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2024-04-20

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共8篇)

篇1: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浅谈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

内容摘要: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评价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可概括为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以及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这里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1 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

(一)正确看待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传统的学科教育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关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只了解学生学会或知道了什么,而不知学生是怎样思考如何获得答案,只提出了学生成败的信息,而不知道或不关心学生成败的原因,更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和补救措施。2综合实践活动也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程序的科学性、感受领悟的深刻性。至于课题研究结果本身的物化效益和价值,并不十分看重。有时,甚至是一个没有“结果” 的学习过程,起意义仍然不可低估。

例如:学生初次设计问卷到社会上去做调查,往往会碰到钉子,他们受挫后没有气馁,相反他们从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发现自己与人交往不礼貌等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调整,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们时,只看最终的结果和统计数据,而没有看到他们背后思维的历程和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就不能适时肯定他们的努力、智慧和成果,鼓励和强化他们这种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些课题,也可能最终没能得出一些像样的结论,但是学生认真的实践和主动探究就必然会有学生自身的收获。

(二)明确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定位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侧重点不同的方法。量化评价是强调客观、精确、简便、有效,因其简约而可行。但是,它所聚焦的是可测量的品质和行为,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难以测量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质性评价是采用的描述、观察、分析、解释的方式,注意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缺点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关注每个个体的心灵展现和真实感受。二者各有长短,并不是截然对立或否定的。3

相反,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和补充,它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统整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定。4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恰当的处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关系。学科课程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手实践。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发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望和深层次的发展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应该采用分类划等的打分排队评价方式,而用描述、展示、交流、解释、对话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就比较适宜。把评价作为一种潜能的挖掘,发挥和素养的养成,这样才能给评价要素的实现。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不一定非要采用什么固定的程序和方式,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采用灵活的形式。展示性的评价不一定非到在课题结束时进行,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即时展示。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突发灵感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想法或疑惑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得把小组当前的研究状况拿出来欣赏、展示或咨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而非系统化的知识,所以

评价时不应过多的量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判断作品的优与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教训。我们要把评价看作学生进步和扩展学生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展现和巩固。

(三)促使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的共生。

一个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识或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教师要意识

到自己的评判会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身心影响,尤其在强调多主题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适切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和谐的自我评价。新课改要求教师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但是教师也不能过分赞美,特别是就人不就事的赞美也是对学生的伤害,其危险性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依附在别人所给予的赞同上。5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在自己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作出描述和建议,不要为评价而评价,说些空洞不着边际的话。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因为他们合作中有深入的接触了解,能根据合作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最重要的用一颗平常的心作出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

在理念上清楚后,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为什么评、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等问题。

(一)为什么评

评价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

健康成长。

1、评价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并改进学生表现,最终促进学生成长。有关资

料显示,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看作是对课程统一管理,不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提前印制许多表格作为“监控”,孰不知这种预设性太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思路和头脑。有些学校把评价仅仅作为学生结束的一个评定,给小组和个人一个等次和分数。这种评价都是太重视结果的表现。确实,资料建设对于形成档案记录、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客观性很重要,但是太注重过程资料的齐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效劳动,结果演变成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学生见到资料就收集:书本上的、报刊上的、网络上的,一律拷贝过来放进自己的成长袋。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过程的自主性,忽略了材料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解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点评指导,使学生能够总结、反思,并能超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疑问和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重在学习方法、效果及学生收获,而不是看过程多

缜密、形式多丰富、资料多齐全,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者可以展示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主性、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要深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追求,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

(二)怎样评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为主导的评价方法,出现崭新的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给学生的评价带来活力和生机。

1、档案袋的评价

课改后,我校尝试着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目的是:力求

通过学生材料的收集和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自我评估,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修改自己的功课,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

关系;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力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成长袋要装入的内容:

(1)上课的内容成果的收集。

(2)撰写成长日志。

(3)对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操作策略及做法:

(1)教师明确目的,确定评价的内容及评价对象。

(2)教师确定要收集什么,确定作品收集的数量与频率。

(3)档案袋保存在教师办公室,有每班综合实践课课代表负责专门管理。

(4)开展后期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或成果展示。

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特别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料的积累,能让他们留下一个个脚印,一份份感动,一段段精彩,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以便成为以后活动又一个新的起点,做到过程的连续和完整。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2、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

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表现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它由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6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内容

(1)课堂生命观

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

个体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让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

