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4-05-23

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用8篇)

篇1: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机关文化是基于管理学组织文化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党政机关应用于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组织绩效和优化政务形象。本文试从组织文化的特点、功能出发来阐述机关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涵,探讨机关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及机关党组织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功能

任何组织都必然形成其特定的文化,组织文化是特定的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具有的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文化不仅成为组织的有机组织成部分,而且对于组织的形式、组织的活动和运行发生着重要影响。具有如下特点:

1、组织文化是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而存在。深植于每个组织成员的内心,是组织的意识灵魂、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在组织活动和运行中,组织文化具有深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的特点。

2、组织文化具有整体性。不仅作用于其一般成员,而且同样作用于组织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此外,特定的组织文化又与其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具有相互适应和配合性,构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与特定民族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

3、组织文化具有广泛渗透性。一是作用于组织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方面,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精神要求的体现。二是作用于组织的心理方面,形成组织成员的心理习惯和组织文化惯性。三是作用于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对组织成员行为方式的规定性。四是渗透在组织的制度规范,影响着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五是渗透于组织的人际关系。六是集中体现于组织的整体形象。

4、组织文化具有历史发展性。组织文化是在组织的长期活动和组织成员的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仅会影响组织的活动和运行,而且会把已经形成的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灌输给新的组织成员。另一方面组织发展过程中环境、阶段目标和成员构成状况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改变、更新和塑造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常被称为组织的灵魂,具有其他组织要素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如下功能:

1、使组织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组织文化包含着人的主观价值因素,支持着组织的明确的价值取向,不仅指明了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使组织成员具有精神和心理的寄托和支柱,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可以形成组织的凝聚力。组织文化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消除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凝聚组织成员的力量,形成组织活动和运行的巨大动力,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3、对组织成员具有约束作用。组织文化中特定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作用于组织成员的观念并支配其行为,发挥着无形的约束作用。

4、可以使组织调整和强化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交流和相互作用关系。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和发展的要求,同样组织文化也可以对社会文化产生特定的影响。

机关文化作为在一定政党组织中形成的文化,必然也具备以上一般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二、机关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机关部门肩负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职能,承载着科学管理、服务人民、保障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处在联系左右、贯通上下的重要位置,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负有重大责任。机关部门又是党员集中之地,又是人才荟萃之地和大批干部成长之地,呈现出党员比例高,文化水平高,领导干部比例高的组织结构特点。机关组织内的成员即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影响着党执政能力的建设,机关组织的形象又代表着一级党和政府形象。机关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是在于积极吸收管理学的先进理念。用新的管理思维支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创建,打造一个团结进取、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机关组织形象。二是在于机关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在不同的组织中,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政府组织,掌握着整合社会的政治资源,其行为和风气不仅为社会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巨大影响。政府组织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会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要素,影响全社会的文化风气,起着社会价值规范表率示范和价值评价标准的作用。三是体现倡导先进文化,实现和谐发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当前受到社会一些不良思想冲击,少数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还有的一味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盲目攀比,只讲待遇不比奉献。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消除不和谐因素,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导向,通过先进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机关组织不同于企业组织,因此机关文化建设应赋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内容上要体现三个要求。一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民主开放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内在地显示时代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组织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是不断变化的,应重视振奋精神、作风养成,奋发有为。激发昂扬的精神,培养严谨的作风、树立有为的志向。立足本职,锐意进取,主动想事、干事,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面临复杂情况和急剧变化的情形时,不畏难、不等待,不退缩,积极主动了解情况,处理新问题,适应新变化。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时,不守旧,不推诿,不扯皮,努力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加强民主开放意识,畅通信息,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广纳善策。二是基于公共道德基础上的职业道德要求。既反映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又要规定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规范。传承传统中华文明,倡导“八荣八耻”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效率、服务、公平、公共的理念,强调工作责任与义务。加强基本道德与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树立更高的思想道德追求。三是廉政建设的要求。反映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利观,为民谋利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表现为遵守各项党纪法规、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严于律己。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机关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原则

(一)机关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大建设力度。一是提高党员干部对机关文化的认知水平,改善党员干部心智模式,增进系统思考理念,帮助其依托组织实现自我超越,形成组织内部良性互动的和谐氛围。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道德自律意识,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

