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现状

2024-04-14

机关党建现状(精选6篇)

篇1:机关党建现状

为了切实加强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采用分层分类召开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和个别上门走访等形式对市级机关党建工作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对市级机关党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机关党的建设是完成机关各项任务、促进机关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需要强有力的机关党建工作来提供政治上的保障。但按照新时期对市级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市级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对机关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相当一部分单位和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机关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有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有的单位抓党建工作完全是流行形式,被动应付。

⒉有关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方面管理关系脱节。机关党委与机关基层党组织是松散型的指导关系,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另一方面监督职能缺乏,缺少应有的抓手。如××年机构改革方案中规定,市级机关党委负责市级机关党组织纪律检查工作,查处机关股级以下党员违反党纪的案件,但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办事的机构。

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匮乏,党务干部兼职多,专职少,年龄偏大,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有的单位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工作变动等原因,单位很长时间没能及时调整到位。

⒋活动内容、方式陈旧,组织生活松懈。相当一部分机关党组织活动形式不灵活,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催交党费而已,也就是说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

二、主要对策

当前,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建工作的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难度更大了。做好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条例》为准则,以“走前头”为目标,以“双为”为主题紧贴中心,服务大局,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以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把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推上新的台阶。具体来说,要在六个方面与时俱进。

⒈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更新思想观念,关键是要通过教育,消除认识上的“四个误区”,增强抓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消除认为“机关党员干部素质相对较高,机关党建工作抓与不抓无关紧要”的误区,深刻认识党政机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机关党建工作必须‘走前头’”的思想;二是消除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没有很多干头,难有大的作为”的误区,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三是消除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工作一般、要求不高”的误区,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树立“坚持高标准、创造性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思想;四是消除认为“机关党建工作做多了会越权越位、被人误解,工作少干为妙”的误区,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

⒉与时俱进地拓展工作思路。要大视野、全方位、新角度谋划机关党建工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扣紧搞好“三个服务”来拓展工作思路:一是扣紧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各项重大决策在市级机关的贯彻落实服务,来拓展思路;二是扣紧为市直各部门围绕“一个目标”(创一流业绩)、做好“两篇文章”(职能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三先”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服务,来拓展思路;三是扣紧为市直各部门创建“五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廉洁型机关)服务,来拓展思路。根据“三个服务”的要求,明确机关党建工作的目标,确定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容,落实机关党建工作的措施;要把“三个服务”的难点,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把“三个服务”搞得好不好,作为检验机关党建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标准。在当前和今后工作中,以组织协调市直各部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为抓手,组织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不断提升机关人员参与经济、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⒊与时俱进地加强队伍建设。着重抓好三支队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机关人员队伍、党员队伍),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着力改善“三支队伍”的年龄结构。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选配到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上来,强化党员发展工作,优化机关党员队伍。二是着力优化“三支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制订培训规划,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不断充实“三支队伍”的业务知识,开阔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工作水平。三是着力加强机关“三支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

篇2:机关党建现状

根据“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要求,结合机关党建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对机关党建工作特点的认识;如何切实找准机关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最佳结合点,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一、机关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机关党建是整个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农村党建是基础,那么机关党建则是关键。机关党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机关单位的重要,因为机关单位担负着全旗组织、服务、执法,以及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间枢纽。

机关党的工作对象是机关的党员干部职工。现在我们拿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对比,好的方面有:机关党员素质较高,机构较健全,人员容易集中,便于组织,有较好基础。薄弱方面有:一是党政关系跟农村不一样。农村明显以党委统一领导,机关是局长兼书记,(其实应该引导为书记兼局长,“一岗双责”);二是对党建认识不一样。近年来农村对党建认识逐渐重视,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起领导核心作用,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让人感觉到党建工作在加强。机关党建没有让人切实感到重要,让人感觉好象是一种包袱,有畏难情绪,应付考核检查,作资料。三是就党建抓党建,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认识和做法上都没有到位,难以找到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四是党建开展活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党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造成经费、活动场所,以及工作人手少等问题。五是党务干部的管理、培训和工作水平等不尽人意。

