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2024-05-02

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共9篇)

篇1: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中层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促进干部认真履行经济职责,勤政廉政,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中层领导干部,是指院属各系、各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以上人员在任职期间、期满或因调动、退休、辞职、免职、撤职、解聘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做出评价。

第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应坚持“先审后离”和“凡离必审”的原则,特殊情况可由学院研究决定。

第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否依法履行本部门经济活动管理的职责;

(二)本部门主要经济指标或任期目标完成情况;

(三)各类资产使用、管理情况,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债权、债务情况和其他遗留的纠纷问题;

(四)有偿收入的收支、专项资金、部门包干经费的开支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内部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六)部门财务收支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有无重大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

(七)个人遵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和廉政规定情况;

(八)院领导和审计机构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一)接受审计任务。对需要审计的中层干部由学院研究确定后,组织部门以书面形式向监察审计处出具委托书(委托书的内容包括审计对象、范围、重点及相关事项),监察审计处组织实施;对突发性干部职务岗位变动可在岗位变动前由主管审计的院领导会同组织部门批转监察审计处。组织部门应及时通知所在部门及被审计人员接受审计。

(二)下达审计通知书。监察审计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情况下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被审计人及其任期所在部门应按照审计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干部履行任期内经济责任情况的书面材料和相关资料。被审计人提交的书面材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

2、任期内的会计账簿、凭证、报表;

3、财产清点表和债权、债务确定依据资料;

4、重要的经济合同及重大决策事项的会议记录;

5、分配、奖励办法,费用开支控制办法;

6、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对本部门检查时提出的检查报告及处理意见;

7、本部门的年度工作总结;

8、审计人员认为需要补充的其他资料。

被审计人及其任期所在部门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并签字(盖章)予以确认。

(三)实施审计。审计人员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通过审查账簿、凭证和财务收支数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和检查实物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根据需要,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谈话以及内查外调等方式进行审计调查取证。

(四)撰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审计终结后十五日内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人及其任期所在部门意见,被审计人及其任期所在部门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七日内,应将书面意见送达监察审计处,逾期视为无异议。审计人员应及时对被审计人员及其部门书面意见进行复审,根据核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和说明,并报监察审计处负责人审核签发。

审计报告完成后,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被审计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审计意见书主送委托部门,抄送相关部门。

第六条

被审计的中层干部及其任期所在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审计处予以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员,监察审计处可以向院党委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

(二)提供虚假经济业务资料的;

(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资料的;

(四)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财产的。

第七条

被审计人员及所在部门对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如有异议,可在接到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书7日内向主管审计工作的院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复议,主管审计工作的院领导根据调查核实后的意见做出是否更改的决定。

第八条

监察审计处依据本规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更不得设置障碍,打击报复。

对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和检举揭发人的人和事,学院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对构成犯罪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忠于职守、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坚持公平、公正的审计人员,学院应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九条

审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未经允许泄露审计内容或者利用职权索贿受贿,学院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

监察审计处提交的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将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

学院应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通报中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监督制度,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中层干部的经济责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中层干部是指主持科室工作正科级干部(包括临床、医技、院属有经济收、支管理的科级干部)以及主持工作的副科级干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经济责任,是指中层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对其所在单位的管理、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 中层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在中层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层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第五条 中层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工作由招标审计部及相关科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 招标审计部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七条 审计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

第八条 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审计内容

第九条 中层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有关经济收、支的真实性,以及被审计人任职期间与财务收支工作业绩有关的管理、经营活动,具体包括:

1、科室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

2、各项业务指标、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3、激励机制与绩效工资的分配透明度情况;

4、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条

在审计以上主要内容时,应当关注中层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院党委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遵守有关廉洁规定情况等。

第三章 审计实施

第十一条

医院党务工作部根据干部选任、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制定科主任审计计划,经院党委批准后,招标审计部统筹安排,列入审计项目计划。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审计的,按审计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实施审计前,党委工作部向招标审计部送发《审计委托书》,招标审计部成立审计组,制定具体的审计方案。

第十三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日前,审计组向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审计对象、审计期限、审计内容以及接受反映情况的联系方式等。

