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2024-04-14

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共8篇)

篇1: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

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

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

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

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

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

(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

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

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

(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

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

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

(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

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

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

(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

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

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

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

(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

· 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

(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

(2)比较分类

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

(3)归纳演绎

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

(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

(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

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

(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

(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篇2: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特殊与一般思想

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一、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二、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三、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

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选择题速解方法

1 排除法、代入法

当从正面解答不能很快得出答案或者确定答案是否正确时,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其他选项,得到正确答案。排除法可以与代入法相互结合,将4个选项的答案,逐一带入到题目中验证答案。

例题:高考全国卷Ⅰ理数第11题已知函数f(x)=ax3-3x2+1,若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则a的取值范围为:

A、(2,+∞) B、(-∞,-2) C、(1,+∞) D、(-∞,-1)

解析:取a=3,f(x)=3x3-3x2+1,不合题意,可以排除A与C;取a=-4/3,f(x)=-4x3/3-3x2+1,不合题意,可以排除D;故只能选B

2 特例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的数学问题具有一般性,这类选择题要严格推证比较困难,此时不妨从一般性问题转化到特殊性问题上来,通过取适合条件的特殊值、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分析,往往能简缩思维过程、降低难度而迅速得解。

例题:高考全国卷Ⅱ理数第12题

已知函数f(x)(x∈R)满足f(-x)=2-f(x),若函数y=x+1/x与y=f(x)图像焦点为为(x1,y1),(x2,y2),…,(xm,ym),则∑mi=1(xi+yi)=( )

A、0 B、m C、2m D、4m

解析:由f(-x)=2-f(x)得,f(x)关于(0,1)对称,故可取符合题意的特殊函数f(x)=x+1,联立y=x+1,y=x+1/x,解得交点为(-1,0)和(1,2),所以∑2i=1(xi+yi)=(x1+y1)+(x2+y2)=(-1+0)+(1+2)=2,此m=2,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3 极限法

当一个变量无限接近一个定量,则变量可看作此定量。对于某些选择题,若能恰当运用极限法,则往往可使过程简单明快。

例题:对任意θ∈(0,π/2)都有( )

A sin(sinθ)< p=“”>

B sin(sinθ)>cosθ>cos(cosθ)

C sin(cosθ)< p=“”>

D sin(cosθ)< p=“”>

篇3:小议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为答题关键

目的即要验证或要探究的某一生物学问题, 目的往往题中可以找到, 要细心审题, 因为目的往往与结论相关。

例:设计实验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分析:此题首先要明确探究的是不同pH的酸雨, 故得出“控制变量”应为“pH”, 进一步分析可得:

(1) 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影响相同;

(2) 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同;

包括以下方面:

二、科学地设置对照实验

关于对照组可以有一个固定的答题模式:“即除……外, 其他与实验组相同。”对照组的设置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实验目的的理解, 变量的控制。

三、全面预测结果, 力求答题要完整

首先, 在对实验目的理解后, 分清是“验证性”, 还是“探究性”, 此为答题关键。“验证性”实验的结果是确定的, 其实就“目的”的另一“说法”。而“探究性”实验, 因为是探究, 故结果与结论可能有多种, 故须学会分析, 力求完整。

例:猪笼草是一种食草虫植物, 它可用瓶关带盖的叶捕捉昆虫, 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探究该分泌物的性质, 即所含消化酶的种类, 请根据所给材料用卡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 要求先提出假设, 再写出步骤,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材料用费, 略。

(1) 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

(2) 实验步骤:________。

(3) 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______。

解析:实验目的是探究分泌物的性质, 即所含消化酶的种类, 据提示, 可用瘦肉探究是否有蛋白酶, 用肥肉探究是否有脂肪酶, 用马铃薯探究是否有淀粉酶, 实际上包括了三个类似的设计。用猪笼草分泌物与清水作对照, 实验变量呈是分泌物, 反应变量是瘦肉等的大小变化, 以此为切入点, 遵循单一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设计步骤, 讨论结果。