综上所述,机关党建具有间接性、服务性、理论性、先进性的特点。间接性,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不是那么直接;服务性,工委下属45个总支、支部,工作上要通过服务于总支、支部来发挥工委作用;超前性、先进性,机关党建整个工作要走在全旗的前面一点,以此带动影响、农村、社区、企业党建;理论性,机关党建理论研究很重要,很多事情是在探索

1中实践、总结,再提升为理论,而人们的实践总是需要理论作指导,因此有必要特别加强机关党建的理论研究。我们在分析机关党建现状的同时,也看到了近些年机关党建工作气氛还是比较浓的。整个工作比较实在,而且在围绕全旗中心工作,使党建工作又氛围、有作为、有实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在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机关作风的转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二、措施建议

活力在于优势,优势来源于机制,从执政党对行政机关的作用来看,一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管理干部,三是抓督促落实,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领导重视的机制。

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理论是先导,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要重点健全三项机制:一是责任机制。要坚持“两手抓”,在有条件的单位,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要一起布置、一起督查、一起总结,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即各总支、支部书记由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正职)担任。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工作追究责任制,不仅要落实“一岗双职”,而且要落实“一岗双责”。二是目标机制。根据机关党组织的工作任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通过定期考核,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三是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全市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制度和机关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每年一次的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制度,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部署工作任务。通过适时召开机关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进一步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探索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性,不断推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基层总支、支部都应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对本单位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本单位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评优评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组织活力的机制。

要有专门机构、专用场所、专职人员。要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直属各总支、支部有条件的要建立党员活动室,因地制宜,做一些有文化

含量的牌子,购置电教设备。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经费列为单位经费预算,每年日常的党建经费占本单位行政办公费的固定比例10%以上。

组织机构要及时作相应调整。对个别隶属关系、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不利于开展党的活动,要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采取撤销、合并、新建等办法,理顺党组织关系。

(三)党员活力的机制。

按照《党章》的规定,党员有义务首先要有权力。党员是先进分子,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骨干和栋梁,要全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在各方面优先担当重任。就是不但在履行义务时要走在前面,在给予权利时也要“优先”,特别是在担任重要岗位重要职务上,在升学、进修、培养干部上。同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新的标准来衡量,达到激励党员的效果。

要严把党员“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入的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通过认真筛选,吸收真正的优秀分子入党。该出的要真正按有关规定,如多少时间没有交党费的、何时起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不完成组织交给任务的、党员民主评议中不合格的,都要认真落实。

(四)活动载体的机制。

任何内容都要有相应的形式来体现,切合实际的活动是党的工作的必要依托和载体。在当前一段时间,必须做好如下几项活动:“创先”活动。要继续深化创建机关“五好”党支部活动和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务实型机关、创型型机关创建活动,同时建立跟踪考评工作制度,每半年跟踪一次,年终进行总评,“精品”工程。树好先进典型,使党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有动力,从而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理论研究。要真正重视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及时报送信息,办好《机关党建动态》。

培训研讨。坚持办好党务知识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组织召开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参观一个典型,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讨。

开展活动。组织好重大节日系列活动,举办好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党员奉献、体育活动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平时组织一些活泼、宽松、自由,广大党员干部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

三、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一)、强化“中心”意识,在服务发展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党建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推动经济业务工作,又促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发展,这是机关党建的生机所在,也是机关党建工作有作为、有影响、有地位的根本所在。对于旗委、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机关党组织要做到“决策有建议、贯彻有行动、推进有作为、落实有成效”。在工作目标上,要围绕中心来制定;在工作思路上,要围绕中心来谋划;在工作措施上,要围绕中心来运筹;在工作成效上,要围绕中心来考核。要用经济业务方面的工作成果来检验衡量机关党建工作的成效。各级机关党组织一定要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保证机关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团结带领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为我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再立新功。

(二)、要强化“形象”意识,在求真务实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影响力。

直属机关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指挥中枢,是各项社会事务的协调和管理中心。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思想和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完成好机关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我们要有新的姿态、新的作风。新的作风,就是要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干净、干练、干事,正风气、做表率,在求真务实中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要努力实现机关党建的工作创新。

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努力适应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围绕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探索多

样化的活动载体,以活动促活跃、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同时,对于那些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如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建联系点和共产党员工程,要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搞下去。只有把创新和发展结合起来,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才能不断激发机关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切实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今年,在直属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开展了“优化环境、共筑诚信”活动,通过建立健全服务公约和建立诚信制度,促进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树立崭新形象,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发展环境。

