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

2024-05-16

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通用6篇)

篇1: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品种与合约 第三章 会员管理 第四章 交易业务 第五章 结算业务 第六章 交割业务 第七章 风险控制 第八章 异常情况处理 第九章 信息管理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章 争议处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期货交易行为,保护期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章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交易。

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交易所组织的期货、期权交易活动。交易所、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二章 品种与合约

第四条 交易所上市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交易品种。

第五条 期货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第六条 期权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包括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合约。

第七条 期货合约主要条款包括合约标的、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最低交易保证金、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最后交易日、交割方式、交易代码等。

第八条 期权合约主要条款包括合约标的、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合约月份、交易时间、执行价格间距、卖方交易保证金、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最后交易日、执行方式、交易代码等。第九条 合约的附件与合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条 交易日为每周一至周五(国家法定假日除外)。每一交易日各品种的交易时间安排,由交易所另行公告。

第三章 会员管理

第十一条 会员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交易所批准,有权在交易所从事交易或者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十二条 交易所的会员分为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特别结算会员和交易会员。第十三条 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交易结算会员只能为其客户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全面结算会员可以为其客户和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特别结算会员只能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第十四条 交易会员可以从事经纪或者自营业务,不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第十五条 会员的接纳、变更和终止,须经交易所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预审,董事会批准,报告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布。

第十六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交易所从事规定的交易、结算和交割等业务;

(二)使用交易所提供的交易设施,获得有关期货交易的信息和服务;

(三)按照交易所交易规则行使申诉权;

(四)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十七条 会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遵守交易所的章程、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决定;

(三)按照规定缴纳各种费用;

(四)接受交易所监督管理;

(五)履行与交易所所签订协议中规定的相关义务;

(六)交易所规定应当遵守的其他义务。

第十八条 申请成为交易所会员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所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十九条 申请或者变更会员资格应当向交易所提出书面申请,在获得交易所批准后,与交易所签订相关协议。

第二十条 会员发生合并、分立的,应当向交易所重新申请会员资格,由交易所进行审核。

第二十一条 交易所建立会员联系人制度。会员应当设业务代表一名、业务联络员若干名,组织、协调会员与交易所的各项业务往来。第二十二条 会员违反交易所的会员管理规定或者不再满足会员资格条件的,交易所有权暂停其业务或者取消其会员资格。

第二十三条 交易所制定会员管理办法,对会员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 交易业务

第二十四条 期货交易是指在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某种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的交易活动。第二十五条 会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交易所申请设立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席位。第二十六条 客户委托会员进行交易,应当事先通过会员办理开户 登记。

第二十七条 会员在为客户开立账户前,应当向客户出示《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经客户签字确认后,与客户签订《期货经纪合同》.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实行客户交易编码制度。会员和客户应当遵守一户一码制度,不得混码交易。

第二十九条 客户可以通过书面、电话、互联网等委托方式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方式,向会员下达交易指令。

第三十条 交易指令分为市价指令、限价指令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指令。

市价指令是指不限定价格的、按照当时市场上可执行的最优报价成交的指令。市价指令的未成交部分自动撤销。

限价指令是指按照限定价格或者更优价格成交的指令。限价指令当日有效,未成交部分可以撤销。

第三十一条 会员接受客户委托指令后,应当将客户的所有指令通过交易所集中交易,不得进行场外交易。

第三十二条 交易指令成交后,交易所按照规定发送成交回报。

第三十三条 每日交易结束后,会员应当按照规定方式获取并核对成交记录。会员有异议的,应当在当日以书面形式向交易所提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的,视为对成交记录无异议。

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实行套期保值额度审批制度。套期保值额度由交易所根据套期保值申请人的现货头寸、资信状况和市场情况审批。

第三十五条 会员进行期货交易,应当按照规定向交易所缴纳手续费。

第五章 结算业务

第三十六条 结算业务是指交易所根据交易结果、公布的结算价格和交易所有关规定对交易双方的交易盈亏状况进行资金清算和划转的业务活动。

第三十七条 期货交易的结算,由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

第三十八条 交易所实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交易所对结算会员进行结算,结算会员对其受托的交易会员进行结算,交易会员对其客户进行结算。第三十九条 交易所实行保证金制度。保证金是交易所向结算会员收取的用于结算和担保期货合约履行的资金。

经交易所批准,会员可以用中国证监会认定的有价证券充抵保证金。

第四十条 保证金分为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结算准备金是指未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是指已被合约占用的保证金。

第四十一条 结算会员向交易会员收取的保证金不得低于交易所规定的保证金标准。结算会员有权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和交易会员的资信状况调整对其收取保证金的标准。

第四十二条 交易所在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用于存放结算会员的保证金及相关款项。

结算会员应当在保证金存管银行开设期货保证金账户,用于存放其客户及受托交易会员的保证金及相关款项。

第四十三条 交易所与结算会员之间的期货业务资金往来应当通过交易所专用结算账户和结算会员专用资金账户办理。

第四十四条 会员应当将客户缴纳的保证金存放于期货保证金账户,并与其自有资金分别保管,不得挪用。

第四十五条 交易所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第四十六条 结算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低于规定水平且未按时补足的,如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规定的最低余额,不得开仓;如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交易所可以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强行平仓。

第四十七条 交易会员只能委托一家结算会员为其办理结算交割业务,交易会员应当与结算会员签订协议,并将协议报交易所备案。

第四十八条 交易会员和结算会员可以根据交易所规定,向交易所申请变更委托结算关系,交易所审批后为其办理。

第四十九条 结算会员应当建立结算风险管理制度。结算会员应当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及受托交易会员的盈亏、费用及资金收付等财务状况,控制客户及受托交易会员的风险。

第五十条 交易所应当按照手续费收入的2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应当单独核算,专户存储。

第六章 交割业务

第五十一条 期货交易的交割,由交易所统一组织进行。第五十二条 期货交割采用现金交割或者实物交割方式。

第五十三条 现金交割是指合约到期时,按照交易所的规则和程序,交易双方按照规定结算价格进行现金差价结算,了结到期未平仓合约的过程。

第五十四条 实物交割是指合约到期时,按照交易所的规则和程序,交易双方通过该合约所载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了结到期未平仓合约的过程。

第七章 风险控制

第五十五条 交易所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设定,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期货合约的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

第五十六条 交易所实行持仓限额制度。持仓限额是指交易所按照一定原则规定的会员或者客户持有合约的最大数量,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者客户持仓不受此限。同一客户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的,其对某一合约的持仓合计不得超出该客户的持仓限额。

第五十七条 交易所实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会员或者客户对某一合约持仓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向交易所报告。客户未报告的,会员应当向交易所报告。

