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2024-05-02

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精选8篇)

篇1: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随之发布其《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陆续在总结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大批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初步明显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在实务上亦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探索。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审计执法环境不尽人意。由于我国开展审计工作时间还不算长,法制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审计执法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首先,个别领导对审计工作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对自己和地方财政的约束,加强审计监督就会束缚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地方利益。其次,领导分管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应由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分管,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一般是行政副职或其他领导代管,这本身就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力度,特别是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时,未能给予理解和必要的支持。

(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证。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就目前来看,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干预的侵害,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政府领导认为,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其人权、财权隶属于政府,就必须听从于政府,听从于行政首长,从而受利益的驱动去进行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影响审计监督独立性、权威性的最大障碍。

2.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远未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国家审计署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大到省部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同时要求各省、市审计机关逐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最终实现凡是负有经济职责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必须的干部考核、任免和廉政建设的基本制度。

显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剧增,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各地审计机关,特别是县(区)的审计机关,编制员额比较少,而且很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

(2)审计人员素质适应不了审计工作要求。就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来讲有资产、负债、净资产真实正确性和资产增值审计;经营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审计;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合理性及效益性审计;内部管理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领导人员个人遵纪守法及廉洁自律情况审计;被审计领导人员应承担责任审计等。然而,不同行业、不同性质部门或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不相同的,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和投资基建财务;不仅要具备查帐技能,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实际上,目前审计队伍大部分人员都是财务类人员出身,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缺乏对法律、计算机、经济贸易、工程技术等方面人才,这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审计决定执行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做出的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6].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决定以后,被审单位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或拖延执行的情况,使审计决定的执行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权威和警示作用,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审计法规制定严重滞后。目前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我国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审计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法规只规定了“被审计单位应该执行审计决定”,最多就是审计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至于如何对审计决定的不执行情况进行处罚,却没有任何规定,也没有建立统一的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这就导致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缺乏了可操作性,处罚无章可循。如同样是对企业税收违法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税务机关所进行的处罚远比审计机关的处罚要更具有约束力,而且执法主体明确,便于操作。审计机关能否以其他监督部门的法律法规作为审计执法依据没有明确规定,遇到此类问题,就很难做了。

(2)审计机关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审计效率难以体现。如审计法规定: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机关。在其实施条例中,对执行审计决定又作出了如下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起30日内,将审计决定的实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在向人民法院申请以及人民法院实际执行中,又将有一定的期限。同样,审计法与新的税收征管法相比,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检查处罚程序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距离。一是存在审计决定执行中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等现象,二是有的审计机关受经费不足影响难以进一步进行跟踪督查,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决定的正常执行。

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审计工作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中,必然受到特定的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越好,法制化程度越高,审计的效能作用也就会发挥得更好,对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要着力于维护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保证审计执法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的立法,消除审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抵触,解决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重叠和交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要明确赋予审计监督应有的处置权,严肃追究妨碍审计机关执行监督检查权、经济处理权、行政处分权、提请司法权的行为和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行为,真正确立审计的较高层次监督地位。在监督手段上,要建立一整套监督方法和监督程序,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社会公认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在立法上,应增强审计执法的制约机制,用法律规定执法权限范围,建立审计执法监督等。要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改进执法手段,使审计在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机关要和其他监督部门加强联系,共同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赋予审计的独立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审计执法的力度。要建立垂直独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组织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实行立法型的审计体制,即把审计机关划归人大代表大会,受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依法对政府进行财政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监督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建立垂直独立的、具有高度权威的审计管理体制,有利于政府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它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较高层次的监督,更有利于对所有国家资产进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

3.整合资源,提升审计效能。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审计项目的确定,还是审计计划的落实和审计结果的利用都绝非审计部门一家的事,就经济责任审计三大职能(监督、鉴证、评价)的监督职能而言,必须由审计人员、审计授权人、利用审计结果的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来履行。况且,目前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力量,齐抓共管。并要挖掘潜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能。

