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2024-04-29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精选6篇)

篇1: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

五官是孩子们身上重要的器官,他们无时不刻地感受着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懂得去保护这些重要的器官。活动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孩子自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着它们的重要,逐步激发保护意识。活动名称: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重点难点: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www.hoing.net

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3、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4、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5、交流协调

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6、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篇2: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二、适用对象:幼儿园小班

三、知识背景:所谓五官指耳、目、口、鼻、身,但通常是指脸上的耳、目、口、鼻四种器官。耳是一种听觉器官,主要是用来听声音,此外还管身体平衡;目是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主要是用来看物体的;口是人或动物进食的器官,包括舌头、牙齿等,它还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鼻是人或动物的嗅觉器官,主要用来闻各种气味的。

四、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鼻、耳、口等器官,能说出其名称,用处及它在脸上的位置。

2、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眼、鼻、耳、口。

五、纲要目标:

1、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好奇好问,积极参与活动。

2、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五官的用途及五官的位置。

3、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发展了幼儿听、闻、尝、看等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六、活动资源:

1、幼儿操作用:没有五官的人脸图五幅,眼睛、耳朵、鼻子、嘴的活动卡片各五套。

2、教师操作用布娃娃一个,香水等。

七、内容与过程:

1、教师安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出课题:

1)教师出示布娃娃,提问:“谁能告诉我老师的手上拿着什么?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没有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手揉眼睛,应保护好眼睛,才能看更多的东西。

2)提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旁边的小朋友,眼睛在人脸的什么地方?有几只?(小朋友看后告诉老师,老师出示人脸图,将眼睛贴在相应的部位。)

2、老师喷香水,提问:“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味道?你是怎么知道的?鼻子还能干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闻味道,还可以呼吸。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好鼻子,不能用手挖鼻孔。

提问:鼻子在人脸的什么地方?有几只?(小朋友看后告诉老师,老师将鼻子贴在人脸的相应部位。)

3、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拍几下铃鼓后,提问:“老师刚才干什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耳朵是干什么的?”

小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没有耳朵,就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所以,小朋友要保护好耳朵,不挖耳朵,耳朵才能听更多的声音。

提问:耳朵在脸上的什么地方?有几只?(小朋友互相看后告诉老师,老师将耳朵贴在人脸的相应部位)

4、让幼儿观察人脸图,提问:“这张人脸图还缺少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在人脸的什么地方?”

小结:缺少嘴,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小朋友要保护好嘴,不将手指和脏东西放进嘴里。

5、玩游戏《贴五官》。让每一个小朋友拿一器官的卡片,当老师请小朋友上来贴眼睛时,那眼睛的幼儿就将眼睛贴在相应的部位,依次进行。

6、玩《点五官》游戏,结束。

八、活动评价:

篇3: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台湾的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缘起于台湾社会科学家反省本土社会科学研究者的OEM式学术研究模式[3]68,也称“素朴的实证主义”。

因而,倡导社会科学本土化是有针对性地批判上述这种“素朴的实证主义”,寻求建立在本土的社会/文化/历史脉络中更贴切地描述、理解和解释本土实际的本土化社会科学。但是,这里有两个概念有待澄清,一个是何谓“更贴切”?或者“更贴切”的标准是什么?二是何谓“本土实际”?

所谓“更贴切”,逻辑上蕴涵着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不能“贴切地”描述、理解和解释本土实际。而且,上述历史回顾中表明,这种不贴切的主因是本土社会科学家的OEM式研究方式。那么“更贴切”就意味着本土社会科学家首先要清楚认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背后的哲学内涵(方法论、本体论承诺等),其次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中采取的方法论立场、本体论承诺有清晰自觉的意识,最后达致“至少不比西方社会科学差”[3]88地显露、展现、符合、表现、反映、象征、诠释或建构[3]31所研究的行为。杨国枢进一步将这个标准称之为“本土契合性”,强调本土化社会理论能更有效地与当地人之心理与行为及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相契合[4]。

然而,如果在方法论上与西方社会科学没有不同,那么上述意义上的本土化社会科学怎样与OEM式西化社会科学相区别?是有独特的方法吗?大部分学者认为没有。那区别在哪呢?有的认为在于其所关注的问题及思考问题的重点上,如杨中芳[3]82、吴重庆[5];有的认为在于把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和本土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比如中国的文化传统、当地人的想法及特有的行为等)(如费孝通[6]、黄光国[3]75、杨国枢[3]28);有的认为在于形成特有的社会理论,如郑杭生[2]41。实际上,上述三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是因为基于中国的社会文化脉络提出问题,由此必然生发出不一样的理论。这样的理论是为了更贴切地描述、理解和解释本土实际。因此,说到底,本土化社会科学寻求的是考虑本土社会文化语境,并且更有解释力的理论。但是如果本土化社会科学采用的方法论和方法都与OEM式西化社会科学没有区别,那么对本土语境的侧重是否能成为本土化社会科学的独特特征呢?由此产生的理论在本质上会是独特的吗?