第十四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召开有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听取被审计人的履职情况介绍,安排审计工作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应配合审计组提供与审计有关的资料:

(一)被审计中层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二)单位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等资料;

(三)审计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六条 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应当听取被审计人所在单位有关同志的意见,也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七条 实施审计后,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

第十八条 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7日内提出书面意见;7日内未提出的,视同无异议。

第十九条 审计组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报送领导批准后,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第二十条 在审计中发现的需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问题,经领导批准后,依照程序移交相关部门调查核实。

第四章 审计报告

第二十一条 提交的审计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情况:

1、简要说明审计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的起止时间及审计的实施情况。

2、被审计人及单位基本情况。

(二)审计情况:包括对单位财务收、支有关经济指标的审计情况,重大决策情况、被审计人遵守财经法纪情况等。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审计发现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为给予揭示。

2、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3、审计意见和建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评价:

根据审计情况,综合评价被审计人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应当由其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招标审计部应当将审计工作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

第二十三条 审计根据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相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等,对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要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对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做出界定。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结果装入被审计人的档案。

第六章 附 则

篇3: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五十条规定:领导小组 (联席会议) 办公室对委托审计建议进行研究讨论, 共同议定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 报批后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学校同理。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由领导小组 (联席会议) 办公室或者党委组织部门代表学校拟定后, 报学校审批。审计计划不可或缺, 是审计立项依据。近年来, 高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圈可点, 由于计划任性, 存在“免审”“选审”误读。“免审”指按照制度规定免去审计, “选审”指按照制度规定选择抽样审计。“免审”“选审”非贬, “审”和“不审”有明确规定, 只要合规就行。“该审”“选免审”都不行;“不该审”, 强审也不行。由于阐释“审”和“不审”信息和公众知晓信息不对称, 导致师生员工误读, 难免有“免选”审嫌疑。事实上, 排除权力寻租等因素外, 高校“应审未审”普遍, 如任期较短、经费较少等原因而“免审”“选审”。“免审”“选审”表面是计划任性, 背后是权利任性, 有悖依法治校。此题正解是重点阐释“不审”“免审”理由, 让公众知晓, 除去误读。

二、领导组织任性, 审计一家独大

审计部门接受委托后按照固定流程工作, 下达通知、实施审计、下达意见稿、获取回复、出具报告, 独家完成该项工作, 与他家失联。公众也这样认知。其实不然, 审计部门只是接受委托, 不应一家独大。学校应成立由党办、院办、组织部、纪委、人事、财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小组 (联席会议) 办公室。审计部门在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向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 报告加盖小组专用章。据公开渠道检索, 尚有高校未成立该办公室, 审计一家独大, 话语权、文字权、定责权垄断。审计监督他人, 更需被监督, 没有监督易致腐败。责任审计需多部门联动, 共同分担话语权, 共同鉴定责任, 共同分散风险, 铲除腐败土壤, 改变审计独大。其实, 成立多部门联动审计小组有具体制度规定, 由不得任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四十五条规定“应当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制度, 领导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第四十六条规定“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应当设立办公室”。

三、评价标准任性, 责任边界模糊

据公开检索, 高校没有直接对号入座的审计评价标准, 报告五花八门、责任边界不清、责任认定模糊, 评价难入正题。有综合评价标准的高校不多, 缺对号入座综合评价标准的高校普遍。随着社会转型, 新问题泉涌, 法律制度滞后。高校呼唤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像《刑法》《民法》一样可以对号入座, 刚性无比, 不任性。作为审计, 不能等到法律制度完善后再去审计, 必须根据国家根本大法和时令规定, 本着公平、良心, 勇于审计创新。评价标准任性, 审计研判深陷尴尬。无需检索所有模糊研判, 举三个任性析之。

第一, 真假发票使用。“真发票假内容、真发票假使用、假发票真使用、假发票假使用”, 其中, “假发票假使用”因“双假”锁定为问题, 其他情形“半假半真”, 只要没有水分, 尚有包容理由。从审计视角看, “四假”已铁定为“假”, 理应追责。“四假”主要泛滥于科研经费报销。根源在于学校曾鼓励科研, 放水养鱼, 疏于发票管理。超市鞭炮票据、2月30日加班费、几辈够喝的茶叶等, 漫天满地。从反腐倡廉视角看, “四假”属于惩防对象。本文赞同问责。问责否, 难抉择。不问责, 等于继续放任, 传递负能量;问责, 等于自扇耳光, 有悖学校过去规定。从审计视角看, 不管问责与否, 均需出台对号入座评价标准。

