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3

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通用10篇)

篇1: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进行赏识教育,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评价他们的习作,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反观当今的的作文教学,不少教师只重作前指导,而忽视作后的批改、评讲。即便是进行批改、评讲,也往往以表扬优生优作、批评学困生及其不够理想的习作为主。很显然,详细的作前指导,确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这种走向两个极端的、轻描淡写式的批改、评讲,往往很难使绝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作文产生兴趣,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认识到赏识评价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欣赏其习作,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爱上写作。

我们应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精心批改,发现亮点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带着欣赏、发现的眼光去认真阅读、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由于知识经验不足,生活经验贫乏,学生的习作肯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较少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加上其特有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也会有一些“惊人之语”――或是精当的用词,或是生动的句子,或是细致的描写……这就需要我们以一双慧眼去品读,去发现,去欣赏。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其优点,发掘好词、好句、好段、好篇,仔细分析好在什么地方;其次再以挑剔的眼光找出其不足,诊断出别字、错词、病句、乱段,细心推敲为什么会出错,如何教学生改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优缺点后,要及时记录下来,以防习作欣赏时出现遗漏,并对记录下来的反馈信息加以总结概括。

一位学生在日记《秋天》一文中这样写道:“原野里一片金黄,犹如铺上了金黄的大地毯……”乍一看,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确实写得不错,但若细加分析,就会发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不仅有金黄的稻子,还应有各种其他作物。于是笔者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了这样的眉批:“你善于运用比喻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很好!但如果你愿意到高处再次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再认真观察一下,然后把你新发现的内容补充进去好吗?”后来再看他的文章时,他是这样写的:“……站在楼顶上远看,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弯下了腰;果园里,红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河岸边,红红的高粱张开了笑脸……”笔者在旁边写道:“你真是一个聪明而又善于发现的孩子,读了这段话,老师简直置身于秋天的原野之中了。真是美不胜收啊!”后来,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日记在运用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同时,观察也更细致,描写也更生动了。

总之,不论优生的作文还是学困生的作文,作为教师,我们都要用敏锐的、欣赏的眼光去潜心研读,并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唯有如此,在评价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也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正,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巧用妙法,深度欣赏

小学作文教学是作文的起步教学,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起点很低,可能有老师觉得他们的习作没有什么好欣赏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智慧引导学生写作。

一是由点到面。作为起步作文,小学生习作精彩的地方可能不多,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被欣赏的机会,我们在欣赏优生佳作的同时,更要注意发现其他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应相信,即便是学习再不理想的学生,其习作中也一定会有优点。在评讲作文时,我们可依照好词、好句、好段的顺序,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可以从欣赏他们作文的题目、开头、结尾起欣赏他们。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2,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无论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当时,笔者批阅学生草稿时,发现班里大部分同学的题目就是《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在欣赏学生作文时,我有意不提不足,只是表扬了一些好的题目,如“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壁虎的悲剧”“有趣的自习课”“疯狂的阅读课”等,告诉学生作文的题目犹如龙的眼睛,切合文章内容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这样你的作文就如画龙点睛一样活起来,才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学生很快就意识到,写作文不能随意取题。在后来誊写时,他们的作文题目就明显多样了,新颖了。

二是突出重点。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次的习作欣赏都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可以着重欣赏学生的一个词、一段话,而且每次欣赏的侧重点不一样。一个学生,他(她)不一定能写出一篇佳作,但我们应相信他(她)总有用准一个标点、用好一个词或者写好一句话的时候。特别是句子,给我们的欣赏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它涉及标点、用词、表达效果等等。要想在句子这个巨大的空间里行走自如,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要能善于发现那些具有时代感、节奏感、立体感、细腻感、个性感、幽默感的语言文字;要能善于发现学生运用文字的技巧,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如:在一次“盲人舔耳朵”的游戏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随后的作文中写道:“……她(用红领巾蒙住了眼睛的“盲人”)在黑板上摸索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粉笔,在脸上画起来。结果一只耳朵画到了眉毛上,另一只耳朵则脱离了大脑,‘飞’到了大脑以外的空间……”这句话写得很好,虽然其他的内容写得一般,但笔者还是好好地表扬了他,并告诉他这个“飞”用得很形象。学生听了表扬后,甭提有多高兴了。笔者坚信,如此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显著提高的。