4.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制度。如能有效地做到审计成果共享,则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力量,并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工作中,审计机关经常性审计成果可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利用。不同审计机构或审计组织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审计成果,特别是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审计成果,减少审计工作量。要积极推进事前、事中审计,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大力推行事前、事中审计工作,督促重点单位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执行制度来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逐步将事中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缓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也可以考虑,适当扩展其它审计的范围,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证据,以节约审计成本,达到一审多果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经济责任专职审计机构,并充实专职审计人员。机构设置应当“规格高、人员精”。所谓规格高,主要是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要相对高一点,以便于协调工作。所谓人员精,是指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人员不在多,关键是要精干。要吸纳复合型人才,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配备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6.加大审计决定执行的力度。审计决定的执行需要多部门的紧密协调与配合。首先,审计机关应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促使其积极执行审计决定。其次,要加强审计机关与财政、检察、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的配合。审计发现问题后,审计机关应及时向上述部门通报,联手落实审计决定。与检察、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审计移交案件跟踪督促落实工作机制,使彼此在具体操作和配合上更默契。同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审计移交案件的有关文书,以有利于规范有关部门的行为,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工作,确保跟踪督促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裴文英审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3-95

[2]广州审计学会审计论文集[M]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辑出版,2005:30-52

[3]简志伟经济责任审计怎样划分责任[J]广州审计通讯,2005,(3)

篇2: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对高校的法定代表人或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在任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7〕13号)》的规定,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都应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主要是各院、系、部、处的主要领导人,其主要目的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财务收支及重要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资产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控制度建设、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的审计,分清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并为组织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深化高校改革与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干部往往先接受任免,然后再接受审计工作,造成审计和干部考核两张皮的现象,同时,审计人员在搜集审计资料、核实材料、落实审计结论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因为被审计对象己到新的岗位上任或退休,新任领导又因不了解情况或者认为是前任的事情,对审计缺乏有效的配合,即所谓的新官不理旧账;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对象己不在任职,整改或处理存在很大困难。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造成审计的时效性不高,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也起不到监督、考核的作用。

(二)审计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没有完全实行公开制,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后,除了报委托部门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公开披露,这样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很少有高校的组织部门把审计结果真正纳入干部考核范围和计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如果是离任审计,新上任的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求整改的内容重视度不够,整改的积极性不高,整改效果不明显,使得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充分,降低了审计的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

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对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认识不到位,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够健全,职责履行不够充分,没有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和责任追究等相应的制度,致使这个部门领导出现的问题在其他部门领导间也同样会出现,再加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是平级关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是责任追究得不到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审计队伍建设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高校违法违纪、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许多离校审计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审计人员配备少,专业索质不高,审计经验缺乏,很难胜任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思考

(一)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先审后离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开展。组织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内容,在调整干部时事先和审计部门沟通,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后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发挥好审计作用

组织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干部管理监督体系,重视审计结论,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纪依法受理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依归进行查处;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应共同研究审计结果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并将其作为采取有关措施、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参考依据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联动,形成审计合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考察和任用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应有的作用。

(三)强化整改,巩固和扩大审计工作成效

高校应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整改。纪检部门对负经济责任问题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严肃处理;被审计领导干部要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被审单位和责任人要重视审计意见与建议。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做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部门、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管理监督部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高校要一步健全教育审计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审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的审计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篇3: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作为监督形式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对收支及经营等活动,依法规实行监督审计、鉴证和评价的活动。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按法规和政策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投资决策与发展、遵纪及廉洁等情况监督审计、评价。审计机关是县以下干部审计的主要部分,还可委派内审机构实行审计工作,并强化对社会和内部审计业务的督查和导评。

(一)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及对象

审计机构、人员即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由指定人员、部门实施审计。审计对象是县、县级以下干部;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法人。审计中,并增大审计范筹至少数省部级及地厅以上干部。国家最基层行政机关就是县级以下人民政府,不管是对县级以下干部还是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县以下政府皆是对象,所属机构承担县级以下一切经济活动,如县级以下财政所、经委、民政所、土管所、教委及派出机关。县级以下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重点是审计财政职能的地税所、县级以下所,还要延伸审计、调查与评价县级以下所属机构,县级以下企业,行政村等。