(2)课堂效能观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育环境诸要素和谐、协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和教学效能的优化,让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表现性评价操作策略及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

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谁来评

提倡多种主体评价,改变教师操控学生言行的局面,使评价成为一个开放、民主、动

态的过程。不要拘泥一种形式,要获取多种信息,对学生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使学生从中受益。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开展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引导学生

互相欣赏,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到课本以外的东西。学会欣赏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评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把焦点转到课程本身的追求上来,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亲身的探究体验,与人合作的态度及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等表现。把评价融入综合实践教学当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对道德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转变知识观,不应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先人传承下来的固定文化遗产,而应该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没有人学到一切知识,但是人人都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一生中继续生成和检验知识所必须的探究态度。7对于学生的未来来说,继续学习的技能和生存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如此。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2: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践过程中我和组员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开始两个星期都没有按计划做事,当我看到其他组已经有了不少成果资料,作为组长感到很失望,在这样下去将一无所获,我和组员商量了几次按计划实践,可是最终大家都没做,于是我决定撤销我们组。

做完课间操,我去找 吕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问我:“虽然解散小组是一个办法,但这是一种逃避,害怕困难。可是你作为组长想没想过,你们为什么都不去做事?只有找到了问题出在哪儿才能找办法去解决。”老师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是呀,我们为什么都不做?后来我按老师的建议在组内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就是懒,想玩!我想:我作为组长一定要改变,于是对大家说:“为什么都想玩呢?这个主题可是我们自愿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到现在怎么又不想做了呢?这样下去别人会很瞧不起我们的,到时成果展示也会很丢人,你们想在台上别人笑话吗?”说的大家都低下了头,这时组员龙天娇说:“对!我们不能丢这个脸!我们又不是做不好,我们一定要打赢挑战我们的7号组。”经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抬起了头,很认真的说:“对!我们不能再懒了,赶快行动!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们,一定要赢!”

经过这次组内讨论,我们组真的行动起来了,而且还重新商量了一个奖励办法,谁表现得好每人给他奖一个小礼物。后来我们做得很好,成果展示时我们终于大获全胜,我们太高兴了!

篇3: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中学,校本课程,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这为农村中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资源分析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本土,充分开发当地农村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整合本地区有利的社会资源,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城市农村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且现阶段农村各地的特色经济又发展迅速,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乡镇里的图书馆、工厂、民办企业、文化站以及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等,只要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涉及的,都是课程资源的范畴。

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新一代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非常强,农村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主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能力。因此,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充分满足中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多样化。

1. 组织形式多样化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且切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课题调研、劳技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选择实践活动类型,多方位接触综合实践。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化。

2. 时间安排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时间安排合理化,如寒暑假,周末、节假日、课余时间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3. 实践内容多样化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安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应立足于农村学校的实际,注重层次性和探究性,如自护自理能力教育、种养业调查、农村志愿者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实现实践内容多样化。

三、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1. 计划详细周密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订活动计划,经历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做到人人目标明确、任务明白、时限明了,保证逐步实施,层层落实。

2. 指导实践探索

(1)组织。理论指导课以班级为单位,便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户外实践探究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组,路程短,不需要交通工具,可避免许多路途上的安全问题,便于周六组织开展活动和小组监控;以村为单位,学生所接触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降低了活动难度,便于组织实施,体现了实践探究的可行性。

(2)指导。在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实践探究的方法、步骤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想法,口中有说法,做中有方法。保证在实践活动中活而不乱、动而有序、有条不紊,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始终保持疏而不漏,密而有格,步步跟踪,环环紧扣,层层落实的良好态势,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性。

(3)实施。采取组长负责、组员分工的运作机制。从组长到组员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探究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参与、有实践、有探究、有收获、有发展,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如《走进白水寨——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与对策》的调查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历史追溯组查阅客家文化的历史演变,采访景点传说,整编景点故事;市场调查组调查开发价值,调查游客来源及数量,预测旅游收入;设计规划组设计旅游规划图,进行投资的估价;广告宣传组动手制作宣传海报,并身体力行进行宣传活动。这些都体现了组织的严密性和分工的明确性。

3. 组织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小结,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它对促进学生的认识发生质的飞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重视成果交流这一环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应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针对活动主题、活动主体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采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辩论会、实物展览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活动过程的体验,交流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交流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使成果交流得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

