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背景调查表

2024-05-08

个人背景调查表(通用8篇)

篇1:个人背景调查表

猎头如何做好个人的背景调查(原创)

项秉榔 2009-09-14 09:32 猎头如何做好个人的背景调查

最佳东方猎头中心总经理 项秉榔

很多朋友对猎头公司的运作感到很神秘,尤其是对于“背景调查”,不知道猎头顾问是怎么把候选人的情况掌握的那么清楚的?其实关于背景调查也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猎头公司的背景调查就是根据委托职位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开展的一系列科学严密的调查和分析。

背景调查,英文翻译为Background Investigation或者reference checking,是指通过从外部求职者提供的证明人或以前工作的单位那里搜集资料,来核实求职者的个人资料的行为,是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背景考察既可在候选人面试之前也可在其后进行。这将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财力,但一般仍值得去做。

一、背景调查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持假文凭者已达60万人以上,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一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同时有三分之一的求职者的简历有不同程度的虚假!据美国一项资料显示,有3000万人曾经因为伪造简历被录用。在我国,这一数字到底有多少无从知晓。防假于未然,背景调查是拒假于门外的有力武器。

猎头公司会对每一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深入的背景调查,这不仅仅是猎头行业的基本规则,也是猎头公司存在的重要价值体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求职者简历的造假表示出非常的反感,而录用背景不真实的人,有时候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马瑟斯最近为一家国际性企业工作,这家公司聘用了一个哈佛毕业生,此人的资格“几近完美”。聘用此人后不久,公司便产生了狐疑:他总是很晚才离开公司,而且举止怪异。后来,人们发现他偷公司的软件。“在做出解雇决定前,我们向他先前的三个雇主求证,他们都道出了此人的丑闻:他曾经滥用职权、他曾经虐待他的妻子、他曾经因为偷窃而被公司开除。”

另据媒体报道,在广东曾经发生过竞争对手派人打入对方窃取技术资料的“工业间谍”案。一家微电子企业在招收了5名技术开发人员后的半年里,公司的许多重要技术被竞争对手掌握,凡是新开发产品,对方都会抢先一步推向市场,专利也会被抢先申请,为此,公司遭受到巨大损失。这个情况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经过内查外调,终于发现,在最新招聘的5名技术人员中,有一个人原是竞争对手的职工,他的任务就是窃取技术秘密。后来虽然公安检察部门作了处理,但是企业遭受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有一家企业招收财务主管时,没有对录用人员进行起码的审查,结果,被录用的人虽有高级职称,却是个有贪污前科的人。仅在1年内,他就利用自己手中的财权,将公司的近200万元资金转移并吞为己有。当公司发觉时,此人已逃离出境。

以上的例子可谓“血淋淋”的教训。由此可见,对录用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的背景调查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所以有些猎头公司已经专门把背景调查服务列为可以提供的核心产品之一。

二、背景调查的内容

当猎头告知候选人已经开始着手对其进行背景调查,那么通常这个候选人已经被客户认可了。获得这个职位的可能性已经是80%以上了。

猎头的背景调查是针对候选人的各种情况进行的,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候选人学历、证书的调查。

对于学历的调查,比较容易判断出来,现在很多的学历证书、英文证书网上都可以查出来。猎头公司一般会采取“证书编号网上查询”或“直接找其毕业学校请求配合调查”的方法,除非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学校或者是已经不存在的学校,一般的学校的档案馆都会存放学生的学历证明,一般都会很快调查出结果;学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完全伪造,根本就没有再这个学校读过书,拿过学位。一种是入学的时间不对,或者是专科写成本科。还有一种是确实在该学校读过书,但是不是该专业。

除了学历以外,对于一些英文证书、技能证书的调查也是如此,一般网上都可以查到了。但一般如果是无关紧要的证书,猎头一般不会做细致调查。

2、工作经历的核查

猎头公司一般会对候选人近10年的工作经历进行调查,年代太久远的意义也不大了。针对工作经历的调查,猎头公司经常采取咨

询访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针对候选人提供的工作经历和内容,在其以往工作的单位的同事中展开调查。这一方面的调查尤为重要,往往很多看似合适的候选人就是在这样的调查中被排除和淘汰掉的。关于工作经历调查,核心的内容是有:

2.1任职时间

有不少的经理人,喜欢在任职时间上做假。一般表现形式是加长任期时间。很多经理人也知道,频繁的跳槽对于应征新的岗位是个很大的障碍,因为频繁的跳槽给人的感觉是能力不够,心浮气躁,或是忠诚度很差等。为此,为了带给未来业主好的印象,部分经理人对其任职时间进行了肆意的修改。笔者碰到最过分的一个情况是S总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任职三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三年。

2.2任职职位

职位不实这个现象是最普遍的,第一种表现是给自己“升官”。比如任职是经理,说成是总监;任职总监的,说成是副总或总经理;任职副总的,说成的总经理或CEO。第二种表现是捏造任职经历。不曾在某公司任职过,但对该公司比较了解,就谎称在该公司任职。

