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奉献

2024-05-22

爱生奉献(精选8篇)

篇1:爱生奉献

敬业奉献 爱生如子,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身教。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用自己的努力谱写无悔的青春。

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我参加工作已经十五年了,我始终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自己的生命。我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的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作风受到了学校广大教师的赞誉;我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奉献于平凡而壮烈的教育岗位;我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2010年秋,我来到赵颜小学任教三年级语文等学科,并担任班主任工作。由于中途接班,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与学生家长联系,并仔细询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习惯,摸清了全班同学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语言沟通是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我就经常抽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对优生进行习惯培养,对后进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无微不至。学生也乐意和我聊天,在谈天说地中增长了知识,在不断沟通中增进了感情。亲其师则信其道,我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为学生创造了其乐融融的学习环境,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我的班级管理严谨,活动开展得也有声有色,多次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活动并取了得优异成绩。

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意味着退步,我在课余时间总是不断地学习,读书,上网,各种可以增长知识的方式她都精通。在教育教学上,我积极探

索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学生们经常围绕在我身边,敬慕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乐意把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散文的配乐朗诵、记叙文分角色朗读、小说的故事表演、议论文的小品演出、词语大赛等等教学活动在我的班级尤为常见,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勇于实践。学生们说,上语文课,时间过得特别快。家长则说,他们的孩子能遇到我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这些话让我感到欣慰。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我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不断尝试教改。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努力作好自身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协助其他任课教师抓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示范市验收期间,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多方取经,绞尽脑汁地设计班内张贴和黑板报,有时候学校发的材料不能满足要求,我就到做广告设计的亲戚朋友那里找来各种贴纸,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装饰教室。我的女儿书法绘画都很好,我她就让她来帮忙,手把手地教学生,让他们写出了工整的毛笔字,设计了出了生动活泼的手抄报。有付出就有收获,我的班级在几次班级文化评选中名列前矛,还获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爱心育德,引领成长

我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兼任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我的班主任工作追求艺术性,许多看似棘手的工作,到我手上,常能一一化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主动的关心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我总是耐心地对待他们,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尤其注重关爱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我本着不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让孩子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位家长说:“汪老师不仅是孩子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她让我懂得了如何合理地教育孩子。”这是家长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我做好工作的动力。

示范市验收期间,我作为心理辅导教师,承担了改造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档案整理工作。我设计了充满温馨的的心理咨询室,让人放松身心的音乐,美观实用的内部陈设,温暖贴心的标语,清新淡雅的喷绘,还有一些生动的学生作品,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真正的实现了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我的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是孩子们倾诉烦恼、排除矛盾的乐园。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惑,给门外的信箱里投一封信,很快就会得到我的悉心指导,让笑容重新绽放在脸上。同事们开玩笑说,我是孩子们的精神支柱。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生活的信心,身心健康愉悦地成长!

档案的整理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我把以往三年的所有档案资料一一过目,再按照示范市的创建要求分级组档。档案整理工作时间紧,我总是白天备课上课,晚上把资料带回家整理组档,因此,我总是第一个完成任务,并且列出清单和索引。有一段时间,我的女儿生病住院,我只能请假几天,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整体工作,我就在请假前,给学生安排好每一节课的任务,还把手头的工作列了一个清单带在身边,尽量抽空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工作始终没有落下,档案整理的进度也一直排在前列。我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也是领导、老师、亲人、朋友用一块块砖石铺砌成一级又一级的台阶,让我接近太阳的光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我将更加努力地尽爱岗敬业之职分,用心写下忠诚,让青春闪光

篇2:爱生奉献

爱生

奉献

东明中学

史春培

蓦然回首,在自己所衷爱的讲坛上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敬业,爱生,奉献”,这六个字一直深深的萦绕于我的脑际。荡涤于我的心间。推动我在教育这片沃土尽心竭力,撒播明天的希望。

1998年,尚未成熟的我从师范院校步入中学的大门,担任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也许是刚刚工作,也许是处于对本学科的热爱。我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凝聚成对工作的热情。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节课我都会向老教师请教。记得有一次,我讲语法课中的词性,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接受起来会很难。于是我请教当时我们的语文组组长吴文举老师,他建议我用例举法,让学生借助于对词的概念的理解,自己举出相应的词,并按座次划分成组,看哪一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说的最多。在同学们说的同时,我选择典型的词写在黑板上。结果,一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回到办公室,我以为吴老师会表扬我,结果,他却严厉的批评了我一顿。因为我把广州的“州”写成了“洲”。而自己却全然不知,也不知学生是没看出来还是看出来没敢说。吴教师见我满脸通红,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刚参加工作,有点差错在所难免,但以后注意,你一个人错了不要紧,要是那几十个学生也跟着你一样错,那可就麻烦了„„”再上课时,我向同学们道歉,并检讨了 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没想到同学们非但没有瞧不起我,而是向我投来了理解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眼神中我深深明白,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放弃自己所谓的“尊严”或许这样,会起到一个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经历了那一次事情之后,我再没有在黑板上写过一次错别字。