四、理清思路, 正确书写,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篇4: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随着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要求的提高,高考生物实验试题考查由实验能力、实验现象等转变为考查实验设计的高度。大多数学生见实验设计题就头痛,总感觉无从下手。在高考试题中实验设计题的得分率都不高,所以做好实验设计题对提高高考成绩是很重要的。实验设计虽有一定难度,但还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对解题方法,学生还是可以很好解决的。下面本人结合学生日常实验设计题常错、易疏忽之处,浅谈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一、实验设计前首要明确实验目的和找出实验原理遇到实验设计题时,不要草率读完题题就急于动笔,应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弄清实验让我们做什么,即要你验证或探究什么,这就是实验的目的。解题时注意探究性实验一般结论是不确定的,会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结论的前提下,重新实验加以证实,结论只有一个。至于做这实验的理论基础不一定题目中都有,需要我们从所学的知识范围中找寻,即实验原理。注意找寻的原理和题目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等信息分不开的。例如题1现有同种同龄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30只,喂食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在50°条件下处理10min的甲状腺激素。据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经处理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题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为实验材料,以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设计实验步骤。这两题都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关,但由于给的实验材料一个是小蝌蚪和大白鼠,所以两题依据的原理是不一样的。题1的原理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作用,可改变发育的速度。题2的原理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当实验目的和原理弄清楚了,我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基本就可以确定了。二、如何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预测和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对实验现象结果的预测首先要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而这又依赖于实验的原理。如上文提及的题1探究甲状腺激素经处理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其原理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作用,可改变发育的速度,所以我们观察的对象是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时间)。题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其原理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所以我们观察的对象为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找到了观察对象,结果的预测还要依赖于实验的类型。如是探究性的其结果是不确定的,把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应该考虑到。如题:探究甲状腺激素经处理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实验中A组:给蝌蚪喂养掺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B组:给蝌蚪喂养掺有经处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C组:给蝌蚪喂养普通饲料。此题是探究性的实验,可能有的实验结果及结论有:(1)A组、B组的速度一样且快于C组。说明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有完全的生理活性。(2)A组速度>B组速度>C组速度。说明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有部分的生理活性。(3) A组速度>B组速度=C组速度。说明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完全失去了生理活性了。而验证性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唯一的。有些实验题中实验现象结果的预测往往是不能直观得出的,学生感觉很辣手。那我们可以来个逆向思维。先从实验的结论的假设入手演绎实验的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如2006年的高考题: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X黄色雄蝇、黄色雌蝇X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我们可以先假设结论为(1)黄色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据这个结论按遗传图解法得出上述杂交组合的后代表现,即实验现象结果。以此类推结论为(2)黄色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3)灰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4)灰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后代表现。但最后要注意我们的结论是由实验现象得出的,应先有现象再有结论。三、实验设计过程的一般步骤实验设计步骤一般分三步:(1)分组、编号、实验前处理——(2)唯一变量分组处理——(3)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题: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为实验材料,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其实验设计步骤如下:(1)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成年大白鼠分成两组并标号为甲组和乙组。用耗氧测定裝置和活动测定仪器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并记录。(2)每日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喂相同一段时间。(3)测定并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四、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实验设计原则,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1、对照原则: 对照的目的在于削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又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不论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二是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实验操作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3、科学性原则: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过程要注意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表达。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等用词,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还有就是在实验设计中,学生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总之,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要掌握答题思路(了解题目要求——明确实验原理——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同时了解实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篇5:中考言外之意题的审题思路

山东省五莲县魏家中学    丁兆存

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见《现代汉语词典》),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领域和在特定场合下经常用到的一种说话方式,更是衡量一个人在说话时的应变能力、个人的修养(或涵养)以及人格魅力。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特别青睐这种题型。笔者认为,做好这种题的关键是,瞄准对方说话(有时指行动)时的语气、态度、目的以及所代表的立场和观点,然后采取不同的策略(或对策)予以还击。(当然,考生回答时是把自己融入到所给出的语境中的一方来回答)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对方若是周围身边比较亲近或熟悉的人,他们有时从自己的立场、习惯和行为出发,说话(或行为)有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给对方(或公共环境)造成伤害,而一时又没有意识到;有时说话(或行为)让对方感到不理解。这时你(指考生以另一方的身份回答,下同)要弄清楚对方的目的和意图,在说话的语气上应该得体、明确,态度和蔼又不失礼貌,但不要过于委婉含蓄,以免对方还是不明白,以造成更大的伤害。如:

