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2024-04-27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共8篇)

篇1:《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3、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归园田居》(歌颂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淳朴的农村生活)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背景生平:东晋末年,门第观念强烈,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并且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写作背景介绍:本文写于陶渊明归隐之后。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门第观念强烈,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ɡ

2.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1)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2)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3)指名翻译课文大意。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意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解释:晏如、萧然、汲汲、戚戚……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四.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注意板书同步进行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身份:隐士(不慕荣利、守志安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志趣:好读书,志趣高雅

性嗜酒,率真放达

常著文章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安贫乐道

吃:箪瓢屡空

不戚戚于贫贱

黔娄之俦

以古贤自比②

不汲汲于富贵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学生可依据板书背诵全文。)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完课后练习。

2.拓展阅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去来兮辞》。3. 预习下一课。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篇2:《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再现桃园领会思想——导入新课学习)(2分钟)

(展示《桃花源记》图片)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理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五柳先生家做客。

(二)初读课文:(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感知课文)(15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接力朗读,借以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3、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句子的解释,学生也可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疏通。

4、学生齐读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品鉴高趣赏析态度——感受人物风致)

分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小组内集体讨论,并由代表提交)

探究一:品鉴五柳先生的高雅志趣。

研讨:文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兴趣爱好?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这些兴趣爱好? 信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结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教师设疑:你如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插入相关连接)探究二:品鉴五柳先生的人生态度。

研讨:五柳先生的“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原句予以品味。

信息:先生不知„„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结论:隐姓埋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教师设疑:五柳先生为何隐姓埋名?插入相关链接,介绍魏晋时期的门第之风)探究三:感受五柳先生的思想境界。

探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内涵及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信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是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真实体现。

结论:五柳先生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隐士,赞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的精神。

(教师设疑:本文有很多“不”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插入相关连接)探究四:探寻五柳先生的别样人生。

探讨:《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根据所学诗词加以印证。

信息:《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爱莲说》等

结论:本文是陶渊明的自传。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五柳丰神)

(1)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五)醉读课文:(醉读课文品味文心——再现先生高风)

师生齐读课文,再现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高情远趣,高风亮节。(让学生谈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

(六)结束语。

篇3:《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但是老师总觉得少了一点味道。你们觉得少了什么味道呢?

生:少了闲适自得的味道。

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味道呢?

生:应该多读课文,了解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师:好,知其人才能读其文。要读出闲适自得的味道,有这样几个方法:一是读好四字短语的节拍。文章中有许多四字短语,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延长,比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大家试一试,好不好?

(生自读)

师:第二,有些句子的结尾要处理一些拖音,比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读拖音?

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师:你很聪明。大家来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一遍就读出了味道。接下来,我们继续理解课文。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些词语(句)的含义:

屏幕显示:

亲旧知其如此曾不吝情去留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因以为号焉亦不详其姓字

短褐穿结好 读书, 不求甚解

生:“旧”是指“旧交、旧友”。

生:“曾不吝情去留”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师:现在的意思呢?

生:到某个地方。

生:“或置酒而招之”中的“或”是“有时”的意思。

师:现在的“或”呢?

生:或者。

生:“造饮辄尽”中的“造”是“往、到”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制造”。

师:对,请坐。

生:“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的意思。

师:真不简单,你把省略的部分也补足了。“以之为”是什么意思呢?

生:用什么东西作为。

师:宅边有五棵柳树,把这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你看是用“用”还是用“把”?

生:把。

师:这里的“以为”是“把……作为”的意思, 现在的意思呢?

生:认为。

生:“亦不详其姓字”中的“详”是“详细地知道”的意思。

师:这里的“详”就是“知道”的意思,而现在的“详”是“详细”的意思。

生:“短褐穿结”中的“穿结”是指“衣服的补丁”。

师:哪一个词是“补丁”?

生:“结”是“补丁”。

师:“好读书,不求甚解”呢?