第二、 三节将展示如下论点:社会科学本身就蕴涵了要求社会科学家考虑本土社会文化语境,并且建构出模型或者理论,来诠释他们在生活世界所知觉到的各种现象,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批判,使其改变得更合乎理性(下文简称“论点T”)。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本来就应当是本土化的,对本土语境的侧重并不能成为本土化社会科学的独特特征,因而由此产生的理论本质上并不特殊。那么,本土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学术取向,即对本土现象的研究要减少对西方社会科学的误解乃至误用。如何“不误解”?一是清楚认识西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背景,二是对本土实际的贴切认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要以科学哲学为基础。前者一目了然,后者与下列问题相关:“更贴切地描述、理解和解释”的“本土实际”指的是什么?“本土实际”是指真实存在的社会结构、个人心理、文化传统,还是仅仅指研究者对于所谓“本土实际”的概念构建呢?这实际上关乎科学哲学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话题。

综上,如果第二、三节对于论点T的论证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说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实质上是一种学术取向,即对本土现象的研究要减少对西方社会科学的误解乃至误用,要求社会科学家基于科学哲学,清醒地使用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研究本土行为及社会结构,并寻求批判性发展。

二实证主义

本节以及下节以社会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方法论传统为例论证论点T。

作为学科建制的社会科学形成于1850-1945年期间[7],深受启蒙运动影响,致力于根据自然的权利,发展一种建立在理性和经验基础上的新的客观的社会科学[8]。基于此背景,实证主义和诠释学围绕社会科学的本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

孔德(A.Comte)、密尔(J.S.Mill)和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是实证主义的代表。在此,以迪尔凯姆为例,考察其如何论证社会科学的科学本质,以及留下哪些硬核。我们对其论证思路概括如下:

(一)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基本思路

观点:社会学(社会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

理由:

A.社会学的主题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该主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关于实在的规律,故实在是科学的对象。

C.社会学的基本原则是:把社会事实看做物(things)。物不同于概念,故社会事实应被看做是实在而不是观念[9]69-70。

D.社会学研究拒斥一切预断,其研究出发点不应是别的,只有:可观察的资料(observable data)。

E.可观察材料很容易是主观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些可观察材料的客观性呢?除了上述C、D两个原则外,还要求观察者保持客观的态度。

F.社会科学最为重要的是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正常现象是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这种普遍性本身是可以解释的,这种解释必须与我们所研究的种的生存条件联系起来,根据该现象是生存条件必然造成的机械性结果,还是使人的机体适应生存条件的手段,来解释现象的正常性。

G.解释一种社会现象,不但要找出事实的原因,指出为什么此事实存在,还要阐述其功能,说明事实的有用性,从而显示事实与环境的统一。

因为ABCDE,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因为AFG,社会学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科学。

(二)实证主义的局限及其遗产

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的遗产在于其论证社会学之科学性和特殊性的策略,即自然主义(naturalism)和整体主义。其局限性在于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

1.遗产: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

简单概括迪尔凯姆论证社会学之科学地位的策略:首先将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典范,参照自然科学的本质,论证社会学也具有类似的本质。这样的策略我们称自然主义的策略。除此之外,论证社会学之特殊性的策略是:整体主义,即社会学研究的类型不能还原为下一层级的类型(例如心理或者生理),从而也导致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如:功能分析方法)。这两类策略本身具有开放性,因而也得以在实证主义哲学受到批判后继续发展。

2.局限:

卢卡斯(Steven Lukes)指出,迪尔凯姆的根本缺陷在于其对客观性的幻想性追求以及误解性地忽视心理学,具体到社会学解释则忽视了诠释学的维度和社会事实的微观基础[9]18-19。他的点评非常精到,而这些缺陷主要是针对上述策略的具体实施。

(1)实证主义的局限

对于自然主义策略,迪尔凯姆采取的是实证主义进路:首先,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外在于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可获得客观有效知识的。然后,基于关于社会实在的实在论立场上,论证社会科学也具有同样的客观性,从而论证社会科学之科学性。

