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2024-05-07

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精选11篇)

篇1: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河北省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一年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现就这两方面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本机所存的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利用交互白板书写生字、词;在数学教学中讲解例题、绘图等,这些资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了课堂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形象逼真的动画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的问题形象简单化,重难点变的更直观、易操作,解决了教师繁重的讲解,提高了教师的使用率、利用率。课堂上突显出人文本色,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语文课的形式过于单一,每一课都是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学生缺乏新鲜感,学习热情自然也就有所下降。

数字教学资源的普及,为我们这些偏僻的教学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篇2: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数字资源教学可以在课堂里更充分地创设学习情境,节约教学时间,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实现了数学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转换。数字资源教学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填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空白。具体说来,数字资源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如下:

一、数字资源作为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字资源正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

二、数字资源简便快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数字资源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数字资源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其次,为了简化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教师利用数字资源计算机通过各种变式进行教学。可见,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学生掌握得较扎实,教学效果会很好。

三、数字资源教学因材施教,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灵活制作课件,让优等生“ 吃”得饱,让学困生及时“消化”。数字资源为此搭建了一座桥梁: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放在数字资源教学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各取所需,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观看。同时根据目前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选做练习,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教。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人机交互式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合格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当然,跟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数字资源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诸多不足。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灵感和思想相互碰撞、形成的过程,而数字资源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数字资源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流于形式,仅仅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的画面。

篇3: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一、意义——促进教育内涵均衡发展

近年来, 省教育厅实施了“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一系列惠民惠教工程, 这些工程的实施多以物质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主要手段, 而“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则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将名师的教学风采、教学智慧通过教学光盘的形式呈现出来, 直接进入课堂, 为有效解决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学存在的优质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事实也是如此, 只有将均衡发展的要素落实到课程、学科、教学领域中, 才能真正从教育教学质量层面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才能真正缩短城乡、区域、校际教育之间的差距。

意识决定着行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得到广大校长、教师、教辅人员乃至家长和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四县四区教育局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材培训会、教务主任会、成绩分析会等各种会议, 各学校通过全校教师会、学科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广泛宣传“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工作目标和意义, 使广大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明确实施“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是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直接为农村教学服务, 让农村学生直接接受优秀教师高质量教学, 为广大农村教师构建了与城市优秀教师相同的教学平台, 有助于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让广大的农村教师真正认识到, 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的现实效益和长远意义。另外, 还在市教研网站、市电教馆网站辟出“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专栏, 发布相关信息, 介绍活动动态, 引导广大教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 此外, 在我市的《苍梧晚报》上有专题介绍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 为优质资源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抓手——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

我市高度重视该项工程, 特别地为配合该项工程在我市优质高效的实施, 我们实施了“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 并将其作为我市2008—2009学年度“有效教学管理年”的重要抓手之一。并在全市有效教学管理年启动大会上, 要求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抓住省教育厅“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这个契机, 认真实施并落实“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 将其作为各县区、各学校的“一把手”工程, 确保“优质资源”优质高效地进入课堂。

为使“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在我市扎实推进, 确保优质教学资源高效地进入课堂, 让广大的农村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优质资源上课, 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的效应, 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指导意见》, 对“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组织领导、阶段工作、基本要求、行事安排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同时, 明确了我市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的五个阶段, 即设备准备阶段、试用反馈阶段、培训指导阶段、深入实施阶段、总结经验阶段, 同时, 《指导意见》还对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上课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列出了我市实施该项工程的行事历, 并就教学光盘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可操作性、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实施情况反馈调查”, 为使下阶段全市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打下了基础。

三、装备—工程实施的基本物质保障

省教育厅在“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中免费为我市小学配备了735套 (小学10门学科的所有光盘为一套) 光盘, 初中校配备了458套 (初中14门学科的所有光盘为一套) 光盘, 并同时为小学配备了1742套、初中校配备了903套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播放设备, 涉及我市的四县、四区577所 (其中小学452所, 初中125所) 农村中小学。

硬件与光盘发放渠道畅通。为确保省下发的有关硬件和教学资源光盘及时发放到有关学校, 市电教馆将全市所有农村学校 (含农村村小的办学点) 进行登记造册, 并将每所学校应分配的电视机和播放机的数量一一核实, 各县区派专车送往各有关学校。

设备安装与调试深入及时。市电教馆协同各县区电教部门深入到各农村学校, 组织与指导各校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确保了有电视机和播放机的教室能正常使用。

硬件使用培训扎实到位。各县区电教部门在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结束后, 立即组织了对相关教师设备使用的技术培训工作, 确保每位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教学设备, 并能正确操作教学光盘。

四、培训——工程高位运行的助推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实施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我市有效教学管理年的相关要求, 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探索“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的方式和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进一步促进城乡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进行了市级层面的培训工作。

