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2024-05-20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精选9篇)

篇1: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要把基层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基层党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使基层治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举措。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国家层面的各项治理决策和部署,如果离开了基层的探索和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改革的统筹性、耦合性大大增强,许多举措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把二者结合好是必然选择。

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在群众的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人”为主变为现在的“社会人”为主的条件下,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我国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新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贯追求。对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的作用,就有党组织的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要求。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职工队伍建设搞好服务;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各种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要从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我们党是政治组织,应当履行政治组织的职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与服务作用统一起来。既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又要教育引导群众,用党的理论武装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带领群众前进。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坚定不移地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法治,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展民主和法治,基层最重要,基层也最紧迫。依靠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有效、最为群众认可的方法。所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高举民主和法治的旗帜,通过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关心、爱护、支持基层干部,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用干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最熟悉、最了解,面对的矛盾和困难也最直接,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而许多基层干部长期收入偏低,工作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不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相适应,与群众的期望有差距。因此,对基层干部,一要关心爱护支持,二要严格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让基层干部留下来有干头、走出去有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篇2: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健全机制

提高素质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解决征地拆迁难中的作用

隰县党建研究会

在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征地拆迁,这个环节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冲突表现最为突出的环节,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难题。今年,隰县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座谈研讨、实地走访、统计调查等方式,就如何充分发挥拆迁村党组织上传下达的沟通协调作用,有效破解拆迁难题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层党组织在征地拆迁中的现状

近年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征地拆迁中发挥了一定的上传下达沟通协调作用,广大党员发挥了一定的先锋带头作用。随着征地拆迁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表现出一些与当前征地拆迁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征地拆迁中基层党组织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在面对和妥善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能力较弱,常常表现出一种“和稀泥”、“撂 1 担子”的工作态度,消极应付,没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没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有的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不够,没建立起征地拆迁征询群众制度,不善做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沟通难度加大,群众的困难得不到及时反映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基层土地征用收益分配、集体遗留资产处臵、安臵房分配及就业安臵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公开透明度不高,党员群众意见较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导致群众越级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征地拆迁中基层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力不强。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群众观念不强,党群、干群关系不够融洽。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有关征地拆迁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不透彻,未能有效地发挥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作用。有的对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劲头不足,更有甚者会表现出抵触情绪。有的党员在征地拆迁中,涉及个人利益时,不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往往存在对征地拆迁补偿提出不合理要求和不配合的态度。甚至于少数党员干部参与私搭私建,怂恿群众私搭私建和阻挠征地拆迁的现象。

(三)征地拆迁中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方法不得当。现在的征地拆迁工作之所以成为社会突出的矛盾之一,除了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层党员干部征地 2 拆迁工作的方法不得当。首先,在征地拆迁方法上已经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据了解,为了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一些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想尽了一切办法,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人际关系: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虽然这样一来的确能够把工作做下去,但是在外人看来,那些先拆迁的用户肯定是多得了钱,所以才能够主动拆迁,而拆迁的用户一旦知道有比他补偿更高的,就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影响非常不好。

二、基层党组织具有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的优势

1、基层党组织拥有资源优势。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细胞,直接接触人民群众,上接各级党委政府,下通千家万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能够传达到那里,人民群众的民情、民心、民愿能够反映到那里。在正常情况下,基层党组织是传达上级信息和反馈民情民意的枢纽。因此,拥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种资源优势,就能够有效化解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2、基层党组织拥有坚实的人脉基础。基层党组织来源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最了解,体会最深刻,也最能为群众设身处地地去着想。首先是群众信任他们。从平时处理邻里矛盾,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基层党组织获取了无可比拟的人脉基础。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是经过基层党组织的同意,群众都能够执行下去。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也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他们与那些同样被征地拆迁的群众一 3 样,是“系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如果基层党组织欺骗了群众,那么,他们以后的工作会很难做,作为党组织的成员,也会众叛亲离,“没脸面”继续在那个“圈子”待下去。

3、基层党组织拥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能够对政府的政策做出贴切的解释,并且有条件化解各种特殊矛盾。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特殊矛盾,而基层党组织扎根于人民群众,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或多或少都处理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有能力化解涉及征地拆迁过程中每一户所出现的特殊问题。对于那些的确是无理取闹的个别人,基层党组织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很多上级政府做不通的工作,基层党组织能解决好。

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征地拆迁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城市化发展对征地拆迁村党组织提出的挑战,要按照“党建工作先筹划,基层党组织先完善,党员作用先发挥”的要求,研究提出促进这些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对策建议,以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和保障城市化发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征地拆迁中发挥战斗力。征地拆迁中,基层党组织是主阵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是和谐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凝聚力、作风建设方面入手,加强征地拆迁村党组织建设。

1、抓好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一是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大力选拔具有丰富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和熟悉征地拆迁工作业务的年轻干部进入基层班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领导体制,优化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把思想好、懂管理、群众基础好、会做群众工作、征地拆迁专家培养和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采取党校、现身说法等多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培训,重点培训征地拆迁政策及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做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征地拆迁工作能力。

2、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一是围绕征地拆迁主题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相互间信息交流,增强组织凝聚力。二是设立党员服务站(所),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党员服务拆迁群众搭建平台。三是千方百计解决好征拆户临时安臵、子女入学、转岗就业、办理低保等问题,妥善调处房屋历史遗留问题等矛盾,让迁者无忧,从而做到拆迁有益的积极示范作用。