第二, 资产总量闲置。资产属于重点审计范围, 随着总量雪球般增加, 管理“短板”显现, 资产闲置浪费。审计主要是围绕实物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展开, 使用效益关注甚少。如资产闲置多年, 可否追责, 怎么追责, 依据何在?闲置明显不对, 事实责任难追, 理由是评价标准任性, 没有对号入座的追责依据。高校资产重采购、轻管理。审计法规制度中尚无成熟的资产使用效益审计标准, 财务与审计制度脱节, 导致审计遭遇寒流, 无法研判相应责任。虽是审计重点, 却成审计盲区。加强高校闲置资产管理刻不容缓, 需采取多种方式, 盘活闲置资产, 提高使用效益, 实现保值与增值。

第三, 大家集体担责。从心理学视角看, 人们热衷口头表态, 回避签字留痕。即使签字, 掌控文字权, 表面人人担责, 实质人人避责, 最终无人负责。因“法不责众”, 开会研究集体决定, 成为担责上策。其实, 权力分享, 责任共担, 变相腐败。由于没有对号入座的综合评价标准, 审计往往忽略集体决定造成的损失。最为典型集体担责当属“三重一大”决策。据公开检索, 某二级单位集体研究决定超出国家规定发放博士学位津贴4千元/月、某二级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核销医疗项目亏损数百万元、某二级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核销矿产开发亏损数百万元等, 均未获取上级批文, 算不算履责不当?如不追责, 说不过去, 毕竟数百万资产以集体担责的形式消失。考虑法不责众, 除了不疼不痒的手段, 着实没有敲山震虎作用。如追责, 也说不过去, 毕竟尚无具体追责条款可以套用。从审计视角看, 不管问责与否, 均需出台对号入座评价标准。中央已传递出集体追责的明确信息, 中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文章指出“如果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上有失职等领导责任问题, 就要采取倒查的办法予以追究, 绝不能以集体名义敷衍了事”。本文赞同切实启动集体追责, 杜绝你我他大家推。

四、任用程序任性, 现实撕裂制度

检索审计制度尚未发现“先审后提”强制规定,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实施细则》等, 均没有设计“先审后提”。设计有缺陷, 运用有短板。人们对“先审后提”呼声高涨, 坚持“逢离必审”“先审后离”“先审后提”, 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试图克服“先用后审”弊端, 做到预防在先, 未雨绸缪。从现行操作来看, 组织部门与审计部门衔接不够, 剑走偏锋, 忽略程序, 放大任性。“先用后审”“先离后审”“马后炮”审计, “打”不到目标, “轰”不到靶子, “炸”不到靶心, “击”不到要害。

五、报告公开任性, 原文若隐若现

审计报告理论上应当公开, 制度亦要求公开, 如中办发[2010]32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三十八条:“…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2014年7月中纪委、组织部、监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 或者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可以看出, 国家对于报告公开持谨慎态度, 强调公开范围和方式。事实上, 少数人掌控报告, 仅供内部知情, 禁止外传, 要么不公开, 即使公开, 也任性。不敢原文公开, 节选不痛不痒现象公开;即使节选公开, 措辞慎重, 充分考虑对方情绪, 惧激化矛盾, 如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改为“审计发现需要注意的事项”, 将“问题”放在“建议”中委婉提示;不敢大范围公开, 只是内部小范围局部公开;即或公开, 不点名道姓, 用“某”字代替。任性公开, 危害极大, 有悖中央精神。中央透明反腐, 反腐不能输。王岐山要求改变通报方式, 点名道姓, 不出现“某”字, 单位、职务、姓名、时间、地点、触犯条款等信息俱全。

