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订单式培养,拓展产学研途径

2023-02-16

“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与学生拟就业企业合作, 由企业提出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依据教育规律主导教学过程,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相关内容, 学生毕业后到订单企业直接上岗工作的一种培养方式。高职高专院校的“订单式培养”不同于传统概念的定向生, 定向生是在招生前由学生填报志愿, 通过高考被录取后方能取得学习资格, 仅明确了学生的就业去向, 培养过程是按学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全部由学校完成, 企业不参与学校的教学。受招生计划和高考录取原则的控制, 高职高专院校“订单式培养”一般是企业在二年级学生中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生员, 学生完成校企双方议定的学业内容, 毕业后企业正式录用。“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

1“订单式培养”实现“三赢”

“订单式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找如意的人难、学校找实习企业难的问题。通过企业接收实习、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 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教育成本, 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和学习补贴, 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订单式培养”更重要的意义应是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培养。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高职生没有考研的目标动力, 升学教育导致的职业目标不明确, 入学后学习目标模糊, 学习动力不足。订单培养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 特别是学生未来工作的企业提出的各种要求有较强的号召力。在学生实习阶段企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也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订单式培养客观上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教师为完成企业要求的教学任务必须深入企业实践, 参加企业项目的研发和技术管理, 也可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新工艺、新技术等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1.2 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订单式培养”有效地实现了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 学校能够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性、要求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 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使专业课教学能够紧密贴近生产实际, 能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 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 学生实习有了可靠的保障。

1.3 有利于学生融入企业文化, 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和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期, 减轻了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 学校的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 用人单位还要再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 造成了人才培养成本和时间上的浪费。而“订单式培养”方式, 学生在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在完全的职业环境下接受教育;熟悉企业规章制度, 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 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学生在校期间, 就已经融入了用人单位的个性需求, 从而极大的节约了培养成本和时间,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校企双方培养过程中, 企业有充足的时间了解每一个学生, 还可以有条件的进行再选择, 大大降低了企业盲目进人的成本。

“订单式培养”使学校企业充分利用了双方的优质资源, 学校有了稳固的针对性较强的实习基地, 教学计划遵照企业生产规律来制定, 教师、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一线, 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们进行专项技能指导, 对学校来说, 促进了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成长, 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对企业来说, 学校为企业的及时用人提供了保证, 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订单式培养”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订单式培养”在我国还属于探索完善阶段, 需要有教育观念、企业用人机制, 社会人才观念等随社会发展共同完善, 也需要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教师素质的跟进, 就目前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全人教育与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

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说法: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 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 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他认为, 大学教育的目的, 不应只为学生提供谋生技能, 而是要学生好好去研究学问, 在各方面完善自己, 他提倡的“全人教育”理念, 这种说法为我国多数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这需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 需进一步厘清高职教育理念。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目前企业用人机制和学生就业现状是有效的。但是, 如果只是迎合某些企业而改变几门课程设置, 并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缺少后劲。所以, 应处理好培养学生技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

2.2 岗位技能培养与适应岗位群的关系

就高职教育的目的来说, 在一定意义上, 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 而知识应当付诸实践, 即“学以致用”。在“订单培养”中, 企业往往注重现岗即用, 与学校教育目标产生矛盾。现岗即用的培养方法会单导致人才功能一, 离开了对口企业和岗位很难生存, 这种培养方式只照顾了企业眼前效益, 但对学生发展和企业发展后劲都是不利的, 如果高校只是针对某一企业的具体岗位来培养人才, 学生们走出校门恐怕只能进入这个企业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现在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一个企业毕竟由多工种、多岗位组成,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即重视岗位技能又要注重企业岗位群, 以适应科技发展变化的需要。

2.3 应处理好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订单式培养”方式中, 学校按“订单”需求开设专业, 并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达成意向。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三相”情愿, 企业是否能选中足够的学生;学生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专业到该企业工作;学校是否能组成一定规模的授课班级实现效益最大化。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订单培养能够实施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学生认可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校企联合办学, 其目的是实现“双赢”, 学校是以培养合格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企业主要是强调经济效益, 在与学校教学冲突时, 学校和企业就应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

“订单式培养”是高校开拓就业渠道的新举措, 在实施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 使这一教育模式能够健康发展, 让这一教育模式即不过于偏向实用主义教育,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又要适应新形势, 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即扩大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规模, 又要尊重教育规律, 保持高校的教育特色。

3 做好“订单式培养”的关键点

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一线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订单式培养”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 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急需人才。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 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订单教育是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探索订单教育的规律是搞好订单培养的关键所在。

3.1 订单企业的选择

实施“订单式培养”在坚持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订单式培养”的企业是合作成功的关键。这种培养方式适合有较大规模的企业, 而对于规模中等的或较小的企业来说, 不可能用“订单式培养”方式, 大型企业也不宜在一所学校连续订单, 不利于企业和学生的发展。大规模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 一般采取多专业组合或单专业岗位群式培养, 企业在不同专业中挑选学生组班, 开设企业需要的通识课程, 学生的专业学习依然在原班级中完成;也可在与企业生产性质相关专业学生中组班, 在已学专业基础上改变专业方向, 学成后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服务。

3.2 教学组织和教师

订单式教学打破了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式, 需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任课教师都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应本着“宽基础, 活模块”的思路设置基础理论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留出一定的空间, 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由于“订单班”培养方式有别于普通班, 因此应单列教学计划, 在教学形式上充分考虑现场应用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订单式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提高订单式培养的质量, 关键也在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激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 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这也是高职高专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3.3 学生质量考核与评价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学生质量评价也是一个新问题。校企联合办班的学生管理与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 学校负责考核理论教学部分, 企业负责考核实践教学部分。学生操行管理, 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考核, 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学生在实习期的间接管理, 包括:岗位规程、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等。“订单培养”的学生并非高枕无忧, 校企双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 实行“滚动淘汰”。以每学期学生校内课程和企业所设课程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结合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在企业实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达不到校企双方所规定标准的学生予以淘汰。

“订单式”培养与就业虽然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但是, 这种方式只是解决就业的途径之一,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仅靠订单式就业还很不够。高校应把“订单式”培养的着眼点落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规律上来, 把它做为培养锻炼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 从而拓展深层次的技改、科研项目合作。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的程式化教学, 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脱节, 导致学生工作后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的现象, 以化解高校教育模式和企业用人供求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全面贯彻高职教育方针, 坚持产学研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 推行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摘要:本文通过“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体会, 阐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模式, 以及实施过程中怎样处理好育人教育与岗位技能培养的关系、岗位技能培养与适应岗位群的关系、处理好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订单式培养”的企业的选择、教学组织和教师、学生质量考核与评价等问题。

关键词:订单培养,三赢模式,实施方法

上一篇:博罗县田牌村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分析下一篇:提速道岔钢岔枕振动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