3、严格坚持依法行政。一是建立征地拆迁一线工作法。将负责征地拆迁的基层党员干部派驻拟征地拆迁的村组,实行现场办公,把情况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融洽干群、党群关系。二是建立征地拆迁结对帮扶责任区制度。将基层党员按工作范围、特点、要求划分责任区,实行结对帮扶征地拆迁户,起到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困难帮扶、化解矛盾的 5 作用。三是建立征地拆迁民意咨询制度。在征地拆迁安臵决策前,采取进村入户调查、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征地拆迁安臵初步方案,争取大多数拆迁户理解和支持。四是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制度,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形成党群、干群关系良性互动。

(二)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提高征地拆迁工作的战斗力。

1、建立党员听证会制,谏言征地拆迁安臵补偿方案的制定。针对征地拆迁安臵中群众往往不满意补偿标准、不同意安臵方案、不放心安臵情况的问题,采取党员听证会制,选举一定人数的党员代表召开党员听证会,层层听取意见,讨论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征地拆迁安臵补偿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建立党员优先知情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针对部分党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传递与征地拆迁政策不实的言论问题,采取诸如党员优先传达制、党员优先通报制、党员优先讨论制等系列党员优先知情制,畅通党员参与征地拆迁工作的渠道,起到党员带头宣传、带头贯彻、带头落实的作用。

3、建立党员带头行动制,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针对部分群众在涉及具体的征地拆迁工作时均持观望态度,实行党员带头行动制。在征地拆迁中涉及到重要决策,如签订安臵房协议、领取拆迁证、提前拆迁等工作的实施中,可要求党员带头行动,带头贯彻执行,积极协助做好周边群众的引导、说服工作。

4、建立党员提议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明确党员提议的范围,规定本村党员凡是对征地拆迁中群众反应突出的、关系广大群众利益的问题有任何意见和建议的,可通过提供书面材料或口头汇报的形式向村级基层党组织进行反映。对于党员的提议要高度重视,可成立党员提议工作办公室,设立党员提议接待日以及地点,规定由办公室负责汇总党员的提议,及时召开提议工作会议,提出办理意见。对村级领导班子能解决的提议,由相关负责人自交办之日起一星期内办理并将办理结果答复提议人;对移交到上级部门办理的,由村级党组织负责上报,同时自交办之日起半个月内将办理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到提议人;若是集体提议,除了将办理结果反馈到提议人之外,还应做好公示。

(三)建立健全监督激励体制,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协调 作用。

要完善征地拆迁监督机制,做到公开、公平征地,严格执行征地拆迁补偿费使用制度,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做到全程监督。一是不断健全完善以考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管理制度。二是把握责任主体,严格责任考评。明确基层党组织“一把手”为基层征地拆迁“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征地拆迁工作负责,将基层党员在征地拆迁中的工作表现和业绩,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实行党员底线管理,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怂恿群众阻挠征地拆迁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少数党员实行“零 7 容忍”,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激发基层党员征地拆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将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党员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选举为群众代表,参与到征地拆迁各项工作中,对整个征地拆迁工作进行监督、督导。此外,要充分利用党务公开栏,及时更新信息,如征地拆迁安臵补偿政策、土地征用面积等等,做到层层监督,层层公示,保证征地规范化、拆迁合法化、补偿标准化、透明化。

课题组组长:王建龙

篇3: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一、在创先争优中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职能

1. 组织管理职能

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中, 基层组织需要依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与新形式来加强党对单位的领导工作。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中, 除了需要提升自身的相关要求外, 还需要接受更为严峻的挑战, 以此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综合实力与创造力。在相关的政治建设中,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的发挥其核心领导的作用, 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 建立起一个以党组织为中心、以工人群众为主体的民主政治体系。与此同时, 还要对本单位的管理体制与方式进行改革, 对企业的领导人的领导方式进行改变, 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而在思想教育方面, 需要通过组织策划的宣传、相关技术的培训与提升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 加强其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对本企业的发展与方向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划, 并带领全企业的员工实现相关的规划, 提升其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服务协调职能

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创新争优的活动中, 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始终坚持党服务于民的宗旨, 加强服务的意识。同时, 在创新争优的活动中, 还要改正不良的工作作风,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深入到基层群众中, 并从中获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提升党组织的服务水平。除此之外, 还需要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 进行分类的指导与服务, 并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机制来为人们服务。

3. 组织建设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方面, 主要发挥了三个作用。第一, 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作用。围绕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重难点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与处理。同时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始终做到心系人民, 为人们服务。第二, 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 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做好创先争优的相关工作及部署。第三, 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作用

1. 用先进的标准进行规范

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就是对先基层党组织以及共产党员进行评选, 并且对其赋予现今及优秀等称号。以此来提升基层党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能够采用新型的手段与方式, 其工作的业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在进行创先争优的活动时, 需要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 先进的衡量标准以及新颖的形式来展开。

创先争优活动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基层党组织需要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 进而确定相关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在鲜明主题的引导之下进行创先争优的活动, 党组织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开展“创先进班组、促科学发展”的主题来在企业的党员中进行推广。