六、审计整改任性, 效果难获点赞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审计是手段, 整改是目的。“审帐纠偏, 审官慑贪”, “偏与贪”需整改来“纠与慑”。落实审计整改不任性, 就是实干。然而, “审计年年搞, 问题天天出”, 屡审屡犯成顽疾。如:工资津贴方案、预算方案不报批、药品天价盘盈当成绩等问题, 年复一年重演, 得不到彻底整改, 难获点赞。其实, 国家高度重视整改, 政府总理牵挂整改, 审计整改由不得任性, 必须无条件到位。

七、结语

习近平指出“放弃监督干部就是极大的不负责”, 审计监督不可或缺。经济责任审计已走出摸索阶段, 步入依法审计、依法追责的快车道。审计怕任性。“依法治国”不可违, “法治”提供规范, 知权力边界, 忌特事特办, 崇程序正义, 但稍有不慎就跑偏走样, 带来灾难。中央认准审计反腐期待,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审计由不得任性。

参考文献

[1]南辰, 崔清新.聚焦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审议:为有良法可依打好立法基础[N].新华网, 2014-12-28.

[2]王子约, 整改审计问题给公众“交明账”[N].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 , 2014-07-03.

[3]殷建光.打破集体担责大锅饭有多重意义[N].中原网, 2013-12-11.

[4]中纪委:领导干部在重大问题上失职绝不能敷衍了事[N].新闻网, 2013-12-10.

[5]推行先审后提、先审后离制度[N].重庆日报, 2013-09-25.

篇4: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一、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历程

经济责任审计经历了初级阶段:1986年12月审计署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下发《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把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和审计结果都做了规范。随着形势的发展,承包经营审计、破产审计、企业业务经营审计等多种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在全国逐步展开,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

发展阶段:1998年中共纪委、中央组织、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区、部门学习借鉴菏泽经验,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行领导干部任期。中办、国办于1999年颁布了《暂行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2000年下发《九江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2002年市委、市政府成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市审计局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履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职能和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管理及实施的双重职能。

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体系,经济责任审计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仅2008年至2011年底,全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932人,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09 893.41万元,应上缴财政806.57万元。被审计单位实现国有资产增值608个,保值185个,减值64个;澄清问题1人,晋升102人,撤职、降级或其他处分9人,移送纪检监察机关21起。

回顾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总体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稳步推进,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基本实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施政能力及领导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贯彻落实两办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效与经验

1.组织领导情况。

2010年两办规定出台后,我市及时调整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了《九江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七家联合下文出台《九江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以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措施。2002年我市正式建立机构,至2003年止全市13个县区(含市直)成立了经济责任领导小组,设置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配套专职审计人员。截止2011年底,瑞昌市、星子县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从而确保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加强部门协调,建立联动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别于其他审计工作,它涉及到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等相关部门,必须实行部门联动,才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扩大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几年来,我局经常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沟通协调,建立相互联系机制,形成互动,一是对上级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新精神、新要求和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及时反馈沟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一方面市纪委和组织部对反映被审对象的问题和举报及时提供给我们,使我们在审计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审计时效,另一方面,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重大问题及时主动地反馈相关部门,做到了资源共享;三是始终坚持每实施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必须是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三家同时进点,形成合力,确保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顺利实施。

3.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开展对领导干部任职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事关对领导干部的正确评价,如何把握住审计重点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几年来,通过实践,我们始终围绕下面五个方面开展审计,一是领导者任职期内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主要经济指标或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二是领导者任职期内是否建立了和健全内部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和规定。三是通过对财政、财务的检查,披露领导者任职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遵守财经纪律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罚,借以警示后人;四是重大经济事项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特别是关注土地(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等)、基建项目、企业改制等一些重大经济事项,要逐项地审计;五是查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交办的掌握领导者任职期内个人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和审计期间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并根据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查清领导者有无违反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

与此同时,审计中我们还要关注前任领导者遗留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任期内债务是否增减,离任时遗留下的重大经济事项等也一并审计。

