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2024-04-12

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精选11篇)

篇1: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英语词汇不同于汉语词汇,它属于拼音文字,在拼读与拼写形式上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同时,英语词汇有一词多义,有具体含义、抽象含义之分,有多种搭配及习惯用法等特点。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有机地结合英语词汇的特点与新课改的要求学习英语词汇。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 词汇形式。包括发音、拼写、词根与词源,根据组词规律了解相关词汇。

2、 词汇的语法规则。如英语名词单、复数,代词的性、数、格,动词人称、时态、语态变化等。

3、 搭配。指词与词间固定的关系,包括词组与习惯的词序等。

4、 功能。词性及在不同的场合如何确切地使用各类不同的词汇及其同义词等。

5、 意义。包括词典中的意义、与第一语言相对应的第二语言的词义、与某词相关的词之间的异同,以及使用词汇中的词义变化等。

篇2: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1、根据“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大纲中各章“知识点”总结学习内容。

2、根据“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大纲中各章“知识点”的要求,总结和分析本人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逐知识点进行)。

3、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学习体会。

4、对“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的建议。

篇3: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近几年,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致力于高职专业教材建设, 出版了一系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杨建平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2]一书让人深受启发。

一、《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本有特色的高职教材

由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杨建平副教授结合多年高职教学的经验所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出版, 该书是《证券投资分析》[3]的配套教材, 同时也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教材。

(一)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适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了职业院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 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教学特点。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作者结合了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职业岗位的角度构架高职教材内容的体系, 力求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内容的简洁性, 以便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全书共分为5篇:第一篇简明扼要介绍了《证券投资分析》各环节的学习要点, 该篇将学科的各知识要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环节的重点。第二篇对《证券投资分析》各章的思考题进行了解答, 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个重点问题进行引导。第三篇结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大纲, 安排了大量的分类练习题, 分别为学生准备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4种题型的习题。这些分类练习题将全课程的知识点汇集成1 000多道客观性习题, 通过学生完成分类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消化掌握课程知识, 熟悉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第四篇是实训。该部分按照证券投资活动的过程特点, 设计了19项实训内容, 通过实训, 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内容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进行设计, 学生通过实训, 可以得到从认识、体会到掌握、运用的一体化综合训练, 突出了实践训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五篇介绍了一些股市常用术语, 这些术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与证券投资相关的知识。该书还详细介绍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 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从内容的安排来看,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高职教学的实践性

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等职业学校由于社会职责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教学活动有其显著特点, 即以职业需要为基础, 以技能培训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办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需要。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突出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书中设计了19项实训, 通过实训, 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涉及证券市场实地考察、证券交易行情识读、证券交易系统的使用、股票交易程序、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行业发展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日K线和周K线图的绘制、趋势线的绘制、压力线和支撑线的绘制、反转形态的绘制、整理形态的绘制、突破形态的绘制、分析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要领、模拟开户等技能训练内容。对每一项实训内容,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学生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出发, 通过每一项实训, 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每一项专业技能。

(三)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全程考核、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实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模式[4]。这一模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 注重过程考核, 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的考试, 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 (2) 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 结合岗位需求, 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 将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 (3)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 通过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所设计的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系列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 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 而且成功助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养和岗位需求的结合, 使之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深受学生欢迎。

二、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 现有高职教材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 高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编写高职教材, 首先要明确高职教材的特征, 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校教材的基本特征, 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因此, 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 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 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职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编写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 高职教材要摆脱以理论知识、理论分析为主的模式, 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操作与实训, 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 并贯穿始终。

2. 突出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 要求就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为此, 编写教材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 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 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 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 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 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 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 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 而是指综合职业能力。

(二) 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1. 明确培养目标, 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作用是将成熟的技术或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或服务, 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才能确定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要求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 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材不仅只是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 更应通过实例介绍其运用方法。

