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2024-05-23

城市管理相关知识(共6篇)

篇1: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内容,具体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词语概念国际苏联...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词语概念

国际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国内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

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主要内容

简介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

问题

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

邻里社区问题,在 20 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

后来建筑师斯坦因根据邻里单位理论设计纽约附近雷德布恩居住街坊,取得重大成功。雷德布恩式的街坊被视为汽车时代城市结构的“基层细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把邻里单位作为战后住宅建设和城市改建的一项准则。

邻里单位理论本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从 60 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

人们流动自由度的增大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家应当考虑不断变化的交通要求。产业革命后,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内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大难题之一。交通技术的进步同旧城市结构的矛盾愈益明显。

英国警察总监特里普的《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一书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关于“划区”的规划思想是在区段内建立次一级的交通系统,以减少地方支路的干扰。这种交通规划思想后来同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扩大街坊”概念,试行于考文垂,直接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伦敦规划。

《城镇中的交通》是 1960 年由英国首相麦克米兰委托英国著名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科林布坎南爵士(Professor Sir Colin Buchanan)召集规划、交通、建筑及土木工程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于 1963 年编著完成的,又称《科林布坎南报告》。当时英国仍然处于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重建和

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在《报告》编著时,英国已有注册车辆 1500 万辆,根据预计的增长率,1970 年要达到 1800 万,1980 年将达 2700 万。到 2010 年,车辆保有率将达每户 1.3 辆,即全国要有 4000 万辆。《报告》提出针对道路认识的根本转变:城市应当宜于居住,这比开车进入市中心能力要重要得多,因此对交通需求要有管理,对人们运用车辆的方式应当引导。《报告》也提醒人们要认识到交通也会带来环境的负效益,通行能力的增长只能加剧交通拥堵而不是解决。另外,《报告》中也针对只依据交通量来设计道路的方法,提出了依据道路在城市中的功能来设计的思路,在各级道路中充分考虑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和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各级道路中的行为需求来设计道路。《报告》出版后在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引起强烈反响和争论。这些远见卓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未成为政府的政策。

《城市区域的道路》是英国交通部于 1966 年完成的一本城市道路技术指南。与《科林布坎南报告》不同,这本指南仍然坚持传统道路设计中的特点,如强调横断面的宽度等;也没有提交通管理和对公交、行人的优先。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道路认识的局限和争论。

在经历了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实践后,英国的决策者、规划者和道路工作者逐步认识了城市区域的交通“承载能力”(包括交通和环境两方面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和道路建设必须同时规划同时管理。另外,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郊区和原来的乡村地区房屋开发的需求高涨,城市中心地产重组再开发(常常因地价原因,这类地产经常为商业目的),这些都进一步刺激了交通需求。

1987 年由英国交通部与英国道路与交通工程学会联合出版了一本技术指南-《城市区域的道路与交通》。该指南指出,对于城市的交通问题要采用一种“均衡”的方法,即,“把交通管理与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当采取适当的设计标准时,是能够起到降低噪声、减轻污染和视觉冲击的”。这本指南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转变了从单纯地设计路宽等技术指标的思路,落实了六十年代《科林布坎南报告》中提出的思想,使道路的建设服务于城市的整体功能,道路的设计面向使用、面向以人为本。鉴于其影响,这本指南在业界又称“棕皮书”。

进入九十年代,英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和英国交通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给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交通系统的设计和运营。过去那种对交通需求不加限制的政策已被“需求需要管理”和“出行要采用综合运输方式”的舆论所取代。这本操作指南与八十年代的“棕皮书”不同,它不仅仅注重交通管理与道路建设,它更是把城市中的各类交通方式进行了系统地定位,在城市的环境中突出强调出行时间的稳定性而不是高速度,要追求整体的环境效益、社会发展效益,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有 1997 年的技术指南奠定的综合交通系统的基础,交通决策者和从业者对于街道的建设、公交优先、停车政策等技术指南的需求日益专业化,所以在 1997 年指南的基础上,英国交通部、英国道路与交通工程学会等机构陆续出版了各类专业化的技术指南,如:

Planning for PT in Developments(1999)

Providing for Journeys on Foot(2000)

Traffic Calming Techniques(2005)

Parking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2005)

Road Safety Audit(2008)

这些指南在各个方面将全世界的优秀实践加以了总结和利用。此后,学者们提出了树枝状道路系统、等级体系道路系统等多种城市交通网模式。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现已被广泛接受。城市交通规划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其他规划问题息息相关,已成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人们对交通的认识,也从认识它的单纯运输功能,进而认识到它对空间组织的意义和空间联系作用,并了解到城市交通是土地使用的函数。对城市交通的研究也发展到从城市环境的多种要求出发论交通。

在 19 世纪,由于城市的脏乱,提出了改善市容问题。1893 年为纪念美洲发现 400 周年,在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芝加哥湖滨地带修建了宏伟的古典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和优美的游憩场地,使人们看到了宏大的规划对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影响所及,在美国掀起“城市美化运动”。

沙里宁在奥地利建筑师席谛对城市形象所作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理论”,要求把物质环境设计。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条件之中加以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良好环境。针对当时形式主义的习尚,他还提出了自由灵活设计、建筑单体之间相互协调、建筑群空间构成以及建筑与自然协调等一些基本原则。这样,就将城市的美化与城市的各项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世纪 50 年代以来,城市设计问题除了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继续进行探

索以外,还从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角度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从追求美丽的城市发展到追求有效率的城市——更适宜于人们健康愉快地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与城市设计相联系的是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 1858 年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后又设计了布法罗、底特律、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这是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端。实践证明,在城市规划一开始就应该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纳入其中。