(二)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党政、中央、企事业和地方经济责任不同,审计内容有差别。一是县级以下干部除对一审计事项单项评价外,还需进行专题及综合评价,更要注重综合评价。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用数字讲话。能有效检验县级以下干部执政力,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恰如其分,结论得出要慎重,不评价法规没规定的内容。四是要把握时间段。设定审计评价时期为被审期间的事项,分清以往和被审期间的活动,超出被审期间不作评价。评价角度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评价办法除看政绩,还看履行责任好坏,政绩要评价他经济是否搞好,还评价宏观的环保、减排节能等实施部分,给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合法性与真实性基础上,评价其行政、经济活动效果和效率。评价审计指标很多,根据审计要求,评价重点分定性与定量指标,图1为定性指标。

(一)考核指标的选择

但因各地地理环境、经济等情况不同,评价时要以当地实情来选用哪些指标。考核评价指标的建立,是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目标和重点,从不同层面、侧面分析、评价与衡量经济效果及效率。既可跟本乡历史所达经济目标的指标纵向对比;也可跟本地方较好县级以下经济同期指标横向对比,或与本县全部县级以下同期平均水平对比;还可对照本县级以下各计划水平或指标及国家标准与要求。统一的指标有较强广泛性,具体到某县要以当地情况侧重点不同。评价指标分析要突出重点、特点,严禁面面俱到,具体评价某县县级以下干部时,要参考该县以往、条件、和经济发展,评价时选择适宜的指标,并尽可能转定性为定量指标。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定量指标设计公式为:

负债率=负债额/所得收入×100%

开支增长率=[(本期开支决算数-前期开支决算数)/前期开支决算数]×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该期支出决算数-前期支出数)/前期支出数]×100%

所得开支完成计划率=(当期所得/当期计划所得)×100%

集体财产保增率=(期终权益/期初权益)×100%

税收所得完成率=所得额/计划额×100%

平均所得增长率=[(该期纯人均所得-前期纯人均所得)/前期纯人均所得]×100%

投入公益设施增长率=[(该期所投公益资金-前期公益所投资金)/前期所投公益资金]×100%

违纪数额率=(违纪金额/审计总资金)×100%

使用专项金额违规率=(专项违规金额/专项总额)×100%

招待费控制率=[(支出总额-国家标准费总额)/国家标准费总额]×100%

人均开支水平=(开支总额/在编人员总额)×100%

综合GDP能量消耗=能量消耗/GDP×100%

投入环境金额占GDP比率=(所投环境金额/GDP)×100%

(二)考核指标的审计内容

县级以下财政收入真实性重点审查县级以下财会收入材料的实际性、完全性与法规性,县级以下执行财政预算与决算状况和达到目标程度。审查县级以下政府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和情况,及管理使用所收现金事宜。县级以下重大经济活动执行要点为开发公益事业、转让国有和集体土地、转制企业、建设城乡、发展农业项目等较大经济责任的方面。审查县级以下大型项目投资管理和决策过程有无违反法律和法规、投资混乱、管理不当、损失重大等情况。遵守我国财经法规事宜包括政府及部门有无违反规章、法规政策、财经制度等问题;是否有收费违规事情。自身自律廉洁问题重点是相关与审计收支的执行纪律和廉洁状况,主要是县级以下干部职责事宜的履行支出状况。还要审查本县级以下村、社区、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审查健全县级以下民主制度力度,以及民主制度的制定、执行事项。居民行使民主权利满意度重点审查政治文明建设中重视与保证公民民主权利问题。

(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参照图1中的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经济事项决策执行、经济发展、廉洁自律这5个准则层下再分别对应设计n个评价指标构成总体系和评价方法与标准,并进一步使各评价指标分值(五分制)确定,乘以指标权重等于此评价指标的加权分,加总每个情况层下的指标加权得分,可得每个情况层的评价分,再乘以准则层权重,得到经济责任五分制下全面审计评价总分。

Wi是准则层权重,Bi是准则层得分,

评价指标权重为Wij,评价指标分为Cij。对应与评价层次,换算五分制成百分制综合总分:

综合评价领导任期经济责任,以综合得分分四档:90-100为优秀,经济责任履行很好;70-89为良好,经济责任履行很好;60-69为一般、经济责任基本履行;60以下为差,经济责任没有效履行。

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现应用以上研究于2013年度某县审计局屯计L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实践,并参与审计工作,对本审计评价设计验证了其可行性。3人组成审计组,审计项目应用同步审计,追溯和延伸重要事项,且涉及多任领导多个任期。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与领导任职情况