三是准确到位。教师欣赏学生作文时,要评出精彩点在哪里,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这段确实好,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准确到位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乐于表达的自信,唤醒学生内在的习作意识。如:笔者刚接现在这个班时,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很怕写作文,苦思冥想凑出一篇文章往往也很抽象、很枯燥。听他以前的语文老师讲,他有时就干脆不交作文本。有一次,笔者指导他们写《我最尊敬的人》一文,在批改他的草稿时,笔者抓住他写得很真实的特点,大大表扬了他一番。他高兴极了,然后我又针对他写的事例进行重点指导,如:这句话写得精彩,但如果通过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写,事物的形象就会很生动,别人读后就感觉仿佛出现在眼前了。后来他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作文就更精彩了。笔者又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把他后来誊写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感到非常自豪。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就渐渐地喜欢上写作文了,而且写的内容非常生动、具体,篇幅明显长了。所以,教师指出学生能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写提示语,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动作描写的句子里,学生写了连贯性的动作,写一个动作容易,把一瞬间的一连串的细微动作写出来,要有水平等等。教师的点评只要详细,有理有据,关注细节,带有欣赏的语气,学生一定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激发起内在的写作兴趣,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潜力,写出师生满意的文章,渐渐地爱上写文章。

四是语言生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点评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有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先是目瞪口呆,老师把眼睛蒙住,然后慢慢走上讲台,随便找了个地方画上耳朵,刚画完,班上的同学笑声如雷……”我在给他评讲时笑着说:“你为什么先是目瞪口呆,你能告诉我‘目瞪口呆’什么意思吗?老师把眼睛蒙住,老师是蒙的自己的眼睛还是你的眼睛?这笑声如雷,你有没有被吓坏呀?”这个学生听后竟自己笑了起来,并诚恳地问道:“老师,我可以用哄堂大笑吗?”当然,教师还可以用打比方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明白,尽量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点评不仅易于被学生所理解,而且便于其牢牢记住写作注意点和写作知识。

五是形式多样。习作欣赏的方式要多样,常用的方式有:一是在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写上生动形象的批语。二是把学生写得好的段落通过投影等方法呈现出来,借用线条、符号标出欣赏点,指导学生共同阅读,互相欣赏,然后教师评价,并给予理论的升华。如:在欣赏一位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时,笔者就是通过投影出示句子:山中无老虎。让其他学生猜猜后半句。有学生说“狐狸是霸王”,有的说“猴子称大王”,充分交流后,笔者呈现原作文的后半句“兔子也发威”,你瞧,这是多么生动而又贴切的表达啊!三是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打印出来,贴到教室的墙壁上,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四是可以建议学生把写得好的文章投到一些作文杂志社,如果能刊登出来,那在学生眼中就非常自豪了。对于写得不好的地方呢?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注意语言的巧妙把握,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语文老师欣赏学生作文时,时刻做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怎能不爱上写作文呢?

三、激发兴趣,引导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要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还要引导他们互相修改――以取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有了上面的欣赏评价,相信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地去认真修改作文;一定愿意花工夫去点好每一个标点,写好每一个字,用准每一个词,揣摩每一句话;一定愿意费尽心思去琢磨一个好题目,思考一个好开头,确定一个好结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时候,教师对他们的写作指导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师的赏识性评价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挖掘、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激活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自信、自强的信念更坚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使他们真正乐学、善学,其语文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篇2: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长葛市古桥乡菜王小学:孙金功