城市的急剧发展,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大地景观”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城市规划学者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引申出把大城市地区看作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等观念。现在,各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都考虑保护自然环境问题。

历史纪念物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自古以来,远见卓识之士都很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是,近代由于城市迅速发展,许多古建筑和历史名城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而且更多地遭到人为的破坏。1933 年《雅典宪章》较早地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保护古建筑问题。

意识

由于这些工作的开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旧建筑、旧居住区在实用、经济和艺术方面的长远价值,开始以新的观点研究旧城、旧区、旧建筑的改造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精心规划,把旧城、旧区、旧建筑合理地利用起来,使之既适应新的需要,又能保持城市的文化特性和地方文化的延续性,从而使城市规划的观念和程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不能仅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更大的范围——区域的甚至国土的范围来研究与城市有关的问题。自从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以后,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践以 193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田纳西州区域规划的成果最为卓著;大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以纽约及其周围地区规划较早,也较有代表性。40 年代制定的大伦敦规划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发展。后来,一些城市纷纷从商业、交通等方面从事大城市影响区域的研究,出现了区域科学。

从区域角度对工矿区进行规划,是区域规划工作的一项内容。较典型的例子有英国顿克斯特城市规划和苏联顿巴斯矿区规划等。对风景名胜区、休养疗养地区进行规划也属于区域规划领域。例如苏联黑海沿海地区和高加索矿泉地带的区域规划。

研究成果

区域规划工作的另一内容是对农村地区的研究。美国格尔干的《农村社区的社会剖析》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1933 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德国南部的地区中心》一书中分析了该地区乡村的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提出了有名的“中心地理论”。他根据这种理论探索了农村中心的分布,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分布,以及区域规划中的城镇体系。世纪初,格迪斯提出“生活图式”,从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的观点,就人、地、工作关系来综合分析城市。他的名言“调查先于规划,诊断先于治疗”已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座右铭。这种调查一分析一规划的工作程序一直被广泛采用。

工作内容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1、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配置的调控,来对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之所以需要干预,关键在于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使用活动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条件的手段,其操作的可能性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一是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第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

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这种管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实施管理和控制城市规划的作用文章城市规划的作用出自 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通过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的安排,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各类公共设施等进行安排,并通过对土地使用的安排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开发控制保障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则通过空间管制等手段予以保护和控制,是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使公众免受地质灾害的损害

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社会利益涉及多方面,就城市规划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指由土地和空间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协调。

首先,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的社会,城市规划以预先安排的方式、在具体的建设行为发生之前对各种社会需要进行协调,作为社会协调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得对待各利益团体,并保证普通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师。

其次,通过开发控制的方式,协调特定的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某一块地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该地块的使用本身,而且往往还受到周边地块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使用方式等等的影响,而且不仅受到现在的土地使用状况,更为重要的是会受到其未

来的使用状况的影响。

4、改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

涉及许多方面,即包括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乡关系、各类聚居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涉及各聚居点内部的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 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

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 21 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我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原则细化

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远期与近期,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②合理、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③切实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城市绿地,搞好绿化建设;④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保持与发扬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⑤根据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的各项定额指标和建设标准,并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城市规划按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性变更;总体规划的修改该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城市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 800~1000M

居住小区级 400~500M

居住组团级 150~200M

二.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

三.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的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

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四.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类型

总体规划,是指都市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大小等都市“总体布局”的规划,一般以 20 年为规划期。总体规划之下又可分为数期的“近期建设”,乃总体规划的组成阶段,规划期一般为 5 年。

都市总体规划最有名的例子,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及巴西的巴西利亚规划。该城坐落于人工湖帕拉诺阿湖半岛上,形如一架朝向东南方的飞机。“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

大厦。“机身”为一条长 8 千米、宽 250 米的东西向大道。

“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 ”为住宅区,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生活区之间隔着绿地,或者花圃和丛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虽身处高楼群内,却不乏大自然的情趣。人工湖面积 44平方千米,蓄水 5 亿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动物园和植物园。湖滨为使馆区和私人住宅区,湖中岛上是称作水晶宫的外交部。绿地面积占市区面积的 60%。市区有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有传统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欧洲巴洛克式建筑,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中所水镇俗称“水观音”,以得天独厚的天然溶洞水而闻名,同时它又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上的重要集镇。越西携手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理历史及文化特色,如文昌文化、彝族文化、红军文化及水文化等,分期建设中所水镇及周边地区。制定了以下四个规划:一、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二、旅游资源的规划。三、功能区域的规划。四、公益、绿化以及游、购、娱、吃、住、行的规划。以资源为本,持续发展,服务于民为根本,着力突出文昌、水、古镇的品位,以完美的景观规划将水镇中所建成特色鲜明、景色独具、风俗奇异、风情迥然的古镇。中所,将真正成为一个山青、潭碧、镇古、寺幽的梦里水乡。

总体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对城市建设中各项建设和环境面貌进行全面安排,选定规划指标,制订规划实施步骤和措

施。

篇2: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建制研究比较多的集中在两点:

一是城市化进程中,“市辖区”与城市的发展的冲突频发。因此,“市辖区”制度改革研究较多。二是中国的行政区划调整,这一点更多的体现了“市管县”与“省管县”体制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梳理

(一)中国建制市行政级别1

根据宪法、法律和相关规定,中国建制市的行政级别具有四个层次:

一是直辖市。直辖市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建制。理论上讲,直辖市在行政级别上和省、自治区平平级。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体系,在市区实行市-区-街道,“两实一虚”制,在郊区实行市-区-乡(镇)三级制,在郊县为市-县-乡(镇)三级制。直辖市下辖的区、县的行政级别与地级市政府级别相同。

二是副省级市。目前全国拥有15个副省级市,其中的5个副省级市(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在隶属关系上仍属于省政府领导。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比照市直机关相应的级别确定。

三是地级市。地级市是指行政级别介于省与县之间,行政地位与地区行署相当的地方行政建制。地级市在法律上属于省辖市的范畴。

四是县级市。基础城市,它在行政级别上相当于县,不在下设区,下设有若干乡镇。县级市是由“撤县改市”“撤县设市”而形成。

注:目前对中国行政建制市级别研究相关的主要领域为行政区划调整。后文详述

(二)市辖区与地区

1.市辖区

市辖区,就是隶属于市并由市直接领导的一级行政区域单位,其所辖行政区域系由所在的上级行政区域单位市的划分而形成。2现行《宪法》第一章第三十条第(三)款亦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这是宪法关于市辖区设置的规定,明确了市辖区作为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单位的法律地位。近年来,一些城市为了满足规模扩张的现实需求,已经将市辖区建制的范围扩及到中心城区外的其他市辖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县改区”个案。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中国市辖区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设置在主城区的市辖区,即“市区”,大多数市辖区都属于这种类型;二是设置在城市临近农村地区的市辖区,即“郊区”;三是设置在城市管辖范围内的其他城区,与主体城区之间被农村地区隔开的市辖区,如大连的旅顺口区;四是设置在城市管辖范围之外的市辖区,即“飞地区”。

3注:市辖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辖区制度改革。后文详述

注意“市辖区”和“地区”的区别

2.地区行署

地区原称专区,是中国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管理的区域单位,即地区行政公署代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区域单位。地区行政公署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辖区——地区不是一级行政区域单位。作为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区并不设立人民代表大会,但设立人大工作委员会,负责联系本辖区内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同时,地区设立有政协机构。

行署所在地大多数为某某市,下面管辖县或自治县。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规定:地区代码为21--50、71--89。1此部分根据杨宏山《市政管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1页。整理得到 2浦善新.市领导县体制反思[J].中国方域,1995(5).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区行署已经越来越少了,都已经撤销转为地级市,长途电话区号和邮政编码保持不变。截止2013年2月,大陆地区现存的地区行署有: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塔城地区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4注:地区行署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撤地设市”。后文详述

二、研究领域与知识梳理

(一)行政区划调整改革

所谓行政区划,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在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联系等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政权架构和职责履行的需要,对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和调整。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行政机关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也是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也就具有敏感性、综合性、政策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5随着中国城市化、市场化的推进,城市竞争力和区域经济越来越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有行政区域改革问题。行政区划的调整,实际上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权集权问题。

目前,县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事项主要包括大中城市的市辖区调整、撤地设市、政府驻地迁移、行政区更名等内容,其中市辖区调整和撤地设市事项占了90%以上。大中城市市辖区调整多数在东中部省份,撤地设市完全集中在西部地区,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特征。大中城市的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事项最多,调整的形式和内容概括起来大约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打破郊区包围城区格局的调整;二是解决城区布局划分不合理问题的调整,;三是撤县(市)设立市辖区的调整。6

1.行政区划现状与主要弊端7

 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的行政区划虽几经调整,行政管理层级除中央一级外,但地方行政区划还是采取三级制和四级制并存,多数地方是四级制,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专区、行署、市、州)——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街道)四级制。有的地方仍然在县与乡之间保留了区公所;有的在乡与村之间设立了办事处,实际上又多出了一级,形成了五级管理层。如此复杂繁多的行政管理层次,为历代最多的行政管理层次,居世界各国之首。

 弊端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政区划层次过多,管理层次复杂。与国外相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二级制或三级制,很少四级制。而我国行政管理层级多采取省、地市、县、乡四级制,除四个直辖市和海南省外,其它省区的管理层次一般设有省-州(市)-县-乡(镇)四个层次。从历史的经验看,这种行政区划费人费时、缺乏透明、不利沟通、影响效率。国家行政区划多,管理层次就多,中间环节也就多,管理成本往往居高不下,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困难:而管理效率低,则会导致工作效率十分低落,甚至极易产生官僚主义,互相扯皮,互相推诿等腐败作风。

二是行政区划规模大小差异悬殊。从人口数量来看,大省近亿,小省不足300万;大县(县级市、市辖区)过百万甚至200万,小县不足1万。从面积来说,相差更为悬殊,有3万多平方公里的省,有20万平方公里的县;就地幅跨度而言,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黑龙江省,地幅跨度很大,南北跨度或东西相距均在1000多公里以上。像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甚至同级行政区域规模过于悬殊,同级政区大小相差几十倍,极易造成气候、环境上的差异,这些既不利于地方的经济建设,也不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稳定,特别是省级政区过大还将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产生潜在的消极影响。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05920.htm(时间有限,未找到书本或者文章中的概念界定)

5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5.6王开泳,陈田.对我国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以广州市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为例[J].城市管理,2006.7.7肖慧才.浅析我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http://zyzx.mca.gov.cn/article/yjcg/qhdm/200807/20080700018846.shtml