生: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师:现在,我如果说你“读书不求甚解”,你高兴吗?

生:不高兴。因为现在的“读书不求甚解”是“读书不严谨”的意思。

师:对,是指读书浮光掠影。请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句)有什么共同点?

生:古今异义。

师:我们把这八个古今异义词(句)弄清楚了,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了。下面,我们来了解古今异义的有关知识。

屏幕显示: 古今异义是指一个词语在文言语境中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 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的演变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形式。

(生齐读)

师:其实,这并不是新知识。同学们学过“长河落日圆”吗?“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生:黄河。

师:在古代汉语中,“河”专指黄河。现在的“河”呢?

生:河流。

师:这是词义扩大。“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是什么意思?

生:妻子和儿女。

师:现在的“妻子”专指丈夫的配偶,词义缩小了。“涕泗横流”中的“涕”指什么?

生:眼泪。

师:现在呢?

生:鼻涕。

师:这是词义转移。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解来“说读”课文。如果哪里说得不够有把握,请做好记号。

(生说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问题吗?

生:有。

师:发现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

生:“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中的“欤”怎么理解?

师:请你来帮帮他。

生:这个字相当于“呢、吗”这种疑问性的词语,放在句子末尾。

师:有同学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自己是在古代圣贤之王统治下的子民。

师:请坐。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子民,所以可以这样翻译:说的是无怀氏统治下的子民吗?

生:第一段中“箪瓢屡空,晏如也”这两句的翻译,前一句是“很贫困,难以吃饱”,后一句是“安然自若的样子”,要用什么把它们连接起来呢?

师:一方面,他很贫穷困苦;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安然自若。你觉得用什么词语连接比较好?

生:但是。

师:“但是”表转折,很好。还有问题吗?

生:倒数第二句“以乐其志”我不理解。

师:请这位同学来帮你。

生:这里是说“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以此来享受自己的志趣”。

师:她把“乐”翻译成“享受”。在这种乐趣中感受到快乐,意译为“享受”,句子很通顺,请坐。

生:我不知道“黔娄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齐国隐士的妻子”?

师:“黔娄”是一个人名。

生:那“黔娄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黔娄的妻子”?古代的女子是没有发言权的,这里怎么又引用了他妻子的话?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谁能回答?

(生沉默)

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赞美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妻子对他的赞美与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

生:第一段中的“闲静少言”是说他不善言谈吗?是不是贬义呢?

师:不是贬义。因为在东晋时期,很多士大夫、文人喜欢聚到一起清谈、空谈,而五柳先生却不喜欢。好的,解决了翻译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 我们就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

屏幕显示:说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

生:他性情直率,去人家家里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

师:不是喝完了就走,是喝醉了就走。喝酒非得喝醉,从这里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直率。

师:全文172个字,却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喝酒,这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他的率真。古代文人写到喝酒,往往和什么有关啊?

生:愁。

师:李白说“举杯销愁愁更愁”,陶渊明的愁是什么呢?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但是在现实社会却使他屡屡碰壁,最后归隐田园。但即使归隐田园,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志向不泯,于是,只能用喝酒来排解。他除了喝酒很特别,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五柳先生很贫困,他的衣服上有洞有补丁,但他却安然自若,一点也不在意。这个很特别。

师:他的心态很特别,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安然自若。

生:在那个年代,别的人都追求功名利禄, 五柳先生却不慕荣利,这点也很特别。

师:你很敏锐。他的心境、志趣很特别。

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师:读书很特别。

生:他给自己取号的方式很特别。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就自号“五柳先生”。

师:古代文人取号的时候都追求高雅,五柳先生却不是这样。柳树是农民的宅屋旁种的,稀松平常。他以“五柳”为号,貌似随意,实有深意, 表现了他自然恬淡的性情。还有吗?

生: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但都是自娱自乐。

师: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呢?