2、建立健全制度。组织文化的形成需要制度来强化,制度的执行需要文化上的认同和支撑。从机关文化是精神和意志上说,它是一种自律,而制度是他律,适时把组织文化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实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可以强化约束力,便于对违反文化的人给予负面评价,在运行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3、发展社会民众对机关活动的干预和监督。在民主政治中,机关干部的公务活动是公共责任的行为,民众不仅仅是行政系统输出方面的被动接受器,而应该在输入与输出双向都积极的参与者,加强公民的政府责任意识,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定的干预和参与,通过社会舆论的正确评价监督来实现对机关干部价值观的统一、行为的约束。

4、结合主题活动,整体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把机关效能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文明机关创建、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和要求体现在机关文化的内涵上,注重把握相互之间内在联系,增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机关文化建设要体现的原则:

1、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意识贯彻到机关文化建设中,给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为个人提供锻炼和展示才华,自我实现创造平台,使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重视思想交流、心灵沟通,实现组织与成员之间、成员之间思想、观点、情感或信息的传递,形成工作上互相配合,感情上互相支持的良好局面。

2、注重个性,体现特色的原则。根据机关性质、职能,工作目标、任务,明确组织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根据组织形式、成员构成,选择文化创建类型和形式。从机关具体实际情境出发,根据需要创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

3、促进工作,体现成效的原则。把文化建设贯穿到工作的发展中去,围绕机关文化设计制度,开展活动,塑造符合机关文化的外在形象。并将机关文化理念、价值观作为组织各项活动的内在评判标准,把组织文化的精髓落实到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让组织文化从影响每一位干部的思想到规范行为,促进内部管理,提升工作绩效,优化机关形象。

四、机关党组织应发挥的作用

党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利益整合、政策制定、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机关党组织负有宣传和执行党的主张、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民主评议干部、领导机关群众组织等职责。在机关文化建设中,党组织要充分履行职责,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挥政治领导、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组织资源,形成创建合力。一是组织动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发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尊重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他的主创精神,提炼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内涵。二是要重视党员群众的自我教育,引导党员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理解组织文化内涵。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会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培训,通过反复强化教育,逐步达到被理解、认同、遵循进而自觉践行的目的。三是联系实际,把机关文化建设的要求渗透到机关内部管理、党员干部民主评议中去,形成践行机关文化的激励机制。四是组织发动机关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经常开展组织团队活动,提高凝聚力,增强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围绕和配合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广大干部文化需求,对社会群体认同需要。

(二)发挥机关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要把各自的价值观、精神、意志统一起来形成群体性的价值规范,在创建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机关党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势教育和职业道教育,帮助增强全局观念、服务意识,统一精神和意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摸清矛盾产生的原因基础上,通过个别谈心、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用细腻的工作方法,解开思想疙瘩,化解矛盾。并要重视党员干部关注的问题和思想反映,着力解决,不回避、不漠视,形成民主、团结、和谐的机关氛围,营造良好的机关文化建设的心理环境。

(三)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机关文化建设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行为。领导干部要通过领导行为创造一个充分理解、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能给予人的需要和发展更多人文关怀的心理环境,一个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和谐统一的良好文化氛围。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并要率先垂范,自觉践行组织文化。现在干部群众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都远非过去的时代所能比拟,口头的宣传虽可以在群众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更看重党的实践,特别是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行为,比任何宣传都更富有感染力。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能够得到经常性的体现,那么党组织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宣传引导和价值观的整合,就更易于内化为干部群众的信念和自我追求,党的领导能力将因此而加强。因此,机关党组织要充分依靠党委(党组)的力量,通过党内监督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实施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发挥其在机关文化建设的领导示范作用。

(局机关一支部)

篇2: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们党在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内监督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必将推动党内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好《党内监督条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内监督重

点的各级领导机关的党组织,如何把《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服务全党和本地区、本部门的中心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笔者以为,必须客观认识和分析机关党组织监督工作的现状,牢牢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认识和估价机关党组织监督工作的现状

客观认识和分析机关党组织监督工作的现状,对照条例找差距,是贯彻落实好条例的前提。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颁发以来,各级党组织对加强党内监督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发挥监督职能的自觉性逐步提高,经过努力探索和积极工作,逐步实现了监督工作从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的转变,从事后监督向重视抓源头、把关口、堵漏洞的事前监督转变,从不会监督向善于监督的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关党内监督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比较薄弱。