2. 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因此, 必须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些专业的课程结构及相应的教材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学科中心的痕迹, 难以摆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分类模试, 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训练不突出, 且教学时间安排相对偏后,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前期对专业目标不了解, 专业意识淡薄, 学习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目的性不强, 导致理论脱离实际, 知行脱节, 而且缺乏情感因素的有力促进,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 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 必须突破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来设计课程的方式, 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为若干模块, 专业知识提前渗透, 实践教学相对独立, 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 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只有科学地构筑课程体系, 理顺课程间的关系, 才能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范围, 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

3. 立足职业岗位要求, 突出能力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学科体系, 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实现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目标。因此, 课程的本质就必须是以能力为本位加以编制和实施。首先, 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 分析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综合能力;其次, 要分析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哪些单项能力所构成, 这些单项能力, 又由哪些能力要素所构成, 而这些能力要素则是应知应会点或知识点;第三, 要以所确定的能力要素为基础, 调整组合成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能力为本位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指导教材的建设不容忽视。实践课程教材应提供某些在理论教学中未讲授而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在介绍设计步骤和具体方法的同时, 应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教材内容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材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师应根据课程和职业岗位要求, 整合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教材建设,岗位要求,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建平, 李晓莉.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之道[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20-22.

[2]杨建平.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3]李晓莉.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篇4: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高职 外语教学 词汇量

一、教材词汇量要求过低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过低的词汇量要求导致生词密度过低

我校的外语教材采用的是新视野教程,该套教材每个单元分A篇和B篇,每篇文章的总单词数大约在900左右,生词基本上控制在5%之内,基本没有生词量过少或过多的文章。但这种生词密度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根据教育专家Laufer的观点,5%的生词密度是指课文上下文有效猜词的条件,也就是说在没有注释和教师讲解的情况下理解并获取所阅读文章的有效信息,这里的文章指的是一般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精读课文和有特别教学目的的文章,其生词密度应该要比单纯的考试中为获取信息的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得多,也不能等同于课外娱乐消遣的英文杂志小说等。系统的课堂学习其目的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果教材中的课文不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读懂,那么作为教学工具的教材本身也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当下的外语教材编写中,忽视教学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能力,“一刀切”地控制生词密度是不太恰当的。

其次,5%的生词密度真实性存在疑问。我国的外语教材读写教程一般是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的,词汇量要是4795个,但是高中毕业生就需要掌握3500个词汇。照这个算法,高职两年外语学习中,每册的新词分配是322个,按10个单元20篇课文算,每篇课文是16.1词。每篇课文大约900词,生词密度1.7%,远远低于5%。这种生词的输入量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教材的生词输入量太低,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不满,很多人自己购书背词汇,在校外参加外语培训的也不在少数。

(二)过低的词汇量要求很难保证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根据大纲要求,高职大学俄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以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进行顺畅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以满足我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但是,如果学生的词汇量过低,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要求也无从谈起。一个人的词汇量储备情况不仅会影响他的接受性技能,也会影响他的口语以及书面的表达。高职生实际交流能力低下,文字表达内容贫乏空洞,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量过低,这也直接导致高职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低下。

二、制约提高高职生词汇量要求的因素

制约提高高职生俄语词汇量要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外语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基本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来进行的,所选文章的长度和生词量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以便于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讲解。这就忽略了学生的潜在语言学习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精讀教学法注重的是详细分析和朗读背诵,很容易制约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量。但是,如果综合教程中把阅读作为单项技能课程单独列出学习的话,那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就不会只接触20篇文章那么简单了。如果教师给学生明确任务,每个学期在阅读课上完成40000-50000词的文章,期间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指导和培训,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外语等级考试

