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2024-04-14

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通用18篇)

篇1: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观察到的结果是会变化的这一有趣现象,体验观察乐趣。

2、积极参与给玩具拍照片的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实物小房子三座(屋顶形状不同)实物饮料一罐

玩具人手一件

教师范画若干

幼儿用图画小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玩具小熊):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

2、引起幼儿观察兴趣。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熊可喜欢画画啦!有一天,小熊出门去玩,它走呀走呀,走了许多路,来到了山顶上,小熊累得满头大汗,忽然发现有一家森林商店,于是它就去买东西,它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张画,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小熊想吃什么?

(2)教师出示第二张小图片:小熊见营业员猜不着,又画了一张图画,小朋友猜猜看小熊想吃的是什么?

师出示实物饮料,提问:同样是一罐饮料,为什么小熊第一次和第二次画得不一样呀?

[评析:第一次的观察活动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让幼儿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以下的活动做了铺垫。]

(3)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我们先站好了看一看,从上面往下看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那么怎么看像第二张的呢?”(从侧面看)

教师小结:原来站在不同的位置同一样东西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评析:教师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对幼儿的答案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进一步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3、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

(1)小熊请小朋友到它家里去玩,小熊的家在动物新村里,要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小朋友听清楚小熊的谜语:上看方方象个盖,前看长方形带顶帽,左看右看一个样,后看门窗不见了。

(2)出示三幢房子: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哪幢房子是小熊的家,就请你把手里的小标记贴在房子上。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助、互学,增加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提高操作活动的成功率。]

(3)教师提问:你觉得哪幢房子是小熊的家?为什么?

4、游戏:给玩具拍照片

(1)“找玩具”

师:小熊家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小熊已经给它们拍了照片,请小朋友拿着照片去找一找,看一看你找到的玩具是不是照片上的玩具。

[评析:此环节使幼儿的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寻找活动感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印照片”

请你把小熊拍的照片印成彩色的照片。

(3)送玩具回家。

[评析:幼儿在愉快的音乐中将玩具送回原处,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同时学习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给自己喜欢的玩具照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比较好。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相关文章:

1.小班教案主题活动案例

2.小班活动教案:有趣的手影

3.有趣的纸的主题活动教案

4.小班新生入园主题活动教案

5.小班主题活动《冬天乐》教案

6.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小狗看门

7.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宝宝的牙

8.小班蔬菜主题活动教案

篇2: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观察到的结果是会变化的这一有趣现象,体验观察乐趣。

2、积极参与给玩具拍照片的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小房子三座(屋顶形状不同)实物饮料一罐

玩具人手一件

教师范画若干

幼儿用图画小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玩具小熊):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呀?

2、引起幼儿观察兴趣。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熊可喜欢画画啦!;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一天,小熊出门去玩,它走呀走呀,走了许多路,来到了山顶上,小熊累得满头大汗,忽然发现有一家森林商店,于是它就去买东西,它拿出纸和笔画了一张画,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小熊想吃什么?

(2)教师出示第二张小图片:小熊见营业员猜不着,又画了一张图画,小朋友猜猜看小熊想吃的是什么?

师出示实物饮料,提问:同样是一罐饮料,为什么小熊第一次和第二次画得不一样呀?

[评析:第一次的观察活动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让幼儿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为以下的活动做了铺垫。]

(3)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我们先站好了看一看,从上面往下看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那么怎么看像第二张的呢?”(从侧面看)

教师小结:原来站在不同的位置同一样东西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评析:教师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对幼儿的答案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进一步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3、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

(1)小熊请小朋友到它家里去玩,小熊的家在动物新村里,要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小朋友听清楚小熊的谜语:上看方方象个盖,前看长方形带顶帽,左看右看一个样,后看门窗不见了。

(2)出示三幢房子: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觉得哪幢房子是小熊的家,就请你把手里的小标记贴在房子上。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助、互学,增加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提高操作活动的成功率。]

(3)教师提问:你觉得哪幢房子是小熊的家?为什么?

