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2024-05-05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精选6篇)

篇1: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之探索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孙美花

【摘要】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将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作为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成果展示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该怎么上?教师在指导中要关注什么?笔者从“展示”、“评价”和教师的“关注点”这三个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展示评价课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将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作为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成果展示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该怎么上?教师在指导中要关注什么?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案例《我是快乐小厨师》,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的认识和看法。

一、关于“成果展示” 1.展示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其“新”主要体现在育人模式从单纯结论性教育向过程性教育转变。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成果展示不仅要展示学生活动后的成果,更要展示学生活动的过程,比如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经历的挫折、真切的体会、采用的方法等等。

【案例】

甲:我们海盐的地方菜可真多,那么大家对我们海盐的这几个地方菜是否知道呢?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出发,我们去调查啦!

乙:这是我们在发放问卷。甲:这是我们在统计结果。

乙:我们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4份,从统计结果看,海盐大头菜大家都知道,其次是红烧羊肉,慕斯杯紫薯球知道的人最少。

甲:看来海盐大头菜和红烧羊肉的知名度很高。甲:大家是不是感觉我们的调查问卷很顺利?

乙:虽然,我们以前也设计过问卷,但在设计这个主题的问卷时,还是很伤脑筋的,我们不知道该设计些什么问题,一开始,我们设计了很多问题,(出示问题)老师问我们:你们到底通过问卷想知道些什么?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问卷的问题做了修改。

甲:这200份问卷发放到哪里呢?我们挑选了20个班级,每个班级10份问卷,因为我们是利用课间去发放问卷的,所以有6张问卷因为当时上课铃响了而来不及回收。乙: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在问卷时要挑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这样回收的问卷才更完整。

上面这个案例是“家乡美食小调查”组的同学成果展示的一个片段,他们在汇报过程中,凸显了活动的“过程”,他们在困难的解决中成长,他们在面对经历挫折时得到启示。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活生生的体验,比如在活动中让你惊喜的事是什么?有无遇到困难?怎么克服困难等“过程”的呈现,充分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这些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与深化,也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挖掘活动中的“魅力”,这正是我们指导教师在学生成果展示之前所要做的。

【案例】

甲:大家好,在“我是快乐小厨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小队的活动主题是“孝心小厨微实践”。

乙:我们的活动分四个部分: 甲:1.家庭食谱小调查 乙:2.一周食谱我制定 甲:3.小鬼当家

乙:4.美食对对碰,自己设计美食。

甲:活动开展前,我们组十位同学通过讨论,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计划。乙:活动一:家庭食谱小调查。

甲: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每天离不开的一种能量,那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过我们的一日三餐呢?这是我们小组张雯馨同学记录的他们家的一周菜谱。

乙:平时,我们每天吃什么菜都是家长决定的,我们决定做一回小主人,于是开展了活动二:一周食谱我制定。这是我们小组同学讨论制定的一周食谱。

甲:制定了一周菜谱,我们还开展了小鬼当家的活动呢!

乙:瞧,系上围裙,挥起厨具,功夫不负有心人,美味佳肴也随之出炉了,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心里洋溢着幸福的滋味。

甲: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活动照片吧!这是我,这是李梅茜,这是张雯馨,这是杨蕊,这是郭思源、张一鸣和郭许诺,这是沈书扬。

乙:怎么样?这一桌桌美味佳肴很诱人吧!

甲:最后,让我们进入第4个环节——美食对对碰。

乙:我们的小厨师们准备好了材料,打算自己创作美味的慕斯蛋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甲:在她们的坚持努力下,美味的慕斯蛋糕渐渐成型了!

乙:她们制作的美食是不是十分诱人呢?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在课后一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美食吧!

甲:这次的展示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我们相信同学们对烹饪的热情是永不改变的。乙: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趣和欢乐,还让我们获得了生活的本领。合:感谢大家的聆听与参与,谢谢!

在这个小组的成果展示中,既有活动方法的介绍,如观察记录、设计、动手实践,又有活动的收获,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着快乐,也收获着生活的本领。同学们听了之后,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再来冷眼旁观,其实这个小组的展示有遗憾的地方,比如说:他们在小鬼当家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活动中有哪些精彩花絮?活动中最难忘的情节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纵观他们的成果展示,还是偏重于结果的呈现。后来,在课堂上,我对他们小组进行了采访。当时我现场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都谈到了自己感受到家长的辛苦。

在学生展示不够到位的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努力挖掘活动中潜在的各种元素,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变化。

2.怎么展示?

怎么展示,也就是展示的形式。它既可以有“静态”展示,又可以有“动态”展示。成果展示可以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体验文章、绘画作品、小报、模型、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口头汇报、辩论会或演讲会、演示过程、心得体会畅谈等。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在“我是快乐小厨师”的成果展示中,既有动态的结合PPT的汇报,还有静态的文字、图片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如果有欠缺的地方,老师让他们进行补充介绍。

【案例】

甲:做菜可是一门技术活,我们在家长的指导下,都动手实践,过了回小厨师瘾!乙:请看,黄安安制作了一道美味的烤鸡翅呢!

甲:我也在家尝试做了一杯新鲜、健康的牛油果香蕉奶昔呢!