四、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评价

1. 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学生的活动参与过程,肯定学生的参与价值,不过分强调结果。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2)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使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以激励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和个性品质的提升,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到收获,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2. 评价的内容与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与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内容应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取得的成果等,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人士评价等,具体内容见下表。

3. 评价的方法

(1)档案袋评价。以档案袋的方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将自己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材料不间断地收进自己的档案袋中。如活动过程的材料、应用资料、自我反思的材料、成果展示的材料,等等。利用这种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档案袋中的每一份资料都很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所取得的各种成果,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活动的全程性。

(2)实时性评价。教师、同学、家长等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给予恰当评价,促进活动的开展、深入、创新。实践证明,采用实时性评价其操作方法便捷且非常有效。

(3)描述性评价。描述性评价是记录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反思等,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可描绘活动过程、兴趣特长、方法能力……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建议”“精彩亮点”“我的观点”等表现出来,以便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反映学生实践活动的结果。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规范课程管理,丰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红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2]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前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做了一些尝试研究,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

迄今为止,评价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三种:目标取向评价、过程取向评价、主体取向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主体取向评价,主张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它强调将教师与学生从课程开发到实施、教学运行的全部过程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把课程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批判什么,揭露什么或否定什么,相反是为了促进活动主体在情感交流、态度反思和方法总结中,认识自身和他人哪些做得好,哪些情感和态度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方法是适宜有效的,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怎样做能更加有利于发展等等。一句话,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活动主体价值的升华与发展。

2.评价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具体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生自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以简单的描述语言评价为主。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室中墙壁的作用,使教室的每一塊墙壁成为学生展示的场所,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建议由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做活动表现的评价,而组长则由其组员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督促完成工作,又可以树立起组长的威信,同时形成团体意识。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总结、交流和展示活动,并对自己子女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平时所了解的子女开展活动的情况,查阅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写出突出学生个性特色的综合性评语。

教师(指导者)评价。教师(指导者)评价必须以前三者的评价为主体依据,注意评价要具有正面性、鼓励性、指导性,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从活动态度方面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是否勇于克服困难,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以自由、民主、平等、多元为主旋律。

首先,对学校的评价。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是贯彻与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体现课程教育效果与价值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条件、领导班子的课程素养与工作效率、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与课程改革服务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等情况,都直接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成与败产生的影响。为此,打破以“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监控,是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

其次,对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出发,实施这一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及教师对活动规划、组织、指导、监控的能力和水平有着更多的关注、选择,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问题也便历史地提到日程上来。当然,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判定教师是否优秀、是否合格,而在于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重中之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判断的最重要依据。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4)学生课题活动技能的运用及发展状况。

(5)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创新表现。

(6)学生科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表现。

4.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课程改革实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它由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学年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三个部分成员组成。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履行当地所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职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主抓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以及向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总结反馈的职责;学年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直接组织、指导、监督并向学校总结反馈本年段或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具体情况的职责。

篇5: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1]。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6: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

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

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

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

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篇7: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目标、依据、方法概述(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定

1、能力目标:

①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②社会交往能力

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⑤管理能力

2、情感目标:

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②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③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④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⑤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⑥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爱劳动的思想感情。⑦初步了解自我,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知识目标:(略)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评价的几个维度

1、自主性

2、可行性

3、开放性

4、实践性

5、综合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

1、评价理念(1)、整体观(2)、多元化(3)、过程性

2、评价方式

3、评价方法(1)、自我评价(2)、观察评价(3)、民主评议(4)、成果展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策略(一)、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4、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二)、利用活动过程档案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怎样引导学生创造性的使用好活动过程档案袋,通过它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呢?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随意放。

2.指导教师对学生放入的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有选择地放入一些作品,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

3.有展示性的放。

4.成长记录袋中老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让学生根据小栏目自定目标、自设标准、自选形式、自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三)、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四)、放手让学生设计自我反思性评价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课

(二)开发了一批课程产品,获得了初步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1、探讨了融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2、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的实施流程。

3、初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法,设计了一些评价工具,获得了一些评价经验。

(三)促进了学科教学的改革

(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五)引起家长、社会的良好反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反思

(一)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与学科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二)怎样将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整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怎样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需求与指导教师精力、专业水平不够的矛盾(四)如何处理好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展开过程的生成性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策略(专题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综合实践活动作了如下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活动的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这是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总结老师有关内容开发的经验,将内容开发的具体方法呈现给大家。下面,从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怎样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何整合四个指定内容领域,如何处理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如何与校本课程整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1、立足兴趣