当然这里的“客观性”是需要澄清的。首先,要获得客观有效的知识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物”。要注意的是,迪尔凯姆说把社会事实当做物,并不是把社会世界的现实和外部世界的现实同等看待,而是把社会事实看做是与物质之物具有同等地位但表现形式不同的物。因而,迪尔凯姆谈论的是:应该以实在的方式处理理论术语的构建。其次,既然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意愿,那么社会科学家就不能以精神直接认识物,而要摒弃先入之见,亦即要保持像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在他们的学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时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其三,如何坚持这种精神状态呢?根据C和D,社会科学家能且仅能通过可观察的资料进行外在的研究。但是如何通过基于感觉的观察资料得到客观的表象呢?在迪尔凯姆看来,这是因为社会实在具有一种使自己“结晶化”的特性。

从当代科学哲学的角度来看,上述几乎每一条都受到批判。首先,对理论术语的构建本身是需要诠释的,因为构建一个语词,必先在语词所在概念系统中理解其意义,而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处于不同的概念系统说同一个词,这就需要澄清意义,也就需要诠释[10];其次,在诠释中自然科学也不可能摒弃先入之见,因而不可能保证价值中立的精神状态;其三,社会的语言游戏没有本质,只有流动的生活形式,社会实在能使自己“结晶化”的特性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幻想性追求。那么,这些批判对自然主义策略构成威胁吗?可以说没有,因为自然主义的立场是随着自然科学观的改变而改变的,对于上述三种批判的回应可见于建构实在论的论证中[11]。

(2)整体主义的局限

对于整体主义策略,迪尔凯姆采取的是方法论整体主义的进路。如上所说,社会学有特殊的研究对象,那就是社会事实;并且根据社会事实的特性,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这是可能的,因为集体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存在于社会内部环境。构成社会内部环境的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物,即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有形物体,以及以前的社会创造物,如已经建立的法律、已经形成的风俗,不朽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另一种是人间环境,它们才是社会进化的驱动力。因而,社会学的问题尤其在于找出最能影响社会现象的这种人间环境的各种属性。但是解释并不是到此为止,因为原因并不能解释:人类相继的历史阶段,前面的进步是怎样预先决定了后面的进步。这说明社会学解释同时需要另一种解释:功能解释,即从社会现象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关系来评价社会现象的有用价值。

对方法论整体主义最典型的批判是:其忽视了人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联,因而忽视了行动意义。但这些批判并不意味着要抛弃整体主义,相反,帕森斯和吉登斯由此发展了一种结构主义的整体主义。

综上,实证主义方法论传统为社会科学留下了两个重要的遗产,一个是论证社会科学之科学性的自然主义策略,另一个是论证社会科学之特殊性的整体主义策略。那么这两个遗产是否包含了论点T呢?首先,自然主义预设了科学中存在一套共同的客观标准,使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也就意味着要清醒地认识西方社会科学,就必须了解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其次,无论是当代科学哲学还是整体主义,都强调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于解释是不可或缺的,语境因素已经成为模型建构的内在因素。因此,实证主义传统以及其后继者实际上都认可了论点T。

三诠释学

诠释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论始于狄尔泰(W.Dilthey),认为社会概念形成于它们被运用的世界,概念被共同体所拥有,在共同体中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或接纳新成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成员只有学会运用这些概念才会被共同体接受,这个过程离不开人类主体的诠释。因此,揭示行为的意义需要诠释学的理解,而且理解意义是社会科学的主要目标。这使历史社会领域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狄尔泰因此强调“解释”(explanation)和“诠释”(interpretation)之间的区别,并把科学分为两类,一类为自然科学,另一类为精神科学,指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解释,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诠释。这种方法论二元论主要是反对实证主义方法论,也被文德尔班(W.Windelband)、李凯尔特(H.Rickert)和韦伯(M.Weber)有修改地接受[12]。下面选取韦伯为代表,试图厘清诠释学论述社会科学之本质的基本思路。

(一)韦伯:经验知识和规范性判断的划界

简单地讲,韦伯所做的就是:关于经验科学和实际社会政策(practical social policy)的划界(或者经验知识和规范知识的划界)、关于理论和实在的划界。要论述前者必涉及后者。具体论证如下:

观点:社会学(社会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理解是其主要方法。

理由:

A.经验科学寻求真理,真理寻求适当地分析经验实在的有效性。实际社会政策阐述理想(ideals)、给出价值判断。事实与价值是相异的,故而应该明确区分经验科学和实际社会政策。