2.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原因8

一是发展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我国的大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主要不是来自于世界上其他城市的竞争,而是近域城市之间的竞争。由于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竞争大于合作,各自为政,无序发展,产业部门体系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区域基础设施不衔接的现象非常普遍。正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区域各种要素的正常流动,阻碍了区域共同市场的发育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行政区划本身的历史约束,城市本身的建设用地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于是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理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行政级别和体制关系,可以壮大自身的人口、土地和经济规模,加强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经济运行 效率,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行政区划调整成为扩大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手段。

二是引导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大城市原来的农村地域和周边的郊区县逐渐转变为城市型地域。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只能根据城市的行政地域进行基础设施和各种产业的规划布局,很难顾及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地区的规划和建设。通过适当的行政区划调整,把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周边地域纳入城市市区的发展范围,统一进行规划建设,将有助于优化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引导老城区居民向周边迁移,推进旧城的合理更新和改造,促进城市良性发展。

三是精简机构和减少行政管理成本的需要。一般来说,大城市的老城区发展空间狭小,资源分散、产业雷同、效益难以发挥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旧城更新改造。尽管老城区规模小,但它仍需要按照行政区划配置齐全的行政管理机构,因此造成管理资源和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

3.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要注意的问题9

一是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要努力降低成本,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三是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时调整。

(二)市辖区制度改革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这段时期内,市辖区主要是在市政府的集中统一管理下行使自己的职权,自身没有较大的独立性,实际权限较小。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行政区划的政治性和行政性强调较多,对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自 80 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政区划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显现出来,区一级政府作为块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市一级政府开始逐步向区一级政府进行放权,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市、区之间的关系和城市管理中条、块之间的关系,使区一级政府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被调动起来,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上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外城市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又显现出了一些新的弊端和不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厦门、沈阳等一批城市对行政区划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批的调整多集中在对一些市辖区的合并和新区的建立上,使城市行政区划的设置更为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城市市辖区的调整、合并是这一段时期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10

1.市辖区制度存在问题11

一是城市辖区的设置问题。目前,我国市辖区的设置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因而市辖区的设置较为混乱,表现在设置标准、设置模式、设置数量、城区性质等许多方面。市辖区设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市辖区设置模式不规范;二是市辖区的设置数量(市辖区设置的数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城市所在的市,设区数量偏少;二是城市人口少,面积小的市也设区);三是市辖区的设置缺乏统一标准;四是市辖区命名不规范。

二是市辖区的区划调整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市辖区区界模糊,出现政区重盛或管辖真空;二是8王开泳,陈田.对我国大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考—以广州市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为例[J].城市管理,2006.7.9肖慧才.浅析我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基本思路: http://zyzx.mca.gov.cn/article/yjcg/qhdm/200807/20080700018846.shtml 10丁宁.大城市市辖区合并现象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北京市 2010 年的改革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12(6).11 杨芳芳.我国城市辖区制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6.区划界线不明晰,引发管理问题。

三是市区关系之间的问题。

建国以来,市与市辖区在职能和权限的划分上一直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多数由各市自行确定,随意性很大。一方面,由于市区城市行政管理职能重叠,城市管理未能在全局、整体利益上得到统一,经济调控、城市规划和执法监督等应该由城市政府统一行使的权力集中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政府与城区政府之间的责权划分不合理,城市日常管理的权力又过多地集中于城市政府,以至于城市管理难以到位,而城区政府的作用又没有充分发挥。问题如下:

一是市辖区的权力不断扩张,城市整体性受到威胁;二是市“条条”与区“块块”的矛盾。

2.市辖区改革思路

“改革就是放权”的思想,在一些领域的改革中确有必要,但不适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市区关系。城市管理需要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不能搞绝对化的“分区域治理”。国外城市政府在对待区级政府的扩权和规模扩张问题上,一直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维护城市发展的统一性和市级政府的权威地位的思想始终没有动摇,市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始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在政府变革较为活跃的伦敦,也在经历了巨大挫折后做出了建立统一大城市管理机构的慎重选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城市管理中“放权于区”、“合并扩张”、“把区做实”的做法进行深刻地反思。12

如何对中国的市辖区进行合理定位呢?从国际比较视角出发,本文设计的协调市政府与市辖区政 府关系方案要点如下:(1)保证城市管理的整体性与发挥市辖区政府的积极性同等重要。即使在联邦制国家或实行地方自治的单一制国家,城市管理往往也集中于市政府,城市次级行政区政府职能有限。因此,市政府向市辖区政府适度放权是必要的,但市辖区政府不是该行政区的全能政府,一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由市政府提供更有效率。市政府向市辖区政府适度放权、发挥市辖区政府的积极性不能以破坏城市管理的整体性为代价。(2)以市人大为平台协市、区两级政府关系。1

3(三)“撤地设市”研究

“撤地设市”在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地区是省(自治区)的派出机构,不具备一级行政区的职能。一般来说,都把“撤地设市”理解为把地区改为市。行政级别则转为地级市。

地区原称专区(内蒙古自治区称盟),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派出的行政管理机构。地区设行政公署、代表省或自治区对一定范围内的县(市)行使行政管理。但行政公署不是一级政权实体。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各地纷纷将专区改为地区,并设立地区革命委员会。地区成为省、自治区与县(市)之间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的崛起,地区这种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在1982年,中央决定改革地区体制,推行市领导县体制。这是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改革,为慎重起见,国家决定在江苏省先行试点。1983年1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撤销所有地区,原地区所辖各县划归11个地级市领导。之后,全国各地全面推开这项工作。但鉴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改市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1983年,江苏、辽宁、广东、吉林4省先后撤销了所有地区。1984年底,全国撤销地区81个,剩下地区仅有89个。而东部诸省除个别地区外,基本实行了市管县体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撤地设市方兴未艾。与此同时,西部条件较好的省区如四川、陕西、云南等地,也开展了撤地设市试点。14