2000年因为个人生活的需要,我不得不从培养过我的柳条中学转入了吴家中学,这所中学的生源只有三所小学。当时又处于全乡中学“三校即将和一”的特定历史时期,因为并校后有的同学家离合并后的学校有将近三十里的路程,而当时那里又没有宿舍,所以一部分同学索性就不念了。面对此情此景,身为班主任的我焦急万分,只有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家里去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叫孙立波的同学,她身体残疾(罗锅),14岁的女孩,身高不足一米三,且自尊心极强,家离学校较远,身体状况又不好,开学仅一周,就开始旷课了,我向同学打听,听说她唱歌不错,于是就趁下班时间来到了她的家里,告诉她“十·一”时学校要举行一个文艺联欢会,我想让她代表班级来一个独唱。她听后感到很惊讶,又不无担忧的说:“老师,我这形象站在台上同学们会笑话我的”,我鼓励她说:“不会的,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只要你站在台上,你就战胜了你自己,其实你并不比别人差,相反同学们只会敬佩你„„”在那次联欢会上,孙立波同学迎来了最为热烈的掌声。自此,她再也没有耽误功课,并校后也一直坚持上学。中学毕业后学起了裁剪,现在自己开了个服装店,还是和从前一样的爱唱歌。2001年,正值语文学科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所以已往的那些常规教法要必须打破,这就等于要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教学风格,更新其不符合新课改之处。面对此种形势,我自己花钱买有关新课改方面的书籍、资料,回家后自己仔细推敲、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再与同年组语文教师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努力,我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因新课改受到冲击,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课上踊跃发言,往往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每天早自习我都会抽出5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同学到讲桌前谈谈自己的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巩固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同年我被评为“双辽市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仔细品来的确如此。世上的爱纵有千万种,但发自于灵魂深处的师生情却往往能震撼人的心灵。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基本上每讲完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都要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写一篇习作。那一次我讲的是史铁的现代文《阳光地带》主要内容是歌颂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那一次同学们都在这片文章里倾注了自己的爱母情怀,感恩之情,却唯独于洋同学写的是自己的父亲,课下,我问他为什么不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他支吾了半天说:“老师,我妈妈„„和别人走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爸爸„„。”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于洋的那篇文章,也诉说了他的遭遇。同学们从那以后都格外的关心于洋同学,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使他增强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和勇气,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竞考进了年部前二十名。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对学生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选择好教育的方法。我们班的杨阳同学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她不满周岁时母亲撇下她和父亲走了,刚三岁父亲又因盗窃罪进了监狱,一下子杨阳成了无人抚养的孩子,无奈之余,只有一直寄住在大娘家。但年迈大娘家的条件也不好,大伯常年吃药,哥哥又刚刚结婚,欠下许多外债,即便如此也未能促使她把学习放在心上,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出问题十有八九答不上,下课倒精神饱满,总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或许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然背着大娘借了许多钱,直到有一天债主找到了我,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既气愤又愧疚。但静下心来,心底充盈的都是因自己对学生缺乏关心的谴责。我先把杨阳找来问明了情况,又从自己的兜里拿出80元钱帮她还上。但从她的脸上我并没有看到感激,一瞬间,一股凉意贯穿了我的全身。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心强、思想又极其偏激的学生。对同学们捐赠给她的钱物,她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感谢,对学校给特困生办的“两免一补”,她也是觉得理所应当。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恨铁不成钢”。我只感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不是欣慰而是无耐,直到那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记得上早自习时,杨阳一直趴在桌上,我以为她在睡觉就走上前去想叫醒她,但一碰到她时,我吓了一跳,因为她的头烫的厉害。我立即找来校医,又陪她去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些可能会诱发脑炎。病好后杨阳给我写了一封信,有句话我永远都不 会忘记:“老师,我以为你关心我是为了给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其实我错怪您了,原谅我,我没有得到过母爱,但我却得到了您和同学们给我的温暖,就冲这,我也会好好学习的„„。”用“润物细无声”的关爱去抚慰同学们的心灵,让他们体味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是身为人师的最大幸福。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及了彼就会失去此。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老师。同事们的好朋友,领导们的好同志,但在家里我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妻子、母亲。

做母亲是甜蜜而幸福的,但做母亲的我却常常写满无奈。记得儿子还不满两个月时,我就把他扔给了婆婆喂养,一扔就是一天,回到家里望着婆婆那疲惫的身影,真是于心不忍,但我又没有办法,这倒使我更加认识到为人父母的艰难与不易。我爱儿子,可家长又何偿不是呢?做了母亲,更坚定了我教育好他们的使命感。孩子六个月时,有一次,患了感冒,婆婆说:“你不在家我心里没底,他老哭我一个人不好哄,你就别去上班了,请一天假吧!”当时正赶上快考试了,想想学校里还有几十个学生眼巴巴的等着我上课,我强装笑颜对婆婆说:“孩子打一针就好了,没事的。学校离不开,别因为自家一个孩子而影响了人家一帮孩子,那样不好。”尽管我也放心不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上班。

