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2024-04-21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通用11篇)

篇1: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是什么?

《对牛弹琴》

作品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对牛弹琴》词句注释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 xiè):小步徘徊。

《对牛弹琴》白话译文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

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篇2: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今天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对牛弹琴》,故事的大意是:音乐家公明仪弹琴技术很高,只要是听过他弹琴的人,都会被感动的。

有一天,公明仪看到一头牛正在吃青草,非常安闲,稳重。公明仪心血来潮,便为这牛弹了一首优雅高深的曲子,让牛欣赏。谁知不管他如何弹奏,牛都好像没听见琴声一样,任然低着头吃草,他很生气。

这个故事让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跟愚蠢的人讲道理或对知识浅薄的任讲高深的理论是永远讲不通的,也不会得到尊重的。同时在这头牛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些我们的身影,比如老师在讲台上辛辛苦苦的为我们传授知识,而有的同学却不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在下面做“小动作”,真有点对“牛”弹琴。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像对牛弹琴中的那头“牛”。

篇3:“对牛弹琴”的启示

由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到了自身,想到了同行,也想到了那些被讥讽为“傻、笨、呆”的同学们。有的教师却还经常运用成语中那头“愚笨”的牛来比喻那些“笨学生”“傻学生”,似乎这个成语专门为他们而造。果真如此吗?用这头牛来形容那些不开窍的小学生,有点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仔细想来,那头牛到底做错了什么?它不过是老老实实地吃草,难道就必须听懂那些高雅悠扬的曲子吗?当我们面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时,能否冷静地想想自己: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除了分数还有什么?这些学生需要的难道仅仅是批评、训斥、白眼、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吗?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虽然教案背得滚瓜烂熟,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多媒体课件做得别具一格,但却一味照本宣科,只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讲解,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笔墨。尽管像公明仪那样弹了数遍,而学生仍然一塌糊涂,不知所措。更令人不解的是教师不去寻找自身的原因,却还埋怨学生们是笨蛋,岂有此理!有位教研员在开会时说:某位教师教小学生“颈”这个字时,曾向学生手舞足蹈地讲解:“颈”是连接头和躯干的中介。学生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不知所措,竟然还有位学生向教师提出“什么是躯干”的疑问,多么不可思议。其实小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就像牛吃草一样,每个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了解世界。在刚刚步入幼儿园那天起,他们就对学习充满了好奇,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样的神奇,他们满怀信心地要去揭开世界的奥秘,但是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中的多数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好像变成了一台机器,丧失了人本性中对于知识的渴求。教师,尤其是人生启蒙的小学教师,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不管是“聪明”还是“愚笨”,你又怎么能准确地判断谁是栋梁之才呢?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教育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对牛弹琴只是浪费了公明仪一人的时间,而教师教法不当,不知要浪费多少学生的黄金时光,岂不是误人子弟吗?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学生的前途,直接影响到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牢牢记住一位名师的话: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希望。我也希望,一天工作结束时,要反省一下今天学生学到了什么,今天给学生带来希望了吗?

当然,教师应因材施教,要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更要用现代的教学方法虚心求教大胆探索。

篇4: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当前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如实虚词、活用、特殊句式(重点);2、体会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难点)。高考文言文题型为选择题和翻译,选择题是对字词和文意的考查。从表面上看,传记类的教学目标与高考考查是相契合的。实际上,当前的教学在降低难度,传记类文言文考查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教学的难度。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是直奔着考试题目去的,也就是考什么讲什么,没有真正领会命题人隐性考查的意图。当前一般采用串讲法、四个课时,四个课时主要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认知。

梁启超《作文入门》中提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要讲一类文章的理法和原则。以一类应万变,打破单一、割裂的篇章教学。理法分析,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记人之文区别于记事之文、传记区别游记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变换篇章纯粹的文言字词教学。突出人物个性的原则。大事固可表见本人,小事也可看出本人的人格——以小见大;借他人烘托。落实到技术性层面就是三个注意点:背景、个性、他心。同时,传记类教学的重难点是关注传主与作者、传主与历史的关系。重视传主与作者,才能深入到人物的感情世界;重视传主与历史,才能领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将梁启超《作文入门》中的教学法与当前文言文传记类教学的现状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下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教学的重难点只停留在字词教学、人物形象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深入到传主、作者、历史、文化的层面。而对文章理法的把握可以从纯粹的文言知识跳出来,重新审视学习目标。要不要进行文言字词教学呢?梁启超先生的讲述,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相对熟练的情况下的。因时代的局限,语文课标提出以文言字词基础为前提,是十分必要的。但“文”与“言”偏向任何一边都是极端的,“文”要以“言”为基础。

《作文入门》对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启示有:

(1)精讲知识常积累。教师要从过分看重古汉语词汇、语法教学,忽略文本“人文内涵”,割裂作品完整性的字词教学中挣脱出来。结合文本的语境,选择最恰当而经典的示例精讲知识。要花时间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后应用。教师要拿出专门的时间,量化文言知识积累,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和复习。

(2)重视单元导读,明确理法。单元导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这就明确要讲述理法的主题。将理法反复渗透到具体的篇章教学当中,不断重复与深入。人教版必修四传记单元导读规定: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传记单元《廉颇蔺相如传》《苏武传》《张衡传》三篇课文的理法是传记类文体的特征。

(3)文言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自由打通。语文课标要求:学习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各种创作手法,指导学生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在写作中提高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能力。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蔺相如专写他两件大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突出人物的敏捷、强毅;廉颇则不记赫赫战功,记如何与蔺相如怄气,如何负荆请罪,用几件小事表现一位忠诚军人气量小却识大体。这些对于指导学生如何写人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材料。在对传记文学鉴赏的时候,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如何选择材料突出人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文言文教学是对经典的传承,梁启超《作文入门》中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对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启示是不容忽视的。

篇5: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篇6:对牛弹琴文言文相关内容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名家点评

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宋代学者载姚镕《齐东野语》载姚镕: “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

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

作者简介

篇7:弹琴的启示五年级作文

从小妈妈就经常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

此后,我一直把妈妈的教导牢牢地记在心里。

妈妈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懂得音乐素养,会欣赏音乐的人。我从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钢琴,刚开始学琴只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很简单,所以我觉得钢琴是很好玩的。

慢慢地,随着曲子变得越来越难,我觉得弹琴已不再是好玩的了。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音符就像一道道的坎,总是跨不过,而且一首曲子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的弹,有难度的曲子甚至要弹上一个月。我觉得弹钢琴变得越来越枯燥,我的心里就像有一个魔鬼对我说:弹琴这么难,放弃吧!”可每当我一次次想放弃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教导。所以,我就会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加油,不要放弃,努力克服困难!”可是尽管我怎么对自己打气加油,一首首又难又长的曲子总是像一个个恶魔向我迎面扑来。每当我听到要上钢琴课,我心就像被一个沉重的大石给压着,一次次的钢琴考级总把我给难住。这时妈妈总是鼓励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孟子曾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从此,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钢琴学好,上课时态度认真,下课时主动练习。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断练习。在这漫长的练习中,我不管多么枯燥,多么辛苦,都努力地坚持下来。现在我再也不害怕考级了,再也不怕上钢琴课了,也不讨厌练琴了。在钢琴比赛中我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顺利考过了英皇六级。现在一天不练琴,反而不习惯。弹琴已经是我每天必做的事了。音乐就像一个和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无论去哪里都喜欢与音乐为伴,音乐不仅使我变得聪明,还让我变得更快乐!

篇8:文言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

本文节选自《史纪项羽本纪》, 虽然是一篇文言文, 但从文体特征来看, 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记叙文, 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写, 依次写了项羽的垓下垓之围.东城突围.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在这三个场面描写中, 作者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立体的展现了项羽复杂的性格特点, 使这个末路英雄的形象, 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那么文章是怎样把这个人物写活的呢?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

一、叙事有波澜, 黄河九曲, 情节跌宕起伏

细读课文, 我们会清楚地发现本文以项羽为中心叙写的事件波澜起伏, 犹如九曲, 黄河共总共有四次大的波澜。文章开头交代项羽的军队驻守在垓下, 兵少粮尽!汉军将他重重包围, 且在夜晚汉军用楚人处于用楚语唱歌, 正在汉军四面楚歌之时, 项羽惊而起起而饮, 饮而歌, 歌而泣。此时的项羽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是插翅难飞了!