2.3具体工作内容

候选人担任此职务应该负责的工作有哪些。一定要弄清这些问题以避免混水摸鱼的现象发生,有的候选人可能也就在前一个公司刚刚提拔为经理,大部分时间是主管,却在简历上写担任经理职位两年的时间;不分管销售的副总,说成了分管销售。因此背景调查能够挖掘出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2.4候选人的工作表现

候选人的业绩如何,与其他同事比较起来表现如何。看看了解到的情况是不是和简历中描写的一样。其上司和下属对候选人的评价如何,因为他们基本上最了解候选人的工作表现。有些候选人喜好吹嘘,说业绩翻了两番等等,这种情况就特别需要调查。

2.5人际关系能力

与其他同事相处的如何,是喜欢单打独斗,还是团队精神很好?人际关系紧张,还是特别受欢迎?特别是对于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候选人来说良好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2.6离职原因分析

真实的离职原因是什么,若有机会他的上级或公司是否还愿雇佣他,或者还希望与他作同事。看看于候选人自己说的是否一致,也许能发现候选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掩饰。

3、辅助资料调查

3.1个人魅力如何?

做事风格如何,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如何,下属对其服从性和佩服度如何,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如何,是否以身作则等,可以通过证明人对候选人的评价中反映出来,再结合面试的情况共同进行评价。

3.2在个性和诚信上的表现

如内向还是外向,热情还是冷淡,是否待人真诚,诚信方面有无问题,是否有发生过经济问题。诚信作为一种社会美德,是人人都应具备的东西。同时,诚信也是所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之本,所以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企业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对个人诚信品格的调查非常重要,对不讲诚信的人,无论能力再强,企业也是不会聘用的。

3.3证明人与候选人之间的关系

与候选人认识多久,关系如何,证明人担任什么职务。这样才能检验该证明人提供的信息是否有参考意义以及参考的程度如何。请证明人评价一下候选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或者是需要提高的方面)。

三、背景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1、电话

猎头公司在推荐候选人时,一般会要求候选人提供2-3名的证明人,明确证明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职位等信息。一般的,会通过电话的方式与证明人取得联系,在确认身份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咨询相关问题。由于候选人一般会和证明人事先说明,所以通过电话的方式,也能够取得证明人的信任。

2、书面

人力资源部作为官方的调查渠道,猎头公司在做调查时,肯定是要和人力资源部打交道。有个可喜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部

对于背景调查都愿意给予配合,但人力资源部的要求一般是要书面的正式函件。而通过这样调查过来的效果往往比较好。

3、上门拜访

针对有些项目候选人,特别是非常重要的岗位,猎头公司有采用上门拜访的方式,对原先候选人所经历的公司情况进行调查,并多方面的对候选人的情况进行访问,这种方式往往能获得大量的一手信息,特别是很多的董事长对猎头公司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会给予配合。

4、其他方式

利用猎头公司的人际关系网络,从比较熟悉、了解候选人并且能保守秘密的朋友做调查;从候选人的亲朋好友中做调查;从候选人的同学、老师中做调查;还有,针对有些知名度的候选人,从网络平台上调查,从合作客户中调查等。

四、如何让背景调查的结果更有效

候选人提供的证明人对他的评价有多少可信度呢?很多人对此都是有持怀疑态度的。当然猎头公司作为专业的机构,不会不知道这个情况,一般的,也只能对证明人的评价打5折的信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让背景调查的结果更可信呢?以下几个建议可供参考: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60度调查。

除了听证明人的评价,也要多方调查才好。人力资源部作为官方渠道,肯定要联系一下,如果有办法获得业主的评价将是更好的,另外也找到曾经是候选人的同事来问问,相信如果10个人里面有7个人以上说好,那可以基本下结论,这个候选人是值得推荐的。有些猎头公司也同样采用360度调查的方法,有点类同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360度考评的办法。对于接受调查的证明人的划定范围,一般涉及候选人的“上级、下级、平级、原单位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候选人以往的部分客户等”,这样全方位的360度调查,更有利于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对候选人得出公正的评价。比如一个销售总监,我们调查的时候,调查的范围会涉及:“上司、下属、平级同事、客户、公司老总、人力资源部”几个跟销售总监接触比较多的部门。这样,就保证了这个销售总监调查的纬度。如果大家对他们的评价都比较一致,那问题也就基本说明白了。

2、设计“结构化”调查问题提纲

“结构化”调查问题提纲的设计类似于人力资源面试时比较普遍采用的“结构化面试”问题提纲,这种方法的采取可以让调查变得更有效,也更容易达到猎头的调查目标,请证明人按照提纲的标准来回答问题,从而也防止了被询问者无主题无边际的空谈。具体步骤有:

2.1针对委托职位,设计候选人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模型,从而就模型要素设计调查询问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调查,最大限度的保证调查询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2根据素质模型设计“结构化”问题,尽量做到问题的具体化和可量化。

询问的问题设计应该注意对诉求答案的具体化和可量化,“结构化面试”式的调查访问,更有利于我们得到准确真实的结果,从而帮助我们对候选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举例:对一名人力资源总监的背景调查