L社区面积75.41平方公里,总人口51618人。张某自2007年8月至2012年6月任L社区书记,对党委工作进行全面主持,王某自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任L社区办事处主任,对办事处、政府工作进行全面主持,对财政工作进行分管。

(二)L社区张某、王某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完成财政收入情况为:县政府在2007年到2012年间,下达L社区3228.9万元财政计划收入,完成了3845万元,占计划120%。完成工商税收2947. 3万,为计划2780. 4万的106%;完成契税及耕地占用税286. 3万元,是计划102万元的280. 3%。超额和全面完成各年度收入计划。总体收支情况为,2007到2012间,内外预算总收入15687万元,13776. 49万元为总支出,累计至2012年底结余1503. 6万元。2007到2012间9983. 36万元为可用财力。债权债务及负债状况核实的审计结果,L社区截至2012年底1456. 68万为总负债,3879. 5万为总资产,2452. 9万元为净资产。2008年初718. 83万元为债权、1208. 22万元为债务,2012年12月末1482. 21万为债权、1354.59万为债务,增加了763. 38万债权,增加了146. 37万债务。

( 三) 张某、 王某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论指出:张某、王某任职于L社区时,账务处理与财务核算属实;财务财政收支等经济活动合法;关于L社区已建立财务规范的内控管理、票据管理制度;以政府采购来定购固定资产,但国资办对资产报废没批;管理债务较好,无盲目举债;以年度总结看出,2008年后,L社区开发与改造了城镇房屋几十多万平米,配合进行了公路改造与房屋拆迁,完成了村级公路建设,引入了酒业、冶炼厂等项目投资,并民主决策主要项目投资,没大的决策失误;两人在L社区任职时无个人经济问题。但L社区有较差的债权管理、往来中核算收支、欠规范的资金核算、少数没及时用的资金安排、用大额现金对工程款项支付及需改进、纠正的问题。

( 四) 张某、 王某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问题与处理意见

一是应缴1671427.98元未缴非税收入。其中,包含164910. 4元转移登记费。2007至2012年9月前164910. 4元转移登记费被村建、国土管理所收取,金额作为单位开支,没交财政专户;要交纳1083246元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2007年到2012年收取1083246元配套建设费,列为转往来或其它收入,审计出没有给县财政上缴;应缴未缴的78332元罚没款,收到2012年27111元罚没收入、还有之前年度财务余额挂账的51221元罚没款,审计时总78332元没交纳县财政;要缴344939. 58元其他收入,经清理,2007—2012年收到344939. 58元利息、房租、卖废品、零星罚款等,转其他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专户管理未纳入。上面于此县公布的《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4条“人民政府有非税收入征缴所有权,各级财政有管理权。部门收取非税收入需全上缴财政”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中“有以下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相关会计账目调整,收缴应缴收入……挪用、滞留、截留应缴财政收入”规则不符,令缴1671427.98元非税收入给县财政。

二是未缴国库所征11321元占用耕地税。L社区将2007年前所征收11321元占用耕地税余额至审计时挂往来(2008年起改税务部征收占用耕地税),没缴国库。于《预算法》45条“征收预算收入部门,须按法规、法律条例……,严禁隐瞒、截留应当上交收入”规则不符。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4条“执收单位及人员违反财政收入交纳规则之一的,责令改正,对有关账目调整,收缴应缴财政收入……挪用、滞留、截留应缴财政收入”规定,令缴11321元占用耕地税给县财政。

三是用81064.71元扩大支出范围。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地震灾害重建补助”列支中不属于重建补助的81064.71元用于房屋建设。于《预算法实施条例》(第186号)38条“应加强管理预算支出,对财政制度及预算严格执行,支出范围严禁扩大……资金使用要严格依预算支出规定”之规则不符。以《财政违法处罚条例》6条“……责令改正,调整有关账目,追回资金……”之规则,令归还81064.71元于原渠道,调整账目。

四是部分原始凭证不合规。民政局于2009年6月“地震199900元救灾款没取得原始凭证(经查,此款拨至社区工程,用于道路建设),2007年12月一2010年12月发票购物品数量不完整和列支167765. 3元白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4条“……原始凭证须填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48条1款“原始凭证须具备:……经营内容、数额和单价”违反此规则,需规范。