4、游戏:给玩具拍照片

(1)“找玩具”

师:小熊家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小熊已经给它们拍了照片,请小朋友拿着照片去找一找,看一看你找到的玩具是不是照片上的玩具。

[评析:此环节使幼儿的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寻找活动感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2)“印照片”

请你把小熊拍的照片印成彩色的照片。

(3)送玩具回家。

[评析:幼儿在愉快的音乐中将玩具送回原处,在游戏的情景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同时学习了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给自己喜欢的玩具照相。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比较好。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篇3:小班体育活动:有趣的小方巾

1.乐意听信号做动作。

2.学习抛、接、走、跑、躲藏等技能。

3.养成积极动脑, 大胆表述的习惯, 萌发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小方巾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大灰狼头饰一个, 大鼓一面, 塑料小篮子若干;《运动员进行曲》《跟我来》《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谈话引题并进行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 2008年奥运会是在北京召开的, 我们大家都来当个小小运动员, 锻炼身体, 长大以后也参加奥运会比赛, 拿冠军好吗?

一、探索方巾

教师给每人准备了一条漂亮的小方巾, 共四种颜色让幼儿自由选择。

师:我们要用小方巾来学本领、玩游戏, 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 小方巾可以怎么玩?

二、抛接方巾

教师有意识选择“放礼花”玩法让大家来模仿练习。

1. 第一遍, 幼儿自由练习“放礼花”, 比一比谁的“礼花”飞得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 想出了许多方巾的玩法, 老师觉得“放礼花”这种玩法很有趣, 我们大家都来试一试, 请问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放礼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玩“放礼花”的游戏, 当老师说“放礼花喽”, 小朋友一边把方巾当礼花用力向上抛, 一边喊“嘭啪”。

2. 第二遍, 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礼花”的高、低, 共同寻找答案, 再“放礼花”。

师:我发现有的“礼花”飞得很高, 有的“礼花”飞得很低, 为什么?

师:请大家把方巾团紧、揉小一点, 再用力向上抛。

三、藏匿方巾

1. 以变魔术的形式, 让幼儿根据鼓声的大小练习快跑、慢跑以及趣味藏方巾。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 学会了“放礼花”, 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方巾不见了”的魔术。 (幼儿席地而坐, 边休息、边听、边看。)

师:“变、变、变”, 老师的方巾不见了, 你们猜猜方巾在哪里?

师: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叫“藏方巾”, 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藏方巾?

师:大家要听鼓声做动作, 当鼓声敲得慢的时候, 大家学小花猫又轻又慢地走路;当鼓声敲得快的时候, 大家快快地朝一个方向快跑;当鼓声停的时候, 小朋友要迅速停止并坐下或蹲下, 同时把方巾藏在自己身体的某个地方, 看看谁藏得又快又好, 不会被别人发现。

2. 第二次游戏, 要求幼儿听鼓声的信号快速变换动作, 停止后要想出与他人不同的藏法, 比比谁藏得又快又好, 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并主动请老师、同伴猜猜方巾藏在哪里。

四、使用方巾

1. 老师带幼儿一起去“郊游”, 启发幼儿用方巾当保护伞躲过大灰狼的捕捉 (配班老师扮大灰狼配合游戏) 。

师:天气很好的时候, 老师带你们去过什么地方玩?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野外郊游好不好?

师:野外郊游要跟老师和同伴在一起, 大森林里有只大灰狼随时会跑出来找东西吃, 不小心会把我们抓去当点心, 当我们听到大灰狼吼叫的声音时, 先不要着急, 立刻把方巾盖在自己的头上, 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蹲下来不要动, 等大灰狼走后再起来就可以了, 记住了吗?

师:好, 大家边唱、边舞动方巾跟着老师出发吧。

“狼”: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刚才还觉得有许多小动物在这儿玩, 正想抓些来当点心, 怎么一会儿就什么都不见了, 哎, 还是到别处去找找吃的吧。

师:小朋友们, 大灰狼走了, 大家快出来吧。

2. 第二遍练习, 教师要求幼儿听到大灰狼的声音时, 不要慌张, 要使用方巾当保护伞, 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对付大灰狼。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特别勇敢和聪明, 看到大灰狼来了, 想出了许多躲藏的办法, 使得大灰狼饿着肚子白跑一趟, 我们再来玩一次游戏, 请小朋友想一想, 大灰狼来了, 除了躲起来还有什么对付它的好办法? (幼儿想出了很多办法, 再次游戏。)

五、放松, 整理

师:游戏的时候, 大家都能用小方巾当保护伞, 大灰狼还以为我们是美丽的鲜花, 五颜六色地开在草地上呢。我们胜利了, 可时间不早了, 我们也该回家了, 刚才我们把小方巾玩脏了,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篇4: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饼干

1.欣赏饼干,知道饼干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2.尝试用捏、搓、压、印的方法,学做饼干。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卡通饼干若干。

