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2024-05-02

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共9篇)

篇1: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摘要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通过主人公祥子的遭遇,揭示了旧中国破产农民进城谋生的艰难。祥子是个有理想、勤劳的农家孩子,来到北平后靠出卖自己的体力来改善生活,但由于他的个性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他最后失去了妻子,喜欢的女人也自杀,祥子万念俱灰,成了一个游民。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是一个具有孤独思想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典型,他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的悲剧,更是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骆驼祥子》 祥子 虎妞 洋车

一 祥子的悲剧人生

祥子是旧中国三十年代北京乡下的一个农民的儿子,18岁时父母双亡,他来到北京城谋生。他别无所长,只有一身力气,于是选择了拉洋车。拥有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是他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省吃俭用,三年下来,终于凑足了100元,买到一辆新车。此时的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谁知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混战,祥子连人带车子被十几个大兵抓进营地做苦力。他趁着大兵打了败仗偷跑出来,顺手牵走军阀撤退时落下的骆驼,卖了35块钱,从此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尽管失去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是由于有那额外的35元,祥子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他到人和车行老板刘四爷那里租来洋车继续跑。

刘四爷有个女儿叫虎妞,她很能干,一直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因为长得虎头虎脑,没有女性的特征,到三十多岁还没嫁人。祥子租车后就一直住在车行里,刘四爷很喜欢他的勤劳,而虎妞也喜欢憨厚的祥子。

为了早日买到自己的车子,祥子又开始拼命拉车,他争夺别人的生意,给杨先生当包月。因为在杨先生家受了气,祥子离开了他家,晚上十一点回到车行,刘四爷不在家,虎妞请他到自己屋里喝酒,几杯酒下肚后,祥子糊里糊涂睡在了虎妞身边。醒来后,祥子深感羞愧,离开了人和车行,到老主顾曹先生家当了包月。在曹家,由于曹先生夫妇善待他,祥子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买来一只葫芦,开始攒钱买洋车。

虎妞跑来找他,说自己怀了了祥子的孩子,还将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了他,要他在刘四爷生日时前去做寿,这样就能取得刘四爷欢心,以后能成为上门女婿。

祥子在送曹先生出门时,遇到孙侦探,他就是当初拉祥子到军队的排长,现在成了侦探。他知道祥子有一笔钱,就威胁祥子将所有的积蓄都拿走了,祥子买第二辆车的希望破灭。无奈只好到刘四爷家去给他做寿。但刘四爷不愿意将虎妞嫁给一个穷拉车的,虎妞说自己已经有了祥子的孩子来逼迫刘四爷,结果父女俩闹翻了。虎妞跟着祥子到毛家湾大杂院成亲了。

婚后,祥子才知道虎妞是假怀孕,对此很是不满。虎妞带来400元钱,准备过段时间再向父亲求和,回到车行,让祥子继承父亲的产业,但祥子不愿意,他情愿自己拉车卖力气。

后来虎妞得知,刘四爷在女儿走后,将车行卖给别人,自己带着钱去享福了,虎妞继承父业的愿望落空。她拿出100元,给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

虎妞真的怀孕了,为了生活,祥子不要命地跑车,终于病倒在家。虎妞怀孕后整天在家光吃不动,不仅用光了积蓄。还由于她是高龄产妇,胎儿过大,在生产时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掉了自己的车,又回到了起点。

同院的女人小福子为了养活弟弟和父亲,被迫当了暗娼。她心地善良,虎妞活着时,她和虎妞是好伙伴;虎妞死了,她帮助祥子料理后事,祥子也喜欢小福子。准备等以后日子好了娶她为妻。

祥子又开始拉车,遇到了曹先生,曹先生同情他,让他回家当包月,还同意让小福子来帮忙做家务,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房间。

当祥子满怀希望地来接小福子时,才知道小福子被父亲卖到窑子里后,不堪忍受屈辱的娼妓的生活,已经上吊自杀了。

小福子的死让祥子彻底绝望了,他没有回曹家,也不再拉车,在街上帮助出殡的人家打旗子,挣到钱就花掉,再没有希望,也没有梦想,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二 《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一个充满理想和希望的人,被生活所迫,最后成为一个流浪汉,他的悲剧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

祥子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时期,国家混乱,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像祥子这样具有传统思想的农民子弟,不懂得社会经验,来城市谋生,注定是一个悲剧。

祥子以为靠他那种农民似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不顾一切地出力气就会有收获,他刚进城就是靠着这个想法,用三年的时间买到了一辆车。但在军阀混战中,他连人带车被拉走了,三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而祥子第二辆车的钱莫名其妙被孙侦探给讹诈去了,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到底干了什么?自己的第一辆车被孙侦探一伙弄没了,不仅得不到赔偿,反而将第二辆车的车钱给了孙侦探。

在刘四爷家拉车,无论祥子多么卖力,最后自己得到的只是收入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交给刘四爷。

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和周围的人际环境也有关系,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农民所具有的那种勤劳、质朴、诚实的品格,但这种品格在当时混乱不堪的北京城是行不通的,除了曹先生还对他有同情之外,其他人都是利用他的勤劳。像刘四爷喜欢他是因为他拉车挣钱多,当然上交的也多。这种喜欢只是在有利益的情况下,当虎妞要和祥子成亲时,刘四爷就不同意了,他害怕这个穷鬼要来继承自己的家产,以前的欣赏变得荡然无存。

