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2024-05-04

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共6篇)

篇1: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位文学家排行榜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 哈姆雷特等戏剧,十四行诗

2.但丁(1265-1321)意大利 神曲

3.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古希腊 荷马史诗 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5.乔叟(约1340-1400)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 6.狄更斯(1812-1870)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 尤利西斯 8.弥尔顿(1608-1674)英国 失乐园 9.维吉尔(前70-前19)罗马 埃涅阿斯纪 10.歌德(1749-1832)德国 浮士德 11.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 堂吉诃德 12.紫式部(约978-约1016)日本 源氏物语 13.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古希腊 俄底浦斯王 14.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 押沙龙,押沙龙!15.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16.T.S.艾略特(1888-1965)英国 荒原 17.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 追忆似水年华 18.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 傲慢与偏见 爱玛 19.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 米德尔马奇 20.叶芝(1865-1939)爱尔兰 众多诗歌

21.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 叶甫盖尼·奥涅金 22.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古希腊 酒神的伴侣 23.约翰·多恩(1572-1631)英国 歌与短歌 圣十四行诗 24.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美国 白鲸

25.济慈(1795-1821)英国 希腊古瓮 夜莺颂 哀感 秋颂 26.奥维德(前43-17)罗马 变形记 27.杜甫(712-770)中国 杜工部集

28.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 众多诗歌 29.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古希腊 众多戏剧 30.福楼拜(1821-1880)法国 包法利夫人 31.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 变形记 城堡 32.莫里哀(1622-1673)法国 伪君子 33.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 抒情歌谣集 34.阿里斯托芬(约前450-前385)古希腊 鸟 35.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 魔山 36.易卜生(1828-1906)挪威 玩偶之家 37.契诃夫(1860-1904)俄罗斯 樱桃园

38.亨利·詹姆斯(1843-1916)美国 贵妇人的画像 39.纳巴科夫(1899-1977)美国 洛丽塔 40.惠特曼(1819-1892)美国 草叶集

41.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 欧也尼.葛朗台 高老头 42.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 格列佛游记 43.司汤达(1783-1842)法国 红与黑

44.哈代(1840-1928)英国 德伯家的苔丝 无名的裘德 45.萧伯纳(1856-1950)英国 人与超人 46.海明威(1899-1961)美国 永别了,武器

47.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 虹 恋爱中的女人 48.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 恶之花 49.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 等待戈多 50.维吉尼亚·吴尔夫(1882-1941)英国 到灯塔去 51.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英国 夺发记 52.拉伯雷(约1494-1553)法国 巨人传 53.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 抒情诗集 54.埃米莉·狄金森(1830-1886)美国 众多诗歌 55.爱伦·坡(1809-1849)美国 众多诗歌,小说 56.亨利·菲尔丁(1707-1754)英国 汤姆.琼斯 57.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英国 黑暗的心 58.罗伯特·布朗宁(1812-1889)英国 指环和书 59.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 局外人 鼠疫 60.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 简·爱 61.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英国 呼啸山庄 62.让·拉辛(1639-1699)法国 菲德拉

63.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64.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 父亲 朱丽小姐 65.左拉(1840-1902)法国 黛莱丝·拉甘 小酒店 66.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 小径分岔的花园 67.曹雪芹(1715-1763)中国 红楼梦 68.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 十日谈 69.伏尔泰(1694-1778)法国 老实人 70.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英国 项狄传 71.萨克雷(1811-1863)法国 名利场 72.雪莱(1792-1822)英国 众多诗歌

73.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 长夜漫漫路迢迢 74.华莱士·斯蒂文斯(1879-1955)美国 众多诗歌 75.拜伦(1788-1824)英国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 76.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77.沃尔特·司各特爵士(1771-1832)英国 众多小说 78.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 大地上的居所 79.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 没有个性的人 80.丁尼生(1809-1892)英国 悼念

81.弗拉纳里·奥康纳(1925-1964)美国 众多小说 82.卡图卢斯(约前84-约前54)罗马 阿提斯 83.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西班牙 众多诗歌,戏剧