乙:同学们,有了想法,就一定要去实践。回到家,我也试着作了一道煎鸡翅。甲:再让我们看看姚懿恬、储淳、冯书晗的绝活吧!让我们先看看食材吧!乙:清蒸梅童鱼,洗鱼,可是个麻烦活,瞧,他们洗得可认真啦!甲:盐水海白虾。

乙:醋溜大白菜,姿势还算专业吧!甲:煎荷包蛋。

乙:这顿意义非凡、色香味俱全的大餐终于做好了,瞧,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甲:施清源和徐畅言合作做了香喷喷的牙签牛肉!乙:谷雨、王实他们也都进行了尝试。

这个小组利用了很多图片分享了自己做的美食成果,但是,对于他们所研究的“美食的技艺”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他们展示结束后,我借助他们带来的美食“牙签牛肉”,现场做了采访。通过采访,牙签牛肉在制作时所要用到的烹饪技艺大家就很清楚了,对他们之前的展示做了很好的补充。如果有条件学生能够当场为大家炒一个拿手菜,或者将炒菜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展示,可能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动静结合的展示,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恰当的展示形式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也能将活动的效应最大化。

成果展示既要有“台上”展示,又要有“台下”互动。成果展示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获,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情感上的动力。在展示时既要向其他同学传递自己小组的收获,也要关注和台下同学的互动,让倾听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这个小组的展示中。【案例】

乙:我们小队还了解了美食的搭配:(出示)这是一张《食物金字塔指南》,它能指导我们每天正确地选择谷类、水果、蔬菜、鱼、奶类等各种食物的摄入量。

甲:在这里,我们想考考大家。(出示)胡萝卜中含有的营养是()。乙:(出示)洋葱中含有的营养是()。甲:(出示)西红柿中含有的营养是()。乙:大家真是太厉害了,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美食营养对对碰”小队,在展示时巧妙地利用竞猜的方式,和同学们互动,把同学们都引进了他们的展示中。不过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互动中对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的反映有点单一。不过,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小组在展示时的互动意识已经有了。

二、关于“展示评价” 1.评什么?

评价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评价是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契机,借助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那么,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我们要评什么呢?综合实践活动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把焦点转到课程本身的追求上来,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亲身的探究体验,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独立的思维等表现。

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我们既要验收“预设”,又要关注“生成”。所谓“预设”,就是学生在成果展示前做好的已有准备,所谓“生成”,也就是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或者展示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老师所做的引导。

以“美食营养对对碰”小组为例,他们组在成果展示后,我看到学生桌面上有带来的寿司,就想考考他们知不知道“寿司”有什么营养,结果,学生一下子哑口无言,被考住了。然后我就顺势利导,告诉学生,研究营养,可以关注自己平时吃的食物。这样的生成,就是一种资源,我们老师要及时把握住。只有关注“生成”,成果展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预设,一种精心的表演。

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成果评价中,我们既要关注“个体”,又要关注“集体”。在“我是快乐小厨师”的活动中,既有对个别同学的评价,也有对小队的评价,也有对全体同学的评价。

【案例】

同学们,看了你们的展示,老师很佩服你们,佩服你们能取得这么多的活动成果,更佩服你们在活动中的认真、执着、探索的精神。其实,我们每个同学在活动中或多或少都有成长。课前,大家填写了自己的收获卡,谁来说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些收获就是大家成长的见证。虽然今天我们在进行成果展示,但是“我是快乐小厨师”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能多动手多实践,为家庭做出自己的小小贡献。同时,祝愿大家在下次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评价,是隐性的教育价值,让活动得以拓展、升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校正,所以评价既要有鼓励,又要有合理的建议,既关注个体,又关注团队,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在评价中使学生有所感悟,进行反思,得到新的成长点。

2.何时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应是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应该是相结合的。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评价可以穿插在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放在展示后。在学生展示前,要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在“我是快乐小厨师”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是这样安排的。

【案例】

师:我们的活动经历了一个月,已经接近尾声。今天,咱们就一展身手。每个小组来作一个展示交流。大家已经有了精心的准备,老师希望大家不仅能展示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和收获,更要带着思考,从别的小组身上汲取灵感和启发,小组展示后你可以说说你的看法。可以提问,也可以提出你的建议。等全部展示之后,我们还要进行评比,看看最终花落谁家。

花落谁家:活动丰富奖 精彩展示奖

活动丰富奖:围绕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

精彩展示奖:围绕主题,成果展示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展示者落落大方。好,那我们今天的成果展示就正式开始了。

师:每个小组的展示都很精彩,那么这两个奖项究竟花落谁家呢?我们来评一评。我们每个小组有四个赞,红色代表展示精彩,绿色代表活动丰富。请小组内讨论一下,由组长作为代表上台点赞。颁奖。代表上台领奖。

3.谁来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倡多元主体评价,改变教师操控学生言行的局面,使评价成为一个开放、民主、动态的过程。参与评价者从教师到学生家长,从社会各界人士到学生自己。从而带来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和评价角度的多维性。在成果展示评价中,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相互评价,可以使同伴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人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相互交流中,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一方面通过评价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来发现和促进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同时,评价指向也应该多元,要从态度情感、实践能力、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价。

三、教师的关注点

成果展示评价课不仅是对学生整个活动过程的检验,更是考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如何。不能仅仅为展示而展示,在展示评价阶段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不仅要当好倾听者,更要当好交流者、评价的指导者。那么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1.既关注“展示”,又关注“互动”。第一组“美食营养对对碰”在展示中,既有图片展示、又有竞猜互动、采访记录、采访视频等,展示形式丰富,内容充实。

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组在展示,其他同学大多单纯地做观众,做陪伴,但是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巧妙地利用“竞猜”的方式,和同学们互动,把同学们吸引进他们的展示中。但是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互动中对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的反映、互动的内容、形式都有点单一,台下同学的参与度也不够充分。但是,我们还是能欣喜地感受到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已经有了互动意识,互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

作为指导老师,在课前指导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互动的意识,传递一些互动的方法,如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让台上台下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分享收获,共同成长。

2.既验收“预设”,又关注“生成”。

第一小组展示之后,我们进行了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在互动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师:老师看到你们桌上有带来的美食,这是什么? 生:这是我们小组自己做的寿司。师:这寿司有什么营养呢?