1、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坚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有的总是以工作忙、事情多为借口,拒绝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常年不参加支部生活,长期不接受党内监督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一些机关仍然存在党内生活庸俗化的倾向,不讲政治,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好人主义盛行,组织生活不痛不痒,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

2、一些机关党组织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管理职能落实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1)会前不能广泛征求意见,很难听到比较尖锐的、“原汁原味”的批评意见。(2)开会时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列席的很少,到会的比率过低。(3)会后整改措施不落实。有的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往往是议论社会问题多,分析本部门问题少;议论别人多,自我批评少;总结工作多,交流思想少;会上讲得好,会后老一套,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3、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在考核干部时,不征求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机关党组织对本单位本部门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没有参与权和发言权。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监督意识淡薄。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往往缺乏“普通党员”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能正确看待党内监督,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接受监督不自觉,互相监督不大胆,组织监督不得力;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伤感情,监督下级怕丢选票。二是不善监督。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既不清楚如何做好机关党内监督工作,又不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去抓,上面督促得紧一些,抓得就好一些,稍一放松,就流于形式。三是监督的合力不强。主要是机关党组织、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相互沟通情况不够,协调配合不力,没有形成监督的合力。四是有的单位党组或领导对机关党的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学习贯彻条例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机关党组织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充分履行党内监督职责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机关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件大家“叫难”的事情,然而,却又是一件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的事情。这是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和《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赋予机关党组织的神圣职责。机关党组织要抓好党内监督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服务“第一要务”,围绕“中心”开展机关党内监督工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目的。监督、协助是党章赋予机关党组织的职能。这个根本目的和职能决定了“服务第一要务”,围绕中心和大局开展工作,是对机关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机关党组织监督工作效果的根本标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要努力形成“监督就是协助,监督就是服务”的共识,党组织要把坚持“服务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党和本部门中心工作开展机关党组织的监督工作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要正确处理好机关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监督制约和支持服务、党内监督和其它监督的关系。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注意把握好“度”,既坚持按有关规定办事,敢抓敢管,又体现对干部的关心爱护。这样才能取得“正”效应,达到“服务第一要务”,促进中心工作的目的。

篇3:高校机关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机关是高校党政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机关人员的素质如何,对和谐校园建设至关重要。机关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教育,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机关党组织应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努力营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钻研工作的良好氛围,促使机关工作人员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能力素质与工作需要相适应,与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相适应。

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机关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和谐社会思想,积极构建和谐处室;分析研究和谐社会思想与校风、教风、学风结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营造团结、活泼、健康的工作、学习氛围。其次要深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认识和探索。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深刻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机关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二、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十分激烈,优良的育人环境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软件”,是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对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行政部门及其干部职工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也是创造优良育人环境的主体,营造优良的软环境,机关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十分关键。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就是要切实解决机关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快发展。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对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关党委应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创一流服务,促进和谐机关”的创建活动,在机关发起“立足岗位讲奉献,文明办公促和谐”倡议,提倡忠于职守,态度热情,周到服务,微笑工作,在管理中求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机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群众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呼声和要求,切实解决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为基层和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和谐因素,通过扎实的工作和过硬的作风,促进学校校风建设。机关党委要加强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举办新进机关干部、新党员和机关学生助理培训班,对这些同志进行机关管理工作规范、文明办事、强化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尽力消除机关管理工作的漏洞和不良反映,以维护机关形象。

机关的基本职能和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基层提供必要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离开了基层,机关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努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落实和体现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上,机关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自身的整体形象和高效的良好声誉,赢得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三、凝聚人心,融洽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党组织是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窗口”。机关党组织扎根于广大教职员工之中,在服务群众、表达诉求、凝聚人心、排忧解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融洽机关人际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机关党委要从三方面工作入手。第一,通过严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融洽党委成员之间、部门领导之间、党员之间的关系,扩大班子民主和党内民主。第二,坚持经常性的谈心制度。通过谈心交流,增进了解,化解隔膜,消除猜疑,融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做到共事共心,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第三,发挥机关群团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增强职工之间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开阔工作思路,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工作的目的。机关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校园和谐建设会起到影响和带动作用。

四、务实创新,团结进取,以和谐机关建设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建设高校和谐机关,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有碍于高校的安定与和谐。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应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务实创新,团结进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机关。

和谐机关建设要从机关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多的适应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的有效载体,使和谐机关建设活动在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中得到加强和发展。首先,机关要强化以精神文明为主体的创建活动,重视工会、群众团体组织在构建和谐机关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机关工会工作,组织安排好机关文体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增强职工的体质,维护好职工的身心健康。其次,机关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机关文化活动,加强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如定期将职工的摄影、绘画、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组织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等,达到影响、熏陶和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机关文化能大大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能充分展示一个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内涵丰富的机关形象,能使每个人都以良好的状态工作,为机关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拼博。最后,机关要强化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机关党委要定期对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进行党务培训,组织学习讲座,交流学习体会;结合学校的学习任务,坚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士中.抓好党建工作三个“点”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高校党建, 2008, (12) .