(四)、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机关党组织要把思想武装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苦练内功,增强素质,增长才干按照“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党员怎样促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思想先行引领行动先行,真正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贯穿于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的强大精神动力。

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大力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要不断健全学习机制,营造学习氛围,改善学习环境,全面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形成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局面。要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切实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树立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增长才干的途径,实现学习、思考、工作、提高的良性循环。

篇3: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一) 思想认识有所减弱。

党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当前新形势下, 受多方因素影响, 部分领导的思想认识开始淡化。如注重企业经济效益, 忽略党建工作, 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指标。若指标无法按时完成, 便会影响到自身权位。认为党建工作无关紧要, 因思想认识不足, 导致党建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甚至少数领导错误地认为开展党建工作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从而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由于不支持党务活动, 使得党建工作没有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撑。

(二) 内部存在歪风邪气。

党建的目的是优化内部机构、提高党员素质, 从而为人民更好地服务。但有些领导和党员不能真正理解党的精神, 不能发挥其所处岗位的应有作用。尤其是外来文化涌入, 加上当前时代特征, 党组织内部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不但损害了党的名声, 而且破坏了党群关系, 给人民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群众是党的基础, 一旦失去群众信任, 对党建工作将大大不利。

(三) 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 对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 必须重视管理的创新和高效。然而部分党组织在此方面做得并不理想, 如观念陈旧、脱离实际、盲目管理、缺乏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变化不足, 党员积极性不高;党组织领导只会做思想工作, 却起不到实际作用;党员之间存在差异性, 对其要求或关心应具体而论, 但组织忽视了层次性, 采用统一对待的方式, 使得有些党员认为不公平;难以抓住工作重点, 党建没有针对性。

(四) 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党组织是所有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起着带头作用。但在实际中其政治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如不能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 难以发挥自身权威性;不能参与有关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难以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组织管理力度较小, 不能提供足够的交流机会, 使得上下级以及党员之间缺乏沟通了解。由于不能准确把握党员心理, 使得党员积极性大幅减退。

二、提高企业党建水平的措施

(一) 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认识是党建的基础, 为提高党建水平, 首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召开会议、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加深党员对党建工作的理解, 认识党的本质和主要任务。积极在内部宣传十八大精神, 并将其贯彻落实。党建工作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先进的领导班子, 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完善个人修养, 提高党组织的领导力。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 形成正确的思想精神,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党员, 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 加大监督力度。

过于追求利益, 或事事敷衍, 严重危害了党建工作的进行。为杜绝拜金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 必须加大监督整顿力度。软硬兼施, 在加强教育、培养党员正确价值观的同时, 还应落实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业务优秀或做出巨大贡献者, 进行褒奖;对于损害党的名誉, 破坏群众利益和党群关系者, 要予以严处。

(三) 发挥创新精神。

党应该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 跟着时代发展, 党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时代要求。所以, 在党建工作中, 党组织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实时创新, 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开展党内部活动时, 要重视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提高党员的积极性, 同时使得内部管理更加灵活。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方针, 将党的新思想和新任务贯彻落实。另外还应认识到员工的差异性, 采取多种管理方法综合使用的方式, 以进一步提高党建水平。

(四) 要务实, 不讲空话。

脱离实际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大弊端, 危害极大。为此首先要加强支部领导的领导执行力, 加强职员队伍的执行力建设, 通过领导的优良作风和高效的执行力带动员工, 提高企业凝聚力。职员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领导应发散思维引导、开发职员的统一核心价值观, 统一其价值取向。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不断提高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的意识。以企业生产经营和本单位员工难点、重点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 使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特别是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安全生产、人才成长等重要任务开展工作, 不断创新思维、制度和管理机制。

篇4:区域化党建研究现状述评

区域化党建研究现状述评

● 曹月柱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区域化党建被称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创新。自2004年首提区域性大党建以来,学术界和众多党务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区域化党建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在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特征、提出背景、重大意义、推进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区域化党建;基本内涵;路径分析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和党务工作者就区域化党建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模式。现将这几年来有关区域化党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简要述评,以期更好地推动区域化党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一、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

