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2024-05-02

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精选9篇)

篇1: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暑假西安游记: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篇2: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碑林...... 是石的宫殿?时光的藤蔓纠缠绵延,根伸入的肌肤,引我走进历史深处.

碑本无意展示它的忧郁,只是,忧郁已深入骨髓.林也变成了智慧光辉的方块字,闪出几前年的气质.

蝇头小楷,传达一份剔透明亮的心情;如椽大篆,像掀起高高的林浪,嘶声呐喊;最是那狂草写意,宛若欣常狂怨中的浪,一条挟风翻卷的龙.恣意,潇洒,淋漓酣畅......

就这么伫立,读差时光纯粹的情绪.

走出文字的樊篱,走出墨课的迷阵,走出一笔笔雅洁的芳香.

日月会剥蚀,朝代会更替.当狼化为灰烬,嘶裂的咆哮帛为烟.只是那呕心沥血的壮观,历史选择了石碑.

篇3: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交互设计 (Interaction Design) 作为一份关注交互体验的新科学在20世纪八十年代产生, 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交互空间设计就是“人类相互沟通、交流和交互空间的设计。”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提出的“交互空间”设计借用“交互空间”设计本意阐释的同时还将其扩展到“博物馆”领域, 具体表述为在应用于现代博物馆展品展示空间中所有关于人与环境、人与媒介、人与人产生的关系以及带来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 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如果具有良好的交互意识, 可以给游客更长久和深刻的记忆, 更高效和长久地起到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大部分分布在大省市之中, 展览主题较多集中在文物、艺术、历史、科技、尚不够重视主题性博物馆展览开发, 面向游客体验的资源开发得不到重视。中国博物馆与“国际”接轨应该是接轨的是创意理念, 而不是单纯地引进科技设备。博物馆展示的走向应是具有大众参与艺术的人性化互动路线。[1]

西安碑林博物馆交互空间设计方案提出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参观博物馆的需求, 中国传统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博物馆是人类文化的收藏、整理、研究机构, 它是人类与自然、社会对话的历史化表达。传统博物馆经营理念多偏向文物收藏与展示文物, 忽略了游客体验博物馆文化的心理诉求。从博物馆的现代性分析, 这样的经营方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文化、人类交流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换位思考思维模式有待提高。博物馆的现代性集展览、娱乐、智慧体验于一身。它是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成长发展起来的, 从纸质媒体到影像媒体再到今天的新媒体, 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的更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如今“交互空间”设计已应用于国内外大中型现代博物馆, 通过交互系统, 游客能够感受到博物馆带给人类的文化与艺术服务。就西安碑林博物馆交互空间的应用来看, 它不仅仅指博物馆内交互的形式与设备, 它也是一种符合现代人旅游思维习惯的方式。它注重融旅游智慧、游客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感受。西安碑林博物馆交互旅游鼓励游客参与、动手书写中国书法文化, 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 人与物的结合, 引发当代人对前人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 实现传统博物馆之当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性突破。交互空间设计作为展示现代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设计者运用到博物馆的交流空间中。关于博物馆的交互空间设计, 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形象的说法:“我听了, 但是我忘了;我看了, 我记住了;我做了, 于是我明白了”。[2]博物馆的交互空间设计带给博物馆乃至游客的体验的价值令人难以忘怀。

二、“交互空间”设计下西安碑林博物馆经营思维的两个转变

(一) “交互空间”设计中“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提出

根据上文提到的传统博物馆定义与属性界定, 它的工作重点是“展示物件”。正如西安碑林博物馆经营核心就是将陈列于七大展厅的碑林、石刻艺术展现在游客面前。根据笔者调研分析, 西安碑林博物馆就“展示物件”环节工作已经相当到位。西安碑林博物馆在旅游宣传中也表示:西安碑林博物馆 (Forest of Stone Steles Museum) 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 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 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 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 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 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 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 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3]然而它在向现代博物馆转型中忽略了信息接收者 (游客) 对碑林、石刻等陈列展品的接受认知。更忽略了游客接受碑林书法文化后的体验环节。笔者调研发现: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多是对中国书法有浓厚兴趣的书法爱好者, 他们的爱好者身份决定了他们参观博物馆时既敬之又有对经典书法艺术的畏惧心理。现代博物馆强调“以人为本”, 人作为书法的主体, 直接参与到博物馆书法文化中, 游客在体验碑林书法、书写自己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理解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将其作为博物馆整体中的一部分加以展览, 将体己的书法情节融入中国书法文化之中, 促进书法文化宣传工作。