篇4: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社会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关系彼此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指人们为使社会机体及各部分向着一定目标运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引导等活动。主体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组织系统。对象包括人和物在内的复杂系统。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概况起来说,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而检察机关社会公益原则,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行使检察权”的原则,是检察机关执法活动必须遵循的普遍性标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因此,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功能,就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检察权的社会管理属性,决定了检察机关面对严峻复杂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手段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二、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传统的、新型的社会治安问题等,仍然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1、从社会管理对象来看,社会管理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随着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对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员流动性增强,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越来越突出。大量人口集聚在同一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成为治安乱点,一些特殊人群成为违法犯罪的主体,一些新媒体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平台。这些情况的出现,使社会管理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

2、从社会管理主体来看,交叉错位和断层缺位现象并存。在高度行政化的单位制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后,社会管理主体已由相对单一趋向多元化,既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自治组织,也包括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和公民个体的自我管理。但由于目前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相关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各类主体的职责界定不清,各自分工不明,相互对接困难,甚至严重脱节,导致社会管理中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的现象同时并存。

3、从社会管理效果来看,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影响社会管理效率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无可讳言,在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已有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具有很强的惯性,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现有社会管理理念、内容、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纵观当前社会管理现状,必须加大力度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对现有社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检察机关虽然并不直接承担社会管理责任,但检察机关有责任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效率水平,以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促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1、坚持以检察监督推进社会管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目的是通过维护法制,保证和促使公民守法护法,监督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促进廉政勤政。一是要善于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结合执法办案和履行各项检察职能,积极推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公共政策调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社会前端管理,促进公共政策的完善,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二是要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并根据检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拿出方案,协助党委政府把住政策源头,促进完善社会管理。三是要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及时发现社会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积极向发案单位及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完善社会管理、服务。

2、坚持以检察监督引导社会民众。引导社会民众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监督公权力依法行使,查处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目前经常发生的所谓群体事件实际上就是对于一种公权力运作当中的不满、质疑,甚至于抗衡。要通过加大对社会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促进有关社会管理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

3、坚持以检察监督参与综合治理。无论是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还是“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等,检察机关都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职责,要结合职能积极做好。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结合检察职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犯罪青少年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以及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要着力解决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整治开发、服务管理与协调发展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积极参与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整治,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积极预防和减少犯罪。运用检察手段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高度重视网络犯罪打击、预防工作,促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

篇5: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佘晓萍

来源:

点击数:424

发布时间:2006-5-8】

发挥群团组织作用

努力创建和谐机关

佘 晓 萍

(2006年4月5日)

群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领导的有力助手,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级机关作为全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市级机关群团工作作为机关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整个机关的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新形势下做好机关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

市级机关的群团组织作为机关各级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维护群众权益,组织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做好机关的群团工作,不仅为机关党的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更为创建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服务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转变机关作风,创建“为民、务实、勤政、清廉”的服务型机关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更是把创建服务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和水平提到了重要位置。市级机关各部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全面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重点解决群众痛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机关作风的新变化。服务群众一直是群团工作的宗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是群团工作的基本职能。机关的群团组织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上一直发挥着优势,它们离群众最近,最容易倾听到群众的呼声,也最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所信任,因此,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形象,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效能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2、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创新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江阴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市委书记朱民阳说“江阴最大的优势在创新;江阴最大的潜力在创新;江阴最大的希望在创新。”创新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机关工作尤其要创新。墨守陈规,不创新,思想就凝固,工作就打不开局面。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华西经验,弘扬江阴精神,建设和谐创新的新江阴”主题活动,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应该积极投身于这股洪流中,尤其是年轻同志,大多在机关一线工作,从事具体的业务工作,更应该发扬敢于拼搏、敢于争先的精神,着力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勇于突破工作中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为江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做好机关的群团工作,发挥好这批同志的优势,对于创建创新型机关、建设和谐幸福新江阴是极为有利的。