在这个垓下之围的场景中, 我们看到了这个血性汉子多情善感的一面。在这种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 项羽带着他仅有的800多骑兵连夜突出重围。等到汉军觉察, 并派5000骑兵追赶时, 项羽已经度过淮河, 跟谁他的也只有100多号人马了。按道理, 项羽这次成功逃脱到这里, 可以说是绝处逢生了, 此时此刻的项羽, 应该好好歇口气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 作者在这里设置了另外一个外情节:阴陵迷路。项羽被一个农夫骗进了一片沼泽地中, 致使汉军追上了他们。这一情节为下文的东城突围埋下了伏笔。且项羽逃到东城时, 仅剩下28个骑兵了。这是第一次波澜。在东城被困之时, 按照当时的险峻形势, 项羽应该全军覆没才对, 因为是汉军的几千骑兵重重包围仅有28个骑兵的项羽, 这时的项羽, 即使是一只雄鹰, 也难以飞出汉军的视线了, 可令人称奇的是, 项羽不仅没有全军覆没, 反而还杀了汉军的一将一都尉。在项羽的精心布局下, 项羽凭借他的骁勇善战, 边杀边打, 杀出了一条血路, 还杀了汉军几十上百人, 而此时的项羽仅仅损失两个奇个骑兵骑, 这令项羽仅剩的26个奇兵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还不算, 项羽还带着他仅剩的26个骑兵又一次突出重围!在汉军几千骑兵的眼皮底下消失了。项羽在这一波澜中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 让我们看到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昔日英雄的勇猛无敌、骁勇善战及其极端的自负。这是第二次波澜。又一次突围成功的项羽来到乌江边并准备渡江, 正巧有一个乌江亭长, 使船靠岸, 真等着项羽这一行人上船, 并能在汉军追来之前成功脱逃。但又一次出人意料的事, 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劝说之后了, 竟然无动于衷, 不仅不上船, 还把自己心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项羽这个时侯感觉到, 即使回到江东能做王, 也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了, 人毕竟是有尊严的!项羽此时送宝马不回江东的坚决态度, 表明他接下来要干什么呢?这是第三次波澜。这为下文项羽的乌江自刎做了很好的铺垫。把宝马送给马江亭长之后, 就命令仅存的26个骑兵, 都下马步行, 并拿着轻便短小的武器跟追来的汉军接着战斗, 项羽独自一人, 杀人如麻, 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杀了汉军几百人。此时的下雨耶, 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且受了十几处创伤。依照常理, 项羽现在已经是汉军的瓮中之鳖了!汉军完全可以活捉项羽了。但又一次出人意料的事, 汉军没有活捉项羽, 而是让项羽在回头看时见到自己的老部下吕马童, 这个吕马童后来背叛了项羽投靠了刘邦, 现在是来要他命的。此时的项羽不仅没有杀他, 反而毅然决然地举起那一柄长剑, 平静的结束了自己, 成全了吕马童。这是第四次波澜。在这第三、四次波澜里, 我们看到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 项羽的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这一次又一次波澜里得到了尽情地展现。项羽起兵时24岁, 是个少年英雄!自刎时32岁, 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可他的生命就在一剑之中戛然而止了。这把项羽的故事推向了毁灭性的高潮。

全文叙事的四次波澜, 悬念迭出, 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 也使项羽复杂多变的性格在这一次次的波澜中凸显出来。

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本文中有关人物语言的描写, 除了田父说的“左”这一句话, 及乌江亭长及谓项王的那一句, 王“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船, 汉军至, 无以渡”外, 其余的语言描写都是关于项羽的, 共有六处。下面就具体的分析一下对项羽的这些语言描写能表现出他的哪些性格或心理状态。

第一处:就是文章的第1段, 项羽在夜里, 听到汉军四面楚歌后慷慨悲歌,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一段是著名姬的“霸王别姬”的, 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 在预料到自己即将失天下的那一刻, 唱出了这悲壮哀婉的《垓下歌》, 通过项羽的这一处唱词, 我们看到了这位血性汉子的似水柔情, 内心深处舍不得紧紧跟随自己的美女和宝马。

第二处:是第2段, 是项羽在垓下突出重围后又被围困东城时, 估计无法逃脱时说的一段话:“吾起兵至八岁矣, 身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令诸君知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说这话时, 项羽只有28个骑兵了, 项羽首先回顾了起兵之后还从来没有失败过的经历, 可眼下已惨败成这样了, 项羽也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带兵打仗中的失策, 还只是一味地强调是上天要使他灭亡。由此可见, 项羽有多自负。在明知身陷绝境的情况下, 还说要为诸快战, 他的勇武豪爽、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在此已经暴露无遗了。“快战”战一词也揭示了项羽此时一种特有的心理:我现在作战不是为了能战胜汉军, 而只是想畅快地跟汉军战斗, 让你们这仅剩的28个骑兵看看我的个人作战能力战有多强, 以此来显示他的勇猛无敌, 这也暴露了他的性格缺点:缺少作战谋略。这种匹夫之勇能力挽狂澜吗?至此, 项羽的匹夫之勇、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已经暴露无遗了。

第三处:是第3段里, 项羽及其28个骑兵被汉军几千骑兵重重包围时, 他布置好兵力说:“吾为公取彼一将”“何如”两句简单的话, 表现的是他的自负, 这应该是他的一个致命的弱点!也可以说, 这因为他的自负伐、自矜功伐、不善用人才导致了他痛失天下。