自2004年提出区域性大党建以来,学术界就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展开研究:

(一)区域统筹说。学者王建社认为所谓区域化党建,就是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目标,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1]

(二)转变整合说。学者梁妍慧认为所谓区域化党建,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党组织对行政、居民区以及驻区各类组织实行政治、组织、文化等全面引导和整合,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由“垂直管理”向“区域整合”转变,由“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转变,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建设过程。[2]

(三)规模效应说。学者蔡伟认为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提出和形成的一个党建工作新理念,它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角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3]

(四)社区党建发展说。刘致丞认为区域党建的雏形是社区党建,但区域性“大党建”概念已经突破原“社区党建”的概念,有更深的发展。即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在政府部门配合和群众组织的参与下,以社区街道管辖区域为基本网格,形成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行政单位党组织、居民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党、政、群组织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4]

(五)功能优化说。谭果在总结全国各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化党建实际上是把区域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从而实现党建功能的最优化。[5]

总的来说,学术界认可区域化党建是对传统党的建设的突破和创新,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开放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点。从实践来看,区域化党建的区域多以社区(街道)为主要区域范围,也有以行政区县为单位开展区域化党建的,如上海市闵行区的区域化党建实践。

二、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背景

在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背景方面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化党建的催生作用。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三种说法:

(一)内生说。王建社从城市新变化的四个视角分析了区域化党建的内生逻辑,主要包括适应城市单位功能分化的视角、适应城市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视角、适应城市社会治理空间重构的视角和从适应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的视角,强调这些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区域化党建。[6]刘致丞也在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及引发民众价值观变化和传统单位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基础上强调区域党建是基层党建发展的内生性要求。[7]

(二)应对说。谭果认为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管理模式转换、党建功能拓展的新形势,区域化党建也就应运而生。强调区域化党建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应然之物、区域化党建是管理模式转换的现实之要、区域化党建是党建功能拓展的时代之需。[8]

(三)需要说。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在全国“区域化党建与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区域化党建是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推进区域化党建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推进区域化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8]蔡伟在认真分析了区域化党建的形成背景后强调由此开展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是镇(街道)履行不断增强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需要,也是整合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党建的需要,更是夯实党的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需要。[9]

三、区域化党建的现实意义

学术界在对区域化党建提出的适时性、适切性的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加强区域化党建的研究和探索意义重大。

(一)促进党建创新。宋腊梅在《深圳特区报》上撰文认为区域化党建可打破过去各单位党组织按隶属关系开展工作、各单位互不往来的传统党建工作格局,有利于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至少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党建运行模式的创新和党员服务方式的创新。[10]

(二)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中共浙江省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安平强调:区域化党建突破了单位党建模式的条框制约,有利于实现党组织和工作的全面覆盖,更好地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领导职能;克服了非公党建对企业主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体现了“集约利用、共建共抓”的理念,有利于整合党建工作资源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11]

四、区域化党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区域化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适应论。孙铁民在分析了社区党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区域化党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不协调、不适应:一是思想认识滞后,与区域性“大党建”的要求不协调,包括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一些党员怀有“多事论”、“应付论”和“无关论”思想等;二是职责任务的多样化与区域性“大党建”实际工作的责权不协调;三是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区域性“大党建”服务的工作目标不适应。[12]

(二)问题论。许华和彭厚鹏在按照上级要求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实践中发现有三个问题需要重视和研究解决:一是对区域化党建的认识需要提高,主要存在部分单位属地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党建意识不强、少数党务工作者对新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二是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需要完善,特别是党组织的覆盖面仍然赶不上各类组织的发展变化,党的工作时常出现“空白点”;三是区域化党建运行机制需要探究;四是区域化党建工作人员保障需要加强,特别是党务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13]

(三)制约因素论。闻丽、李朝军在分析上海市青浦区夏阳社区(街道)区域化党建时指出,该区域化党建模式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在城市重心下移的同时承担着大量政府职能事务,其本身的正确定位问题难以解决;二是社区管理中的条块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条块矛盾”仍然是制约社区广泛参与的最大因素;三是目前社区党组织建设完成面上的覆盖,而相应的制度供给、民主建设力度不够的问题在深层次上制约社区党组织进一步发挥区域调控功能。[14]