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制定并调整持仓报告标准。

第五十八条 交易所实行强行平仓制度。会员或者客户存在违规超仓、未按照规定及时追加保证金等违规行为或者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的,交易所有权对相关会员或者客户采取强行平仓措施。

强行平仓盈利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发生的费用、损失及因市场原因无法强行平仓造成的损失扩大部分由相关会员或者客户承担。

第五十九条 交易所实行强制减仓制度。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或者市场风险明显增大情况的,交易所有权将当日以涨跌停板价格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以当日涨跌停板价格与该合约净持仓盈利客户按照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

第六十条 交易所实行结算担保金制度。结算担保金是指结算会员依交易所规定缴纳的,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的共同担保资金。

第六十一条 交易所实行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可以分别或者同时采取要求会员和客户报告情况、谈话提醒、发布风险警示函等措施,以警示和化解风险。

第六十二条 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或者市场风险明显增大情况的,交易所可以采取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提高交易保证金标准及强制减仓等风险控制措施化解市场风险。

交易所采取强制减仓措施的,应当经交易所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审议批准。

采取上述风险控制措施后仍然无法释放风险的,交易所应当宣布进入异常情况,由交易所董事会决定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六十三条 结算会员无法履约时,交易所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停开仓;

(二)按照规定强行平仓,并用平仓后释放的保证金履约赔偿;

(三)依法处置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

(四)动用该违约结算会员缴纳的结算担保金;

(五)动用其他结算会员缴纳的结算担保金;

(六)动用交易所风险准备金;

(七)动用交易所自有资金。

交易所代为履约后,由此取得对违约会员的相应追偿权。

第六十四条 有根据认为会员或者客户违反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并且对市场正在产生或者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为防止违规行为后果进一步扩大,交易所可以对该会员或者客户采取下列临时处置措施:

(一)限制入金;

(二)限制出金;

(三)限制开仓;

(四)提高保证金标准;

(五)限期平仓;

(六)强行平仓。

前款第(一)、(二)、(三)项临时处置措施,可以由交易所总经理决定,其他临时处置措施由交易所董事会决定,并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八章 异常情况处理

第六十五条 在期货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可以宣布进入异常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化解风险:

(一)因地震、水灾、火灾等不可抗力或者计算机系统故障等不可归责于交易所的原因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

(二)会员出现结算、交割危机,对市场正在产生或者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出现本规则第六十二条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后仍未化解风险;

(四)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况。

出现前款第(一)项异常情况时,交易所总经理可以采取调整开市收市时间、暂停交易等紧急措施;出现前款第(二)、(三)、(四)项异常情况时,交易所董事会可以决定采取调整开市收市时间、暂停交易、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提高交易保证金、限期平仓、强行平仓、限制出金等紧急措施。

第六十六条 交易所宣布进入异常情况并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前应当报告中国证监会。第六十七条 交易所宣布进入异常情况并决定暂停交易的,暂停交易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交易日,但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延长的除外。

第九章 信息管理

第六十八条 交易所期货交易信息所有权属于交易所,由交易所统一管理和发布。第六十九条 交易所期货交易信息是指期货、期权上市合约的交易行情、各种交易数据、统计资料、交易所发布的各种公告信息以及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的其他相关信息。第七十条 交易所发布的信息包括:合约名称、合约月份、开盘价、最新价、涨跌、收盘价、结算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持仓量及其持仓变化、会员成交量和持仓量排名等其他需要公布的信息。

信息发布应当根据不同内容按照实时、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定期发布。第七十一条 交易所应当采取有效通讯手段,建立同步报价和即时成交回报系统。第七十二条 交易所的行情发布正常,但因公共媒体转发发生故障,影响会员和客户交易的,交易所不承担责任。

第七十三条 交易所、会员不得发布虚假的或者带有误导性质的信息。

第七十四条 交易所、会员和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不得泄露业务中获取的商业秘密。经批准,交易所可以向有关监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提供相关信息,并执行相应的保密规定。

第七十五条 为保证交易数据的安全,交易所应当实行异地数据备份。第七十六条 交易所管理和发布信息,有权收取相应费用。

第十章 监督管理

第七十七条 交易所依据本规则和有关规定,对与交易所期货交易有关的业务活动实施自律监督管理。

第七十八条 交易所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为:

(一)监督、检查期货市场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规则的落实执行情况,控制市场风险;

(二)监督、检查各会员业务运作及内部管理状况;

(三)监督、检查各会员的财务、资信状况;

(四)监督、检查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与期货有关的业务活动;

(五)调解、处理期货交易纠纷,调查处理各种违规案件;

(六)协助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

(七)对其他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造市场风险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第七十九条 交易所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查阅、复制与期货交易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对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以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等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三)要求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以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等被调查者对被调查事项做出申报、陈述、解释、说明;

(四)交易所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所必需的其他职权。

第八十条 交易所、会员和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有关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的规定。第八十一条 交易所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行使调查、取证等职权,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应当配合。

第八十二条 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应当接受交易所对其期货业务的监督管理,对不如实提供资料、隐瞒事实真相、故意回避调查或者妨碍交易所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单位和个人,交易所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或者进行处罚。

第八十三条 交易所每年应当对会员遵守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进行抽样或者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中国证监会。

第八十四条 交易所发现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在从事期货相关业务时涉嫌违规的,应当立案调查;情节严重的,交易所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违规行为后果进一步扩大。

第八十五条 交易所工作人员不能正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有权向交易所或者中国证监会投诉、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应当严肃处理。

第八十六条 交易所制定违规违约处理办法对违规违约行为进行处理。

第八十七条 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组织和协调下,与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和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机构等相关机构,建立对期货市场和相关市场的信息共享等监管协作机制。

第十一章 争议处理

第八十八条 会员、客户、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及期货市场其他参与者之间发生的有关期货业务纠纷,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提请交易所调解。

第八十九条 提请交易所调解的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调解申请。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交易所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第九十条 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九十一条 会员与交易所发生争议,可以依照与交易所签订的协议约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九十二条 交易所可以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或者办法。第九十三条 本规则由交易所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九十四条 本规则的制定和修改须经交易所股东大会通过,报中国证监会批准。

第九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7年6月27日起施行。

篇2: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期货交易,保护期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交易所)期货交易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交易所、结算会员、非结算会员、投资者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席位管理

第三条 会员交易席位是会员通过与交易所计算机交易系统联网的电子通讯系统直接输入交易指令、参加交易所竞价交易的交易通道。

第四条 会员申请交易席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状况良好,无严重违规记录;

(二)拟开设远程交易的所在地的通讯、资金划拨条件能满足交易所期货交易运作要求;