虎妞对祥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她爱祥子,也不管祥子是否爱他,为了得到祥子,她设计引诱,谎称自己怀孕来要挟祥子。她嫁给祥子也不是出于和祥子同甘共苦的目的,只是用缓兵之计来夺取父亲的产业而已。虎妞的这种爱是自私的,强制性的,因此祥子并没有因为她的下嫁而感动,反而更加讨厌她。

虎妞死后,祥子曾经到夏家当过包月,但憨厚的祥子被年轻的夏太太引诱,染上了性病,这种病一直伴随着他。祥子深爱的女人是小福子,她的父亲二强子也是拉车的,家里还有弟弟需要抚养。二强子的车低价卖给了祥子后,家里就靠小福子当暗娼。小福子后来又被被卖到窑子里,终于绝望自杀了。小福子才是祥子真正喜欢的人,但因为祥子太穷,无力娶她,才使她自杀。小福子的死才是压垮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祥子万念俱灰,他不再拉车,也不再充满希望地攒钱,而是挣一个用一个。最后连力气也不愿意出,在出殡队伍中打旗子挑最小最轻的,还和老人、小孩来争夺,他终于从一个体面要强的人变成了一个自私、堕落的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三 《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自身原因

祥子的悲剧除了社会的原因之外,和他自身的性格、思想观念也有关系。

祥子的梦想与幻灭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是抱着美好的梦想来的,开始,他想做个体面的城里人,由于自己一无所有,干了许多事都不适合,最后发现只有力气大这个优点,于是他选择了拉洋车。他并不满足拉洋车的收入,而是有更大的想法,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又计划着更大的理想,买第二辆车、第三辆车,这样就可以开车行了。但这种美好的理想转瞬即逝,他的车被军阀拉去了,后来攒的钱被孙侦探骗走了。

祥子开始只是为了实现当城里人而不断努力,对于家庭生活还没有计划,是虎妞将他的家庭梦唤醒了。虽然虎妞和他的婚姻是带着欺骗性质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但结婚后,虎妞也给过他短暂的家庭温暖,并且实现了他的买洋车梦,因此,他对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如果虎妞没有难产死去,而是生下了孩子,相信凭虎妞的能耐,祥子的生活会有所改观。但就是这种不完美的婚姻和家庭也没持续下去,虎妞死了,车子也卖了。

好在这时的祥子还有小福子知疼知暖,好好干,攒钱买车,娶小福子是祥子美好家庭梦,但这种梦想也没有持续下去。

祥子思想的局限性

祥子的悲剧和他狭隘的思想分不开。他来到北京后,通过租车发现了生产资料的重要性,因此有了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个想法。和农民拥有一块自己的地想法一样,他将凭自己的力气拉车等同于凭力气种地,也不考虑社会环境和外部因素,以为只要不停地跑,就会有钱。

在军阀混战时,作为北京当地的车夫就会审时度势,不敢乱跑,而祥子全然不顾,别人不去的地方他要去,结果连人带车被军队拉走,三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也因为祥子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只顾要钱,不顾社会环境,从来不与人交流。因此在遇到孙侦探后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他拿走了自己的盛钱葫芦。如果他能够吸取第一次的教训,多与人交流,就会学到很多社会知识,也不至于被孙侦探讹诈。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思维,甚至都没寻找自己车子被军阀抢走的原因,而这原因就是他太执着于挣钱,对周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毫不在意。

从祥子得了性病,车夫们不但不讥笑他,反而给他寻医问药的举动来看,车夫之间还是互相关心的,只是祥子没有从个人主义的狭小圈子走出来而已。

祥子生活的年代已经是资本主义开始的时代,但他的思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中。他在曹先生家时,曹家的女佣高妈建议他将钱存在银行里生利息,他认为那样不保险,害怕别人会将他的钱骗走。高妈一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这不是骗局,但他固执己见,偏要将钱放在葫芦里每天数一遍;也因为钱一直在身边,所以轻易地被孙侦探骗走了。高妈劝他凑钱买车,然后挣钱还债,他认为这样不算本事,一定要自己攒足才肯买,就是这样落后的思想观念使他攒了几年的血汗钱被一下骗走了。

祥子自私和意志不坚强造成的悲剧

祥子身上有着农民的勤劳,积极向上的优秀品德,同时也有着农民的狭隘自私的劣根性。纵观他的奋斗史,从头到尾都是为自己,从来没有顾及到别人,为了多挣钱,甚至还要抢同行的生意。

虎妞死后,小福子对他关心,他也喜欢善良的小福子。但一想到如果娶了小福子,就要抚养她的两个弟弟,赡养二强子。他开始犹豫了。正是这种举棋不定的态度,才断送了小福子活下去的勇气。他的这种态度其实和刘四爷反对他和虎妞成亲是如出一辙的,就是在婚姻中只想到占有,不愿意付出。

他和虎妞成亲一方面是强势的虎妞设计的圈套,另一方面,虎妞的富有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诱因。

祥子看起来是个非常执着的人,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但实际上,他是个意志不坚强的人。开始,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是为了原始积累,来实现他买洋车的梦想。在经过失望的打击时,他就开始动摇了,忍不住自问“要强有什么用呢?”当最后得知小福子已死,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坚持。

这种意志不坚强还表现在和虎妞的关系上,虎妞在深夜请他到自己屋里喝酒,他竟然就去了。虎妞引诱他,他就一步步进入到虎妞的圈套中。在成婚后,他讨厌虎妞用假怀孕欺骗自己,但同时又觉得离不开虎妞,虎妞用自己的钱帮他买了车,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他还是挺高兴的。