创先争优活动需要以先进的标准来衡量。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相关的工作中必须要以“五好”工作作为衡量的标准。同时对于共产党员在进行评选时需要参照“五个带头”的标准。为了更好地发展与完善这些标准, 需要基层党组织将这些标准进行整合, 使其更加的具体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将其与基层的工作相结合, 推动创先争优的活动得以深入的发展。

2. 以先进人物予以推进

先进人物是从党员中选择的优秀代表, 从他们身上可以体现出勇于实践、一心为民等崇高的社会、奉献精神。通过树立先进的人物榜样, 可以起到很好的创新与创造性的带头作用, 发扬起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

对于先进人物的学习, 需要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 在对其进行创新。怀揣高尚的理想、做好相应的工作、努力提升业绩, 是基层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所需要倡导的一种精神, 也是每位党员所要履行的准则。同时还要一心为民, 争取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成为民众的领头人。

3. 以先进实践引领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 广大党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的积极, 同时还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创新。企业的党组织要结合企业科学发展的实际, 把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发展。除此之外, 还要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总结, 将良好的做法形成固有的制度并加以推广, 进而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在将创先争优的精神引入到党员的工作实践中时, 必须始终以企业的发展建设为中心, 同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 做好党员攻关、党员品牌等一系列活动。才能够有效的促使党员将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三、结束语

发挥基层组织在创先争优中的作用, 这既是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发展的前提条件下, 基层党组织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大力推进与发展创先争优的活动。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 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与建设, 同时还能够落实国家的科学发展观, 进而促使党建的发展与提升。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力量的基础, 也是党员与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争创优先活动的开展, 能够有效的激发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们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提升基层党组织在人们大众中的重要地位。基层党组织通过制定用科学、合的管理记住, 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党员参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县, 贾鹏, 邵梅娟.“创先争优”推进科学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 2010, (12) :31-32.

篇4: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摘 要]目前,以村居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成为中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基层群众自治资源短缺,加上村居行政化倾向,村居民自治难以有效推进。在这种背景下,重提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强调在党的领导下,用好党组织的资源,通过创新基层党建理念,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丰富自治载体和完善决策机制,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自治骨干,扩大群众有序参与,以及注重资源整合,加大保障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

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作用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2-0045-03

基层群众自治是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制度与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工作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和凝聚骨干的主导作用。上海市奉贤区党建研究会专项课题组,对5个镇和20余个村(居)委及社会组织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对当前在村(居)民自治中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党组织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群众协商议事搭建平台,拓宽群众自治参与渠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平台。近年来,奉贤区镇两级党委在领导村居民开展群众自治的过程中,在主要依托村居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自治的基础上,重点在农村和社区分别搭建了村民议事会和居民自治家园理事会等新型的载体和平台,为基层群众协商议事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如金汇镇的村(居)民议事中心、南桥镇的“睦邻客堂间”、庄行镇的“农村宅基课堂”以及海湾镇的“百姓心语坊”、“温馨家园平台”等。这些平台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提供了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民主协商议事载体,方便村(居)民参与民主议事。

(二)党组织注重价值引领和组织动员,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凝聚基层群众自治力量。社会组织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培育意识,先后发展了包括养老、调解、安保、宣传和志愿者服务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并有效地发挥这些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如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团镇的“老年大学”、南桥镇的“乐夕阳”居家服务队,以调解民间矛盾为工作方向的庄行镇的“宅基老娘舅”、南桥镇的“一米阳光”社区老娘舅工作室、海湾镇的孙桂英工作室等,维护社区治安方面的有南桥镇的“金哨子”护楼队等,宣传方面的有庄行镇的“小喇叭”自治小队、四团镇的“金凤凰服务队”等,志愿服务方面的有四团镇的“五四红志愿者服务队”、海湾镇的志愿者协会等。社会自治组织的骨干多是有文艺特长或者热衷公益事业的退休党员,与群众接触多、在群众中有威信,他们带领自治组织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重要依托。

(三)党组织带头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依法保障群众自治权利。民主制度是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基石。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较长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中,基层民主制度得到逐步健全和完善,群众自治工作规范运作。一是坚持依法民主选举。2012年全区采用“公推直选”方式对任期届满的村居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村居委会100%按时完成选举,村委会海选比例达97.4%,居委会直选比例为91.36%。二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全区村居层面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努力改善村居“两委”决策机制,在决策议事内容上,进一步增加由群众提出的议题比重,在决策议事过程中,增加民主协商程序,使更多村居民参与议事和协商。三是丰富民主管理内容。一些关乎民生的新内容和新领域比如社区停车、居家养老、宠物饲养等也逐渐进入了基层群众讨论和协商的范畴。四是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全面建立以村(居)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制度,通过村(居)务公开栏、农信机、意见箱、调查走访等方式将相关情况向村(居)民公开并宣传通报,主动接受村(居)民评议和监督。

二、当前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足限制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开展。根据对全区村居主要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基层干部认可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合理利益诉求,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与自我监督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整体上看,他们对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在认识方面还很不到位。一是对推动基层群众自治这项工作的价值意义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自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汇聚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群众民主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对落实群众自治权的法定要求认识不到位。村居民自治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基层党组织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村干部普遍对此认识不足;三是对村居自治的定位把握不清。基层干部经常把村居民的自治权与党组织的领导权对立起来,党组织对于群众自治工作放任不管者有之,包办代替者有之。