(1)、这名人力资源总监的关键素质是:

A、人力资源体系的搭建

B、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与执行

C、……

(2)、对证明人的提问

如针对绩效管理方案的设计与执行:

您认为XX设计的绩效管理方案是什么样的方案,能达到怎么样的效果,您认为这个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如果满分是100分话,这项工作您给他评分多少?如果您给他打80分的话,您认为他还有20分是那方面做得不好? 在这项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具体得事例您觉得有代表性得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

所以,我们在设置提问的时候,不能泛泛的提问,要把这些问题具体化和量化客户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五、背景调查应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流程上,在做背景调查之前,要先和被调查者事先签订一份“背景调查授权书”,这个证明文件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它做

倒了对被调查的人的尊重。第二点,在进行背景调查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说服被咨询对象接受询问的有力的授权证明,尤其是在一些港资和外资公司的时候,如果没有被调查人的背景调查授权书。对方公司根本就不会搭理你的。提供完授权书以后,就要求被调查人提供一些可以作为他证明人的联系方式了。

2、限定要调查问题的范围,主要对于求职者工作情况有关的方面进行调查,而无关的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要坚决避免。

3、应该优先选取求职者的前上司或同事进行调查,由于这些人跟求职者有最多的工作接触,对求职者的品行、能力、工作态度有更深刻的了解。

4、对在职人员的调查要特别谨慎,难度也比较大,因为如果你去进行背景调查的话会对人才造成严重的影响。个人认为,可以通过这个公司已经离职出去的员工来了解。

5.背景调查要和人员测评结合使用。背景调查并不是万能的,错误和失真有时难以避免。但如果将背景调查同其他甄别手段相结合,就会大大提高选择的正确度。

6、谨慎看待推荐信的价值,利用推荐信所得出的结果对求职者未来的工作业绩的预测效果是很差的,原因是大多数推荐或证明材料对求职者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是积极的。因而很难利用它们对求职者进行区分。

7、不要轻易承诺客户你可以调查候选人是否有犯罪记录因为“犯罪记录”只能由公安部门掌握,是内控有犯罪前科人员的重要资料。“犯罪记录”也属于个人隐私,公安部门负责为当事人保密,一般不能随便公开。只有军事行政机关出于职业和保密工作的需要,其实一般的公司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也不允许做这种调查。

8、与接受调查的人沟通交流时,必须清楚的表明身份及来意,明确的告知对方目的所在.让对方确知你们之间的对话内容是绝对保密的,告知对方候选人目前所应聘的是那一项职务,好让对方可以就事论事的评论,当对方在叙述时, 绝对不要中途插话, 因为一旦被打断后, 有可能对方也不愿再继续原来的话题了。

9、如果觉得对方似乎有意回避某些问题时, 你仍然应该契而不舍的追究, 并诚恳的告知对方;你之所以如此执着,无非是希望确定这个录用的决定对于公司及求职者双方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猎头市场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秩序比较杂乱,各猎头公司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有些猎头公司也不怎么会背景调查,以上各操作程序和观点相信能对业内同仁有所裨益。

篇2:个人背景调查表

本人作为XXXX公司的员工,自愿接受公司的管理,并郑重承诺: 1.在面试过程中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在个人简历中所填写的信息完全属实。

2.无任何犯罪记录、吸毒及重大交通事故记录。

3.向公司提供的材料如有任何遗漏或不确实的信息,自愿按照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接受处罚并主动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

4.授权XXXX公司对本人信息进行核实、如与提供的材料不符,本人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特此承诺!

承诺人:

身份证号:

篇3:背景调查,你放心吗?

当然, 这里面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企业招聘新员工, 背景调查究竟起到多大作用?如何才能写出一份反映真实情况的背景调查报告?配合已离职员工的新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做背景调查时, 需要注意些什么?

为胜任力风险、法律风险、职业操守风险和成本风险等四大类别。如果没有必要的措施, 这些风险将直接由企业或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承担。一份彻底的员工背景调查报告, 可以为企业节省未来不必要的开销, 规避用人风险, 减少企业招聘和培训以及再教育相关的费用开支, 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选用可靠的人才, 避免对企业和客户造成损害, 从而保障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首先, 讲讲招聘新员工时, 进行背景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一个新员工都有给企业造成成本损失及企业品牌形象风险的可能性, 任何不负责任的、未经核实的新员工背景以及具体情况还可能损害企业内部员工、客户与股东的利益。企业在招聘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 一般可以分

诚实地讲,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 我需要并赞同对新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尽管, 也曾看到员工在填写应聘材料“背景调查”栏时的为难, 也曾遇到员工其原公司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的不实反馈, 也曾遇到新员工面对一份真实的背景调查报告时的百般抵赖。员工背景调查就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各种正常的、合法的、合理的方法和渠道, 对被调查员工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协作能力、薪资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 以获得被调查员工背景资料的相关信息, 并对获得的信息与被调查员工所提供的应聘简历、面谈介绍以及职位信息进行对比, 以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聘用的参考依据, 为人才决策提供重要的证据材料。那么, 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背景调查要注意哪些操作要点呢, 我认为, 首先要确定进行背景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还要取得被调查员工的许可或授权, 不妨再结合用人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并参考目标岗位的素质模型确定调查内容, 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或提纲, 力争取得被调查员工的原单位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的积极合作, 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技巧解决背景调查过程中较棘手、有冲突的问题, 最后形成并提交一份客观真实、负责任、可验证的背景调查报告。