84.霍桑(1804-1864)美国 红字 85.德莱塞(1871-1945)美国 美国的悲剧 86.拉尔夫·埃利森(1914-1994)美国 隐身人

87.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英国 巴塞特郡最后的纪事 88.弗朗西斯科·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 了不起的盖茨比

89.雨果(1802-1885)法国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90.泰戈尔(1861-1941)印度 吉檀迦利

91.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 92.京特·格拉斯(1927-)德国 铁皮鼓 93.鲁迅(1881-1936)中国 阿Q正传

94.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英国 印度之行 95.伊萨克·巴谢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 众多小说,戏剧 96.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 细雪 97.理查德·赖特(1908-1960)美国 土生子 98.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美国 三个女人的一生 爱丽丝.B.托克拉斯自传

99.世阿弥元清(1363-1443)日本 井筒 葵夫人

100.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英国 从深处 瑞丁监狱之歌

篇2: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1932年,阿黛尔嫁给一个英国人,以后就再也不表演了。可是弗雷德却不愿放弃歌舞生涯,他要单枪匹马在好莱坞干下去。多年以后,他在《乐队车》这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与他处境相似而奋发图强的角色。

弗雷德从影片《飞往里约热内卢》开始,与一位名叫琴裘·罗杰斯的女青年搭档跳舞。弗雷德与琴裘·罗杰斯并不是影片的主角,但是当他们跳起卡利欧克舞时,人们意识到,在电影舞蹈领域里,将要发生重大事件。

弗雷德曾和裘琴·罗杰斯一起合拍了九部影片。他们的舞蹈直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佳交际舞”。舞蹈评论家亚利安·克洛斯写道:“阿斯泰尔和罗杰斯已成为电影界最受欢迎的一对舞伴。他们的舞蹈表达了男女之间真诚感人的交流。这种舞蹈在电影界将成为后继无人的绝技。”

美国许多伟大的流行歌曲作家(如罗姆·柯恩、欧文·柏林、科尔·波特以及乔治·艾雷·格什温等)都要为弗雷德和罗杰斯谱写歌曲。他们喜欢弗雷德的唱法,吐字清楚、毫不矫揉造作。弗雷德在《快活的离了婚的人》一片中,给琴裘唱“日以继夜”,就是科尔·波特创作的。

除了琴裘·罗杰斯外,弗雷德还与丽塔·海华丝、艾丽诺·鲍威尔、朱迪·加兰、西德·查利斯、李丝丽·卡侬等许多有才华的女演员伴舞,拍了四十余部影片。

弗雷德有时还在一些影片中独舞,花样百出。他在墙上跳,在天花板上跳,在屋顶上跳,穿着溜冰鞋跳,甚至边跳边放鞭炮„„

这些表演看起来好像轻而易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弗雷德曾说:“跳舞是非常吃力的工作。要跳好一个舞,要创造值得纪念的东西,就得花功夫。一切蹈动作都应有条理。因此,我总是力图熟悉所要跳的舞,这样用不着考虑下一步,手脚就能运动自如。到了这个境界,我就知道我的双脚已完全征服了地板。”

在拍摄影片之前,弗雷德和他的舞伴往往要用6周之久的时间来设计每一个舞步和动作。过去,出现在画面上的往往只是局部的舞蹈动作。弗雷德却不容这么做。他要观众每时每刻都看到他的全身。他也不允许用任何摄影技巧来夸张处理他的舞蹈。

1949年,弗雷德获得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特别奖。他的许多电视节目也多次获奖。

直到1970年,年逾七十的弗雷德才放弃了舞蹈生涯。他明白,一个舞蹈家无法永远不停地跳下去。此后,他仅仅在《那就是娱乐,第二部分》这部影片中与另一位著名男舞星金·凯利搭档,公开跳过一次。