(二) “交互空间”设计中强调现代博物馆经营应从“群体传播”到“互动传播”转变

传统博物馆的“物品展示”多是被安排在玻璃橱窗中供游客参观, 传播形式决定了它的群体传播方式。博物馆陈列品作为博物馆中的一件被游客群体所观摩, 即使即刻发生的传播行为是一位游客面对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 这种传播行为也不具备互动性。在传统博物馆的展示行为中, 游客可根据自身需要参观博物馆内的某一件藏品。在游客参与行为中, 他的认知、反应、表达基本是通过自身对展品已有的了解建立起来的。参观中博物馆旅游公示语言导览牌与导游讲解, 是对游客本身知识体系的打破与重塑。以上每个环节都是游客在被动的接受西安碑林博物馆就游客的一次旅游行为带给游客的认知, 也可以认为, 游客一次买票一次观览获得的回报全部囊括其中。在博物馆旅游的过程中, 游客能否真正理解展品的含义, 博物馆方面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游客在接收博物馆展品后主观倾向于什么行动、思维也无人了解。关于现代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一位学者曾说:“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 而在于它以其拥有的资源做了些什么。”笔者在此强调, 现在博物馆希望在博物馆资源最大化的同时, 游客反馈信息的实现。现代博物馆中的“交互空间”设计提倡博物馆与游客双方行为的互动, 互动方式能有效规避游客在参观博物馆中因主观行为不能得到抒发的顾虑。之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 某旅游景点被游客无辜涂鸦。也许博物馆交互空间设计能弥补游客在参观博物馆后抒怀的愿望。交互体验, 提倡双方互动, 游客主体体验博物馆文化, 书写中国书法, 不仅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留下游客的印记, 也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由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献计献策。

三、“交互空间”设计应用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 人与环境———情境再现

1.“交互”体验馆的整体设计要求和碑林“经典”传统博物馆相一致

西安碑林博物馆主题馆通过陈列展品, 表现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在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中的经营特色。它的“书法性”、“经典性”与“传统性”是不可复制的, 这些部分共同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营销的品牌文化。在原有七个主题馆之外开设西安碑林博物馆之旅游体验馆, 它的整体设计风格应该与主题馆的“经典”性保持一致, 这是两者共性的部分。体验馆的个性张扬应体现在“体验”二字, 具体表现在现代人作用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中的现代性行为。它的现代性, 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例如:游客在体验馆中将古代书法与时俱进, 古代书法文化的新写法, 新演绎。

2. 情境再现之博物馆版穿越剧

西安碑林博物馆旅游体验馆的经营目的是将传统七大展厅文化加以糅和, 将那些看似孤立的历朝历代碑林、石刻通过现代人的主观思维建构起新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是符合正统规则的演绎, 而是民间书法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创作, 而他们的意义在于与西安碑林博物馆建立起的穿越古今的书法联系。在旅游体验馆中, 旅客们可以穿上古代人的衣服, 穿越到那个“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中国古代, 与古人对话。在此, 游客们不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一次书法体验, 情境再现的身临其境表达更多的是让游客们体验书法背后那言有意却又欲说还休的状态。游客们沉浸在中国书法的历史剧中, 陶冶于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冠古今”。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一情境再现的举措, 这种对历史的还原, 既是对游客体验中国书法文化的一次满足, 也是对历史崇敬态度的最好诠释。

(二) 人与媒介———跨媒介交互

1. 纸卷类:

游客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后, 在体验馆留下墨宝。或者是签下自己的名字, 或者是抒怀自己对西安碑林博物馆乃至中国书法文化的感受。用中国传统书法纸卷记录游客的这一行为, 不失为一种游客智慧旅游书法博物馆, 体验书法文化魅力的恰当表达。