B.社会科学是关于具体实在的经验科学。经验社会科学的认知目标就是理解实在的特点,“一方面理解其现今表现形式中的个别事件的联系和文化意义,另一方面理解它在历史上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13]72。这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首先能够把无关紧要的东西与重要的东西区别开来,把实在与我们的文化价值联系起来,然后抽出对我们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抽象的结果使得社会科学的主题不是真实的实在,而是对实在的概念构造。但这种概念构造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还需要有助于对实在的意义的理解(或诠释)。

C.经济-社会科学的主题是价值关联的,价值关联简单地指:“哲学地诠释那种特殊的科学‘兴趣’,它决定选择主题以及经验分析的问题”[13]22。

D.既然经济-社会问题是价值关联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有效的论证是可能的吗?

D1.什么叫客观上有效?韦伯说就是对经验实在的分析性整理(the analytical ordering)。如何达致分析地整理经验实在?韦伯说关键在于对经验实在的各部分作出恰当的因果归属。

D2.文化科学中的因果问题并不是一个规律问题,而是具体的因果归属问题,即因果归属不是作为目的而是作为手段,被我们用于将一个社会-经济事件归属于一个概念框架。在这个概念框架下,理想类型的概念构造被用于衡量概念和实在的关系,也就是比较经验实在,从而安置它们的相异或相似地位,用最为清晰明了的纯概念描述它们,并且因果地理解和解释他们。

D3.理想类型将“实在”转换为“心理结构”,它不是假说,而是提供了建构假说的方向;它不是对实在的描述,而是旨在给出这种描述的清晰明了的表达方式;它既不是历史的实在也不是“真的”实在,它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纯理想的限制性概念比较和研究对真实状况(或行动)的重要成分的阐释[13]93。

D4.理想类型是一个发生学概念,因而不同的标准可以用于选择构造关于某种具体文化的理想类型的特性。但理想类型的构建,是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因而,在使用它们的方式上,研究者在这里和在其他地方一样受到我们的思维规范的制约。那是怎样的规范呢?价值中立原则。

E.何谓价值中立原则?

E1.经验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不是达到价值判断,从而制定经济社会政策,而是对这些价值判断的科学批判。这要求:如果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研究课题,他应该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而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地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E2.严格的经验分析只能在目的明确给定的情况下解决手段对于达到该目的的充分性问题。但同时,对行动的判断不仅仅纯粹地依据它们的工具价值,而且还依据它们的内在价值。那么严格“科学地”仅仅指内在一致地,而不能被外在“事实”驳倒。这也就意味着对经验研究的评价并不存在必要的实际基础。

F.经验社会科学对价值判断的批判性讨论何以可能?

F1.存在给定的需求;

F2.所有这些需求及其排列次序是可接受的;

F3.一个给定的经济次序是存在的。

因为AB{D}{E}{F},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因为BC{D},社会科学是一门特殊的文化科学。

(二)韦伯的局限及其启示

韦伯关于社会科学本质的论证策略简述如下:

否定性策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属于不同性质的科学,因此不能参照自然科学来论证社会科学的本质。

肯定性策略:社会科学是理解意义的科学。首先,社会科学是特殊的,因为价值关联(C);其次,经验科学的主题是价值关联的,但价值关联并不影响经验科学的客观性({D}{E}{F});最后,经验科学知识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对意义的理解,所以最终社会科学的任务是诠释意义(B)。

1.局限:

韦伯对上述策略的具体阐述,主要受到这样几个方面的挑战:

(1)视阙融合(fusion of horizons):研究者的价值判断是内在于诠释活动中的,不存在抛却研究者视阙的诠释,意义只有在研究者的“成见”和被诠释者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时才产生。韦伯对意义的定义基于严格主客二分之上,没有看到诠释意义的主体间性。这方面的批评有来自诠释学内部的,如利科(P.Ricceur)、伽达默尔(H.G.Gadamer)等,还有来自诠释学外部的,如库恩 (T.S.Kuhn)。

(2)社会科学之客观性的根基究竟在哪里?根据{D}{E}{F},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理想类型的理性重构”,其结果是达到对经验实在的分析性重构。这种理性重构的工作是针对目的合理行动而言的,其得以可能的条件是,一旦确定课题,研究者就需停止使用任何价值观念。这个条件本体论上预设存在一个判断的标准为所有文化团体所共享,包括行动者。韦伯并未论证工具理性的普遍有效性,故而进一步的形而上学论证才能保证社会科学之客观性。哈贝马斯(J.Habermas)正是基于此,提出了交往行动理性。