4.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正确的审计方法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手段,要围绕审前、审中和审结三个环节开展工作,首先是做好审前调查工作,鉴于经济责任审计有别于其他专业或行业的审计,特别是县(镇、乡)长经济责任所处的位置有别于政府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具体的单位,它管辖的范围具有一定规模的行政区域,范围广、管理的经济事项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和区域经济特色,作为县(乡、镇)长就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不同的决策重点,因此,只有在审计前,全面了解掌握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财政收支状况等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并从相关性原则出发。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从“需要、可能、效益”等方面确定重点审计内容。在审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任职内政府投资较大项目绩效情况,地方可用财力,政府扶持企业的政策效益,教育专项和政府负债等进行审计专题调查,分析当地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特别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审计终结环节,审计人员要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审计获取大量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公正准确的结论,这是审计成果得以充分体现的重点工作。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

审计免疫系统论提出,给审计部门一个准确的定位,审计要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2010年新的两办文件出台给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带来契机,我市将针对存在问题逐一加以改进。

一是落实两办规定,制度和机构到位。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会议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会议,从宏观加强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按照两办文件精神,制订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各部门具体工作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精神和规定,具体协调组织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并按照规定将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配备到位,由同级审计机关副职或同职级领导任职。

二是要全面推进任中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目前我们大多开展离任审计。按照审计免疫系统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任中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方向,它的时效性和作用大于离任审计,要大力推进任中审计。只有全面推进任中审计才能合理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和人员不匹配的矛盾,同时还能克服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临时性、突击性。只有推进任中审计,才能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经济责任审计的触角要涉及到各个领域。

三是要提高审计质量,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运用力度。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确定不同审计重点内容,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围绕领导干部守法情况、尽责情况开展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行为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发生的问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做出审计评价;合理科学地划分责任;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提高审计质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使用性,从而促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

篇5: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现将《北京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六日

北京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北京高等学校内部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校内干部的廉政、勤政建设,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教委关于《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高等学校内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运用审计手段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业绩。审计结论和评价是考核、任用和评定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归入干部档案。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高等学校内负有经济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的校(院)、系(所、室、处)级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任职届满或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的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及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凡符合条件者,都应根据本规定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对处级以下(不含处级)干部是否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自行规定。

第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高等学校的财务、基建、物资设备、科研、校办产业管理及行政后勤等部门处级负责人,负有经济责任的系(所、室、处)主任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校(院)长,以及学校领导认为应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中层领导干部等,均属本规定的范围。

(二)根据承担经济责任的范围,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本校或本部门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

2、各项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学校财力状况,经费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使用效益,以及筹集的各种基金、资金、社会捐赠等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

3、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

4、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清楚,有无纠纷和遗留问题;

5、任期内重大经济活动、投资项目、经济合同等经济决策是否经过充分、有效的可行性论证或资信调查,运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有无重大失误;

6、校办(或所属)产业和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盈亏状况的真实性、可靠性;

7、任期内各项经济责任目标的实施结果;

8、任期终结时,本校(部门、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盈亏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情况;

9、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10、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情况,有无违纪违规问题;

11、提请审计的部门和审计机构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对处级以上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实施。属学校任命的干部,由学校干部管理部门提请,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属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校(院)级干部,由上级主管部门提请,学校上一级教育部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

第六条 应由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的审计项目,若因内审力量不足或其他原因,可报请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组织联审或建议委托社会审计组织进行,但处理决定应由委托单位提请审计的部门作出。委托社会审计的审计费用,由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按规定支付。

第七条 在校(院)长领导下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校(院)长或校董事会负责并报告结果。属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

第八条 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九条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做到: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保守秘密。

参与办理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若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员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条 审计机构在接到干部主管部门提请的审计委托书后,如确认符合审计条件,应做好审计前的准备工作:成立审计组,拟订审计实施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

第十一条 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财产、债权、债务等方面的清理工作,认真整理好以下资料,并按时提供给审计组: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人员的述职报告;

2、被审计人员任期内所在单位的全部会计帐簿、凭证、报表和银行对帐单等会计资料;

3、单位财产盘点和债权、债务资料;

4、重大经济合同、协议书、投资项目的论证、决策资料;

5、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

6、审计人员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审计资料。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按照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并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三条 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应包括:

1、被审计人员在任期内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2、被审计人员任期内所在单位的债权、债务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殖情况;

3、被审计人员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的情况;

4、被审计人员任期内工作中承担经济责任的评价;