首先, 对培训者进行了培训。由于我市只有部分学科的教研员参加了该资源光盘的录制工作, 为提高学科教研员培训的水平, 我们先将资源光盘分给每位教研员, 要求教研员在培训前认真观看教学光盘, 把握“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特点。同时, 召开相关学科教研员会议, 请参加过资源光盘录制的主讲教师及学科专家讲解光盘中每课时教学设计的主要思想, 以及使用建议, 以此来增强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水平。

其次, 实施了“三级”培训。一是以县区教研员、学校分管领导、学科骨干教师为主的市级培训;二是以各县区一线教师为主的县区级培训;三是以学校为主的校本培训。

第三, 以课代训, 观摩示范。课堂教学是运用优质资源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任何优质教学资源都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才能显示出其作用和价值。为此, 市级培训我们采取了“送培到县、送培到区、送培到校”的形式进行, 市教研室分别在四县一区的20所农村中小学举行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现场观摩与培训活动, 这次活动采取市、县、区联动的方式, 培训强化“以课代训”, 让农村教师“看得见, 学得来, 用得上”。共观摩由县 (区) 教研室及有关学校推荐的农村骨干教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课例70节, 参加观摩与培训的农村教师达3900余人。这次活动的地点多数选择农村学校, 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培训活动首先围绕展示的课例, 就优质资源进课堂的方式、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研讨, 然后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相关学科教研员就学科优质资源的特点、编排结构、内容要点进行了解读, 对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的基本方式、教学起点的把握、主讲教师与现场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建议。通过这次培训使广大农村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了使用优质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广大的农村教师“备课有素材、授课有榜样、教学有章法”。

五、使用—促进教学改革的行动策略

在以课代训, 引领示范的基础上, 为了便于广大农村教师使用和操作优质资源, 我市提出了“关于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的行动策略”, 提出了“三备”“四式”“五要”和“三用”的具体要求。

“三备”即备好教材内容、备好光盘教学资源和备好学情生情。备好教材内容就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明确本教材所达成的教学目标。只有对教材把握到位, 才能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意图, 使用光盘教学资源上课才能有针对性;备好光盘教学资源就要对播放的光盘资源深钻吃透, 反复多次观看, 做到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教学环节, 做好课堂时空转换的设计, 有机地插入自己的调控时间段, 组织教学活动;备好学情生情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和需求, 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四式”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光盘的四种方式, 一是整节课播放光盘, 让学生跟着光盘内容学习。二是光盘播放前提出学习要求, 播放中针对重点、难点及时暂停, 或重放, 或讲解, 或操练。播放后小结、拓展。三是模仿光盘中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选择播放光盘的部分内容。四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课堂上播放光盘中的片段。

“五要”是:一要“学”, 学习主讲教师精采的教学设计和讲课的语言艺术, 特别是过渡语言、引导语言、启发语言等;二要“看”, 看光盘教学进程, 更要看现场学生的反应, 看机会, 抓契机, 进入自己的调控时间点, 而不是随意暂停;三要“记”, 用心记主讲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 更要记捕捉到的学生产生的疑点、难点, 调控课堂节奏和播放时机, 进入时空转换点, 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四要“讲”, 如引导、提问、对话、强调重难点等一些细节, 可以见缝插针地讲, 课堂中的一些演练要自己组织;五要“导”, 要引导学生学会上光盘教学课, 学会听、看主讲教师讲授重点, 学会回答主讲教师提问等, 引导学生适应优质资源教学新形式。

“三用”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操作水平的农村教师提出的要求, 即简单学习操作用、选择整合灵活用和感悟出新升华用。简单学习操作用要求教师按光盘的教学结构、时间的顺序操作使用。选择整合灵活用要求教师将光盘的优质资源与现行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优化组合, 根据需要和可能整合使用。感悟出新升华用要求教师对光盘的使用要经历一个由学习、内化、吸收到同化、加工、输出的过程, 每一节课都完成一个“入格”与“出格”的过程, 与优秀教师和谐共振。

“三备”“四式”“五要”和“三用”的具体要求, 简便有效, 易行易记, 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基本的规范。

六、效果—凸显教学方式的可喜嬗变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 促进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的实施, 为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硬件与软件支撑。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教学环境, 探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特征的信息, 组织再现方式, 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以最佳的组织方式呈现给学生, 扩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成为实施“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的重要课题。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 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的“教”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 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变是改革的重点,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工程”的实施, 为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物质上的硬件与软件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 对教师的“满堂讲”是有效的制约。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形成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大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实现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提供了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七、问题——深入推进中的有效反思