篇3: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通常由3~5名委员组成 (一般任期4年, 可连选连任) , 其中设主席1人, 委员不必是瑞典人, 也不一定非要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委员会现一般不采用投票方式而是通过协商来取得一致意见。另设有常务秘书1人, 只负责委员会的组织工作, 不直接参与评审工作, 1973年以前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的常务秘书是同一个人]并没有选择诺奖得主的决定权, 但它负责起草报告和推荐候选人 (这些内容是决定授奖的基础) , 影响力较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决定权属于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全体院士 (不包括外籍院士) [1,2,3,4,5]。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后, 1910—1922年 (1911年和1915年除外) 他连续被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且1920—1922年连续3年位居被提名次数 (分别是8、14和17次) 的首位[6], 但一位保守自傲且顽固不化、对理论物理外行并带有偏见的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委员 (任期:1911—1929) 、瑞典眼科专家古尔斯特兰德 (Allvar Gullstrand, 1862.06.05—1930.07.28, 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却认为相对论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致使其连年落选。1921年11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一直辩论审议到当晚子夜时分才投票决定不颁发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天文学家和计量学家哈塞尔贝里 (Klas Bernhard Hasselberg, 1848.09.03—1922.05.23) 委员逝世后, 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出现了一名委员空缺。1922年5月30日的一次评审会议记录了一个动议, 选举瑞典理论物理学家奥森 (Carl Wilhelm Oseen, 1879.04.17—1944.11.07, 19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为特别委员 (1923—1944年他出任正式委员) , 由他为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尼尔斯·玻尔的原子理论准备特别报告[7]。奥森在报告中提出一项折衷方案, 提议让爱因斯坦的另一项研究成果———光电效应定律 (被1916年密立根发表的全面实验结果所证实, 颁奖辞特意避开“光电效应理论”一词) 获奖, 这样才被古尔斯特兰德和其他委员所接受。1922年11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教授爱因斯坦, 以表彰“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 特别是他发现 (阐明) 了光电效应定律 (for his services to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especially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law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8,9]。

1922年12月10日, 传统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按惯例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物理学奖由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教授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致颁奖辞, 因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访日途中, 他未出席当年的诺奖颁奖典礼, 其晚宴演说由他授权的德国大使 (非瑞士大使) 代为宣读。次年7月爱因斯坦到瑞典领奖并于当月11日在哥德堡北欧自然科学家大会 (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 第17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问题》 (Fundamental ideas and problems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的致辞, 这也是他的诺贝尔演讲。此后, 有8次14人因验证或发展爱因斯坦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0,11]。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公开部分评选档案, 我们因此而得知:1910—1922年爱因斯坦曾获62人次的物理学奖提名, 但他并不是被提名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另一位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索末菲 (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 1868.12.05—1951.04.26) 一生曾获81人次的物理学奖提名, 但他却从未获得过诺奖[12]。索末菲发现精细结构常数 (1915年) 并开创X射线波动理论, 率先提出角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4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ms) , 1920年还提出过内量子数j (总角量子数和总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的概念, 在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理论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索末菲作为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出5位诺奖得主:海森伯 (1932年度物理学奖) 、拉比 (1944年物理学奖) 、泡利 (1945年物理学奖) 、贝特 (1967年物理学奖) 和德拜 (1936年化学奖) , 是迄今培养诺奖得主最多的博士生导师[13]。顺便指出, 劳厄 (1914年度物理学奖得主) 的博士生导师是普朗克, 1909—1912年劳厄成为慕尼黑大学由索末菲领导的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无薪讲师。为了纪念索末菲对于理论物理学的卓越贡献, 2004年慕尼黑大学新成立的理论物理中心被命名为索末菲理论物理中心。

犹太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奇高, 因此犹太人被誉为“火星来客”, 文献[14-16]探讨了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