五是少记固定资产161163元。2007年9月用145310元购汽车,2010年6月用11530元购播种机,没写入固定资产账,2007年6月购买日用品多加了4323元账,总共161163元固定资产没记。于《行政单位财务规则》31条“增加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登记”规则不符。以《审计法》45条4款“责令以统一会计制度相关规定来处理”规则,对相关会计账目责令调整。

六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2012年末审计出长期挂账33笔往来款2628930. 2元,6 年以上13 笔挂账186369. 2 元,2 到5 年21 笔2442561. 01元。其中大兴厂66609元的暂付款、中力公司91527. 1元、宝发企业71063. 16元等;有755386. 82元代管费、101753. 9元村委补助等。不符合《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9条“行政单位要严力管制暂付款项目,要清理及时,不得长期挂账"、36条“应加强管理暂存款,单位收入纳入的不得作为暂存款项;”之规则。以《审计法》45条4款“责令以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来处理”规则,对往来账款清理,对相关会计账目调整。

1-6项问题张某承担主要的领导责任;王某担当主要的主管责任。

(五)审计建议

组里以审计中的综合问题,以下建议提出:管理非税收入要加强,“收支两条线”规则要严格执行,并按时交纳非税收入;强化项目核算与管理,应用项目金额一定要依照范围和规定,不可他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加强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要求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报销程序,搞好会计凭证的审核,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加强往来账款管理,要求县国库收付核算中心和L社区全面清理往来款项,对相关账目及时整理,不得长期挂账。

篇4: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关键词: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日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相关方面的关注,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及发展,适应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的需要、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需要等诸多方面的实际需要,形成了乡镇审计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说来,乡镇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农村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和加强对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监督,及时揭示并依法纠处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党的农业政策的落实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2、惩腐倡廉,巩固基层政权。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腐败现象也在乡镇滋生蔓延。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农村政策的落实,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严重伤害了农民对政府的感情,导致一些地方农村干群关系紧张。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缺乏有效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审计就能够起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依法治理和引导乡镇干部改进作风、廉洁从政的作用。通过开展和加强县级以下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惩处腐败行为,使国有、集体资产和农民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从而起到提高党和政府威望、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密切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笔者调查显示,安徽省黄山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审计厅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努力探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路子,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范围,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立项和实施程序,拓宽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整体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组织 、人事部门全面考核和准确评价领导干部提供了依据,增强了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意识,提高了领导干部管财、理财水平,完善了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其廉洁自律,审计发现的案例对领导干部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为加强黄山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黄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到2011年期间,市审计局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57个,其中:地级干部2人,区县长4人,县处级干部50人。查处违规金额12910万元,查处管理不规范资金19505万元。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中,有33人平调,6人晋升,6人免职。

综上,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制度。它是对乡镇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它既将审计监督引人了干部管理制度,又在维护财经法纪、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乡镇领导干部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适用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审计评价标准不一,这又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人进行。为了更好地推动该项工作的执行,本文从分析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人手,重点探讨了如何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具有工作面广量大、领导职务行为影响大的特点。故对其进行审计,不仅要进行微观经济责任审计还要进行宏观经济方面的审计。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该以乡镇的财政收支为基础,通过对其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情况和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考核。评价内容应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笔者认为,现阶段应侧重于以下内容:1.乡镇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乡镇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投资决策与效益情况。2. 乡镇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主要包括:农民负担情况,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情况,救灾、救济资金分配使用情况。3. 乡镇财政收支状况。主要包括:财政收支、财政结余和乡镇负债,乡镇部门和单位财务收支情况。 4.乡镇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及廉政情况。

正因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包含如上评价内容,故而建立一套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乡镇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范围很宽,其工作业绩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审计机关要想准确认定、正确评价具有很大难度。对于乡镇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机关究竟应如何评价,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做法,一般是采用定性方式来表述,也或多或少会引用一些经济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并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故评价结果很难做到直观量化反映。

同时,在审计结果报告上,也只是用单个指标进行评价工作业绩,并没有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获取的基础资料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综合值,也就不能直观地反映乡镇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职责情况,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仍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提炼比较和分析。

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设计

(一)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目标性评价指标体系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目标性指标和因素性指标,政府管理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性指标体系和影响性指标体系。经济责任评价目标是对经济责任履行效果的反映,经济责任目标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nlc202309020017