五、推进区域化党建的路径分析

学术界和党务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推进区域化党建的路径探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路径:

(一)思想路径。不少学者和党务工作者都提出,推进区域化党建必须要树立新的理念。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确立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的新理念:工作格局从单位制党建向区域性大党建转变,形成党建工作全覆盖;管理模式从封闭、垂直向开放网络转变,促进党建工作组织化;组织功能从侧重自身管理向融入和主导社区转变,增强党建工作凝聚力。[15]

学者梁妍慧也强调在三个方面树立新理念:在组织设置上,党组织要从封闭、各自为政的单位党建模式,转向开放、有机联系的网络化党建模式;在功能作用上,党组织要从以往依赖行政手段包揽一切、决定一切,转向依赖协调、服务方式来整合社会、服务社会;在载体和方式上,党组织要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从依赖权力手段转向非权力手段。[16]

(二)组织路径。从上海、武汉、深圳等区域化党建比较有特色的成功实践来看,都强调建立区域化党建的组织框架。如上海探索建立社区党建“1+3”组织领导体制,形成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17]武汉唐家墩街道在街道层面组建街道“大工委”,下设综合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协管中心党委、企业服务中心党委和 10个社区“大党委”。台州市路桥区在组织架构上,按照1(区域党组织)+N(单建党组织)+1(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模式设置。[18]

总的来说,组织架构是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要以区域为主体,按照灵活务实、因地制宜和动态延伸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建立区域性基层党组织和工作协调机构,形成纵横交错、多维辐射的网格化基层党组织体系,从而实现组织的深度覆盖。[19]

(三)载体路径。区域化党建强调以服务为重点,这就需要打造集约共享的区域党建服务平台。杭州市采荷街道通过建立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来搭建服务平台,其最大特点就是“跳出”现有组织体制框架,在体制之外为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各级单位党组织搭建了一个平等协商、互动交流、共建共享的区域联动机制。[20]上海市闵行区通过区域联席会议和共建的方式搭建服务平台。[21]

(四)制度路径。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更是保证。在推进区域化党建过程中主要是要设计好五个机制:一是完善区域化党建协调共商机制,建立健全定期征询意见和反馈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党组织互访制度、中心组联组学习制度、支部结对共建制度等;二是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到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三是创新区域化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区域化党建考核激励机制;五是完善区域党建数字化机制,实现区域党建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即时化、共建网络化和服务一体化。[22]

[1][6]王建社.区域化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宁波通讯,2009(7).

[2][17]梁妍慧.区域化党建是党的建设的新课题[J].理论学刊,2010(10).

[3][10]蔡伟.区域化党建模式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7]刘致丞.区域党建—社区党建的深度发展[J].学理论,2010(25).

[5][8][22]谭果.浅析区域化党建的逻辑动力和科学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

[9]虞云耀.在全国党建研究会“区域化党建与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通讯,2010(6).

[11]宋腊梅.区域化党建要体现民主平等精神[N].深圳特区报,2010-11-16.

[12]陈安平.探索区域性党建模式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J].党建,2007(3).

[13]孙铁民.关于构建区域性“大党建”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6).

[14]许华,彭厚鹏.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学习月刊,2011(2).

[15]闻丽,李朝军.区域党建创新:探索党建科学化现实路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2).

[16]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区域性大党建格局与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2).

[18]陈怡.试论上海“1+3”社区党建体制的创新实践 [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6).

[19]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唐家墩街道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调查 [J].2010(7).

[20]姚洪华,吕林清.采荷街道探索区域化党建共建新路子[J].杭州(下旬刊),2010(9).

[21]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办公室.打破壁垒 整合资源 推进区域党建联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6).