我国进行外语等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考试。据统计,我国每年本科生的四级通过率也只有60%左右,所以等级考试进一步提高词汇要求的空间不大,如果词汇量再加大的话可能通过率会更低。那么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我国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生通过等级考试有困难的原因,其中词汇量过低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考生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甚至听力分数的提高,这些方面由于受到词汇的影响也很难会有大的突破。试想,如果等级考试不是考核教学水平的考试,而是社会水平考试,那就可以做到教考分离,没了这个束缚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词汇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考核教学性质的等级考试阻碍了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过分注重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俄语中最基本的词大约有10000多,这10000多词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的词,大约5000个。只要掌握了这个量的词汇,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日常交际活动。另外一种就是专业术语,也叫学术共核词汇。对这些学术词汇的掌握与否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的话,这些学术共核的词汇就似乎变得没有必要了。意思是说,只要掌握了跟日常交流密切相关的日常交际积极共核词汇(大约4700左右)就可以应付日常交际,甚至在实际交流中还可以配合语境以及身势语,这些词汇也不需要。所以,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应积极转型,单纯地培养一般性的听说交际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应该逐渐转移到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上来,否则,我国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对高职生的词汇量要求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三、提高对高职生的词汇要求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纠正应试教学

我国历次的教学大纲的词汇要求都是以四级词汇为中心的,所以大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教材里把四级要求的一般词汇全部标黑来凸显其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反复讲解。显然,学生的词汇量就被桎梏在了四级要求的4700词之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如果在教学中把一般要求的4700词和10000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学生学习也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那么他们的词汇量才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所以,提高词汇量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纠正应试教学。

(二)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对高职生进行基础俄语的教育或者是通过了等级考试后就不再进行后续的俄语教学,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俄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大受影响,如果提高对他们的词汇量要求的话,单纯地通过等级考试就不是他们奋斗的“终极目标”了,外语学习就实现了“不断线”的原则,所以,提高词汇量的要求对于我们外语教学的发展有一定意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重新认识俄语和俄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2]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国外语.

[3]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与强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

篇5:党小组学习内容要求

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

2月

党小组名称和工作宗旨讨论 3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体会交流 4月

篇6: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词汇研究新趋势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现代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词汇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词汇研究的新趋势,现代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应突破传统的窠臼,找准确有可比性的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显示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和数理语言学的特色.

作 者:张维友 ZHANG Wei-you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32(5)分类号:H03关键词:新趋势 词汇 英汉语 方法 内容 对比研究

篇7: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一、为什么要学习地缘政治学?

1、地缘政治学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中国的地缘政治学研究现状

3、知己知彼,学以致用。

4、正确认识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避免犯“决定论”和“虚无论”的错误。

二、西方地缘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1、地缘政治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1)契伦(Kjellen)

(2)豪斯浩弗:在慕尼黑大学创立地缘政治研究所,主办《地缘政治》杂志。代表作《日本帝国及其地理演化》、《太平洋的地缘政治》、《今日世界政治》曾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热衷于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研究。

(3)拉采尔(Ratzel,1844~1904):“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认为国家像生物一样,是一种生物有机组织形式,其社会行为遵循生物规律。国家也像生物一样,有一种相当于头脑的组织在操纵着自身活动。国家有机体的生存和运行依赖于他所在的环境,如同生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认为国家有机体通过其领土扩张而增强力量是必然的。拉采尔借用生物的生长、斗争、演变和衰亡概念与国家,藉以表述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对拉采尔地缘政治学主要理论的评价:他的理论没有区分作为生物的人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及其组成的社会的区别。国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不能等同于生物规律,更不属于自然规律。国家有机体学说本质上的比拟是错误的。拉采尔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被他人利用。

(4)马汉的海权论:海上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能在海洋上自由行动,并在必要时阻止海上自由贸易竞争。为此必须有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的海军。

(5)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绘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

(6)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学说: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7)柯恩的“分裂的世界”图式

(8)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命题具有启发意义。从“大文化”或者“大历史”的背景中,更多注重新的主体(民族、种族、各种集团等)、新的势力(宗教势力、文化势力等)的互动关系来研究国际关系富有新意。