(二)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影响行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管理责任评价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经济活动目标的“量”,也影响着经济活动目标实现的“质”。管理责任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也成因素性评价指标,经济责任因素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摘自政府经济责任审计 尹平 刘世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成都 2009年12月

三、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从理论上来看,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反映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的指标范围越广、数量越多,其风险就越小,准确性也就越高。但是由于其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审计任务时间性较短、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紧张、经费有限、任务较重,所以为了防范审计风险,设计指标必须围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范围和,紧扣“任期经济责任”与审计部门的职能,遵循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审计成本效益原则以及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评价指标需抓住那些与财政财务收支紧密关联的以及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关键性问题的综合经济指标,而对那些与财政财务收支关联度不大的或者不那么重要指标可以不予考虑。审计综合评价,不可能也不必要涵盖及所有国民经济核算及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所有方面指标。

(二)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横向上便于同县区内同等规模乡镇的同期水平、最好水平进行比较;纵向上便于将任期末的指标值与任期初期的及与所在县市经济发展历史上最好时期的指标值进行比较。横向考核其发展的速度;纵向考核其事业的进步与否。

(三)相关性原则;评价指标须与其任期内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有较强的相关性,否则据此评价的结果将不能反映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与任期经济责任,这样的结果也就达不到指标体系设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设计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四)协商一致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审计机关具体负责,在六个部门的共同领导下完成的,因此要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也必将经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以便保证指标体系范围的宽窄适度,评价结果也将得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认可。

(五)审计职能有限原则;该审计评价指标必须讲求审计职责范围、审计工作权限,应主要以审计机关职责权限有能力取得审计证据为主,并适当地考虑引入一些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指标。同时,对于引入的这些指标,能够用相关性指标适当验证或者依靠审计手段能核实的,审计机关应尽可能予以验证,从而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

(六)、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想要量化有些乡镇领导干部任期中的经济责任,是很难的,故必须使用定性指标反应,但我们应尽可能的设计出定量指标,并对定性指标设法予以量化,从而对其客观评价,从而避免评价时出现的以偏概全或主观随意性。

另外还要防止评价失实风险,因为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表的综合评价,将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升降、任免、奖惩,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不实或不当的评价,可能会引起行政诉讼,从而造成评价失实风险,所以审计机关要规范、细化不同类型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建立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将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有效地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资金管理及效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因为评价不当形成的审计风险,为干部任用、监督和奖惩提供详实的依据。

最后,我们还应对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如: 将被审乡镇的实际指标与基本条件相似的乡镇指标进行比较;将上期实际指标同本期实际指标相比较;将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相比较,从而能够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经济责任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同時要注意剔除行政干预因素、前任经济行为的潜在因素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审计评价意见。

随着审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审计技术的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不断增加,广大民众从不了解审计到了解审计、相信审计,领导干部也从最初的抵触审计到现在的理解、重视审计,如今,他们认识到审计不仅仅是普通的查错纠弊,揭露问题,也可以正确地评价其成绩,还可以通过审计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整改,提高工作效率,审计人员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也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更新.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效率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2]杨晓磊.经济责任审计中目标经济责任的确定与经济责任履行报告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3]中央五部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编.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2004

[4]史若昀.如何做好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J]. 经营管理者. 2010(02)

[5]陈秋华等.《经济贵任审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李金华《中国审计史》(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7]盛冉冉.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沈阳理工大学 2010

[8]陈正兴. 《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9]审计署办公厅编写.《青岛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审计工作通讯(经济责任审计专刊第4期)》,2005年3月

[10]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www.info.com.cn

[11]福建省审计厅.《关于县乡财政状况专项审计调查的报告》,2009年6月

[12]本刊记者.《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出台[J]. 财务与会计. 2011(01)

[13]胡守慰.认真贯彻落实两办“规定”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 审计与理财. 2011(05)

[14]《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00

[15]李慧. 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D]. 河南大学 20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0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

[18]Casey, Christopher. Corporate valuati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 management: Astochastic DCF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December 1,2001, 135(2): 311-325

[19]Sisaye, Seleshi.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the Diffusion