3、做好机关群团工作为创建和谐型机关提供了有力保障。机关群团组织是机关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项任务的生力军,在构建和谐型机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机关各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和工作特点,紧贴中心,发挥优势,认真履行服务、监督、参与职能,在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关工会以推进“职工之家”创建为抓手,维护机关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机关的文化生活。机关团工委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争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团建创新的品牌和档次,为创建和谐型机关添砖加瓦。机关妇工委通过深化“巾帼建功”活动和开展“诚信在岗位,巾帼争一流”竞赛活动,积极发挥机关妇女在创建和谐型机关中“半边天”作用。

二、当前市级机关群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级机关各级群团组织在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在机关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了群团组织本身的发展和壮大,也使整个机关的工作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党组织对群团工作缺少应有的重视,群团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扣得还不紧,抓得不实,群团组织应有的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充分,群团工作的载体虽然有一些,但缺乏特色,没有新意,影响力不够。二是基层群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出来,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个别基层组织不健全,软弱涣散,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三是群团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群团干部都是兼职的,在单位还负责其他工作,但也没有放足够的心思和精力在群团工作上,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还缺乏创新,作风还不够扎实。四是群团干部流动缓慢,使整个群团队伍活力不足,动力不强,干劲不高,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和联系还不够紧密,推进落实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等等。

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群团工作多年积累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由群团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发挥好群团组织在整个机关中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更需要加强群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一)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实践证明,群团组织的每一次发展,群团工作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同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1、全面落实党管群团的职责。机关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群团工作摆上位置,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要把群团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规划。要经常给群团组织出题目、交任务,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战场上拓宽领域,开辟阵地,并给予精心指导,不断提升群团工作的水平。同时要把群团组织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他们谏言献策的机会,不断提高群团组织的政治地位。

2、关心群团队伍建设。机关各级党组织要把那些业务精、作风正、能干事、肯干事、熟悉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同志吸收到群团组织中,切实选好配强群团组织的领导班子。对于那些表现好、贡献大、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群团干部要舍得交流出去,大胆提拔,要努力把群团组织建设成为输送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要关心和爱护群团干部,关心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要为群团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3、狠抓群团工作的落实。群团工作抓不是落实在会议中、文件里或者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群团工作的每一个活动中、每一个工作环节上。机关各级党组织中负责群团工作的领导一定要站在党群工作的第一线上,做到亲自谋划工作,亲自督办落实,在工作中做到眼界宽、眼力深、眼光远,以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求真务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群团组织自身建设

抓好群团组织自身建设是做好群团工作的基础,机关群团组织只有自身发展和壮大了,才能协助同级党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做好各项工作。

1、提高学习能力,努力争当“学习型干部”。善于学习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能力。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和群团干部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应用。注意在变化中学习,要向我们的服务对象学习,向我们的兄弟群团组织学习,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通过学习,提高我们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找到业务工作与群团工作的结合点,更好地开展群团工作。

2、增强特色意识,培育拳头产品。机关各级群团组织要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所想所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研究、设计、落实各种载体,充分发挥其在群团工作中的牵引带动作用。机关工会要进一步深化创建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的机关文化、体育活动,活跃机关的业余文化生活。机关共青团组织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方针,推进青年文明工程和青年人才工程,以“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组织建设。机关妇女组织要以培育机关新女性“三新三形象”为主题,倡导妇女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努力推进机关妇女干部的素质教育。

3、转变作风,塑造机关群团干部新形象。机关群团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机关各级群团组织的形象。要凝聚人心,得到机关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欢迎和支持,关键在于转变工作作风。要敢于接触矛盾,敢于解决棘手的问题,多做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要把深入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变成畅通渠道,了解呼声,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变成围绕热点,突破难点,解决缺点,丰富工作思路的过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6: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不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效发挥了机关部门(单位)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是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县直机关党员中,35岁及以下的党员占总数的27%,全县有副科级

以上干部498人,其中党员干部482人,占干部总数96.8%。广大党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各项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二是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以创建“地区党建示范单位”、县直“五个好”满意部门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2005年以来,全县已有19个单位创建成为县直“五个好”满意部门,县地税局党支部、财政局党支部创建成为“地区党建示范单位”。三是党建活动载体日益丰富。各基层党组织以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为抓手,积极开展了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扶贫帮困等主题实践活动,树立了机关党员的良好形象。四是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对抓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能够按照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抓工作落实。