2.刻印模型若干,餐盘、桌布、烤箱。

3.幼儿每人一份面团,干湿毛巾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欣赏饼干,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厨师)宝贝儿们,你们好!我是“宝贝厨房”的厨师,欢迎来到“宝贝厨房”作客。

宝贝厨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看都有些什么饼干?(幼儿边看边自由说。)

我从厨房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我们坐下来慢慢看吧。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饼干)

这些饼干的样子真有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用面粉、搅拌、用水、用模型等)

二、借助儿歌,示范刻印饼干的技能

今天,厨师我想邀请你们当一回“小小厨师”,做好吃的饼干。

教师示范:

小毛巾,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放在我的旁边。

哇,这里面有好多宝贝呢,有小面团,有树的模型、人的模型,还有叮当猫的模型呢。

拿起一个小面团,捏一捏,捏一捏,软软的。

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放在小盘子上。

“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

想一想,做个什么样子的饼干呢?我要做一块叮当猫的饼干,就选叮当猫的模具在面饼上刻印,把有宽宽边的朝上,薄薄边的向下压。

“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一个叮当猫的头就出来拉,不漂亮的地方,我来帮助你,捏一捏,变成小汤圆,轻轻放在我的盘子里。怎样让我的小叮当变得更漂亮呢?拿起叮当猫的小印章,抓住小尾巴,拿着向下按,轻轻按,叮当猫饼干出来拉,(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放在我的烤盘里。盘子里还有面团哦,小厨师们可以做许多饼干,放进烤箱烤一烤。

三、幼儿操作,尝试制作各种造型的饼干

1.徒手练习做饼干的技能

刚才厨师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边说饼干儿歌边练习:揉一揉,揉一揉,软软的;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选模型,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有趣的饼干出来了!

把不漂亮的面团揉一揉,变成小汤圆放在我的盘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厨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饼干,教师指导,老师及时把幼儿做好的饼干放烤箱

提醒幼儿尝试各种模具来制作,并且把面团压得大大的,做出来的饼干才好看。

四、快乐分享,和同伴、老师一起品尝饼干

饼干烤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做了一块叮当猫的饼干,送给我的好朋友。你可以把你的饼干和好朋友分享,也可以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去分享。

参考文献:

王梅香.游戏活动中幼儿协作行为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15).

篇5: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教案

活动理念:

刚入园不久的幼儿,情绪极其不稳定。特别是早晨来园的时候都会哭着进入幼儿园,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小朋友看到在哭的同伴就会安慰他们,有的还会对他们说,“你看看你,哭的眼睛都红了,像个小白兔的眼睛一样。”所以,我们在第一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安排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因为镜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天天用的到,孩子们对于镜子都比较的熟悉。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让孩子通过玩镜子发现镜子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奥秘;再有一点就是对着镜子笑一笑,知道开心起来是多么的漂亮,鼓励幼儿能够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 新入园的幼儿在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需要特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选择他们所熟悉的材料镜子开展活动,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激发幼儿观察镜子、探索镜子奥秘的好奇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孩子在家自己准备一个镜子带到幼儿园。

2.大镜子、各类不同类型的镜子个一面。

活动过程:

1.照照大镜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集体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和朋友。

师:在镜子里面你看到了什么?

2.看看小镜子里的自己。

师: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镜子,请你们看看小镜子,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宝宝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又怎样?哭和笑谁漂亮?

幼儿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镜子里还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师:小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在镜子里再看看,看到别的东西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4.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镜子里面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吗?因为镜子有反射的功能。

师:镜子不但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还可以这样玩:运用镜子的反光将太阳光照进教室。

师:你们看那是什么?是谁帮忙把阳光照在墙上成一个圆圆的,可以到处跑的“球”?

请幼儿试一试。

提问:小朋友发现了,墙上的“球”形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结:因为镜子的形状不一样,所以它反射的形状也不一样。

5.活动延伸——更加神奇的镜子。

玩不同的镜子(哈哈镜、凹凸镜等),了解它们不同的功能。

活动反思:

篇6: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萝卜》

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

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

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

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幼儿介绍自己拔的萝卜的颜色、形状)

(1)比较颜色:看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形状:比一比,它们形状一样吗?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并运用词:光滑。

(3)了解萝卜的名称

白色萝卜叫白萝卜,绿色的萝卜叫绿萝卜,黄色的萝卜叫什么呢?(胡萝卜)……

(4)观看PPT,了解萝卜的生长

师: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萝卜分类

师:这儿有四个框框,有白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四种颜色的框框

――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

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

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

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

――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

一点红――切开来(白色)