第四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 面对乌江亭长的劝说, 项羽对乌江亭所说的话及送马给乌江亭长时所说的话, 说明项羽是一个知耻、正义之人, 并且说话做事非常果断, 毫不拖泥带水, 也说明他是个直率, 没有什么心机的人, 这是他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第五处是:末段。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当他杀了汉军几百人伤, 身负重伤时, 突然回头, 看见了自己的老部下吕马童所说的话, “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 吾为若德。”面对自己曾经的部下, 后来却背叛自己, 投靠了刘邦, 现在竟然要他命的吕马童同, 他没有愤怒, 没有责骂, 有的乒是难得的平静, 说明项羽已经不把死生当一回事了, 所以才有这样的话, 这样的语气。

全文从开头到结尾, 从垓下之围、到东城决战、再到乌江自刎, 每个场面中有关项羽的语言描写, 都能刻画出他当时的不同心理和性格, 人物语言极其个性化。

三、成功的运用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运用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项羽的形象, 也是本文的一个写作亮点。

(一) 文中有两处侧面描写

第一处侧面描写, 在文章第一段, 项羽在第一段唱完歌后, 写到“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项羽身边侍人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了单人当时的气氛, 随从的将士都哭了, 一个“能”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了, 也写尽了西楚霸王的凄惨处境;第二处侧面描写在第三段, 写到项羽与围攻他的汉军对战时, 写到“项王大呼, 汉军皆披靡”靡及“项王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这两处侧面描写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 让我们是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声威是跃然纸上。

(二) 文中有四处细节描写

第一处是在第一段, 写项羽慷慨悲歌几遍之后, 虞姬也应和着一起唱姬, 此时项羽时“泣数行”, 虎虎生威的昔日英雄也不禁潸然泪下, 这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末路英雄项羽的无限悲凉。第二处细节描写是项羽阴陵迷道时, 田父绐曰“左”左。这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田父这一指, 就把项羽指向了绝路, 看似偶然, 其实必然, 这是他过去“所过无不残灭”、丧失人心的结果。下雨的一生之所以会碰上这样一个瞬间, 也实在是因为他曾“所过无不残灭”灭, 所做确实有失“道”道, 失道寡助在下雨, 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好。情急之下的项羽被田又骗了, 也是全然不知, 等到陷入大片沼泽, 等到醒悟过来时, 为时已晚, 追兵已至!这一细节也表现了项羽直率, 很多时候做事欠考虑, 轻信别人的性格特点。第三处细节描写是第项羽面对汉将赤泉侯“瞋目而斥之”、拒渡乌江时项羽笑答乌江亭长, 对敌兵敌将恕目而叱, 对劝他渡江的亭长微笑, 一瞋、一怒、一笑;第四处细节描写是项羽自刎之前回头见到吕马童并赐头给她的细节, 把项羽这个末路英雄的复杂感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淋漓尽致。

另外, 对比也是本文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这里就不细说了。

四、结论

篇9:《文言传》的人生启示

乾文言

《乾卦》作为开篇第一卦,《文言传》对其解说也可谓是详尽之至。对于卦辞“元、亨、利、贞”,《乾文言》从“礼义”的角度将其释为“善之长”“嘉之会”“义之和”“事之干”,并指出能施行“仁”“礼”“义”“正”的人就是君子。同时,还指出乾元“能创始万物并使之亨通,具有有利、贞正的性情”,能够“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概凡天下能永恒而崇高的事物,都是具有“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的德行吧!正如《老子》中“道”的德行———“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乾文言》对爻辞的解释从人事和卦象出发,进一步谈爻辞对君子做人的启发。《乾文言》指出初九是比喻具有龙德而隐居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处在地位低下的时期,也能不被浊世所污染,不迷恋于成就功名,逃离世俗也不会烦闷;九二是比喻具有龙德而立身中正的人,能够在平常的言语中做到诚信,平常的行为中也谨慎有节,做出贡献也不自夸,拥有广博的道德并能感化天下。还提出君子处在九二的位置时,要靠学习来积累知识,靠发问来辨决疑难,要胸怀宽广,施行仁爱,做到这些,就具备了“君德”;九三是譬喻君子要进德修业,要忠信诚实、修辞立诚,并能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尺度,做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在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这样虽在险地,也能够“无咎”;九四表明贤人、君子地位的上、下还不一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此时君子要注重“进德修业”,要懂得把握时机,“或之者,疑之也”,要多方考虑,审时度势才能够由量变达到质变;九五是君位,《乾文言》指出,居九五之位的“大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何其明,与四时合其凶吉”,能够做到这些的原因是能够“奉天时”,即遵循规律;到了上九,已是亢极之位,《乾文言》深刻的指出,“亢龙有悔”的缘由是“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一味地进取而不知后退,最终会亢极而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圣人才能真正“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乾文言》对我们的人生提出了一些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阶段并能够审时度势,做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时刻“进德修业”,把握好时机,做到进退有度。做到这些,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做到危而无咎。