四 小结

老舍先生通过对祥子人性的分析,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塑造出祥子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进城农民的悲剧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 赵姗姗:浅谈《〈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6期。

[2] 严方、何希凡:《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文学教育》(上),2011年第9期。

[3] 张治安:《〈骆驼祥子〉:下层市民生存的悲剧》,《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篇2: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老舍《骆驼祥子》中人物的悲剧有自身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整部小说都表现出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一)人自身的原因是主观的。

主观原因除了上述中祥子思想上的局限外,他性格、心理上的弱点,也体现了国民的劣根性。作品通过一个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车夫的口,意味深长地指出:“干苦活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蹦儿?看见过蚂蚱吗?独自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叫小孩逮住,用线儿栓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光,谁也没法儿治他们”这不单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也是对隐藏在国民根子上的弱点进行了否定。

(二)社会的原因是客观的。

1、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却成了奢望。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2、车厂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无产者的强男的悲剧。

(三)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文化原因。

篇3:论祥子的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优秀代表作, 这部小说的问世, 标志了作者的创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深刻细致描绘城市人民苦难生活和奋斗历史的“血和泪”的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个体劳动者祥子的典型形象, 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 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

(一) 祥子的性格

祥子纯朴, 善良, 为人正直, 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 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 为此, “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 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 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 吃苦耐劳, 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 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们的气, 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 多拉快跑, 省吃俭用, 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

(二) 祥子的堕落、自私及其形象的典型性

尽管祥子意志坚强, 为人正直又有奋斗精神, 但最后还是以穷困潦倒而告终。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 不久就被乱兵抢去了, 他重新积攒的钱, 还没等买上车, 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 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 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 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 这一连串的打击, 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 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 世事的昏暗, 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 不幸的是他同情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 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 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 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

二、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一) 酿成样子悲剧的主观原因

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 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 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对于祥子来说, 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着所有权, 也不能摆脱种种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 正如小说中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 比登天还难, 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也蹦得怪远的, 可是叫个小孩逮住, 用线儿拴上, 连飞也飞不起来。”因此, 祥子的愿望和追求, 都是不切实际的, 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惨的结局, 很显然, 样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但作者对祥子中个人奋斗道路的描绘并没有到此为止, 他还向更深层作了细致的挖掘, 既写了祥子对于自己的努力有过反思, 又写了自己对这种努力的疑问。比如第一次丢车以后, 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 可是干着干着, 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 他心中就觉得发堵, 不由的想到, 要强又怎样呢?即便马上再弄来一辆车, 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 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暗淡, 并向自己提出了严峻的反问。

(二) 酿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

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 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 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 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 饱尝委曲, 三起三落, 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 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人力车夫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社会抗衡, 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

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 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 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 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 (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 无产者穷汉的悲剧。

总而言之, 祥子的悲剧形象, 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读者的反省, 就是到了今天, 小说中所揭露的那些小生产者的意识还依然相当普遍地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里;尤其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今天, 这种小生产意识无疑还会影响和妨碍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 当今时代, 我们再读老舍的《骆驼祥子》, 仍然能够从主人公的悲剧中, 得到启迪, 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贾靖.《骆驼祥子》导读[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3]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M].天津教育版社.1983.

[4]王晶.《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1.

[5]严方, 何希凡.从人异化到“兽”的悲歌——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J].文学界 (理论版) .2011.

篇4: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人力车夫 ——“祥子”的悲剧。祥子是一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的生活习性和内在心态都保留着农民的烙印:诚实、质朴、木讷、保守。祥子认为农村没有生活出路,渴望在城市里创立新的生活。进城之后,祥子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可以不再受拴车人的气”。于是,祥子开始了他“三起三落”的生活。第一次,经过三年奋斗,祥子终于买上了自己的车子,但才拉了半年,车子被大兵抢去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省吃俭用积下的钱又被特务敲诈走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拉了没多久,又因埋葬虎妞,被迫把车卖掉了。祥子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反复与生活搏斗,显示了其执著的态度与坚韧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也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及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然而,祥子经过“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失败了,祥子的失败告诉人们:在那种时代,单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的。

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祥子这一悲剧人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1)老舍将祥子塑造成悲剧人物的原因

众所周知,悲剧往往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前者往往为人们所同情、喜爱与尊敬,而后者则为人们所憎恨和唾弃,当前者因力量薄弱而在较量中失败以致毁灭时,最能激起人们的悲愤之情。老舍清楚悲剧的力量,所以赋予了祥子悲剧的命运。从外形上来说,祥子是青春的、健康的、美好的。祥子是从乡野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作为劳动者,祥子也具有着众多优秀品质。祥子觉得“用力拉车去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在曹宅拉车出了事故,他主动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受曹先生牵连,积蓄被特务欺诈了,但他仍留守曹宅,决不拿曹宅一针一线;他自己一向勤俭,但他甘愿给老马祖孙买羊肉包子充饥。这一切都体现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祥子,随着他生活愿望的破灭,他原来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却被他不经意地抛弃了。祥子讨厌拉车了,他“完全入了辙,他不比别的车夫好,也不比他们坏,就是那么个车夫样的车夫。”“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甚至为了几个钱而出卖人命。祥子的外形也随之变得肮脏、猥琐了。最后,祥子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本是一个缺乏觉悟的劳动者,他梦想拥有自己的车子,凭自己的力气吃饭,以此表达对命运的抗争;但最后他什么都不再想,只求活下去,则表明祥子服从了命运的安排,忍受了生活的侮辱与磨难,甚至连一点抱怨都没有了。作者最后不禁感叹“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所失去的不仅仅是车子、积蓄,更重要的是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德,以及不断求进取的生活态度。祥子“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祥子的悲剧之悲正在于这里。老舍试图用祥子的悲剧激起人们的悲愤,唤起人民的斗志。