也许是我的扎实肯干博得了校领导的信任,2005年我开始负责班主任工作,因为我不会骑摩托车,对一些较远的学生家访时骑自行车又不方便,于是同是教师的丈夫便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我的“司机”,有时,他打趣的说:“干脆,明天我就当你的校外助理得了”。从他的话语里我读懂了他对我的理解,也知道自己欠他的实在太多。

汗水过后,总会有丰厚的收获。我的语文课多次被评为双辽市优质课。我所设计的教案也曾被评为四平市优秀教案。我的《浅谈语文课堂的和谐美》荣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双辽市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双辽市骨干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乡优秀教师,在历次师德排名中均位于前列。

篇3:爱生理念下该如何爱生

师爱,就是热爱学生,教师怎样爱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广泛的爱,老师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对学生,老师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急躁,充满爱心,以诚相待,对症下药,多启发引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爱相伴,一定可以让孩子充分信任你。爱是相互的,只有你爱他人的同时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爱是情感的基础,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只有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随着社会文化、经济、价值观等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体制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开始向新的素质教育转变。如今在新的形势下,该如何“爱生如子”呢?

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不再是只为教书而教书,最重要的是育人。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以帮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真正的奉献,常常是牺牲的结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奉献和牺牲。爱生之情不会从天而降。教师要做到能爱生、会育人,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书育人工作, 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以自己的心发现心,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的爱应爱之得法,不能对学生产生偏爱,偏爱学生会失去爱的教育力量。爱更不等于迁就,失之严格要求的迁就实际上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才能充分发挥爱的教育力量。只有真真切切的爱,才能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一、深入学习爱生学校理念,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提升爱生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我国的教育发展出现朝气蓬勃、日渐振兴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现行的教育体制是最优化的,很多教师仍沉浸在改革带来的喜悦与快乐中,特别是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最大的思想仍存在部分教师心中,低下身来和学生平视、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是我们需要树立的观念, 深入学习爱生理念, 用爱生教育方法对待每一节课,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一个教育细节,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对于农村孩子,更应该解放思想,用全纳和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还学生应有的自由空间,让智慧之花开放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我们应该相信:如果你想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是改变你自己。因此,我们应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让爱生理念渗透在每一位教师的点点滴滴教育活动中。

二、充分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发展规律、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才会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爱学生。对于学生的行为,能正确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易于接受。

三、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研究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中掌握好新的知识,需要教师全方位的教学技巧及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索。在教与学互动相长的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教学难题,教师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 才能不断迸发出教学的灵性之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此,教师要进行换位思考。

以“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的心态换位”。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使自己具备用“学生的心灵”感受,用“学生的大脑”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 或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教师为什么要教授这些知识,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教非学生所需”,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学生被动学习;如果学生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该学什么知识, 又可能造成某些弊端,如“所学非社会所需”、“想学非教师所教”或者“学得好的非考试要考的”等问题。 因此应该让教师知道学生想学什么,让学生知道教师能够教授些什么知识和为什么教授这些知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使教与学这两大主体进行“信息交流”,而“换位思考法”有利于这种“交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社会的急速变化知识变得越来越多元,学生所知未必比老师少。教师应改变心态,秉承“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的精神,在“学中教、教中学”和学生共同成长。

让教师和学生换位,就是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开。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径,并在教学中细心引导。对于学生的昨天,教师要思考的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生活环境及性格品行,以便“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对于学生的今天和明天,教师要考虑的是学生需要什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如何给,很显然,换位教学是一项双赢的工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爱学生要张弛有度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一致的,两者并不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严格要求学生,就是要求他们达到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标准。

很显然,从根本上说,我们之所以对学生有所要求,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牵引。所以,我们的严格,不是匪徒对良民的欺压,我们的要求,不是压迫与强行,不是勒令与呵斥,不是向学生逞能,更不会演变成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压抑与遏制。

这里,我们端正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态度后,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应该对学生严格,我们怎样表现才算是真正的“严格到位”———不损伤师生关系, 而又切合度量与性质的平衡,更能对学生的进步提高有所助益。

严格要求学生,并非一味地约束、管制学生,它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要求,讲究一定的原则基础。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以热爱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出于真诚关心学生,而不是为管制学生使其呆板化,也不是为完成任务或使学生顺从自己。真正的“严”不是“凶”,而是和“爱”相结合的“严”,由于爱而产生的“严”。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而不是教师随行任意提出的清规戒律,一切要求都应该是合理的、力所能及的,而不是多余的、有害学生和教育事业的。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等于惩罚,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压抑。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要讲究分寸和适度的。它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让学生做得到。要求太低的话,起不到提高的作用,甚至等于放任自流,严格就如同空言口号而已;而要求太高则脱离实际,不能为学生所接受,实际上等于取消学生的上进要求,有时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尽量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与培养。而且要求本身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要求完全是强人所难、故意刁难,是怪僻专横和吹毛求疵。教师的责任心在于提出正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把它当做正确的要求接受,并愿自觉践行教师的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严格, 还要注意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后进生、优等生都严格要求。那种对后进生冷漠、歧视的态度,更是不足取的。当后进生学习有困难时,我们要在心态上增添对他们爱的权重, 不能在心底就给他们的学习前景宣判死刑,认为他们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达到更高的要求,因此就干脆放而任之,破罐子破摔。在一视同仁的原则下,对后进生、难教的学生不能“不管不问”,而又对优等生呵护备至、偏爱有加甚至包庇纵容。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利要求得到来自教师的平等的爱,而对于后进生,只要真正从教育的本质理解教师的爱,就会对后进生更包容,更照顾。同时,我们认为,对待优等生应一丝不苟,不能认为他们学习好、表现好就迁就纵容他们的缺点错误。响鼓要重锤敲,所以,聪明的学生固然潜力可挖,但是为了他们健康成长,必须严格地要求他们。

