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2024-04-11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精选6篇)

篇1: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其变化,

2、能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3、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

1、复习条形统计图

我们以前学过统计中的哪些内容?

条形统计图的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每个项目相应的直条的长度是怎样确定的?

2、引入新课

有时候,我们还用与条形统计图类似的一种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你能说出这张统计图表示的意思吗?

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各表示数量怎样的变化情况?

1、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形状吗?

指出: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成为折线的统计图。

问:与条形统计图相比,你认为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指出: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它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要求制作折线统计图

问:你能想出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指出:折线统计图底制作步骤与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数量的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折线统计图是按照数量的多少描点连线。

(2)制作折线统计图

说明:先要表示出什么统计图和制作日期

提问:按照例题统计表里的数据,先画什么?横轴上要有几个月份的位置,纵轴上至少要表示出多少毫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统计图

(3)分析统计图

问:你从这个折线统计图里看到了哪些情况?

指出:折线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做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统计表里的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图里已有的意思。

让学生描点、连线,老师巡视辅导

问:你从统计图里看出了哪些情况?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的统计图?它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课后感受

统计的内容学生已经哟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所以学得非常轻松。

篇2: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4页—6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

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XX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你说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XX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指导学生看图。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请你根据图帮我预测一下十月份我该进多少支钢笔比较合适?

(1)学生先独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篇3:《折线统计图》教学片段与评析

师:你们知道南京青奥会预定几月份开幕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若青奥会时南京空气污染超标,将安排赛事延期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如果南京空气质量很差,就会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师:遇到空气污染的天气时,尽量不要去户外活动。

课件出示南京从2013年9月—2014年3月空气污染天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略):

师: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特点?

师:如果用一个点表示直条的高度,点应在哪儿?师用课件根据学生所指出示各点。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各个月污染天数依次是增加还是减少吗?根据学生比划,教师用课件演示连线过程,然后揭示课题。

设定目标:请同学们观察折线统计图,你们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板书:由来、画法、结构、特点、作用

评析:理解是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而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需要在良好学习氛围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理解才能逐步深入。1由于学生对青奥会的关注度极高,教师将南京空气污染的天数作为上课的素材,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抓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联系,从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上台找点、比划,感受污染天数依次是增加还是减少的变化趋势。3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来设定目标,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定向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片段二】比较交流,认识结构

小组讨论: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全班交流:让学生上台指着折线统计图说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课件出示名称。

师:刚才有同学问折线统计图名称的由来,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所以起名叫条形统计图,而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所以叫做折线统计图。

评析:数学课的教学,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了解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提炼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和统计表比较而言,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意义、结构、画法、特点等方面有着更多的相似处,为此,教师让学生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片段三】自主尝试,体验特征

学生先独自在练习纸上尝试完成以下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1每( )个月统计一次空气污染天数。2( )月份空气污染天数最多,( )月份空气污染天数最少。3( )月份到( )月份空气污染天数是增加的,( )月份到( )月份空气污染天数是减少的。4相邻两个月中,污染天数增加最多是( )月份到( )月份,污染天数减少最多是( )月份到( )月份。

全班交流: 小组上台依次交流4个问题,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其余学生评价和交流不同的想法。

教师提升:1点有什么作用?生:我认为看点旁边的数据和点的高度,可以知道每个月数量的多少。2折线有什么作用?生:折线可以看出增减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空气污染天数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地看出空气污染天数的变化情况。

预测:按照这样的变化趋势,你们预测四月份污染天数和三月份相比,会怎么样呢?你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这还取决于人们所采取的措施,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评析:4个问题的出示,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学生自主尝试。为了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提出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再用课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片段四】精心设计,整体构建

下面是我所设计的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板书:

篇4: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同时也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如何才能凸显这一核心,又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就“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挖掘式”地深入钻研了教材。

【提出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产生折线统计图更重要?

2.如何实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新旧知识经验的对接和比较?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观察分析数据,同时进行简单地预测推断。

【课前思考】

1.摒弃例题1,改用“做一做”为例题更具有代表性,因其实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了他每年每个月的身高数量,由点连成线,是否更能体现产生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在讲授过程中,从绘制条形统计图入手,提出质疑,逐步转变成条形统计图,再整理两者异同,是否更好地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和比较?

3.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素材,是否使学生更亲近数据,充分感受到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问: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还记得你从出生到现在每一年的身高吗?

二、探究新知

1.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陈东0~10岁的身高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还可以把这张统计表绘制成什么?

课件演示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问:这是用什么表示一定的数量?(直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讨论怎么绘制条形统计图,自主权让给学生,体现其主体性的地位。)

2.产生折线统计图

问:从图中你能很快地告诉我他5个月时候的身高吗?1岁7个月呢?为什么不能?难道他这个时候停止生长了吗?那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进这张统计图吗?

学生建议:如果我们把这里的每根直条都浓缩成一个点,画在它的最高处,然后把这些点依次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质疑,让学生改变思路,尝试把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看能否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因需要而产生。)

(1)点

课件演示直条变点。问:现在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多少?(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条变点的演变过程,以及理解每个点具体表示多少数量,为后面的比较做了初步的铺垫。)

(2)线

问:陈东的身高是怎么变化的?看着这些点,你能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一下吗?课件演示点连成线。

师:这种新的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现在你能大概看出他5个月时候的身高吗?1岁7个月呢?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在空中比划引出折线,学生很容易理解“依次”的意思。同时理解折线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表示他某个时期的身高。)

3.理解折线统计图

①你从图中是怎么看出来陈东一年一年在长高?(因为折线越来越高,呈上升趋势。)

②你还能看出他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吗?几岁到几岁长得最慢呢?