D267

A

1009-928X(2012)07-0049-03

作者单位: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篇5:机关党建现状

【摘要】 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非常鲜明:党务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职能型”倾向日趋明显,同时,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工作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提升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应在落实理论学习、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贵州;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

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省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执行,在党建体系中处于非常独特的地位。但是,目前学界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往往集中在各级党政机关,对高校,则缺乏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拟以省内高校为论述中心,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考辨和论析,以期对全省党建特别是高校党建工作有所裨益。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要针对高校特点做好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高校发展合拍 ,就必须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如下:

1、党务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我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高校党务队伍的结构与过去相比更为优化: 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干部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快,党务工作者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党组织自身队伍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党务队伍结构的新变化,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气象,这是当下我省高校党建工作最主要的特点。

2、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随着我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许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新的发展变化,省内不少高校建立了“校、院、系三级建制,以院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党组织多数以二级学院党委或党支部、各职能部门下设党支部的架构设置。二级学院党组织通上连下,头绪复杂,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这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是当下我省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3、党建工作“职能型”倾向日趋明显。我省高校党建工作与其它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同,特殊性突出:既处于管理层,又处于执行层,为高校中心工作服务的“职能型”倾向日益明显。我省高校党组织职能部处多,直接担负着日常党务与行政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党组织经常跨院系、跨单位设置,工作范围涵盖党群、行政、后勤、产业和直属机构等单位。高校党建工作“职能型”倾向,直接影响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二、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省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理论学习力度不够。不少党员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非常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一些领导干部抓理论学习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员的理论学习缺少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和制约;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时,仍习惯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忽视了高校党员成长进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需求,且坐而论道式的讲解讨论比较多,“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创新性教育活动少,吸引力和凝聚力都不强。

2、组织建设尚需加强。目前,省内很多高校党组织机构设置不规范、不健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律按“处室”设支部,甚至不管人数多少只建一个支部或总支;有的高校党组织不能按时换届,班子不健全,组织建设处于瘫痪状态;有的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编制、经费难以落实,机构在萎缩,“几块牌子一个人,几个职务一个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有

1的还存在“三分离”的现象,即管理体制上管干部、人事的部门和管思想、党建的部门相分离,运行机制中党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分离,具体工作中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分离;另外,职能重叠交叉、领导关系多头和多重组织关系难以理顺等问题,也比较普遍。

3、工作方式有待完善。在党建活动方式和手段方面,省内不少高校还拘泥于传统的模式,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形式单

一、方法陈旧的毛病仍然存在,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如有些高校落实精神靠开大会、发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有的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就党建抓党建,而且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多, 就是学文件、听报告、看录像、搞讨论,方法简单陈旧,找不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总之,我省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理论学习力度不够、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和工作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与广大师生对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措施

为提升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应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1、落实理论学习, 打好党建基础。落实高校党员的理论学习,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一是理论学习制度化。各高校党委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用党性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来规范约束党员的理论学习,切实加强对党员理论学习的检查与督促;各级党组织应把理论学习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位,积极协助学校党委安排好理论学习,抓好一般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二是理论学习多样化。各高校应不断丰富载体,拓宽交流渠道,以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比如上党课、请专家作辅导报告、座谈讨论、外出参观、开展网上党的知识答题竞赛、机关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结对理论学习活动——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参加理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三是理论学习“实际化”。各高校应考虑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贴近实际的学习方法, 把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工作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解决高校党员干部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让学习落到实处,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组织建设,抓住党建关键。加强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关键之处。一要建立健全高校党组织及其办事机构。各高校应配备强有力的党组织负责人,选配事业心强、热爱党的工作、有较强的党性和组织领导能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志担任;同时,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二要不断提高高校党务干部的自身素质。各高校应加大对党务干部培训的力度,把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考察和参观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切实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同时,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干部选拔到各级机关党的工作岗位上去,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党务干部队伍。

3、完善工作方法,维护党建根本。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所在。一是要拓展工作思路。各高校应紧扣学校的发展目标,围绕中心任务的完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改进工作方法。各高校在工作的目标、内容、措施、对象和重点上要有针对性,在决策、安排和考评上要注意科学性,在确定党建工作内容,制定党建工作思路上要有前瞻性。三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各高校应落实好党建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置、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切实把党建目标落到实处;要落实好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配套制度,做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篇6:机关党建现状

当前,基层检察队伍状况并不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检察工作的客观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已成为基层检察机关最迫切最紧要的问题,本人试图从思想政治工作、引进人才、科学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探讨检察队伍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以引发领导及相关部门对队伍建设的的重视。