如果说, 新员工真正进入岗位后, 才能“观其行”, 那么进行背景调查, 就是“听其言”。这里面, 要听新员工在应聘的时候怎么说是基础, 也要听新员工原先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门是怎么说的, 还要综合上述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估, 以便“挤掉水分”或是“去伪存真”。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 一般也会对自己进行一定的包装, 这个可能也是会有的。那么,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完全可以允许应聘人员在自己现有能力的基础上, 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 当然, 这个包装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作为一个应聘者而言, 包装自己的简历也是一个职业能力, 同时, 有些人可能他是有真才实学, 但是他的能力不能完全表现出来, 那么他通过简历的包装打广告, 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来。就业压力这么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 该打广告的时候就要打广告, 该利用包装的时候就要包装一下, 但是千万不能做虚假广告,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害人害己。

当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时, 对方说他是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 想了解某人的情况, 你该怎么办?如果他想调查的人曾在公司担任过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 你又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 某公司关于应聘中高层职位人员的背景调查, 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比如说对过去的一些经历进行调查, 曾经领导过什么工作, 曾经做出了什么业绩;可以对他的一些能力进行调查, 比如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协同能力等;可以对他的工作态度进行调查, 工作态度不单纯是指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而是能不能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 能不能拿出一种真正的责任心去对待这份工作;再有, 可以对他一些离职信息、社会关系背景、健康问题, 或者重大社会事件立场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如果是针对一位普通岗位员工进行背景调查, 无外乎就是要从内到外地了解这个人在职场中的职业形象、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职业形象是看这个人是否像干这一行的;职业技能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情的能力, 包括他的实践能力、管控能力和降压能力等;职业态度就是说这个人是否能用心做事, 他的积极性, 还有主动性;最高层次应该是职业道德, 需要了解这个人的职业人生的品牌。

目前, 很多企业都很看重背景调查工作, 尤其是针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背景调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一般不会轻易选用应聘者提供的手机号码, 他们会要求应聘者写下办公室的座机电话, 或是自己查询被调查者原单位所在部门的座机号码, 然后就任职情况、任职时间、工作表现与业绩、离职原因等情况进行逐一了解和咨询。如果我是原单位的人, 只要被调查者在离职的时候, 遵守了公司的离职流程, 交接好了自己的工作, 无论是中高层还是基层员工, 我都会认真地接待新单位的调查, 并给予一定的“照顾”, 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努力, 使他在新东家那边留下好印象。如果被调查者真的有些问题, 也不要夸大事实、肆意抹黑, 他吃过亏、得过教训了, 相信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的。当然, 这里也奉劝一句, 应聘者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原单位可能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

R桑的事, 在我脑中转了又转。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我打了电话给他。告诉他:真的要离职, 也要交接好工作, 别留下个烂摊子, 彻底毁了自己的名声。如果说还能做点什么, 不妨和主管领导谈谈, 努力争取得到一份客观公正的书面推荐信, 事先面对面的沟通总要比未来不确定的私下调查更有积极意义。如果真的不能改变什么, 也可以留下我的电话号码, 但是要和应聘的单位说清楚, “这是某某单位的负责人, 他比较了解我某某阶段的工作成绩与为人表现, 我希望得到他的推荐”一类的话。

篇4:决胜背景调查

对于想要在海外进行企业并购等投资活动的中国公司而言,对投资对象进行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一宗典型的并购交易中,投资方会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尽职调查:一、法律调查;二、财务调查;三、背景尽职调查。

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懂得法律及财务调查的重要性,但对背景尽职调查则缺乏类似的共识。法律及财务调查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做大量的文档研究,这些文档资料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是由调查对象提供的。背景尽职调查的内容和方式却有别于前者。

调查内容广泛

背景尽职调查,能够回答法律及财务调查不能或不想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切中交易的关键所在,能够直接决定交易可行与否。其调查内容大体包含以下几部分。

其一,政府关系。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在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良好的政府关系对企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因此,一个谨慎的投资者有必要通过独立的调查,来确定投资对象是否真的拥有所声称的政府关系。另外,由于政治风云变幻无定,今天的“政治资产”可能会变成明天的“政治负债”,因此投资者需要知道:投资对象与政府的关系是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制度性政治联盟,还是仅仅建立在私人庇护伞下的特殊政策优惠。