2、着眼生活

(二)、充分利用学校传统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1、利用学校传统特色活动

2、充分利用学校及少先队组织团支部的活动。(三)、立足社区实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1、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

2、开展社区活动具体方法(1)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2)学校将社区专业人士请进课堂

(四)以学生为核心,围绕三条线索选择与组织活动内容

二、如何选择确定活动主题

(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选择确定活动主题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知识、能力基础、确定好主题。

2、通过社会调查,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提出主题。

4、捕捉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指导学生发现问题。

5、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确定主题。

6、综合、重组、延伸学科知识、确定主题。

(二)、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确定多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分组从不同角度共同探究与实践一个大主题的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一)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整合的基本方式

1、从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出发,全面切入主题,融合四个指定领域。

2、以“一拖三”,融汇贯通。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某一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关照其他领域的要求与活动来设计。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技术校本课程打通进行,并与“绿色证书”教育相结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多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皆将实践活动纳入其中。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

如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进行社会调查,这就将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运用到活动中。数学中学到一些统计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

篇8:谈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侧重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 活动过程中, 应特别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体验, 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 让孩子在评价中体验成功、获得快乐。

一、教师评价———夸出的精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 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活动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极易产生畏难、退缩, 甚至放弃的心理。这时, 作为教师应从最细微处入手, 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点滴成果。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的时候, 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有力的支持, 运用鼓励性语言:“团结力量大, 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你们小组的设想太好了, 这是连老师都没想到的, 再努力一下你们会成功的”等来肯定孩子的成绩。当学生有了进步的时候, 教师更应表示真诚的祝贺和表扬, 毫不吝啬地夸一夸孩子, 尤其是要给予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多的激励, 使其感受到期望和关心。这样, 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赞扬中体验活动的意义, 得到自己想要的帮助和鼓励。

1. 语言评价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评价中, 尤其是在教学活动的随机评价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效,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励学生的学习, 引导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运用恰当而得体的语言, 时时激励、巧妙点拨,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动作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一个微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个激励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最好的礼物;灵活多样的体态语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进行适时的点评、适度的点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一个制止的表情、一个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 都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

二、同伴互评———成功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多数时间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 当几名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后, 他们就成为了一个小集体, 他们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的活动中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小组活动开展的质量, 所以每位同学都非常关注自己与合作伙伴的表现如何。教师想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活动情况, 通过学生互评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活动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很多同学不仅受到赞美时感到快乐, 甚至从赞美别人中也能感到快乐。正如潘唯同学所说:“我送了好多赞美卡赞美别人, 每次送赞美卡, 我的心里真甜, 好像自己也受到了赞美。赞美就像一个回音壁, 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赞美他们, 别人也会发现你的优点并赞美你。”

三、自我评价———反思中提升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表现形态不是先于活动的开展而存在, 而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因此, 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者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建构这一课程的。当课程形态的完善只能通过学生对自己挑选并不断修正和改进而获得时, “反思”就成为学生必要的活动内容。反思既实践于活动之后, 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反思, 学生可以发展自己对活动的改进能力和对活动结果承担责任的意识。通过反思, 学生学会总结经验, 为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打好思想的基础。

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是学生认知层次的提高、自我意识的提高。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式,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如果学生只会使用“好、对、错了”等简单的词汇进行评价, 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 教师要把评价的标准和“看法+原因”的评价语式渗透给学生,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讲清自己的看法, 呈现清晰的思维过程。

四、家长评价———不容忽视的因素

教育是多方面、立体的, 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学校从多个纬度、各个细节所渗透的点滴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无数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左右孩子一生的命运。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健康地发展, 很快成为成功的人;而不成功的或带有缺陷的家庭教育, 让孩子不思进取、缺乏责任心和荣辱感, 甚至成为连基本的社会道德都不具备的人。因此, 忽视家庭教育就等于忽视孩子的前途。

家长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重要主体之一,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 教师要特别关注家长对学生的评价。首先, 我们要利用家长会和学校的开放日提高家长对这门课程的认识, 向他们传授评价的方法。然后, 在布置学生活动时尽量设计一些能由家长参与的活动, 或是邀请家长做活动的校外辅导员, 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 再让他们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就很自然了。

上一篇:长恨歌实用教案下一篇:职前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