坤文言

《坤文言》进一步明确阐释了《坤》卦“顺”的性质,《坤》卦的顺是顺“乾”之“顺”,是“承天而时行”,秉承天的意志而顺四时以运行得当。表面上看来,《坤》“顺”似乎和《老子》强调的“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有一致之处,其实不然,《坤》是居于《乾》后,《坤》要顺《乾》,而并非《老子》所提出的一切“不敢为天下先”。“乾”是独立刚健的,它给予万物以“始”,但是“坤”却必须在“乾”的前提下给予万物以“生”,只有这样,才能“化生万物”。《坤》“顺”始终是《文言》强调的一个核心。

除了强调“顺”以外,《坤文言》和《乾文言》一样,从人事出发,对爻辞加以解释,给予我们很多人生启发。《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虽然这里原意是强调“防微杜渐”,但同样表达出了善恶有报的观点,人的性格和社会的种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慢慢积累而成,种种“善”或“不善”的做法都会影响个人乃至家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观点被后世广泛引用。“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这里解释的是六三爻辞,阴阳观点表现得十分明确,“天”“夫”“君”均为阳,“地”“臣”均为阴,《坤》卦强调的就是阴要顺阳,这也正说明《文言传》产生的年代已经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了。《坤文言》对上六爻辞的解释,也阐发出上六所蕴含的阴极生阳,阴阳在矛盾冲突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天地之间闭塞不通,即社会昏暗,贤人就会隐退,这里表达出君子不居恶世的儒家观点。“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美在其中”是含蓄的美德,内在有源头活水,才会真诚而自动地扩及他的事业。

篇10: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启示一:“对”在无痕, “话”在相扣。

在深入学习一篇课文之前, 读通全篇是学习文章的根基,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 读通全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罗老师告诉孩子们:“难读的要提醒大家注意”, “理解意思能读得更好”, “注释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把读的机会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文章, 这样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 还可以加 强学生的 记忆和理解。

【片段一】选自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师:我们今天要讲的《伯牙绝弦》是文言文, 毕竟是古文啊, 大家认为在阅读和理解文字方面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比较难懂的地方?

生:以“子期死”为开头的那一句。

师:文言文中的很多字词, 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 所以大家会觉得生疏难懂。

生:钟子期死了 (师提示:“死”可以换个说法。生表述:“钟子期去世了”) , 俞伯牙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琴声的含义了, 于是他就剪断琴弦, 摔坏了古琴, 从此不再弹琴。

师:我们先分析对于你们来说比较难懂的字。“谓”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啊?

生:觉得。

师:文言文中很多字的意思对于我们来说都比较生疏, 我们在不懂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询。 (出示“谓”的释义:淤称为。于认为;以为。盂评论。) 古文中的字词翻译为现代汉语都有很多意思。“谓”在本句中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以为。

师:句中的“乃”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应该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清楚了文言文中词句的意思之后, 读起来会更加有古文的味道, 断句也比较准确。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刚才的语句有了充分的理解。接下来哪里还存在问题呢?

生:“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比较难读, 在读的时候“兮”字要和“峨峨”连起来读, 而且“兮”字要和“若泰山”分开, 不能连在一起读。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朗读的方法, 但是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根据注释, “兮”在本句中是语气词。

师:很好,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 我们要借助注释分析文章, 并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做到正确断句。“兮”和“哉”一样都是语气词,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啊”的意思。在朗诵的过程中, 首先要把握好怎么断句, 其次在朗诵语气词的时候一定要有感情, 这样读起来才有古文的韵律。

新老师上课常常会把关注点放在教案上, 而有经验的老师更多的是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罗老师特别注重关注学情。初读课文时, 他强调首先要读得“正确”。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句“毕竟是古文啊”充分地体现出了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体会学生的感受,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活动。

【片段二】选自2009年浙江省小语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钱峰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师: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在老师讲课之前, 同学们先自己朗读一遍, 体会一下文言文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一样。大家可以说一说朗读之后的感受。

生:有些词语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见过, 朗读起来很吃力。

师:是不是与平时的课文朗诵不一样?