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

五、品尝萝卜

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篇7: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证,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区分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情景游戏,能用语言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二、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图形的“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成铺路的石头。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4、背景音乐、课件。

三、活动过程:

以情景导入捡石头,引起幼儿探索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老师发现宝贝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宝贝?(随音乐进入场地)(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大家可以挑自己最喜欢的,进行观察、探索交流。(发现他们的特征)“哇!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石头,我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石头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有什么特征。”(3)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小结:圆形,四周是圆滑的,没有棱角;正方形有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2铺小路:试一试,摆一摆几何图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第一次铺小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几何图形的铺法,并交流发现的秘密。

“我们这里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有一天我看见有个小朋友在上面骑自行车摔倒了,哭的可厉害了。为了不让大家再受伤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来铺一条石头路,好吗?”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们把手中图形放进与你手中的图形相同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幼儿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的镶嵌在相应形状的坑里。

(2)、第二次铺小路,探索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问:为什么三角形要铺在三角形的坑里?圆形要铺在圆形的坑里?正方形要铺在正方形的坑里?(鼓励幼儿表达出探索过程发现的.现象,感知并初步理解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3、踩石头,继续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小路铺好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幼儿随音乐跳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两到三次。

(3)小结。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在幼儿园里,我们的周围你发现什么东西的形状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幼儿自由交流回答。)(2)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的形状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途。)(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不同形状的东西,咱们回家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好吗?

5、延伸活动:带幼儿到户外继续寻找不同形状的东西。

四、教学反思:

篇8: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首先,教师的语言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能给幼儿带来最美的教育享受。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感染幼儿。语言不单单只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更包含了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达情意,以此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1.丰富、生动的表情语言是前提。不仅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很重要,需要教师形象地将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的表情、动作上。另外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更需要如此。我们提倡微笑教学,微笑是快乐的催化剂,让孩子们的快乐叠加,微笑是温暖的色彩,把孩子的心情调和成彩虹的光芒,照耀他们的心田,我们不仅仅是一位微笑家,更是一位艺术家,将情节、人物深刻地理解,并以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就仿佛一幕幕地动画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

2.适度的手势语言营造氛围。手势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孩子的预示。预示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班小朋友,教学音乐活动时,随着动作音乐的变化,幼儿可能来不及反应,那这时预示就起到了作用,比如:《早上好》,唱完两句乐句后有一个休止符的时值,利用拍两拍手让幼儿感受它的存在,这时需要老师利用身势,即动作表情及双手的动作提醒幼儿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同样地,在其他活动中,也需要我们老师利用我们的身体各方面去开发,提醒幼儿。

3.合理的眼神“对话”促进活动开展。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也是传达信息的一个渠道,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微妙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与幼儿的眼神交流与幼儿对话。当孩子们唱出悦耳的歌声时,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像一缕春风给孩子们带来徐徐暖意;当孩子们思绪游于他们的世界时,我们一个疑问的眼神就像一座古钟敲响他们的心灵;当孩子们迟疑地回答时,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像妈妈的臂膀拂暖他们的心田。

4.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关键。整个活动中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美的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美感,会让幼儿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无限遐想,使孩子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虽不是演说家,需要气势磅礴地当众演讲,但更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素质,将教学内容内化、理解,融入自己的风格,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是无法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就像一位表演家,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组织自然、和谐,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并在情感突出的地方起伏跌宕,更易于幼儿理解,学唱歌曲。

其次,游戏时幼儿组织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们能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成果也能大大提高。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活动中组织游戏是很有必要的,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增长知识,就好像春风时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那么,创设游戏情境是让孩子们尽快投入游戏的捷径。

1.创设故事情境。小班的很多音乐歌曲都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趣味性强的优势,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能尽快投入到愉快的气氛中,纵情地游玩。比如《大树妈妈》活动,歌曲分为两段,我将大树妈妈和小鸟这两个形象编进我的故事里,并用形象化地动作与充满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它也被誉为“心灵的唯一门户”,也只有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孩子充沛地与音乐交流,插上想象的翅膀,挥动思维的火花,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2.创设开放性情境。教师应充分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并不单单止活动室的墙面、地面、空间,而是可以利用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社区、自然,充分整合利用,不止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特点,更能促进孩子们的情感教育,一举两得,所以,在创设时,我们不仅考虑到让孩子参与,而且应大胆地把“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相融合。

篇9:小班体育活动:有趣的小方巾

1、乐意听信号做动作。

2、学习抛、接、走、跑、躲藏等技能。

3、养成积极动脑,大胆表述的习惯,萌发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小方巾(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大灰狼头饰一个,大鼓一面,塑料小篮子若干;《运动员进行曲》《跟我来》《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谈话引题并进行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2008年奥运会是在北京召开的,我们大家都来当个小小运动员,锻炼身体,长大以后也参加奥运会比赛,拿冠军好吗?