2. 影像类:

一方面, 碑林体验馆内设有西安碑林博物馆影像纪录片, 游客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加深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体验馆内有为游客量身准备的摄像机与照相机设备, 游客可以拿起这些机器, 录下自己对博物馆文化的期望, 如此珍贵的影像资料为日后博物馆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提供了可能。

3. 数媒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在碑林博物馆中投入使用。它们为博物馆之“交互空间”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媒体技术的跨越整合营销:纸卷媒介、影像媒介与数字媒介的巧妙融合, 整合效果大大超出单个媒介独自打拼的反馈效果, 达到1+1+1>3的预期。数媒的高速发展, 也使得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呈现“交互空间”设计的应用层面日趋多元与灵活。游客在技术的维度中, 全方位感受中国书法文化, 给博物馆与游客双方带来奇幻之旅。

(三) 人与人———礼尚往来

1. 人与展品对体己的影响:

游客在博物馆中书写自己对中国书法的认知、刻章以表达自己对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回恋。这不仅修养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与品行道德, 也增强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2. 人与展品对他者的往来:

:游客在碑林体验馆活动的过程也是游客对他者作用的过程, 中国游客在旅游过后有为亲朋好友购置旅游纪念品的习惯。在体验馆完成这一书法文化对他者的影响是有意义的。这份带有碑林独立“LOGO”的礼物, 是游客与他者建立旅游情感交流的绝好方式。

3. 礼尚往来之博物馆收获:

在整个体验与礼尚往来的文化互动行为中, 最大的受益者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博物馆策划营销得当, 一来增加了它在中国博物馆乃至世界博物馆中的知名度, 同时也为自己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型找到巧妙的突围方式。

四、“交互空间”设计语境下西安碑林博物馆之现代性的展望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交互空间”设计应用是它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它在经营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 坚持从“群体传播”到“互动传播”转变, 提出智慧旅游、体验博物馆艺术文化的内涵。在此, 博物馆与游客在精神文化场上是对等的关系。关系的平等决定了“人”主体地位的实现。游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旅游体验中, 既获得了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石刻艺术知识层面的认知与重塑, 又能将体己的“抒怀”情节得以释放, 并参与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文化融合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游客通过“交互空间”这一媒介很好的融为一体, 共同实现博物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跨越式发展, 以此“交互”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应有的发挥。

最后, 笔者也表明自己对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型的三点展望:

其一, 新媒体技术在作用于传统型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的转型中要适度使用。传统博物馆之所以经典与保留在于它的传统性与不可复制性, 新媒体等数字媒体的侵入即使对传统博物馆的整修与保护也是对传统博物馆的隐性侵略, 传统博物馆在转型中, 如果不加以防范, 会改变其传统不可复制的属性。

其二, 传统博物馆在关注“交互空间”设计的同时还可以将策展人机制引入博物馆的经营中。德国博物馆是较早实行“策展人”机制的机构。在德国, 策展人被设置在博物馆的经营框架中, 策展人是博物馆的核心人物与组织者, 他负责博物馆的整体策划工作, 展览的实施与保证展览的学术性。中国传统博物馆建立历史较为久远, 很多设置还停滞在建馆初期, 现代博物馆应多问西方博物馆学习, 将好的经营理念拿来为我所用。[4]

其三, 英国博物馆之展览解析系统化。展览解析指以展品说明文字为主要形式, 以照片、图片、表格以及影音资料等辅助形式构成的展品说明系统。博物馆的展品并不都要用长篇累牍的解析去诠释, 合理区分展品说明的层次是展览解析中重要而必要的步骤。博物馆的观众大体分为专家学者、业内同行、普通游客、学生观众等, 因各自不同的知识储备与参观要求, 对展览说明方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的展览主题与展览内容会吸引不用的关注人群, 而在同一个展览中不同观众的参观重点不尽相同。基于这些差异, 将展览解析系统区分了层次与繁简程度。[5]