(9)亨利.基辛格对世界新秩序的思考:21世纪国际体系将以表面上自相矛盾为特征:一方面是分化,另一方面却是全球化。从国家关系的层次看,新秩序将比冷战时期的僵硬格局更接近于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即几个强国并存。将来是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可能还有印度6强和其它中小国家。国际关系则成为真正全球化,其新出现的问题只能在全世界,特别是所有大国参与下才能解决。

(10)布热津斯基关于“失控世界”的见解:布热津斯基是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哥伦比亚大学战略学教授。1993年发表《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的混乱》、《大棋局》

(11)战后地缘政治学者的视野相对开阔,试图把地理因素放在与经济、文化等相应的位置去认识它对政治的作用,形成总体的综合的观念。研究方法也有进步,从传统的经验归纳到运用逻辑分析,还有系统方法、行为主义方法等等。开始以新的、多元的视角审视世界。

三、中国古代政治地理思想

五服制:《国语.周语》:“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外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着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五服即5个不同层次的政治地域构成的地缘政治体系。

管仲:“地者,政之本也”。说明地理环境是政治活动的基本因素。孙武:《孙子兵法》略有政治地理学之端倪。

孟子:认为“诸侯之宝有三:土地、人民、政事”。强调了诸侯治国必须重视地理环境,同时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国家组成的三要素。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政治地理观。范睢:远交近攻政治地理观 诸葛亮:三分天下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环形结构:中原王朝----羁縻地区---藩属国 国防思想:以藩为屏、以夷制夷、中国中心论: 重陆轻海:

四、中国近代政治地理思想 林则徐海防边防并重思想 孙中山陆海空权并重的地理政治观 关注时事、关心未来、关怀人类

东亚共同体:尽管到目前为止,“东亚共同体”这个概念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澄清,但值得关注,它包括哪些国家?谁来主导共同体建设过程?在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亚洲如何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谈判与地缘政治:

一、人类发展历史上第一次面临关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考验全人类的智慧。

二、人类需要检讨以往的发展模式。

三、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由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绿色技术、绿色革命)。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思维应运而生。

四、“中国威胁论”在经历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即“中国环境威胁论”。

五、在国际政治中,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气候、能源、公共卫生等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六、气候谈判也是一种地缘政治:谈判结果会直接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碳关税、碳金融、碳市场将是未来经济活动中常见的词汇。国际贸易中的环境保护主义、低碳技术转让、减排资金的管理权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问题。

篇8: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一) 过低的词汇量要求导致生词密度过低

我校的外语教材采用的是新视野教程, 该套教材每个单元分A篇和B篇, 每篇文章的总单词数大约在900左右, 生词基本上控制在5%之内, 基本没有生词量过少或过多的文章。但这种生词密度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 根据教育专家Laufer的观点, 5%的生词密度是指课文上下文有效猜词的条件, 也就是说在没有注释和教师讲解的情况下理解并获取所阅读文章的有效信息, 这里的文章指的是一般文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精读课文和有特别教学目的的文章, 其生词密度应该要比单纯的考试中为获取信息的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得多, 也不能等同于课外娱乐消遣的英文杂志小说等。系统的课堂学习其目的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如果教材中的课文不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读懂, 那么作为教学工具的教材本身也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当下的外语教材编写中, 忽视教学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能力, “一刀切”地控制生词密度是不太恰当的。

其次, 5%的生词密度真实性存在疑问。我国的外语教材读写教程一般是按照大纲要求编写的, 词汇量要是4795个, 但是高中毕业生就需要掌握3500个词汇。照这个算法, 高职两年外语学习中, 每册的新词分配是322个, 按10个单元20篇课文算, 每篇课文是16.1词。每篇课文大约900词, 生词密度1.7%, 远远低于5%。这种生词的输入量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教材的生词输入量太低, 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不满, 很多人自己购书背词汇, 在校外参加外语培训的也不在少数。

(二) 过低的词汇量要求很难保证课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根据大纲要求, 高职大学俄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方面, 以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进行顺畅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以满足我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但是, 如果学生的词汇量过低, 这个目标是很难达到的, 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要求也无从谈起。一个人的词汇量储备情况不仅会影响他的接受性技能, 也会影响他的口语以及书面的表达。高职生实际交流能力低下, 文字表达内容贫乏空洞, 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量过低, 这也直接导致高职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低下。