一、探索方巾

教师给每人准备了一条漂亮的小方巾。共四种颜色让幼儿自由选择。

师:我们要用小方巾来学本领、玩游戏,请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小方巾可以怎么玩?

二、抛接方巾

教师有意识选择“放礼花”玩法让大家来模仿练习。

1、第一遍,幼儿自由练习“放礼花”,比一比谁的“礼花”飞得高。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许多方巾的玩法,老师觉得“放礼花”这种玩法很有趣,我们大家都来试一试,请问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放礼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玩“放礼花”的游戏,当老师说“放礼花喽”,小朋友一边把方巾当礼花用力向上抛,一边喊“嘭啪”。

2、第二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礼花”的高、低,共同寻找答案,再“放礼花”。

师:我发现有的“礼花”飞得很高。有的“礼花”飞得很低,为什么?

师:请大家把方巾团紧、揉小一点,再用力向上抛。

三、藏匿方巾

1、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根据鼓声的大小练习快跑、慢跑以及趣味藏方巾。

师: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学会了“放礼花”,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方巾不见了”的魔术。(幼儿席地而坐,边休息、边昕、边看。)

师:“变、变、变”,老师的方巾不见了,你们猜猜方巾在哪里?

师: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叫“藏方巾”,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可以藏方巾?

师:大家要听鼓声做动作,当鼓声敲得慢的时候,大家学小花猫又轻又慢地走路;当鼓声敲得快的时候,大家快快地朝一个方向快跑;当鼓声停的时候,小朋友要迅速停止并坐下或蹲下,同时把方巾藏在自己身体的某个地方,看看谁藏得又快又好,不会被别人发现。

2、第二次游戏,要求幼儿听鼓声的信号快速变换动作,停止后要想出与他人不同的藏法,比比谁藏得又快又好,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并主动请老师、同伴猜猜方巾藏在哪里。

四、使用方巾

1、老师带幼儿一起去“郊游”,启发幼儿用方巾当保护伞躲过大灰狼的捕捉(配班老师扮大灰狼配合游戏)。

师:天气很好的时候,老师带你们去过什么地方玩?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野外郊游好不好?

师:野外郊游要跟老师和同伴在一起,大森林里有只大灰狼随时会跑出来找东西吃,不小心会把我们抓去当点心,当我们听到大灰狼吼叫的声音时。先不要着急,立刻把方巾盖在自己的头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蹲下来不要动,等大灰狼走后再起来就可以了,记住了吗?

师:好,大家边唱、边舞动方巾跟着老师出发吧。

“狼”:这是怎么一回事呀,刚才还觉得有许多小动物在这儿玩,正想抓些来当点心,怎么一会儿就什么都不见了,哎,还是到别处去找找吃的吧。

师:小朋友们,大灰狼走了,大家快出来吧。

2、第二遍练习,教师要求幼儿听到大灰狼的声音时,不要慌张,要使用方巾当保护伞,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对付大灰狼。

师:刚才许多小朋友特别勇敢和聪明,看到大灰狼来了,想出了许多躲藏的办法,使得大灰狼饿着肚子白跑一趟,我们再来玩一次游戏,请小朋友想一想,大灰狼来了,除了躲起来还有什么对付它的好办法?(幼儿想出了很多办法,再次游戏。)

五、放松,整理

师:游戏的时候,大家都能用小方巾当保护伞,大灰狼还以为我们是美丽的鲜花,五颜六色地开在草地上呢。我们胜利了,可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刚才我们把小方巾玩脏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篇10:小班综合活动教案:有趣的广告纸

1、学习“撕”和“团”,锻炼小肌肉动作。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2、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超市等的广告纸、抒情的音乐黑板、已认识过广告纸

场地:孩子和老师都坐地上,孩子面向老师半圆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孩子讲讲广告纸上的物品,并联系生活说说常用物品的用途(看看讲讲)

前一段时间,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收集了许许多多广告纸,谁来说说广告纸有什么?广告纸有什么用?(幼儿自由讲述)

师:是呀,广告纸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叔叔阿姨印在纸上发给大家,让我们看一看,找一找,如果有喜欢的,就可以到他们那儿去买。宝宝说:广告纸的用处大不大?