(三)配备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通讯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远程交易管理办法;

(五)远程交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 会员可向交易所申请增加交易席位,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近两年期货交易基本情况;

(二)新增交易席位的理由、条件、可行性论证等内容的申请报告;

(三)机构、人员现状及拟负责交易管理事务的主要人员的名单、简历、专业等基本情况;

(四)交易管理的业务制度(包括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五)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包括通讯线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配置清单;

(六)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 交易所应自收到会员提交的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之日起一个月内,对申请报告做出书面批复。

第七条 会员在收到交易所同意其新增交易席位的批复后一周内,须与交易所签订交易席位协议书。无故逾期的,视为放弃。

第八条 会员交易设施安装和系统调试完成之后,达到标准要求和符合开通条件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 会员必须加强交易席位管理和交易系统维护,主要设施需要更换或作技术调整时,必须事先征得交易所的同意。交易席位迁移出原登记备案地,须事先报交易所审批。交易所有权对交易席位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席位予以撤销:

(一)会员提出撤销申请,经交易所核准的;

(二)私下转包、转租或转让席位的;

(三)管理混乱,或有严重违规行为,或经查实已不符合开设条件的;

(四)利用交易系统窃密或破坏交易系统的;

(五)所属会员丧失会员资格的;

(六)交易所认为其不适宜拥有席位的。

第十一条 由于计算机终端、通讯系统等交易设施发生故障,致使10%以上的会员不能正常交易时,交易所应暂停交易,直至故障消除为止。

第十二条 结算会员可以允许非结算会员指令直接进入交易所系统,也可以要求非结算会员指令必须通过该结算会员系统进入交易所系统。

结算会员采用前款任一方式的,均须以书面合同确定与非结算会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章指令与成交

第十三条 交易指令分为市价指令、限价指令等指令类型。

(一)市价指令是指不限定价格的买卖申报指令。市价指令尽可能以市场最优价格成交。

(二)限价指令是指限定价格的买卖申报指令。限价指令为买进申报的,只能以其限价或限价以下的价格成交;为卖出申报的,只能以其限价或限价以上的价格成交。

(三)交易所规定的其它指令。

第十四条 交易指令的报价只能在价格限制之内。

第十五条 交易指令每次最小下单数量为1手,每次最大下单数量为500手。交易指令当日有效。

第十六条 开盘集合竞价在交易日开市前5分钟内进行,其中前4分钟为买、卖指令申报时间,后1分钟为集合竞价撮合时间。集合竞价产生的成交价格为开盘价。

集合竞价未产生成交价格的,以集合竞价后第一笔成交价为开盘价。第一笔成交价按照第十九条确定,此时前一成交价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

集合竞价期间不接受市价指令申报。

第十七条 开盘集合竞价采用最大成交量原则,即以此价格成交能够得到最大成交量。高于集合竞价产生的价格的买入申报全部成交;低于集合竞价产生的价格的卖出申报全部成交;等于集合竞价产生的价格的买入或卖出申报,根据买入申报量和卖出申报量的多少,按少的一方的申报量成交。

第十八条 开盘集合竞价中的未成交申报的限价指令自动参与开市后竞价交易。

第十九条 限价指令竞价交易时,交易所计算机自动撮合系统将买卖申报指令以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排序, 当买入价大于、等于卖出价则自动撮合成交。撮合成交价等于买入价(bp)、卖出价(sp)和前一成交价(cp)三者中居中的一个价格。即:

当 bp≥sp≥cp,则:最新成交价=sp

bp≥cp≥sp,最新成交价=cp

cp≥bp≥sp,最新成交价=bp

第二十条 市价指令只能和限价指令撮合成交,成交价格等于限价指令的限定价格。市价指令的未成交部分自动撤销。

第二十一条新上市合约的挂盘基准价由交易所确定并提前公布。挂盘基准价是确定新上市合约第一天交易涨跌停板额的依据。

第四章 交易编码

第二十二条 交易所实行交易编码备案制度。交易编码是指会员和投资者进行期货交易的专用代码。

第二十三条 交易编码由会员号和投资者号两部分组成。交易编码由十二位数字构成,前四位为会员号,后八位为投资者号。如投资者交易编码为000100001535,则会员号为0001,投资者号为00001535。

第二十四条 一个投资者在交易所内只能有一个投资者号,但可以在不同的会员处开户。其交易编码只能是会员号不同,而投资者号必须相同。

第二十五条 会员必须按会员服务系统中关于投资者录入的提示输入投资者资料,不得跳栏或漏输。

第二十六条 会员通过电子文档方式将投资者开户、变更及销户资料向交易所备案。会员应保证备案投资者资料的真实、准确。

第二十七条 会员在会员服务系统中录入投资者开户资料后,投资者交易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经交易所确认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八条 会员应建立投资者开户、变更及销户资料档案。个人投资者为《个人投资者开户登记表》(见附件一)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投资者为《法人投资者开户登记表》(见附件二)、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投资者销户资料包括:《投资者销户申请表》(见附件三)等。

会员对上述资料的保管期限不得少于5年。

第二十九条 非结算会员代为开户的,交易所将开户成功和交易编码的确认信息同时发给非结算会员和委托其结算的结算会员。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投资者交易编码予以注销:

(一)投资者备案资料不真实的;

(二)投资者被认定为市场禁入者的;

(三)未按交易所要求提供投资者备案资料的;

(四)会员申请注销的;

(五)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 投资者提供虚假的资料或会员协助投资者使用虚假资料开户的,交易所责令会员限期平仓,平仓后取消该投资者交易编码,同时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套期保值管理

第三十二条 投资者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应向其开户的会员申报,会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向交易所办理申报手续。

会员为自营账户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直接向交易所办理申报手续。

第三十三条 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投资者,必须填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申请(审批)表》,并向交易所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个人投资者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投资者须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及近2年经过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二)申请人需要保值的现货资产持有状况的证明;

(三)申请人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

(四)申请人历史套期保值情况说明;

(五)会员担保申请人的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对套期保值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其套期保值额度,并按此额度调整该投资者在该合约上的持仓限额。套期保值额度不超过其所提供的套期保值证明材料中所申报的数量。

第三十五条 交易所收到套期保值申请后5个交易日内进行审核,并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对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书面通知其准予办理;

(二)对不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书面通知其不予办理;

(三)对相关证明材料不足的,告知申请人补充证明材料。

第三十六条 套期保值额度分合约进行审批,在合约最后交易日前(含)有效,有效期内可以重复使用。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对套期保值额度进行调整。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需要变更套期保值额度时,应及时向交易所书面提出变更申请。