二、机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县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机关党建工作内容贫乏、方式方法传统单一,缺乏吸引力。相当一部分机关党组织仅满足于政治学习、催交党费,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机关党建工作与本部门(单位)中心工作贴得不紧,存在着“自我循环”、“自我空转”的“两张皮”现象。二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部分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和认识比较片面,欠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的思想求稳,缺乏创新精神,担心做多错多,挨上级批评;有的着眼局部,缺乏全局观念,缺乏“一盘棋”的眼光,缺乏“全面协调发展”的执政理念;有的立足当前,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三是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抓党的工作影响本职业务,总感到机关党的工作可有可无,习惯于用单纯行政管理办法来管理机关。部分领导干部把党的工作视为“软指标”,长期处于应付状态,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离,对干部思想状况关心不够,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党的工作毫无生机和起色。四是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结合点较少,联建形式单一。有些机关部门(单位)树立争创一流、争当排头兵的意识不强。部分机关党组织不善于在横向对比中找差距,在求特色、推亮点、出成果、创品牌上力度不够。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一些部门(单位)党组织,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抓机关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机关党建工作,有的只是口头上说说重要,内心深处对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认为经济工作、业务管理工作是实功、硬指标,做这些工作立竿见影,容易出成绩,而党务工作是虚功、软指标,做这项工作见效慢,吃力不讨好,做不做无关紧要,不做还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做别的工作。二是多重组织关系难以理顺,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的部门党组在决定机关党建工作的许多问题上,与机关工委相互协调配合不够,使机关工委安排的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机关党组织与机关工委、部门党组的关系看,有的机关党组织只重视党组的指导,不能自觉接受机关工委的领导,甚至把工委的领导看成可有可无;而有的又对党组的指导重视不够,执行不力。三是一些部门(单位)未能充分利用机关的特点和优势,发挥机关党建工作应有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门单位职能优势,有的放矢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没有利用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优势,党建工作活力不足,缺乏创新。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的措施和对策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载体”,发挥“三个带动作用”,即以“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发挥机关党建在社区党建、农村党建、企业党建中的带动作用,使机关党建工作有效地服务于中心工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扎实开展“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夯实基础

“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创建,旨在树立新的基层党建工作目标,是在创建群众满意“五个好”县直部门的基础上,对机关党建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也是新形势下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篇7: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在推动和谐婚姻家庭建设中的作用

淮安市楚州区民政局张素萍

【摘要】和谐婚姻家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在家庭领域的集中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为了促进新形势下和谐婚姻家庭的建设,笔者认为,婚姻登记机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依法行政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婚姻登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婚姻登记机关和谐婚姻家庭建设作用

婚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婚姻登记工作面向社会公众,代表政府依法办理婚姻登记。通过近几年对楚州婚姻登记实际工作的不断摸索与总结,探讨新形势下促进婚姻和谐的对策和途径,从而推动婚姻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建设。

一、导致当前婚姻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

1.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不公现象依然存在根据调查情况显示,普遍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是房价太高、看病贵看病难、权钱交易风行等,而且这些问题并没得到有效的缓解。人们压力增大而心理减压途径较少,使当事人把外界的压力不自觉地转移到家庭,增加了夫妻磨擦的几率,导致家庭不和谐因素增加,身处社会大环境中的家庭的和谐就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2.诚信的婚姻缺乏

诚信婚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与特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道德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受当代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文化价值取向出现了文化“显规则”与文化“潜规则” 的不和谐现象。

社会家庭内部成员间的诚信友爱,处于滑坡状态,这既与社会诚信友爱大环境有关,也有家庭与社会成员间文化素养整体不高、人际沟通工作落后社会发展 1

需要有关,还有改革开放以来人际关系复杂化、市场经济产生人际交往金钱化有关。

3.不健康家庭生活方式的存在在对我区部分婚姻当事人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前在部分家庭中,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十分淡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腐朽思想却在一部分家庭成员中逐渐滋长,侵蚀了部分家庭。如有的家庭过分追求金钱、名誉等;有的家庭沉迷于麻将等赌博活动;有的家庭缺少交流,家庭成员之间情感淡化,有的家庭缺乏家庭责任感等等。