其二,家庭联系与潜在冲突的可能。一个成功企业家往往拥有不止一家企业,其个人及家庭成员名下可能有许多家公司。理清这些企业之间的架构和相互关系,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叉债务等冲突或冲突已经得到解决,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相互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投资对象公司的运营及财务健康;即使投资者只对这些公司中的一家感兴趣,这些认识对投资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三,“第一桶金”及诉讼历史。弄清楚被投资者的成功史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必须知道他们的成功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负面的东西在里面。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提供全面、稳定的资料,因此诉讼调查经常只能在当地进行,即使这样也不能确保资料的获得及其完整性。这就凸显出通过当地信息渠道进行查询的重要性,这些渠道能够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调查指明方向。

二、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过去50年,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历史变化,尽职调查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当地,人们所指的“违法”可能与西方或者中国的概念大相径庭。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将尽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放在当地的大环境下进行考察。

其四,声望。需要了解潜在投资对象的可信度,其合作关系、财政信用、上下级关系,甚至私生活是否存在争议。在回答这些问题方面,信息渠道的作用再一次被凸显出来。

其五,成功要素。这指的是确定成功交易的关键要素,如长期优惠条件下的制造业投入,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力的核心技术,重要的产品认证及政府关系等。

最后,是政治方向与安全。发展中国家较多政治动荡,这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如果授予投资者经营许可的现行体制被反对派推翻,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与地区性和全国性政治党派和组织保持关系,具有怎样的重要性?投资者在当地进行投资活动是否敏感?怎样经营这些政治关系?等等。

调查方式独特

背景尽职调查与法律及财务调查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调查的方式上。律师及会计师们通常只会分析被调查对象所提供给他们的信息。在会计师提交的报告中,都会指出这些分析统统来源于被调查对象所提供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准确,报告准确性就受损。

背景尽职调查则不同。它不需要被调查对象提供任何信息,所有的信息都独立取自媒体报道、公共的或私有的资料库、公开或半公开的档案记录,以及最重要的来源——不公开信息渠道。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最终产生分析报告。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档案,不像发达国家那样丰富及易于得到。相关的档案即便存在,亦往往处于四处分散、疏于管理的状态,而且也难以从网络获得。要想拿到这些档案,需要更多的奔波,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慎重的消息渠道查询,是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调查方式。通过谨慎而巧妙地咨询那些与被调查对象熟悉的人士,能够得到更多公共信息调查所无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但信息渠道查询并非随机向有关的人群问些即兴的问题,而需要注重查询对象的质量和数量、查询问题的组织方式和查询方式,以及调查者本人的调查技巧。

另外,为了确保调查取得丰硕成果,调查者还需要事先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及公共资料分析,以对被调查对象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些工作,调查者才能准确发现潜在的信息源,形成有效的调查策略,并在查询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并提出正确的问题。

宜为前置步骤

有经验的投资者深知,背景尽职调查所涉及的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交易的可行性,因此非常重视背景尽职调查工作,将其列为最终交易的前置步骤。

而那些较少经验的投资者,要么是完全忽视背景尽职调查,要么是将其视为交易结束前的扫尾程序。

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尽职调查得出负面结论,将使以前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总的来说,背景尽职调查并不能取代法律和财务调查,而应该与这两项调查同时进行,甚至提前进行,因为一旦背景尽职调查结果为负面,即可省下律师和会计费用,而且,这项调查也能够帮助验证在其他两项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推断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逻辑漏洞,以及解决其他的相关问题。

尽管缺乏精确的数据,但粗略的统计显示,同时进行了法律、财务及背景尽职调查的交易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交易由于背景尽职调查所揭露的问题而最终被放弃。由于企业并购通常都涉及巨额的金钱交易,因此,在背景尽职调查方面花费必要的金钱实属投资者的明智之举。■

篇5:个人背景调查表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陕西凤凰国际飞行学院

注:无以上情况,填写“否/无”;有以上情况,填写“是/有”,并需加以说明。

篇6:背景调查

致:人力资源部/

关于:背景调查

我公司考虑(身份证号:)的职位申请,为进一步确认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其实际工作表现,特发此函。我公司将对以下信息保密。谢谢合作!

1、公司名称:

2、工作期限:年月日至月日

3、离职时职位:

4、离职时工资:税前

月度奖金:年终奖金:津贴:其他:

5、离职原因:

6、工作表现:好较好一般差

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诚信度:

7、其他情况或评语:

填表人签名:职位:

联系电话:公司盖章:

篇7:背景调查

招聘是几乎是每家企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不断要开展的工作。招聘一个人的成本,除了招聘广告发布的费用、面试官的时间成本、培训上岗的成本等能够计算出的成本外。因为招聘失败导致的企业核心信息的流失、解雇员工产生的劳动仲裁纠纷、能力不适岗导致的失败招聘,这些成本和损失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部门经理总是抱怨HR部门招聘的成功率低、HR部门操心受累,却往往因一些无法把控的因素而“费力不讨好”。

目前的求职状态,往往企业在明处,求职者在暗处。求职者可以通过浏览企业网站、经营年报等途径了解企业的资质、经营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择业。而求职者那些唬人的学历、曾经诱人的头衔、出色业绩充斥在招聘经理所收到的简历中,招聘企业却难以核实。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持假文凭者已达60万人。固然,通过有效的招聘手段和技巧,能够剔除简历中的一些水分,对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做出一定的判断。但往往求职者也是“身经百战”,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对招聘者进行有效的背景调查,已经成为招聘经理们应对掺水简历的法宝。