从教师使用的角度来看, 第一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缺乏有效指导, 有些教师整节课地放光盘, 完全依赖于光盘, 老师站立一旁, 让学生跟着光盘学习,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去, 自己的思维也受到光盘中主讲教师的束缚, 没有融入个人的设计理念, 课堂往往变成“图片展示课”或“音乐动画欣赏课”, 教师缺乏有效组织, 致使教学效益较低;第二, 教学起点把握不准。不知道光盘是从一般的情况着眼的, 结果过于拘泥于教学光盘中的资源, 现场教师没能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实行多种方式的调整改进;第三, 缺乏任务驱动和目标意识。使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学生往往把光盘当电视来看, 兴趣、兴奋点也完全集中在玩、欣赏上, 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参与活动的时间减少, 学生活动的面窄, 兴趣保持时间不长, 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第四, 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场教师只顾让学生看教学光盘, 没有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播放教学光盘时, 学生和电视上的主讲教师没有交互, 现场教师没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时间一长, 积重难返, 影响效果;第五, 实际使用差异明显。中心小学层面使用比较正常, 完小和办学点出现了断层, 一方面和完小、办学点的教师素质、操作水平有关, 不愿用, 不会用;另一方面和视频播放设备的配置、保管和使用状况有关, 因安全问题而束之高阁, 不能用。

从资源本身的建设来看, 第一, 资源呈现方式“线性”有余而“立体”不足。目前所有的光盘的时间顺序是线性的, 与现场教师缺乏交互, 教师在操作时只能单纯运用快进或快倒来完成对所需内容的选择, 在课堂上费时费事, 很难准确到位。建议光盘对每节课的几个主要环节要在开始界面留有交互的标志, 形成网状结构, 便于教师教学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现状对优质资源进行选取、转换、组合、重播、跳转, 高效地使用优质资源;第二, 资源课型“单一”有余而“多元”不足。应实现多课型的融合。目前资源提供的都是新授课的内容, 从内容选取看应更全面些, 可提供一些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整理课的内容, 使广大农村教师体验如何变式, 如何加强训练、如何拓展思维。学用结合, 学练结合。另外, 每一节课的内容应成为一个资源包 (包括教案、课件、演示文稿) , 这个资源包最好能在省教研室网站公开发布, 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和改造。

另外, 有的教师不熟悉设备, 不会使用;有的教师怕麻烦, 不愿意用;有的设备不匹配或连接不当, 不能用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优质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 另一方面将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来提高认识, 学会操作, 加以解决。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对大面积提高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促进学科教学改革, 起到积极有效地推动作用。广大教师面对的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 加强指导, 放大优质资源, 优化课堂结构,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力争让“优质资源下乡工程”开出鲜艳之花, 结出丰收之果。

摘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是解决当前课堂优质教学资源不足, 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这项工程意义、实施、装备、培训、使用、效果、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丰富课堂活动形式, 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高效使用。

篇4:在历史教学中巧妙使用数字

关键词:数字;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一般离不开数字,巧妙地使用数字教学,能升华教学内容,使历史课更加妙趣横生。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数字教学,充分发挥数字的作用呢?数字本身是僵硬的、无生命的,历史教师只有设法把它编排成形象、鲜活的知识,在历史课堂上才能讲之生奇,用之出巧。

生动地运用数字教学,就是把枯燥的数字“活化”,从而打动人心,引发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活动。比如:笔者在讲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时,采用了数字的换算对比的方法:“沙俄利用强加给我国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60多万平方公里。它相当于三个法国,五个意大利,七个英国,十七个葡萄牙,四十个荷兰。”学生听了之后,个个睁大了眼睛,十分惊讶,愤愤之情溢于言表。这样,不仅唤醒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更激起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一、通俗运用数字

巧用数字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唐代文化时,笔者就曾这样讲:“唐代文化脍炙人口,今天的小朋友,几乎人人都能背诵几首,有的甚至能背上百首。那么目前留存下来的唐代诗文到底有多少呢?《全唐诗》《全唐文》《全唐拾遗》《全唐诗逸》中的作者和作品,逐一统计,共收诗49475首,共有诗人2955人;共收文22896篇,有作者3516人。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提高和各种典籍、文物的不断发现,统计数字必然会有所增加。”

在讲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就时,笔者引用了一则新闻数字:“我国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生产销售量,近年来大幅度增长,其中,电视机1980年产量和销售量比1976年中增长近12倍,收音机1980年产量和销售量比1976年增长2倍左右。”这则报道中的数字已经把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的发展状况讲述得一清二楚了,但在讲给学生听时,总觉得太模糊,没有震撼感。于是,讲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改编:“1976年我国平均每5000人才有一台电视机,100人才有一台收音机;1980年平均每400人就有一台电视机,每30人就有一台收音机,现在呢?”学生抢答:“家家都买电视机了。”笔者说:“对,家家都有电视机了,收音机早过时了。”通过“多少人平均一台”这一细节的明显变化,从而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的增长情况,加之课文中的具体数字,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很快就达到了授课目的。