摘要: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古城西安, 它的跨文化交流频繁, 在文化交流中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重要。最近几年,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中国传统博物馆纷纷通过改革向现代博物馆挺进, 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 解决西安碑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的现代性问题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进行几次田野调查后, 笔者发现“交互空间”设计是解决西安碑林博物馆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型的良好举措。

关键词:西安碑林博物馆,交互空间,现代性,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 詹妮弗.普利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1、 (美) 詹妮弗.普利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篇4:游碑林博物馆有感

艺术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

李鸿超 2150201015 自从听了黎荔老师的课以来,感觉受益匪浅。从对美学的知之甚少到现在的有所了解,深感美学对个人乃至全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黎荔老师对审美及各个领域的美的讲述中,我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文字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因此我想,从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必能看出一些时代的印记。所以,在完成这一期末报告的时候,我选择了碑林博物馆,在此表达我的一些感悟和不成熟的想法。西安碑林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对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宝贵的艺术价值。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不是第一次游历碑林,之前游碑林更多是出于好奇和从众,而这一次,我则是对其中的石刻碑文及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美感抱着更大的兴趣。去到博物馆的路上路过书院门,一幅幅丹青,一阵阵墨香,干净的石板路,古味的建筑,融融暖阳让心灵跟着宁静许多,身处这自然美与文化美交织、融合的无比融洽的环境中,我不由得放慢脚步,贪婪的享受这仿佛置身世外的时光。

进入博物馆,道路正中矗立着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亭上一块大匾,上书“碑林”二字。亭边有三两游人,亭子里面竖立着的就是著名的《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加注,并用隶书行文,丰腴爽利,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驻足石碑前,看着这保存完好的碑文,顿感盛唐之气概扑面而来。再往前走进入碑室,一种仿佛来自远古的沧桑感瞬间侵占了心灵,那一块块矗立的石碑都在倾诉着各自的历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典传世名篇字字珠玑,凝练有力,凿刻于碑石之上,1100多年前凹凸的镌刻字痕历历在目,驻足良久,面对这满屋的碑文,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美感。很多人都会说,这一屋子冰冷的石碑有什么美感可言?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他的冰冷,才让他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才让他有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之美,更让这文化之美得以流传至今,供世人欣赏、寻味。思绪渐渐飘远,仿佛隐没于阵阵锤拓声中。

接下来,进入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因此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第二展室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更有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晚唐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起初并不了解其中典故,听了导游讲解方知其中缘由。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从这些唐代大家们的书法艺术中,我们不难看出唐朝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些碑刻书法,或方整劲健,或雄浑肥厚,或超脱清逸,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颇具大气之风,大唐长期政治稳定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盛世景象可见一斑,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我在这些碑石,看的最久的是颜真卿的几块,虽然对其中意思不甚了解,但却十分喜爱颜真卿的“颜体”书法。我在初中时曾学过一段时间书法,时间不长,但却从老师那听过颜真卿的书法,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后人多有模仿。《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作为一个只能算是略懂的人,或许我并不能看的多么明白,品的多么专业,但我始终认为,只要在我伫立在碑前时,心中能有那么一丝对于美的享受,能让我的内心升起片刻的愉悦,这就足够了。

在游览其他的展室时,还有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石碑。其中,最看不懂的就是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他们的作品《肚痛帖》和《千字文碑》可谓狂草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讲解员说,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我私下认为,像张旭这般潇洒豪放,难怪选这不羁的狂草以抒情达意。

在碑林博物馆中,除了书法碑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图画碑刻。比如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当时我在碑前站了很久,看清这块碑的各处之后,感觉趣味横生,妙不可言,瞬间对作者升起敬仰之意,心想,这也称得上是难得的美的体验吧。

除此之外,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这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独具,其中所展现的智慧令人敬佩。

最后看到的是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篇5: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篇6: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朋友们,由于时间问题,第五第六展厅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刻艺术。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征战时骑的六匹骏马,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并于唐贞观年间十年完成。唐太宗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踻”19被美国文物贩子盗走,现存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特勒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也在19的一个夜晚被切割成块,准备装箱盗运,幸好被拦截了下来,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这四匹真品。四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它们身上,即记载着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历史的耻辱。