第三十八条 交易所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及期货、现货市场交易行为进行调查和监督,会员及相关投资者应予协助和配合。

第三十九条 会员和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有欺诈或违反交易所规定行为的,交易所有权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将其已建立的持仓予以部分或全部强行平仓,并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的,交易所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篇3: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

总体来看, 2007年6月底正式出台的《风险管理办法》汲取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金融期货交易的历史经验教训, 借鉴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规则, 做到了多种风险防范措施并重, 且不乏与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现状紧密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 这一切均为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和平稳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法规支持。具体说来, 该办法确立了保证金制度、价格限制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强制减仓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风险警示制度等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现分别评析如下:

一、保证金制度

众所周知, 期货交易属于杠杆交易, 以小搏大, 我国股指期货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如何正确地确定最低保证金比例是该制度的核心, 根据《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目前股指期货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0%, 而1995年, 我国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时交易保证金比例仅仅为1%, 可见, 现行办法较以前更能正视我国金融市场的现实及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 为防止恶炒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该办法进一步指出, 在期货交易过程中,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以下简称交易所或中金所) 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 (一) 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 (以下简称“单边市”) ; (二) 遇国家法定长假; (三) 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变化; (四) 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形。这就为应付突发事件提供了监管的弹性空间, 尤其在合约交割月份以及机构串谋操纵市场行情方面提供了有利的武器。比如, 一般在合约交割月份, 处于仓位亏损的机构会有操纵期货行情的内在冲动, 为了防止其滥用杠杆效应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 交易所可以临时决定提高保证金比例要求, 甚至要求全额保证金, 提高交易门槛, 增加操纵市场的难度。

二、价格限制制度

根据《风险管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股指期货设涨跌停限制, 为±10%, 这与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的涨跌停限制相适应。不仅如此, 股指期货行情在出现单边市之前, 还有其特有的防止行情“过热”的利器——熔断制度。

什么是熔断制度?这是借用了电工学的一个名词, 就是使用电器在电流过载时, 电流回路中的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 从而对电器起到保护作用。借用于此, 是因为我们的股指期货也需要很好的保护, 其运行机制不能被过度投机的热潮所“烧毁”。

我国股指期货的熔断制度具体内容是:股指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 并且期货合约以熔断价格或者涨跌停板价格申报的, 成交撮合首先实行“平仓优先”的原则, 其次才是“时间优先”的原则。这一原则特别重要, 因为在出现单边市时, 为了防止过度投机的风险, 交易所鼓励尽早平仓、了结离场, 做到让损失方及时“脱身”成为可能, 防止单边倒的恶炒造成风险进一步放大, 因此, 不能再沿用股票市场平时进行交易撮合的“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规则, 即原则上不鼓励“趁火打劫”, 顺势再开新仓。这就为股指期货行情的及时矫正与复位提供了有利的规则支持。

回顾历史, 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 当时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还没有推出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 致使“3·27”国债期货的价格波动幅度大大超出了保证金水平, 因此价格限制制度是一个稳健成熟市场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制度。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还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调整期货合约的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这一规定也为今后交易所在出现异常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操作空间。

三、持仓限额制度

所谓持仓限额制度就是指单一客户持有一个合约的单边合计数量上限。为什么要如此限定?在股票交易中, 除非特别规定, 交易所一般不去限制单一投资者的持股数量, 而在期货交易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规定呢?这是因为股票和期货的“发行”机理不一, 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代表投资权益的凭证, 其数量一般受制于股份公司资本规模的限制, 尤其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不允许做空, 必须先买入股票现货, 而股票现货在现实中受制于流通盘的大小, 不可能无限量供应上市。相反, 期货的本质是一张尚待履行的合约, 市场上的合约可以有多少张呢?理论上的答案是:无穷多。这是因为合约的产生可以由合同双方 (即期货投资者) 无限缔结 (即创造发行) , 这就使得操纵市场的能量可以在理论上无限连续放大。并且, 期货交易必须在合约有效期内进行平仓买卖, 而不能向股票那样可以无限期持有 (除非上市公司破产倒闭退出流通市场) , 即先期作多头者必须进行平仓, 而先期作空头者必须进行回补, 才能了断自身的合约义务。在此其间, 市场信心一旦被机构操纵所动摇, 出现恐慌, 就会出现“多杀多”或“空杀空”的“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市场“雪崩”, 这种现象所造成的效应是让大多数小型期货投资者始料不及, 反而无形当中帮助了机构操纵者, 给他们期望的市场方向提供了助推的合力。因此, 这就要求市场监控者必须加强对于机构投资者或大户的持仓限额控制。至少在我国现阶段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阶段, 应当做出这种限制。

《风险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同一客户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 其对某一合约的单边持仓合计不得超出该客户的持仓限额。第十七条又进一步明确了会员和客户的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具体规定, 这就是: (一) 对客户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 持仓限额为600张; (二) 对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 每一客户号持仓限额为600张; (三) 某一合约单边总持仓量超过10万张的, 结算会员对该合约单边持仓量不得超过该合约单边总持仓量的25%。

四、大户持仓报告制度

交易所实行大户持仓报告制度。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 公布持仓报告标准。会员或者客户某一合约持仓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的, 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向交易所报告。客户未报告的, 会员应当向交易所报告。

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大户持仓报告表》, 内容包括会员名称、会员号、客户名称和客户号、合约代码、持仓量、交易保证金、可动用资金等;

2.资金来源说明;

3.法人客户的实际控制人资料;

4.开户材料及当日结算单据;

5.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这一报告制度在一定程度将大户的“行踪”置于市场监控者视野, 便于对其交易目的随时跟踪调查, 同时也尽可能地限制了其违法动机。

五、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是指交易所按照有关规定对会员、客户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这一规定几乎在所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方式中存在。

会员、客户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交易所对其持仓实行强行平仓 :

1.结算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 且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足;

2.客户、从事自营业务的交易会员持仓超出持仓限额标准, 且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平仓;

3.因违规、违约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

4.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

5.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情形。

强行平仓制度实行会员在开市后第一节交易时间内先自行平仓, 若会员未在规定时限内执行完毕的, 由交易所强制执行。

因价格涨跌停板限制或者其他市场原因, 无法在当日完成全部强行平仓的, 交易所根据当日结算结果, 对该会员做出相应处理。

以上规定既体现了强行平仓制度鼓励自觉履行, 同时又体现出了法规的严肃性和惩处性原则, 必将成为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重要制度。