五、向前辈多加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这就是我的座右铭。”这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是一位大师的经历, 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小女孩每逢提问她都举手,可当要她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霍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不会也举手,小女孩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的。”出人意料的回答使霍老师陷入歉疚中: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这种尊容不得丝毫的忽视。于是就和这位学生悄悄“约定”,今后老师提问时,你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不长时间, 这个小女孩就在这样的约定中变得开朗了, 成绩进步了。苏霍姆林斯基说:“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荷叶上颤动欲坠的露珠。”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非常敏感的自尊 ,特别是成 绩不好、表 现不佳的 学生 ,他们的自 尊心更强,也更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灵。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而不仅仅是为了优等生,这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

六、“爱生”体现要对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

“爱”是爱生学校理念的根本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证明,教师的“爱”,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都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一旦被教师冷淡或厌恶过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所以,爱生学校理念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既要爱优秀学生,又要注重对那些暂时性的“差生”给予更多的爱。

七、对待学生要多赞扬、鼓励,少指责、批评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生之心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关爱学生, 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师忽略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教育的灵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要激活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育人务必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鼓励,少指责批评。

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炽热的爱,才会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操劳”。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越深,责任心就越强,办法也就越多,师生之间的爱具有双向性,师爱不仅鼓舞了学生的上进心,而且激起了学生对教师的仰慕和爱戴。反过来, 教师又从学生对自己的爱戴中,得到深刻的职业情感体验,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更热爱教育工作。

摘要:师爱,就是热爱学生,教师怎样爱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广泛的爱,老师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对学生,老师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急躁,要充满爱心,以诚相待,对症下药,多启发引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爱相伴,一定可以让孩子充分信任你。教师只有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篇4:弘扬爱生奉献精神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管好一个班级,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从任职那天起就要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上下功夫。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之果。所以把班级管理好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想了解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够以发自内心的爱心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当作是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学习日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案。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情绪很大程度来源于师生间良好感情的交流,为此班主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如果班主任总是以尊者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即使是一个学年也难以接近和熟悉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必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的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如果班主任在很短时间里了解了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的情

况,就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从而能够顺利的对学生开展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照此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谓是畸形人才,这实质上限制了学生潜力的发挥,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包括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全方位得到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动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

三、爱严结合,严而有格

古语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诲人就是育人,而要达到目的必须以一定的规矩要求他,这里的规矩就是格,就是我们的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德育规范》。这是国家及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法规性。按照这些规矩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就是严;诲而不倦,管而不厌,学生都达到这些标准,健康成长就是爱。按“格”施严,就是以法诲人、育人,则其心服口服;出“格”施严,则往往造成误解,甚至引起逆反,到头来严不了,爱也无从体现。爱总是先导,或者说严总是出于爱心的。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根据对象,把握施“严”的程度,做到不过头也无不及,争取能恰到好处。对优秀学生,作班主任的也不要轻易表扬,即使表扬也要注意分寸,主要是引导其找差距,看不足,上层次,这种严充满教育理智感。对于一般学生,则要根据其不同特点,分阶段提出适当要求,促其不断进步,不企求一蹴而成。对于后进生,不搞批评一贯制,而是帮助其寻找闪光点,满腔热忱地鼓励他们进步,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实际上也是严,是充满爱意的严。这种“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处处表现了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只有在爱生之情中蕴含着望生成才而严格要求,精雕细琢,这样的“严”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班主任要将爱与严辩证统一地寓于日常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之中,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陶冶,获得力量。

四、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学生们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在观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肯定,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到你没有爱生之心,他们就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都不会接受。所以,班主任要具有爱心,是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爱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因此,不能在某些事情上苛刻地去追求,而是要通过师生的正确交往,倾心交谈,逐渐让学生体会到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把握时机,使教师的情感能锦上添花。“危难之时显身手,患难之时显真情。”仔细回想,我们可能有这样一种感受,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也许教师一句关键的话能改变一切,并能受益终身。所以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观察、注意时机。在情感教育中,应该注意说话的分寸、场合,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篇5:正己 敬业 爱生 奉献