1.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武汉市课改区中考题)

此题中的对方张明自己做错了事情,不讲究集体卫生,破坏公共环境,并且习以为常,自己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良行为。这时你(指考生代替王晓敏)要针对张明的不良习惯行为加以劝阻,促其改正。王晓敏的说话切中要害,但客客气气,分寸把握得较好。回答时要抓住王晓敏说话的要害——批评张明只顾讲究自己的个人卫生,而不顾集体公共卫生,突破这一点,就好回答了。(参考答案:(1)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2)示例: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

2.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2) 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20福建省龙岩市中考题)

在此题中,对方张强是想从紧张的中考复习中放松一下,因而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妈妈并不理解,只是从中考就必须好好学习这种思想出发,不让张强去,可是说得非常含蓄。考生只要准确地破解了妈妈反对张强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这一意图,就容易回答了。(参考答案:(1)你不能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要抓紧时间复习,迎接中考)。(2)妈妈,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能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阅历,减轻我紧张的学习压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中考啊!)

二、对方若是很有文化修养的人(有时也指社会团体),他们在不同场合下说话是耐人寻味的。这时你(指考生)应该根据所从事的行业及现场的话语表达做出判断,回答时要态度诚恳,委婉含蓄,不要过于直露,让对方仔细品味体会。如:

3.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                                (2005年哈尔滨市中考题)

此题中的难点是,不好理解对方到底是谁。其实,这里的对方是指社会团体或最高权威部门以及广大的观众,而不是具体的个人。考生回答时,要明白李雪健说话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他因扮演焦裕禄而获奖,主要是他精湛的表演艺术才华,他不从正面回答,说明他很有文化修养,不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只有理解了李雪健说话的真实目的,才能做好此题。(参考答案:焦裕禄的事迹太感人,我获奖只是沾了扮演角色的光。)

4.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                  。(2005年山东省中考题大纲卷)

此题中的余光中是著名的诗人兼散文家,知识渊博。他很明白在颁奖这样的场合下,最忌讳说套话、空话,且必须要和人物的身份相吻合,他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所说的话含蓄幽默,妙趣横生,把自己的心理话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感到和蔼可亲,不摆架子。(参考答案示例:他尚未落伍。)

5.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的答话的意思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例4中的对方(指作曲家)在向大师讨教时态度是诚恳的,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作的曲子中已经抄袭或模仿了别人的作品。回答时,必须明确大师以脱帽的方式评价作曲家的作品,既文明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是把批评的意见融合到幽默的言行之中,委婉含蓄,这样才符合大师的身份。(参考答案: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三、对方若是不同身份中的名人,且说的话含蓄有味。这时你要正确地分析出他们的确切内涵,明确他们说话的真正意图,尤其是透过表层的分析去拨开他们深层的神秘面纱,因为你已经是对方(指说话人)的代言人了。如:

6.美国莱特兄弟于19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这个例子表面看起来不像是言外之意题,其实细细地分析起来,是一回事,但是难度比较大,因为对方是名人,他们说的话表面意思谁都明白,但要真正把握住他们所说的言外之意,你必须根据日常的知识积累,他们的身份地位与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例(6)中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是用比喻的方式,把会飞的鸟和自己驾驶的飞机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参考答案:行动重于语言。)

四、对方若是处在外交场合中的政坛要人,他们的外交辞令代表的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时你说话语气要柔中带钢,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在不伤害对方的尊严的同时,又要打击对方的强硬态度,以捍卫自己国家的民族尊严,切忌说话粗俗且没有礼貌,说出不符责任的话,有损国家的尊严和形象。这种题一般来说比较难以回答,以前出现过,近几年较少,如:

7.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到晋国的司马炎灭了吴国,召见吴王孙皓时,“皓登殿稽首以见晋帝。帝赐坐曰:‘朕设此座已久矣。’”司马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不超过18个字)

