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中的地位研究

2022-09-11

不同地位。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本文结合我院与南昌铁路局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重点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中校企的不同地位。

1“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的融合, 主动适应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校主动与南昌铁路局联系, 于2008年4月签订了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根据协议, “订单式”培训班第一期学生主要以内燃机专业为主。学院和企业经过多次研究, 共同制定培训班的课程设置、课时设置、教材选定、实习环节等。在任课老师的选择上, 学校严格把关, 选派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任课, 并将课程中间的有些内容直接放在企业一线进行讲解, 聘请企业人员担任课程的实践环节的任课实现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有力结合。

2 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

学校始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 学校在高职课程开发中应该是主角而不是配角。学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 我们发现, 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课程体系开发的组织者。在高职课程开发过程中, 学校要积极主动走出学校, 走进企业, 满足企业的需要并调动其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和规格,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把这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确保高职课程的成功开发。

二是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制定课程开发计划后, 接下来的工作是逐步实施计划在实施中检验计划的合理性, 寻求改进的方案。课程的实施是整个课程开发的重心。基础课程部分在学校实施, 专业技能部分在企业实训基地实施。只有企业的积极配合和热心参与, 高职课程开发才能有效地服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才能使高职课程走出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境, 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高职教育的伟大转变和提升。

三是反馈信息的收集者。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活动, 高职课程开发具有更大探索意义和开发风险。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应该细致观测、认真思考, 并且不能拘泥于课程开发计划, 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在高职课程开发中, 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整理, 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颇有建设性的意见做准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工作做好, 否则, 高职课程开发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要为其失败付出惨重代价。

四是课程改进的主持者。高职课程开发的参与人员众多、群众基础广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也许会有诸多意见包括正确的与不成熟的, 如何在实践中生成高质量的高职课程, 如何对来自各方意见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有效地改进课程, 学校责无旁贷, 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组织、教育管理方面的优势, 积极引导各种课程开发力量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3 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

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来审视校企合作的得失, 不仅把自己看作学校的“用人客户”, 而且要看作“育人主体”的一部分, 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课程开发中发挥积极的参谋、协助作用。

一是课程设计的参谋。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都必须紧密结合行业的发展规划, 既要考虑岗位针对性, 又要兼顾超前性,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依据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高职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现象, 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 以及加强学生在工作中继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设计高职课程时, 学校一定要要深入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企业所思所想;企业也应该主动参加要把自己的人才要求标准和规格渗透到课程目标之中, 企业要有把企业人才培养当己任的责任感。“企业贴近社会, 贴近市场, 更贴近消费者, 企业是市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由此可见, 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设计就会更加接近现实, 有更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可行性。

二是课程实施的助手。从理想变为现实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 制定好高职课程开发计划后, 再逐步实施,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工作本位学习在高职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它的完成几乎全部在企业, 因此实施高职课程, 一个主要的教学场地是企业。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不只是提供实训基地, 还要组织精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 甚至在这个阶段来自企业的教学人员比来自学校的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指导任务。当然, 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实施方式混同于学徒制或岗位培训, 它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不仅针对当前的工作岗位, 还着眼未来的发展, 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功能仍然是主要的, 企业是课程实施的得力助手, 但不能喧宾夺主, 凌驾于学校之上。

三是课程评价的主角。课程评价是指搜集、应用信息, 形成课程决策、评价课程价值的一种广泛努力。从某种角度来说,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指挥棒, 它伴随整个课程开发的全程, 并且把课程开发不断引向深入。高职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否合理, 实施过程是否合乎课程计划, 实施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 原计划有哪些地方需要不断改进等都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来实现。不同群体的人看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评价专家同一性太大容易出现偏向性和评价的盲点。因此进行高职课程评价时, 一定要由学校与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 甚至要让企业专家充当课程评价的主角。只有让企业人士参与高职课程的评价, 并且确认他们的主角地位, 尊重他们的见解, 才会把企业界最新的技术成果、市场信息渗入到高职课程开发之中, 才会使高职课程始终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使学生学以致用, 从根本上摆脱理论脱离实践的困扰, 使高职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超越。

4 结语

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开发, 整合校企两个系统的教学资源, 才能让高职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 并获得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企业也能获得满意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 才会有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才会有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文章结合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南昌铁路局“订单式”培训班的经验, 总结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不同地位。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 张永良.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

[2] 李桂霞.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0) .

[3] 黄保德.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0) .

[4] 李艳.校企合作——高职课程开发的超越[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007, 6.

[5] 李世刚.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

上一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下一篇:《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