生:他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还是坚持自己的一些爱好。

师:请坐。食不果腹,但是仍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的很多文人写文章是献于公卿之家来博取功名的,而五柳先生写文章则是自娱自乐,这很特别。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特别的五柳先生是谁呢?

生:陶渊明。

师:为什么?

生:结合陶渊明的一些诗作,我发现虽然写的内容不一样,但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平淡闲适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

师:你能不能说出他诗作中的某一句诗,来印证一下?

生:《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请坐。悠然,恬淡,和这里所描绘的意味是一致的。还有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就描述了他所向往的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

师:他期待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和《桃花源记》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一样的。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并且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五柳先生传》说的就是陶渊明,这篇文章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师板书)。其实,在语言表达上,这篇文章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比如,陶渊明在他的自画像中,有很多文字是哭“穷”的,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环堵萧然 ,不避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

师:这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他穷的?

生:吃、喝、穿、住。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写了他的穷?

生:家贫不能常得。

师:想喝点小酒,却没有钱。他哭穷的目的是什么?

生:用物质上的贫乏来衬托精神上的高尚。

师:他用了一个词:衬托。这里写“贫”,是为了突出他贫贱不改其志。愈贫,他的人格、他的坚守就愈显高贵。(师板书:写贫贱安贫乐道) 课文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黔娄。陶渊明把自己比作黔娄这一类人,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师: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还有别的原因吗?可以看课文注解。

生:都是隐士。

师:身份一样。但是我以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请同学们看资料介绍。

屏幕显示: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 赐粟三千钟,聘他任宰相,黔娄以立志清守,无意仕途而拒绝。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绝。他是一个不受卿相之聘的高人。

黔娄贫困一生,死后停尸在破窗之下,身着旧袍,垫烂草席,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

(生齐读)

师:黔娄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拒绝高官厚禄,贫穷一生,到死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没有改变自己的操守。那么,陶渊明自比黔娄,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生:为了表明自己也和黔娄一样,坚守自己的操守,淡泊名利。

师:陶渊明的意思是说:我即使贫穷一生, 也断然不会改变我的节操。所以,写黔娄是为了表现诗人清高坚守的决心。(师板书:比黔娄清高坚守)黔娄死的时候,盖的短衾竟不能蔽体。黔娄死后,孔子的弟子曾参前去吊唁,发现被子太短了,黔娄的脚露在外面,这是不合古代礼仪的。曾参就建议把被子斜过来盖。黔娄之妻说: “先生生前一直是很正的,我不能在他死后让他不正。”黔娄之妻是真正懂黔娄的,这个“正”字特别有意味。所以我觉得,陶渊明在这里是想表达一种清高自守的决心,他的内心其实是有一种正气的,不为世俗所左右,不为艰难所左右。因此《五柳先生传》还是一曲正气歌(师板书)。多少文人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统治者,附庸权贵,但陶渊明没有,因为他内心有正气在。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这篇文章有172个字,其中用了9个“不”字,请同学们把带“不”字的词语圈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这样一篇短小的文章,用了这么多“不”字,你们觉得有什么用意?

生:我认为是为了表现他坚定的信念。

师:好像不仅仅如此。我们先把“不”去掉看看。

屏幕显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慕荣利”的是哪些人?

生:其他文人。

师:“求甚解”的是哪些人?是那些好清谈、空谈的人,他们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是当时社会的众生相。当时的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贵,而五柳先生用这个“不”表达了他的决心,这其实就是陶渊明在与恶俗的世风、糜烂的社会现实高声说“不”。所以,文章用了那么多的“不”是有深意的,是为了表现他的特立独行,他与这个社会、世风、人情是不一样的。(师板书:用“不”字特立独行)刚才有位同学说写贫贱是衬托安贫乐道,自比黔娄是衬托自己的清高坚守,前面是反衬,后面是正衬,用“不”也是反衬。所以,衬托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师板书:衬托)

屏幕显示: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叫“衬托”。用衬托手法来写自传, 既起强调作用, 又显得含蓄内敛。

(生齐读)

师:“含蓄内敛”表现在他用了那么多的“不”字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又不显得疾言厉色。大家知道,屈原也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选择的方式是什么?