二00八年四月

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写一两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写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此进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是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二是“沙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应挫伤他们(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做法是: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与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赏识办法,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七册《海滨小城》,其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 “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少年闰土》),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了然于心这又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的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赏识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3: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赏识教育, 就是教师努力把爱化作具体有效的言行, 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 充分地唤起自信, 激发潜能, 主动发展, 快乐成长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 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 通过心理暗示,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 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反观当今的的作文教学, 不少教师只重作前指导, 而忽视作后的批改、评讲。即便是进行批改、评讲, 也往往以表扬优生优作、批评学困生及其不够理想的习作为主。很显然, 详细的作前指导, 确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这种走向两个极端的、轻描淡写式的批改、评讲, 往往很难使绝大部分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对作文产生兴趣, 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只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充分认识到赏识评价对孩子的激励作用, 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欣赏其习作, 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的兴趣, 才能使他们爱上写作。

我们应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精心批改, 发现亮点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 渴望被赏识。所以, 语文教师必须要带着欣赏、发现的眼光去认真阅读、批改每个学生的作文。由于知识经验不足, 生活经验贫乏, 学生的习作肯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较少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 加上其特有的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也会有一些“惊人之语”———或是精当的用词, 或是生动的句子, 或是细致的描写……这就需要我们以一双慧眼去品读, 去发现, 去欣赏。笔者认为, 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 首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其优点, 发掘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仔细分析好在什么地方; 其次再以挑剔的眼光找出其不足, 诊断出别字、错词、病句、乱段, 细心推敲为什么会出错, 如何教学生改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发现了学生的优缺点后, 要及时记录下来, 以防习作欣赏时出现遗漏, 并对记录下来的反馈信息加以总结概括。

一位学生在日记《秋天》一文中这样写道: “原野里一片金黄, 犹如铺上了金黄的大地毯……”乍一看, 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 确实写得不错, 但若细加分析, 就会发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不仅有金黄的稻子, 还应有各种其他作物。于是笔者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了这样的眉批: “你善于运用比喻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很好! 但如果你愿意到高处再次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再认真观察一下, 然后把你新发现的内容补充进去好吗?”后来再看他的文章时, 他是这样写的: “……站在楼顶上远看,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 稻田里, 金黄的稻穗弯下了腰; 果园里, 红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河岸边, 红红的高粱张开了笑脸……”笔者在旁边写道: “你真是一个聪明而又善于发现的孩子, 读了这段话, 老师简直置身于秋天的原野之中了。真是美不胜收啊! ”后来, 我发现, 这个孩子的日记在运用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同时, 观察也更细致, 描写也更生动了。

总之, 不论优生的作文还是学困生的作文, 作为教师, 我们都要用敏锐的、欣赏的眼光去潜心研读, 并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唯有如此, 在评价中,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 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 他们也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正, 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巧用妙法, 深度欣赏

小学作文教学是作文的起步教学, 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起点很低, 可能有老师觉得他们的习作没有什么好欣赏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用智慧引导学生写作。

一是由点到面。作为起步作文, 小学生习作精彩的地方可能不多, 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被欣赏的机会, 我们在欣赏优生佳作的同时, 更要注意发现其他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使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应相信, 即便是学习再不理想的学生, 其习作中也一定会有优点。在评讲作文时, 我们可依照好词、好句、好段的顺序, 由点到面, 逐步铺开, 可以从欣赏他们作文的题目、开头、结尾起欣赏他们。如: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2, 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 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无论好事、趣事还是错事, 都可以写下来。当时, 笔者批阅学生草稿时, 发现班里大部分同学的题目就是《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在欣赏学生作文时, 我有意不提不足, 只是表扬了一些好的题目, 如“老虎不在家, 猴子称霸王”“壁虎的悲剧”“有趣的自习课”“疯狂的阅读课”等, 告诉学生作文的题目犹如龙的眼睛, 切合文章内容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 这样你的作文就如画龙点睛一样活起来, 才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 学生很快就意识到, 写作文不能随意取题。在后来誊写时, 他们的作文题目就明显多样了, 新颖了。