二、用数字讲事实,发挥教育作用

科学地使用数字,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笔者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用了这样几个数字:“台儿庄保卫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士气,31师4个团长伤亡3个,12营长只剩2个,为夺回一个阵地57人的敢死队有44人为国捐躯。”言简意赅,既具体地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又使学生无不为战斗的惨烈而动容。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数字的教育作用,笔者在归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就和失误”时说:“历史和事实已经作出结论:正是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百余年任人宰割的历史局面;正是社会主义才使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旧中国只积累了一百亿元的固定资产,1988年已累计达21538忆元,是原值的86倍;钢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5万吨上升到1988年的6000万吨,增加了300多倍;今天一天的原油产量,就等于1949年全年产量的6倍;粮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军事力量与美苏并驾齐驱,综合国力已达世界第六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惊叹道:“中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6%,却能养活占世界25%的人口。”巧妙运用数字对比,不但让学生清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巧用数字教学,提高记忆效果

在历史复习中通过进行数字归纳,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效果极好。

例如:孙中山推翻清政府所做的斗争,可以概括为一次上书(1894年上述李鸿章),二个组织(兴中会、同盟会),三个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四次起义(广州、广东沿海、袭取镇南关、黄花岗起义),最后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是由一些具体事件构成的,在复习中巧妙地运用数字进行综合、归纳、分类,便于系统地复习与记忆。例如:复习近代史要抓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是一次变法(戊戌变法),“二”是两个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三”是三次革命(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1900年义和团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四”是四次危机(英俄侵略新疆、美日侵略台湾、日俄侵略东北、英国侵略云南),“五”是五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六”是六次政治运动(禁烟运动、洋务运动、保路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七”是七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左宗棠、孙中山、袁世凯、那拉氏),“八”是八个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篇5: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工作总结

远程教育是一种融自学、函授、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县级领导的关怀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工作中,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注重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远程教育手段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期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安装远程教育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和资源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小组”,并明确规定了职责和要求。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编辑室和播放室,为了安全起见还装上了防护栏,学校投资购置了专用桌椅,还有的学校投资购置了扫描仪,为组织、管理、备课、辅导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组织我校按照各学科教学计划听课、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学校为主进行远程教育教学研究。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远程教育应用计划,我校在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远程教育应用计划。学校要求我校要保证师均每周一节远程教育应用优质课,每校每学期进行远程教育专题研究不少于两次。我校在教学中基本能够保证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在远程教育方面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每周一节远程教育应用课外,年轻教每人再加一节,并且从教案中能够看到教师的确在备课时,不仅备了教材,备了学生,还认真观看了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预先操作了课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师在校长的领导下,多次开展了远程教育专题研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素质有明显提高,一批教师除能应用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能自制课件、剪辑音像资料,这样白桑学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初具规模,学校不仅有远程教育资源,学校还投资连接了英特网,教师经常在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远程教育应用效果。

统一的时间进行讲授。根据教师情况,我们选择了部分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讲授培训,我们还安排那些在家里有计算机的老师在家里自学。为了防止硬件故障,我们将各年级课程全部下载,并制作成光盘映象,将课后练习题、复习题下载打印,建立了教学资料库。时间、人员、课件、练习四集中,极大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三、扎实抓好培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因此我校重视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教师的培训。本期以来我学校各学校远教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搞得轰轰烈烈,每周星期二的固定培训和星期四的自培都是微机室最热闹的时候。经过培训,现在我学校的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金山文字、word编写教案、编排试卷,会用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四、按时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学校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电脑硬件维护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组成技术支持小组来管理,由技术支持小组成员分工包干,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我学校各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五、组织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

在县电教馆的组织和领导下,我校积极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听远程教育示范课不少于10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2次。学期初由学校安排,我校具体落实,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师收看优秀课例,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或将光盘有计划地发给老师拿回家去播放观看,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由骨干教师带头上远程教育移植课、示范课,带动广大教师参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篇6: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按照《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们把远程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教学设施,确保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不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远程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我校活动实施情况作认真总结: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保障远教工作的有效开展

1、校领导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我们认真学习了市教育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校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动员会,把开展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使全体师感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

2、明确责任,进一步健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制度。学校市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邵刚中学“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方案》,对教师应用远程教育做出考核规定。由于学校重视,措施到位,远程教育设备使用一切正常,保障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设施,创建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1、完善远程教育硬件建设。学校筹备资金对多媒体电教室的投影机进行更新,设置了专门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室。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网络环境,增加了联网的计算机。

2、按时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管理教师认真下载,确保资源完整性。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经常维护,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

2在最佳状态。对接收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科学存储,确保资源可用性。

三、积极开展以远程教育应用为目的的校本培训和资源应用。

学校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根据《邵刚中学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