(3)工具理性可作为理性化社会的唯一标准吗?社会科学以工具理性作为理性的标准,虽不能作为道德判断的最后依据,但社会科学在事实层面的讨论有且仅有工具理性这一种标准,那么对价值判断的科学批判也就只有这一种标准。这预设了科学理性只有唯一的一种标准,那就是工具理性。在唯科学至上的当今社会,很容易扩大这种作为科学理性的工具理性的适用范围,甚至主宰人们的生活。批判这种意识形态的宰制性,成为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学派的一条进路。

2.启示

虽然受到批判,但韦伯的两条基本策略仍然存在。首先是对一味模仿自然科学研究方式的批判,其次是奠定了意义在社会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对于论点T来说,首先,诠释意义本身就蕴涵着对行动所在社会内部的文化环境的理解;其次,上述(2)和(3)中对韦伯的发展为本土化社会科学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存在空间:一是跨文化研究时,考虑是否存在这么一套普适的价值体系;二是对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中预设的意识形态保持清醒的同时,比较本土意识形态包含的理性预设和价值判断;三是探寻本土化社会科学的上述研究成果是否能形成对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篇4:科学有什么用

中国的历史,四大发明主要还是靠技术。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其实是没有科学的。我们发明了火药,但没有发展出化学;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发展出物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没有科学的传统。反过来看西方,他们有古希腊,所以有几何学、逻辑学,通过逻辑推理推演,他们发展出一整套的科学体系,所以科学是西方的舶来品。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科学教育起缘,是从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西方的正式的科学教育才真正地引入了中国,普通的百姓可以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那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痛苦,使得国家的教育体系要改变掉,要把科学真正地引入进来。其实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并不是没有向西方学习,我们打开了大门,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买了他们的枪炮。当年的北洋舰队,实际上是亚洲最强的舰队,吨位远远超过日本,但还是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为什么?我们学的都是人家的技术,因为这个东西有用。我们没有在一八六几年的时候把西方的科学引进到中国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科学名词很多都是从日本来的,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打开了大门,不仅仅是买人家的枪、买人家的炮,同时引进了科学,他们整个的科学体系比我们早建立了几十年。

大家从历史可以看到,缺乏科学,只是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急功近利的话,最终得到的只是皮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所以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或者经常地去问,这东西有没有用,最终其实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这是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科学有什么用。第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是技术之本,是一切的本源,所以发展科学是我们要做的一件最根本的事情。

科学的第二个用处,其实是文明的一部分。在教科书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中国人的名字;在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奖项,中国是很缺席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也是文明的一个标志,早在希腊的时候,就把这个科学建铸在文明的体系里面。这就像中国,一旦经济发展了,有一点点经济基础,就会发展艺术、音乐、文学……那么科学实际上也应该是文明的一部分,就是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应该去探究,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经常地去仰望天空,知道宇宙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根本追求,使得我们永远有一个动力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宇宙的根本构成,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世界,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将来还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第三个就是科学实际上教给我们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根本的方法论其实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逻辑推理,所以自古希腊以后,给了我们一整套所谓推理的方法。科学的第二个主要的部分是归纳,从培根以来,实证科学使得西方的科学建立在归纳推理和实验的这两个根本支柱上面。应该说这些科学的方法都是从西方来,中国在自己的文明发展历史上,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没有真正地体会到。所以科学的方法论,在我们的社会上实际上是很缺乏的。

所以你们看一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说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师”,说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是很少有人真的去用科学的方法问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合理,或者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有证据支持?所以整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缺乏一个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如果能够更多的让百姓、让青年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整个社会会发展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科学最终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所以今天的量子论也好,相对论也好,都会成为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使得我们的社会在今天能够这么发达。但是科学的主要目的,不在这第四点,而在前面的三点。我们应该把科学真正地融合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当中,使得科学成为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经常有人说你做这个科学,你要么有用,要么能得个诺贝尔奖,你一样都没有,做这个研究干什么呢?我想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们现在都用手机,都有移动互联网,十年前我们大家用的都是一般的计算机里的互联网,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是从哪儿来的,谁发明的。

实际上在1989年的时候,欧洲的物理学家因为要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寻找希格斯粒子,他们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科学家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大量的数据和程序,而这个交流在过去是通过E-mail来做的。E-mail是美国军方发明的,而这个E-mail显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欧洲核子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为了满足物理学家的要求,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的互联装置,所以世界上的第一个Browser(浏览器)就是欧洲核子中心发明的。