十一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学习,通过近两周的包括听报告、读报纸、看新闻等的活动,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深了对教师重要性、师德定位及自己该如何做才是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等问题的系统反思和理解。“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雨果旨在告诉我们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要是没有我们默默奉献的教师绿叶,哪来学生们如鲜花般的娇艳!说这话是自豪的,也是有着千斤重的压力的,我想要有教育的成功必须有学生的成功,要有学生的成功必有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师德先行,在此结合学习和我的反思着重谈正己、敬业、爱生及奉献这八个字,算是我对师德标准的再认识重新定位。

正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中并没对师德方面提什么要求,显然是将为师者的师德作为了最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言传有,身教更得注重,否则会使之成为空洞说教,不仅班主任我们普通老师要从细节抓起,如开会时与学生坐在一起听会;做操时站在队伍后面一起做,而不是在前台闲逛闲聊;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要求学生按时到校,不准迟到,我就坚持每天早到校,有意识的跟学生比一比等。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

敬业。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教育学生的良心,努力经营良心教育。这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这一切,只有在勤奋者的耕耘之中才会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

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爱生。爱生一要有一个信念,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实际行动中也是不离不弃。另外重要的是还必须做真诚的倾听者,不做真诚的倾听者,就算不上爱学生。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先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怀里揣着教案,脑中其实暗暗在想下一个教学环节该如何进行,自己的表现如何等,对学生的发言听而不闻,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课堂的顺畅;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代替学生说,连续几个学生说不出自己需要的答案时,就会控制不住地自己讲出来,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有的教师在没有听到自己理想的答案时便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阻止学生继续说下去„„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减少误会,能与学生很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可见,倾听是一种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悦纳,一种期盼,倾听就是爱。

奉献。百度一搜便知奉即是捧,献给的意思,献则是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俩字合在一起是恭敬的交付,呈献的意思。毫无疑问我们这个群体就应秉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将个人青春献给教育事业、祖国未来,把教育工作当终身事业,敢为平凡,无悔奉献。毕竟我打心底就涌动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职业幸福感,尤其是在听了无数优秀教师楷模事迹后更加深了我的这一理解。

篇6:爱岗敬业奉献爱生

——《敬业奉献、博学爱生》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诠释身为人师的价值》。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是的,丹心育桃李,绿叶衬红花。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叶的事业。我的一生,注定是与花相伴的一生。2005年9月,正值青春韶华的我,步入了教育之门。十年来,我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信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课堂上,我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中,形成思与思的搏动,形成浪花闪耀的氛围。在带班中,我分析学生的特点,观察学生的表现,关心他们的点滴成长,及时给予热情的表扬、善意的提醒、温柔的叮嘱,并与学生相亲共鸣,默契前行。“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长流水”。为了更好地在教育这方圣土上耕耘,为了弥补人生阅历的苍白,我向书本学,教育家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曾经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则让我多了几分理性思考;袁振国老师的《教育新理念》,又象扑面的

春风,更新着我的观念。我向同事学,他们朴素的一言一行,教会我如何去爱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从同事们的身上,我学到了简朴的爱,那就是师爱。在这里,有一个团结友爱、拼搏奋进的群体;在这里,有一个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群体。身处这样的环境,我是幸福的。因为,她不断充实着我的人生。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才会有创新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动力。有了爱,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从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凝视着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从我向他们问好;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里面,都是满满的爱。

三尺讲台,是狭小的天地,小得只能容下我一个人;三尺讲台又是一个博大的空间,大得任何人都得从它底下,启蒙教育,聆听教诲,获得知识,成就梦想。

这三尺讲台就是我人生的支点!因为她诠释着我身为人师的价值——无私奉献,博学爱生!

篇7:爱生奉献

大家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问您:走进21世纪,教育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您一定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减负。没错。而为学生减负,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加压”。我们认为教师“加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育职业本身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强化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以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和人生价值观。也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教育处教研室、工会决定在联合举办“敬业、爱生、奉献”教师演讲比赛。希望能够以此促进更多的教师能够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努力研究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创新教育的特点,以崭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使油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今天的比赛正式开始之前,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和参加本次比赛的各位领导、来宾,他们是:

担任今天的比赛的评委主要来自...,他们是:

下面我们请***宣读比赛规则。

教育处“敬业、爱生、奉献”演讲比赛现在开始。首先上场的是1号选手,他参赛的题目是《》。2号选手请作好准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老师们,敬业、爱生、奉献,可以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成长为好教师的关键,就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在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亮出自己,在如此美好的教育园地里为油田、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

篇8:爱生奉献

自设立之初,教师节已经走过31个春秋,而立之年的她,相对于呱呱落地时的兴奋、稚嫩,在岁月积淀和人文内化之下,已日渐理性、成熟和内涵。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也早已由最初尊师重教舆论氛围的营造,教师人才队伍的稳定拓展到教师待遇的切实改善、教师专业素质的大力提高、教师社会认同感的不断加强、教师生活幸福感的确实提升。师者,在当下的南粤大地,已成为知识、德行、幸福的代名词。