生:投江。

师:我觉得陶渊明比他做得更好。他隐居以后,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追求精神境界的超脱,给我们后代的知识分子营建了一个精神家园。(师板书:精神家园)当我们面对恶俗的社会风气时,固然需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更需要有内心丰富的精神追求。所以,陶渊明对后代的诗人影响很大,比如杜甫、李白、苏轼……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做了四件事:

屏幕显示:

吟读

说读

析读

细读

篇4:矛盾重重的《五柳先生传》

关键词:五柳先生传;矛盾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9-01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陶渊明的名文。无论是沈约《宋书》里的《陶潜传》、李延寿《南史》里的《陶潜传》,还是萧统在《陶渊明集》里为陶渊明写的传记,都引用了这篇短文,都说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且不一而同地说“时人谓之实录”,可见这篇短文应是陶渊明的自传。现录其于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在这篇只有一百七十三字的自传里,笔者发现蕴含着重重矛盾。文章一开始就隐藏着矛盾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哪有人给自己写传记而不知道自己的籍贯与姓名?这是一重矛盾。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的解释是“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处之而。”[1](P.1934)钱先生的理解似乎很通透,陶渊明好像也是对当时重门阀、炫门第习俗的愤慨与否定。我们都知道,六朝是中国门第观念最严重的时期,那个时期的朝政大权,都是掌握在门阀士族里,晋初刘毅就说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P.1274)。诗人左思在他的《咏史》的第二首里曾发出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愤怒的沉郁的悲歌。陶渊明也曾经有过救国济民的理想,也曾经做过几次官,也被门阀士族排挤过,因此,好像他对门阀习俗的否定应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陶渊明真的是以此来表示他反对当时的重门阀、炫门第的习俗,那他为什么又以“柳”为号呢?我们应知道,“柳树”可是陶渊明家门的象征。“柳”与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晋书·陶侃传》云:

“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2](P.1778)

陶侃军营种柳,是有意以汉代名将周亚夫为榜样——周亚夫的细柳营。而都尉夏施竟敢盗营柳种在自己的家门口,陶侃心细,认出是军营之柳,只需一问,盗柳者马上惶怖谢罪。这个故事主要说明陶侃的细心好问和治军之严。但在这个故事之后,柳树也就成为陶侃在后代子孙心目中的一个符号。陶侃是东晋中兴名将,武功赫赫,位极人臣,曾都督荆、江、雍、益、梁、交、广、宁等州军事,被封为长沙郡公。陶渊明非常崇拜陶侃,他在诗文中无不以陶侃为荣。他在《命子》诗中云::“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他在《赠长沙公》的序言中也深情地回忆陶侃:“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陶渊明以柳为号,也有自夸门第之嫌的,这就是矛盾之所在。或许有人以为,陶渊明以柳为号,只是随意而为。我们认为不会这么简单。第一,陶渊明连籍贯姓名都不要了,却要这个号,可见他对这个号的重视。第二,如果是随意而为,他的宅边不止只有柳树,还有榆树、李树、桃树——他的《归园田居·一》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何他单单以柳而不是以他的理想社会“桃花源”里的桃为号呢?我们以为,陶渊明的自号是有他的寓意的,也是有意显示他是出于陶侃之后。这也说明了在当时重门阀、炫门第的风气下,陶渊明也难以免俗。