生:(一下子哑口无言,组员之间面面相觑)师:不知道吗?你们研究过它的营养吗? 生:没有。

师:(面向其他几个小组)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建议他们可以去研究一下它的营养,然后可以根据它的营养成分做一些改进。师:是啊,我们研究美食的营养,可以从研究自己经常吃的美食的营养做起。这个环节,我及时抓住课堂资源,马上介入,并顺势利导,根据学情,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渗透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研究,不是研究网上的知识,而应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服务。

我认为,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我们既要验收“预设”,又要关注“生成”。生成,是一种资源,我们老师要及时把握住。只有关注“生成”,成果展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预设,一种精心的表演。

3.既着眼“课堂”,又着力“课前”。

第二组“美食技艺我分享”小组,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活动,如,在刀工教室学习千层花、萝卜花的制作,在油炸教室学习芝麻球的制作,在家里学做小厨师,制作:烤鸡翅、牛油果香蕉奶昔、清蒸梅童鱼、盐水海白虾、醋溜大白菜、煎荷包蛋、牙签牛肉等。他们通过播放配乐ppt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个ptt是小组成员合作制作的,有的负责收集活动照片,有的负责背景音乐的查找,有的负责ppt的合成。不过,在指导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在每张PPT里插入不同的背景图,PPT看起来有点杂乱,所以,我指导他们“使用模板”的方法,教师的前置指导,使学生在ppt制作能力上有了提升。

这个小组比较成功的还有采访,两次采访,采访对象不一样,一次是采访理工学校老师和学员,一次是采访家长。他们在展示成果时,分别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显得游刃有余。其实,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但采访仍旧是一个难点,尤其难的是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什么?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在课前指导中,采访问题的设计我尤为关注。比如,采访理工学校厨师班学员和采访家长的问题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我指导他们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内容精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

这些指导,功夫都在课前,学生成功与进步的背后是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师生的共同合作。

4.既关注“成功”,又挖掘“失败”。

第二小组,学生的ppt展示主要以图片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成果,但是,对于他们所研究的“美食的技艺”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他们展示结束后,我借助他们带来的美食“牙签牛肉”,现场做了采访。

师:你们带来了什么美食? 生:牙签牛肉。

师:能说说这牙签牛肉在做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艺吗?

生:我们先把牛肉洗干净,切成一条一条细条,倒入三种调料:酱油、蚝油、黄酒,然后把它串起来,放入油锅炸。

师:给他掌声,他能把自己研究到的美食技艺运用到实践中。真棒!

通过采访,牙签牛肉在制作时所要用到的烹饪技艺大家就很清楚了,对他们之前的展示做了很好的补充。如果有条件学生能够当场为大家炒一个拿手菜,或者将炒菜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展示,可能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在这个组的互动和交流环节中,同学们夸这个组活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团结合作,我在互动中问他们小组,你们做的这些美食都是做一次就成功的吗?一个学做蛋糕的孩子说她是尝试了好几次才真正成功。的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成功有失败。但是,无论得失,都是收获,都是成长。

我认为,成果展示,不仅要展示学生活动后的成果,更要展示学生活动的过程,“过程”的呈现,如活动中失败的经历、遇到的困难、怎样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些“成功背后的故事”充分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5.既注重“共性”,又弘扬“个性”。

第三组“家乡美食小调查”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讲座体会、问卷调查表、统计图、三句半等内容。

这个组在汇报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展示形式比较活泼。他们分工明确,扬长避短,调查能力强的同学合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擅长小结的同学撰写讲座体会,擅长口头表达的就作为代表借助ppT展示,擅长表演的同学自编了关于海盐美食的三句半。

像三句半这样的展示,我们称之为动态展示,还有如口头汇报、辩论会、演讲会、演示过程、心得体会畅谈等也都属于动态展示。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体验文章、绘画作品、小报、模型、观察日记等。我认为,动静结合的展示,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个性化的展示形式,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成果展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愉悦,激发主动性。恰当的展示形式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上台成果展示,可以小组成员全部上台,也可以派代表上台,这个也是可以由小组商量决定的。如果是派代表,也最好由学生毛遂自荐的,尽管可能这个孩子并不擅长展示,但只要勇于尝试,对于这个孩子就是巨大的突破。

6.既重视“能力”,又渗透“德育”。

第四组“孝心小厨微实践”组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食谱调查表、自制的食谱、小鬼当家时的美拍、展板等。这个小组人人参与小鬼当家活动,显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还承担着育人功能。这个小组成果展示后我对他们小组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谈做孝心小厨的感受。

师:你们做了孝心小厨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1:做了孝心小厨后,我才体会到爸爸妈妈做饭做菜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每天都要这样做,真是太辛苦了,虽然我感觉自己做孝心小厨做得很累,但我也很高兴,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家务。

生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要多帮爸爸妈妈分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时我现场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都谈到了自己感受到家长的辛苦。我这时的介入,目的就是为了挖掘这个活动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来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变化。

第五组“大厨工作微探秘”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简笔画作品、体验视频和倡议书。他们的展示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生1:我觉得他们组把全国13亿人,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将会造成怎样的浪费,他们的计算非常精确。

师:是啊,这样的一系列数据的呈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节约的重要。生2:我感觉成果展示的同学落落大方,语调很自然,ppt也做得很精美。师:表扬自己组,当然可以的。掌声鼓励。

生3:我觉得他们用倡议书的形式特别好,让我们知道了节约的重要性。师:是啊,他们还收集了全班同学的签名,让大家都加入到节约粮食的队伍中。在本节课中,每个小组展示之后我们都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评价,既有表扬,也有建议。通过真诚评价,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评价课,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在互相交流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教师要前置指导、关注生成;学生要个性展示、积极互动;师生、生生之间要真诚评价,这样才会有成果展示评价课上学生丰富多彩的展示和学生能力情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胡松华《“洗尽铅华,复归本真”——对当前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课的冷思考》2011.6