5、其它需要说明的重大事项。

审计报告应当有恰当的标题、明确的署名和报告日期,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观点鲜明。

第十四条 审计报告应当征求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意见。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十五条 审计机构在接到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书面意见后,要认真研究、核实。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然后,由提请审计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决定,在报上级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下达。

处理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六条 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如有异议,可向授权审计的领导或提请审计的部门提出书面申诉,请求复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机构除在审计报告内做出评价外,若被审计人员在任期内使其所在单位经济效益显著,成绩突出;或有严重违犯财经纪律,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时,有权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应当奖励或行政处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的建议。第十八条 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审计机构可提出意见,由其主管部门或单位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1、拒绝提供有关资料及证明材料的;

2、阻挠审计人员行使职权,抗拒、破坏监督检查的;

3、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4、拒不执行处理决定的;

5、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和检举人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其所在单位应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或提请有关部门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2、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3、玩忽职守,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4、泄露国家机密的。

第二十条 北京地区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并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使用于市属高等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校(院)、系(所、室、处)级领导干部。双管高等学校参照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6: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1999年6月28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主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 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直属的党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 部,乡、民族乡、镇的党委、人民政府正职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第四条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 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五条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人民政府的意见,由组织人事部 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审计 机关依法实施审计。

第六条审计机关吉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 回避制度的规定。

第七条审计机关依法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 所在部门、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八条审计机关应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送达 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本人。

第九条审计通知书送达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 的要求,及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领导干部本人应当按照要求,写出自己负有主管责任 和直接责任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事项的书面材料,并于审计工作开始后五日内送交审 计机关。

第十条审计机关实施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应当通过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 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分清领导干部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 和直接责任。

对领导干部据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 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 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 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在审计的基础上,查清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等,分清领导干部对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 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领导干部个 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 的问题。

第十一条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 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和本人的意见。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 法规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 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同时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 抄送同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 告,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按照本规定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实施审计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专项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级审计机关 负责对下级审计机关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 关负责对下级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执行本规定、利用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情况 实行监督、检查。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审计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交流、通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民政部研究、解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中出现的问题。第十六条各地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已经规定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根 据各地党委、人民政府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规定审计署负责解释。

篇7: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分公司部门及基层单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正确客观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促进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廉政建设,根据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以下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第二条

本方案所称经济责任,是指中层干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指标、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管理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以分清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为分公司领导考核、任免、奖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审计促使分公司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推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分公司机关及基层单位负责人在工作岗位发生调离、退休等事项时要对其进行经济

责任审计。

有下列情况发生时,原则上可以不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一)被审人员在所任职岗位工作不满一年的;(二)被审人员因接受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调查等客观原因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无法正常实施的。

第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应与被审人员的任期一致。

第二章

审计组织

第五条

计划财务部根据工作业务需要,负责组织抽调分公司人员成立审计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组主要负责研究拟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文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完成审计结论。

第三章

审计准备

第七条

审计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3个工作日前,应向被审人员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同级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等有关部门。

被审人员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有关准备工作。包括为审计人员提供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书

面材料。

第四章

审计实施

第八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应当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计划。审计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审计组成员及分工,以及审计工作时间安排等。

第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听取同级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考核、群众反映、组织约谈等情况。

第十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时,被审人员应当及时、全面、如实提供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1、个人简历;

2、任期期间主要工作职责范围等事项;

3、任期期间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经济合同、目标责任书等相关资料;

4、任期期间的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

5、任期期间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廉洁从业规定情况;

6、工作移交手续,包含遗留问题或待办事项交接情况;

7、审计所需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被审人员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十二条

审计组在审计实施结束后,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事实清楚、评价客观、责任明确、用词恰当、文字精炼、通俗易懂。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被审人员所在单位或部门主要情况、被审人员任职情况、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主要包括:贯彻落实X集团、分公司决策部署情况,任期期间的目标责任和完成情况,任期期间的财务收支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三)对被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

(五)审计建议。

第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抄送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部门及被审人员。

第十三条

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审计组应及时向公司党委或董事长报告。

第五章

审计评价

第十四条

审计组应当在审计查证或者认定事实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依照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责任制考核目标等,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不做评价。