对此笔者认为, 为避免强行平仓的发生, 投资者应当遵循“近月、轻仓、止损”三大原则, 谨慎入市。

六、强制减仓制度

强制减仓是指交易所将当日以涨跌停板价格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 以当日涨跌停板价格与该合约净持仓盈利客户按照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 此政策可以看成是为了避免强行平仓造成更大损失的一个“缓冲政策”, 提前做到化解股指期货交易中的单边行情的累积风险, 其通俗的原则表述是“赢者少赢, 亏者少亏”, 即让亏损者有空间可以止损出局, 减少投资振幅, 尤其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呈现散户格局的情况下, 可以有效防止机构大户“挟仓”对散户实行“关门打狗”的套利做法。

七、结算担保金制度

交易所实行结算担保金制度。结算担保金是指由结算会员依交易所规定缴存的, 用于应对结算会员违约风险的共同担保资金。被公认为金融期货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

目前, 由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两大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于2006年9月8日, 其在制度设计上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 相比较现有的商品期货交易所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升级, 采用了结算联保制度。

所谓结算联保制度就是交易所在结算担保金的收取上大多采用向结算会员收取基本结算担保金与变动结算担保金 (按会员一定时期的交易量或持仓量比例计算而得) 之较大值的方式。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伦敦清算所、新加坡交易所等都采用这种方式, 但是基本结算担保金与变动结算担保金的具体收取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风险管理办法》, 我国股指期货的各类结算会员的基础结算担保金首先确定为:交易结算会员人民币1000万元, 全面结算会员人民币2000万元, 特别结算会员人民币3000万元。并且交易所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后, 根据市场总体情况, 确定全市场的结算担保金总额, 通知结算会员其应当分担的结算担保金。每个结算会员根据业务量按照比例分担结算担保金总额。结算会员应当分担的结算担保金=结算担保金总额× (2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交易量+80%×该会员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交易所上一季度日均持仓量) 。结算会员应当分担的结算担保金数额与其基础结算担保金数额取大者, 作为结算会员新季度应当缴纳的结算担保金数额。

当结算会员出现违约, 中金所依照下列顺序动用结算担保金进行赔付:违约结算会员的交易保证金、违约结算会员的结算担保金、非违约结算会员的结算担保金、交易所风险准备金等。

如果违约结算会员的结算担保金无法弥补损失, 根据非违约结算会员需承担的金额上限规定可分为“有限联保”和“无限联保”两种形式。有限联保是指结算会员以其缴纳的结算担保金总额作为赔偿上限, 而无限联保则需要结算会员对动用所有前期缴纳的结算担保金总额后的不足部分继续进行分摊。现行《管理办法》中选择的模式是有限联保, 这样做正是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我国的现阶段期货公司大部分实力不强的具体困难, 当然我国选择将非违约会员结算担保金放在前面的结算顺序, 有利于增强交易所的抗风险能力。

八、风险警示制度

交易所实行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认为必要的, 可以分别或者同时采取多种措施, 如监管谈话、要求报告、发出《风险警示函》、公开谴责、风险警示公告。这些办法的出台将使风险控制手段更加人性化, 监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 照顾了交易所与结算会员、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使得原先“监管与被监管”的博弈关系变得信息公开, 协调畅通, 变事后惩罚为事前窗口性指导, 争取将风险、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这些都是《风险管理办法》的一大进步。

总体来看, 《风险管理办法》的制定处处渗透着规则制定者对于股指期货风险控制管理的良苦用心, 对于我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框架, 但作为一个尚待实践检验的法规, 笔者从理论上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保证金制度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监管手段, 还需要完善逐笔盯市、单笔最高限额制度的设计。由于股指期货交易的放大效应特点, 即使一个交易日的时间, 也可能使得股指期货市场乾坤倒转, 等到日末结算风险已经变为巨大的损失现实, 显而易见已是无可挽回。交易所无法以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结算价格来控制当日的动态波动, 因此, 必须实行逐笔盯市制度, 目前计算机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 这为我们实现逐笔盯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最好同时进行单笔最高限额制度, 即交易所对单笔较大的申报进行实时监控, 防止扰乱市场秩序。辅以风险警示、监管谈话、强制减仓制度, 这对于制止机构大户单边挟仓, 减少我国股指期货的波动风险, 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2.持仓限额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 且应做好相关配套监管规定。现阶段, 由于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手段上还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因此采取了持仓限额制度, 对于“600手”的上限的规定标准是否合理还有待实践验证, 并且这一制度能否贯彻落实更是关键。过去我国的证券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 但不可否认地是监管政策变形、监管落空或真空的现象仍时有出现。

笔者认为要落实好持仓限额制度, 必须要切实维护好“一户一码”制度, 因此象股指期货的开户登记制度将成为整个市场风险监管的起点, 必须要进行细化和强化, 杜绝“出借账户”现像, 更要防止伪造开户证明。特别是自然人投资者的监管手段更要规划周详, 同时对于出借股指账户的责任人要进行严惩, 违者进行严惩, 甚至做出市场禁入的限制。此外, 还要对“套期保值”额度申请的审核制度进行落实, 要强化审核程序, 更要加强事后跟踪监控, 防止个别心怀叵测的机构打着“套期保值”之名, 行操纵股指市场之实。

3.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必须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办法》对于大户的定性不够明确, 会给实际操作中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究竟持有多少合约数量属于大户没有进行界定, 并且股指期货市场上的大户的概念都是随时消亡和变化的, 如何动态地去把握和锁定这个概念, 还需要《风险管理办法》在实际股指期货开展的实践中去进一步加以明确和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http://www.cffex.com.cn/wps/wcm/connect/cffex-dev/CF-FEX-CN/SiteArea-FaLvFaGui/SiteArea-GuiZeZhenQiuYiJian/PAGE-2Gui-ZZQYJ#

[2].《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会员结算业务细则》.同上

篇4:中国商品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研究

【关键词】期货;程序化交易;海龟交易法;策略优化

一、程序化交易概述

(一)程序化交易简介

程序化交易也被称为算法交易,是指设计人员将设计好的交易策略与过滤指标编码为计算机语言,借助于行情软件,由预定程序进行出入市点的计算,从而使整个交易策略系统化、可复制化,实现客观理性交易。当价格走势确立时,程序化交易系统会自动发出多空信号,以最短反应时间、最优价格完成交易操作,达到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目的。所以程序化交易的操作方式不追求最高收益,也不追求赚取夸张收益,只是以稳健的获利在长期的操作中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保持较高且稳定的年收益率。

程序化交易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程序化交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外汇、期货、债券等市场。但是,由于我国的期货市场起步晚,发展程度不高,所以程序化交易的应用也相对落后。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完善和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程序化交易作为相对于传统主观交易的另一种操作方式,逐渐被各个大机构投资者、期货公司所关注,也不断走向成熟。