1、抓好教师的培训。我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宽带网多媒体资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利用现有电子备课室,由教师自主开展计算机应用学习。

2、结合SDP和PTT项目的实施,借“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的开展,学校举办了学期一度的多媒体课竞赛和展示,教师参与积极性很高。通过竞赛和展示大大提高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四、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在“远程教育应用年”活动中,我们按照管理远程教育是保障;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是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的的思路。努力开创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应用新局面,扎实推进了我校的远程教育使用步伐。

1、建立好学校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应用

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管理员按时接收到这些优质资源,建立起本校教学IP资源库,为教师应用于提供方便。

32、作好宣传,让教师喜欢远教资源。利用收集各类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让学校的师生观看优质课、示范课,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名师名校教学;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实录,让学生教师享受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让教师们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3、远程教育促教研,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让远教资源有力促进教研,教研真正促进教学,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尝试:(1)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服务教育教学。把远程教育面向教师和学生、让学校的师生观看优质课、示范课,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名师名校教学;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实录,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开展系列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实现了师生主体自我发展,达成学科教学的新目标,实现学有所乐,最终达到学有所获。(2)由骨干教师带头上远程教育公开课、示范课,以点带面,带动广大教师参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远教资源的应用上只限于语、数、英等教学科目,对远教资源中的自然科学知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思品教育等资源利用不高,教师忙于教学,不能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教育台的电视节目。

2、领导小组各成员没有充分发挥各自己职责。学校对教师的远程教育工作认为是远程教育管理员的事,远程教育的运用和教务上的教学活动分家。

43、教师运用远程教育的积级性主动性欠缺,没有鼓励教师积极运用远教的措施。许多教师的观念没转变,预见不到信息化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不主动运用远程教育授课,上课教师也不按要求填写使用记录,使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缺乏自觉主动性。

4。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难度大。培训时间无法固定,教师程度也不统一。部分教师还存在不敢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的现象。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时对管理员的依赖性太大。

篇7: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使用和管理计划

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发挥作用,有效管理,长期使用特制定本计划。

一、项目的安装

1、及时、认真安装调试,让仪器能够正常快速投入使用。

2、下载教学资源,让项目进入课堂。

二、项目的使用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有以下要求:

1、要求三年级教师每一周9节课使用数字资源教学,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每周10节课利用数字资源教学,丰富课堂。

三、项目的管理

1、专人管理。

2、爱护数字资源教学设备。

严格要求学生不在一起旁边玩耍嬉闹,损坏仪器,养成人人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爱护仪器,正确操作,使用完毕后按正确操作关闭远程电脑及电源。

4、清洁卫生。

保证仪器清洁卫生,不让它沾上灰尘。

篇8: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基本训练,技巧性训练

一、前言

一直以来, 我国进行声乐学习的模式均采取一对一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入门时找到一个指导教师, 此指导教师将在学生的声乐学习和表演生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 指导教师的水平成为除学生天赋、本人经济条件状况外又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 这种教学方式花费金钱和时间较多, 不利于我国声乐教学的普及和发展。因此, 利用数字化音乐教学进行声乐教学势在必行。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意义

数字化音乐教学是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挑战。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或是在教学形式方面, 数字化音乐教学都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在进行数字化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设备将课件、资料等所需信息进行整合和存储, 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调用。同时,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 自行制作或改编其余作品, 用于课堂教学。而由于数字化音乐教学能够将语音信号、视听信号、图像信号等多种因素同时处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二)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特性主要体现为良好的互动性。首先是学员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性。在进行声乐训练的时候, 学员可以在设备上实时看到自己的影响, 并能够看到已经进行过专业处理的数据, 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将需要展示的音乐作品进行数字化的输入和输出。更加方便展现自己的音乐审美。同时也能够方便教师实时监控学生的演唱情况, 方便给予相应指导。但是, 教师操作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数字化音乐教学的成果。最后是计算机与多媒体的互动。作为数字化音乐教学工具的重要元素, 计算机和多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 通过在计算机上利用调音台的调音, 可以改变多媒体中音乐输出的音色、节奏、相位等多种参数指标。以此来完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互动。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对声乐教学的帮助

(一) 基本功训练的帮助

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即视唱练耳。听觉训练、视唱、听写是训练视唱练耳的关键部分。利用数字化音乐教学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地达到上述三个训练目标。在听觉训练部分, 传统的听觉训练主要是学生模仿教师弹奏的音符, 教师对学生的模仿进行纠正。这种做法对教师、乐器的要求较高。在数字化声乐教学中, 可以自动进行声音的播放和学生模仿声音的收录工作, 并通过软件进行比对, 保证了训练结果的准确性, 为学生接下来的练习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在视唱练习中, 数字化设备的可视性和互动性均较强。学生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演唱结果, 得到的反馈会更加及时和准确。在进行听写训练时, 数字化设备的优势更加明显。传统的听写训练分为教师演奏和固定曲目播放两种。教师演奏训练与教师及时的演奏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训练结果的信度不高。同时, 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训练,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固定曲目播放则会使训练进入僵化的模式, 扼杀了音乐的自由性。利用数字化设备可以实现播放曲目随机化, 播放次数无限化, 提高了视唱练耳的效率。