一、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政法专项编制73人,实有检察人员66人,缺编7人。在职检察人员中,党组成员(检委会委员)10人,检察员35人,助理检察员2人,书记员15人,法警4人。检察人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上22人,46-50岁13人,41-45岁10人,36-40岁5人,31-35岁4人,30岁以下12人。全院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43人,其中,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仅为15人,其余多为后取电大及党校函授学历;所有检察人员,由学生分配、社会人员考录、军队转业安置、其它单位调入组成,所占比例相当,业务骨干不多,缺乏高精尖型和理论型人才;2001年至今参加司法考试16人,通过司法考试4人。由此刻看出我院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缺编严重,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我院检察队伍普遍存在准入政策不规范,渠道多样化问题,招录、军转安置、社会调入等多种方式并存,且进入人员年龄往往偏大。新的《检察官法》颁布,提高了进入检 察机关的门坎,使得入口关收缩,进入检察系统的难度加大。目前仅仅依靠公务员考录来补充,然而由于待遇不高、条件艰苦,报考人员较少,一时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2003年以来我院陆续招录15名公务员,但是我院编制应为81人,去掉补充松山新区8名,还空编7名。

(二)检察人员素质偏低,与发展的检察形势不相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院多数检察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很多人员的学历起点较低,专业不“对口”。在司法实践中,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工作易流于形式。基层院虽然能坚持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但是部分干警在思想上未能充分认识到加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政治学习无关紧要,经常是“人到心不到”、“心在曹营身在汉”,组织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不作笔记,不认真领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不注重学习有关政治理论。

(四)执法理念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执法思想陈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口供、轻证据”、“重实体、轻程序”思想;为民执法的思想尚未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不是很强;过于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轻视办案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不能很好的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管理还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管理意识存在偏 差,认为只要完成省院《两大考评》考核任务即可,制度太多、管理太严会限制主观能动性,缺乏参与管理和接受管理的自觉性。检察机关的制度比较多,但多数都是从上到下修定而成,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得不够。另外,到目前为止从上到下各级检察机关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制度规范。

(六)干警职级待遇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基层检察院条件艰苦,干警待遇差,相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检察干警流动性差,职务晋升慢,发展空间小,条件苛刻。行政机关的优秀年轻人员十年时间能从科员晋升为正科级领导,基层检察机关的优秀干警二十年时间仍然是科员的比比皆是,这些人员看不到职级晋升的希望,工作积极性严重挫伤。

比如:我院现有17科室,多数科室依据2002年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确定为股级单位,延续至今。只有,反贪局为正科级,政治处为副科级。2006年底公务员登记时,反贪局长被登记为乡科级非领导职务,政治处主任登记为副乡科级领导职务,副检察长、纪检组长的职级为正乡科级非领导职务或副乡科级领导职务,登记千差万别。特别是政治处与反贪局的职级设置与高检院、省院的设置完全不同。在省委、市委关于《各级人民检察院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纪检监察、政工、反贪污贿赂机构负责人按有关 3 规定和实际需要配备。”但是同一文件中关于机构的同一规定,在执行中却不相同。

2010年1月5日,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的精神,设立专检委2名、渎职侵权检察科更名为反渎职侵权局,职级均按实职正科对待。于是造成了行政系列位于副检察长、政治处主任之后的专检委、反渎局局长,行政职级却高于副检察长、政治处主任职级的现象。

二、产生这些问题和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对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学习和管理的考核指标没有落实到位。从检察机关工作运行来看,重视组织政治理论的学习,轻视组织检察业务的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没有考核指标,或是考核指标操作性不强,缺乏切实可行的检查措施,特别是省院两大考评体系并不考评这些内容。

(二)执法理念没有彻底端正。近年来,通过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等一系列活动,检察人员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在整体上有较大的改观,一些旧的执法观念和错误做法被摒弃,与法治文明相适应的执法理念正逐步得到普及。但是,少数同志的执法思想和执法行为仍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执法工作的新要求,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和观念在一些干警头脑中根深蒂固,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重办案轻监督。