陶渊明在这篇自传里主要抒写自己自然而适性的生活和抒发自己无意于名利的志向。袁行霈先生认为:“文中关键乃在‘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等语。全是不求身外之物,唯以自然自足自适为是,最能见渊明的人生态度。”[3](P.506)似乎是这样的。但有一点却与他的这种自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是相矛盾的,即他去亲朋好友家喝酒不是随意而喝,而是“期在必醉”。我们知道陶渊明“性嗜酒”,但普通人,即算是酒鬼,到亲朋好友家饮酒,亦不会抱着必醉目的而去,一般也是有酒则喝,喝多了自然而然就醉。可陶渊明不是这样,他是“期在必醉”,这个抱着必醉目的去喝酒与他顺其自然的主张是相矛盾的,而且这个“期在必醉”也与下一句“曾不吝情去留”的随意性不合。这就是此文的第二重矛盾。还有,陶渊明醉了,还能回去,不知他是自己走回去还是亲朋送他回去?从“曾不吝情去留”这一句来看,可能是他自己走回去。如果是他自己走回去,他是真醉还是假醉?若是假醉,“期在必醉”与这又是一重矛盾了。

陶渊明说他写文章是为了自娱自乐,“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袁行霈先生从这一句里看出陶渊明的创作态度是“著文乃自娱,非为娱人,亦非祈誉。为人为文如此,非常人所及也。”[3](P.506)我们且这看个“志”是什么“志”?首先,如果是指陶渊明中晚年的隐居之志——回归田园、过顺其自然的生活,那他“常著文章”来自娱可以,但既然是回归了田园,已经过着顺其自然的生活了,还有必要常写文章来“颇示己志”给自己看吗?如果不是给他自己看,那说明他“常著文章”并不完全是自娱的。这里面是一重矛盾。其次,如果是指他青壮年时期“猛志逸四海”的“猛志”,那“常著文章”来“颇示己志”则合乎情理,说明陶渊明“壮志难酬”,“猛志固常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但这样又与他“不慕荣利”、“忘怀得失”、“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不合,这里面也是一重矛盾。再者,如果联系后面的“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来看的话,这一重矛盾就更为明显了。是不是陶渊明的“志”受压抑因而苦闷?如果不是,为什么他要用“酣觞赋诗”来“以乐其志”呢?我们知道,喝酒赋诗是陶渊明的兴趣,人的兴趣得到满足自然十分快乐,但陶渊明在这里却明确地说他“酣觞赋诗”的目的是“以乐其志”,这就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在“借酒消愁”和“赋诗抒怀”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又可以认为陶渊明的确是“壮志难酬”,这显然与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相矛盾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陶渊明“常著文章”是不是仅仅是为了“自娱”?我们不知道陶渊明究竟写了多少文章,但从现存的十篇文章(包括赋)来看,娱乐倾向稍为明显一点的有《闲情赋》、《归去来兮辞》、《自祭文》和这篇《五柳先生传》,像《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都是极为严肃有所寄托之文,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乃是为他比较崇拜的外公立传,他写此传也是为了让他外公风流潇洒的事迹和美好形象在人间流传;他的《与子俨等疏》等于是写给五个儿子的遗书,《祭程氏妹文》和《祭从弟敬远文》都是祭亲之文,这些更不是写来自娱自乐的。所以如果我们仅从陶渊明的现存文章看,他说的“常著文章以自娱”,也是有矛盾的。如果再联系他的《有会而作》里的序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来看的话,陶渊明写作诗文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自娱”,应该也有“娱人”和“祈誉”的想法。如果不是这样,他为何还担心“后生何闻”?

我们知道,陶渊明的思想非常复杂,包含着很多矛盾,他的亦仕亦隐的行为正是他的矛盾思想的体现。而《五柳先生传》所蕴含的重重矛盾,正是他矛盾思想的不自觉的流露。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作者简介:

1.吴勇,男,广东湛江人,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

篇5:《五柳先生传》教案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辄(zhé)吝(ln)褐(hè)箪(dn)

汲(jí)俦(chu)觞(sh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篇6:《五柳先生传》教案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价值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师:为了充分利用好这节课,首先我们来看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

(出示冯友兰读书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我国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的读书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划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把它写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生:(自由朗读,划出生字词)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划出了不会读的字,好我们来看黑板上不会读的字,谁来帮助解决。

生:(帮助正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颇(pō)

黔(qián)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赋(fù) 欤(yú)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下文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在难读的句子上可以划出节奏。

生:(听朗读,划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师:刚才,我们通过纠正字音,听节奏,初步学习了这篇短文的读法。下面我们根据“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响亮”的要求,一起来把文章朗读一遍。

生:(生齐读)

师:了解了课文怎样读后,我们来“知其意”,了解文章讲了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译课文:首先划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和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请小组长把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同学们不懂的字词?