二是突出重点。由于时间的关系, 不可能每次的习作欣赏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我们可以着重欣赏学生的一个词、一段话, 而且每次欣赏的侧重点不一样。一个学生, 他 ( 她) 不一定能写出一篇佳作, 但我们应相信他 ( 她) 总有用准一个标点、用好一个词或者写好一句话的时候。特别是句子, 给我们的欣赏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它涉及标点、用词、表达效果等等。要想在句子这个巨大的空间里行走自如, 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练就一双慧眼, 要能善于发现那些具有时代感、节奏感、立体感、细腻感、个性感、幽默感的语言文字; 要能善于发现学生运用文字的技巧, 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如: 在一次“盲人舔耳朵”的游戏后,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随后的作文中写道: “……她 ( 用红领巾蒙住了眼睛的“盲人”) 在黑板上摸索了一会儿, 然后拿起粉笔, 在脸上画起来。结果一只耳朵画到了眉毛上, 另一只耳朵则脱离了大脑, ‘飞’到了大脑以外的空间……”这句话写得很好, 虽然其他的内容写得一般, 但笔者还是好好地表扬了他, 并告诉他这个“飞”用得很形象。学生听了表扬后, 甭提有多高兴了。笔者坚信, 如此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显著提高的。

三是准确到位。教师欣赏学生作文时, 要评出精彩点在哪里, 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这段确实好, 而且要让他们知道到底好在哪里。教师准确到位的评价, 可以增强学生乐于表达的自信, 唤醒学生内在的习作意识。如: 笔者刚接现在这个班时, 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很怕写作文, 苦思冥想凑出一篇文章往往也很抽象、很枯燥。听他以前的语文老师讲, 他有时就干脆不交作文本。有一次, 笔者指导他们写《我最尊敬的人》一文, 在批改他的草稿时, 笔者抓住他写得很真实的特点, 大大表扬了他一番。他高兴极了, 然后我又针对他写的事例进行重点指导, 如: 这句话写得精彩, 但如果通过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写, 事物的形象就会很生动, 别人读后就感觉仿佛出现在眼前了。后来他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作文就更精彩了。笔者又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 把他后来誊写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从他的表情就可以看出, 他感到非常自豪。从此以后, 这位同学就渐渐地喜欢上写作文了, 而且写的内容非常生动、具体, 篇幅明显长了。所以, 教师指出学生能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写提示语, 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在动作描写的句子里, 学生写了连贯性的动作, 写一个动作容易, 把一瞬间的一连串的细微动作写出来, 要有水平等等。教师的点评只要详细, 有理有据, 关注细节, 带有欣赏的语气, 学生一定会产生自豪感, 从而激发起内在的写作兴趣, 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潜力, 写出师生满意的文章, 渐渐地爱上写文章。

四是语言生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点评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如: 有一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先是目瞪口呆, 老师把眼睛蒙住, 然后慢慢走上讲台, 随便找了个地方画上耳朵, 刚画完, 班上的同学笑声如雷……”我在给他评讲时笑着说: “你为什么先是目瞪口呆, 你能告诉我‘目瞪口呆’什么意思吗? 老师把眼睛蒙住, 老师是蒙的自己的眼睛还是你的眼睛? 这笑声如雷, 你有没有被吓坏呀?”这个学生听后竟自己笑了起来, 并诚恳地问道: “老师, 我可以用哄堂大笑吗?”当然, 教师还可以用打比方的形式, 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明白, 尽量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样的点评不仅易于被学生所理解, 而且便于其牢牢记住写作注意点和写作知识。

五是形式多样。习作欣赏的方式要多样, 常用的方式有: 一是在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写上生动形象的批语。二是把学生写得好的段落通过投影等方法呈现出来, 借用线条、符号标出欣赏点, 指导学生共同阅读, 互相欣赏, 然后教师评价, 并给予理论的升华。如: 在欣赏一位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时, 笔者就是通过投影出示句子: 山中无老虎, 。让其他学生猜猜后半句。有学生说“狐狸是霸王”, 有的说“猴子称大王”, 充分交流后, 笔者呈现原作文的后半句“兔子也发威”, 你瞧, 这是多么生动而又贴切的表达啊! 三是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打印出来, 贴到教室的墙壁上, 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豪感; 四是可以建议学生把写得好的文章投到一些作文杂志社, 如果能刊登出来, 那在学生眼中就非常自豪了。对于写得不好的地方呢?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注意语言的巧妙把握,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语文老师欣赏学生作文时, 时刻做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生怎能不爱上写作文呢?

