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下曲卢纶

2024-05-20

古诗塞下曲卢纶(精选6篇)

篇1:古诗塞下曲卢纶

卢纶塞下曲野幕敞琼筵翻译

译文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

注释

敞:一本作“蔽”。

琼筵:盛宴。

雷鼓:即“擂鼓”。

篇2:古诗塞下曲卢纶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注解

篇3:也谈卢纶《塞下曲》

近年来有人也写了一首五绝,针对性地对这首诗提出责难,认为北方落雪的时候,大雁早已离去;反之,即使有雁,月黑天高亦无从得见。诗云:“北方大雪时,塞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夜,如何见雁飞?”

乍一看,似乎颇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纯属误解。对于雪、雁可否同时,我们只要稍读一下李颀的《古从军行》即知其然“……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再读一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更知其所以然了。塞北雪无定时,与江南不同,这就无怪乎人们对这种异常现象产生一定程度的怀疑了。

至于黑夜见雁问题,那也是一种误解。是由于不达唐诗体例之故。

篇4:古诗塞下曲卢纶

卢纶

l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jiāng jūn yè yǐn gōng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 ,méi zài shí léng zhōng 。

篇5:扩写卢纶塞下曲

汉军占贺兰。此处乃一边防重地也,焉能轻心乎?为守此地,大将李广亲自夜巡,以防胡人突袭其营。夜深人静,广带几甲士巡至一山林处,忽狂风大作,草木皆惊。众人狐疑。一老甲士云:“古人云:‘龙至生云,虎至生风。’此风甚大,必有虎矣。吾尝闻此地多虎,众人小心耶!”众甲士听罢面无血色,面面相觑。广曰:“此道听途说,不可信也!”风又起,忽见(xian)一物伏于丛中,若隐若现。广观罢,箭囊取一雕翎快箭搭于弓上,屏息,将弓拉至十成,射将过去,正中其物之首。众甲士连声喝彩,急欲上前探看。广举目望星辰,见已四更,遂笑曰:四更天矣,胡人尝以此时夜袭,吾等当立即巡夜要紧。至于那大虫定死无疑,明日再做理会不迟。”众甲士应了一声,匆匆追随将军而去。翌日平明,广带甲士寻中箭之物于草莽之间,不见大虫,盖一坚锐之巨石也。其箭正中石之棱也,只露白羽。甲士轮拔之,皆摔于地,未果,皆惊叹将军神力。此事传于之胡人之耳,皆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后人有诗赞曰:弓似满月箭似风,雕翎急矢破夜空。没入石棱露白羽,龙城飞将留美名.

篇6: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

【作者】: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

【内容】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赏析】: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而为饭,诗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诗话》),其言甚妙。因为诗须诉诸读者的情绪,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的创造,从而更令人陶醉,也更象酒。在《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诗,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吗?

上一篇:建党活动贺词下一篇:环保局局长一职的述职报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