生:读起来很生疏, 不顺口。

师:不顺口是文言文朗读中很普遍的感受。你觉得呢? (指一位学生)

生:在读的过程中, 不像其他文章可以理解文章内容, 我觉得读起来很不习惯, 而且也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师:这篇古文虽然只有五句话, 但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它的难度。在学习古文时, 首先要能熟练地朗读。那么就随老师一起读一下吧。

(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教师在读的过程中, 注意发音和停顿, 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7-8期《伯牙绝弦》教学辩课中就这一环节有这样的争议:钱老师不应在学生还未了解文章的情况下, 就领读文章。由于学生对文章还没有理解, 在没有理解的情况就不能很好地断句、朗读。他们认为钱老师应该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 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正确地断句。但是有句古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钱老师应先让学生熟悉课文, 了解在没有讲解的情况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这样才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讲解和分析。

反观罗老师的课, 相同的环节里, 则“冗繁削尽留清瘦”,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进行引导并使学生理解虚词的含义,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使学生能通顺地朗读课文;或者通过读好语气词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巧妙、无痕地使学生顺利地读通全文。最后罗老师范读。无疑, 罗老师的“读”在此课成了某种绝招、绝艺、绝学甚至绝唱!这里隐藏着本分的“读”、本色的“读”、本真的“读”。

启示二:“对”在悦纳, “话”在深刻。

元代程端礼有一句名言:“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平时多读书, 在读书上多下一些功夫, 写文章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学生在平时对不同方面的书籍都有一定的了解, 课堂上积极发言, 可活跃课堂气氛。罗老师上课时的布置和课堂内容的讲述, 充分地体现出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并且体现出罗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

【片段三】选自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师: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现出伯牙善于弹琴, 而钟子期善于倾听呢?

生:可以从文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对话中体现出来。

师:大家既然可以找出这些语句, 那么对于这些语句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伯牙在弹琴的时候, 心中想到的是对高山的感叹, 钟子期就说:“好啊, 琴声如高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到流水时, 钟子期就说:“好啊, 琴声像江河一样广阔。”

师:大家在理解古文时, 首先要借助注释, 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 联系上下文,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 这种方法很普遍也很有效。

师:在这两个句子中出现了“善”字的两种用法, 那么前后两种用法相同吗?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生:“善哉”的“善”是钟子期感叹俞伯牙弹奏曲子的优美, 是“好”的意思。而“钟子期善听”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师:不错, 对两个“善”的意思的分析都很正确。文言文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善哉”是钟子期对俞伯牙琴声的赞叹。

生:琴声真好听啊!

生:琴声真美妙啊!

师:在古代赞叹的时候就说“善哉”。

师:谁能尝试一下, 把钟子期在听到俞伯牙琴声后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随之朗诵)

师:“善哉”是语气助词, 在朗读的过程中, 一定要读出钟子期对俞伯牙的赞赏之情。当你读到钟子期所说的“峨峨兮”和“洋洋兮”的时候, 眼前是不是也出现了与钟子期一样的画面呢?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比如罗老师, 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 用“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俞伯牙的琴技, 而且体现出了钟子期对俞伯牙的理解。并且联系全文与“善哉”中的“善”做对比, 不仅让学生理解到了“善”字的不同含义, 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气词的掌握。

在这一环节中, 罗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1) 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 善于引导学生, 并在学生提出问题时, 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2) 注重文言文的词语特点。运用“善”字联系全文, 使学生深刻理解“善”的意思, 使学生熟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 朗读指导。首先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断句。

在教学中, “读”与“悟”如影随形, 读中悟“言语形式”, 悟后读“意象情味”, 既在文字之表, 又在文字之里。在教学过程中, 罗老师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家, 又似一名出色的导演, 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去思, 步步深入而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 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

启示三:“对”在空白, “话”在倾吐。

在教学中, 罗老师填补了课文的空白, 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教师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 又相互感染着, 让课堂因补白而充实。

【片段四】选自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师:历史上有很多关于伯牙所弹琴声优美的记载, 他们都喜欢听俞伯牙弹奏并能感受到琴声的美妙, 但是他们能感受到俞伯牙在琴声中所寄托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吗?

生: (齐) 不能。

师:那么对他来说, 知音是谁呢?

生:钟子期。

师:谁能感受到他在琴声中蕴含的感情呢?

生:钟子期。

师: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这个意思。

师:现在请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 假如你是俞伯牙, 对于你的琴声, 很多人能感受到其美妙, 但无一人懂你, 你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但是在碰到钟子期之后, 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 他都能感受到的时候, 你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对于子期, 你又有什么话要说?

这一读写结合,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使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 从而实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学旨归。

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不断的交流活动来看, 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故事的讲解, 学生对他们珍贵的友谊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有感而发, 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这是心与心的交流与理解, 是一种灵魂深处的精神契合。

【片段五】选自特级教师闫学执教的《伯牙绝弦》

师: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 在遇到钟子期前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的, 但他听到的可能只是些恭维的话。

生:只是在恭维他, 说他弹琴弹得太好听了, 却没弄懂到底好在哪儿。

师:他需要这样的恭维, 表面上的赞美吗?