7 爱因斯坦在中国

爱因斯坦与中国有过两次“亲密接触”:应日本《改造》杂志社的邀请, 爱因斯坦偕夫人艾尔莎于1922年10月8日乘日本邮轮北野丸号 (Kitano Maru) 从法国马赛港出发赴日讲学并为新成立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UJI[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1918年7月24日由魏茨曼博士 (1949.02.17—1952.11.09出任以色列国首任总统, 爱因斯坦曾谢绝接替魏茨曼出任以色列国第2任总统) 主持奠基典礼, 1925年4月1日正式成立, 其首届监事会成员包括以下著名的犹太人:化学家和政治家魏茨曼 (Chaim Azriel Weizmann, 1874.11.27今白俄罗斯平斯克Pinsk—1952.11.09以色列雷霍沃特Rehovot, 1910年加入英国籍, 因发明丙酮和丁基醇的发酵改良制程而被誉为“现代工业发酵技术之父”) 、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05.06今捷克东部摩拉维亚Moravia—1939.09.23伦敦) 、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巴博 (Martin Buber, 1878.02.08维也纳—1965.06.13耶路撒冷) 和诗人比亚利克 (Hayim Nahman Bialik, 1873.01.09今乌克兰沃里尼亚Volhynia—1934.07.04维也纳) 等, 1925—1935年犹太教改革家马格内斯 (Judah Leon Magnes, 1877.07.05旧金山—1948.10.27纽约) 出任该大学首任校长]募集资金, 邮轮穿越地中海和印度洋, 沿途在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做短暂停留。访日途中爱因斯坦来回两次途径上海: (1) 1922年11月11日上午爱因斯坦在离开香港前往上海之际, 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自己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 13日上午10时许邮轮抵达上海汇山码头, 当天瑞典驻上海总领事正式通知爱因斯坦获得诺奖。由日本《改造》杂志社代表稻垣守克夫妇做东, 在虞洽卿路三马路一品香餐馆 (当时上海著名的西餐馆, 原址位于今黄浦区西藏中路和汉口路交汇处, 即来福士广场的和平影都处) 设中餐招待爱因斯坦夫妇一行, 午宴后客人们来到上海“小世界 (原名劝业场) ”聆听昆曲 (现称昆剧) 并游赏了老城隍庙、豫园和南京路等主要街道。18~21时中国文化教育界在书画家王震 (字一亭, 号白龙山人、梅花馆主、海云楼主, 晚年法名觉器, 1867.12.04—1938.11.13, 与吴昌硕合称海上双璧, 再加上齐白石则合称中国20世纪写意画三大巨匠) 的园林式寓所梓园里 (黄浦区小南门乔家路113号) 设晚宴款待爱因斯坦夫妇一行, 次日晨爱因斯坦一行乘原邮轮离沪, 17日到达日本神户, 开始在日本进行有关相对论、量子论和现代宇宙学的演讲。 (2) 1922年12月29日爱因斯坦一行从日本门司 (今北九州市的一个区) 乘榛名丸号 (Haruna Maru) 邮轮踏上返程, 31日上午11时许再次抵达上海汇山码头, 爱因斯坦夫妇这次下榻于杜美路 (今徐汇区东湖路) 7号旅沪犹太富商加登 (Gallon) 兄弟家中。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及学术研究会的邀请, 次日15时爱因斯坦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礼堂发表了有关相对论的演讲, 1923年1月2日11时他们继续乘榛名丸号离沪, 2月1日到达埃及北部塞得港下船, 从陆路转赴耶路撒冷视察希伯来大学 (2月8日爱因斯坦被授予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 旋即再赴西班牙访问并在马德里大学演讲, 最后于3月15日回到柏林。

北京大学校长 (任期:1916—1927) 蔡元培于1920—1922年曾三次力邀爱因斯坦访华, 且爱因斯坦已承诺访日后到北京大学来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讲座, 此计划后因正式邀请函被邮程所阻而取消, 爱因斯坦终未成行且再未亲临过中国[17,18,19]。通过两次短暂上海之行的所见所闻, 爱因斯坦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同情。他也曾支持和声援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正义事业, 同情并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8 爱因斯坦与世界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 1914年9月爱因斯坦在德国参与发起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22年被改组为‘德国人权同盟’) ”, 在该组织被宣布为非法后仍秘密参加其活动。同年10月爱因斯坦拒绝在由军国主义分子操纵和煽动下所谓维护德国科学与文化, 实为侵略行为辩护的《告文明世界宣言》 (1914.10.04, 因有93名德国知识界精英签名而被称为Manifesto of the Ninety-Three) 上签名, 却在只有4人赞同的与其针锋相对的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 (1914.10.14, 因签名者太少, 当时并未公开发表) 上签名, 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是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参与签署《告欧洲人书》宣言的4位德国科学家是:柏林大学生理学家尼古拉 (Georg Friedrich Nicolai, 1874—1964)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福斯特 (Wilhelm Julius Foerster, 1832—1921, 1865—1903年任柏林天文台台长) 和哲学家贝克 (Otto Buek, 1873—1966) , 其中尼古拉是宣言起草人。有些资料以居里夫人替代贝克是错误的, 因为居里夫人并不是德国籍, 她是法国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 世界上首个双料诺贝尔奖得主[20]。福斯特本是在《告文明世界宣言》签名的93名德国权威学者之一, 但他对自己的这个举动很后悔, 故又在《告欧洲人书》宣言上签名, 希望以此挽回此前签名的恶劣影响。