(二)和谐婚姻家庭建设的状况

1、离婚率逐年上升

现代婚姻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加。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80后子女逐步进入婚恋年龄,由于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能力,导致许多年轻人草率结婚又草率离婚。三是道德观和责任感弱化,“婚外情”、“第三者”现象增多;由离婚而引起的子女抚养问题、财产分割问题、老人赡养问题等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的一大因素,婚姻纠纷引发的各类案件不但影响了家庭的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根据我婚姻登记处办理协议离婚,可以看出,楚州区的离婚率由2005年的4.8%上升到2009年的5.8%;法院受理的涉及婚姻问题的案件也逐渐上升;妇联接待的涉及家庭矛盾的案例也呈上升趋势。

2、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在城镇和乡村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现象。有的是打骂虐待家庭成员,有的夫妻存在性虐待,有的家庭长期冷战(冷暴力)等等。这些都成为影响家庭和谐平安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当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8%是男性,施暴对象多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不但造成了家庭的危机,而且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

3、结婚大龄化趋势引发的社会问题

现今男女结婚年龄普遍的推迟,说明人们对结婚更加理性,但现实中女方过于依赖物质,男方过于外表的择偶观,势必对今后的家庭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观念进一步更新,以及受就业、住房等各种因素影响,结婚大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4、两性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一是不管城镇还是农村的家庭,新婚夫妇和他们的公婆都期望生一个男孩,有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采取非法措施。

二是家庭中夫妻双方地位不平等。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男尊女卑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调查显示,在夫妻双方因事业、经济等利益发生冲突时,80%以上的男性要求女方放弃自己的利益,60%以上的女性也会选择放弃自己利益来换取家庭表面的和谐。此外受经济收入状况的影响,也造成了夫妻关系不平等。由于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女性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妇女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导致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能与丈夫平等。

三是妇女权益易受侵害,离婚使少数妇女致贫的社会问题亟待重视。少数妇女在离婚时常处女弱势,致使住房权、财产分割权、子女抚养等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离婚使部分妇女及其子女被迫沦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

二、创建和谐婚姻家庭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和每个人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就不会有“大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需要营造和谐的婚姻家庭。营造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根据楚州区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婚姻法宣传,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的引导职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是否和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来维持和决定的。就家庭风气而言,家庭成员是否进取向上,家庭习惯是否健康文明,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和睦,不仅关系个人小家的幸福与否,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婚姻登记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更应该广泛宣传新《婚姻法》等政策法规,让这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这是婚姻登记机关的长期任务,也是婚姻登记机关赢得社会理解、支持的前提。让更多的家

庭、更多的当事人真正的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实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婚姻文明风尚,倡导新型家庭美德,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二)积极开展婚姻家庭文明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把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多地贯穿在婚姻登记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家庭美德建设的外延,引领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家庭文明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1.积极推行颁证仪式,为和谐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深受我国传统婚俗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民间仪式,轻法律登记”的观念和做法。往往是结婚登记领证随随便便、婚庆婚宴大摆排场。这种传统的婚俗观念和做法不利于确立婚姻登记的法律地位,不利于当事人树立婚姻责任意识,也不利于维护人们的合法婚姻权益和婚姻家庭和谐稳定。婚姻登记机关应该将结婚登记颁证仪式作为整个结婚登记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来抓。新人身穿整洁的服装、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在庄严而圣洁的颁证厅接受颁证并对婚姻作出郑重承诺,能够使当事人在结婚登记的现场深切体会法律的严肃,让当事人更加牢记这个改变人身关系、具有深刻意义的日子,更加明确自己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打下基础。共同许下的誓言、亲朋好友的见证,让结婚登记领取证书的这一刻显得尤为庄严、神圣,为和睦美好的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离婚劝和”,为构建和谐婚姻家庭护航

首先,离婚劝和不是一般的劝架,实际是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当事人的情感得到宣泄,然后帮助他们寻找婚姻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最后从家庭伦理方面进行疏导和调解。其次,是法律咨询服务的平台,对经过调解后尚要办理离婚的,为当事人提供在处理子女问题、财产分割、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法律帮助;第三,是告知当事人离婚的程序、条件、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发挥婚姻登记工作在促进婚姻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方面的作用,是体现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具体表现。婚姻登记机关是每一个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都需前往的场所,发挥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优势、利用好这一平台,为婚姻当事人提供离婚劝和、为婚姻家庭问题困扰的当事人答疑解惑,是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的新举措。