三、激发兴趣, 引导修改

俗话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要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习作, 还要引导他们互相修改———以取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有了上面的欣赏评价, 相信学生一定会满怀信心地去认真修改作文; 一定愿意花工夫去点好每一个标点, 写好每一个字, 用准每一个词, 揣摩每一句话; 一定愿意费尽心思去琢磨一个好题目, 思考一个好开头, 确定一个好结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时候, 教师对他们的写作指导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激励作用

作文是人们进行感情、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途径。但在新课改下的今天,作文教学不仅使语文教师感到棘手,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拥有巨大魅力的文学,为什么会使小学生敬而远之?有什么改革措施呢?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在一次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习作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48人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写作文的目的单单是为了应付任务。反映在内容上,提到好人好事就是“让座”;写到母亲的外貌,都是“长头发,大眼睛,高鼻梁”……文章内容空洞不具体,词句华而不实。

教师的要求过高、评语不当、指导不利,是学生产生作文“恐惧症”的重要原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许多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学生,如果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人物没有伟大的精神,结尾没有点题,字数没达到标准等,教师就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并逐渐衰退。

二、让赏识走进作文教学

赏识教育即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一种鼓励、欣赏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言行。赏识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失败,帮助其重塑自信,最终走向成功。在赏识教育中,学生的自尊得以维护,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1.建立以赏识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会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潜能”被激发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思考、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日常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发现学生所长,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在彼此尊重中营造良好氛围。

2.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在“动情与晓理”中唤醒学生的自信。在集体活动中多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常常跷起大拇指,让学生在“我能行,我很棒”的观念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将赏识教育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

1.作文前渗透赏识教育

就写作本身来说,只有内心存储了表达的内容,产生了表达的要求,才会有表达的可能。摘抄佳句美文是丰富学生存储的方法之一,发现学生摘录了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为其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做好摘抄的动力。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写随笔、日记、读后感等,“我手写我心”。当学生的作文中包含着真情实感,跳跃出鲜明的个性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会促使大量优秀之作涌出。

2.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事”,“写什么、怎么写”是两大困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努力教给学生如何“寻找米”。在审题指导方面,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提问、回答中充分赞赏学生思维的独到之处;构思点拨中,对于学生巧妙的想法要大加肯定和鼓励。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要注意从兴趣入手,既要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又进行踏实的写作指导,多关注学生生成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实践。

3.作文批改、讲评、修改时更需赏识

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的认可和肯定,将给予其无穷的动力。面对学生幼稚的习作,教师要努力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并通过符号、评价语等进行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当作文需要改动时,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尊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好的习作及时表扬,对稍差些的抱着“拭目以待”“静观其变”的态度,对学生有信心,学生也会信心倍增,兴趣盎然。

讲评时,教师可以找同学朗读佳作;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主要肯定写得有特色的句、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一个词、一个标点用得好,或者书写工整,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要把热情的夸赞毫不吝啬地送给学生,让学生惊异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而骄傲,保持奋斗的动力。对于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用慎重的措辞寄予期待的话语进行点拨。

修改时,重视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增”“批” “删”“改”的具体修改方法,进行自我修改。对于原文改动效果较好的实行各种小奖励,让学生尝到修改的“甜头”,久而久之养成自改的良好习惯。当学生的激情被点燃,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学生每时每刻都想着写作,作文教学就实现了量的突破。

总之,在赏识中进行作文教学,用教师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目光,激起学生求知、写作的欲望,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精彩。当然,将赏识教育适时适当地投入到作文教学中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志敏.小学作文怎么教[J].语文建设,2012(Z1).

