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2023-03-07

我国经济体制在经过多年发展中不断完善, 企业为了抢占有利资源, 常常出现违规行为, 擅自使用公共财产和资源, 偷税漏税, 严重亏损了国家公共资产。部分企业领导人员注重表面工作, 在制定规划措施时背离现实环境。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监督政府领导人员治理过程, 国家治理综合应用了各项合理有效资源。经济审计可以对管理过程实施评判和监督。从某种程度看, 经济责任审计属于行政的各项行为, 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 可以覆盖到各个具备公共资源的领域, 全面确保我国公共资源在合法合理情况下使用。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按照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细则能够看出, 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 全面执行我国经济方针政策和相关决策, 使企业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目标;其二,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其三, 制定和执行企业发展战略, 确保实施效果;其三, 完成目标责任机制;其四, 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合法真实。其五,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作, 并且能够制定和执行内部管理制度, 例如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业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预经济责任审计难点问题

(一) 审计内容模糊

尽管我国现有规定中包含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并且在规范中能够注释审计内容包括国有企业建立和执行直管制度和分管制度和经济管理效果, 企业财务收支情况。为了保障该项规范的有效实施, 国家进一步细化了经济责任的实际审计内容, 但是还是有部分审计人员不清楚具体内容, 导致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受到财务视野和审计理念所影响, 使领导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过分关注财务审计, 没有注重项目决策审计和管理职能审计等, 这样就导致审计内容模糊, 无法全面真实地履行审计职责。

(二) 经济审计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执行阶段, 因此在体制方面存在不完善情况,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 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较弱, 尽管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是先审计后离职, 然而仍然存在先离职后审计情况, 并且大部分审计工作都是在离职前实施, 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很少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其二, 缺乏完善的审计结果应用制度:由于大多数审计时效性较弱, 造成应用审计结果方面的困难, 缺乏完善的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体制, 常常出现表面化工作, 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和监督效果。其三, 缺乏健全的审计评价体制, 由于制度中的各项指标在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 再加上审计内容较为模糊,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无法明确审计经济责任, 影响其权威性。

(三) 责任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影响我国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运行的重要因素在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某些负责审计的工作人员不了解具体的审计内容, 造成审计标准时常变化。尽管某些审计人员了解相关内容, 但是在具体实施期间不清除具体程序, 因此在对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界定时概念不清, 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合理性和客观性, 无法保障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权威性。

三、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应对措施

(一) 深入了解和掌握审计内容

针对审计内容模糊情况首先需要明确审计内容, 严格区分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和领导责任审计, 掌握以上两种审计内容的异同点。在实施审计工作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明确审计目标, 范围以及重难点, 并且按照审计方案制定对应的实施计划, 之后按照审计计划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 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解决。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不能过分关注财政收支审计, 还需要加强对领导人员职能履行情况的审计, 全面确保审计内容合理性。

(二)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对于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问题来说应当从下面几点入手:第一, 健全审计结果应用机制:在此期间需要对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情况实施规范, 有效融合审计结果和经济责任惩罚规范, 全面展现出审计结果对国企领导的约束作用。第二, 注重审计时效性:在实施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按照先审计后离职原则进行, 在审计期间相关人员不得擅自离职, 并且在此阶段实施同期审计, 全面加强审计结果的时效性。第三, 注重审计评价体制: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由规范实用的审计评价标准支持。评价机制的完善性需要全面展现出评价指标的合法性, 在审计期间需要融合国企领导人员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全面处理好经济责任无法明确以及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问题。

(三) 注重审计主题, 做好现场审计

无论国有企业属于何种经营类别, 经营活动均包括经营活动, 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 并且各项活动均与资金有关。所以在设计期间需要注重资金审计, 对重点资金和财务活动实施关注和分析性复核, 可以从重要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和决策程序入手, 审计工作要跟着资金流向进行。其次,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既要注重财务收支问题, 也需要注重经济方针政策的实施问题, 划定第一责任人职责, 企业领导人员是否按照党风廉政要求执行各项工作, 所以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四) 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来说, 由于其在专业素养上存在差异性, 所以为了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于审计机关来说, 应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组织审计人员接受教育和培训, 以此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使其可以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其次,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 需要学习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使自身在审计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法律法规知识。在工作之余多参加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培训, 明确审计内容和目标, 确保自身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对国企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加强与被审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 确保审计资料完整性, 并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完成之后要做好审计工作报告, 重点标识出审计工作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为后来者提供参考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完善的审计结果应用机制和审计法律, 再加上不规范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此次研究主要是从经济责任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关制度以及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展开讨论, 希望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效性。

【相关链接】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 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

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 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 明确财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责任。因此, 从根本上看, 任何一种审计都是经济责任审计, 也就是说, 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一切审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 经济责任审计属于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 各行业领域的经济活动都日益频繁, 国家治理中逐渐凸显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未形成统一化体系, 评价标准过于主观, 因此需要全面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如何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 孙易.新时代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操研究[J].纳税, 2018, 20 (13) :186-187.

[2] 李永丹.论计算机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7, 13 (32) :125-126.

[3] 王利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 2016, 25 (24) :141-142.

[4] 沈慧霞.浅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部审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8 (35) :282-283.

[5] 许名卉.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J].中国市场, 2016, 10 (37) :144+146.

上一篇:浅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一篇: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