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质评活动总结

2024-05-02

室间质评活动总结(精选5篇)

篇1:室间质评活动总结

室间质评总结

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每次五项分别是:ABO正定型、ABO反定型、RH血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每次26份标本,室间质评对输血科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是实验室各种硬件、软件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积累了操作经验,提高了检验质量,为临床输血提供了安全保障。

通过室间质评能过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改进方法,确定重点投入和培训需求。室间质评是实验室质量的客观证据,是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管工具,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对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输血科工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检验方法的选择: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在输血前采用的检测方法极为重要。用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的方法有盐水法、凝聚胺法、抗人球法、微柱凝胶法等,对于临床实验室应当从中选择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都可靠的方法,同时具备检出IGM、IGG抗体,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才能满足临床要求。采用目前较普遍应用的微柱凝胶法,此方法与传统抗人球法、凝聚胺法比较有灵敏度高、结果准确、操作标准化、重复性好等优点,结果可靠,完全满足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要求。检验技术人员培训:检验技术人员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成败。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输血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巩固和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质量意识培训,使检验技术人员在具备基本技能的同时意识到质量在输血工作中的重要性,保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篇2:室间质评活动总结

免疫组

一、ELISA检测(90%+95%):

第一次:HbsAb错两个,将两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HbeAb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梅毒抗体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原因分析:HBsAb(1)、(3)号标本、HbeAb(5)号标本、梅毒(1)号标本都为弱阳性结果,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水温箱水量太少,孵育温度未达到标准,导致非特异性结合吸附于反映孔周围的结合物不是特别牢固,易清洗掉;洗板浸泡时间过长,结合物不是绝对的牢靠,过分洗涤可能造成酶联显色偏浅,使弱阳性标本漏检。

措施:水温箱加水,使微孔板底部浸泡于水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第二次:HbeAb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梅毒抗体错一个,阳性标本未检出,报成阴性。

原因分析:弱阳性标本,可能温育时间偏短,手工洗板次数偏多,造成显色偏浅,造成临界值附近标本漏检。

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二、肿瘤标志物(100%+100%):

全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所有β-HCG都在靶值右侧,呈轻微偏高趋势。

原因分析:β-HCG项目标本量不是太多,壹盒试剂可以用2-3个月,同批号试剂进购了2-3盒,定标时间太长,结果可能漂移。

措施:更换新试剂,重新定标,室内质控观察一段时间,结果在控。

临检组

一、尿液分析(96%+94%):

第一次:pH错一个,靶值6.3的报成5.5。

胆红素错一个,靶值++—+++报成+。

第二次:葡萄糖错三个,结果报告阳性强度偏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尿比重在靶值右侧,呈偏高趋势,pH在靶值左侧,呈轻微偏低趋势。

二、凝血常规(90%+90%):

第一次:PT错两个,两个高值做不上去。

第二次:PT错两个,两个高值做不上去。

PT高值做不上去,可能和试剂有关系,公司也积极联系我们,查找原因并与临检中心沟通。PT高值虽然做不上去,但是INR还是

在控,不会误导临床。此外,FIB在靶值左侧,呈轻微偏低趋势。

三、血常规(92%+100%):

第一次:HCT错两个,两个数值略微偏高。

生化组

一、特殊蛋白(64%+67%):

第一次:IgA错一个,低值偏高。

IgG错一个,低值偏高。

IgM错四个,全是偏高。

C3错两个,低值偏高。

C4错一个,低值偏高。

分析原因: 人工误差。校准方式为“log-4p”,定标前需人工对校准品进行复溶处理(即原浓度),然后对原浓度进行对倍稀释。在稀释过程中存在人为误差,导致结果整体较靶值略高。

整改措施:1.规范操作,加强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2.对加样器分批送往质量管理监督局进行校准;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要求从新复溶一瓶新的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标,质控正常后检测多份正常体检及病人标本,合格后进行批量测试。

第二次:C3全错,全偏高。

C4全错,全偏高。

分析原因:试剂问题,试剂开瓶时间较长并试剂临近过期时间。整改措施:1.对原试剂进行过期失效处理。

2.与试剂供应厂家联系,分析探讨确证该批试剂确实存在该现象。

3.向厂家申购一套新试剂、校准品及质控液。

4.更换新试剂瓶,从新校标、质控。

此外,临检中心指出,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方法应为透射比浊法,而不是散射比浊法。补体测定应加强质控。初次参评项目CRP全对,高值略偏低。

二、临床化学检验(98%+93%):

第一次:氯错一个,高值偏低。

磷错一个,低值偏低。

分析原因:1.氯的结果总体不太稳定,主要原因可能是氯电极劣化(超过三个月以上未更换,新订购的电极当时未能及时到),结果相对不稳定。

2.磷的结果是人为错误,数据填写错误。正确上报结果应该为0.71。

整改措施:1.更换新电极,对ISE模块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2.ISE模块校标、质控。