(三)科学的管理及从优待检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从基层检察院的管理发展状况来看,基本都是根据上级院要求,参照有关单位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一些探索和创新而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新时期、新形势对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从高检院到省检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可以借鉴的、具有指导性的行政、业务管理制度,尤其是队伍工作考评制度。基层院从优待检措施,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层面的制度,仅限于各基层检察院,根据自身实际,和当地党委沟通协调,从而导致从优待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比如规范津贴的事情。检察官津贴发放之前,我们基层检察院有一个检察人员办案津贴,属于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津贴,每人每天2.2元。在没有规范津贴之前有的院按21天算,发放46.2元,有的院按25天算,发放55元;但是从2009年开始,有的地区继续发放,有的地区停止发放,依据的都是锦州市有关文件。我在北镇院就有46.2元津贴,而**就没有了,听说之前**是按照每月55月发放的。我想一个国务院规定的津贴不应在一个市内却有许多差别吧。

三、加强基层院队伍建设的几点构想。

(一)量化考核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夯实队伍建设基础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检察工 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这就要求检察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然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味干巴巴的对干警进行说教,显然也不适应干警思想发展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使这一软指标硬起来。如完善执法效果考核机制,建立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案件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干警一年来执法办案情况全面统计,对真正在执法办案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干警进行表彰奖励,对执法不规范,不规范的干警进行曝光。甚至我们可以实行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年终评先创优一票否决制度。让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这一指标与执法办案融为一体。通过严厉的制度,提高干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

(二)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 我院平均年龄已达超过47岁,年龄结构老化,近五年还将自然减员18名﹔检察官断层严重,青黄不接,办案力量不足﹔缺编严重,我院按81人编制算,缺编率已达20%,人员紧缺,检察队伍人员面临危机。面对进人的困难局面,检察机关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开阔的视野要求加大人才招录力度,突破专业、身份等限制,争取组织、编制部门的支持,突破50%的缺编招录限额,在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下,对当前严重缺人的基层检察机关,上级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当前,检察院、法院系统主要都是由省级检、法两院会同相应党委组织部门组织公招考试,费时长,效率低,进人难。并且由于法院相比检察院的部门优势、上级院相比下级院的级别优势的存在,往往出现条件艰苦的基层检察院报名人数可能因达不到开考比例而被取消的局面。因此,要尽量避免检法部门、上下级院同时招录,探索一个县区检法两家分时段招录,以及上级院与基层院分步进行的办法或上级院只能遴选的原则,以真正解决基层人员不足这一难题。

(三)加强科学管理机制建设 规范队伍建设保障 从检察工作特点和检察人员管理的规律着手,建立以能力、学识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兑现奖优罚劣,增强考评结果的权威性,加强对考评结果的使用﹔健全规范保障机制,推进队伍建设的“法治化”进程,确保队伍建设规范、有序的进行。

1、完善检察官执业保障机制。检察官不同于一般公务员,既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又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职业准入条件明显高于一般公务员,但是检察官的工资待遇偏低,晋升职级机会少,极大挫伤了基层院检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调动检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议由省检察院牵头,提请省人大就检察人员职级待遇问题,制定地方法规,改革 检察官工资、福利制度,按照《公务员法》和《检察官法》的要求,参照公安机关的警察人员工资管理办法,尽快建立健全与检察官地位和作用相适应、与检察官业绩相联系、鼓励检察官奉公执法和创造性工作的工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执行好检察官津贴;完善检察人员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在队伍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将检察工作技能和工作质量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内容;不断激发和调动检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

2、健全规范保障机制。必须健全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要把规范工作流程管理作为切入点,制订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人员言行以及督察落实制度,严格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各项工作尤其是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坚决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

(四)以加强检察实务教育培训为核心,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检察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地去理解和贯彻“人才兴检、素质强检”战略,营造检察队伍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提高检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教育培训的实战性,做到训为用、训为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注重技能培养,使理论真正融入实践,发挥实际效果。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教育培训工作:

(一)学历教育。以本科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重点,加大对学历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学历教育保障和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去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优化队伍学历结构,造就一支专业化、高素质检察队伍。

(二)司法考试教育。为确保年轻干警尽早地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对参加考试的干警在时间、经费、培训、任用和生活上给予鼓励性的保障措施,提高检察机关司法考试通过率,努力营造检察机关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检察干警自学成才、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三)岗位技能、计算器、互联网、摄影、检察官等级晋升培训等应用科学知识和专业培训,提高检察人员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

上一篇:巧言令色是贬义词吗下一篇:引人入胜的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