篇5: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赏识教育进行真正的实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2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篇6: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应试教育的模式,只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体育课程也随之进行了更改和创新。我国积极引进了赏识教育新模式,教师通过激发鼓励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

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赞扬的形式鼓励学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与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课程学习科目可能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而体育这一科目除了后天的刻苦训练以外,还受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学生由于在体育科目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而深受打击,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有着易被学生接受这一优点的赏识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应用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目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技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高职院校开设体育科目的主要目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青年,此时学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同时学生的心理和心智并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高职院校应用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和赞扬学生,使学生在认可声中发现并激发自己的潜力,同时要努力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消除心理自卑感,减少这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自身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体育这一科目。除此之外,教师应看到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表扬,赞扬其有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并积极通过集体力量来展现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使这些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期待,让他们找到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开展了多种体育比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体会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鼓励他人,并相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在体育比赛中加入一些必须团队合作才能进行的项目,例如拔河比赛,学生可以通过一起喊口号鼓舞气势等感受到集体努力与合作的意义,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团队意识的意义恰恰在于,教会学生即使失败也不会气馁,也不会互相抱怨,即使失去信心了也会有队友为之加油鼓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2.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提到体育,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联想到竞技。高职院校开设体育科目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强健身体,还在于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团结互助,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可以通过举行体育竞技比赛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地举行一些竞技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虽然有输有赢,但是只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比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对于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鼓励,这些成绩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最大的肯定,因此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在今后的体育学习中会再创佳绩。而对于在比赛中失败的学生,他们也许会灰心,失去学习好体育课程的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对于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

四、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在高职体育教育中采用激励式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

激励式教育是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要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后把这些优点不断放大。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且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尤其是进行长跑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很有可能无法跑完全程,甚至有的同学因为疾病等原因无法参加跑步,这些同学虽然没能跑到最后,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坚持走到了终点,他们虽然没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在训练中的表现是非常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教师如果能够在全体同学的面前表扬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在下一次训练时会有更大的进步,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同时对日后的跑步训练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因此,只有在高职体育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2.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采用行为激励法

教师通常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榜样的作用,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把教师当做学习的对象。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导学生时可以自己先示范一遍,然后再鼓励学生做动作并不断尝试。这种在行为上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用饱满的热情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有足够的耐心,鼓励激励那些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并在行动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高职院校采用赏识教育,可以通过创造机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赏识教育中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高职院校要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只有多次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和快乐时,才会在各个方面有所突破,才会有所改变,充分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信心。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差距较小的学生分到一组中,缩小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在失败中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小组成员间的差距小就会使比赛成绩的差距变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4.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激励的方法

有时候人缺少努力的动力,而这时如果有个人或力量在后面推他一下就会成功。在学生的教育中也是这样,学生很多时候就是有很强的惰性,需要教师催促着才会走才会去做,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激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刺激学生,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应用奖惩的激励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该满足其表现的欲望,对学生实行奖惩的政策,利用奖惩政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

篇7: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作为现阶段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大大高于其他类型教育。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但是,赏识教育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它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使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

1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特殊性

小学时期仍然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是对母语的一种持续发展,能有效的增强母语培养的效果。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针对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应积极的赏识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保持语文教学的鲜度或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1.2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生持续的,各阶段的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以上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而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会因这个心理社会问题引起。假使个体能顺利解决本阶段的问题,危机也就被化解了,这时候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危机没有化解,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通常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双重身份,不仅仅要较好语文知识,还有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日常。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交流中开展赏识教育,当然更要遵守校规校纪,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颖智慧,营造良好、友爱、积极的学习氛围。

1.3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经常会给教师的教学任务带来很多的新的挑战。庆幸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道德理念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教师要重视赏识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道德理念以及审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认知和了解日常事物,学会守规守矩,认真观察身边事物并且发现事物美的本质。

2赏识教育对小学生的意义

2.1赏识教育能提升小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主要是在小学时期,由家长和教师对其的评价和赏识形成的。也就是说,在可塑性很强小学阶段,如果无法调控好不自信心理发展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做事无主见。因此,小学生一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有给予适当的肯定,将其优点合理的放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过分夸张,不然会适得其反,过分肯定会使学生骄傲,骄傲的人容易看不起他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不思进取。还有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的特性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课堂,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2.2赏识教育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