二、和纸宝宝玩撕纸游戏(做做玩玩)

(一)撕纸游戏

1、师示范

是呀,广告纸的用处真大,可是你们知道吗,广告纸还会唱歌呢!听,它是怎么唱的?(老师慢慢或快快撕纸,老师引导孩子一起模仿其声音)

2、集体练习

(1)你们的纸宝宝也来唱歌吧!我们一起唱吧!

(2)看,我变出了一把枪!你们变出了什么?

3、游戏想象

(1)哇,纸宝宝落下来了,好象什么?下雨、下雪啦,跳舞啦、„„

(2)还像过年时放的烟花。我们一起来放烟花,准备好了吗?

一、二,放!

师:放了这么多漂亮的烟花,高兴吗?快回小星星上休息一下吧。

(二)团纸游戏

1、师示范

是呀,纸宝宝真好玩,你们看它还要来变魔术了。捏呀捏,捏呀捏,捏成一个小纸球。

2、集体练习

你们想变吗?

3、纸球变大

(1)教师操作。

(2)幼儿操作。

(3)整理场地。

4、游戏:抛接纸球

(1)教师抛接纸球。

(2)你也试一试。都接住了吗?让我看看,藏在你的手心里了吗?

三、结束整理离开

纸球宝宝玩累了。它想到摇篮里休息了!纸球宝宝你睡觉吧!(幼儿依次送纸球)

篇11: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有趣的蛋宝宝》系列活动之——

科学活动:捏不碎的蛋宝宝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朱国谊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活动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篇12: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点。

2、了解沙子的用途与危害。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与同伴协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沙盘、透明塑料杯、调羹人手一个,每组一个塑料筛子。

2、投影、沙画三幅。

3、空瓶子和易拉罐若干个。

活动过程:

1、直入课题,引起玩沙兴趣,交代注意事项。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就在你们的桌子上,看一看,有什么?想玩吗?现在就让你们一起玩一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提问:你刚才是怎么玩沙的?

(2)再次让幼儿玩沙,提出要求: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们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看谁先做好。

2、感知认识沙子的特征。

(1)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一:松散的。

(幼儿自由玩沙,想尽力把沙捏或搓成一件物品,但都不成功)

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大家想想。请你们学老师的样,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2)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二:软软的。

(先请小朋友用手指在沙里画画,然后用手指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

师:小朋友刚在沙里画画有什么感觉?(手指不觉得疼),在桌子或地板上画画又有什么感觉?(手指感觉有点疼),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软软的特点。

(3)认识沙子的特征之三:细小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沙装进塑料筛里,看哪组最先把筛装满?(要求幼儿一手拿筛,另一手装沙子,幼儿发现沙子都漏出来了,永远也装不满)

师:请小朋友把沙子往中间推一推,你们装了多少沙子?咦,这是为什么?那我也来试一试,小朋友注意观察,然后讲讲是什么原因(幼儿边看边讲述沙子是细小的特点)。

(4)认识沙子的特征之四:不溶于水。

师:那沙子到了水里会怎么样呢?我们来试一试。往水里放点沙,用勺子搅拌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

篇13:中班体育活动:有趣的脚印

1.走不同脚印的小路, 发展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2.大胆探索不同脚印的不同走法, 培养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增强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验挑战成功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一盒, 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规整排列的全掌脚印、不同脚印 (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掌脚印和后掌脚印) 小路各一条, 鞋架两个, 泡沫垫若干, 戏水池, 毛巾等。游戏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生共同赤脚自由站立在用泡沫板拼成的方形场地上, 复习小脚的结构, 激发活动的愿望。

2. 随背景音乐进行小脚热身运动:小脚走路好神气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小脚跟儿抬起来, 脚尖轻轻来走路———长高了;脚尖儿累了歇一歇, 翘起脚尖脚跟走———变小丑;小脚小脚真能干 (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

(二)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猜想出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的不同脚印。

师:用小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印在地上的小脚印就会不一样, 有的是整个小脚掌, 有的是前脚掌, 有的只是后脚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2. 出示不同的全掌脚印小路,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多种方法走过小路。

(1) 排列有序、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就是全脚掌走路时印在地上的小脚印, 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走过了这条全掌脚印小路, 有的大步走, 有的跳着走, 有的跑着走, 都很平稳。