我们从今年评选的广东省师德标兵中选取了四位教师的事迹进行报道,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有了对教育理想的坚守与追求,普通的岗位同样可以孕育出伟大;只要有了对学生最朴素的爱和对教育不忘初心的感悟,师者的人生同样精彩。希望全省的教育工作者能以这些老师的高尚师德为标杆,在课堂上传递快乐、健康、自信,在校园里放飞善良、智慧、美好,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释放正能量,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细细品味,伟大并不遥远;用心感悟,美丽就在身边。

邓诣群:赤诚游子的教育情结

博士生导师,优秀海归,“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众多头衔与光环之下的邓诣群却始终不改师者本色,不改炎黄赤子之心,用爱与智慧诠释着自我对教育的追求。

“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

邓诣群是2007年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的引进人才。彼时,不少中国人出国后都以拿绿卡和在国外定居为终极目标;而邓诣群教授向学生谈起归国缘由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出国是为了回国,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2002年,邓诣群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课题后,出于对学术的追求,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在康奈尔大学工作期间,因他的出色表现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获聘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化系讲师的全职教师职位。2007年12月31日,虽然当时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不高、生活条件不够理想,但心系祖国的浓浓赤子情,使他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选择以“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身份全职受聘于华南农业大学,成为生命科学学院一名教授,工作和生活一切重新开始。归国七年,他始终践行着“回国是为了报效祖国”的信念,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诸多归国新侨中的一颗闪亮新星,为海归新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我喜欢学生称呼我老师,而不是院长”

邓诣群不仅学术水平高,思想有境界,而且人格魅力强。2011年经过全院教职员工民主推荐,他成为了华南农业大学最年轻的院长。作为院长,他心里想着的是教学、装着的是学生,虽然除院长外还有多个头衔,但他坦言更喜欢学生称呼他为老师。他身体力行,时时刻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严格要求自己。

以生为本行师道。他工作繁忙,但摆在首位的却始终是学生。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他主动要求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班主任,通过走访学生宿舍、谈心交流等接地气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曾经在得知有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缴纳学费时,他立刻主动帮学生垫付了学费,使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春风化雨细无声。他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他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回国初期,由于学校生物化学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少科研平台,急需建立高水平实验室。面对资金紧缺、人手有限等诸多困难,他与同事们一起努力,从一尺一寸的清理到一水一电的规划,从一桌一椅的摆放到一纸一笔的添置,短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虽然谈及此事时,邓诣群总是将其归功于校院领导的关怀、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但大家早已将他一点一滴为实验室筹建倾注的心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他注重细节,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对于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常常感慨,没有长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很难在科研工作的一举手一投足里表现出专业水准。也正是这样的一些细微之处,真正体现了邓诣群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素养。

“(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优秀才是真优秀”

作为教师,邓诣群认为应该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优秀。

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实验室是个人搞科研的专用场所,不乐意共享。邓诣群认为,“大学大学,有学生才叫大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他的实验室经常为有需要的学生开放,不仅对本院学生,有时是对外院或外校学生开放共享。在组织策划广东省大学生生化技能大赛期间,他的实验室为多支参赛队伍开放,为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诣群非常注重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教学上,他主讲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化学”,主持申报“生物化学”广东省教学团队;实践培养上,他参与指导的SCAU-China参赛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基因工程大赛2014(iGEM2014)中荣获全球金奖;他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名获国家奖学金、“南粤优秀研究生”及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本科生钱俊杰等获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最佳设计奖;指导硕士研究生徐铭、徐慰盈、杨琦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唐先青、蔡华等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及优秀毕业硕士生称号……

学生收获成绩的同时,常常感慨得益于邓老师认真备好每一章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指导学生每一次实验;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的言行举止真正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

注重团队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做好科学研究同样是邓诣群教授的永恒追求。他始终认为教师自身学术强,教授学生时才能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传道解惑。他努力在科研道路迈进的同时,也用心为学院的发展、为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付出心血和努力。在担任院长期间,他协同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学院整体发展方向,在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学术实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而他本人近年来累计在Cell、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顶级期刊共发表36篇SCI论文,累积影响因子达到195,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2篇, 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成果丰硕,邓诣群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第四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及第十三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和奖励。

邓诣群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多项社会服务工作。如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等,兼任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委员等。

作为一线教师,邓诣群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作表率,他的谦逊、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和同事。他不仅是一位“执着敬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典范,也是一位名副其实 “厚德载物” 的师德标兵。

郑 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园长妈妈”

郑 莹,中学德育高级教师,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现任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潮州市绵德幼儿园园长。

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她从事幼教工作38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地献给天真活泼的孩子,把全部的精力无私地献给了她挚爱着的幼教事业。她聚“师表、师能、师品”于一身,一心为公,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宽容大度、处事公道,言传身教,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赢得幼儿爱戴,家长敬佩。

她时刻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健康活泼、快乐成长。在教职工面前,她有时是师长,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在关键时刻更是大家的主心骨,勇于担当。