(二)程序化交易策略设计原理

一个完整的程序化交易策略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因素:入市规则、离市规则和资金管理规则。交易策略的设计以技术分析为基础,适当加入实际的交易经验数据、技术指标统计分析来寻找并过滤交易机会。

二、程序化交易策略研究

(一)海龜交易法策略简介

海龟交易法则的主要交易原则是当价格上涨突破最近二十日高点时入市做多,跌破十日低点时平仓离市;反之,价格跌破二十日低点时入市做空,突破近十日高点时平仓离市。把握趋势、管理风险、坚定不移、简单明了是海龟交易法的核心,更是交易策略成功的基础。

可以看出,海龟交易法则的一个特点是用不对称的参数进行交易,即用二十日高点的大参数作为入市信号、十日低点的小参数作为离市信号。这样可以在不丢掉行情的情况下,避免离市的时候较大的浮盈回吐。但是,使用不对称的出入市参数也会增加亏损的信号,降低整个交易策略的成功率。

(二)海龟交易法的历史收益率检验

因为海龟交易法适合于交易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品种,因此选择日均成交量达200万手左右的螺纹钢期货进行检验。

选取螺纹钢期货上市(2009年3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的历史数据,按照海龟交易法进行复盘模拟交易,对年收益率、风险盈利比及赢利亏损次数进行统计。

从2009年3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共有46次可交易机会,其中19次交易获利,占总交易机会的41.3%;27次交易亏损,占总交易次数的58.7%。全部交易总盈利金额为26023440元,总亏损为6286970,风险盈利比为24.16%,总回报率为413.93%。具体交易时间及盈亏金额见表1:

表1 全部交易情况汇总表

盈利交易汇总亏损交易统计

编号交易时间段获利金额编号交易时间段亏损金额

120090504~20090630124710120091109~20091127-66630

220090715~20090814495320220091228~20100107-82300

320090901~2009101692470320100118~20100222-38260

420100316~201004195280420100906~20100909-127720

520100423~20100720927180520100928~20101011-106920

620100723~2010082391520620101101~20101117-92400

720101213~20110217183690720110406~20110415-123460

820110221~20110406209280820110503~20110506-102510

920110711~20110805140940920110616~20110704-32440

1020110914~2011111413992101020110808~20110810-54600

1120120423~201205317809001120111201~20120213-48160

1220120711~2012091418641601220120215~20120221-157620

1320121210~2013022015708001320120309~20120405-144280

1420130226~2013032666001420120406~20120416-163240

1520130703~201308294505001520120620~20120626-81780

1620130906~2013112811412901620120919~20120920-117700

1720131223~2014032755011401720120927~20121031-200250

1820140505~2014062516344101820121119~20121205-143520

1920140814~2014101494040401920130401~20130513-920

2020130516~20130617-91830

2120131202~20131213-346320

2220140408~20140415-273060

2320140710~20140718-519300

2420140721~20140728-493000

2520141023~20141127-1045090

2620141204~20141218-791160

2720141230~20150105-842500

汇总共交易19次26023440汇总共交易27次-6286970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部交易中盈利的次数较少,但盈利金额要远大于亏损金额,符合海龟交易法赚大亏小、跟踪趋势的总体思想。

从上述对交易法的介绍可以看出,海龟交易法是一种追逐大势的趋势跟踪策略。但是当市场行情处于横盘震荡而并不具备大趋势时,仅仅依靠此交易法会导致不断入市、止损,造成连续的亏损。所以在下文对交易策略进行优化时,要选取一些确认趋势的指标,过滤掉震荡行情所造成的假突破,对全部交易机会进行筛选,提高策略总回报率。

(三)交易策略优化与历史数据检验

1.加入移动平均线(MA)进行优化。移动平均线(MA)是指将一段时期内的价格平均值连成的曲线,用来显示价格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价格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技术分析指标。

为满足海龟交易法追逐大势的要求,本文选取60日均线为主要参考指标,对全部交易进行过滤。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出现做多信号(上涨超过二十日高点)同时上涨突破60日均线时再入市,反之,出现做空信号(下跌突破二十日低点)同时下跌突破60日均线时再入市;第二,出现做多信号(上涨超过二十日高点)并且多条均线组合形成多头排列或黄金交叉时再入市,反之,出现做空信号(跌破二十日低点)并且均线组合形成空头排列或死亡交叉时再入市。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对全部交易进行过滤。统计结果显示,经过MA优化,从2009年3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46次交易机会减少为32次,其中15次交易实现盈利,占全部交易的46.87%;17次交易亏损,占全部交易的53.13%。优化后的交易共实现盈利22628760元,总亏损为4136900元,风险盈利比为18.28%,总回报率为546.99%。

可以看到,经过优化,有10次震荡行情中的假突破被过滤掉,4次有效突破被过滤。风险盈利比下降5.88个百分点,总回报率提高超过133%,所以优化是有效的。

2.加入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进行优化。因为移动平均线MA产生的买入卖出信号比较频繁,所以为使发出信号的要求和限制增加,避免假信号的出现,使用MACD对全部交易信号进行再次过滤。

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由正负差(DIF)和异同平均数(DEA)两部分组成,DIF是快速平滑移动平均线与慢速平滑移动平均线的差,DEA是DIF的9日平滑移动平均。

本文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对交易信号进行筛细:第一,当DIF、DEA均位于0轴之上时,意味着此时为多头市场,过滤掉全部做空交易信号,反之,当DIF、DEA均位于0轴之下时,意味着此时为空头市场,过滤掉全部做多交易信号;第二,当处于多头市场时,DIF向上突破DEA是买入信号,当处于空头市场时,DIF向下突破DEA是卖出信号;第三,当DIF上穿0轴线时为买入信号,当DIF向下跌破0轴线时为卖出信号。

综合以上三项指标对全部交易进行过滤,结果显示:经过MACD优化,从2009年3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46次交易机会减少为25次,其中11次交易实现盈利,占全部交易的44%;14次交易亏损,占全部交易的56%。优化后的交易共实现盈利23712100元,总亏损为3425140元,风险盈利比为14.45%,总回报率为692.29%。

可以看到,经过优化,有13次震荡行情中的假突破被过滤掉,8次有效突破被过滤。风险盈利比下降9.71个百分点,总回报率增加额达到278.36%。所以运用MACD进行优化,结果优于使用移动平均线MA。

3.综合使用MA与MACD进行优化。结合以上两次优化过程,在使用移动平均线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加入MACD进行再次优化,最终统计结果显示:通过使用MA和MACD综合优化,从2009年3月27日至2015年1月5日,46次交易机会减少为18次,其中盈利和亏损的交易次数各占一半,共实现盈利20448730元,总亏损2755270元。综合优化后的风险盈利比为13.47%,总回报率为742.16%。