此题中的司马炎虽然是胜利者,但表面上并没有显出趾高气扬的架势来对孙皓说话,尽管孙皓是司马炎的手下败将,司马炎的说话还是相当客气,但是在这客气的背后带有胜利者的强硬姿态,话中有话,虽带有得意蔑视的神态,但又不失作为一个帝王的身份,因此,他说的这句话语可谓柔中带刚,一箭双雕。(参考答案:我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或我早就想到我会灭掉你吴国。)

篇6: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已经成为许多同学的共识…今天小瑞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的是几何证明题思路及常用的原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证明题的思路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

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思路相同。

2.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证明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两角的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证明四点共圆

1.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顶点共圆。

2.外角等于内对角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3.同底边等顶角的三角形的顶点共圆(顶角在底边的同侧)。

4.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共圆。

篇7: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

【摘 要】惠特霍斯曾说过,“一般地,解题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法。”灵活、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是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良好途径。解决任何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都要应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而选择哪一种方法,就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本文试对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面几何 证明题 思路 方法

平面几何难学,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而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辨别哪一条思路正确,哪一个方向可接近它,就要试探各种方向和思路。”由此可见,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索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常见的证题思路有直接式思路和间接式思路。

一、直接式思路

证题时,首先应仔细审查题意,细心观察题目,分清条件和结论,并尽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一些解题信息,以在缜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定义、公式、定理进行一系列正面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命题的证明,这种证题的思路被称为直接式思路。由于思维方式的逆顺,在证题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入手,先承认它是正确的,执果索因,寻求结论正确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逆而推之,直到与题设会合,于是就得出了由题设通往结论的思维过程。在由结论向已知条件的寻求追溯过程中,则由于题设条件的不同,或已知条件之间关系的隐含程度不同等,寻求追溯的形式会有一定差异,因而常把分析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选择型分析法。选择型分析法解题,首先要从题目要求解的结论A出发,逐步把问题转化为分析要得出结论A需要哪些充分条件。假设有条件B,就有结论A,那么B就成为选择找到的使A成立的充分条件,然后再分析在什么条件下能选择得到B„„最终追溯到命题中的某一题设条件。

(2)可逆型分析法。如果再从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推求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这种分析法又叫可逆型分析法,因而,可逆型分析法是选择型分析法的特殊情形。用可逆型分析法证明的命题用选择型分析法一定能证明,反之用选择型分析法证明的命题,用可逆型分析不一定能证明。

(3)构造型分析法。如果在从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在寻找新的充分条件的转化“三岔口”处,需采取相应的构造型措施:如构造一些条件,作某些辅助图等,进行探讨、推导,才能追溯到原命题的已知条件的分析法叫做构造型分析法。

(4)设想型分析法。在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借助于有根据的设想、假定,形成“言之成理”的新构思,再进行“持之有据”的验证,逐步地找出正确途径的分析法称为设想型分析法。

2.综合法。综合法则是由命题的题设条件入手,由因导果,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逐步靠近目标,最终获得结论。再从已知条件着手,根据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逐步推导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思考角度不同,立足点不同,综合法常分为四种类型:

(1)分析型综合法。我们把分析法解题的叙述倒过来,稍加整理而得到的解法称为分析型综合法。

(2)奠基型综合法。当由已知条件着手较难,或没有熟悉的模式可供归纳推导,就可转而寻找简单的模式,然后再将一般情形化归到这个简单的模式中来,这样的综合法称为奠基型综合法。

(3)媒介型综合法。当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较少,且看不出与所求结论的直接联系时,或条件关系松散且难以利用时,就要去有意识地寻找、选择并应用媒介实现过渡,这样的综合法就称之为媒介型综合法。

(4)解析型综合法。解题时,运用解析法的思想制定解题的大体计划和方向,然后并不真用解析法来实现这个计划,而用综合法来实现,这种综合法被称为解析型综合法。

在具体证题时,这两种方法可单独运用,也可配合运用,在分析中有综合,在综合中有分析,以进行交叉使用。

二、间接式思路

有些命题往往不易甚至不能直接证明,这时,不妨证明它的等效命题,以间接地达到目标,这种证题思路就称为间接式思路。我们常运用的反证法、同一法证题就是两种典型的用间接式思路证题的方法。