据统计,企业招聘一个人,面试的累计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个小时。然而3个小时的时间内往往无法对候选人进行完整的了解和评估,因此面试现场的表现、面试官的主观意见会占据很大的决策成分,从而影响对候选者更全面和客观的判断。

笔者认为,HR部门不断优化招聘的手段、技巧一定能提高招聘的成功率,而在候选人正式入职前,进行有效的背景调查,/大家网/收集/对应聘者的德、勤、技、能进行复核,更是招聘成功的双保险。

什么岗位入职前需要做背景调查

是不是每招聘一个人都需要做背景调查呢?笔者认为,应该评估HR部门的时间、效率、用人部门的需求时间、需求岗位的重要程度,几方平衡后综合考虑。

基层岗位应调研其学历和身份的真伪,了解是否与前任雇主有劳动争议,是否在工作履历中有违规违纪现象,以上的几点综合评估后,就可作为是否入职的基本判断了。如果HR在入职前,向上一任雇主了解应聘者真实的离职原因,案例1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基层员工岗位的调研信息相对简单,但过程较为烦琐,往往耗时耗力。若HR部门的时间不允许,可考虑外包给专业调查公司操作。

核心技术、研发类、销售人员岗位除调研学历和身份、相关专业资历的真伪外,必须了解其与上一任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真实原因,了解其职业操守。避免商业间谍潜入,避免核心的客户信息流失。此类岗位开展背景调研时,需要有一定的调查手段和技巧,/大家网/收集/这块工作很重要,但也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

案例1

广东就曾经发生过竞争对手派人打入对方窃取技术资料的“工业间谍”案。一家微电子企业在招收了5名技术开发人员后的半年里,公司的许多重要技术被竞争对手掌握,凡是新开发产品,对方都会抢先一步推向市场,专利也会被抢先申请,为此,公司遭受巨大损失。这个情况引起了该公司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经过内外调查,终于发现,在当初招聘的5名技术人员中,有一人原是竞争对手的员工,他的任务就是窃取技术秘密。后来虽然公安检察部门作了处理,但是企业遭受的损失却已无法弥补。

建议:在招聘核心技术岗位时,务必进行背景调查。其调查内容除了常规的身份、学历和向原雇主HR了解工作履历的真伪外,建议对该员工的所供职的部门上级、同事进行相应的调查。

案例2

这种“不幸”同样发生在广州的某家计算机公司。据了解,该家公司在招收财务主管时,由于一开始没有对录用人员进行起码的审查,仅仅由于他的高级职称而录用了他,结果1年后,该公司的近100万元现金不翼而飞。等公司发觉时,那人已不知去向。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那人原来是个有贪污前科的人。

建议:企业在招聘有权利接触企业资金的岗位时,务必进行背景调查。此案例贪污百万现金是个极端的现象,/大家网/收集/可以向应聘候选人前任雇主的财务部调查,了解该人的工作严谨、细致程度等与财务岗位相关联的信息。

案例3

某高科技企业招聘销售总监,在众多候选人中,企业选用了一名声称自己曾在某跨国公司担任销售部门的管理职务,并创造了优秀的销售业绩的人。该候选人形象很职业,在面试时侃侃而谈。但在担任了该企业的销售总监后,确未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营业额。后经了解得知,此人的确在某跨国公司任“销售经理”一职,而且的确完成了业绩。但该跨国公司“销售经理”的职位界定只是普通的销售岗位,他所完成的业绩只是个人销售业绩,同时此人并不承担管理职责。企业聘用该候选人,白白耽误了半年的时间,极大的降低了管理效率,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建议:在招聘重要管理岗位时,务必进行背景调查。该调研应该不仅仅涉及基础的学历和工作履历信息,应对工作履历的职位界定、工作绩效等做深入的调研。

案例4

这也是一个招聘管理类岗位失败的案例。A公司招聘了曾经在上一家雇主企业担任同等职位,且工作绩效出色的销售总监。这是在很多家企业都能够碰到的事情,HR部门和企业高管在招聘时非常谨慎,特别是企业高管,和候选人在入职前进行了极其深入的沟通。但在该候选人进入A公司工作后,逐渐暴露出和A公司服务团队、支持部门配合不善的情况。该候选人是一个极其强势的管理者,的确曾经在原雇主公司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但其文化并不适应A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能和兄弟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也没有获得下属的认同,最终因企业文化不匹配不欢而散。

建议:在招聘重要管理岗位时,务必进行背景调查。对于管理层岗位,除了能力和被证明的工作业绩外,/大家网/收集/工作方式、个人特点等其它职场上的特点也是极其重要的。针对企业所需要的候选人特制,对候选人进行360度调查,从而充分评估。