生:(回答)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往,到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 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 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略微 今:很

一词多义

1.以:因以为号焉 【介词,把、用 】 以此自终 【凭借 或连词,不翻译】

2.之: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葛天氏之民欤 【助词,的】

3.言:闲静少言【说,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晏如也 【......的样子】亲旧知其如此 【像】

5.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6.其: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师:古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积累。下面我们花5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背诵字词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做好古文的巩固工作。一会接受检测。

生:(朗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目,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生:(作练习)

(出现学习任务)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

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师:读了文章,了解文章的大意后。我们来明其理,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完成学习任务。

生:(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任务)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生:(回答)

师:作者的这篇自传正也是他追求的正是那种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呢,同学们找出来。其实不仅是陶渊明,很多古代文人都有过相似的追求。下面我们就搜集相关的资料,作好积累。

师:我们请同学来说一下,相关的人和他们的作品。

师:老师也收集了几个类似的人物。

(出现拓展资料)

总结

师:这节课,一方面,我们会读了文章,了解讲了什么,同时了解了陶渊明等人的那种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的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也按照了“读其文、知其意、明其理”方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六.作业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拓展材料: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师:这些人都是,我们把他们积累下来。

生:(背)

篇7:《五柳先生传》 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案设计背景及思路】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人教版教材编者的意图,结合课前预习,本课着重设计为两种教学内容:其一,欣赏传中人物的个性之美;其二,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鉴赏《五柳先生传》独特的性格。【教学方法】

①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② 教师:“挑”起激情、适时点“拨”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翻译文章。②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③ 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感受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学习他坚守理想,在污浊中不迷失本性的节操,培养高尚的情趣。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通过诵读,对“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好读书,不求甚解”等关键句的深层次的鉴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索与判断的能力。

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三分钟指导学生齐唱《自由飞翔》,营造学习的氛围。<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有一位东晋诗人看到我们这美丽的校园,他也踏歌而来,请听!他来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是谁?板书:陶渊明,今天,他要给我们介绍一个好朋友,板书: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意

1、听老师朗诵,注意老师的语气语调。

2、自由朗读,读出声音,动笔圈点勾画读音没有把握的生字。讨论处理字词。

3、齐读课文。自己理解翻译,分组交流,释疑译文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自由讨论后一致认为较难的作好标记,派代表提出来。

<三>、悟读升华,读出欣赏

1、分男女生齐读第一段,并用笔在文章中找出多次出现的一个字。“不”大家大声的将含有不的句子读出来。感受一下五柳先生是不是有点“与从不同”

2、看书思考:五柳先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有什么爱好?生活怎么样?从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来?

“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常著”“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有感情的二重读全文第二段。文章是怎样评价五柳先生的,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找出句子:“不„„,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4、教师读第一句,五柳先生究竟是谁?

这篇传记,与其说是介绍五柳先生,还不如说作者借本文抒发自己高洁的隐士情怀,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四>、品读质疑、读出追问。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家贫”为什么还“嗜酒”?)