(二)能力不够影响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成效。调研发现,目前基层群众普遍存在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的自觉性不高,民主参与能力欠缺,需要党组织加强对群众民主自治的引导,但是党组织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据调查,68.8%的村居支部书记承认在推进群众自治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社会组织培育不够,对群众自治骨干和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缺乏有效激励,群众自治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的村居书记主任“一肩挑”,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混同运作,牵扯了村居党组织引领和推进群众自治工作的精力。

(三)民主运作机制不健全制约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落实。健全而完善的机制是保障群众自治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在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与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发展要求相比还明显滞后。一是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尽管落实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居)务公开上级都有明确要求,但在村居层面由于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仍有相当一部分村居没有全面推开或者落实到位。二是协商议事机制还需要完善。尽管在全区探索建立并推广村居民议事中心为基层群众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可操作的渠道和平台,但与作为传统的民主自治主要平台的村居委员会(村居代表大会)如何配合使用,充分保障村居代表大会的最高决策权,相关程序与机制还需要健全和完善。三是民主决策机制还需改善。特别是村居“两委”决策机制还存在着议题来源单一、议事过程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群众参与不足、积极性调动不够等问题。

(四)保障不力牵制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要落实到位,需要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相关保障。目前奉贤区群众自治工作在保障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对基层干部和自治骨干缺乏激励机制,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二是财力支持不足。随着农村撤并和城市社区规模的大型化发展,群众自治的实际运作难度加大,基层自治财力支持十分有限,要做实做好群众自治工作难免捉襟见肘。三是自治资源被挤占严重。由于村居党组织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群众自治工作的空间遭到压缩,这既牵扯了党组织的工作精力,又挤占了村居自治工作的物质和社会资源。

三、促进基层党组织在群众自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思路与对策

(一)创新基层党建理念,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增强基层组织对群众自治工作的领导力。

1.创新基层党建理念。顺应政党回归社会的政治逻辑,基层党组织要加快实现功能转型。一是注重政治引领。发挥党组织在村居自治中把握政治方向的作用,保障村居自治不偏离主流价值要求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确立法治思维。基层党组织要带领村居委员会严格执行基层群众自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群众的主体地位和自治权利。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做好基层群众自治的“引路人”,在服务当中达成对群众的动员、引导,从而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

2.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改变由于惯性影响一直沿袭下来的党组织依靠行政资源、借助行政手段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思路和行为方式,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民主协商手段转变、由封闭的办事方式向公开的方式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中,切实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3.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拓宽党员在村居的活动领域和服务渠道,继续落实好党员责任制、党员设岗定责制、党员承诺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参与城乡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党员志愿者工作。引导党员通过民主选举、组织选任等办法担任楼组长、村民小组长、群众团队负责人、自治委员会负责人,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以及自治组织建设中,发挥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民主参与能力的作用。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丰富自治载体和完善决策机制,提升基层群众自治实效。

1.建立“自治清单”。要充分尊重并认真落实基层群众的自治权,严格界定村居民自治事项内容,凡是依照法律法规应当由村居民自治的事情坚决交给村居自治组织解决。依法属于村居民自治事项,要以“自治清单”的方式列明,把自治内容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需要村居配合履行的行政事项界限划清。

2.扩展自治载体。立足于方便基层群众协商议事,按照包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原则,进一步创新自治载体,完善自治功能。继续推进村居民议事会机制的全覆盖,根据群众自治事项和不同情况灵活设置自治范围和自治方式。借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网上自治平台,为基层群众协商议事、交流互动提供空间。

3.完善决策机制。村居议决重大事项,在议题选择上增加群众或其他各类组织提出的比重。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协商程序,把群众参与落实到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继续落实与完善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及党务公开制度,加强上级党组织与基层群众对村居“两委”决策与公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

(三)发展社会组织,培育自治骨干,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进一步夯实群众自治工作的基础。

1.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层面培育社会组织的思路和办法。根据不同群体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等因需培育,增强社会组织的广泛性;按照社会事务的业务性质、内容、领域因性培育,提高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根据当地人口特征、群众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培育,突出社会组织的地域特色。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居)委、群众团队、专业服务组织等共同发展的自治体系。

2.积极培育自治骨干。加强党小组长、党员骨干、楼组长、村民小组长、各类群众团队负责人、业委会负责人、社区内各类代表人士的培训、服务、引领工作。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发现、提供培训锻炼机会等方式,培育群众自治骨干力量。

3.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扩大各类组织在村居公共事务的参与,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施契约化、项目化管理,引导自治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治理。灵活设置村民议事会、自治家园理事会,构建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吸纳基层群众和各类组织的参与。在完善来奉人员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居住地选举的试点工作。

(四)注重资源整合,加大保障力度,切实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1.整合各类政治资源。一是以推进区域化党建为抓手,引导区域内各类机构、单位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二是加强党建联建工作,继续做好“双结对”工作,加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村居的结对工作。三是注意挖掘辖区内的政治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内“两代表一委员”的作用,在民主意识、民主参与能力的培育方面加强对各级各类负责人的服务和引领。