2.《教学月刊小学版》杨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2015.4

篇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 交流、评价探究成果课

活动背景: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端午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及传统习俗的参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需求,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掌握包粽子、做香囊、编五彩绳等基本技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活动实施年级:

五年级 课时安排:课时 活动计划:

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出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各小组围绕“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各小组围绕“端午习俗我参与”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活动实施过程:

一、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 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了《端午节》、并自由组合成了六个活

动小组,分头对照活动标准对节日的来历、习俗、故事等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这节课,我们分别从“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 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掌握更多的考察探究类活动的学习方法。

二、明确第一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三、明确第二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习俗

我参与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四、总结提出后续活动要求

通过今天的成果交流、评价,老师看到了你们各个小组沉甸甸的收获。不论是成果交流,还是参与体验汇报,你们都从中获得了考察探究的方法,学会了分工,懂得了合作,能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呈现出累累硕果,同时,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整体反思本次活动,并进一步改进完善活动方法,争取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学情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近几年随着洋节的深入,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但他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只有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明白过节的意义,体验风俗,感受快乐,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才能把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小学生活泼好动,阳光、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让他们自主探究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很兴奋很感兴趣。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家国情怀。开展观察、实验、考察、调查、设计与制作等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交流分享小组对端午节传统节日的探究结果,增强了对祖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学生在掌握包粽子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

首先,在探究中增长才干,丰富了综合知识。社会是个大课堂,融合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本次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为了探究问题,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确定好课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成立了“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六个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合作完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无形中主动学习了许多知识,还掌握了不少课堂以外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参访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流利的表达、如何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合作、如何总结、如何思考„„当学生尝试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与此同时,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与家长交流多了、沟通多了,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是 考 察探究类活动的关键要素之一。本节课,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评测练习

1、通过本次的考察探究活动,你觉得你掌握了哪些考察探究方法?

2、在本次的“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环节,你在本小组当中担当了什么角色?自己认为表现得怎样样?以后打算怎样改进?

3、在参与端午习俗体验的活动中,你都收获了哪些技能服务于生活和学习?

4、能将在本次《端午节》考察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与收获,呈现出来吗?你打算怎样做?

5、在参与实践、调查采访、获取资料的时候,你是怎样与人交流的?觉得自己有进步吗?打算以后怎样做?

课后 反思

本节课,分为两大环节,一个是关于端午文化的成果交流,一个是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关于端午文化的考察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 6 个活动小组,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多个小组能选择两样习俗参与实践。汇报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人手包出一个粽子,并且有的学会了编五彩绳,有的学会了做香囊,有的还学会了做彩绳粽子„„收获劳动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恒心和毅力。

应该说,本节课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端午文化的魅力,在小组合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学会了沟通与包容,收获到了快乐、成就感、耐心、细致,可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课标分析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篇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

一、展示过程:强调真情体验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探究成果, 源于学生的真情实感, 是对生命、生活的感悟, 是一种原生态的体验。因此,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应注重过程体验, 力求真情流露, 回归学生的真性情。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 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 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 这就需要在实践活动过程以及成果展示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合作的?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有否发现问题, 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在成果展示过程中是否表达了内心的声音, 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他们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展示有何感悟和体验?等等, 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案例一】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校在一次“今天, 你吃三无产品了吗?”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 一组珍贵照片的展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实践成果后, 也听取了这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学校门口的一些流动摊位上经常会出售一些“三无”产品, 为了对产品的种类、成分、害处等方面有更好的了解, 我们去暗访学校外的这些小老板。不料却被他们发现, 遭到了他们的阻挠甚至还遭到了严厉的呵斥。为了我们的健康, 为了能让我们的同学更好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劣质食品有更深层的认识我们绞尽脑汁, 终于在多人的“掩护”下, 在匆忙之中, 取得了这些珍贵的照片。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按下快门那一刹那间的兴奋与激动, 我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大家拥抱在一起的情景……

学生的娓娓叙述, 把我们带入了当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这里展示的不单单是一组照片, 更多的是这组照片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和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所收获的东西——它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了失败的原因, 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正因为学生点点滴滴真性情的流露, 表达了满满的生活意味和浓浓的生命体验, 才使得成果展示环节不再虚浮, 不再物化, 才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变得魅力无限。

二、展示形式:注重凸显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因活动主题的不同而多姿多彩。在选择展示形式时, 应基于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尽可能选择能合理真切反映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不同的过程、体验、发现、收获的形式, 从而使得成果展示别有意味。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 我们总结了动静结合的相关形式。如:静态展示——体验日记、研究小论文、创造的产品 (小模型、小制作、小发明) 等;动态展示——比赛、主题演讲、口头报告、节目表演、谈心得体会等。

当然, 成果展示的形式不仅要根据主题特点, 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采取他们乐意的方式来表达活动结果, 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二】“感恩的心”伴我成长

三月, 我校开展了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成果展示过程中, 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奏响了爱的旋律。有的小组充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 如把历史上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张贴出来, 把亲情卡片放在橱窗里展示出来, 用手抄报、体验日记等形式展示活动资料;有的小组办摄影展, 他们把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拍了照片进行展示汇报。

其中有一则学生日记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我为妈妈洗脚,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也是我第一次有机会这样近距离接触妈妈的双脚。当我的手触摸到妈妈的脚时, 我哽咽了。原来妈妈的脚是那么的大, 那么的粗糙, 长满了茧, 厚厚的老皮, 已没有一点皮肤的弹性。这是我的妈妈吗?每天在我耳边唠叨的妈妈吗?总是整天学习学习, 让我成为天下最苦的孩子……妈妈, 从今天起, 我要每天为你洗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通过活动, 学生潜在的那颗感恩的心被唤醒了, 而通过成果展示, 这样的情绪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散发开去, 种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在尊重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前提下进行的成果展示, 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 更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必然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因这样不拘一格而彰显魅力。