(2)促成祥子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旧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受着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这个人的生活道路。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便注定了他的生活道路将是多灾多难的。

祥子生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连年的战争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不知给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祥子为了多赚些钱,尽管知道城外打仗,仍大着胆子拉车去城外,结果刚一出城门,便被逃兵连人带车抢去了。祥子的遭遇固然是不幸的,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祥子不过是遭受苦难人民中的一员,祥子的遭遇也不过是发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小小的插曲。

祥子是卑微的,卑微的祥子必须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打击。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被人出卖了,祥子不过是给曹先生家拉车的,曹先生的所作所为与祥子并不相干,但既然“祥子是落到‘点子上了”,那只能是活该被孙侦探敲诈,“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祥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会随意地落在他头上,处于穷途末路的逃兵或一个小小的特务看似轻松的一击都可以给祥子带来终身的祸害。孙侦探曾对祥子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这句话更清晰地反映出了祥子地位的卑微,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无理的社会对于祥子这类小人物的不公平待遇。

情感因素:祥子的悲剧不仅发生在生活中,还发生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祥子一心要找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但车厂主女儿虎妞的介入,却使祥子先前的愿望彻底破灭了。祥子同虎妞之间发生的纠葛,是酿成祥子悲剧的又一个原因。

祥子与虎妞结合的本身就是令祥子难以忍受的灾难。祥子作为劳动者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作为车厂主女儿的虎妞却从内心深处鄙视劳动者,这两种生活态度的冲突是尖锐的。虎妞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她幻想祥子能改变地位,成为车厂老板。而祥子却认为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辆车,他都不能要虎妞。但祥子经不住虎妞的诱骗,还是在虎妞的胁迫下同她结合了。婚后,虎妞仗着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强迫祥子按照她的意志行事。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关系的不平等,即使成了夫妻,也没有改变他们原来车主与车夫的关系。祥子痛苦地体会到,“要了她,便没了他”。当然,虎妞嫁给祥子并不是为了去压迫祥子,虎妞是喜欢祥子的,为了祥子她甚至失去了父亲和钱财,但这却丝毫改变不了她的阶级地位。她是隶属于剥削阶级的,她习惯了压迫剥削别人 ,习惯了凭借金钱的力量去支使别人,即使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例外。她曾在婚后对祥子这样说过,“你娶老婆,可是我花的钱,你没往外掏一个小钱。想想吧,咱俩是谁该听谁的。”这句话充分证实了虎妞作为剥削阶级企图凭借金钱统治别人的丑恶心理。而这势必会造成隶属于被剥削阶级的祥子与虎妞之间的冲突。所以,祥子与虎妞之间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思想感情上的隔膜,更重要的是由于阶级立场不同形成的无法调和的对立。尽管祥子认识到了他与虎妞之间的对立,尽管他厌恶虎妞,他却始终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与虎妞生活在一起打破了祥子的生活愿望,使祥子由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直至自甘堕落。由这里可体会到祥子的悲剧不仅在于不能获得自己所要求的,还在于他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样,来自于精神世界的深入人物内心的摧残与折磨更彻底成就了祥子的悲剧。

性格因素:性格决定命运,祥子的悲剧自然离不开他个人的原因。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旧的社会环境之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本身的弱点。祥子的失败是和他个人奋斗的方式分不开的,这反映了作者对都市贫民怎样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祥子先前是个农民,后来进城成了一个车夫,不论是农民还是车夫,都是个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没有觉悟的个体劳动者,祥子“不管别人”,只关心他的车,他认为只要“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栓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正因如此,尽管祥子怀有改善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却完全不懂如何解放自己,更不知道大家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而仅仅是幻想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成为生活的主人。分散的个体的职业活动,使祥子一类人各不相顾,甚至相互排斥。在祥子第一次丢车以后,为了多挣些钱,他开始与别的车夫抢生意,“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而祥子的这种行为更扩大了与其他车夫之间的隔膜,这使得本来就不善于交友的祥子变得更加孤立无援了。祥子们认识不到“大家顶立在一块,而是各走各的路,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个人的眼,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正是这种个人奋斗的方式导致了人们无法获得幸福生活,但可怜的祥子却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之中得出教训,而是抱着侥幸心理,顺着一条死路盲目地走下去。祥子这种对自我的欺骗不是其个人的愚笨造成的,而是由他所隶属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

祥子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小生产者,他不懂政治,不知道阶级斗争。他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也不知道促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受狭隘的生活观念的限制,祥子把一切统统归咎于“命”。既然命该如此,那么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既然过去自己那么努力,到头来都是失败,那么何不放弃努力混下去,甚至像欺负自己的人那样去欺负别人。祥子终于堕落了,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就这样,作为个体劳动者的祥子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不可避免的沉入到了悲剧的泥沼中。