案例5

个人求职会存在“骑驴找马”的状态,但有一些职场的“恶劣分子”甚至会做出看着锅里,吃着碗里的事情。有一些求职者在还未和上一任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就和新任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在某几个月内同时在两家企业领取薪水,这种情况会存在于某些不用按时坐班的职位上,如销售、媒体发行人员、编辑等。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上一任雇主有权向该候选人的新任雇主索取相关的连带赔偿,如因客户流失带来的业绩损失等等。

篇8:招聘中开展背景调查工作的思考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 为保证能招聘到合适的人选, 会运用多种方法对应聘人员所提交资料和所描述的过往业绩等信息进行核实, 其中背景调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是保证招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员工背景调查是舶来品, 在欧美国家比较盛行。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对外开放的深化, 员工背景调查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运用到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中。

背景调查是指通过搜集应聘者原来所处环境中的信息来核实应聘者个人资料的行为, 是一种能直接证明求职者情况的有效方法[1]。通过背景调查, 可以证实应聘者的学历真伪、职业生涯状况、工资实际情况、离职原因, 有无犯罪记录等等。虽然背景调查要耗费公司的人力、物力, 但一个好的背景调查, 不仅能够使公司的招聘风险大大的降低, 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欺诈, 降低公司招聘成本, 为招聘工作把好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关。

二、背景调查的重要性

由于人才在市场上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用人单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 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个人特长等要求水涨船高, 求职者面临极大压力, 相当部分求职者在求职时对自己进行包装, 求职简历越做越精美, 工作经历越来越丰富, 其实水分很大。

其实, 不但高层岗位, 就是对一些基础性岗位, 背景调查有时也必不可少。曾有某企业在急需工人招聘时, 忽略了应聘人守法记录证明, 结果招聘录用的几百名工人中混入了几个曾因团伙盗窃而被劳教的人员, 结果到岗后不到三个月, 该团伙再次犯案, 虽经公安全力侦破, 但赃款早已被挥霍一空, 使该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防假于未然, 背景调查是拒假于门外的有利武器, 放弃背景调查意味着公司失去了基本的免疫力。

三、背景调查的主要方式

用人单位应先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 只针对那些有望被录用的求职者进行调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背景调查可以这样进行:

(一) 根据公司规模确定背景调查强度

用人单位应根据单位的规模、实力决定背景调查的强度, 同时不同的职位对背景调查的要求是不同的。背景调查的强度取决于招聘岗位本身的职责水平, 责任较大的岗位要求进行准确、详细的调查, 对于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能及关键岗位的聘用时尤为重要。对于外籍和“海归”求职者应该预先调查, 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纪录更难得到, 花费也较高。

(二) 透过工作分析确定调查重点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对某岗位的调查内容。对不同工作岗位要根据其性质确定调查重点。比如招聘财务人员就要重点核查信用情况和品质。背景调查的一般内容有:工作证明, 以前工作的地点、任职的时间、头衔、薪资水平、教育背景等。上述内容可以在背景调查表中要求求职者提供若干证明人名单以供核实。

对中高层岗位的应聘者要重点调查学历与过往业绩的情况。

(三) 运用不同方法核实重要信息

在确定了调查的内容后, 设法取得证明人的合作, 或直接到求职者原工作或学习单位核实。特别重要的是将求职者的原直接上级作为第一调查渠道。

对与证明人的访谈中切记就事论事的谈论, 调查者需通过感情交流, 与证明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打消他们的戒备和疑虑。不要直接要求证明人给予被调查的应聘者结论性与评价性的问题。而是要结合应聘者递交的简历中过往职业的事项, 去询问证明人当时应聘人在这事项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这样可以从证明人的描述中去发现与应聘人本人描述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判断求职者提供信息的真假。

当证明人拒绝提供任何情况, 或仅提供基本信息, 如工作起止时间, 所从事的职务等, 而对诸如人品、表现等问题避而不答时, 要特别引起重视。不妨将求职者过往的每一家任职的企业都做一次调查, 以见端倪。

还有一种方式是由有关人员写推荐信, 从求职材料中所提供的与求职者熟悉的那些人那里获取信息。但研究表明, 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对求职者未来的工作业绩的预测效果是很差的, 原因是大多数推荐或证明材料对求职者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是积极的。因而很难利用它们对求职者进行区分。

目前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学历查询的方法, 通过全国高等教育文凭查询网, 对求职者的学历进行检验。我国已经对近年来颁发的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进行了电子注册, 加大了用假者的风险和成本, 对抑制学历造假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检验出学历的直伪。有时还可让求职者到国家教育部设在各地的专门的学历认证机构去开具认证证书, 以辨真假。

四、背景调查的注意事项

因为背景调查涉及到个人信息, 作为用人单位这样的非国家强制力或没有依法天然生成调查权的机构, 在开展背景调查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在进行背景调查前, 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征得被调查员工的同意, 这项工作可以在求职者填写求职申请表时进行, 在申请表中设计好这一栏。

限定要调查问题的范围, 主要对于求职者学历及工作情况有关的方面进行调查, 而无关的特别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 要坚决避免。另外要做好书面形式的纪录, 方可作为是否录用该员工的依据。