篇3: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关键词:肥胖症,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院校

1992—2010年,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1,2]。儿童时期是实施肥胖干预的重要时期, 通过干预可使儿童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生转变[3]。基于学校的健康促进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4]。学校是实施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场所, 教师是学龄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儿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直接影响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积累[5]。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肥胖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 再通过他们培养儿童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预防儿童肥胖发生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城市小学教师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 为制定相关的儿童肥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北京、哈尔滨、济南、上海、广州、重庆6座城市中, 每个城市随机选取1~3个城区;在选取的城区中, 随机选取大规模 (≥1 000人) 、中等规模 (500~1 000人) 及小规模 (<500人) 小学各2所, 6座城市共选取38所小学, 将所选取小学的所有任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教师问卷843份, 全部回收。其中男性122名 (14.6%) , 女性715名 (85.4%) , 性别信息缺失6名;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00名 (71.9%) , 大专/职大文化程度209名 (25.1%) , 中专文化程度25名 (3.0%) , 文化程度信息缺失9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类型共44题。其中, 肥胖相关知识16题, 肥胖相关知识获得途径2题, 对儿童生活方式的态度16题, 肥胖相关行为10题。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讲解、回收和核对。

1.3 数据处理

用Epi Data 3.02对数据进行双录入, 经核对和清理后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肥胖相关知识水平

营养基础知识部分, 99.6%的教师知道“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94%以上的教师认为“食物种类单一不利于健康”、“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有利于健康”以及“肥胖对健康有害处”;75.6%的教师知道“粗粮比细粮营养更全面”;仅42.4%的教师知道“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饮食行为知识部分, 除88.2%的教师知晓“常吃西式快餐不利于健康”外, 其他关于饮料、早餐、零食等知识的知晓率均在96%以上。

身体活动知识部分, 95%以上的教师都知道“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多活动可以强身健体”及“活动少, 容易发生肥胖”;84.9%的教师认为“长时间看电视、上网不利于健康”。

男教师对“多吃零食有利于健康”的知晓率低于女教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知识知晓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知晓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2.2 对儿童生活方式的态度

对于与饮水、食物种类、零食、饮料等有关的儿童生活方式, 90%以上的教师都有正确的态度。但有17.1%的教师不完全同意“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26.3%的教师不完全同意“应尽量少吃西式快餐”;39.0%的教师不完全同意“应该少看电视”。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部分数据有缺失。

2.3 肥胖相关行为

73.1%的教师能坚持每天吃早餐, 上个月吃西式快餐2次以上比例为46.6%。上周在外就餐7次及以上的占14.2%, 40.9%的教师坚持每周参加运动, 每周锻炼5次以上且每次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教师占11.7%。女教师每天吃早餐的比例高于男教师, 坚持每周参加运动的比例低于男教师, 女教师每周吃2次以上西式快餐的比例高于男教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77.3%的教师控制过体重。他们控制体重的办法依次为:尽量避免吃含油脂高的食物 (71.5%) 、尽量避免吃含糖多的食物 (64.8%) 、多吃蔬菜和水果 (55.2%) 、运动 (46.3%) , 还有26.6%的教师曾用不吃主食来控制体重。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加注意自己的体重情况, 她们选择避免吃含油脂高的食物, 不吃主食以及多吃蔬菜水果的比例均高于男教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2.4 获得肥胖知识渠道及希望获得的途径

97.4%的教师都关注超重、肥胖知识。他们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报刊、书籍、杂志 (86.2%) , 电视、广播 (85.6%) 以及网络 (62.0%) 。报刊、书籍和杂志是女教师获得肥胖相关知识的首要渠道, 电视、广播则是男教师获得相关知识的首要途径。见表4。教师们希望获得肥胖相关知识排在前3位的途径分别是:专家指导 (63.7%) , 电视、广播 (48.0%) 、宣传资料或小册子 (46.9%) 。见表5。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部分数据有缺失。

3 讨论

正确的健康知识是建立科学信念和态度的基础, 只有建立起科学的态度和信念, 才有可能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6]。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接触密切的人群之一[7], 教师把自己掌握的营养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小学生获取营养与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Ratanchu等[8]的研究证实, 教师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 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肥胖发生率。但是, 如果教师自身的营养知识不够甚至匮乏, 饮食行为不健康, 则很难为学生传授正确的营养知识, 有些甚至出现错误的教学[7,8,9]。本次调查也发现,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小学教师对肥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误区。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不知道“平衡膳食宝塔”,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知道经常吃西式快餐、长时间上网和看电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提示仍需对教师加强肥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对特定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前, 应清楚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对他们来说更为有效[10,11]。调查结果显示, 教师更喜欢专家的指导。因此, 在进行肥胖相关知识宣教时, 可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让教师能更深入、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肥胖相关知识;同时, 增强其他渠道的宣传力度, 使教师从更多的途径了解肥胖相关知识。

篇4: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关键词】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支撑技术;研究

1. 引言

“管理知识”最早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1986年,卡尔·维格首次在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1]。在西方,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进入到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推广阶段。但是,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仍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对象,以实现知识对管理效能最大贡献率为目标,将知识视为重要的无形资本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管理相思。对于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就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项目知识管控平台,对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使知识为各个项目参与方和参与者所获取、交流和共享,并通过他们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项目管理绩效;同时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创新和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项目本身和参与者在知识利用上的“双赢”[2]。

在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知识管理,对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在工程项目中引入知识管理,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关键支撑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和认识,其有助于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