(二) 技巧性训练的帮助

首先, 数字化设备还可以监测并改正演唱者的体态。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学员发生方式的正确程度, 甚至能够影响学员的演唱生涯。数字化设备能够在学生进行演唱的同时录制视频并播放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上的图像找出自己演唱姿势的问题, 并在今后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进行改正。其次, 数字化设备还能够对学生的发声方式进行监控。通过监测学生在演唱时肺活量情况及呼吸的频次, 设备能够自动分析识别学员的呼吸方式, 并给出恰当的改正方式。同时, 设备具有自动记忆功能。同一个学员在下次演唱同一曲目时, 系统可以将两次演唱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展示, 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况的基础上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 数字化设备能够检测学生的发声方式。传统的声乐教学中, 教师都是通过主观判断对学生的发声方式进行指导的。学生在进行此方面训练的时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得到的效果却因人而异。数字化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学生演唱的声线, 从而给出专业的判断和数据。通常来说, 数字化设备识别的准确率高、周期短, 提出的改进办法也更加专业化。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引入课堂, 我国的音乐教学也更加数字化、专业化。在音乐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的社会各界组织、政府机构及教育一线人员都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 我国的声乐教学, 尤其是院校声乐教学必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必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岚.首届全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及表演版) , 2015 (1) :55-56.

[2]徐冬.数字化音乐教育春潮涌动[J].人民音乐, 2014 (2) :23-24.

篇9:整合教学资源 巧妙使用教材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材;巧妙使用

一、能选择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的教学依据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尊重现有的教材,树立“用”教材的观念,而不应该成为“教”教材的奴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修订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教材也会存在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时,教材在让学生认识小数时,多处出现了“1分的硬币”,而且都是旧版的硬币。虽然我这个60后的老师见过,可是市面早已没有流通的痕迹了。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又哪会认识这些硬币呢?显然,教材与现实生活找不到支撑点,老师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无法找到有效的认知建构。记得今年的开学初,有位老师在上“元、角、分与小数——买文具”这节课时,她和我说:叶老师,我班的学生都不认识这些硬币,那该怎么办呀?是呀,教材里有,而现实生活又没有流通这样的硬币。依本人之见,老师大可不必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硬币而花费相当的功夫,这时候应该有选择的去使用教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几年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我发现很多版本的教材内容都有与时代不同步的情况存在。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森林旅游”一节中,“蓝猫商店”、“森林食品店”、“纪念品商店”及第三单元“旅游中的数学”一节的“快餐店”中许多物品的价格都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或了解的价格不相符合,我认为老师也应当有所选择地去使用它,让学生真实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提高教学效果。

二、能创新地使用教材

创新的使用教材就是要对现有的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补充、改造教材与现实生活不太贴近的内容,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提高教学效果。编者在编排教材的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难免顾此失彼。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的“镜子中的数学”一节中有如下的教材:

而在这个学期期中考试中有一道题:在轴对称图形后面的( )打“√”的其中一小题。

由(宋体字印刷)( )

由于学生受教材黑体字印刷“王”字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宋体印刷的“由”字是轴对称图形。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把字体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介绍,然后根据教材的设计,呈现不同字体打印的“王”字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不同字体的细微差别中来判断哪些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小小的改造、补充与创新,不仅让“死”的教材活起来,还让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辨认字体,学会了辨别哪些字体的字会是轴对图形。当然,学生就不会在宋体字印刷的“由”字是否轴对称图形做出模棱两可的判断了。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节课“分一分(一)”时,教材的两幅插图都是以“苹果”来分。大家知道,苹果在学生的记忆中是不怎么规则的,两个人分一个苹果,从现实的角度是无法平均分的,而在分数的教学中“平均分”又是它的前提条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是拿“两个人分一个苹果”让学生来认识分数,而是用学生最熟悉的泡泡糖作为实物:让两个学生分一个泡泡糖,应该怎么吃才公平?通过这一替换,学生不仅好分,且能深刻体会“平均分”在分数意义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又如,现在很多的教材在“实践活动”课中都出现“估一估”:1千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猜一猜”这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学习它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们在教学中都不应当被动的接受,而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能整体地使用教材