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被发现以后, 3位移居美国的匈牙利裔犹太物理学家西拉德 (1943年加入美国籍, 被誉为“核和平之父”) 、特勒 (Edward Teller, 1908.01.15—2003.09.09, 1941年加入美国籍, 被誉为世界“氢弹之父”) 和维格纳 (Eugene Paul Wigner, 1902.11.17—1995.01.01, 1937年加入美国籍, 被誉为“核工程之父”, 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共同说服当时声望最高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敦促美国加速原子弹的研发, 以防止纳粹德国抢先。为此爱因斯坦于1939年8月2日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此信10月11日由总统的私人朋友、非正式经济顾问、美国犹太经济学家和银行家萨克斯 (Alexander Sachs, 1893.08.01—1973.06.23) 当面呈交于总统], 它推动了美国研制第一批原子弹的工程———曼哈顿计划 (Manhattan project, 又称曼哈顿工程, 由总统直接领导, 始于1942年8月13日, 止于1946年12月30日, 后由原子能委员会接替其工作。实际上珍珠港事件对曼哈顿计划的推动作用更大) 的实施,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小玩意/The Gadget, 钚弹)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沙漠中的三一试验场 (Trinity site) 上空试爆成功。得知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在日本广岛 (小男孩/Little Boy, 铀弹) 和长崎 (胖子/Fat Man, 钚弹) 上空用B-29轰炸机投掷原子弹而造成许多平民伤亡以后, 爱因斯坦 (他本人并未直接参与过曼哈顿计划) 深感痛苦、矛盾和后悔, 并对美国的这种做法表示强烈不满[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爱因斯坦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世界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极端右翼分子 (麦卡锡主义) 的法西斯危险,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晚年他主张全面禁止核武器, 反对核军备竞赛。临终前, 他仍念念不忘公民自由与世界和平。1955年4月11日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 原名《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 由伯特兰·罗素起草, 同年7月9日由伯特兰·罗素在伦敦正式对外公布。在此宣言上签名的11位著名科学家中, 最终只有爱因斯坦的助手和同事英费尔德一位不是诺奖得主) , 呼吁人们团结起来, 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这份当代反核战争和平运动的重要文献导致了1957年帕格沃什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 (PCSWA, 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 的诞生[22,23]。

9 爱因斯坦的大脑

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后, 当天上午8时普林斯顿医院病理科主任哈维 (Thomas Stoltz Harvey, 1912.10.10—2007.04.05) 博士代替因故缺席的其博士生导师齐默曼 (Harry M.Zimmerman, 1901—1994.07.28, 时为爱因斯坦的私人医生) 教授对其遗体进行解剖以做尸检, 最后哈维竟私自留下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供医学研究用。哈维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最初也激怒了爱因斯坦的家属, 但经过他不断游说, 表示只将它用于科学研究且结果只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他要当爱因斯坦大脑的忠实保卫者, 不久此事就取得汉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的好友兼唯一遗嘱执行人内森 (Otto Nathan, 1893.07.15—1987.01.27) 博士的谅解。因哈维拒绝交出爱因斯坦的大脑, 稍后他被普林斯顿医院解雇。哈维将爱因斯坦的大脑[重1.23 kg, 低于男人的平均值 (1.40 kg) ]保存于防腐液中[24], 然后用树脂固化并切成约240片, 随后他进一步地将这些大脑样品切成2000多薄片用显微镜进行研究。哈维游走于美国各地, 在接下来的年代里, 他将这些切片至少分发给全球各地的18位研究者。1997年10月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驾车横贯美国东西海岸旅行, 以实现爱因斯坦的遗愿, 次年他将最终剩余的切片全部交给普林斯顿大学医学中心的首席病理学家克劳斯 (Elliot Krauss) 博士保管, 终于卸下了保管爱因斯坦大脑的历史重任。