2.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地图

知识产生于项目管理的流程中,并将作用于项目流程,同时在流程的实践中进行转化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不同上工程项目的各个流程是知识的来源[3];同时正是这些跨学科、跨组织、跨流程的知识构成知识管理的“鸿沟”。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流程进行知识组织、管理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据美国管理项目协会1996年颁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为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和风险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这样大型而复杂的项目,在项目管理流程上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决策的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在每一个流程中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九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可以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工程项目的流程构成一个二维体系表示,如图1所示。

3.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挖掘技术

在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中,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默会性、个体性、情境性和随意性的特征,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它的价值和作用。其实在知识当中只有20%显性知识,另外80%的知识是深藏于员工内心,是隐性知识。尤其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项目参与者和组织都是临时的组合,其隐性知识的比重相对于公司企业来说比例会更加大。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对知识的挖掘,尤其对隐性知识的挖掘非常重要。

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不仅仅局限于对数据库中知识挖掘,也包括的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即要利用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又要利用非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4]。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可以分成3个步

骤,12个动作来完成。(1)从动态隐性到动态显性,包含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四个动作;(2)从动态显性到静态显性,包含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四个动作;(3)从静态显性到静态隐性,包含定位、普及、培训和默化四个动作。

如果再加上一个对知识的创新过程,即从静态的隐性到动态的隐性,它包含实践、优化、仿真和提升四个动作。这样整个知识会形成不断上升而循环的知识圈,如图2所示。

4.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模型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很难进行有效的划分。如果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达和有效的转移,可以将整个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对于显性知识,比如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图、工程图集、施工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等,它们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存于文档数据库中,利用知识搜索和访问方式,项目参与者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访问。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个人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等大量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种知识的管理,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语言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另一方面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积累和共享[5]。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借助于知识本体来实现共享、集成和重用,以通识术语、形式化、结构化、体系化、标准化、描述性语言,并以元模型、元元模型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表达和建模。

知识本体就是一个模型(model),它是一个元模型(metamodel)的实例,而元模型是元元模型(meta-metamodel)的实〖LL〗例。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元模型与元元模型具有相同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来说,隐性知识不仅仅量大,而且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为了便于项目参与者共享、利用和快速准确的检索知识,采用元元模型构建的知识管理知识模型更为有利。基于元元模型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模型如图3所示。

5.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数据库

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数据与普通的业务和办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在大型工程项目的KMS中,即包含大量表单的结构化数据,又包含以文档、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元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一般文档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库都不能满足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KMS对数据库方面的功能需求。

各种数据库不能单一有效处理这些知识数据,混合数据库作为一种平衡体,比单一数据库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采用混合数据将更加有利[6]。同时,通过配合XML技术,能更加便于用户对数据库的管理,可以说XML的出现,以及相关运用标准的制定(如Xquery.SQL/XML),为数据库引入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了新的动力。使用混合数据库对文档型数据可以利用配备有DOMINO(R8)的服务器,借助于DOMINO的强大的功能,丰富的界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多方、多人的协同工作。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形成表单用JAVA+RDB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通过建立三个字段的表(mumber编号,varchar(1024),blol内容)来处理;其中引用可通过编号实现,检索可通过关键词的描述。对半结构化数据则通过XML格式来组织数据并保存在CLOB字段中。

6. 结束语

本文从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从发,将知识管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提出知识模型、数据库构成、知识地图以及知识挖掘技术。对应对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运用效果,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凌峰,朱景琪著. 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众托.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 土木工程学报,2003(3):1~7.

[3]刘晓冰,邱元鹏,等. 知识管理在备件供应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2):2473~2480.

[4]冯新民,王建冬. 知识挖掘的概念困境与广义知识挖掘[J]. 情报杂志,2008(7):63~65.

[5]林慧苹,范玉顺,等. 产品设计中基于元模型的知识管理[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4):663~667.

[6]倪燕. 混合数据库悄然来临[J].软件世界,2007.4.5:44~45.

篇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

1.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全国文明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城市(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幸福指数。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是什么? 答:创建为民,为民创建。

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测评体系》由三大版块构成。第一版块为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含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三大教育);第二版块为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含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八大环境);第三版块为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一个机制)。

4.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荣誉称号?

答: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品牌。5.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是什么? 答:让城市更美丽,让生活更美好

6.“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由中央哪个部门授予的?几年命名一次?

答: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文明委)授予的,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7.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答:主要采用材料审核、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采取入户调查和随机街访的方式进行测评。8.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有哪些要求?

答:市民要关注要知晓;市民言行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市民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9.你知道白银市目前是哪个级别的文明城市吗?正在争创第几届全国文明城市?

答:我市现在是“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5年提名),正在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10.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公民思想道德(四德教育)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13.志愿服务的理念是什么?

答: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14.志愿服务精神是什么?

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15.什么是志愿服务“三关爱”? 答: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16.什么是“邻里守望”?

答:“邻里守望”是关爱他人的一项志愿服务内容,即邻里之间多增加接触,多沟通交流,大家互留电话、姓名、地址,相互帮助关心,互相关照、和睦相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区关系,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感情沟通交流,增强社区安全感和归属感。17.市民应遵守的公共场所道德有哪些?

答:在广场、商业大街、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木、不吵架斗殴;在禁烟场所不吸烟;在影剧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会场等场所不大声喧哗、戏闹,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影响他人。

18.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包括哪些内容?

答: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提倡健康娱乐。

19.市民保护生活居住区周围环境应该怎么做?