那是2001年5月,绵德幼儿园原园舍被监测为危房,需立马迁出。园舍的险情牵挂在着郑莹的心,她奔波走遍了全市区都找不到合适的园舍,最后,市领导决定用某部门闲置的老建筑办公楼改造装修作为绵德幼儿园的新址。三个月需完成改造工程,确保9月1日正常开学。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这对于一个全是女工单位的负责人来说是何等艰辛呀!面对重重困难,郑莹带领几位骨干教师,顶着夏日酷暑,日夜奋战在工地上,设计策划改造方案,现场指挥装修,时而忙着各活动室布局的设置,时而忙于设计环境的美化、绿化,时而与承包商砍低装修价。三个月下来,郑莹整个人变得又瘦又黑,家长心疼地说:“你为公家的事这么卖命拼搏,我们都快认不出是你了,你要多保重啊!”在她带领下的女将们努力拼搏,终于把原来阴湿无人烟的老办公用房改造成一座童趣盎然、绿化成荫、凸显潮州民俗特色的花园式幼儿园。家长群众对该园舍的改造成果,赞不绝口,感叹地说:“这里像童话世界,是孩子们理想的学习乐园”。

以德立园,以爱育人

郑莹坚持以德立园,以爱育人的办园理念。她提出:孩子需要呵护,性格需要引导,这是关系到人一生成长的大问题。38年来,在幼儿园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她爱园如家,爱幼如子,用一颗真诚于幼教事业的心,引领孩子和教师成长。她对幼儿特别关爱。幼儿小涵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外面不小心摔伤了脑颅骨,昏迷不醒,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父母在广州工作,未能及时赶回来处理照料。她得知这一情况,连忙叫上孩子的班主任,一起赶到医院,帮助小涵的爷爷、奶奶办好住院手续,联系主治医师,安慰老人,一直忙到深夜12点多钟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急急忙忙赶到医院了解孩子病情,进重症监护室看望孩子,并向家属送上慰问金。由于处理及时,措施得力,孩子终于顺利醒过来,度过了危险期,最后治愈出院,回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玩乐。

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不断创新办学新经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新思路,多次承担对周边市和本市县区幼教同行的观摩教学,为新教师上示范课,使新教师较快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如组织语言活动《小熊过桥》、社会活动《信的旅行》、《生活中的声音》和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等10多个教学观摩活动,课例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深受领导和幼教同行的好评。2008年音乐本科毕业的新教师卢老师刚分配到幼儿园任教,开始专业较生疏,郑莹充分发挥卢老师的特长,细心指导,使她很快进入角色,参加工作仅几个月就在全市幼师说课比赛中夺得全市第一名,这使卢老师对工作充满信心,专业快速成长。在培养学科带头人方面,通过压担子,让其承担科研课题,指导发表论文,举行公开课,使其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不断拓展创新,成为教坛新秀。

她以“不泯的童心,眷眷的爱心”为座右铭,以个人良好的师德师风感召和陶冶孩子,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耐心培育每一位幼儿,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单亲家庭孩子吴涵,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合群,班里集体活动总是不乐意参加。郑莹每天关心她,与她交谈,引导她参加集体活动,给她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她大胆学讲故事,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让她感受到与大家一起玩、一起活动很开心很快乐,使她渐渐变得爱与同伴一起玩,快乐活泼起来。在园里,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园长妈妈”。

科研兴园 枝茂果硕

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创新求实,坚持科研兴园,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不断创新办园特色。她带领全园教师开展教科研实验,构建了环保教育、艺术教育和幼儿信息游戏化等综合课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行之有效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潮州市幼儿德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绵德幼儿园召开,她主编出版具有指导性的《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要求》的教育用书,为潮州市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范例和指导。她总结的《以德立园创特色 阳光德育显成效》幼儿阳光德育工作创新实例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阳光德育论坛上进行交流,为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供优秀典范。

钟泉钦:志在山村乐奉献

1996 年,一纸录取通知书把钟泉钦带出了贫困的家乡——五华县的一个小乡村,17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离开乡村进入都市,入读中山市师范学校。三年后,一纸分配单把他送到了工作单位——陆丰市陂洋镇陂沟小学,钟钦泉迎来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转折,由都市又回到了农村,并且比他的家乡更加偏远。

陂洋镇是陆丰市的偏远山区,钟钦泉1999年9月到陂洋任教时,那里的交通还相当闭塞,环境恶劣。当时学校条件简陋,水电不通,很多外地教师都不愿意到那里任教。他当时蜗居在学校一间狭小的破旧瓦房里,拿着微薄的薪水,每天上课后走几十分钟的泥泞山路去集市买菜回来做饭。最让他头痛的就是初来乍到,语言不通。为了能更好地给山里的孩子传授知识,他每天还得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一个月后,拿到了第一个月三百多元的薪水。面对这一切,他也失落过,但他没有失志;他也困惑过,但他没有迷失……

16年过去了,他虽然调到陂洋镇中心小学任教,但他依然站在当初的讲台,只是当初的青涩已渐褪去,敦厚淳朴中更多的是岁月积淀的成熟,对教育的理解在他的践行中更加丰富和深刻。