优化后,有18次假突破信号被过滤掉,10次有效突破被误过滤。在仅仅使用MA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风险盈利比下降4.81个百分点,总回报率提高195.17%,所以优化有效。

三、对程序化交易策略的客观评价

与传统的主观交易相比,程序化交易策略的入市和出市规则都是十分严谨和精确的,可以避免人的情绪波动对交易的不利影响,交易行为可复制,但灵活性较差。当实际价位在比较相近的两个价位之间不断震荡、波动时,可能会出现交易信号时有时无的情况,频繁、盲目的持仓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本文选用2~3个指标来确认交易信号的出现。这样的策略可以增加交易成功的几率,降低交易风险,实现稳定的收益,但也会造成交易的严重滞后,错失最优价位。

总之,程序化交易策略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统一的、明确的原则让交易者在不确定的行情中比较好地把握交易机会,降低承担的风险,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过程。但需要注意的是,交易者要建立的程序化交易系统一定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要根据不同的交易品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人性贪婪、恐惧的弱点,充分發挥程序化交易的优势,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

篇5: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会员管理,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会员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的业务活动,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员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交易所批准,有权在交易所从事交易或者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第三条 交易所的会员分为交易会员和结算会员。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会员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 交易会员

第五条 交易会员可以从事经纪或者自营业务,不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第六条 申请交易所交易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二)承认并遵守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

(三)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历史,近3年未有不良经营记录,无严重违法行为记录或者被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取消会员资格的记录;

(四)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期货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五)具备满足业务需要的期货从业人员;

(六)具有满足开展业务所需要的设备、场地;

(七)符合中国证监会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的有关规定;

(八)期货业务系统符合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九)交易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审慎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取得中国证监会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许可。

第八条 非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核准登记的金融机构;

(二)符合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九条 申请交易会员资格,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交易会员资格申请书;

(二)会员入会登记表;

(三)与结算会员签订的结算协议;

(四)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应当提供加盖公章的中国证监会核发的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明文件复印件;

(五)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加盖公章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七)公司章程、主要股东名册及其持股比例;

(八)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九)《会员期货业务系统检查表》及相关文档;

(十)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及相关业务制度等;

(十一)从事经纪业务的,申请日前2个月月末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以及公司保证其申请日前2个月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的书面说明;

(十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主要部门负责人情况表》和《从业人员情况表》;

(十三)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1年的财务报告;

(十四)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十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对符合交易会员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

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应当在交易所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与交易所签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会员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会员资格。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即取得交易会员资格,交易所制发会员证书,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十三条 交易会员可以申请席位,使用席位应当遵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交易会员申请变更受托结算会员的,应当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结算会员

第十五条 结算会员可以从事结算业务,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结算会员按照业务范围分为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交易结算会员只能为其受托客户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全面结算会员既可以为其受托客户也可以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特别结算会员只能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第十六条 申请交易所结算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

(二)取得中国证监会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许可。

第十七条 申请成为结算会员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本办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五)项至第(十二)项规定的文件;

(二)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结算会员资格申请书;

(三)中国证监会核发的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许可证明文件;

(四)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前3财务报告;申请日在下半年的,还应当提供经审计的半财务报告;

(五)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控股股东的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六)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十八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对符合结算会员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

第十九条 申请单位应当在交易所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一)签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会员协议》;

(二)在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开设专用资金账户和结算担保金专用账户;

(三)缴纳结算担保金;

(四)办理有关人员的授权手续;

(五)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会员资格。

第二十条 申请单位办理完手续后,即取得结算会员资格,交易所制发会员证书,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四章 会员资格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一条 会员不得转让其会员资格,但可以申请变更或者终止会员资格。交易所在会员资格发生变化后,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二十二条 会员资格的变更是指交易会员、交易结算会员或者全面结算会员资格之间的转换。第二十三条 会员申请变更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并向交易所提交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变更会员资格申请书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并对符合条件的会员发出批准变更通知书。

会员应当在交易所发出批准变更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一)结算会员申请变更为交易会员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结清与交易所的全部债权和债务;退还各种票据和交易所颁发的各种证件;办理专用资金账户和结算担保金专用账户的销户手续;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

(二)交易会员申请变更为结算会员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交易结算会员和全面结算会员之间变更的,应当按照新结算会员资格缴纳结算担保金。变更会员资格的,会员应当与交易所重新签署协议,原协议同时终止。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撤销变更申请。

第二十五条 会员申请终止会员资格的,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终止会员资格申请书;

(二)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二十六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并对符合条件的会员发出终止会员资格通知书。

(一)了结合约持仓;

(二)结清与交易所的全部债权、债务;

(三)退还各种票据和交易所颁发的各种证件;

(四)办理专用资金账户的销户手续;

(五)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同意终止会员资格的,注销其会员资格,报告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布。会员资格证书自注销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九条 会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变更或者终止会员资格:

(一)因经济纠纷、违法或者犯罪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处理;

(二)因涉嫌违规,被交易所立案调查;

(三)因违法、违规被交易所处以通报批评、暂停期货交易、结算业务等处罚,且处罚期满未逾3个月;

(四)与交易所存在债务纠纷且尚未结清;

(五)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会员发生合并、分立的,应当向交易所重新申请会员资格。

第二十七条 会员应当在交易所发出终止会员资格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第五章 会员联系人

第三十一条 交易所建立会员联系人制度。会员应当设业务代表一名,代表会员组织、协调会员与交易所的各项业务往来。

业务代表由会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会员应当为业务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条件,会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当配合业务代表的工作。

第三十二条 会员应当设业务联络员若干名,根据业务代表的授权行使职责。第三十三条 会员推荐业务代表,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会员推荐文件;

(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证明文件;

(三)拟推荐人员的联络方式;

(四)拟推荐人员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会员推荐业务联络员,应当提交前款第(一)、第(三)项和第(四)项文件。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意见。第三十五条 业务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办理交易、结算与交割等相关业务;

(二)办理交易所会员资格、席位等相关业务;

(三)报送交易所要求的公司文件;

(四)组织会员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交易所举办的培训;

(五)组织与交易所期货业务相关的内部培训;

(六)配合交易所对交易及相关系统进行改造、测试;

(七)每日登录交易所系统,及时接收交易所发送的通知以及业务文件等,并予以协调落实;

(八)及时将会员更新总部、分支机构的相关资料及其他信息告知交易所;

(九)督促会员及时履行报告义务;

(十)督促会员及时缴纳各项费用;