(3)“骆驼祥子”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五四”以后的文学多关注知识分子及农民的生活,很少去关注城市贫民的生活,“骆驼祥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个体劳动者祥子由积极奋斗到心灰意懒再到自甘堕落的命运悲剧,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半殖民地的城市不能把祥子这样的农民吸收到现代工业中,把他们变成现代无产阶级,却以无情的剥削和腐蚀,将他们甩到流氓无产者的队伍;展现了二三十年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在控诉黑暗社会现实的同时,老舍还透过“祥子”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国民性格弱点”,狭隘保守的心理特点及个人奋斗的行为模式注定了其奋斗的盲目性和脆弱性,也注定了悲剧命运的产生。作者通过祥子的悲剧命运告诫人们:若想彻底改变自身的悲剧命运,不但应该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

由此,老舍先生塑造的“骆驼祥子”这一悲剧人物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味、永不褪色的经典人物形象。

篇5: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人力车夫形象的塑造

祥子是旧中国农村破产后进城贫民的典型形象。他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买一辆自己的车是他惟一的生活目标,“足壮与诚实”是他安身之本。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在和平年代完全可以实现,可在那个时代,却是那么地遥不可及。诚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先是大兵、再是侦探,从经济上两次剥夺了他辛苦积累的全部;还有虎妞,从感情和精神上也不放过他。好不容易有个恩人,却也是个文弱的书生;有个知心的女孩吧,却也无情地被社会给吞噬了……一切的一切,都似乎与祥子那个善良的愿望作对。所有的路一条又一条全被堵死,祥子只有堕落了,堕落得和这个社会一样的黑。

但我们同时还要看到,祥子的目标只是个人目标,也只愿通过个人奋斗达到这个目标: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不得哥儿们”,这就使他很难从更宽、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思考自己的出路。他自以为“有了车就有了一切”,就像农民认为有了地便有了一切一样,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与人争辩、不与人接触,是他忍让苟且的表现。这种性格,导致他面对纷繁的社会缺少明智的认识,这就决定了他或许能够承受自我所加的任何压力,但面对外来的力量,却是既缺乏挑战的勇气,也缺乏应对的智谋。所以,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他只有一步步走向了堕落:虎口逃生,偷了三匹骆驼,可以说是他堕落的开始;为了挣钱他开始抢生意,这也是他以前从来不屑干的;面对虎妞的性引诱,他也没能坚守住自己的防线;面对善良的小福子,他也没有勇敢地负起责任来,尤其是得知她的死讯后,也没能反省一下自己……他从来没有想到生活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变故!所有这些都使他最终完全屈服于命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这不能说没有他个人性格上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骆驼祥子》中也不乏对祥子这类下层贫民性格的批判,这与“五四”以来“批判国民性弱点”“唤醒民众”这一文学大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祥子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本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艺术成就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胡适、刘半农、鲁迅等都写到过人力车夫,但他们都是从一个知识分子评判者的角度描写他们的生活,赞美他们的品格。老舍则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入到了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具有了心灵深度。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与其他作品人物塑造不一样的是,《骆驼祥子》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然而,老舍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这样的心理描写,既切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人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老舍最善于从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雅谑”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小说写祥子在混乱的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卖得了钱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时候,对故都那种平和、安谧的景物描写很好地衬托了祥子此时的心情。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了如指掌的熟谙和驾轻就熟的描写技巧。

篇6: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 老舍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在老舍的六十七年生命中, 老舍写了近八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其中, 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就目前而言, 《骆驼祥子》对世人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骆驼祥子》主人公是祥子, 整篇小说都是围绕祥子展开的, 祥子是一个入城谋生的乡下小伙子, 刚入城时, 祥子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 甚至逐渐拥有更多的车子, 开一个车行, 然后, 等事业稳定了, 再娶一个能吃苦、年轻力壮、能洗能做、诚实干净、体面规矩的乡下姑娘当老婆。但是, 社会的现实没有让祥子如愿以偿, 相反地, 祥子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总体而言, 祥子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通过祥子的悲剧, 老舍向世人呈现了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因素, 反讽了当时社会的病态。《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可以从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的性格悲剧、祥子悲剧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下文将对此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2. 祥子的悲剧命运

2.1 理想的落空

祥子的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 甚至逐渐拥有更多的车子, 开一个车行, 然后, 等事业稳定了, 再娶一个能吃苦、年轻力壮、能洗能做、诚实干净、体面规矩的乡下姑娘当老婆, 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但是, 社会现实并没有让祥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祥子在攒钱买车的过程中, 经常受到同行的排挤, 买到属于自己的新车之后, 新车又被军阀给抢走了, 这是祥子理想的第一次落空。祥子在卖掉骆驼后, 逐渐攒够了第二次买车的钱, 但是拼命赚来的血汗钱却被孙侦探洗劫了, 祥子认为自己没办法反抗, 就此不了了之, 这是祥子理想的第二次落空。之后, 祥子的老婆虎妞与心爱的女人小福子先后死去, 祥子对生活的希望彻底熄灭, 对人生的理想彻底绝望。