生:不需要。

生:他的所想所念只有钟子期能感受到。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只有钟子期会感受到伯牙心中巍峨的高山。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 也只有钟子期能感受到伯牙心中广阔的河流。

师:当伯牙听到毫无意义的赞美时心情会怎样?

生:失落。

生:伤心。

生:忧郁。

……

师:他的心里一定会发出呼唤。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 你在哪儿呀?

师:后来, 他找到了知音。面对子期, 他的心情怎样?

生:激动。

生:欢乐。

生:心奋。

生:高兴。

……

师: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 这句话是什么?

生:你是我的知音。

生:知我者, 子期也。

其实闫老师已经找准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 可是罗老 师以其独 特的姿态———让学生以文言文的方式进行对话, 使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得更有效。

篇11: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

要我“对牛弹琴”?

美女琴师遇尴尬

2006年5月的一天,女孩赵丽丽在一家咖啡厅演奏完钢琴后,起身收拾东西准备离去,突然,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追上她,说:“小姐请留步!我能请你坐下来喝杯咖啡吗?”赵丽丽疑惑地看着他,对方立即赔着笑脸解释:“请别误会,是这样的,我想和你谈件事……”

这个中年人叫郭志新,是洛阳一家奶牛场的老板。一年前,他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奶牛养殖会议,从会议上得知国外有些奶牛场老板为了给奶牛催乳,专门请琴师给奶牛演奏一些轻音乐,效果很不错。此后,他又专门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信息,均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效果,于是他决定大胆地尝试一下。他今天来这里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找琴师的。

再说赵丽丽,今年26岁的她,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5岁时开始学习弹钢琴。2005年7月,她从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洛阳市做起了专职琴师……

听了郭志新“对牛弹琴”的介绍,赵丽丽脑子里涌上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这个人神经有点不正常。“对不起,您找错人了,我对这个没兴趣!”她微笑着拒绝了对方。但是对方恭恭敬敬地递给他一张名片说:“没关系,什么时候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

赵丽丽回家后,越想越觉得可笑:对牛弹琴,奶牛能听懂什么,就会增加产奶量?这有科学依据吗?想着想着,她不禁感到有些好奇,便打开电脑,上网搜索关于“对牛弹琴有利于奶牛增加产奶量”内容的搜索。让她没想到的是,果然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资讯,均认为奶牛听音乐有利于舒缓情绪,增加奶牛的食量,可是,为什么非要请琴师现场演奏呢?播放音乐不行吗?

赵丽丽的好奇心被激起了,她忍不住拿起电话,拨通了郭志新的手机,问了他这个问题。郭志新笑着解答了一些问题。

“但是,请琴师现场演奏,会增加成本的啊!”赵丽丽说。“你平时在外面演奏报酬多少?郭志新问。“每小时50元-80元不等吧!”“那我给你每小时120元吧!怎么样?”郭志新爽快地说。这个报酬对赵丽丽确实有些吸引力,她沉吟了一下说:“我考虑考虑吧!”

经过了一夜的考虑,赵丽丽决定先去郭志新的奶牛场参观一下再作决定。当天下午,赵丽丽在郭志新的陪同下参观了郭志新的奶牛场。最后,她决定接受这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对牛弹琴,“奶牛催乳师”的

角色困难而又精彩

尽管赵丽丽思想前卫大胆,可接受“对牛弹琴”这样特殊的工作,她还是有很多顾虑。一说到琴师的职业,别人就会十分歆羡地想到她一定是穿着优雅的职业装,工作在那些富丽堂皇的高雅场所里,现在自己却跑到一家奶牛场去“对牛弹琴”,这不成了别人的笑柄吗?再说,她的父母都是思想比较保守的人,爱面子,要知道了这事,多不好。因此,赵丽丽在签合同之前,并没有跟父母和周围的亲朋提起过这件事。

2006年5月28日,是赵丽丽到奶牛场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早上9点,郭志新让厂里的员工把早已经买好的电子钢琴摆放好,接下来就该赵丽丽“表演”了。厂里第一次出现真的“对牛弹琴”的场面,而且琴师又是一个时尚靓丽的女孩子,自然吸引了几乎全场员工前来围观。就在她打开修长的食指开始弹琴的时候,周围的“观众”发出了情不自禁的哄笑声。这让她感到慌乱和不安,但赵丽丽毕竟是专业搞演出的,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你就当眼前的奶牛全都是酒吧里的观众,什么都不要想!忘记周围的一切!”于是,她微微地闭上眼睛,很快沉浸在自己所演奏的行云流水一般的乐曲中……演奏完毕,周围响起了掌声时,她这才发现,四周又多了许多前来看热闹的人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牛弹琴”的过程中,赵丽丽渐渐感到了一些乐趣。奶牛是很聪明的,非常通人性。当每天上午的演奏成为一种习惯后,它们也渐渐习惯了在现场演奏的美妙的音乐中进食,同时对演奏者赵丽丽表示了非常友好的态度。每天赵丽丽到达后开始演奏前,奶牛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十分温和地向她行注目礼,有的还摇头摆尾以表示兴奋和欢迎。同时,当她演奏完毕后,奶牛们也会不约而同地目送她离开,伴以依依不舍的哞哞叫声。有些奶牛因为情绪不好会很烦躁,但在听到她演奏的悠扬舒缓的琴声后,便会渐渐安静下来,安心地进食。最重要的是,“对牛弹琴”真的起到了很好的催乳效果:在赵丽丽开始演奏后的第一个月,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比以前平均高了1公斤左右!赵丽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奶牛催乳师”竟然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心里备感欣慰!