二、制约提高高职生词汇量要求的因素

制约提高高职生俄语词汇量要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外语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基本仍然是按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来进行的, 所选文章的长度和生词量都有比较严格的控制, 以便于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讲解。这就忽略了学生的潜在语言学习的能力, 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精读教学法注重的是详细分析和朗读背诵, 很容易制约学生在外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量。但是, 如果综合教程中把阅读作为单项技能课程单独列出学习的话, 那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就不会只接触20篇文章那么简单了。如果教师给学生明确任务, 每个学期在阅读课上完成40000-50000词的文章, 期间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加以指导和培训, 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 外语等级考试

我国进行外语等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的考试。据统计, 我国每年本科生的四级通过率也只有60%左右, 所以等级考试进一步提高词汇要求的空间不大, 如果词汇量再加大的话可能通过率会更低。那么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我国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生通过等级考试有困难的原因, 其中词汇量过低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考生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甚至听力分数的提高, 这些方面由于受到词汇的影响也很难会有大的突破。试想, 如果等级考试不是考核教学水平的考试, 而是社会水平考试, 那就可以做到教考分离, 没了这个束缚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词汇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带有考核教学性质的等级考试阻碍了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 过分注重对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俄语中最基本的词大约有10000多, 这10000多词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的词, 大约5000个。只要掌握了这个量的词汇, 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日常交际活动。另外一种就是专业术语, 也叫学术共核词汇。对这些学术词汇的掌握与否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的话, 这些学术共核的词汇就似乎变得没有必要了。意思是说, 只要掌握了跟日常交流密切相关的日常交际积极共核词汇 (大约4700左右) 就可以应付日常交际, 甚至在实际交流中还可以配合语境以及身势语, 这些词汇也不需要。所以,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应积极转型, 单纯地培养一般性的听说交际能力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应该逐渐转移到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上来, 否则, 我国大学教育中尤其是对高职生的词汇量要求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

三、提高对高职生的词汇要求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纠正应试教学

我国历次的教学大纲的词汇要求都是以四级词汇为中心的, 所以大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教材里把四级要求的一般词汇全部标黑来凸显其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反复讲解。显然, 学生的词汇量就被桎梏在了四级要求的4700词之内, 很难有大的突破。如果在教学中把一般要求的4700词和10000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学生学习也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那么他们的词汇量才有较大提高的可能。所以, 提高词汇量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纠正应试教学。

(二) 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对高职生进行基础俄语的教育或者是通过了等级考试后就不再进行后续的俄语教学,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俄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大受影响, 如果提高对他们的词汇量要求的话, 单纯地通过等级考试就不是他们奋斗的“终极目标”了, 外语学习就实现了“不断线”的原则, 所以, 提高词汇量的要求对于我们外语教学的发展有一定意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重新认识俄语和俄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 .

[2]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国外语.

篇9: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初中科学;初中化学;教学衔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3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理科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中小学十二年的科学教学体系,应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在这“合-分”一体的体系中,六七年级的科学课程是第一阶段综合教育的后期,九年级化学则是第二阶段分科教育的前期。做好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随着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理清两门学科的相关主题、各自的内容和要求,并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和相同的实验探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比较,是衔接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线教师实施衔接教学的重要抓手。

2 内容和要求的梳理

2.1 确定共同主题

初中科学和化学是以各自的主题编排的。化学学科是以分科知识确定单元主题的,而科学学科的主题是融合型的,它是以物质、能量、信息为基本结构,以科学、技术、社会为综合的基本线索,以跨学科领域确定主题的。也就是它们确定主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确定共同的主题呢?就必须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及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编排共同的主题。根据这样的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共确定了七个主题: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能源、水、空气、溶液、金属。