2.2 婚姻的失败

《骆驼祥子》中祥子有过两段感情经历, 第一段是与虎妞的, 第二段是与小福子的。前文已经讲到祥子对未来的老婆有着自己的想法, 但是虎妞并不符合祥子心中的想象, 并且与之相差甚远。因为虎妞的计谋, 祥子与并不喜欢的虎妞结为夫妇, 结婚之后, 虎妞对祥子严加管教, 祥子逐渐失去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祥子对老婆的美好幻想破灭了, 但打击还没有结束, 虎妞因难产而死, 祥子卖掉车子给虎妞办了丧事, 虎妞和孩子的逝去以及车子的又一次失去对祥子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并且使祥子彻底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之后, 祥子与小福子相恋了, 小福子完全符合祥子对老婆的幻想, 小福子的出现也使祥子又燃起了一丝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后来小福子被人卖到了妓院, 小福子不堪受辱, 自尽而亡了。自此之后, 祥子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堕落、懒惰、自私、贪婪起来, 他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地拉车赚钱, 而是对打车、劳作产生了浓厚的厌恶, 他也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尊老爱幼, 而是变成了一个欺凌弱小, 抢病弱老人生意, 到曹先生家骗吃骗喝的无耻之徒。最后, 祥子彻底堕落, 并在堕落中彻底灭亡。

3. 祥子的性格悲剧

祥子的性格悲剧体现在祥子的市民个性主义上, 祥子是一个从小在乡下长大的人, 对于物质, 祥子有着极度的匮乏与渴望, 可以说祥子在北平的一切努力, 都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而不是为了获取精神上的满足。祥子是一个标准的市民个性主义者, 他的内心倾向于古典文化人格, 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等级观念, 也是因为这个因素, 祥子在受到其他等级的压迫时, 祥子不敢反抗, 只能逆来顺受, 比如:军阀抢车, 祥子没有反抗;孙侦探抢钱, 祥子同样没有反抗。祥子是一个好面子的人, 祥子的努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达到人生的巅峰, 祥子最终想要的并不是“人人平等”, 而是当一个人上人, 因为他认为自己现在是在被别人欺辱着, 只有当自己成为人上人的时候, 他才能欺辱别人。在现实生活中, 祥子完全没有做到自己理想中的境界, 且不论婚姻与感情的失败, 在虎妞难产的时候, 祥子心疼钱没有送虎妞去医院, 虎妞难产而死, 小福子孤苦无依的时候, 祥子没有去解救她, 从而导致小福子被卖到妓院里上吊自尽, 可以说是祥子的怯弱、无能、小气间接地让自己的两个女人走向了死亡。以上都是祥子的性格导致的悲剧。

4. 总结

篇7:论老舍<骆驼祥子>中“剩女”

关键词:骆驼祥子;虎妞;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19-01

一、绪论

虎妞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她不仅受到剥削家庭的熏染和影响,还受到剥削家庭的伤害和摧残。对于婚姻她有着大胆合理的追求,虎妞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在于她敢于对生存环境的抗争。虽然她在男性主宰的世界了挣扎没有法逃脱悲剧的命运,但是他的挣扎具有积极意义,老舍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倾注了悲悯与同情。我认为,除了剥削家庭对虎妞造成悲剧外,还有压抑的封建社会以及虎妞和祥子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的因素。

二、社会因素

虎妞生活在二十年代,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已经涌入中国, 其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生活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些思想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僵化,人们变得自私、认为金钱至上。所以虎妞的思想也刻上了时代的印章。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过:“ 一个人所能享受和痛苦的,都只能是社会给予他的东西 ” [1]。她是这个无情自私 ,金钱至上,贪婪残酷社会的牺牲品。

三、家庭因素

虎妞的父亲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同时是车厂的老板,虎妞从小缺少母爱,这对虎妞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妇女未嫁随父,嫁人随夫的观念,为了挣钱,刘四爷不让自己的女儿出嫁,为了自己的利益长久的限制着虎妞的自由而不顾女儿的未来与幸福。使虎妞不得不留在刘四爷的车厂里,延宕了青春、爱情和幸福。她从刘四爷那里学到嗜财如命、金錢至上、唯利是图、好玩心计等许多坏习惯。虎妞走后,刘四爷在处理了车厂之后揣着钱躲开了虎妞自己独自潇洒去了。他父亲的贪婪与自私,无情与残酷导致了后来虎妞难产无钱进医院而死亡。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虎妞不愿劳动,贪图享乐的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惯,以至于离开了车厂便不能生活的悲剧。

四、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

其一, 恩格斯说过“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寻求幸福, 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2]。虎妞也是女人,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作为女人,她能不在意世俗的眼光,抛开门当户对的旧思想,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爱情的勇气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虎妞家境比较富裕,父亲是车厂老板,有地位。虎妞对祥子的爱是真心的,是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恋爱,她愿意为祥子努力改变自己,她愿意给祥子吃其他车夫都吃不到的东西,她愿意拿自己的私房钱给他心爱的男人买车,成就他的事业,为他圆梦。但在祥子的眼中“当个朋友看,她确实不错;当个娘们看,丑,老,厉害,不要脸”从一开始虎妞就爱上了一个根本不爱她甚至是厌恶她的人,所以虎妞和祥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剧。

其二,西方有人认为: “男人为事业而活, 女人为爱情而活。事业与爱情是人生的两翼, 这两翼很 难等值, 男人女人便取舍不一 ” [3] 。祥子的愿望是等靠自己的苦力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高等的车夫,然后到乡下去找一个年轻力壮,能吃苦,好看(长的不丑)的,能洗衣做饭,一清二白的姑娘。而虎妞的愿望是当一个车厂老板,一辈子靠心计赚钱吃饭。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所以这也为虎妞的悲剧命运又增添了一条伤疤。