第十五条

审计评价时,要正确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等原则,支持担当作为,保护被审人员办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六章

审计结果运用

第十六条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等结果运用,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人员的重要参考。

审计人员负责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归档工作,做好审计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审计档案。

第十七条

被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结果认真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将审计整改结果书面报送审计组;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对被审人员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范围;人力资源部门应将审计整改结果作为被审人员目标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被审人员评价、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

审计组要对审计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形成审计建议,促进完善相应的制度。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被审人员拒绝、阻碍经济责任审计或拒绝、拖延提供相应资料或证明材料的,审计组应当责令改正并报公司对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对于打击报复或陷害检举人、证明人和审计人员的,由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给被害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应当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X分公司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遵循

本方案。

第二十三条

公司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发生调整、离职等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如确有必要也纳入审计范围,参照本方案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方案由X分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征求意见表

单位(部门):

名称

意见汇总

备注

X高速公路分公司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

负责人意见

篇8: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制度, 是现代审计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创新。所谓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审计机关经干部管理部门委托, 依法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单位, 取决于部门单位领导决策与指令, 由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审计, 因其附属性、被动性、依赖性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 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高校的内部经济责任, 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任期届满或离任前, 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应当负有的责任。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可喜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网站访问的形式, 抽查30所省属高校进行研究,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提出改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 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高校不多, 审计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流方向仍然是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在被调查的30所省属高校, 26.67%的高校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全部是本科院校) , 53.33%的审计机构与纪委监察室合署办公, 10%的高校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 仍有10%的内审机构与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合署办公。《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提出, 要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应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 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 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干涉。而目前内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 这与国家法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注:其他主要指与校办、人事处、组织部门等合署办公。

(二) 贯彻“先审后离”“离任必审”原则不够彻底

高校的领导干部任期届满, 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 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走访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了解, 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联席会议不健全、审计方案流于形式等原因, “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并没有完全贯彻实行,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审计计划和确定审计对象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33.33%的高校确定了“离任必审”的原则, 50%的高校会对委托部门所关注的重点单位的高层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还有16.67%的高校根本没有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纳入到每年的审计计划中, 只是对那些被人举报存在问题的单位领导进行抽查审计。可见, 在实际工作中,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一些高校并没有作为常规的经济监督形式。“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时有发生,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对经济责任人并没有多大影响。

(三)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不足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客观事实为准绳, 通过审计查证对领导干部是否履行或是否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和判断, 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后续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理应成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审计成果转化滞后的现象, 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 “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条线”, 造成审计流于形式, 失去了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发现, 调查的30所高校中都建立了审计网站,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大部分审计网站发布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等文件, 有些高校还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在网上公布, 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监督,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审计人员对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但是, 关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没有一所学校进行公示, 审计报告都是保密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如果没有得到正确运用, 高校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失去意义和作用。

(四)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不到位

落实审计整改的各项措施是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功能、体现审计效果的重要环节。部分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 据调查数据显示, 调查的62所高校, 12.9%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视, 16.12%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比较重视, 48.38%的中层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重视, 14%的中层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目前,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一些中层领导干部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校长、书记等行政负责人进行审计的, 对中层干部而言内部与经济责任审计则可有可无, 他们认为高校的工作重心就是教学和科研,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只会徒增烦恼, 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 当一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束后,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工作也就出现了形式主义多、账面调整多、整改报告不实、警示效果弱的现象。避重就轻、敷衍了事, 缺乏审计整改联动机制以及跟踪回访机制使得审计整改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提出是建立在内审人员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的基础之上, 若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审计事实不符, 则容易引发审计风险。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 专业胜任能力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内审人员对会计资料和信息进行审查的一项工作, 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支撑, 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熟悉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 这样才能有助于获取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证据, 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 审计职业道德

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且具有较高的政策敏感性, 需要加强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中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都对审计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做了明确的规定。内审人员要根据职业道德规范, 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切实防范因为审计道德颓废而引发的审计风险。

(三) 信息化审计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审计的职能早已超越了查账的范畴, 涉及到对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联网审计, 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 随时跟踪,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予以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化审计能力, 不断探索联网审计, 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四) 沟通协调与人际交往能力