(2) 排列无序、不规整的全掌脚印小路。

师总结:这条全脚掌脚印小路, 小脚印有的靠在一起, 有的距离较远。小朋友们用了单脚跳、双脚跳和小步走的方法走过了靠在一起的小脚印, 用大步跨和大步跑的方法走过了距离较远的小脚印。

3. 不同脚印 (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的小脚印, 有的是用前脚掌走路留下的, 有的是用后脚掌走路留下的, 小朋友们用高人走的方法走过前脚掌脚印, 用小丑走的方法走过后脚掌脚印。

4. 组合脚印 (全掌脚印、前脚掌脚印和后脚掌脚印) 的小路。

师总结:这条小路上有不同的小脚印, 小朋友们看着小脚印的模样变换不同的走路方法, 一会儿走, 一会儿跳, 一会儿高人走, 一会儿小丑走, 一会儿快, 一会儿慢。

5. 游戏:比一比, 看谁快。

教师展示四组由四条小路组合而成的长长的路, 幼儿站成四列纵队, 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走、跑、跳的动作技能。

师小结:今天, 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变换不同的动作, 快速走完了不同脚印的小路, 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小脚真的很能干!

(三) 结束部分

1. 在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活动 (播放背景乐) :一起背靠着戏水池坐下来, 伸直小腿———拍一拍;小手向后撑住地———动动小脚;小脚尖勾一勾, 脚背伸直绷一绷, 碰一碰;小脚一起向左转一转, 向右再来转一转;左摆右摆, 一前一后, 动一动, 点点头;慢慢收回小腿, 敲一敲, 捏一捏;摸摸小脚, 挠挠脚底心儿, 哈哈———小脚真可爱!

篇14: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71岁的玛丽·艾伦·马克(MaryEllen Mark)背着手走过纽约街头,戴着棕红色镜片的墨镜,头发编成两条长辫子垂在胸前,头发上、耳朵上和手腕上是同一套款式奇怪的银饰。这位迷人、聪明、有些易怒的摄影大师,这会儿没带相机,看上去只是一个有点驼背的古怪老祖母,或一个年迈的异教女祭司,尽管她依然有线条坚毅的嘴角,下巴微微抬起。

将近50年的摄影生涯,她踏过了世界上最奇怪的角落、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能在最混乱的情境下拍摄照片,至今也没有停下脚步和好奇心。她刚从印度回来,再之前,她在得克萨斯《大地惊雷》剧组拍摄幕后照片。

作为一个公认的纪实摄影里程碑式的人物,玛丽·艾伦·马克这个名字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和职责,但现在,她只是这样走着,目光从容地越过眼前的一切。“我拍照片,只是想取悦我自己。”她曾经说。

窥私狂

1941年,玛丽·艾伦·马克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她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住过好几次精神病院,母亲也“不是一个沉稳的人”,她则“总感到自己多余”。为了给她未来的事业寻觅轨迹,人们特别指出:她靠翻看家庭相册打发掉很多时光,并且9岁时就得到了第一台相机。

与辉煌的职业生涯相比,她的个人生活我们所知甚少:丈夫马丁·贝尔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电影人,两人没有孩子,现在居住在纽约……她的桌子很乱,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便宜小玩意,布老鼠、机器人玩具、美国小国旗,当然也有胶卷和资料。她的那台旧电脑很不怎么样。她不是一个愿意在室内待着的人,却能在大街上找到归宿感。她这辈子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旅途中。

1965年,她结束学业,正准备开始职业生涯时,拿到了一笔土耳其的摄影奖学金,用这笔钱,她游历了欧洲和美国的穷乡僻壤,此时她的目标非常简单:“我想从原点开始旅行。在我还是孩子、没坐过飞机时,我就梦见了飞机;后来我开始拍照,发现这是一种了解不同文化的方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或者同一个国家中的不同文化,我一开始就知道我想成为一个窥私狂!”