3.有关问题情况对检验员告知,并进行工作责任心教育,严格落

实工作环节核查制度。

第二次:钾错一个,高值偏高。

钠错三个,低值偏低。

氯错两个,高值偏低。

ALP错一个,低值偏低。

趋势偏差——钠:正常范围及高值100%高于靶值;

氯:正常范围及高值100%低于靶值;

钙:100%低于靶值;

磷:80%低于靶值;

血糖:100%低于靶值;

尿酸:100%低于靶值;

总蛋白:100%低于靶值;

甘油三酯:100%低于靶值;

总胆红素:高值100%低于靶值;

谷丙转氨酶:总体不错,低值略偏高,高值略偏低;

谷草转氨酶:低值略偏高,高值明显偏低,有超限

风险;

淀粉酶:全低于靶值,特别是高值低得比较多;

乳酸脱氢酶:全低于靶值,特别是高值低得比较多。

分析原因:1.液路污染,长时间未做电极及液路保养工作(液路管道有结晶)。

2.碱性磷酸酶其它结果都在控,仅一个低值与靶值偏离较大。分析可能原因可能为试剂倒入过多,瓶内有气泡(试剂针吸取试剂时吸入空气)。

3.趋势偏差分析:仪器光源灯泡老化,发光减弱(我科室生化仪为全天24小时开机,灯泡寿命平均在3个月左右,检查上次更换灯泡时间为7月6日,离本次检查近3个月)

整改措施:1.对ISE模块进行液路清洗(离子清洗液1:5清洗);

2.对加样针、清洗池进行擦拭清洁;

3.更换灯泡,做杯空白测试。

4.检查ALP试剂是否有气泡,减少试剂倒入量(离瓶口2/3满).5.ISE模块校标、质控;

6.从新校定标准、测试质控。

微生物组(100%+90%)

第一次:全对。

第二次:细菌鉴定错一个,将咽峡炎链球菌鉴定为星座链球菌。分析:第二次(9月18 日):201309号标本,标本类型咽拭子。我室将细菌鉴定为星座链球菌,结果回报是咽峡炎链球菌。由于咽峡炎链球菌为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菌种,认识不够深刻,经验匮乏。以后会经常多学习临床上不常见的菌种类型。

201309号标本药敏鉴定结果没有错误。

输血科(100%+80%)

第一次:全对。

篇3: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的分析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质控样本每次选取9份, 其中献血者红细胞悬液3份, 受血者红细胞悬液3份, 受血者对应血清3份。航空运输, 确保样本物流通畅。

1.2 试剂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 (单克隆抗体) 和Rh (D) 血型定型试剂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抗体筛选细胞、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样本接收3 d内带入日常工作中进行检测, 完成试验, 双人核对填写检测报告, 并及时上报实验结果。ABO和Rh (D) 血型定型采用试管法, 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 不规则抗体筛选用微柱凝胶法。操作标准和操作方法均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要求进行。

2 结果

所有检测项目全部为定性实验, 后将检测结果和标准结果相比对。ABO血型2006年发生1例错判, 可能是正反定型不符所致;2007年发生1例错判, 可能是混淆受血者和供血者样本所致, 其余各年检测结果均与标准结果相吻合。Rh (D) 血型未见错判现象, 抗体筛选及鉴定均未见错误。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 不良输血反应备受关注。采供血机构对血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降低免疫相关的不良输血反应的重要环节[2]。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是我中心落实质量管理的核心措施, 通过对外部质控物的测定, 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 更好地在试验前、中、后等各过程开展质量监控,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 提高检测质量。常见的可能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有:样品质量、试剂质量、仪器设备的维护、检测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