三、展示目的:指向多向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应该指向多向交流, 它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互动、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的反馈过程。

成果展示过程不能满足于展示和表演, 更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 关注学生在总结交流阶段的尝试体验, 使得成果展示不再是把一个问号变成句号, 而是由一个问号生发出新的、更多的问号。实行展示小组与观看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方式, 有助于打破大部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的尴尬局面, 促使台上台下的学生充分进行双边活动。通过思维的碰撞,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而大大提高展示小组和观看学生的积极性, 丰富展示形式, 烘托现场气氛。

与此同时, 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生生交流, 用心关注小组汇报, 并从交流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引导, 从而更好地推动成果展示。

【案例三】龙游石窟我探秘

在开展“我为石窟来解密”活动的成果展示过程中, 教师没有沿用一贯机械介绍的方式, 而是采取自由提问的形式。如在“飞翔小组”展示时, 其他组员就结合自己对石窟还存在的疑问纷纷提问——“龙游石窟到底是谁挖掘的?”“挖掘石窟的目的是什么?屯兵?屯粮?”“石窟中的水抽完后真的发现下面有鱼从别的地方逃到衢江了吗?”……此时的“飞翔小组”的组员们, 俨然成了一个个小专家。面对其他组员的提问, 不慌不忙一一作答。在整个成果展示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思维碰撞, 令他们享受到探究的乐趣, 并乐有所得。当然, 其中还有很多未知问题真实地摆在他们面前, 学生还不能完全解答, 此时, 教师适时引出新的课题——关于龙游石窟, 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大家去探秘, 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相关地质和考古的知识, 将成果展示变成了新实践活动的起点。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人景互动, 如此多向互动, 才能碰撞出思维火花, 才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充分发挥群体智慧, 使学生之间能互通有无、共享智慧, 而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目的所在。另外, 在成果展示过程中, 往往孕育着新的问题。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 这样学生的研究就会不断地深入, 体验就会更加丰富。一个活动的结束, 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综合实践活动中, 生成性的问题有时往往比预设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从而引发他们进一步地探索。

篇4: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展示 评价课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将成果的展示交流评价作为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成果展示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该怎么上?教师在指导中要关注什么? 笔者结合自己执教的案例《我是快乐小厨师》,来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的认识和看法。

一、课例背景

《我是快乐小厨师》是笔者所在学校 “儿童成长营”校本课程中六年级开展的一个活动,活动营地是海盐理工学校。笔者所指导的六(2)班52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分三个阶段进行。全班分成五个小队,分别从“美食营养对对碰”“美食技艺我分享”“家乡美食小调查”“孝心小厨微实践”“大厨工作微探秘”这五个角度入手,开启探究实践之旅。在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有不少收获和感受。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成果展示和评价经验。

二、课例呈现

(一)成果展示活动目标

1.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各小组能以不同形式个性化地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

2.在成果展示、评价過程中,共享活动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

3.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4.在成果展示、评价过程中,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自评和互评,发现亮点,提出建议,提升活动能力。

(二)成果展示活动流程

第一板块:回顾过程,导入活动

这个板块,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组精彩的活动照片,配上节奏欢快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歌,让学生在轻快的歌声里回忆活动历程。展示的活动照片也是精心选择的,是学生活动过程的汇总呈现,旨在唤起学生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接下去对展示评价的热情。

第二板块:明晰要求,设定奖项

这个板块,为了使学生在展示、倾听时更专注,评价时更有目标,笔者将设定的两个奖项(活动丰富奖、精彩展示奖)呈现出来,告诉学生,等五个小组都展示之后,我们还要进行评比,看看最终这两个奖项花落谁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在活动刚启动时,我们的评价要求就已经明示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知晓,并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

第三板块:分组展示,各显才能

这个板块,五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展示后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评价。因考虑到五个小组活动内容不是并列的,所以没有安排学生自主选择何时展示,而是按照顺序进行展示:“美食营养对对碰→美食技艺我分享→家乡美食小调查→孝心小厨微实践→大厨工作微探秘”。在学生展示之前,笔者提出要求:希望大家不仅能展示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和收获,更要带着思考,从别的小组汲取灵感和启发,看看其他小组在展示时用到了哪些独特的方法?对他们的活动有些什么困惑或者建议?小组展示后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问。这个板块,主要是根据各组展示的实际,引导学生挖掘活动经验,发现活动亮点,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引导。

1.“美食营养对对碰”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图片展示、竞猜互动、采访记录、采访视频)。

(2)师:同学们,要做个合格的小厨师,需要懂得一点美食营养学,对于他们的研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你觉得他们展示得怎么样?(学生可以是对研究内容的质疑及补充,可以是对课题开展时研究方式的质疑,也可以提出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小结。

2. “美食技艺我分享”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参观感受、采访视频、实践照片、实践展板)。

(2)师:看完了这个组的成果展示,你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呢?

(3)小结。

3. “家乡美食小调查”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讲座体会、问卷调查表、统计图、做菜视频、美食简笔画)。

(2)师:同学们,听了这组的汇报,你想说什么?

4. “孝心小厨微实践”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食谱调查表、自制食谱、小鬼当家照片、小鬼当家美拍、小鬼当家展板)。

(2)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问题或建议吗?

(3)现场采访:做了小厨师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5. “大厨工作微探秘”小组展示

(1)学生展示(采访视频、简笔画、体验视频、倡议书)。

(2)师:看了这个组的展示,你有问题或建议吗?