2、找出名句(分男女组找)加深理解,并朗读背诵名句。男:我最欣赏()句,理由()。女:印象最深()句,理由()。<五>、仿写自传,张扬个性。

1、本文简洁自然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深深的吸引了无数读者,更有人欣然提笔仿作一传。朗诵教师下水作文,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2、“挑拨”学生创作激情。要不大家也来试试?一展自己风采和文采。

3、学生创作并当堂展示作品。【教学反思】:

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主,极力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文言氛围。在欣赏文本中,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积极的对话中,使课堂成为师生(学生之间)的语言、观念、思维的火花碰撞的“现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达到欣赏传中人物的个性之美的目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同时,对整个课堂生成性的、不曾预设的精彩缺乏有效调控。

纪台二中

篇8:《五柳先生传》教学过程描述

师:咱们先回顾一下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从“” (课文原句) 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 (性格特征) 的人。

生:我从“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贫困所扰、追求精神高尚的人。

生:我从“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喜欢读书、寻求精神安慰的人。

生:我从“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爱说话、淡泊名利的人。

生:我从“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放达、不拘小节的人。

生:我从“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颇有文采且能自得其乐的人。

……

看着同学们从各种资料上照搬答案, 我打断了他们, 抛出了第一个探讨的话题。

师:大家对五柳先生的性格分析得不错。总之, 五柳先生是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特立独行的人。当然, 这是我们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待五柳先生也就是陶渊明的。可是,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 假如陶渊明生活在我们当今的社会, 他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吗?或者说, 你的身边有一个像陶渊明那样生活的人, 你会怎么看待他呢?再或者说, 你是陶渊明身边的一位亲近的人, 比如说家人、朋友、邻居等, 你又会怎么看待他呢?

果然, 此言一出, 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石头, 学生兴趣大增, 纷纷讨论。一段时间后, 在我的鼓励下, 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说实在话, 我并不怎么喜欢五柳先生。您看, 他“性嗜酒”, 并且到了“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的地步, 完全就是一个“酒麻木” (方言, 指喜好喝酒毫无节制且经常醉酒误事的人) 嘛!再说, 像他所写的那样“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也不向主人告别, 一点礼貌也不懂, 我才不欢迎这样的人来我家喝酒呢!

生:五柳先生是一个很不会过日子的人,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说明他住的、穿的、吃的、喝的都成问题, 一个人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保证, 又怎么能保持其高尚的情操呢?

生:五柳先生还是一个对家人不负责任的人。他如果只是一个人, 他可以安贫乐道, 可他应该有妻子有儿女, 难道他的妻子儿女也应该和他一块儿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日子吗?我要是他的妻子, 早就和他过不下去了。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 陶渊明还是一个虚伪的人。文章中说他“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既然是“自娱”, 他的文章又怎么能流传下来直到今天呢?这不明摆着给别人看了吗?这与他说的“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不是自相矛盾吗?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 陶渊明还是一个缺少抱负、不敢作为的人。既然他有满腹的才华, 为什么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救民众于水火中呢?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回家, 说好听点是洁身自好,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不好听点就是明哲保身, 缺乏斗争精神。

……

眼看着学生对陶渊明的批判越来越浓, 我在心中暗喜, 这说明他们评价人物已经不拘限于资料上固有的看法了。于是, 我又抛出了下面的问题。

师:如果陶渊明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 他应该是一个很不成功的男人。可事实上, 历代以来, 人们对陶渊明的评价是极高的。北宋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甚至有人评价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诗人”, 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人们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 是不是人们的眼光出现了偏差而不如同学们呢?

此问一出, 学生纷纷陷入深思之中。在同学们兴趣愈来愈浓之际, 我又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点拨介绍陶渊明时代的社会情况, 继续讨论。

师: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 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们能根据以往所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来说说吗?

生: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那里面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景象, 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战争不断、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黑暗社会。

生:我们还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 作者宁可“种豆南山下”, 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做官, 反映了他看不惯官场现象而追求精神自由的品质, 实际上也反映出当时官场黑暗的社会现象。

师:同学们能很好地从所学过的文章中进行归纳分析。实际上,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 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代, 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在官场上, 也充满了尔虞我诈, 要想在官场上混下去, 就得学会溜须拍马, 逢场作戏, 瞒上欺下。可陶渊明却选择了退隐, 真正的退隐——要知道, 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也选择了隐居, 却不过是沽名钓誉, 为了更好地走向官场而已。那么, 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再来看陶渊明, 我们是不是有了新的发现呢?