答:不乱倒垃圾、污物,不乱堆乱放物品;大力种植花草树木,爱护生活区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不排放各种有害、有毒物质,保持空气清新。

20.什么是“文明餐桌”?文明餐桌行动的要求有哪些?

答:文明餐桌就是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要求是: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和文明用餐,做到“文明用餐、节俭惜福”、“倡导节约、不剩饭菜”、“合理点餐、抵制浪费”;餐饮单位各做到不提供低劣变质食品、主动提醒适量点餐用餐、免费提供环保打包餐盒等多项服务。

21.什么是“三下乡”活动?

答: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22.什么是“四进社区”活动?

答: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23.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主要有哪些节日? 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24.我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是在何月何日? 答:9月20日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5.白银市市民文明公约有哪些内容?

答:艰苦奋斗

创业奉献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遵纪守法

遵德守礼

助人为乐

见义勇为

热心公益

志愿服务

尊师重教

尊老爱幼

邻里和睦

家庭和谐

文明旅游

文明用餐

文明交通

文明上网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移风易俗

勤俭节约

终生学习

创造财富 追求高尚

共建文明

26.白银精神有哪些内容? 答:艰苦奋斗 创业奉献

27.白银市开展“五城联创”、“六城同建”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五城联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六城同建”:厚德之城、礼仪之城、诚信之城、洁净之城、秩序之城、书香之城。

28.白银市市民“三从十不”行为规范有哪些内容?

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讲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仍乱倒、不乱涂乱贴、不乱搭乱建、不损坏公物、不赌博迷信、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破坏花草树木、不违反交通规则。

29.白银市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举措有哪些? 答:一是发挥文明创建点示范作用;二是规范和加强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建设;三是开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四是完善和提升市民文明公约和六大行动;五是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市民、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六是广泛开展“四德”教育和“做文明有礼白银人”主题教育;七是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活动和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八是在农村大力倡导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30.白银市开展实施“六大行动”有哪些内容?

答: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文明交通和市场秩序提升行动、实施老旧失管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广告治理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城乡环境面貌提升行动、实施窗口单位优质服务提升行动。

31.白银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4385”推进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4385”工程主要内容:“一个全面推进”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四个着力提升” 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建设三个城市” 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把握八项原则” 准确把握突出灵魂线、坚持重在建设、着眼为民利民、强化问题导向、注重德法兼治、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改进创新、健全工作机制的原则;“落实五大任务”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②推进城市综合治理行动;③推进城市软环境建设行动;④推进基层创建引领行动;⑤推进城乡文明共建共享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化城镇建设。32.白银市近年来荣获道德模范典型人物 王叶莉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王智睿200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一届全省道德模范”;郑志威200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二届全省道德模范”;

吴冠存2010年荣获“第一届全省道德模范”;

张秀梅2011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甘肃省道德模范”;

篇6:城市管理相关知识

1.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划分为: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2.居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住户的:

(A)团聚的要求

(B)娱乐的要求

(C)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的要求

(D)睡眠的要求

3.在我国炎热地区的建筑朝向多选择:

(A)东向

(B)北向

(C)南向

(D)西向

4.当无进车道时,建筑物一般室内外地坪高差为:

(A)15CM

(B)20CM

(C)30CM

(D)45CM

5.下列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中,正确的是: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B)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C)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6.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

(A)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B)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C)应减半计入建筑控制高度(D)可计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7.我国《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住宅至少有一个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8.拱是一种曲线或折线形构件,主要承受:

(A)弯力

(B)扭矩

(C)弯距

(D)轴向压力

9.在按地震烈度设防的地区,一幢4000平米的4 层非星级旅馆,包含客房、餐厅、会议厅等,地基为浅埋稳定泥岩层,其合理结构形式的选择次序应是:

(A)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B)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C)砖混及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D)框架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10.一座跨度为160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其合理的结构类型选择次序为:

(A)平板网架 混凝土薄壳 折板 悬索

(B)悬索 空间网架 薄壳平板网架

(C)空间网架 悬索 折板 薄壳

(D)折板 悬索 空间网架 薄壳

11.下面关于建筑材料物理性质的表述何者正确:

(A)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实体部分体积之比

(B)空隙率:材料中直径在¢5mm以上的空隙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C)吸水率:材料由于干燥状态打到饱和吸水时增加的质量与干质量之比

(D)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含水分体积与材料总体积之比。12.平屋顶和斜屋顶的坡度区分界限值是:

(A)2%(B)6%(C)10%(D)12%

13.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兴起于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14.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终止封建都城的夜禁和里坊制度: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5.有机建筑理论的创始人是:

(A)柯比西埃(B)米斯。凡。德罗(C)格罗比乌斯(D)赖特

16.以下关于建筑空间的论述中,指出何者为谬:

(A)建筑空间是由组成其界面的人工和利用的自然物质元素所围合供人们生存活动的空间

(B)建筑空间提供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建筑实体形象条件,其本身并无独立的审美价值

(C)人工与自然的物质元素围合的空间形成单一的和组合的空间结构,构成了建筑环境

(D)空间的秩序、围合物的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以及空间中的各种物体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的质量

17.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

(A)周礼《考工记。匠人》

(B)宋代《木经》

(C)宋代《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

18.对以下关于建筑环境的观点,正确的是:

(A)建筑物的自然环境不一定完美,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主题,对自然环境适当加以改造,达到积极的利用和提炼

(B)建筑的自然环境应当充分加以尊重,因此,建筑的造型艺术构思应当基于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一草一木都应保护

(C)中国传统的“风水”术是渗透了科学内涵的环境景观艺术遗产,在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遵循“风水”法则

(D)现代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特别在市中心土地珍贵条件下,高密度和高容积率限定了外部环境设计的次要地位,建筑的室内空间成了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19.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除满足步行交通的要求外,下列哪一种要求是人行道宽度确定的主要因素;

(A)工程管线埋设

(B)绿化种植

(C)地震避灾

(D)儿童游戏

20.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原则下,断面的组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一般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各部分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B)各部分均按中心线不对称布置

(C)车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D)人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21.城市道路横断面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计算中,通常选用以下哪一种规划机动车交通量?