哈维保留下来的爱因斯坦大脑对科学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5年以后科学界发表了一些关于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成果, 从不同角度揭开了这位超卓天才的秘密[25,26,27]:爱因斯坦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高出73%, 使得神经元能得到更多营养, 效率更高;由于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密度较高, 传递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大脑顶叶很发达, 形态上也有特异之处, 不同于常人。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IQ高达160[28]。

1999年包括哈维在内的3位科学家[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Mc Master University) 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科学系的维特森女博士领衔]在爱思唯尔 (Elsevier, 其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旗下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 上发表论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 他们的一个重要发现是[29,30]: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部分比一般人对称, 这主要是由于他的左顶叶约比常人要宽15%, 大小和形态类似于右顶叶。而顶叶这片脑区主管着视觉空间认知、数学逻辑能力和运动知觉能力, 这很可能就是导致爱因斯坦超凡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的主要原因。这表明, 爱因斯坦异于常人的主要是其左脑而不是传闻中的右脑。

10 爱因斯坦所获得的主要荣衔

1920年爱因斯坦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巴纳德奖章 (Barnard Medal) , 1921年获意大利科学院颁发的马泰乌奇奖章 (Matteucci Medal, 始颁于1868年) , 192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 (Copley Medal, 始颁于1731年) , 1926年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Gold Medal, 始颁于1824年) , 1929年与普朗克分享由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的首届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Max Planck Medal) , 1935年获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 (创建于1824年2月5日) 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始颁于1915年) 。

1999年12月26日美国纽约《时代》 (Time) 周刊将爱因斯坦、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03.04—1945.04.12唯一连任四届 (第37~40届) 的美国总统]和印度圣雄甘地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的前三名 (即世纪伟人前三名) 。1999年12月31日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 (Gallup Poll) 发布调查结果, 20世纪最受美国人崇拜的前5个著名人物依次是:特蕾莎修女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马丁·路德·金 (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 、爱因斯坦、美国女盲聋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06.27—1968.06.01) [31]。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评选出3位“最受尊崇的获奖者”: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和特蕾莎修女[23]。

爱因斯坦卫星 (原名HEAO-2) 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Cf A) [32]和美国宇航局 (NASA) 联合研制的X射线观测卫星, 于1978年11月13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 (Cape Canaveral) 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

以爱因斯坦名字命名有影响的主要奖项有: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Albert Einstein Award) :由刘易斯和罗莎·施特劳斯纪念基金 (Lewis and Rosa Strauss Memorial Fund) 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70周年而创设, 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专家遴选, 首届评委由以下4位科学大师组成:爱因斯坦本人、奥本海默、匈牙利和美国 (双重国籍) 数学家冯·诺伊曼 (John von Neumann, 1903.12.28—1957.02.08, 1938年加入美国籍) 、德国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韦尔 (Hermann Klaus Hugo Weyl, 1885.11.09—1955.12.08, 号称是“懂得物理学最多的数学家”) 。1951年首次颁奖, 首届奖金总额是1.5万美元, 后降至0.5万美元, 奖励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理论物理学家。截至1979年共颁发过12届 (后停发) , 共计13人获奖 (首届获奖者2人) , 其中诺奖得主5人。 (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章 (Albert Einstein Medal) :由瑞士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学会创设, 1979年首次颁奖, 基本上每年颁奖一次 (其中1980年、1981年、1997年和2002年未颁奖) , 奖励那些在与爱因斯坦有关的事物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31届, 共计34人获奖, 其中诺奖得主7人。杨振宁教授独自获得1995年第15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章。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平奖 (Albert Einstein Peace Prize) :由美国芝加哥的爱因斯坦和平奖基金会 (Albert Einstein Peace Prize Foundation) 创设, 分别于1980年 (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娃·米达尔) 、1981年、1984年、1985年 (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勃兰特) 、1988年 (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 和1992年 (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罗特布拉特和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贝特) 颁发过6届 (后停发) , 每届奖金总额为5万美元, 共计7人获奖, 其中诺奖得主5人。 (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for Science) :由世界文化理事会 (World Cultural Council) 创设, 1984年首次颁奖, 每年颁奖一次, 奖品计有获奖证书 (奖状) 、纪念奖章和1万美元, 其宗旨是激励科学技术的研发, 尤其关注那些为人类带来真正利益和福祉的研究者。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30届, 共计30人获奖, 其中诺奖得主3人。 (5) 爱因斯坦激光科学奖 (Einstein Prize for Laser Science) :由原光学和量子电子学会 (Society fo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 创设, 1988—1996年在激光与应用国际会议 (Lasers’88~Lasers’96) 上颁发, 每年颁奖一次 (1994年未颁奖) , 奖品为带有爱因斯坦头像和描述其AB系数的铜质奖章, 奖励在量子光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截至1996年共颁发过8届 (后停发) , 共计13人获奖, 其中诺奖得主7人。 (6) 爱因斯坦奖 (Einstein Prize) :1999年由美国物理学会APS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引力专题组GGR (Topical Group in Gravitation) 创设, 2003年首次颁奖, 每2年颁奖一次, 每届奖金总额1万美元, 奖励在引力物理学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截至2013年共颁发过6届, 共计8人获奖, 其中尚无诺奖得主。