2.加大对基层自治的保障和支持。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对村居民自治的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将村居自治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范对自治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同时通过企业赞助、机构和个人捐助以及其他基金项目等途径,为群众自治提供经费支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公开发布。设立镇、社区的自治金项目,由居民根据需求提出项目,镇、社区采取项目购买的办法推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协调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关系。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需要村居配合履行的行政事项,区镇党委要严格把关。建议在区镇两级党委建立政府向村居下派工作任务的监管机制,政府条线部门需要村居协助完成的事务需提前向区镇党委报批。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机制,凡委托给居、村委会办理的服务事项,应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幅度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向村居转嫁责任,违规或随意指派任务,切实为村居委会“减负”,为村居民自治释放空间,促进村居民自治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奉贤区委党校

篇5: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好“头雁”作用,用情用力做好试点镇和精准选人工作。结合镇工作实际及各村基本情况,在充分调研和论证之后才能实施试点工作;

要优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把镇村一体化工作当做事业来做,挺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最前沿,面对面直接服务群众。总结经验、迭代推进,在试点中逐步完善机制,围绕目标,明确分工,建立考核奖惩制度,适用“容错纠错”机制,对一些先行先试出现失误的能够进行合理容错纠错,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篇6: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近年来,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问题,许多信访事件在被网络、媒体披露后才得到了解决。问题虽然平息了,却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何这些问题不能化解在基层,一定要闹得沸沸扬扬才有人出面解决?长此以往,是不是所有信访当事人只要“闹一闹”就能受关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受理大大小小一些信访案件,在处理这些信访案件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思考该如何更好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信访维稳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让他们扮演起处理信访案件排头兵的角色。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希望可以为全市的基层党建和信访维稳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基层信访案件特点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村党组织和最质朴的广大农民,而维系农民生活命脉的就是土地,所以也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农村信访事件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其中,有的是土地补偿问题,有的是土地占用问题,虽然问题各不相同,却始终紧扣“土地”二字。其它方面,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引发信访案件一大原因,例如8042部队退役人员上访事件。还有一部分就是邻里纠纷、个人与集体的纠纷等等原因引发的信访案件。

在众多的信访案件中,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但是也存在一小部分人故意挑起事端、引发矛盾,然后假借上访之名,无理取闹,以图一己私利。

二、基层党组织在解决信访案件中的作用

农村党组织作为党最基层的战斗堡垒,面对着最基层也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同时也要维护村内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肩上的担子很重。信访案件总有来源,不管是哪个村的,最熟悉情况的莫过于各村的干部、党员,因此他们也是解决信访案件义不容辞的第一责任人。在化解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也必须积极调查了解情况,竭力协调解决问题,合理的进行引导,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不可推诿。

就目前来看,基础党组织在信访矛盾化解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棘手案件、陈年积案都在农村干部的手中一一化解,为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在常年的群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是基层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必须利用好这一优势,但是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农村党员队伍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年龄结构老化、男女比例失调、文化素质偏低等等,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造成了阻碍,更难以要求他们在化解信访矛盾的过程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例如遇到一些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村内党员、干部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进行协调、化解,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场面难以收拾。

当然了,一些老党员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们必须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多请教、多学习,例如遇到一些村民与集体的债务、工资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就可以向村内的老党员、老群众进行咨询、请教,这样可以快速理清事件前因后果,以便更好解决问题。

第二,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与上述一点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在工作中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甚至被激化,因此而引发了信访事件。很多信访案件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磨擦,但是由于村内党员、干部解决不得力,没有真正重视,问题越积越深,最后引起了群众上访的事件。

第三,乡镇干部与基层党组织之间衔接不够。在信访问题的处理上,乡镇与基层党组织往往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有些信访问题,如果村内的党员干部及时与乡镇干部沟通,或者乡镇干部及时地进行调查处理,完全可以避免。基层干部想将问题化解在基层,不愿意给乡镇干部添麻烦,自己虽然也努力协调解决,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乡镇干部遇到信访问题,直接与当事人进行谈话了解并处理,跳过了基层党组织,没有和相关的村干部了解情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四、几点做法

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努力改进,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首先,基层党组织在化解信访矛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必赘述,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问题。今年,我乡已多次组织全乡各村支书、主任进行集体培训,请来市里的专家、领导进行授课,首先提高村主干的素质、素养,然后让他们将所学所感带回去,教育更多的党员干部,以提高我乡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同时,我乡在信访案件处理问题上实行包村包片制度。所有的矛盾纠纷,先由村两委主干解决;不能解决的,由包村干部负责协调解决;包村干部不能解决的,请包片领导帮助解决;包片领导不能解决的,请涉及的分管副职一起解决;这样还不能解决的,由包片领导汇报乡党委书记、乡长,上会研究解决。在这样的一套运行制度下,我乡的信访矛盾基本都消化在了基层,没有出现赴省进京的信访案件。

篇7: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

“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责功能,在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效率、能力的基础上,主抓四点:

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实力。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站在统筹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反复调查论证、大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组织实施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近期目标。一方面,注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以及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制度,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形式,着重解决土地征用难、资金筹集难、技术提高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传统发展习惯,不断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多元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品。同时十分注重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并始终注意把重点放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上,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实力和能力,进而真正担负起其相应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整合组织资源,完善丰富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努力整合组织资源,以完善丰富群众工作内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始终坚持在党组织的牵头领导下,充分发挥协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各类社会组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帮助群众的优势,在继续做好走访慰问、扶贫济困、助残帮弱、排忧解难以及为基层为群众办具体实事、好事等一般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向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方面延伸,使服务的内容服从于基层和群众的合理需求,社会管理因此亦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