其三,虎妞和祥子结婚后住进了大杂院,这里七八户人家过的都是猪狗不如的生活。房间小,没有衣服穿,没有吃的。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居然还没有裤子穿。所以在他们看来,祥子是幸运的,车厂老板的女儿主动亲近并嫁给祥子,并带来了四五百的私房钱,将来车厂总会是他们的。可是这场强加于强子的婚姻,让祥子没有感受到半点的幸福与快乐,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祥子感受到的只是无尽的委屈与耻辱——粉碎了祥子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梦想的美好蓝图。祥子勤劳,朴实,能吃苦;然而虎妞却满身的市侩之气,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玩心计,诈骗。所以她和祥子在对待劳动和生活方面存在严重的分歧。

五、变态的性压抑

在祥子和虎妞婚后,祥子完全成 了虎妞泄欲的工具, 虎妞为了追回自己失去的青春, 就以折腾祥子为快乐。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 “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 就意味着加强, 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 畸形的压抑只能刺激病态的好奇。” [4]由于虎妞长期受到性压抑, 以至于婚后祥子成了她的施虐的对象, 所以在祥子看来他与她只是“肉与肉的关系, 而不是夫妻, 认为她是一个红袄虎牙的东西, 吸人精血的东西”。畸形的性压抑, 给虎妞带来了痛苦, 而变态的释放, 又给祥子带来了痛苦, 使他“提车时腿肚子发紧, 胯骨轴儿发酸, 接钱的时候, 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收了车, 竟没有勇气回家”。在祥子眼里, “虎妞像人, 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 他已不是人, 没了自己, 只是在她的牙中挣扎着, 像被猫叼住的一只老鼠。疯狂的淫欲只能造成心理的变态、文化的畸形和社会的灾难”。

六、虎妞悲剧形象的社会意义

虎妞是社会病态的老姑娘,她既是一个沾染了许多旧社会陋习的妇女,又是所处社会的牺牲品,在这压抑的封建的罪恶的社会里葬送了她美好的青春,凋零了她昔时的容颜。作者通过虎妞这一悲剧的艺术形象,控述了封建的社会。

七、结论

虎妞的悲剧命运,完全没有任何悬念。第一,她生活在没有父爱的剥削家庭里,她触犯了刘四爷作为父亲的尊严,她应该被抛弃;第二,她威胁到了在男权社会祥子作为男人的主导的统治地位,她不应该拥有爱情;第三,她太高估自己的地位,将自己放在了祥子心中最重要的地位,但是祥子并不爱她,那仅仅是她的一厢情愿;第四,她太忠于自已原始的欲望感情,这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致命点。第五,她和祥子不同的人生价值观。虎妞是社会病态的产儿,她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所处社会的牺牲品,才铸就了她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苏)博戈斯洛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M].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 .1986.12

[2](德)恩格斯.张仲实译.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10

[3]周芳芸.]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4](英)罗素.谢显宁译.婚姻与道德[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09

篇8: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一、恐怖的社会

人, 虽然被称为世界的主宰, 但人并不是万能的, 总要受社会的制约。只要你活在世上一天, 你就不得不从你所处的环境、地位等多方面考虑, 从而活在世上。

祥子, 外号“骆驼”, 是人力车夫中的佼佼者, 他没有任何嗜好, 没有家庭累赘, “只要他自己肯咬牙, 事儿就没有个不成”。况且, 他“谁也不敢招惹, 连条野狗都得躲着”。他最大的愿望也只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就表明祥子决不是那个社会的洪水猛兽, 而是一位安分守己、力争做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中的奴隶。

然而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腐朽得不可再腐朽, 它连祥子这样与世无争者也不允许其按照自己可怜的愿望安稳地活下去, 他的愿望成了一种奢望。整整三年的时间, 他拼命拉车, 终于用自己的血汗钱买了辆新车。可惜不久, 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 心如刀绞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 再买一辆新车的愿望在他的心里萌生。于是, 他早出晚归“像只饿疯了的野兽”苦撑苦熬, 把挣得的钱一分一文、一星一点都存到了闷葫芦里, 钱还没有攒够, 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但他仍没有绝望, 还想着买车,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缠着他的虎妞投了降, 用虎妞的钱买了车。不久虎妞难产而死, 祥子不得不把车卖掉以料理丧事, 而自己重新租车来拉。经过三起三落, 再加上小福子的上吊, 祥子那颗要强的心彻底消沉了, 那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愿望也烟雾般地消散了。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祥子欲独立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他的悲剧是具有广泛联系和历史深度的社会冲突的产物。

二、失败的婚姻

在那个贫富悬殊的金钱社会, 城市下层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地位, 也常常导致他们爱情婚姻上的悲剧, 即不能主宰自己的爱情, 这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骆驼祥子》中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就生动地再现了这个社会的现实。

首先, 我们看祥子与虎妞, 表面上他们是“夫妻”, 但却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这还要从虎妞这个人谈起。虎妞, 车厂主刘四的女儿。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她作为一个活在变态社会里的老姑娘, 有着自己的苦闷和追求幸福却无法正常实现的愿望;另一方面, 剥削阶级意志已渗入她的灵魂, 她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 她企图让祥子放弃劳动, 也做一个车厂主。然而祥子的回答却是:“我不会, 赚不着钱, 我会拉车, 我爱拉车。”由于两人的分歧, 再加上虎妞又老又凶又横, 骂人比男人更能骂出些新花样, 所以, 祥子从未把她当作女人看。但她却奇迹般地与祥子结为夫妻。