首先要建立规范的实验室样品接收标准和接收规程。对送检的样品一定要先确认其符合样品接收标准再接收待检, 发现样品封装不严密出现渗漏现象或者出现红细胞溶血现象等, 一定要更换标本后再行检测。样品接收要严格按照接收规程进行, 当面确认, 贴好标签, 以免混淆。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冰箱、水浴箱、显微镜、台式离心机等, 实验仪器相对简单, 设备保养也容易做到, 平时加强定期检查和校准, 要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本中心已经将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以确保其运转正常。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时, 有效期较短, 在有效期将近时, 微弱的反应往往会被忽略, 而造成漏检漏判, 必要时需要采用酶先处理细胞, 然后再进行研判。另一方面抗体筛选细胞和谱细胞, 缺少行业标准, 质量控制不易把握, 质量标准有待规范[3]。手工人眼判读结果是目前血型检验的基本现状, 这一现状要求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 熟练掌握血型血清学理论基础, 具有一定的实验室操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但较低的自动化程度必定会导致检验效率的低下, 也会影响检验的灵敏度。特别是对一些弱反应结果的研判是需要有一定的实验室操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工作人员才可以完成的, 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人为的实验误差。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是否准确, 直接关乎输血安全, 临床应高度重视。日常血型鉴定必须ABO正反定型联合使用, 才能确保ABO血型准确, 但临床质控品中往往只有献血者红细胞标本, 造成鉴定血型可能不准确, 这一点亟需改进。优化室间质评, 还需不断完善实验室自身建设, 评估实验室的错误行为, 并调查错误原因, 追踪修正效果, 以不断规范实验室操作。一方面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推行双人双核对重复检测制度,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自动化检验设备与方法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分子生物学方法技术的推广, 有利于对疑难血型开展室内质控和复核检测。建立区域性检验室间质评网络平台, 可以高效地解决各参加实验室的数据上报汇总、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有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4]。

积极参加血型血清学室间质评, 有利于促进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助于完善试剂和仪器装备, 有助于及时发现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26-137.

[2]周华平, 杨劲, 洪晓珍, 等.2005-2006 WHO/WPRO血型室间质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7, 20 (6) :503-504.

[3]涂源泉, 郭萍, 朱祥明, 等.血型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 :211-212.

篇4:室间质评活动总结

【关键词】 室间质量评价;常规化学;变异指数得分;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

【中图分类号】 R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09-0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发展成为实验室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室内质量控制(IQC)及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降低不精密度和提高仪器的准确度的重要措施[1]。常规生化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直接反映临床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我科自2008年建院以来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已有3年,为了提高生化检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对2008~2010年参加的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常规化学EQA成绩进行了回顾分析,采用VIS和OMRVIS做为分析指标。

1材料及方法

1.1样品

室间质评血清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发放,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随临床标本一起测定。室内质控品由RANDOX公司提供水平2、水平3。校准品钾(K)、钠(Na)、氯(Cl)由SIEMENS提供,其余项目由Daisys提供。

1.2仪器

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试剂

K、Na、Cl由SIEMENS提供,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钙(Ca)、镁(Mg)、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淀粉酶(AMS)由Daisys提供,总蛋白(TP)、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磷(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由上海华臣提供。

1.4评价方式和标准

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常规化学室间质评VIS计算公式。评价标准: VIS<80为优秀,VIS<150为合格,VIS>150为不合格[1]。

1.5方法

用Excel 2003将2008~2010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共9次EQA成绩按VIS进行统计。

2结果

2.1我科连续参加3年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共24个项目9次,在EQA回报成绩中有20个项目提供了VIS值。从表1可见,成绩均为优秀,年平均VIS均在80以下且逐年下降,其中以K、Na、Cl和Urea四项的VIS下降最明显。三年内优秀率均在80%以上。

2.2从表2可见,参加的9次卫生部常规生化EQA活动中,从2008年第3次开始计算OMRVIS,OMRVIS从56到32有逐次下降的趋势。

表1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VIS汇总表

注:YVIS为年平均VIS.

表22008~2010年卫生部EQA常规生化每次平均VIS及OMRVIS

注:OMRVIS是从2008年第三次开始进行计算,故2008年第1、2次没有结果。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临床化学实验室检测手段也由最初的手工操作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为主。室间质评物的分析也由最初的单独测定发展到现在随病人标本一起测定为主。对EQA回报结果的认识也由单一的只看回报成绩发展为今天的全面分析。

OMRVIS是动态反映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表示实验室工作质量提高或下降的总趋势。OMRVIS原定义为最近30个VIS的平均值。为了使OMRVIS的变化与测定

时间有更明确的关连,在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全国统一以最近期三次质量评价活动的VIS的平均值为OMRVIS[2]。由于我科于2008年开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EQA活动,因此OMRVIS从2008年第3次开始进行计算。在这3年中,通过对VIS值进行动态分析,发现了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通过上岗培训、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术讲座以及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加强对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从分析前、分析中到分析后进行严格的环节质控。

3.2保持检测系统的稳定性0

认真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保养维护并记录。尽量选用与试剂配套的校准品,正确使用及保存试剂、校准品和室内质控品。每天监测纯水的水质。即时发现问题并积极纠正。2008年K、Na、Cl的VIS在80~150之间,成绩只是合格。通过加强电极的维护保养,即时更换电极,在之后的两年K、Na、Cl的VIS大幅下降至80以下,达到优秀的水平。

3.3加强室内质量控制(IQC)

每日做至少两个浓度水平的室内质控,合理使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以监测仪器、试剂的使用情况,发现失控立即查找原因、积极纠正、作好记录并写失控报告,定期进行IQC总结,以确保检验结果有良好的精密度。

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建立起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3]。满意的EQA结果不仅是证明了实验室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证据,还是实验室认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增加实验室用户信心的指标之一[4]。在做好IQC的基础上积极参加EQA,通过结果总结,发现不足,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保证,提高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满意度,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中采用统一CCV和评分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2:7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28.