1.反证法。具体地说,在证明一个命题时,如正面不易入手,就要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入手,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如果由此假设进行严格推理,推导出的结果与已知条件、公式、定理、定义、假设等的其中一个相矛盾,或者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就证明了“结论反面成立”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得出结论的正面成立,这种证题方法就叫做反证法。当结论的反面只有一个时,否定了这一个便完成证明,这种较单纯的反证法又叫做归谬法;而当结论的反面有若干个时,就必须驳倒其中的每一个,这种较繁琐的反证法又称为穷举法。

反证法证题通常有如下三个步骤:

(1)反设。作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通常称这种假设为反证假设。

(2)归谬。利用反证假设和已知条件,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推出与某个已知条件、公理、定义等相矛盾的结果。根据矛盾律,在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在同时间、同关系下,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反的论断,可知反证假设不成立。

(3)得出结论。根据排除率,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命题C与命题非C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可知原结论成立。

2.同一法。欲证某图形具有某种性质而又比较繁杂或不易直接证明时,有时可以作出具有所示性质的图形,然后证明所作的图形与所给的某图形就是同一个,由此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种证法叫做同一法。

例如,同一法证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如下:作出符合命题结论的图形;证明所作图形符合已知条件;根据唯一性,确定所作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吻合;断定命题的真实性。

同一法和反证法都是间接式思路的方法。其中,同一法的局限性较大,通常只适合于符合同一原理的命题;反证法的适用范围则广泛一些,能够用反证法证明的命题,不一定能用同一法论证,但对于能够用同一法证明的命题,一般都能用反证法加以证明。

篇8:解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常规思路

第一步:实验原理 (包括操纵实验变量的原理、观察反应变量的原理) ;

第二步:实验器具和材料;

第三步:方法步骤a.材料准备和处理;b.分组编号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c.培养和操作;d.观察记录;

第四步:实验结果和结论。

高考的考查形式以“限制型”和“改进型”居多, 这两种形式考查比较多的环节是第一、三、四步, 让学生最头痛的往往是这三步, 许多学生都苦闷于费时费力的解答, 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其实, 生物实验设计题有一般的解题思路, 只要掌握其中的秘密, 就可以将其轻松“拿下”。

例题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和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请用所给的材料,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两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 实验步骤。

(1) 将上述大豆幼苗分成A、B两组, A为对照组, B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2) 用喷壶将______和________分__洒在A、B两组幼苗上。

(3) 将两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株的_______。

2.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 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 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1.明确考查形式

该题属于“补充型”, 需要逐字逐句审题, 充分挖掘题干信息。

2.明确两个变量

即明确实验变量 (自变量) 和反应变量 (因变量) 。实验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是实验中确定的唯一一个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反应变量 (因变量) 是随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实验变量是因, 反应变量是果, 反应变量是随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针对本例题, 可根据题干推知赤霉素含量与某大豆品种矮化特性有因果关系, 则赤霉素的含量为实验变量, 矮化特性为反应变量。

3. 判断两个变量的重要意义

找到实验变量就找到了分组的依据。为了增强说服力, 生物实验往往会分组对照说明问题。组与组之间只允许实验变量不同, 其余无关变量均要求一致, 施加实验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 消除或改变实验变量的一组为对照组。

对于本例题, 根据实验材料和题干中的提示可知A组为对照组, B组为实验组, 则B组施加实验变量添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A组应消除实验变量, 即添加少量蒸馏水。

找到反应变量就找到了观察或测量的指标或方法。对于本例题, 经过分析可知反应变量为矮化特性, 矮化特性是由植株的高度来体现的, 因此实验结果应测量和比较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

找到了两个变量有助于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即实验的依据, 一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很多, 甚至一个操作就是一个原理, 但最重要的原理最少有两个:操作实验变量的原理和检测反应变量的原理。

本例题中操作实验变量的原理是赤霉素促进细胞生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检查反应变量的原理是用赤霉素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高度。

4. 明确实验类型

对于本例题, 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则实验结果、结论已知, 可照搬题干。

上一篇: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下一篇:农村信用社20万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