虎妞与祥子分属于剥削阶级, 被剥削阶级。这样的两个人能生活下去, 惟一的纽带就是车。只要失去车子, 两人便格格不入了。总之,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历程就是一部虎妞对祥子的感情折磨史, 情感的折磨日积月累就成了悲剧。

三、狭隘的性格

面对重重的打击, 使那个原本就无力抗击的祥子更加不堪一击, 完成了由“人”向“鬼”的蜕化。在这个过程中, 也将祥子性格的弱点暴露无遗。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祥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他思想的局限性和性格心理的弱点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

祥子是由农村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他没有受过教育, 所以只能靠力气谋生。生活的经历使他跳不出下层劳动人民的圈子, 他最“崇高”的理想便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力车夫, 再无他求。狭隘的眼光使他“执迷不悟”, 屡败屡战, 三起三落, 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理想, 使他失去了信念。他看不见真正的敌人, 也看不见真正的朋友, “他故意耍坏, 摔死谁也没有关系, 人都该死”, 这种盲目的、带着疯狂的报复, 首先损害的不是别人, 而是他自己。祥子的悲剧就在于他自己加速着自己的消亡。

生活宛如一口深不见底的井, 落如其中的主人公无论如何好强、挣扎都只能一步一步地坠入深渊, 彻底毁灭了主人公本来很卑微的人生追求。于是祥子悲剧就不可能避免地发生了。它是人力车夫的悲哀, 是城市贫民的悲哀, 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

摘要: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形象。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 展现了其悲剧的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 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

关键词:祥子,社会悲剧,婚姻悲剧,性格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舍专集.

[2]老舍研究资料 (上、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3]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4]郭志刚, 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5]樊骏.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江汉论坛, 1986.

篇9: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堕落前, 祥子是有所追求的。祥子来自乡村, 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 他怀揣着理想来到城市。在城市里, 他一无所有, 但他有理想, 有健壮的身体, 他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 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和汗水, 在城市中打出自己的天地, 求得安身之所。开始, 他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期目标———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他不吃烟, 不喝酒, 不赌钱, 没有任何嗜好, 没有家庭的累赘, 只要他自己肯咬牙, 事儿就没有个不成。他对自己起下了誓, 一年半的工夫, 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 不要旧车见过新的”。

祥子纯朴, 善良, 为人正直, 具有奋斗的性格和美好的精神世界, 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热爱劳动, 坚信自食其力的信条, 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 “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然而处在底层的劳动者祥子也不乏反抗精神和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 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 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 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 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 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 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 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

堕落后, 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人, 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 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 学会了保养自己, 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作者写道:“对于车他不再爱惜了。”这表现出祥子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有时他也想过应该好好地生活, 可是一想起自己的经历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 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 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 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祥子的心理深深地烙上了那个社会印迹, 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 他坚持理想, 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并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想通过自己的万般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祥子的人生存在着有价值的东西, 但却被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毁灭掉, 所要求的得不到, 不想要的被强加, 祥子的人生被牢牢地罩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祥子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买车和生活上的婚姻问题, 第一次买车, 祥子整整存了3年, 平时还省吃俭用, 从茶饭里省, 好不容易凑够了钱买车, 但却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钱还没攒够, 就被孙侦探敲诈光了;第三次祥子用和虎妞结婚的钱买了车, 但是因为虎妞平时贪吃不运动, 生孩子时难产死了, 祥子又把车卖了, 安葬了虎妞。在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统治压迫下, 祥子最终没能实现自己事业上的理想。祥子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体现。车厂主的女儿虎妞诱骗祥子, 祥子迫不得已妥协了, 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 他们的生活理想也毫无共同之处, 存在着尖锐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 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和腐蚀无产者强男的悲剧。虎妞的介入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难发现, 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思想根源, 祥子的悲剧正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个人的奋斗没有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靠出卖体力的个体劳动者, 他尚未觉醒, 结局只能是失败。虽然祥子有着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 但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 更不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他认为:“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 只要自己省吃俭用, 只要他自己肯咬牙, 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的个体劳动者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 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 个人奋斗永远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所以, 祥子的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尖锐矛盾。他所面对的不是某个人, 而是罪恶的社会编织的一张无形的大网。社会黑暗, 祥子自身也存在着某些狭隘性, 如果祥子对现实有一定的判断力, 在诱惑面前多一点自制力, 心理方面更多一些承受力, 如果祥子是一个思想成熟、性格健全、心理坚强的人, 致使祥子悲剧发生的这一系列遭遇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虽然社会现实是黑暗的, 但我们不能忽视个体主观上的差异, 因此祥子悲剧发生的直接诱因也可以看作是他自身的性格弱点造成的。

虎妞的出现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在祥子与虎妞的不合理婚姻中, 祥子从虎妞那也得到过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无法接受的性的纠缠与索取, 这完全是虎妞对祥子心灵与肉体两方面的摧残。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虎妞的病态, 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 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惨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 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小说着力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和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的描写。“他没了心, 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 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形象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是从“体面的, 要强的, 好梦的, 利己的, 个人的, 健壮的, 伟大的”论为“堕落的, 自私的, 不行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过程。这个过程以血泪控诉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祥子的悲剧命运具有不可估量的警世力量。

参考文献

[1]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语丝》周刊, 1925.2.23, (15) .

上一篇:室间质评活动总结下一篇:胡金店中学交通安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