但赵丽丽没想到,她“对牛弹琴”的事情很快就不胫而走了,也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2006年8月9日下午,她去洛阳市一家咖啡厅演奏。演奏完毕后,咖啡厅的李总把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交给她一个红包,说:“赵小姐,这是你这个月的薪水。明天你可以不用过来了。”赵丽丽吃惊地问:“为什么啊?我有什么做得不好吗?”李总用十分职业性的微笑回答她:“没有。实在对不起,只是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客人在你的眼里都变成奶牛,传出去的话,对我们的生意会有很不好的影响……”

演出合同的解除,让赵丽丽每个月损失了几千元的收入,使她感到有些沮丧。幸运的是,当郭志新听说这事后,主动提出将她的演出报酬提高到每小时160元,弥补了她的一部分损失。她便想:给牛弹琴也是弹,给人弹琴也是弹,牛听懂听不懂不说,有产奶量的增加为证;即便是人,又有几个能真正听得懂音乐的呢?与其给那些素质低下瞎起哄的人演奏,还不如为奶牛演奏呢!这样一想,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干下去的决心!

顶住压力,

将“对牛弹琴”进行到底

赵丽丽“对牛弹琴”的事情被她的同学和朋友们得知后,大家都十分惊异,一致表示反对,劝她赶紧“收手”,不要再干下去了。过去那些围绕在她身边的男孩子也纷纷像中了邪似的,对她避而远之了。但让赵丽丽感到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一周后的晚上,她从咖啡厅演奏回家,父母把她叫住,问:“丽丽,听说你做了什么奶牛催乳师,整天对牛弹琴,有这事吗?”赵丽丽赶紧赔着笑脸“嗯”了一声,试图跟他们打马虎眼,“爸、妈,我好累,先回房去休息了!”

“给我站住!”父亲赵江山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8度,“太不像话了!竟然连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都干!当初为什么不跟我和你妈商量?你眼里还有没有我们的存在?!”由于太激动,父亲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的。赵丽丽赶紧把求助的目光转向母亲,可是母亲也阴沉着脸责备道:“你这孩子,这样荒唐的事都能做出来!什么也别说了,向你爸认个错,以后别去就是了!”

“不行,爸、妈,我和人家签过合同的……”赵丽丽试图辩解。

“签过合同也不行!你说,要赔给他多少钱?这钱我们给你出了!”父亲丝毫不妥协地说,“你要不想解约,那以后我们就没有你这个女儿!你就看着办吧!”

由于父母的反对态度十分坚决,最后,赵丽丽只能给郭志新打电话,要求先暂停一段时间不去演奏。如今,她只剩一家咖啡厅可以演出了,每天窝在家里,心情十分烦闷。由于心情不好,2006年10月中旬,她在咖啡厅演奏时接连出现重大失误,结果,对方也中止了和她的合同。这下,她彻底“赋闲”在家了!

从每月收入上万元到突然没有了任何收入,赵丽丽心里无比失落,再加上每天呆在家里又没有任何事做,无聊到了极点,她的心情变得越来越坏。一个人连自我的价值都实现不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做“奶牛催乳师”虽然听上去不够体面,但却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什么不去做呢?经过再三考虑,她下定决心继续做自己的“奶牛催乳师”。当她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决定时,父亲暴跳如雷,让她离开这个家,以后再也不管她了。赵丽丽于是不顾母亲的阻拦,收拾收拾东西,到外面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住下了,然后重新恢复了到奶牛场的演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启示】相关文章:

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04-25

弹琴的启示600字作文04-27

对牛弹琴的故事04-10

对牛弹琴的意思是什么04-19

弹琴的好句精选04-16

弹琴的领导与熬夜的领导04-15

弹琴古诗05-03

布娃娃弹琴教案04-08

学弹琴作文200字04-12

听弹琴原文及赏析04-12

上一篇:圆面积计算下一篇:关于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