顺便指出, 李政道教授1957年获得的是纽约市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纪念奖 (Albert Einstein Commemorative Award in Science of Yeshiva University) , 该奖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原子序数为99的人工放射性化学元素于1955年8月被命名为锿Es[Einsteinium, 1952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环礁 (Enewetak Atoll, 属马绍尔群岛) 上空爆炸成功, 不久科学家们从氢弹热核爆炸试验中的沉降物中首次成功提取并鉴定出锿和第100号化学元素镄Fm], 以纪念4个月前刚逝世的爱因斯坦;1973年3月5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01 (1973EB) 号的小行星后被命名为“爱因斯坦星 (Einstein) ”, 这些都是对他最好的永久纪念和褒奖。

11 爱因斯坦的雅称及其由来

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被誉为“20世纪的牛顿”和“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智的人”。他所获得的雅称及其由来是: (1)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其伟大成就———相对论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在科学上与哲学上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相对论之父: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 现代光子学说之父:首倡光子概念并发现光电效应定律。 (4) 现代宇宙学之父:创立 (广义) 相对论宇宙学, 开创了现代宇宙学的研究。 (5) 原子能之父 (核能之父) 和原子弹之父 (或原子弹祖父) :他首先推导出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 为原子能 (又称核能, 现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7%) 开发以及原子弹爆炸提供了理论基础, 并参与签署推动曼哈顿计划的爱因斯坦—西拉德信。世界“原子弹之父”的雅称现常被用于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1904.04.22—1967.02.18) , 因为他是曼哈顿计划的技术总顾问和卓越领导者, 1943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洛斯阿拉莫斯 (Los Alamos) 实验室主任, 该实验室主要负责原子弹的组装。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 (Chien–Shiung Wu, 1912.05.31—1997.02.16, 袁家骝和吴健雄夫妇于1954年加入美国籍, 1975年吴健雄成为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会长) 因解决铀核裂变链式反应无法连续的重大难题而被誉为“原子弹之母”。 (6) 波动力学唯一的教父:1924年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 (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在其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 (Researches on the quantum theory) 中将爱因斯坦关于光子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加以推广, 系统地提出包括电子在内的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著名论点, 其相波[phase wave, 又称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 (又称几率波) ]理论是直接受爱因斯坦的高度赞许才得以通过和发表的[33];1926年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 (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把德布罗意波推广到束缚态粒子而创立波动力学, 其研究也是在爱因斯坦的启发和推动下进行的, 故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学家派斯将爱因斯坦推崇为“波动力学唯一的教父”。

12 结束语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是: (1) 相对论; (2) 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与量子力学; (3)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4)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核酸分子结构 (即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 和遗传密码的发现[34]。第 (1) 项由爱因斯坦独创, 第 (2) 项他亦作出过重大贡献, 故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的科学泰斗”。科学界现普遍认为英国人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01.08—, 被誉为“宇宙之王”) 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 他年轻时就开始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英国人又称运动神经细胞病, 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MND (Motor Neuron Disease) , 俗称渐冻症], 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学、理论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引力理论、空时奇异性 (包括黑洞和引力坍塌) 和数学物理等, 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提出黑洞因霍金辐射而出现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他的这些工作有助于将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统一起来。