[3]童清,王清涛.临床化学定量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的有关问题[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2):131-133.

篇5:室间质评活动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期间临床检验室间质评200株标本细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00株标本细菌均完成转种,转种成功率为100.00%。将200株标本细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其中,86株革兰阳性杆菌、96株革兰阴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球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使用的仪器以及试剂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主要有以下几种:仪器(API微生物临定系统、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试剂(药敏试纸、成品干粉培养基、微量生化管)。上述选取的全部仪器以及试剂都需要有效的满足相关实验操作鉴定标准[1]。

1.2 检验方法

转种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标本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选取相对应的培养基,在完成转种之后,需要有效控制标本环境温度,使其控制在36℃左右[2,3]。控制24 h后对于菌落的实际形态进行观察记录。如果细菌生长不良,就需要适当延长培养时间[4]。通常情况下,初步鉴定细菌的方法主要是完成革兰染色后对菌落的实际形态及其实际染色性进行分析研究。在进行细菌全面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分纯处理鉴定细菌,在完成鉴定后需要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API微生物临定系统完成相关的分析。同时个别菌株需要用手工完成鉴定工作,手工鉴定主要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来完成。对于鉴定正确的菌株要完成相关药敏试验干预。其中,药敏试验严格按照美国临床以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有效执行[5]。

2 结果

上述选取的200株细菌100.00%转种成功,188株鉴定正确,鉴定正确率为94.00%,剩下的12株鉴定错误。错误鉴定的为革兰阳性杆菌6株及革兰阴性杆菌6株。鉴定正确的188株细菌,通过药敏试验,结果符合有184例,试验结果符合率为92.00%,上述试验结果不符合的4株细菌抗菌素都是青霉素。

3 讨论

分析本次研究鉴定结果我们可以得到,鉴定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实验室鉴定的方法还比较局限[6],例如:病牛沙门菌的误检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的误检等。第二,检验工作人员的认知存在明显的缺陷[7],例如: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芽孢杆菌属的误检,因为芽孢杆菌需要培养超过3天才能看到芽孢的出现,而检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上述工作的特征,对其进行24 h培养,最后导致鉴定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错误。第三,则是从根本上掌握药物的含量,例如:对于G群链球菌的误诊工作。第四,没有从根本上做好相应的室内质控工作,例如: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误检工作[8]。进行药敏试验过程中,抗菌素为青霉素的检验细菌结果不符合的话,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是因为青霉素本身性质存在非常明显的不稳定性。在购买药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购药的计划性以及合理性,将相关事项详细的记录下来,严格按照药物的实际性质对药物进行妥善的保管[9]。

本次研究主要旨在对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室内质控以及室间质评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进一步确定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取临床检验室间质评200株标本细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经过相应的研究得到,200株细菌100.00%转种成功,鉴定正确率高达94.00%,鉴定错误率为6.00%,试验结果符合率为92.00%,试验结果不符合率为21.73%。也就是说,降低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的时候,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细菌鉴定中,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进行细菌鉴定的过程中以及药敏试验的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例如:专业水平、细菌学诊断水平以及质量控制水平等因素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会直接影响到准确鉴定细菌的效果。一般来说,需要在严格室内质控工作完成的条件下,才可以经常开展室间质评工作。

参考文献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goals for the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of multichannel hematology analyzers;Approved Standard H26-A,2012,06(14):474-478.

[2]苏新娣.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24(11):1021-1022.

[3]陈晶,芮勇宇,王前,裘宇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生和进修生带教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0(18):325-326.

[4]芮勇宇,王前,裘宇容.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进修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11,22(04):20-23.

[5]王治国,王薇,李小鹏,武平原.应用操作过程规范图设计临床检验室内质控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12,03(05):58-59.

[6]吴秀茹,黄燕,蒋莹,李爱华,段志玲.应用临床标本2天结果的比值开展室内质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06(10):52-56.

[7]牛华,王天朝,谢颖夫,肖质,陈玲,王建琼,沈云松,曹研,孙虹,苏敏,蔡全刚.室内质控实时在线监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J].临床检验杂志,2011,14(07):101-102.

[8]万腊根,张世锟,胡意,江梅.两种方法设置室内质控限值时室内质控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0(06):325-326.

上一篇:阅读材料10-7:绿色GDP和有效GDP下一篇: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