陂洋特殊的自然环境,贫穷落后的村民们很多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很多在家的孩子要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么就自己照顾自己。因此,他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在学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习;在生活中,哪个孩子感冒发烧,他便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抓药。只要听到哪个孩子想要辍学,他就急着找家长谈心,希望家长能让孩子继续念书;见到哪个单亲家庭学生有困难,他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扶孩子们一把。学生小付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这孩子在学校顽皮捣蛋,爱打架,目无师长。但在钟老师的细心教育下,他变成了一个尊师守纪,团结同学,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如今还是名少先队骨干。

在他任教的班里有个小男孩,他常常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僻静处发呆,小小年纪失去童真,没有了笑声,不想学习,不爱交友,给人的印象就是孤独和无奈。钟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个小男孩的家,家里的一切让他愣住了。残破不堪的房子里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在做饭,小男孩帮着生火。他从老人那里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沉迷赌博,整天在外烂赌,时常不归家,母亲也出去打工了。钟老师听了,心里难过极了,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这孩子作为帮扶对象,给他爱心、关心。于是他经常找小男孩谈心,给他买学习文具,一步一步打开了他的心扉,拯救了一个孩子的灵魂。

为了山村的教育,他几次放弃了去城里发展的大好机会;为了山里的孩子们,他难得回家乡陪伴年迈的双亲。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艰苦的边远山区,关爱着每一个留守儿童,他无怨无悔,拥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及全心全意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心。

他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他一直担任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教学能力过硬,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语基比赛和诗歌朗诵等活动,学生获镇、市级奖40多人次。如2010年他任教的学生林佳美还获得了教育部第九届“宋庆龄基金会提名奖”。

在长期的深入教育工作中,钟泉钦成了陂沟村村民心目中的“名人”。很多赞赏他的朋友多次许诺高职厚薪说服他放弃山区艰苦清贫的工作,邀请他外出发展,钟泉钦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他总是说:“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大家都对我很好,我感到很幸福。”他指着门外一株柚子树说:“我很喜欢我的宿舍,恰好对着这棵柚子树,家乡梅州五华有很多柚子树,我每个晚上枕着柚香入睡觉得自己很幸福。”这样说着的时候,钟泉钦脸上的笑跟山里的孩子一样淳朴、爽朗。

盘四妹一:扎根瑶寨,为梦导航

当时间回到1984年的那个初秋,当时年仅19岁的瑶族青年盘四妹一刚刚参加工作,到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马头冲新村教学点当一名小学教师。当时对工作满腔激情,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盘四妹一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在马头冲这个地方,在那简陋的三尺讲台,他会一待就是31年。31年,岁月的风霜,时间的变迁,盘四妹一一如当年的平凡,但就是在这偏僻的山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中,他用爱与智慧诠释着一位普通农村教师对教育的坚守,原本的平凡便开始日渐变得高山仰止。

热爱教育,无私奉献。198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安排在马头冲新村教学点任教,该教学点地处偏僻,在海拔近1000米的高山上,村道崎岖弯陡,学校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他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从山上找来藤子给学生做跳绳;借来工具,给学生们制作玩具。1985至1987年,他在马头冲大布昂教学点任复式班教学。他经常利用放学时间辅导学生,班上一位同学因病两周不能到校上课,他怕她落下功课,利用休息时间走好远的山路到她家里辅导。

悉心学习,教艺精湛。马头冲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教师们外出交流的机会少,但这并没有降低盘四妹一追求专业成长的热情。为了能上好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水平,他或买或借,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渐渐的,他的课越来越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他不但在涡水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连南县也开始小有名气。

爱生如子,以校为家。31年来,他爱生如子,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好像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有一次,三年级的秋明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他背着秋明到卫生站看完病后再送回家。在工作上,盘四妹作为一名教师有着较强的教学艺术;在生活上,盘四妹一同样是一个有心人,并且多才多艺。学校的学生除了喜欢上他的课之外,还喜欢盘四妹一的两样工作。一是理发,每个月盘四妹一都会定时给全校的学生免费理发,别说,手艺还真不赖,每到理发那一天,学生们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还有一样就是煮菜,因为学校孩子大都是在学校吃午餐,为了节约人手,盘四妹一几乎上课的每一天11点钟就会下到厨房,为学生煮菜、分饭、分菜。

虽然是马头冲小学的校长,但学校并不大,只设一到三年级,不到60名学生,为了尽量减少开支,让有限的经费效益最大化,盘四妹一常常与教师们自己动手修缮校园,安装设配,油漆篮球架、修剪花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2004年至今,他通过各种渠道为学校共筹集物资折款约150多万元,改善了学校的环境,使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

盘四妹一常说:他只是学校的普通一员,每每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每每听到学生一声声“老师,您好”时,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更加珍惜教学的时光,会想着更好地为瑶区的教育教学服务,造就瑶山美好的未来。

盘四妹一生于瑶寨,长于瑶寨,服务于瑶寨。他就像马头冲瑶寨山间的一棵树,为了那些乡村孩子们成长未知的梦,不计名利,远离喧嚣,就那样深深的扎根,默默地拔节,静静的开花,满满的结果,生长出一片动人的风景。

(本文图片由各位教师本人提供)

上一篇:欢度元宵节的初一周记200字下一篇:消防安全常识及预防火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