爱因斯坦杰出的科学贡献和深邃的科学思想, 历史上只有哥白尼 (1473—1543) 、牛顿和达尔文 (1809—1882) 才能与之相媲美。他不仅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伟大科学家, 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35], 是一位终生为人类和平、民主、自由和人权而奋斗的世界公民和社会活动家, 同时他还是一位全心奉献的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 晚年则成为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周恩来总理曾饱含深情和满怀敬意地说:犹太民族出现过两个伟大人物, 一个是马克思, 另一个就是爱因斯坦。

篇4: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1643年1月4日,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1661年,19岁的牛顿进入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获文学士学位。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严重的鼠疫席卷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牛顿离校返乡。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牛顿回剑桥后当选为圣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26岁的牛顿晋升为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牛顿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对于科学研究专心到痴迷的地步。据说有一次牛顿煮鸡蛋,他一边看书一边干活,糊里糊涂地把一块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盖一看,才知道错把怀表当鸡蛋煮了。还有一次,牛顿请朋友吃饭,准备好饭菜后,自己却钻进了研究室,朋友见状吃完后便不辞而别了,牛顿出来时发现桌上只剩下残羹冷饭,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就回去继续进行研究实验。牛顿用心之专注被传为佳话。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理所当然的开创者。他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那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像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他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行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还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中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是吸引力,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若是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此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构成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这些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1687年,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部力学的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在光学方面,牛顿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他利用三棱镜试验了白光分解为有颜色的光,最早发现了白光的组成。他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进行了精确分析,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本质。他指出,由于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同,才造成物体颜色的差别,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谜,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和反射式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器.牛顿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热学方面,他研究过计温学,观测水沸腾或凝固时的固定温度,研究热物体的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

除了在物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外,牛顿在数学研究中也成绩卓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1727年3月20日,牛顿在伦敦病逝。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牛顿有一句传世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表现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谦逊品质。

nlc202309031231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

爱因斯坦,德裔美国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生于德国的乌尔姆。在孩童时,爱因斯坦很沉静,他常常独自一人来消磨时间。他语言表达迟缓,在阅读方面也有困难,但是,他对事物的原理却特别感兴趣,并经常提出许多问题。在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一个罗盘。他惊异地发现罗盘的指针总是指向北方,他非常好奇,于是问父亲和叔叔是什么原因使指针转动的。然而,他们关于磁性和引力的回答对孩子来说确实太难了,但是,爱因斯坦还是花了很多的时间来思考这一问题。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转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人瑞士国籍,后来在瑞士政府的专利局里就职。专利局的工作很轻松,他把好多时间用在了创立自己的学说上.其中有一些就是关于相对论的理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虽然只有35页,但却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的工作基础上,从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对牛顿时空观进行了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提出了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并且给出了能够衡量物质能量的表达式,即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大的能量,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太阳可以数百万年地发光发热,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还导致了原子能的发现.近年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些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

爱因斯坦白1909年开始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

在他发表了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论文10年后,爱因斯坦又发表了另外一篇论文——广义相对论,提出了有关引力、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新论点。广义相对论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白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获奖并不是由于相对论,而是因为他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第一个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推动了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其中包括广播和电视。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人美国国籍。爱因斯坦把他的一生中最后的25年用在了“统一场论”的研究中。他希望找到一个通用的数学公式,把所有的物理学领域联系到一起。这件工作爱因斯坦一直没有完成。

爱因斯坦一生淡泊名利。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则在报上发表声明,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享年76岁。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大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地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1999年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2009年被诺贝尔基金会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一个美国记者曾经问过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篇5:《最伟大的科学家》观后感

《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本书是我寒假期间读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真不愧是“发明大王”,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篇6: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是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是受益终生的教育圣经。1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讲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 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

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上一篇:美妙的大自然作文300字下一篇:干部作风整顿查摆整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