2.2 理清学习内容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有些内容还分散在不同的主题中,那么在梳理时,怎样在共同的主题下,来编排两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呢?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2.2.1 核心知识梳理原则

有些主题的知识很多,涉及的面很广。如主题“水”,其中水的分布、水的含量、节约用水等知识,由于不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对此没有进行梳理,以确保梳理内容的精炼化。

2.2.2 分散知识整合原则

有些知识分散在几个主题中,为了便于两门学科的比较,我们将分散知识进行了整合。如主题“空气”,我们把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知识整合到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中,这样就和科学学科的主题保持一致,便于进行比较。

2.2.3 知识点编排原则

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各自的主题有差异之外,其知识内容的编排也是不同的,为了使两门学科的教师都能方便对照,我们采用了按知识点编排的原则,这样避免了按某一学科编排的不足。如“实验探究”主题,我们按知识点分成:了解实验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

3 明确各自的教学要求和相互关系

3.1 明确教学要求

科学学科与化学学科有许多主题涉及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充分体现了内容主题下知识点内在的发展性。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各自的要求,并且以比较清晰的方式把各自的要求呈现出来。这里我们以专题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为例说明该主题下两门学科所对应的学习内容的各自要求[1~2],见表1。

3.2 明确学习内容间的关系

通过梳理和比较,我们发现科学与化学的内容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为我们研究衔接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帮助,在研究中我们初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3.2.1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递进的关系

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3.2.2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对接的关系

如:溶液

3.2.3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补充的关系

如:水

3.2.4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完善的关系

如:金属中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科学与化学学科相关内容的要求不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符合“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使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成为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

4 教学建议

在理清了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后,如何很好地进行两门学科的衔接教学呢?

4.1 注重知识的正确把握

正确把握知识,就要做到认知要精准,理解要到位。如科学“溶解”一节教学中,对溶液的组成,我们只要求掌握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不必掌握。对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是初步学会,还没有到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程度。

4.2 注重三维目标的全面提升

梳理和比较更多呈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以在具体的衔接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衔接研究,实现三维目标的螺旋上升。例如初中科学和初中化学都有“溶液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内容,内容也十分相似,但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见表2。

4.3 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后,最后还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比较注重化学课如何衔接好科学课,至于科学课如何更好地为化学课的衔接做好准备研究较少,所以要做好化学与科学学科的衔接,两门学科的教师要对各自学科和衔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要认真研究,通过备课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下面以“物质的溶解”一节的整体设计为例,说明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由图1可见,科学课设计每个活动时把学生引向“做”中学、“想”中学和“用”中学。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化学课设计教学时,对科学相关内容作了充分的了解,在原有学生能力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实验技术,将学生易混淆、较抽象的知识显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

此外,我们还要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规律,考虑学生的实际起点,注重衔接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只有这样,衔接教学才能接得准、接得顺、接得好。

参考文献:

[1]王运生.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19~20.

篇10:词汇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2.养成阅读习惯,是上述词汇和语法任务能够实现的必经之路,也是终身学习必备的能力。为完成任务使用教材简介和需要家长协助孩子习惯养成的措施如下:

二、教材及补充材料:

下列文字关键词:学习素材

素材说明

学习要求

(一)学习主体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书——教学内容主线,十一前完成了starter四个过度模块,十一假后至期末计划完成初中正式课程八个模块。要求:只要书上遇到的词就要能够听读、会读、会拼写,会在句型中使用。所以专门备有英语默写大本。每星期至少有三次默写任务。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还很弱,真诚希望家长们配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一定是先在别的本上默会,再默在默写本上,然后自己对着答案改错,错的在默写本上多写几遍写会。只要有默写作业,第二天或者之后的几天里就会小卷考核,小卷整洁地贴回作业本上,错过的词在家长监督下写10遍,句子写三遍,不是惩罚,是为写会。