(3)现场采访:体验大厨工作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这个板块,笔者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进行评奖,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评奖环节注重参与性,要求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再一次告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实实在在、自始至终的。

然后借收获卡进行小结交流,课前学生都进行了个人小结,填写了收获卡。他们的收获是多元的,有的学会了搜集资料,有的学会了做PPT、写展示稿,有的学会了与人沟通,有的收获了做菜的本领。在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有了提升。

最后,笔者对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精要的总结,激励学生,指出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希望,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

五、课例感悟

(一)既关注“展示”,又关注“互动”

第一组“美食营养对对碰”在展示中,既有图片展示、又有竞猜互动、采访记录、采访视频等,展示形式丰富,内容充实。

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组在展示,其他同学大多单纯地做观众,做陪伴,但是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巧妙地利用“竞猜”的方式,和同学们互动,把同学们吸引进他们的展示中。但是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互动中对同学们提出问题时的反应、互动的内容及形式都有点单一,台下同学的参与度也不够充分。但是,我们还是能欣喜地感受到这个小组在展示时已经有了互动意识,互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

作为指导教师,在课前指导中也要有意识地渗透互动的意识,传递一些互动的方法,如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让台上台下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互动中分享收获,共同成长。

(二)既验收“预设”,又关注“生成”

第一小组展示之后,我们进行了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在互动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师:老师看到你们桌上有带来的美食,这是什么?

生:这是我们小组自己做的寿司。

师:这寿司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生一下子哑口无言,组员之间面面相觑)

师:不知道吗?你们研究过它的营养吗?

生:没有。

师:(面向其他几个小组)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建议他们可以去研究一下它的营养价值,然后可以根据它的营养成分作一些改进。

师:是啊,我们研究美食的营养价值,可以从研究自己经常吃的美食的营养价值做起。

这个环节,笔者及时抓住课堂资源,马上介入,并顺势引导,根据学情,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向学生渗透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研究,不是研究网上的知识,而应该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服务。

在成果展示评价课中,教师既要验收“预设”,又要关注“生成”。只有关注“生成”,成果展示才不是一种简单的预设,而是一种精心的演绎。

(三)既着眼“课堂”,又着力“课前”

第二组“美食技艺我分享”小组,有很多动手實践的活动,如,在刀工教室学习千层花、萝卜花的制作,在油炸教室学习芝麻球的制作,在家里学做小厨师,制作:烤鸡翅、牛油果香蕉奶昔、清蒸梅鱼、盐水海白虾、醋熘大白菜、煎荷包蛋、牙签牛肉等。他们通过播放配乐PPT的方式进行展示。

整个PPT是小组成员合作制作的,有的负责收集活动照片,有的负责背景音乐的查找,有的负责PPT的合成。不过,在课前指导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在每张PPT里插入不同的背景图,PPT看起来有点杂乱。所以,笔者指导他们“使用模板”的方法,教师的前置指导,使学生在PPT制作能力上有了提升,展示效果也有了很大提升。

这个小组比较成功的还有采访,两次采访,采访对象不一样,一次是采访理工学校教师和学员,一次是采访家长。他们在展示成果时,分别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进行,显得游刃有余。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但采访仍旧是一个难点,尤其难的是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访什么?选择怎样的切入点?在课前指导中,采访问题的设计是笔者尤为关注的。比如,采访理工学校厨师班学员和采访家长的问题切入点是不一样的,笔者指导他们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内容精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访。

这些指导,功夫都在课前,学生成功与进步的背后是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师生的共同合作。

(四)既关注“成功”,又挖掘“失败”

第二小组,学生的PPT展示主要以图片分享自己做的美食成果,但是,对于他们所研究的“美食的技艺”并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在他们展示结束后,笔者借助他们带来的美食“牙签牛肉”,现场做了采访。

师:你们带来了什么美食?

生:牙签牛肉。

师:能说说这牙签牛肉在做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艺吗?

生:我们先把牛肉洗干净,切成一条一条细条,倒入三种调料:酱油、蚝油、黄酒,然后把它串起来,放入油锅炸。

师:给他掌声,他能把自己研究到的美食技艺运用到实践中。真棒!

通过采访,牙签牛肉在制作时所要用到的烹饪技艺大家就很清楚了,对他们之前的展示做了很好的补充。如果有条件学生能够当场为大家炒一个拿手菜,或者将炒菜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进行展示,可能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在这个组的互动和交流环节中,学生都夸赞这个组活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团结合作,笔者在互动中问该小组成员,你们做的这些美食都是做一次就成功的吗?一个学做蛋糕的学生说她是尝试了好几次才真正成功。的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成功有失败。但是,无论成败,都是收获,都是成长。

笔者认为,成果展示不仅要展示学生活动后的成果,更要展示学生活动的过程。“过程”的呈现有活动中失败的经历、遇到的困难、怎样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等内容。这些故事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

(五)既注重“共性”,又弘扬“个性”

第三组“家乡美食小调查”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讲座体会、问卷调查表、统计图、三句半等内容。

这个组在汇报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展示形式比较活泼。像三句半这样的展示,我们称之为动态展示,还有如口头汇报、辩论会、演讲会、演示过程、心得体会畅谈等也都属于动态展示。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体验文章、绘画作品、小报、模型、观察日记等。但是,如能根据实际情况,动静结合进行展示,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收到的效果会更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个性化的展示形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成果展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愉悦,激发主动性。

恰当的展示形式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上台成果展示,可以小组成员全部上台,也可以派代表上台,这个也是可以由小组商量决定的。如果是派代表,也最好由学生毛遂自荐,即便这个学生并不擅长展示,但只要勇于尝试,对于他而言就是巨大的突破。

(六)既重视“能力”,又渗透“德育”

第四组“孝心小厨微实践”小组向大家展示了食谱调查表、自制的食谱、小鬼当家时的美拍、展板等。这个小组人人参与小鬼当家活动,显然,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还承担着育人功能。这个小组成果展示后笔者对他们小组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谈做孝心小厨的感受。