应该优先选取求职者的前上司或同事进行调查, 由于这些人跟求职者有较多的工作接触, 对求职者的品行、能力、工作态度有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背景调查可以得到关于求职者的各种情况, 这些情况既有客观情况, 也会有诸如关于被调查者的性格等主观性较强的内容。由于有些调查结果的主观程度较强, 在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时, 要慎用这些调查结果。要尽可能使用实事来进行决策[3]。

五、目前我国开展背景调查面临的问题

目前, 由于难以得到求职者原单位的配合以及准确性等问题,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选择基本上还是采取个人材料结合测评的方法, 背景调查极少被采用。背景调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 人员流动性大、个人信息不健全

目前员工个人档案的保管部门是国有单位的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 我国人才流动频繁, 流动区域不断扩大;员工在流动期间的资料往往得不到补充, 完整性较差;甚至部分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工作数年、更换单位数个但个人档案未作任何补充, 仍停留在学校的纪录。而且企业招聘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非国有单位。个人档案的不完善不利于企业对求职者实施背景调查。

(二) 常用的调查方法难以获得真实全面的求职者信息

现在企业对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难以获得求职者真实的评价信息。由于种种原因, 用人单位间往往不愿意互相配合。让自己的朋友冒充前任公司评价者等等。再则, 也有一些雇主或有关人员故意诬陷求职者, 对其进行恶意诽谤。如此一来, 企业很难获得客观、公正的求职者的信息。

(三) 缺乏完善的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

在国外, 求职者若向企业提供虚假信息, 录用后被发现, 不仅将受到处罚甚至辞退, 而且将被记入职业记录, 对个人整个职业生涯将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同时国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在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之前设法获取一些关于求职者的背景信息。背景调查是国外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企业外部申请者进行筛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办法。而且法律为了防止侵犯个人隐私或防止就业时的歧视, 对背景调查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原雇主提供的材料不真实或出于恶意传播给无关的人有可能会被控为诽谤, 要负相应的民事责任。而目前, 我国对求职者背景调查还无完善的体系支持, 无论法律规范、制度规范以及社会舆论对此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企业根本无法获得求职者真实的信息。

六、完善员工背景调查的途径的设想

企业在人才遴选中通过对求职者背景调查达到去伪存真, 去芜存菁。根据我国背景调查的现状, 完善员工背景调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诚信机制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了造假者的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提供了可能。只有个人信用、社会诚信的健康建立才会使造假者无地自容, 同时法律和制度对个体和企业的利益保护才会使背景资料证明人或企业敢于说真话、造假者由此才会销声匿迹, 企业才会获得真实的员工信息。

(二) 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求职者背景调查体系提供可能。一般来讲, 员工背景调查主要可分为学籍调查、历任公司调查以及个人信用和特别记录调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员工的信息获取比以前容易。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学历认证网, 国家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网站也已开通运行, 只要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注册成为其用户就可以凭密码进入该网站查询应聘者的个人履历、学历、在原单位的表现、工作能力以及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历史资料。我国虽然还未从法律层面对这些网站的人事管理权予以确认, 但企业可通过这类网站快速获得员工的背景信息, 而且对造假者有一定威慑作用。国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也为员工背景调查提供及时信息。

(三) 企业内外部调查相结合

针对背景调查现状, 用人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背景调查首先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实力决定背景调查的强度。背景调查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选择一家具有良好声誉的调查咨询公司, 向其提出需要调查的纲要和具体要求, 双方签订合同。调查公司在约定日期交付调查信息, 方便快捷是这种方式的优点。但是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这类调查咨询公司近千家, 良莠不齐且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所以此种方式成功的关键是选择一家优秀的调查公司。

七、结束语

背景调查并不是万能的, 错漏难免, 但如果将背景调查同其他甄别手段相结合, 就会大大提高人员选择的正确度。企业才能在人才选聘中达到去伪存真, 获得企业最需要、最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摘要:背景调查是用人单位通过收集外部信息来核实求职者的个人资料的招聘行为。可以核实求职者向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帮助企业根据面试等方式形成的对求职者品质、能力等的评价。有效的背景调查可预防欺诈, 降低公司招聘成本, 获得企业所需人才。目前我国企业实施背景调查面临着个人信息不健全、缺乏完善背景调查体系等问题, 逐步建立诚信机制、企业内外部调查相结合等手段是现阶段提升背景调查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背景调查,个人信息,调查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海莹:背景调查企业招聘的暗器[J].中国新时代, 2008, (05) .

[2]陈勇, 韦克.“中国黑档”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其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4, (01) .

[3]Robert D.Gatewood, Hubert S.Field.人力资源甄选 (英文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5]黄海莹:背景调查企业招聘的暗器[J].中国新时代, 2008, (05) .

[6]Robert D.Gatewood, Hubert S.Field.人力资源甄选 (英文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7]约翰.M.伊万切维奇.人力资源管理 (英文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8]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考研逻辑题型复习突破思维定势下一篇:文艺晚会主持稿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