健全设施体系,精心打造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平台。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通盘考虑、统筹构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一方面,在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特别注重在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两新”组织中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等,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力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十分注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重点完善实施“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制度,坚持严格执行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跟踪督查制、功过奖惩制、绩效挂钩制,等等,始终注意以过硬的措施和完善的制度管人、管事,以达到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 ”、群众明白“党员将干什么”、社会明白“党员究竟干了什么”的效果。

篇8: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载体创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在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大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 为了进一步落实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不断创新载体, 强化服务意识, 明确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能力, 在学院骨干院建设和服务辽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中心工作, 设计载体,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

按照省委高校工委及学院党委的要求和部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 围绕学院骨干院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突出两个重点, 搭建三个平台, 形成四种特色,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

“两个重点”:一是以“严”字当头, 重点强化组织领导, 将“三严三实”作为我院全面改进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校的一项重大举措, 纳入2015年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二是实处着力, 重点强化具体落实, 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线工作法”, 建立重点工作领导包挂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 每人深入一个骨干院重点建设专业, 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工作和支部活动, 解难题、出实招、做榜样, 带头践行“三严三实”, 确保骨干院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及国家的验收。

“三个平台”一是搭建了 “七个一”学习平台, 通过开展“一次专题培训、一次基层调研实践、一次警示教育活动、带头上一次党课、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周学习一篇指定文章、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研讨”, 以此平台为载体, 保证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计划的落实, 使得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养成定期学习、经常学习、研讨的良好习惯, 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及时传达和落实。 二是搭建了全方位的宣传平台, 以新兴媒体宣传平台为重点, 利用专题网站、CRP校园网、QQ群和手机微信, 发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资料、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廉政小故事等, 开辟了舆论新阵地和互动新平台。 三是搭建了多彩化的活动平台, 一年来, 我们先后开展了征集“严以修身”和“做人要实”小故事活动, “爱岗敬业, 感恩成长”教工演讲比赛、“父母供我上大学, 我上大学为什么”学生演讲比赛, 各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和各专业学生创业设计大赛, “三严三实”征文比赛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征文比赛等, 通过这些多彩的活动, 奏响师德心语, 弘扬感恩美德,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种特色”:一是学院党委开展“三访一公开”行动, “三访”即通过访教职工、访学生、访退休老干部, 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听取他们对学院发展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开”即访完后适度公开反馈意见。“三访一公开”行动为教职工、为学生、为退休老干部解决了很多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困难, 不仅改善干群关系, 而且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 二是开展“三抓一树”行动, “三抓”即抓查找、抓解决、抓制度。 抓查找, 突出问题导向;抓解决, 落实了边学边改;抓制度, 实现了“三严三实”的制度化运转。“一树”, 即树立起严实作风。 通过“三抓一树”行动, 查摆剖析了工作中不严不实问题, 积极进行整改, 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树立起严实的工作作风。 三是开展“三进三送”行动。“三进”就是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开展了19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课堂上“三严三实”专题党课, 14位党总支书记为2015级新生作“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报党恩”党史教育系列讲座, 100名党员干部进课堂讲廉政小故事等活动。 通过辽西北职教联盟, 学院领导干部、 教师与企业人员实行“互兼互聘”,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力所能及地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送”就是送服务、送技术、送温暖。 学院定期到铁岭地区的李千户、昌图、大甸子等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还与当地的许多种植、养殖户建立联系, 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 以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是我院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推动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开展了“四晒”行动, 公开晾晒工作质效, 晒目标、晒进度、晒实事、晒典型。 通过“四晒”, 弘扬了“严”的精神, 锤炼了“实”的作风, 提高了工作质效, 也使得骨干院建设项目按验收点如期完成, 最后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以上一系列载体的设计和运行, 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推动作用。

2015年, 学院制定并完善了31个专业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参与畜牧兽医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的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实现了教学、在线学习、校企对接等资源共建共享。 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与辽宁辉山乳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建成优质核心课程48门, 出版教材49部, 发表论文66篇。 选派60多名教师赴省内外高职院校培训学习, 选派15名教师赴美国接受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2015年, 有2人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有1人被评为铁岭市师德标兵、有3人被评为铁岭市名师、有6人被评为铁岭市 “十二五”学科带头人。 学生荣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4项, 其中高尔夫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2015中国大学生高尔夫锦标赛, 获得专业组团体总杆冠军、男子个人总杆冠军、女子个人总杆冠军及男子个人总杆季军的优异成绩, 实现本赛事的“大满贯”;农艺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获得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二等奖、畜禽肉中兽药残留检测三等奖。

二、立足本职岗位, 树立形象, 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榜样作用。

以骨干院建设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为契机, 进一步推进“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先锋队”、“共产党员先锋工程项目”建设活动, 挖掘教职工和学生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宣传, 树立形象。