师:你们做了孝心小厨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1:做了孝心小厨后,我才体会到爸爸妈妈做饭做菜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每天都要这样做,真是太辛苦了,虽然我感觉自己做孝心小厨做得很累,但我也很高兴,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点家务。

生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要多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笔者现场采访的这两位学生,他们都谈到了自己感受到家长的辛苦。这其实就是教师介入的目的所在——挖掘活动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推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变化。

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评价课,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在互相交流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果展示评价课不仅是对学生整个活动过程的检验,更是考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如何。不能仅仅为展示而展示,在展示评价阶段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不仅要当好倾听者,更要当好交流者、评价的指导者。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教师要前置指导、关注生成;学生要个性展示、积极互动;师生、生生之间要真诚评价。这样才会有成果展示评价课上学生丰富多彩的展示和学生能力情感的提升。

篇5: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江苏省东海县牛山小学教育集团 唐东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其理论的精粹和现实操作经验乏力以及理论同现实操作尚少必要的磨合期间,给学校、教师在管理该门课程过程中感到从未有的压力和困难。

一个完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问题的产生、计划方案的制定等)、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作为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具有对主题活动总结、反思、交流、评价、提升等的目的要求,那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其价值,也即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与评价课该怎么上呢?

一、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现状现状:

1、汇报课侧重于实践活动成果的汇报。课一开始,各个小组就选择的子课题轮流上台汇报活动的成果,你方唱罢我登台,尽管汇报的形式各小组有所变化,但汇报大都是些活动的“结果”。甚至有些成果并非“真成果”,无须亲历实践、调查、访问、观察,无须参与一个完整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只要在汇报课前上网查一下资料、写一份倡议书、编一段舞蹈、排一份小报、唱一首歌。这样的汇报课注重有形结果的汇报,忽视学生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思想意识和良好个性品质这些无形结果的交流,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体现。

2、汇报侧重于表演式、展览式的汇报。用诗、歌、舞、小品、倡议书进行汇报,这类的汇报形式也容入学生的劳动智慧,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艺术地表达某些活动的成果,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喜闻乐见。表演、展览一幕接着一幕,表演结束也就意味着本次主题实践活动的结束。这种纯表演、展览式的成果汇报缺少对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广泛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面貌是单向、维一,缺少双边互动,使课堂不具生成性。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什么,重新得到哪些认识、问题解决的方法,获得哪些感悟体验则不得而知。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与新课程新课堂追求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交流方式不相吻合,更与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使学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有所感悟,进行反思,重新体验活动方法,提升总结,发展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着很大差距。汇报课中教师的指导地位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在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现实课堂中,习惯于“讲授”的教师往往难于胜任“导师”角色。对于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常常没有目标性和策略性,感到无所适从,要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就象溜到马路的西瓜,溜到哪就算到哪,充当旁观者的角色;要么从学生的汇报内容到汇报形式都由教师统一规定安排,硬性导演汇报程序和内容,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二、如何改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存在的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呢?

首先,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教学目标与其在整个活动中的地位、意义。现实中教师往往单纯地将成果展示汇报理解为学生本次活动主题所得到的结果汇报。孰不知,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果展示汇报课正是对学生这些认识自然、社会、自我的手段、方法的整合再现以及提高。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吸纳,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展开对本次活动效果的评价,使课堂真正动起来。由于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的感受、认识、体验、结果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喜,有忧,有花,有果,因而我们的汇报也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让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获取的体验、成果展示给其他人并进而评价他人的活动,促进再次提高。

其次,摆正教师在学生汇报活动中的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过程、探究方法、结果呈现方式等都起到引领、导向作用。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不做学生的“靠墙”、“守护神”。应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在活动中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提升,有所感触,真正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也不能因为其自主性而放任自流。教师应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支持者,迷失方向时的导航人;在学生遭遇困难、受到挫折,山穷水尽、不知所措时及时给予指出光明道路,现出“锦囊妙计”。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结合起来,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正确地位。

再次,让课堂成为课外延伸的主阵地。“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力的发展与品质的形成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把情感放在重要位置,引领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注重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反思;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激起学生再次参与活动、参与探索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激发其实践欲望,探索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主阵地,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形式

当一个活动结束后,进入总结交流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静态的交流,也有动态的交流。活动主题、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过程也千差万别。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静态的交流,如,一次作品展、甚至一盆植物、一件小制作的展示,也可以是动态的,如,一次讨论会。有很多交流是综合性的,在这种交流中,既有多样的作品展示,又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既有方法的交流,又有热烈的讨论;既有活动的总结,又有活动的反思,既是前段主题活动的总结,又从中生发许多新的主题。

由于学生开展一个活动,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由于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交流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一个小结,同时也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要认真、灵活。

活动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会有差别,同一活动不同的探究者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发现。因此,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展示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项目与应用设计应以展示作品(模型、小制作、小发明、设计图)自己的探究过程辩论为主,参观与考察的展示可以办摄影展、放录相,开讨论会、演讲“调查报告的展示为主。”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展示资料集,写体验日记,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开交流会,办板报。现场制作(如炒菜、绣花等),主题探究的展示可以有实验展示,写调查报告,小论坛等形式。现列举“捞刀河镇的花卉苗术”这一主题的展示交流的部分实录:“老师:我可以看看你的工具吗?(学生把种花小铲递过去)黄玲说:我们还有创新工具。(背喷雾器的同学上)花卉苗木除草的问题是很烦人的,苗小草长的时候,想除掉杂草,小花苗也受到损伤,我们就想了个办法,用一次性塑料杯把小苗罩住。(喷雾示范)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代新:苗大草小的时候,除草的药雾偶尔会溅到苗木上,我们就设计了“喷雾调节盖”(出示冰淇淋杯子做成的样品),把它装在喷头上(学生动手安装),请看,把喷头再压低些,这样花苗就安然无恙了。这一案例主要是展示自己的小发明。”

