?(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6.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而且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半径、直径)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出示小黑板,猜猜看,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是直径的几倍?说明道理:(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3)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

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①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②记录数据;③进行计算;④得出结论。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每组同学可以从桌上物品中选出2-3个圆形进行测量,把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里,组长记录并计算,其他组员测量,最终求出一个平均值。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2.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几倍?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出示课件:三倍多一些。3.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值就是圆周率,知道他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出示关于圆周率的资料。

(2)看后激励:同学们今天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当中将来也会产生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3)了解误差

我们将为我们班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那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误差:

如: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尺子刻度不一致、细线弹性不一致等等,通过这段文字资料你能确定圆周率的值了吗?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实际计算中π取近似值3.14。

出示课件:圆周率用π表示,π=3.141592653……

实际计算中 π≈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多少倍?(π倍)

出示课件:圆周长 ÷直径=π(圆周率)

圆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

π d(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三)、巩固应用,形成能力 1.判断

a.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b.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c.π=3.14()2.计算: 出示课件:分别求d=4厘米、r=1.5分米圆的周长 3.解决实际应用

(1)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一个木桩的横截面周长是37.68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现在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求出树的直径了吗?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篇7:人教版周长教学设计

反思

一、背景介绍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

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师:太精彩了,你根据图形的特征想出这么好的方法。其实量、算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大家一起合作,一定会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想亲自尝试一下吗?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图形,2人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长。(注意不够整厘米的按整厘米计算)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选了三角形,先量长的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分别是12厘米、10厘米,一共是38厘米。

生3:我们选了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加起来是32厘米。

师:除了用加法,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8×4。

师:其他图形呢?

生4:我们选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条边是厘米,然后用×10=0厘米。

师:太厉害了,你们根据五星形的特征,灵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长。

生:我们选了圆形,用软尺把它围一圈,大约是0厘米。

师: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软的。

生6:(急切地)还有方法,先在圆形上作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圈。

师: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记号再滚动,真是好方法。

师: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运用“滚”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体现了在新一轮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

篇8: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学反思

一、要多深入研究教材,掌控好新教材的“度”

新教材的教学中“度”难以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而老教材的编排是一步到位。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性、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探究和研究是新教材的特点,其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突出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因此造成理论知识比较少,课本中只提供了基本知识框架,而实验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必须由教师来引导学生完成,这对教师整合、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添补哪些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严格忠实于教材,什么都不补充,可以教得很轻松,但会造成容量不够,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困难;若凭借自己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堂容量大,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

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我就是严格忠实于教材,结果造成学生解题困难,无法解决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只好在后续教学中又加以必要的增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又完不成教学任务……经过不断摸索,我觉得,对“度”的把握,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的一环。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认为高一年级教学应该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准绳,适当添加部分内容,切不可“一步到位”。

二、要多研究探索,寻求最佳教法

新课改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构建一个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物质及其变化现象为切入点并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模式。为此,我们化学备课小组经常交流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每节课四位老师多方面查找资料,以学校“三三五”导学案为模式编写好导学案,科任老师再根据所带班级进行微调、二次备课后再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探究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判断和鉴赏能力得以训练,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必修一“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中,我设计从铁元素与人体健康入手,介绍铁及其化合物,再复习引入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概念,最后延伸至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这样师生共同探究有关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技能间的转化,并将探究的结果加以整合,及时矫正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活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此模式优点为:提供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环境,创设了融洽的教学氛围,实现了提高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既要了解学生智力因素,还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习惯及态度、情感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在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更为了解:高一年级新生主要特点是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但是有一点制约因素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化学学习的要求相对较低,很多的知识点就是了解而已,因此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是特别扎实,经常出现表达概念不清或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都模糊不清、一知半解。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然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有困难,如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点。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同时一部分学生在观念上轻视化学的学习,觉得化学是非常简单容易的学科,没有真正在化学学习中做深入的思考与练习,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来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不时贯穿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认识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的不同,要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重在理解,贵在记忆,细微处见功夫”的学习态度。

上一篇:实习成绩鉴定表表格下一篇:感恩励志感动演讲中学生个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