顾名思义,“整体”就是把零散的、不系统的、独立的个体知识进行整理、合并成全面、系统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在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的基础上,提醒学生尝试类推“四、五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同样,在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尝试类推“四、五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知识得到整体类推、迁移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内容,还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也掌握了,达到举一返三,事半功倍的教学、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全面拓展,提高使用教材的宽度。

关于整体使用教材进行教学,在新课教学中这样,特别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更应该这样。复习课的教学就是對学生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甚至是几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教学,使零散的、局部的、独立的知识形成系统化,整体化,以此形成知识系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利用整合教学资源的办法,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整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一定能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10:科学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此前提下教师如何才能把课上好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1、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主要是一种引导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成为支撑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教师起的作用实际上是桥梁和梯子的作用,教学能力就是引领学生从此岸走向彼岸的本领,它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它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课改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施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必将改变教师生活,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但在当前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语文教师感到很多困惑:不能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无法与教学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致使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还演绎着传统的满堂灌现象或者是所谓的轻松、热闹的浮于表面的现象。我校由于各个完小拆掉一起并入中心校,现在学生乘校车上下学,企图通过课堂不足课后时间补已不可能。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是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校本教研也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最有效、最可行的途径。但在“一费制”的今天,许多学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因而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有限。仅仅靠学校内部的教研组学习和集体备课,是无法快速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下乡工程是为了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解决农村小学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让农村的孩子在乡下同样享受城市优质教育的意图。它既不同于以往的课堂录像课,也不同于一般的课件,而是一种综合的高水平的可供互动的资源包,是全省优秀的教师上课。这些资源既可以直接用光盘配合教学,更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备课,从而使备课有素材、教学有榜样、上课有章法。科学使用优质光盘,能有效地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二、课题界定与课题的理论假设

纵观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围绕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能力的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是江苏省教育厅为缓解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制作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示范性教学录像和先进教学素材等内容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光盘,为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配备播放设备。科学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是指不全盘照搬,认真研究光盘,取其之长。

三、研究目标(含子课题的设计)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从解读文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提高农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究出可供相同或类似学校借鉴的理论和实施方法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内容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通过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达成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调查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了解我校青年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课型、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等的设计能力;了解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

2、科学利用优质光盘,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相关方面的理论水平。

②提高教师知识加工能力。知识加工能力是指教师对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组织和变换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还必须具有组织知识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的要点,理请各要点间的逻辑联系。而且,教师还要具有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述知识的能力。

不同题材的课文选择一篇自己先解读,然后观看优质光盘,与自己的解读进行比较,从重难点,教材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③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以及具体的师生沟通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要设计教学的总体进程,就是要确立教学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学情

观看光盘,根据三维目标思考本节课光盘制定了哪些目标,学会制定目标。

学习研究光盘,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教学策略落实目标,比如字词、各种不同的文体等。

④提高教师主题沟通能力。主题沟通能力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包括借助其它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比如借助于板书、投影、录像、计算机等。沟通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学生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是听懂学生的表述,而且要从学生的表达中进一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利用光盘,提高教师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截取光盘中课件的能力。

通过观看、研究、开展研讨会、赛课等形式,学习资源光盘中所蕴含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四、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 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9.3—6月):

(1)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确定课题研究具体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成员

(2)建立实验教师成长档案。对实验教师进行了解,如教学习惯、基本功、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 第二阶段(2009.9—2010.6):(1)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2)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性研究。利用优质光盘通过对以往教学进行反思、从教学设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主题性沟通能力、方面进行学习研究,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三阶段(2010.6—2010.11):

结束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为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和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本课题是作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重点资助课题的子课题,将得到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本课题的负责人是学校教科室负责人,曾负责过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我校语文教师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些都是课题顺利实施的积极因素。

2、建立健全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奖罚分明,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学校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课题指导 市区教科室领导 课题负责人 贾志梅 课题组成员 赵金敏、吴纪根、牛秋华、徐志霞、孙晨玉 钱本安、戴跃华

2、抓好实验过程的管理,研究中定期组织学习,研究,统计数据,每学期搞一次阶段小结报告。

3、抓好实验研究理论和教育理论,提高实验水平。

积极主动地与有关的教研机构,课题研究的先进单位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论指导和宝贵经验。

八、成果展示

1、研究“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实施的策略、途径等,形成利用优质光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套意见。

篇11: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一、播放光盘的工具(1)DVD录放设备;

(2)电脑 硬件:DVD光驱;软件:影音风暴、realplay、Nero6.0以上自带的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须另外安装解码器)等等都可以播放。