那么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它对经济的贡献已经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这就是科学家在科学的研究当中,会产生这样重大的贡献。所以欧洲核子中心不仅是科学的中心,也是技术的中心,它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一个诺贝尔奖,而是要追求掌握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集合人类的共同的能力,能够建造这样一个中国的科学中心,使得未来中国也能够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之一。至少对中国的科学家来说,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中国的科学已经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那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中国的基础科学,大概在国际上的投入排在第三名或者是第二名,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的基础科学,占整个R&D(研发经费)的比重只有5%左右,那么国际上基本上是在10%-20%,大部分国家在15%。从这个比例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和民众对基础科学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大家应该对基础科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要知道它是我们文明的一部分,它是我们成为世界上伟大国家、成为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民族,能够立身于世界之林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对科学的贡献,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非常小,所以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基础科学,看到对国家发展、对未来发展、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性,使得我们的后代不会在学科学的时候,看到科学家的名字都是外国人。

也许过一百年以后、两百年以后、五百年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中国人的名字写在科学的教科书上,将来,能够深刻地把科学的基因融合在我们民族的血液和文化里,使得我们把对科学的追求,对科学的研究,对科学的喜爱,能成为我们本能的一部分。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不光在经济上、在国际上有地位,同时在文化上、在文明上也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地位。

谢谢大家!

篇5: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能欣赏和理解散文〈耳朵有什么用〉,懂得耳朵用处大,知道一些保护自己的耳朵的方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倾听了故事《我在长大》

材料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

·互相看看朋友的耳朵,谈论各自发现了什么?

1、软软的是耳垂

2、翘翘的是耳廓。

二、欣赏散文《耳朵有什么用》:(重点)

1、讨论:要是人没有耳朵会怎样?

2、欣赏散文第一段:耳朵有什么用?可以听哪些声音?

3、欣赏散文第二段: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有什么用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他们的耳朵有些什么特殊的用处?

4、欣赏散文第三段:耳朵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5、完整欣赏散文:你知道除了散文里说的,耳朵还有什么用处?

三、保护耳朵

1、讨论:耳朵这么有用,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呢?(难点)

(幼儿两两结伴讨论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有了它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声音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其他好多特殊的用处。平时我们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叫,不要听太响的音乐和声音,这样会影响耳朵的听力;不要随便挖耳朵,随便把东西塞到耳朵里去,这样可能耳朵会受伤;洗头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去,游泳或者洗头、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耳朵里的水,防止生中耳炎。大家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一定会让耳朵越来越灵的。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6: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 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头部的外部形态,知道五官的名称和功能。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知道不把异物放在嘴、鼻、耳中。

3、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操作卡三张、香水、铃鼓。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指五官》。认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1、用游戏的形式请幼儿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师:今天呀徐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个“指五官”的游戏,老师说什么,小朋友就指什么。准备好了吗?(鼻子、耳朵……)现在老师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谁指的又快又准确。小耳朵竖起来,听仔细了(眼睛、嘴巴……)

2、小朋友真是聪明,难不倒你们,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说,老师来指,好不好?(鼻子、嘴巴……)

二、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五官的功能。

1、用五官了解桌子上有那些东西。

师:小二班的小朋友真不错,徐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一看,玩一玩,然后举手告诉老师: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2、幼儿操作后,提问: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本领真大,眼睛能看到了篮子里有很多的东西,鼻子能闻出了毛巾、清新剂是香的,耳朵能听出了八宝粥瓶子里有东西,小球能够发出声音来。那么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呀?(可以吃东西、讲话),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本领真大,它们各有各的本领。

三、观察操作卡,知道要保护自己的五官。

师:徐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的一张好看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出示操作卡一;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肚子痛?(师:对了,这个小朋友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肚子痛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二张好看的图片呢?你们想不想看?(想)那先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等老师数到三再睁开来。出示操作卡二、三;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医生为什么要帮小朋友看耳朵和鼻子?(因为他把东西塞到了耳朵和鼻子里,结果怎么样?结果只能上医院去找医生帮忙拿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学他们,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不能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不能把东西塞到鼻子和耳朵里。我们的眼睛呢?你们知道不知道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不能用脏东西揉眼睛,不能看很长时间的电视,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音乐游戏《我的好朋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的好朋友”的游戏,请小朋友找个空一点的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吧!

活动延伸:

粘贴五官。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夜跑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校学生会主席任职演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