(二)主体配套学习内容

1.口语100,必用。实在不能用的,蓝色2号小练习本专门的签字本,每天必交。建立特殊群体名单,做到检查到位,确保学习效果。2.课件:课件展示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内容较少时作为语法梳理主线使用。所以可以作为复习和补充笔记依据。此外,教材重点句型归纳,翻译句子练习,随堂小卷答案也会呈现在课件里。

所以请家长们及时为孩子们下载课件,叮嘱孩子以课件为线索,认真复习、预习、改错、写作等。这是学会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下载位置:英语学习群“文件”里找。QQ群号:295683630。建议家长每天浏览一遍。进入后先翻看历史消息,也许好多问题迎刃而解。

3.教材补充练习册:十一之后发,主要作为课后作业使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4.教学案:已在学生手里,始于正式课程M1,概括课本主要教学内容,提供基础训练题型,是一中自编的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消化课本重点的补充教材。十一之后使用。

(三)课外拓展

1.六下英语书:作为词汇巩固和阅读素材使用。十一前完成了词汇背诵。十一后阅读考核。

2.英语大阅读课程:两本各26页,分别装订整齐,第二本暂时放家里,第一本字母系列每天必带,以学会单词记忆规律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段的理解力为编写目的。每天必读,单词必记,培养语感,同时掌握单词发音规律,迅速扩充词汇量。真正懂得了它的价值,按老师要求每天诵读,真正习得了方法又肯下功夫记忆的孩子才能收获轻松记读单词的技巧,受益终生!

有的孩子至今没按要求,两本书都带着,或者顺序混乱,严重影响上课效率,请家长们协助孩子做好装订整齐,并适时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

3.Flash 动画故事。

这些故事是最好的老师,最纯正的语境,最本土的英语语言国家生活,每个都是亦真亦幻栩栩如生的英语世界。跟着英语动画学英语,不紧能够直接轻松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也是阅读量的很好补充。词汇在真实的语境中反复呈现,孩子们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Autumn为例,它一首秋天的颂歌,也充满西方生活和文化的点滴,语言优美而活泼,丰富而轻松。而Camping 则是一篇精致的写作范例。请家长们想办法下载软件给孩子们观看。

4.课外阅读:每天不少于20分钟。特制了阅读监控表,请家长们一定确保孩子真实的完成了阅读过程,认真对待签字。

目前,我给两个班添置了三套书,一套书还没到,供借阅。1本书借期一星期,英汉两本同时借借期2星期。可作为每天英语阅读书目。但英语阅读也可以以大阅读没讲到的页码为素材,更可以自备英语读物。书还没到齐,所以先让90分以上学生优先借阅。一方面作为激励,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学生基础,词汇量不足读起来会很困难,所以也建议本次考试没考好的同学还是以课本和课内阅读如大阅读课程为主,六年级下册也是很好的阅读教程,尤其建议六下单词默写出现较大漏洞的同学,抓紧时间弥补记忆,那也是这几天的作业,十一前必须消化。请家长们做好默写任务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篇11:说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说课(程)”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加PPT形式),向同行或专家阐述一门课程的开发、设计、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做法,主要要说清课程从哪里来,教(学)什么,怎样教(学)及具有怎样的教学保障等。说课(程)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说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主要说明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即与前后课程间的关系)等。课程设置的依据要求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双基”课程体系,即基于生活过程系统化的公共课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课程体系是由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的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转变而来的,因此行动领域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应该是某一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主要说明“教(学)什么”,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安排等。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工作项目,实现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一致,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设计

主要说明“怎样教(学)”,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中做、做中学”的基本理念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现代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设计并运用能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等。并能以一次课(或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四、教学保障

主要说明实施教学的一些基本保障,包括本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等。课程教学团队要重点陈述是否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主讲教师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教学能力,教学团队是否符合双师结构的要求,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是否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等。实践教学条件要重点说清楚校内实训基地是否有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建设,能否满足课程生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能否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说明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实训项目、试题或试卷库、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建设情况及今后的建设目标等。

上一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古诗赏析下一篇:高考微信励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