二、如何使用本光盘

1.本光盘不是教学录像光盘。虽然光盘中的内容是以课堂上课的形式展示的,但是如果将它仅仅看作是教学录像的话,所发挥的作用就太小了。这是因为录像课是以参与录像课的师生为主体活动而拍摄的实际场景的实录课,观看录像课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和学习,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始终处于观赏的地位,不需要更多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其次,它也不同于其它的广播电视教学和网络教学,播电视教学和网络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要形式,面对不同的对象,教授者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讲解,不考虑与听课者的互动,不与听课者交流。本光盘是由主讲教师、现场教师、现场学生、多媒体课件等四个要素组成。即(1)主讲教师:由名师组成,主要来源于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城市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2)现场教师:乡村学校任课教师。(3)现场学生:乡村学校的学生。(4)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课件、相关的教学设备(如实验仪器、多媒体播放器材、教学具等)。在四个要素中以现场学生为主体中心,其他三个要素均是为学生服务的。首先它是备课的工具,光盘提供了每一单元教学的思路和必要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先行观看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进行备课。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对教材的准确把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先进而新颖的实验方法和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等等,都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其次,它又是一种教学资源。当有些教学过程你目前无法实现的时候,光盘中提供了一些动画和相应的资料。提供相应的教学方案,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方法及建议。

2.本光盘制作特色

由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根据乡村学校的学情、师情和教学设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思考互动的环节。在教学预设上下功夫,结合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和细节,结合质疑和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设想现场学生的生成情况设计教学剧本和片段。设计中最为关注的是如何让预设更为广泛、更为全面、更为拓宽。一般将整节课设计成几个重要片段,每一个片段考虑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演示实验或分组学生实验、师生的互动自然而有机的衔接。力求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一定的小系列。当教学方案确定及主讲老师试教后,再由专业拍摄人员进行现场拍摄。为了取得较好的主讲教师与现场学生的互动效果和主讲教师的形象效果,学生不参与拍摄,主讲教师只是面对镜头进行教学活动。虽然面前没有学生参与,但心中时刻想着学生的反应,在拍摄的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将主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视频展示的课件进行分镜头拍摄。将主讲教师使用的课件另存,以备制作录像课课件时使用。拍摄结束后就进入制作录像课课件工作,这时主要由主讲教师和制作课件的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将视频画面、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进行整合,精心设计主讲教师的出镜时机和与现场学生互动的镜头。在制作录像课课件时,要充分考虑现场教师的操作方便,各教学环节十分清晰,教学流程顺畅,要有助于现场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情况进行教学指导,结合教学环节组织师生互动,有助于现场教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解决。

3.现场教师的操作

(1)更新观念、端正态度、虚心学习、共同提高。受援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一心想到学生,为了我们的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作为一名受援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虚心学习。(正是为了考虑受援教师的权威信,录像课上很少出现主讲教师的形象,主讲教师的授课主要是画外音)现场教师拿到录像课光盘后要进行再备课,根据视频提供的信息和附件备注等进行第二次备课,要领悟录像课的教学设计思想,进一步理解教材,感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会操作课件,领会组织教学互动的交流方法,熟悉各教学环节及互动时机。(2)科学合理的运用光盘 光盘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全盘套用。即完全按照光盘所提供的教学情景和过程组织课堂教学;二是部分选用。即根据本地区和本课堂的学情,选择光盘中部分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片段(某一问题情景、某一实验等)进行教学活动;三是借鉴。即根据第二次备课所得到的启示,采纳光盘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自己重新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如果采用第一、二种形式进行教学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主讲教师为主,现场教师为辅,现场教师组织好现场学生与主讲教师的教学互动与交流,但必须注意,现场教师不能被动运用课件,不能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是要积极组织教学,积极配合主讲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时解决现场学生所产生的生成问题(即视频教师无法预料的事),及时进行质疑,及时给予评价,解决主讲教师无法替代现场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所谓两位教师同上一堂课。

四、开展“多媒体互动课”后的反思 “多媒体互动课”这种教学模式现在正处在探索与尝试阶段,对它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我们去探索,去解决。但是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与实践已初见成效。

1、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现场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较短时间内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这种更新有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更具力量。因为现场教师运用“多媒体互动课”课件,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领会先进的教学观念,不能领悟就不能上好课,现场学生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种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如果现场教师不能建立新观念,就不能满足现场学生的需求,现场学生就不会欢迎你。

2、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技能。在整个制作及实施“多媒体互动课”录像课的过程中,无论是现场教师还是主讲教师在教学技能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为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的主讲教师本人来说,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益求精地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与片段,在教学预设上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充分联想,必须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做为现场教师来说,更是收益非浅。不但从视频上学到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通过教学实践,运用主讲教师的示范,在教学行为上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技能。学会了许多以往没有经历过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掌握了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学习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3、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多媒体互动课”以崭新的教学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视频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高超的教学方法深深地打动了现场学生。视频所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与资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视频中活泼生动的画面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课堂氛围热烈,四个要素间的交互自然顺畅,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下一篇:怎样做一个合格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