③你能预测他11岁时的身高吗?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折线的起伏、每一节折线的长短和坡度等方面,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

4.比较

5.寻找生活中的事例

像这样的折线统计图,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学生举例、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应用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去看看一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吧。

第一题(按事选图):给出两组数据,要学生思考分别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特点,适合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

第二题(按图选事):给出两幅折线统计图,要学生根据各自的趋势选择其一。

师:如果你是经理,你会选择A品牌还是B品牌?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题一,使学生理解两者各有特点,适合表示不同类型的数据。题二,使学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全课小结

【实践反思】

1.在质疑中实现创新,凸显产生折线统计图的必然性

知识是因生活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捏造或想象出来的。我们如何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到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这节课通过例题中的层层设问和质疑,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一个条形统计图解决不了急需寻求突破的瓶颈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做到了教其然,更教其所以然。

2.在变化中体现连接,为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统计表变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再变为折线统计图,两次变化,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折线统计图的整体感知也因为有了旧知识的支撑而变得更加清晰到位,再加上系统的整理,绘制成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经历中实现自主,让学习掌控学习自主权

第一次经历是从统计表变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讨论条形统计图该怎么画,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第二次经历是从条形统计图变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拓展思维、改变创新,提出建议,而不是老师直接给出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案。两次亲身经历,学生充分掌控了学习的自主权,体现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4.在情境中落实重点,使学生充分参与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所以,这节统计课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掌握其特点及画法,学会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本节课老师非常注重创设情境、提供生活实际事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鲜活的事例中体验“认图——画图——读图——选图”逐步升级的全过程。最后通过设计“按事选图”和“按图选事”这两个层次的情境呈现,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既培养了数据分析观念,又发展了数据分析能力,使之真正体会到数据分析的现实需要和价值所在。

篇5: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案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了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点也不假,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出来的。依据我们两个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入:因为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而且对于条形统计图有了很好的了解,所以在引入的时候,我利用我们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的四年级6个班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做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来进行分析。然后在班级的总分给出来,是个很大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并且让学生来解决一些问题,发现在绘制的时候很麻烦的,问题中你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变化情况一题时,有很多孩子不能回答上来。这时告诉孩子们我们很有解决的办法想不想学习,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学生小组合作来进行探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小组合组中探索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且让学生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说一说你见过的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那么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哪一种统计图又会更好一些呢?所以在练习中设计了一题,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统计图来完成,这时学生的选择各不相同,然后我让两种做法的孩子都一一进行了汇报,最后让学生总结看哪一种更好。通过亲身经历发现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但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有优势,这样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四、不足之处

1、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有个别反应快的孩子喊出答案的时候,就一带而过了,使得在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人家问变化趋势是怎么样的?他不懂就把所有的数字的都加起来写里面。

2、启发性语言运用不到位。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使得学生不太明白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篇6: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页。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与统计有关)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师:大家都这样认为吗?

师: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继续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

二、新授: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某地2012年月平均气温条形统计图。师:这是某地2012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师: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各月平均气温的。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想一想,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2、探讨学习第一道例题(1)初识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请看。(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并连成线的过程)

师:这也是一幅统计图,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让学生充分想象,给予及时评价。

如有学生说出,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想在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呢?

预设: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生3:我想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生4:我想知道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生5: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并4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组长注意记录组员的发言,然后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好。(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派代表交流)预设: 相同点:它们都有标题,统计图的下边都有月份,左边都有温度,每一格都表示5℃,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只有横格,而折线统计图既有横格,又有竖格。

师:这些横格,竖格起什么作用呢? 如有学生汇报不完整,老师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2012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作用,它能通过折线的起伏(教师做手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清楚的反映出数据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正因为折线统计图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同学们想想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统计图? 学生想到给以评价,(你的知识面真广)

老师也带来几幅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想看吗? 课件一一展示。(3)信息拓展

师:同学们,咱们保定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古城,我们一年四季生活在这里,你知道它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低,哪个月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呢?最高呢?

师:结合我们保定的气温,你能猜测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温吗?

(我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

3、探讨学习第二道例题(1)了解公告信息

师:是呀,南方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7,8月份,降雨量也比较大,容易使河流水位升高,造成洪涝灾害,所以进入雨季,我们要时刻关注降雨和河流水位,作好防汛工作。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某市2012年的一份汛情公告。指名读出公告的名称并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怎样才能更清楚的看出水位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2)自学例题

师:课本第84页,就有一幅描述某地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与上一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并思考课本100页上面的4道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看书时间。(3)汇报交流,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纵轴上第一格表示31米,而其他每个表示0.2米,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观察第一格的弯曲部分及虚线),为什么要隐藏,折叠起来。引导学生回答课后问题

师: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师:警戒水位是什么意思,历史最高水位表示这么,它们在统计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师: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以及时的点拨及评价。

让学生预测该地7、8、9日水位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状况。播放录象

师: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师总结:你看,我们通过对这些统计图的分析和研究,知道了这么多。可见,统计图确实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帮助。同学想不想继续研究呢?

三、课堂练习

师:好,在我们课本的85页还有一幅我国2000年至2011年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请打开课本看练一练,以4人一小组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并思考还可以发现那些新的问题,组内交流后汇报。学生讨论开始,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

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根据了解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的经验,谈谈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的更多的问题。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或看出哪些问题吗?

进一步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并且找出其中反映的一些实际情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国水果的产量迅速增加,从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一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大家还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是吗?这个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家庭作业,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课件出示:请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能力,选做一题。

1、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折线统计图》,并把他发到学校的网站上,大家共同交流。

上一篇:圣诞歌曲英文下一篇:东黄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近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