真正的小学生的教育活动不能仅仅是依靠单一的读写练习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来进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还要积极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且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重视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学生潜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如在讲医生救死扶伤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就是医生,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进行了解,如病原体的产生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疾病等等,待学生了解和认识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并正确引导学生向着理想奋勇前进。

3结语

篇8: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后才能学得更好, 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便可像语文、历史等文科科目那样容易取得较理想成绩。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若单纯地给学生灌输新知识或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势必难以达到所设定目标。而若在课堂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并不时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赏识, 使学生能感觉到数学乐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那么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学生更加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

二诱发学生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 尤其是小学生, 更像是蕴含着无限可能的宝藏中的千里马, 是否能成为这些未被挖掘千里马的伯乐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学生的启蒙老师, 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引导者, 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小学数学本身就是比较难懂但创造性和逻辑性都非常强的科目, 学生是否能在学习过程中勤于动脑, 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很大原因在于教师是否学会诱导。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以欣赏的眼光对待, 不断鼓励学生, 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给予肯定和表扬, 那么对于诱发学生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将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因材施赏, 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人类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人类的综合素质水平,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素质教育能使其自身真正得到发展, 为在社会更好生存创造良好环境。基于这一理念, 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相同的表现机会, 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但是,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不同学生均有不同的特点, 有些学生表现能力较强、有些学生领悟能力较强, 或者有些学生综合能力均稍微弱于其他学生等,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在给予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赏识, 也就是因材施赏。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加以表扬和赞赏, 只有教学过程中, 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和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学生才会慢慢对教师产生好感, 在这种氛围下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四通过赏识体验,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其自信心

无条件式的关心和热爱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无区别对待和宽容。也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让成绩无法跟进的学生一直感觉自卑, 而是应从另一个方面挖掘学生的优点去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有用之处, 从而慢慢树立其自信心。如笔者曾经带的一个班级中就有一个非常聪明、口算能力非常强但是行为又比较懒散、非常爱睡觉的学生。其他学生叫他“瞌睡虫”。但是在有一次我禁止别人叫他“瞌睡虫”后, 在我的课上他竟然认真听讲, 且认真的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情况下我抓住机会一旦有机会就表扬他, 说他口算很厉害其他学生可以跟他学习技巧等, 并希望他将这种精神发扬下去。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学生上课也不睡觉了, 课后作业也非常按时完成, 甚至还督促别的学生快点完成作业。这种改变我想应是赏识的体验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进行教学, 除了能有效活跃教学课堂之外,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使不同领悟能力学生在相同的氛围中一同学习和进步, 真正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学生主体性目标。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会充分融合当前的教学环境, 确保赏识教育能够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更好协调, 为新课标的真正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摘要:一直以来, 数学学科都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 当前, 在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 提高学生教学主体性, 营造更加轻松与欢乐的教学气氛应该成为广大教师一项必须要尽快完成的重大任务。而赏识教育在实现这些要求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就详细探讨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概况, 旨在为实际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数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素芳.欣赏每一个学生——浅谈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科学大众, 2008 (10)

篇9:赏识教育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学生基础、课堂目标、课堂组织和效果监测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具有趣味性、简易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更容易操作,效果更好。

一、发现学生的优点,信任学生,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它是要求教育者学会欣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的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有助于学生树立咱信心。”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我在课堂上对那些学习信息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立即在全体同学面前或者私下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认可,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班上曾有一位男同学,非常调皮,总是让各科老师批评。学习打字时,我发现他很喜欢打字游戏,打地鼠打得不错,于是在全班表扬了他,并且评选他为打字小标兵。在以后的课堂上,他格外认真,下课后还主动帮我整理机房,从他的神态中我都能看到他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他的信息技能也进步很快。这种肯定的多次沉淀,就会积累孩子的成功感,就会种下自信的基础。这种由外到内“你能行的环境”就能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让学生觉醒,让学生自信起来,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二、以学生为主角,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内在潜能