各项目组成立骨干院建设共产党员突击队, 发扬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组建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 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 (教工党员帮扶贫困学生) 、“我到福利院当义工” (以学生党员、团员为主) 等主题实践活动, 共产党员、优秀的共青团员在帮贫解困、公益服务中提升素质、做出表率。 结合骨干院建设项目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等重点研究课题都由党组织负责人牵头推进, 在项目建设中锻炼队伍、树立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树立师生身边的典型则更具魅力。 我院动物科技学院的王丽娟老师, 二十多年如一日, 把身心奉献给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奉献给她的每一位学生, 赢得学生、家长和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 先后荣获:铁岭市“师德标兵”、“科技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机械工程学院的辅导员范功利老师, 工作九年, 用谈心点亮学生的心灵, 用真爱拉回一个个问题学生, 工作上精益求精,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王老师、范老师爱岗敬业, 爱生如子, 他们用行动彰显了榜样的力量, 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推动高校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将服务纳入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 从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服务社会经济, 服务师生员工、服务党员等方面突出对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的考评。 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推动高校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服务学校事业发展主要是看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 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如何谋划和破解难题, 把握发展规律的。

服务社会经济主要是看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意识和力度。

服务师生员工主要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和工作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如何。

服务党员看是否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帮扶机制, 是否拓宽党员服务师生员工的渠道, 是否完善党员联系师生员工和服务师生员工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强化四项举措推动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北京日报, 2014.8.4.

篇9: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6-0038-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分化、权利意识的增强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同的利益主体为维护权益进行交换、协商、合作、竞争,大量的矛盾冲突随之而生,其中尤以弱势群体的维权行为更为激烈。此类矛盾冲突多表现出参与规模大、突发性强、影响广泛等特征,通常被称为“群体性事件”。此外,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固化和流动机制的失灵,强势群体的傲慢与压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都成为“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的某种原因。本课题围绕“基层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发挥”问题,组织深入调查,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建议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作用发挥的经验分析

从上海市闵行区的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主要经验分析。第一,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是工作基础。当前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因此,要防范群体性事件,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闵行区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简便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如以社区群体性团队为依托的居民区党组织设置,将支部建在团队上,逐步形成“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积极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在协调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四位一体”合力。通过选派常规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网络党建工作指导员,全力推进规模以下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党建工作。加强了来沪人员领域党建工作,建立了动态排摸、组织覆盖和服务关爱等三项机制。同时,逐步建立以条块结合的枢纽式管理、资源整合的区域特征、服务有效的管理体制、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第二,畅通民意表达机制是关键渠道。群体性事件在初期,往往表现为一种隐性的、原子化的状态。如果缺乏释放的渠道,隐性的、个别的不满情绪和行为就会聚集,变成大量的、集中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应当疏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合法的方式表达意愿,及时释放不满情绪。闵行区委始终坚持在党的制度本源上,打通民主的上下通道。在区委层面,始终围绕全委会功能完善,确保权力由多数人向多数人负责;在基层党(工)委层面,始终发挥各类代表(委员)作用,确保决策科学民主规范;在村居党(总)支部层面,始终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三,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重要抓手。闵行区基层党组织逐步依托党的组织网络,形成了多元利益协调的常态化机制,比如通过搭建“区委常委会议事会、街镇党政议事会、村(居)两委议事会、党员群众代表议事会”的平台,完善上级党组织研究下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研究基层党员群众诉求的协商处理机制;创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诉求的分层分级处理反馈工作制度。通过机制建设,基层党组织可以便利地依托党的组织网络开展利益协调,对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有重要作用。

第四,强化群众工作机制是有效方法。闵行区积极探索群众工作机制行之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大走访”制度。“大走访”的主体是各级党员干部,联系的网络分四个层次,即每位区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固定联系1个村或居民区党组织,每位区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村(居)党组织,各镇、街道、工业区的每位党政班子成员联系2-3家本地区规模以上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走访党员和困难群众。

(二)需要妥善处理的几对关系。一是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在群体性事件中,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追求如果只对上负责,忽视了基层一线和实际民生,那么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影响。其结果往往是,遇到棘手的群体性事件,基层党组织就束手无策,或希望上级党组织拿出办法,按上级部署和要求去处置突发事件。由此,对上保持高度一致与对下充分负责的有机结合,是基层党组织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较多,而对党员的权益关注较少。在群体性事件中,个别基层党组织要求党员带头履行义务,倾听党员合理诉求的少,导致个别党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不愿意作贡献。因此,基层党组织不能忽略党员的权益维护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要努力做到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功能与需求的统一,模范带头与个体关怀的统一。

三是合法与合情的关系。按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路;引导群体性事件中的当事人走司法解决途径,是减少或降低上访率,处置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不能忽略必要的人文关怀。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协助有关部门化解群体性事件时虽合法、合理,但不合情。基层党组织要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发扬善于做人的工作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法律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依赖于责任追究或制度惩罚机制的同时,不能忽略平时基层基础工作。看似“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其原因恐怕还得从平时工作中去寻找。如果过多依赖于事后的治标,忽视对实际工作中根本性问题、薄弱环节的纠正,那么处置群体性事件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抓好基层基础,注重固本强基工作,是从源头上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二、基层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功能定位

(一)基本原则。一是主动性原则。突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主动性往往至关重要。二是嵌入式引导原则。基层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中要充分借助组织网络,开展嵌入式引导,广泛地动员、沟通、说服。三是群体性原则。基层党组织能否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归根结底决定于其与群众的关系是否紧密。