(十一)协调、组织业务联络员的工作;

(十二)交易所要求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 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会员应当立即予以更换:

(一)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离职离岗;

(二)业务代表不再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三)连续1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

(四)履行职责时出现重大错误,产生严重后果;

(五)交易所认为不适宜继续担任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的其他情形。

会员对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不予更换的,交易所可以要求更换。第三十七条 会员向交易所申请更换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应当提交更换申请书及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所规定的文件。

第三十八条 业务代表空缺期间,会员法定代表人应当履行业务代表职责,直至会员推荐新的业务代表并经交易所审核批准。

第六章 会员报告

第三十九条 会员向交易所报送的信息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条 会员应当向交易所履行下列定期报告义务:

(一)每月前7个工作日内报送上月统计报表及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

(二)每年4月30日前报送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交易所要求的报告材料;

(三)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报告。

第四十一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交易所书面报告:

(一)法定代表人变更;

(二)注册资本总额或者股权结构变更;

(三)名称、住所、经营范围及联系方式变更;

(四)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标准;

(五)增加或者减少分支机构;

(六)发生重大诉讼案件或者经济纠纷;

(七)取得其他交易所会员资格;

(八)因违法、违规受到司法机关、期货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他交易所处罚;

(九)会员改聘会计师事务所;

(十)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十一)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会员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向交易所报告,并持续报告进展情况:

(一)重大业务风险;

(二)重大技术故障;

(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可能影响客户正常交易。

第四十三条 交易所可以根据审慎管理原则,要求会员对期货交易、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和技术系统运行等情况进行自查,并提交专项自查报告。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会员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接受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权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有权终止其会员资格:

(一)国家主管机关撤销工商登记或者予以解散;

(二)国家主管机关撤销业务许可;

(三)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四)不能履行会员义务;

(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被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逾期仍不改正;

(六)违反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情节严重;

(七)日常业务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客户遭受重大损失;

(八)被中国证监会宣布为市场禁止进入者;

(九)私下转让经纪业务、结算业务,将经纪业务、结算业务委托给他人管理或承包给他人经营;

(十)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会员不得接受下列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为其进行期货交易: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中国证监会、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三)证券、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

(四)未能提供开户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六)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不得从事期货交易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十七条 开户、变更、销户的客户资料档案应当自期货经纪合同终止之日起至少保存20年;交易指令记录、交易结算记录、错单记录、客户投诉档案以及其他业务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0年。第四十八条 会员从事经纪业务的,应当将交易所发布的即时行情和公告信息等市场信息及时在营业场所公布。

未经交易所批准,会员不得将上述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在非营业场所将上述信息提供给其客户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

第四十九条 会员应当及时、准确传递客户交易指令。委托成交后,会员应当及时通知客户。未经客户委托,不得擅自代客户进行期货交易。会员不得隐瞒重要事项或者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诱骗客户发出交易指令。

第五十条 会员收取的客户保证金归客户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和挪用。

会员不得将收取的客户保证金用于自身经营活动或者充抵自身债务;不得允许他人擅自使用客户保证金或者擅自用客户保证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第五十一条 结算会员对其受托结算的合约承担全部责任,交易会员、客户无法履约时,结算会员应当代替交易会员、客户先行履行结算交割义务,再向交易会员、客户追索。

第五十二条 会员为控制交易风险,需要对客户持仓实施强行平仓的,应当遵守双方合同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并以合同约定的方式通知客户。

第五十三条 会员应当维护交易所的声誉,协助交易所处理突发或异常事件。出现突发或异常事件时,会员应当做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

第五十四条 交易所有权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会员执行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会员应当根据交易所的安排积极配合。

第五十五条 会员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 会员从业人员在交易所从事期货业务,应当经会员授权,会员从业人员在交易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由所在会员承担全部责任。会员从业人员在同一时期内,只能受聘于一家会员,不得在其他会员处兼职。

会员变更、取消其从业人员期货业务授权的,应当及时通知交易所,并对交易所接到通知前其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十七条 会员资格终止后,该会员对其从业人员的授权自动失效。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按照本办法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篇6:中国金融期货商品交易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挥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促进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员、客户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从事套期保值业务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套期保值额度的申请与审批

第三条 交易所实行套期保值额度审批制度。客户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应当向其开户的会员申报,会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会员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直接向交易所办理申请手续。

第四条 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填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额度申请(审批)表》,并向交易所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自然人客户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会员或者法人客户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及近2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二)近6个月的现货交易情况;

(三)申请人的套期保值交易方案;

(四)申请人历史套期保值交易情况说明;

(五)会员对申请人材料真实性的核实声明;

(六)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 套期保值额度由交易所根据套期保值申请人的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资信状况和市场情况审批。

第六条 交易所在受理套期保值额度申请后5个交易日内完成审批,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通知其准予办理;

(二)不符合套期保值条件的,通知其不予办理;

(三)相关申请材料不足的,通知申请人补充申请材料。

交易所应当将套期保值的审批结果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七条 套期保值额度自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有效期内可以重复使用。获批套期保值额度可以在多个月份合约使用,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持仓合计不得超过该方向获批的套期保值额度。

第八条 在某一合约最后10个交易日内获批的新增套期保值额度不得在该合约上使用。

第九条 交易所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对套期保值额度进行调整。

第十条 申请人需要调整套期保值额度时,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提出书面变更申请。调整后的套期保值额度自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第三章 套期保值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交易所对申请人的有关经营状况、资信情况及期货、现货市场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会员及相关客户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

交易所有权要求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申请人报告现货、期货交易情况。

第十二条 交易所对会员或者客户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会员或者客户套期保值期货持仓超过其相应的现货资产配比要求的,交易所有权要求其限期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有权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必要时可以采取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四条 会员或者客户各合约同一方向套期保值持仓合计超过该方向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应当在下一交易日第一节交易结束前自行调整;逾期未进行调整或者调整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五条 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在不迟于套期保值额度有效期到期前5个交易日向交易所申请新的套期保值额度;逾期未申请的,会员或者客户应当在套期保值额度有效期到期前对套期保值持仓进行平仓;逾期不平仓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六条 获批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者客户在套期保值额度内频繁进行开平仓交易的,交易所有权对其采取谈话提醒、书面警示、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限制开仓、限期平仓、强行平仓等措施。

第十七条 会员或者客户在进行套期保值申请和交易时,存在欺诈或者违反交易所规定的其他行为的,交易所有权不受理其套期保值申请、调整或者取消其套期保值额度,将其已建立的相关套期保值持仓予以部分或者全部强行平仓,并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按照本办法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易所负责解释。

上一篇:家乡的秋天_小学生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吨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