果然, 学生们的讨论激烈起来。不一会儿, 新的观点纷纷呈现。

生:我认为, 陶渊明退隐是明智的, 也是迫于无奈的。当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中的时候, 以陶渊明的地位和能力, 他根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 而他又不想被这个社会改变, 于是, 退隐田园就成了他最好的方式。

生:我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 这位俄罗斯的文学巨匠, 他和陶渊明一样, 能清醒地认识社会的黑暗, 也一样不愿被社会改变, 可他没有退隐, 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社会———虽然他改变不了社会。和陶渊明相比, 列夫·托尔斯泰更值得人们尊敬。

生:我们不否认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 正因为他伟大, 所以生活得才更加痛苦, 以至于到了晚年还要离家出走, 客死异乡。我们不能要求陶渊明也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 陶渊明能够退隐田园, 不与社会同流合污, 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生: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众人皆醉我独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陶渊明能做到独善其身, 我认为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生:我认为陶渊明其实也是很痛苦的。他有才华, 却无法施展。他有个性, 却为社会不容。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无处排遣, 就只有以喝酒来发泄, 这应该是他“性嗜酒”甚至“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的真正原因吧。至于他“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应该是他个性率真的表现, 理解他的人应该是不会怪罪于他的。

……

看到同学们的发言逐渐回归理性, 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小结和指导。

师:正如同大家所述, 从不同的时代, 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陶渊明, 得出的结论会大不相同。如何看待陶渊明, 自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相信经过这场讨论, 同学们也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即使是列夫·托尔斯泰, 也饱受人们争议, 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伟大, 陶渊明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人, 如果我们能不拘泥于别人的思想而有我们自己的看法, 我们就具备了做一个文学评论家的气质, 那也是我们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随后, 我又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 抛出了下一个探讨的话题。

师:编者将这篇短文分成了两个段落, 你们说这样分段有道理吗?

生:这样分段有道理, 前面叙述, 后面议论。

师:眼光挺准的。能否概括一下前一段叙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叙述了五柳先生的得名由来、志趣爱好、生活状况、思想性格等内容。

师:不错。能把这段话的每个句子按内容归一下类吗?归类之后再看, 这段话在结构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由于有了前一个问题的探讨, 学生们的兴趣正浓。听说这段话在结构上有问题, 大家纷纷开始归类并探讨。终于, 有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

生:这段话在结构上好像真有问题。您看, 文章写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可这三大爱好并不是连在一块儿来写的, 在中间还插入了其它内容的叙述, 这样使文章内容不集中, 也不太连贯。

生:我还发现有这样两句———“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和“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这两句都是写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的, 也没有放在一起。

师:那么依同学们的意见来看, 在既不增添也不删减文章内容的情况下, 这段话的结构该如何调整才好呢?请说说理由。

因为有了前面的内容归类, 学生们调整语序的过程也就相当轻松了。

生:我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应该这样调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辄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这样调整, 是按得名由来、志趣爱好、生活状况、思想性格分类叙述, 既符合人物介绍的逻辑, 又使得内容相对集中。至于把“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放在一起, 也是出于逻辑性的考虑, 我们认为这两者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师:同学们的调整不无道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曾经“批阅十载, 增删五次”, 可见, 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的。如果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 能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发现问题, 那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 会让我们更好地做一个文学评论家。

讨论结束后, 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请以“我眼中的五柳先生”或“读《五柳先生传》有感”为题, 写一篇随笔。几天后收上随笔检查, 发现这次的随笔比以往的质量都要高。由于经过了充分的讨论, 同学们都有话可写, 许多没有胆量或没来得及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都在随笔中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距离“做一个文学评论家”的要求还很远, 但可喜的是, 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比较独立的思想和语言。

上一篇:PS打造漂亮中国风动画签名下一篇:白领进阶手册:职场成功最重要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