篇5: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审计的对策

“>试论加强对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经济责任审计已经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并逐步趋于完善。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离任时采取的对其任职期间进行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财政收支工作目标或所在单位事业投入及发展情况,原创:http:// 重点分清其在亲自决

定、主持、组织、指导、参与、安排的重大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中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属于事后监督。笔者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一是离任时的一次审计很难发挥被审计者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工作的积极作用;只能取到一种对责任的追溯性作用;二是先离任、后审计,影响威慑作用。往往一批干部变动多人,由于审计人手不够,对一些离任者人走了好久才进行离任审计,给有些问题的查清带来困难,对审计人员也带来了工作的被动。对他人和当事人的威慑作用也大大降低。鉴于上述存在的不尽完善现象,笔者认为,把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采取任中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更好地实现审计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做好干部任中审计工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

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的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违纪违规现象。二是按照权责相称和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决策、经济管理活动及相关的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能力的提高。三是对领导干部各项收入情况的审计,促使领导干部个人提高廉洁从政水平。四是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及时为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提供依据。

二、确定审计的对象以及主要内容

被审计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领导干部任职时间(二年或三年)、社会公众关心的程序、热点岗位等情况有计划安排。审计的内容包括:

1.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2.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原创:http:// .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效

果,有无存在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4.个人遵守财经法律和廉政规定情况。

三、审计采取的技术与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并不等于离任审计,不必等到干部离任时才开展审计。把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发现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充分利用原有审计成果,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的放矢地实施审计。

(二)开好进点座谈会。审计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召开由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领导干部,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审计进点座谈会。

(三)审计组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作为反映和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

(四)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范

围,有重点地选择延伸单位。

(五)内部核实与外部调查相结合。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各种会计资料、其他有关资料和实物进行核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部调查了解和函证,核实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六)审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四、注重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评价。

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问题,是一项责任大、风险大、要求高的工作。评价时要严格遵守重要性、客观性、准确性、历史性、谨慎性和统一性等原则。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以写实、量化的手法寓评价于叙事实之中,一般不做鉴定式的评价。既大胆披露被审计单位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又要全面肯定被审计责任人所在单位的取得的成绩。具体来说:一是审计评价在审计事项范围内,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进行评价,审计评价以审计认定的具体事实和数据进行评价,并紧扣经济责任主题,正确划分责任归属。二是如实指出执行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为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提供参考。三是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对未涉及的内容不予评价,避免审计风险。

篇6: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二)专项支出费用无报批程序。组织村、社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虽书面请示办事处同意,但未经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会议通过。如外出北川进行学习考察费8000元,虽经上级批准,但没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的会议记录。

(三)报刊订阅超越标准。订报刊为4420元、订报刊为3495元,均超过了《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减轻村级负担的意见》(渝委办发[]19号)从严控制村集体报刊费用开支,每村每年不得超过500-800元的硬性规定。

(四)退耕还林等涉农资金集体部分未及时纳入帐内核算。

篇7: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其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黑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哈尔滨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哈尔滨市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阿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及农村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因调动、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任的,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条 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根据农村干部考核、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需要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的意见,按照任期届满审计、临时提请审计两种基本形式,合理安排计划。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村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和目标完成情况。包括村集体资产是否增值、债务是否下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纳 1

入委托管理,有无侵占、坐支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未经村民会议通过而私自举债现象;有无滥用职权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或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

(三)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主要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否存在违背农民意愿或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以及强行以资代劳等现象;是否存在报刊费超过规定标准限额等问题。

(四)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集体资产处置情况。在村集体企业改制、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有无非法转让、转卖或侵吞集体资产等行为。

2、债权、债务管理情况。举债是否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是否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债的问题;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有无借债进行达标升级活动等情况。

3、土地发包、承包情况。村集体土地、机动地、“五荒”等资源型资产发包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村级基建工程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或“仗权”承包情况等。

4、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

村级财政补助收入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纳入账内核算等。

5、财务公开情况。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6、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根据村实际,对党(工)委、政府和群众要求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审计。

第六条 农村审计机构(农经部门)审定审计报告,对农村干部本人任期经济责任做出客观评价,并按以下规定提交审计报告: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向乡镇(街道)组织人事部门提交;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向村民代表会议提交。审计报告应同时抄送被审计的农村干部。