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内审人员需要与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下属单位负责人、内审部门审计小组的沟通与协调。内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 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关系处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调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目的在于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 惩治和预防腐败, 既做到保护干部, 又加快推进对高校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工作,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平时的工作中, 如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与审计有关的会议, 列出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要求与细节;在非审计的环境工作中通过多沟通, 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友好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 后续教育学习能力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组织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不能只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而应广泛涉猎, 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有利于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高校领导人员要重视和支持后续教育, 有计划地定期安排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 并保障内审人员具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和经费去参加后续教育, 以便及时更新知识。

(六) 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内审人员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 审计人员肩负着艰苦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 因此, 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才能保障审计任务的顺利完成, 充分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和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秋菊.经济责任审计实务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19) :173-174.

[2]刘文浩.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7) :70-71.

篇9:学院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

内容分索 引 号: OA***001

法规、规章 类: 发文日

2003-07-31 期:

文 号: 皖办发〔2003〕14号

名 称: 安徽省党政领导和国有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3年7月31日皖办发[2003]14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下简称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是指省、市、县(市、区)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市、县(市、区)、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含城市街道办事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本办法所称企业领导人员,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以及地方国有金融机构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本办法所称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对其直接违反财经法规,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财经法规,失职、渎职以及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第四条 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晋升、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时,应当按国家规定进行审计。

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遇有特殊情况需要离任后进行审计或者暂缓审计的,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提出意见,报请本级党委、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 审计机关按照本办法对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实施审计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专项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第七条 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办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高效,保守秘密。

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回避制度的规定。

第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实施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不得拒绝、阻碍,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二章 审计管辖

第九条 审计机关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本级直属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下一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上一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委托同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同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报经本级党委或者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审计机关负责。

部门或者单位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部门或者单位负责。

第十二条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可以直接审计,但是应当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审计机关之间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审计机关确定。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可以组织、委托部门或者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组织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责成部门或者单位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审计,应当依法签订委托协议书,审计费用由委托方支付。

第三章 审计内容和程序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任期内主要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

(三)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

(四)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重大投资决策及其效益情况;

(六)执行财经法规情况;

(七)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八)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任期内企业经营效益及利润分配情况;

(二)企业资产质量状况;

(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资本运营情况;

(四)企业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及处置情况;

(五)企业应当上缴的各项税费解缴情况;

(六)企业执行财经法规情况;

(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八)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在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建议名单,与审计机关协商后,向本级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建议,经批准后,列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任期经济责任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本级党委、人民政府临时交办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由审计机关直接办理。

第十七条 审计机关依法组成审计组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并在实施审计的3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所在的地区、部门或者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及相关部门。

第十八条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应当及时向审计组提供下列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保证:

(一)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年度工作总结等资料;

(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和决算等资料,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三)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规章制度、会议记录或者纪要、经济合同以及重大投资决策及实施结果等资料;

(四)本部门、本单位银行账户开设情况、资产盘点清查等资料;

(五)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监事会等出具的检查报告等资料;

(六)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九条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在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向审计组提交自己负有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事项有关的书面材料,主要内容包括:

(一)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职责范围;

(二)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直接决定或者参与决定的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

(四)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情况;

(五)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前,应当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的情况介绍。有关部门应当向审计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并可以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审计调查,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遇有审计手段难以解决或者涉及职权范围以外的问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调查结果报本级党委或者人民政府,并抄送审计机关。

第四章 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处理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组审计报告在提交前,应当征求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意见。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应在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逾期未提交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提交的意见进行审核,根据所核实的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和说明。

第二十四条 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实施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等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被审计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违反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主要问题;

(四)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对审计发现的违反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的问题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五)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存在的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和改进建议;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审定后,依法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作出审计评价,向本级党委、人民政府提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应当区分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第二十七条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计机关予以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可以给予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员,审计机关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

(二)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资料的;

(三)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财产的;

(四)打击报复和陷害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人员、检举人、证明人的。

第二十九条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处理。对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或者企业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审计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或者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等有关部门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审计人员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由所在单位或者纪检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部门或者单位管理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参照本办法有关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上一篇:《温馨的港湾》教案下一篇:纳税服务动态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