(A)一条车道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B)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C)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D)单向平均小时交通量

22.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下列哪一种设计是包括在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中的?

(A)行车安全视距验算

(B)街头绿地绿化设计

(C)雨水管干管平面布置

(D)人行道铺地图案设计

23.立体交*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口,可分为两大类,下列哪一种分类是正确的?

(A)简单立交和复杂立交

(B)定向立交和非定向立交

(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D)直道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24.平面环形交*口设计除了中心导的半径应满足设计车速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哪一种要求?

(A)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得小于60度

(B)机动车到必须与非机动车道隔离

(C)转角半径必须大于20米

(D)满足车辆进出交*口再换刀上的交织距离要求

25.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竖曲线:

(A)相邻坡段坡度差小于0.5%(B)外距小于6cm

(C)切线长小于20m(D)城市次干道

26.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下列哪一种数值:

(A)0.2%(B)0.3%(C)0.5%(D)1%

27.在编制城市规划时,下列哪一种不是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分类?

(A)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

(B)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

(C)专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

(D)收费停车场,免费停车场

28.路边停车带是指设在车行道旁或路边的地面停车设施,指出下列哪一项是路边停车带的停车特点。

(A)短时停车

(B)全日停车

(C)停车时间有一定规律

(D)需设专用固定停车位

29.在城市次干道旁设置港湾式路边停车带时,是否需要设置分隔带?从下列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A)不需设分隔带

(B)可设可不设分隔带

(C)应设分隔带

(D)停车带长度短时要设分隔带 30.单位专用停车场常采用下列哪一种车辆停发方式?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31.露天地面停车场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按当量小汽车估算,常采用下列哪一种值域?

(A)16-20m2/停车位

(B)20-25m2/停车位

(C)25-30m2/停车位

(D)30-35m2/停车位

32.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指出下列哪一项是它的主要缺点:

(A)螺旋式坡道造价较高

(B)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C)交通流线不易组织

(D)结构设计复杂

33.下列工作内容哪一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

(C)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34.根据用水的目的、对象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和进行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下列哪一组城市用水分类?

①工业企业用水②生产用水③居民生活用水④生活用水⑤公共建筑用水⑥市政用水⑦消防用水⑧施工用水⑨绿化用水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⑨

(C)②④⑥⑦

(D)①④⑧⑨

35.城市电力负荷预测是城市供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城市用电量预测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宜用于城市用电量的远期预测?(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电力弹性系数法

(D)时间序列建模法

36.在城市燃气系统设施工程规划中,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下列哪一项?

(A)根据预测年的城市燃气总用气量

(B)根据预测年的燃气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

(C)根据预测年的民用和工业燃气负荷重量,并适当考虑未预见用气量(如管网漏损量等)

(D)根据预测年的燃气资源状况、城市规模、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和层经济实力。37.以下四种城市排水体制中,哪一种体制多用于旧城区改建?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不完全分流制

(D)完全分流制

38.下列城市电网典型结线方式中,哪一种不宜在城市高压配电网中采用?

(A)放射式

(B)多回线式

(C)环式

(D)格网式

39.下列城市工程管线,哪一种管线最宜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形式?

(A)雨水管

(B)污水管

(C)热力管

(D)给水管

40.将城市工程管线按弯曲程度分类,下列哪一组管线属于可弯曲管线?

①自来水管道②污水管道③电信电缆④电力电缆⑤电信管道⑥热力管道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③④

41.设置城市燃气储配站主要有三个功能,并指出下列功能中哪项不属于燃气储配站的主要功能?

(A)调峰

(B)混合(C)加压

(D)调压

42.综合布置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产生矛盾时,提出的下列避让原则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A)压力管让自流管

(B)小管让大管

(C)低压管让高压管

(D)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

43.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指下列哪一项?

(A)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B)地面到管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

(C)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

(D)地面到管道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4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采用台阶式,当保护台地的挡土墙高度超过6.0米时,宜退台处理。试问退台的宽度不能小于多少?

(A)1.0米

(B)1.5米

(C)2.0米

(D)2.5米

45.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编制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深度应为下列哪一组?

① 确定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主、次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④确定主、次、支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⑤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控制标高⑥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⑦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⑧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⑦

46.下列各灾害如:①火灾②河(江)洪、海潮、泥石流③风灾④雪灾⑤冰雹灾害⑥地震⑦战争,其中哪一组是构成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⑥

(B)①②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⑥⑦

47.某平原地区一座规划为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该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年)应为下列何种幅度范围?

(A)20-50年

(B)50-100年

(C)100-200年

(D)≥200年

48.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应为下列哪一些?

①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②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③确定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和数量等④布置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⑤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⑥组织防灾生命线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

49.下列城市消防设施中,哪两项是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①消防给水管道②消防站③消防水池④消火栓⑤消防瞭望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0.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防震标准(即抗震设防烈度)依据以下哪项确定?

(A)城市性质和功能

(B)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C)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上一篇:乡镇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专项施工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