第七条 农村审计机构对被审计的农村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被审计的干部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交由纪检部门处理;确有问题,又不构成党纪处分的,交由其任免管理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条 农村审计机构要做好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保证审计资料的完整性。

第九条 审计结果的公布,应按以下规定办理:村党支

部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由乡镇(街道)组织人事部门决定公布有关事宜;村民委员会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由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向村民公布有关事宜。

第十条 农村审计机构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篇8:搞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1.1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 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 少数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 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 违法违纪案件日益增加, 因此, 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有利于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2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村干部处在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 能否正确履行职责, 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加强对村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 可以有效地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确保中央支农惠农政策、资金投入等的落实到位, 使之真正惠及亿万农民群众,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1.3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中办发[2004]17号) 明确要求:“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既能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前一任干部工作业绩的目的, 又能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有利于农民群众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公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村干部, 有利于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2.1 体制关系不太顺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全体村民的自治组织, 重大事项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那么, 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肯定属于重大事项, 必须征得村民同意。换句话说, 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该由村民委员会委托, 审计部门方可实施审计。然而就目前而言, 都是镇领导交办, 审计部门就去审计, 而不是村民委员会的委托审计。

2.2 基层审计部门人手少

目前, 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1997年中央五部委提出关于开展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并于2006年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式纳入新修订的《审计法》, 审计的难度和审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审计人员编制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如果审计机关再承担面广量大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那将力不从心, 乃至敷衍了事。

3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根据现阶段实际应包括村干部财经法纪执行情况, 集体资产、债务及权益的完整性、真实性, 任期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及经济责任评价。

3.1 村级财务收支情况

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 有无坐收坐支;是否超标准发放村干部工资、奖金和补贴;有无违规开支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有无虚报、冒领、套取集体资金的问题。

3.2 村级债权债务情况

是否存在利用职权长期占用集体资金问题。村里举债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按规定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 导致新增债务。

3.3 国家惠农政策和“一事一议”贯彻落实情况

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一卡通”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等有无违规使用、截留、挪用等问题。

3.4 征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

征地补偿费资金是否用于发放干部报酬, 是否用于支付招待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是否用于清偿债务等。

3.5 村集体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发包管理以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情况

是否公开招投标, 有无暗箱操作, “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 徇私舞弊等问题。

3.6 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的问题;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合并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处置等工作中, 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集体土地、“四荒”等资源的承包、租赁、担保和出让, 是否履行民主程序, 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投标, 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征地补偿费使用、分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7 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及经济责任评价

任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是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债务是否下降;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落实是否到位;有无违规决策, 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8 农村财务票据管理和银行开户情况

主要审计:财务档案是否按要求进行管理, 收款票据等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 是否有乱收费和多头开户等问题。

4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原则

村干部经济责任评价是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 应把握以下原则:

(1) 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不能主观臆断, 妄加猜测。

(2) 评价简明扼要, 定义准确精练, 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3) 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 分清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 界定明确, 责任明晰。另外, 只对审计涉及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评价。

(4) 对于无碍大局的一般性问题和不足, 不作原因剖析, 也不宜进行审计评价, 而宜作为审计建议。在实际操作中, 应把握住对事实不清的事项不评;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政策法规界限不清的事项不评, 从而增强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同时, 也要严格执行四个界限, 即要全面地、辩证地评价是前任责任还是后任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是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准确划分责任, 增加审计报告的说服力。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的真实、合法性, 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涉农政策的执行情况, 重大经济决策的形成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切实保证审计效果。

5 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后续制度

(1) 应坚持审计查出问题通报制度。

根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 剖析问题产生的因, 并出台相关措施规范村级财务核算方法、加强财务管理、保障集体资产安全完整、维护村民的利益。

(2) 应坚持审计信息披露制度。

应定期召开村干部有关会议或交流会的形式披露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专业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同时推广先进村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3) 应稳妥有序地推进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应像村务公开一样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从而维护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以促进社会和谐, 保持农村稳定。

(4) 将“村干部经责审计”结果作为对村干部调整任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加强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村级领导的考核办法, 并及时调整配备领导班子, 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及有序进行。

摘要:对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可以提高村干部依法治村、按章办事的能力, 切实维护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吴陈江.浅议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海峡科学, 2008 (4) .

上一篇:亭亭五月下一篇:晚会印度舞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