如何让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课程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如,练习打字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爱游戏的特点,在教学生打字时。安装了学习软件“金山打字通”,利用软件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去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打字的各种基本操作。学习画图软件时,让学生利用它来设计贺片,送给他人;word文档的学习中,让学生利用它写作文,设计班牌;演示文稿的学习中,更是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常感到无拘束感,大胆、奇特的想法也就多了,新的发现会不断涌现,制作出各具特色的电脑作品,常常得到老师由衷的赞赏和肯定。学生在不断的赏识中获取愉快的情绪,学习潜能大大被激发。

三、充分肯定赏识“高手”,让他们在助人同时不断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住信息技术方面的“高手”,每次上课时,他们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常常老师刚开始讲授,他们就已经知道下文,并对周围同学讲了起来。碰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进行批评,肯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首先肯定这些“高手”,欣赏他们高于别人的技能,并常常请这些“高手”上来给大家当“小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利用这些“高手”的悟性高、学习快的特点让他们去帮助教师指导那些悟性差的同学进行学习。我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分组,每一组中安排一两名“高手”做老师的小助手,指导小组同学学习,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小“高手”原有的已掌握的知识得到深化。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协作创新的能力。小“高手”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更高了,和我的关系也非常和谐,课下还经常来咨询问题,并在各类信息学比赛中为校争光。

篇10: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既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又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得到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获得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试着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听到赞美和赏识时都会喜上眉梢,心里会为之一动。从青少年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它成人的尊重与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它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近年来众多赏识教育的实例和实验也证实有诸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激发创新,促使完善自我。应该说,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如何把赏识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信任学生,架起桥梁

信任是赏识教育的源泉。学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脆弱。当遇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时,心里本来就惊恐不已,如果教师再粗暴指责,甚至谩骂,学生就会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而信任就像是一股清泉,她会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

教师信任孩子,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通过自己的眼睛、手势、语言等,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学生表现出色时信任他,当学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常常感到失望,从而失去了信任的源动力。其实,在这时,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支持,让学生看见老师,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而信任正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尊重学生是信任的基础。如果仅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学生所认可和接受。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学生,也就是说,在人格上尊重学生。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总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把自己的意志力强加给学生,从来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认真倾听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就是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把自己当成彼此平等的朋友,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让他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这也是启动学生心灵“发动机”的钥匙。

三、欣赏学生,激励学生

我觉得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学生。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说“谁还有问题,请站起来来说”,“谁还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错,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好”“我相信你能完成”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发言踊跃、探讨积极、敢于争论、敢于质疑。课堂上学生一个正确的回答,一个巧妙的解题,一个新颖的提问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其次我们可以在评价学生时欣赏他们,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批阅作业、写评语、谈心、个别辅导等多种途径激励孩子们。

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可赏识、可激励之处,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赏识那些学习不好的“差等生”:尽管他们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却仍然陪着其他学生听讲,一节两节,一天两天,长年累月,这容易吗?尽管老师不高兴时常拿他们当出气筒,可他们每每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问候:“老师,您好!”这是何等的胸怀!尽管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批评、指责,但毕业后见到老师,往往比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还亲热… …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善于从非惯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老师的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可能令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教育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都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教师要用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我班学生王俊翔,是一位学习成绩差,上课不听讲,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他的反复教育,也没起多大的作用。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她偶然举起了小手,我立刻提问了她,并及时表扬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她受到我的称赞,心情愉快。此后,她上课时常举手发言,成绩也有所提高面激励下,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

四、提醒学生,学会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学生。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提醒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多数学生犯错误是无意的,我们老师要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及时给予提醒和暗示。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教育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 2

法,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中提醒学生改正错误。如我班有的学生不太注意讲卫生,有时一个小纸团在地上踢来踢去,始终没有人拾起来扔到纸篓里。我就编出一则童话故事《小纸团的命运》,把不同的人对小纸团的态度穿插在故事之中。孩子们听了我的故事之后,心目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形象:浪费撕本的,不讲卫生的,不关心集体的。当然,还有一个爱护集体荣誉,主动做好事,将小纸团儿捡到纸篓的形象。通过这种提醒式的批评,学生们很快改正了缺点,从此,教室里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但是,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

上一篇:小班娱乐游戏教案下一篇:淳安县司法局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