(二)功能定位。第一,“信息收集器”的功能。群体性事件多具有突发性,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只有基层党组织才能及时有效地感知这种变化。基层党组织必须承担起“信息收集器”的功能,一方面要准确了解居民的利益诉求、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掌握群众中的各种不同意见和思想动向,并以组织的名义通过正规的渠道及时向上反馈。

第二,“群众代理人”的功能。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源于利益纠纷,在处理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必须以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不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社会权利。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党组织要冷静客观,具有分辨能力,区分出合法合理诉求和不合法不合理诉求,代表大多数人正当的利益和权利。

第三,“沟通诉求站”的功能。在群体性事件中,基层党组织一方面作为上级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向下传达精神、宣传政策,向上反馈信息、反映意见;另一方面作为不同利益诉求群体之间的沟通平台,深入了解各种态度想法,组织协商沟通。在形势变化而上级指示不够及时的情况下,基层党组织还要敢于扮演“决策机构”的角色,及时召开委员会议或全体党员大会,做出恰当的决定。

第四,“情绪减压阀”的功能。群体性事件中集体行动的氛围,往往会导致盲目、非理性的过激行为。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当“减压阀”,尽力预防并制止各种过激、极端行为。党组织负责人要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理智地判断。党组织可以采取各种沟通手段对群众的情绪进行疏导,对可能发生的极端行为,要千方百计加以制止。

第五,“舆论引导者”的功能。基层党组织或许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但可以尽力引导事件向良性发展,引导群众以合法的、非暴力的手段化解矛盾、缓和冲突、解决问题。如果对立双方还可能沟通,就引导他们采取协商谈判的方式寻求共识;如果双方矛盾尖锐无法沟通,可以引导其在法律的框架内寻求问题的解决。

第六,“前置预警器”的功能。基层党组织要改变自己在群体性事件中总是充当“救火队员”的处境,要善于整合体制内外的各种力量,建立一种对社会矛盾苗头初显时就能够对其性质进行有效识别的机制,并对一些可能被激化的社会矛盾进行及时的预警。从某种意义上说,“前置预警器”功能的发挥是当前控制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基础与依托。第一,构建工作网络,紧密联系群众。紧密联系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党组织主要通过党员与群众联系,一方面要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发挥党员的主动性与群众进行广泛沟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在群众中广泛发展包括楼组长、志愿者、活动骨干、群众领袖等在内的积极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吸收入党,扩大党组织的代表性。

第二,关注民生问题,重视群众利益。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基层党组织获得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疾苦,解决民生困难,而不是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至上。借助党组织工作网络细致了解不同类型居民的生活需求、利益诉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或者为群众代言,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切实维护居民权益。

第三,依托组织网络,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托组织网络,带动各类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在城市基层社区“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中,党组织既可以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等构建丰富的信息渠道,也可以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的工作,增强居民的自我管理、有序组织能力。在农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也要有效整合村委会、工会等各类组织,合作开展工作。

第四,发扬党内民主,监督领导成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品质、能力和经验也是影响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如果党组织书记在面对巨额集体财产时持身不正,在做出决定时考虑不周,在调解纠纷时处理不公,都会极大地影响干群关系。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一方面通过制度性渠道对领导成员有效监督,并设置具体的处罚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民主协商程序对党组织的决定进行充分讨论,避免出现“一言堂”、朝令夕改、颠倒黑白等情况。

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各类群体性事件,大多与具体的利益诉求有关,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往往都嵌入在干群关系、劳资关系、新旧二元关系(城乡关系与新旧上海人关系)以及利益群体关系中。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群体性事件时,不仅要思考具体的“战术”问题,而且有必要从战略层面来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基层党组织在劳资关系协调中如何发挥集体协商“赋能者”作用。劳资关系出现紧张的根本原因在于劳资双方集体协商的困境,需要通过工会的力量来与资方就工资、劳动待遇等开展协商。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的工会都处于边缘化状态,缺乏代表劳方与资方谈判、协商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学会融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开展集体学习等方法,为工会发挥集体协商作用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基层党组织在干群关系调节中如何发挥“缓冲层”作用。当前,各级政府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成为社会利益结构调整的重要参与者。如果干群间的一些紧张现象长期得不到缓解,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基层党组织由于其位置的独特性(一方面与公共治理结构相连,另一方面又与群众相连),必然会成为干群关系调整中的重要“缓冲层”。调研发现,现实中“缓冲”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些深层次的条件,比如基层党组织网络与各级治理结构的密切相连、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民主网络的密切相互嵌入等。

三是基层党组织在新旧二元关系中如何发挥“沟通者”作用。未来几年,闵行的社会流动还将日益加速,两个“二元结构”日益交融,新旧二元结构之间在相互认知以及对待公共产品配置的态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如果新旧二元结构间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新格局无法形成,就有可能会成为群体性事件引发的重要导火索。因此基层党组织极有必要通过开展城乡一体化党建、构建新旧上海人间的和谐沟通机制等路径来促进相互沟通。

四是基层党组织在不同利益群体间如何发挥利益“整合者”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如何整合不同群体间的利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在这方面,基层党组织同样可以发挥许多功能,比如为不同利益的表达提供平台、促成利益相关者谈判、妥协等。本次调研发现:基层党组织要有效地发挥利益“整合者”功能,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组织力量,还要充分动员基层党组织的各类外围群众团队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层次的利益整合功能。

上一篇:有关相信自己初二作文下一篇:第一次洗晾衣服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