参观了陵墓石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宗教石刻。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而佛教也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从而开始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漫长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风行,也就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水平的不断精进。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件雕像是唐代雕刻的老君像,是当年安禄山为讨好玄宗李隆基特命人在幽州范阳以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汉白玉雕像,它原立于骊山华清宫的老君殿里,是盛唐时期顶礼膜拜的道教造像,老君身穿开领道袍,正襟危坐于石台上,神情庄严雍容,面相丰颐恬静。底座三层,上面刻有变形的牡丹花和莲花图案,老君像的塑造不仅是统治者政治目的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盛唐时期恢弘的气势。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篇7: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导游词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

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

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移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谓也就一直延续下未了。今天,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别具风格的动人画面。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其实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全国所有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因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便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奇特的木牌坊,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结构,拔地而起,上面彩绘花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建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当时规格建造法,本来应该把牌坊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坊是由西岳庙迁建过来的,由于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合适的地方,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大家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东西门不变。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来历—建筑历史—魁星楼的兴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说明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好比乐队指挥,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变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建筑,修建于明代。当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栏杆,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可惜,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午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般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修建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利。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政府据历史资料,依原楼大小、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更加高大雄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天下奇物的景云钟。

景云钟,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故称景云钟,也叫景龙观钟。此钟高2.47米,重约6吨,用铜5000多公斤,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它由25块铜模铸成,游客走近仍能看出铜铸弥合的痕迹。钟身分上中下3段,每段分3格,除下段中格为铭文外,其余均饰以各种不同的动物和飞天,造形生动而形象。32枚钟乳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均匀地布于钟身各处。据说它们具有装饰钟表面和调节音韵的作用。

篇8: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8月25日下午,公司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轻车简行,赴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通过授课学习碑林的历史、文化,碑林中所蕴含的廉政知识;通过参观碑林的石碑,学习其背后的故事,诵读名言警句,了解历史名人甘于奉献、崇俭戒奢的高贵品质。颜真卿字如其人,为人端正,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草圣张旭,虽然名气很大,做得高官,但仍住在不同街巷,时长接济平穷的邻居;“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更是为官做人的座右铭。除此之外,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也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 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干部中有滋长和蔓延之势,我们不能有这种思想,从我做起,做好艰苦奋斗的表率。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为他们着想,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好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要保持廉洁自律,牢记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廉政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廉政的表现。

四、要保持为群众办事实、谋利益的务实作风 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群众之间的关系,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强纪律教育学习,使自己更加清楚这种为民为群众务实作风的正确性,掌握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并对“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不断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体会更加深刻,深知要以人为本,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篇9:碑林博物馆暑假作文

因工作需要,我单位拟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名,工作岗位为桂海碑林博物馆社教部讲解员。具体条件如下:

一、聘用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无违法违纪记录。

2、聘用名额:2名,男女不限。

3、根据工作岗位特殊性,要求具有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身高1.62米以上,年龄在30周岁以下,形象较好,身体健康。

4、高中以上学历(含高中),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者优先。

5、工作积极肯干,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二、报名方式

1、报名方法:社会公开招聘,有意应聘者,可发送个人简历至我单位电子邮箱mgsf116@126.com,或拨打电话0773-5814464。

2、资格审查:通过网上投递个人简历或来电报名者,招聘单位将对报名者采取电话通知,统一参加面试。

3、面试:由招聘单位组织进行,参加面试者请持身份证、毕业证、(如有普通话等级考试者请带上证书)进行现场资格审查、面试。

三、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旅游团队、爱国主义教育等讲解接待任务以及社教部其他业务工作。

四、工作地点:龙隐路1号桂海碑林博物馆。

五、工作时间:上午9点—下午17:00点(每月八天休息,内部自行调整休假。节假日安排上班将按规定发放法定节假日加班费)

六、工资待遇

试用期一个月后考核合格者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待遇为:2000元——3000元∕月(含个人五险),合同为一年一签。

咨询报名电话:0773—5814464 *** 原标题:桂海碑林博物馆2017年招聘合同制讲解员公告

桂海碑林博物馆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上一篇:地球的心愿小学作文下一篇:车站站长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