展示形式要根据主题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刚开始的展示交流,最好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自信。如:“家乡的特色经济”这一主题,有的学生家里藏书多,搜集的资料也多,他就自编资料集来展示。有的学生能说会道,在展示时他以小小推销员的身份来推销家乡产品,有的学生还学会了做风味小吃、手工艺品,当场展示作品或当场炒做。总之是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另外,每一主题不同,学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应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面展示出来。如在“社区调查”中,有的学生收获最大的是胆量大了,你就让他尽情地说一说,有的学生调查表一塌糊涂,无法展示,但他却对调查中的一个小故事感受颇深,不妨让他讲讲这个,有的学生对健身器材情有独钟,竟然还自创器材,相信他对介绍这一点定会津津乐道。

展示形式从另一角度可分为动态和静态,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则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是静态的,例如:一篇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幅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些体验日记或报纸等;而有的展示是动态的,例如: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节目、一场比赛、一次讨论、演示操作过程或谈心得体会。静态展示可以充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如把报纸摆出来,把小制作放在教室里展示出来,举办论文、报告、摄影展,静态展示利用课余时间,可小组也可全班组织。如:有组学生在“研究植物的一生”这一主题活动总结时,有的小组办了一份报纸,内容是观察日记——白菜的生长,有一个小组则办了摄影展,他们把植物的生长变化全拍下来。有的展示的方式也可动静结合,例如:在让同伴欣赏一件模型时,还可介绍甚至动手制作这个模型;在展示调查报告的同时,可以谈谈调查的结果,在展示时还应特别注意互相合作。如:在研究“奶牛养殖”这一主题时,研究“牛奶与包装”这一主题的学生上台展示,一个同学当场动手做包装盒,另两位同学介绍材料和他们的探究,做完后还冲泡奶粉试效果,他们组的展示由于动静结合,分工合作非常成功。

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内容贵在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成果展示只是把这些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起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的作用,有些学生或老师把展示作为整个活动过程的最终目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生活动的动机主要由活动本身来激发,而不能靠外在条件的激励,否则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是不会长久的。以展示为目的必将阻碍活动进程,出现搞形式主义。为展示而展示的现象,如:有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觉得自己收集的资料不如其他小组多,指导老师如果对学生这样说:“你们的资料那么少,到时候拿什么展示?”那行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误区:一味地追求攀比。如果教师这样引导: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还可以从哪方面来研究呢?这样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有的学生为了展示甚至借他人之成果,如:抄袭报告、请非组员帮忙,这些可能会导致了学生做假,懒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亲自参与研究和探索的积极体验以及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作品真实展示出来。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真实资料,展示只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评比或获奖。

活动成果的展示由学生自己决定呈现方式,应该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切忌教师把成人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更不允许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排练。教师在展示中千万不要过多的干预、预设。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做我事。如果学生不太会展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展示,把大致的思路或方法说给他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在总结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决定结果的呈现方式。避免代替学生完成一些展示的作品;精心排练交流方式;使交流总结的过程仅仅变成呆板的、完美的展示,忽略展示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活动过程中生生交往中的思想碰撞和动态生成。

五、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开放性

篇6: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价课

一、活动主题

1.选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2.选题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或地方资源。

3.选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

4.选题要适切,要适合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水平。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分解细致,步骤清晰。2.活动方法选择恰当、科学,能达实现预期目标。2.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具体,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活动任务。3.活动条件利用合理充分。4.时间安排明确。

(细致、具体、完善、科学)

三、活动实施

1.教师的指导恰当、科学、有建设性。2.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高、充分、深入。3.学生的主题探究有一定深度,过程记录详实。4.学生的收获实在、具体,有成长感。5.活动过程完整,环节紧凑,能完成计划内容。(有内容、有深度、有收获)

四、活动成果

1.活动成果内容具体、有创新。

2.活动成果内容丰富,依据翔实,逻辑严密,有说服力。3.活动成果能反映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4.活动成果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或指导意义。(科学、有意义)

五、申报材料完善真实

附: 1.研究性学习成果类需提交的资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成果完成小组长是学生)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

(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老师个人填写,每人一份,内容包括活动次数、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时间安排)(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申报成果的教案)(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课题题目、背景、目的意义)

(6)制定的研究方案;(课题题目、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时间、条件、分工等);

(7)实施的研究过程;(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等活动的图文、视频资料);(照片的背景最好能显示活动的四个环节:主题生成、方案制订、活动实施、成果展示)

(8)研究成果;(论文)

(以上4至8条是上交申报的这一个活动的资料)

(9)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老师个人总结,每人一份)

(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每人一份)(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案;

(6)组织学生实施活动过程的视频、照片、体验心得等档案 材料;(7)所实践、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8)学校教师的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3.技术教育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技术教育课程规划。(每人一份)(4)一学年技术教育教案。(5)教师指导方案。

(6)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7)制作或创意作品(图片)。

(8)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及教师评价意见。(9)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4.社团活动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制定的社团活动考评细则。(3)社团章程。

(4)教师辅导学生社团活动方案(三年)。

(5)书面汇报材料:材料内容包括社团创建宗旨、机构设置、日常管理工作、社团主要活动、成果图片、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及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6)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每人一份)(7)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商丘市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价标准(试行)

1.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2.编写者自主开发,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

3.从校本实际出发,有利于促进中小学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5.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

6.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7.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附: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参评材料:

(1)申报人员填写《商丘市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请表(教材成果类)》。

(2)提交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3)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并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结果。

(4)文本教材。

(5)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每周的教学活动次数、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目标)

上一篇:关于假期社会打工心得体会的实践报告下一篇: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