3.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区支持系统

完善社区支持系统。发挥社区、妇联、民政、司法、人口计生等部门作用,及时化解家庭矛盾,实现家庭问题社会干预,提供人性化的帮助。各协同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给面临婚姻危机的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有效增强婚姻家庭法律服务工作,发挥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从源头上遏制离婚率的上升。

4.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尊重妇女权益的社会风尚。

要科学而正确地看待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要倡导新型的家庭伦理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同时,也要吸取西方文化中追求个人幸福的价值取向,既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为重,又不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既有家庭成员的自主性,又有相互的包容性,建立和谐动态的幸福家庭。

参考资料:

1.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和谐家庭建设调研2010.2.4赵永红

2.从婚姻登记浅析宜昌人婚姻状况2010.1.12

篇8:发挥机关党组织在机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司法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定位

( 一) 司法机关是行为规范的守护者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 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作用。司法机关在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就是发挥法律评判作用, 对诉讼当事人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 通过实施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合法与否进行评判, 引导以至强制人民去遵守法律以及社会准则。

( 二) 司法机关是社会利益分配的调节器

社会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利益关系上的冲突, 这种利益分配的冲突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不断加剧, 而这些纠纷中大都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最终予以解决。司法机关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 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协调利益纠纷, 尽量满足各方的诉求, 最大限度减少对抗, 从而及时有效调节利益冲突。

( 三) 司法机关是社会矛盾的过滤器

法律的意义在于通过规范行为、伸张正义、维护权利、调整社会关系, 最终控制、减少、平息和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人民利益。司法工作者只有在从事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坚持公平的法治原则、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公正的司法目的, 这样才能为全社会的依法化解矛盾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 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二、司法机关如何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

( 一) 依法履行职责, 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

1. 增强工作实效, 从重从严打击严重犯罪

深刻认识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以办案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通过履行逮捕、起诉、审判职能, 加大打击各类犯罪的力度, 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 特别要对犯罪活动,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增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针对个别官员的不作为和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等情况, 司法机关要不断适应、满足人民的新期待, 始终把查办职务犯罪放在突出位置不动摇, 尤其要严肃查办在征地拆迁等民生领域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

2. 正视人民诉求, 以履行职责体现司法为民

一是严格执法, 把公平作为工作生命线。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办案的最高价值追求, 通过自身的执法活动, 打击犯罪, 惩治腐败, 保护人权, 化解冲突, 使有罪的人受到惩罚, 无罪的人不受追究, 受侵害的权利得到救济, 使人权得到尊重, 财产权益受到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得以实现; 二是公正司法, 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坚持保护公益与保护私益并重, 依法打击、取缔非法利益与保护合法利益、调节不合理利益并重, 综合运用打击、保护、监督、预防职能, 最大限度防止出现差错和瑕疵, 确保以健全的制度促进科学的管理, 体现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护民。

3. 善于把握规律, 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

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观念, 把化解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始终, 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一是在履行各项职能过程中, 充分发挥执法办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 处理案件, 重视化解矛盾、理顺情绪, 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者引发新的矛盾; 二是不断提高干警做群众工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本领, 充分利用党和政府主导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妥善处理来信来访案件, 严格落实责任和措施,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 三是加强信访窗口建设, 进一步规范运作, 把信访窗口建设成为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法治之窗, 畅通群众信访渠道, 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 二) 明确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任务, 准确把握工作的努力方向

1. 进一步延伸执法办案职能

在执法工作中, 把握好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动权, 通过各部门共同协作, 妥善处理诸如城市改造、征地拆迁、民事纠纷、行政诉讼等引发的上访,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既要打击各类刑事犯罪,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又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

2. 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

信访案件往往是社会矛盾复杂化、尖锐化的反映, 妥善处理信访案件, 是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司法机关要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 坚持一手抓积案化解, 一手抓源头治理, 通过标本兼治, 完善有利于信访工作的制度, 促进信访工作良性发展。

3.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积极引导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执法观、政绩观, 使“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成为干警的共同价值追求。一是开展岗位练兵, 通过培训, 提高司法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二是开展轮岗交流, 安排干警轮流到控告申诉部门, 接待来访群众, 使干警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往、执法中, 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摘要:本文对如何运用法治手段, 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 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 降低社会运行风险展开研究。

关键词:职责定位,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履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下一篇:奇幻故事-《非常爱情》系列故事之六:千年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