这位窥私狂相当幸运地赶上了光怪陆离的上世纪70年代。从60年代末开始,她在纽约拍摄新闻事件,那时候亚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每天都在上演各种类型的游行和演讲,异装癖大游行、反战示威游行、同性恋运动、女权主义运动,42街区的拐角处站着的滑稽演员和婚姻经纪人……那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崭新时代,太多的新事物需要被了解、被接受、被判断,边缘文化竭力向主流社会开炮并试图融入其中,而影像是连接两者的重要一环。

这段时期,她作品的一大方向逐渐明晰起来:拍摄非主流的社会运动,描绘其边缘化、古怪有趣的特性。“我对边缘人物感兴趣,我对那些没有在社会里得到合适地位的人感兴趣。”几年之后,她的作品已经与“承认边缘人群也具有人性”的态度同义了。

人们称赞她“揭露了美国梦黑暗痛苦的另一面”,而她本人则颇不以为然:“我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伟大的、自我牺牲的人,我只需要那段经历,有点自私吧,因为摄影就是这样的嘛。”但无论如何,她自己也发现,她的照片成了“那些没有名气、运气也不好的人们的传声筒”。

片场的疯狂

与此同时,她在一个与“边缘人群”截然不同的金钱与权力的世界里寻找机会——给好莱坞电影拍摄剧照和幕后照片。这种工作混合了人物肖像和新闻报道,非常符合她的风格,而且报酬颇丰。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好莱坞充满活力,卢卡斯、斯科塞斯、科波拉和斯皮尔伯格发起的“新好莱坞运动”一举改变了银幕格局,嬉皮士、女权主义、反英雄和天马行空的想象都在好莱坞畅行无阻,玛丽·艾伦·马克跟这些电影人颇为志趣相投。

在《现代启示录》的片场,马克“穿着军装,踩着泥巴晃来晃去到处拍照”,弗朗西斯·科波拉回忆道,“那头漂亮的黑头发,那双可爱的眼睛(尽管总是在镜头后面),那张笑脸——是的,她的照片总是与众不同、超级好看,她本人也是如此啊。我觉得马龙·白兰度一定也跟我有同感,因为他答应了她几个相当奇怪的请求,比如说在她的镜头前咧嘴笑,光头上爬着只蟑螂。她很有说服力,尤其是在那种异国环境里、穿着那身衣服。后来我找到时间认真看她的照片,这才理解她的确是最好的,不过,我必须承认,我最喜欢的还是跟她在一起,拍摄那部片子时是我生命中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她的微笑持续地影响着我。”

位于菲律宾的《现代启示录》片场可能是影史上最疯狂的片场,这部越战题材影片的拍摄过程与越战本身没什么区别。科波拉挥金如土,把制作经费花得一干二净,摄制组成员纵情欢乐,好像这是他们这辈子最后的时光,后来一场台风袭击了外景地,主演生了十二指肠钩虫、耳朵流血,科波拉既沮丧又害怕,宠爱和虐待任何人。

之后的40年,玛丽·艾伦·马克为超过100部影片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珍贵照片。不过,随着新好莱坞运动尘埃落定,好莱坞恢复了森然的制片公司体系,昔日片场的狂欢氛围已经找不到了,导演不再守在摄影机旁(他们看监视器回放就行),明星们则大耍大牌,“难以接触。”

“你必须承认这种侵犯”

1976年,玛丽·艾伦·马克在俄勒冈精神病院最高安全级别的“81病房”住了一个多月。黑白照片简单得甚至有些荒凉:一个叫玛丽·弗朗西斯的病人用膝盖紧紧地夹住下巴,斜视着相机镜头,在另一张照片中,她从浴缸的边缘偷看,女病人们一起在公共休息室抽烟,在下午一点,孤独地随着唱片的音乐起舞……

她能捕捉到每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那些女人们都有强烈的个性,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浪漫,有些很社会化,你能像给朋友贴标签一样给她们贴标签——那个是喜剧演员,这个是交际花,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她们把这些感觉大大夸大了,但不是胡乱夸大,都是很纯净的情感。”

这个系列第一次证明了她惊人地取得他人信任的能力——你能从照片中那些病人的目光里发现这一点。

怎样进入拍摄对象的生活、而不打破他们的生活呢?

有些场合是照相机不应该存在的地方,有些亲密的关系、微妙的情感是难以现场捕捉到的,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曾因这些原因不再拍摄纪录片,他认为这种风格已经不存在了。

但玛丽·艾伦·马克做到了。她说:“每个人都问我怎样让人们向我敞开心扉,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这关系到你是谁,你怎样跟人交流——怎样成为你自己。只有当你

非常自信于你想做的事情时,拍摄对象才会信任你,他们很快能感觉到这一点。我真的很担心那种摄影师,他们空手接近拍摄对象,试图与他们建立关系,然后他们忽然拿出相机。这是欺骗。我想你应该带着相机出现,把你的意图表达清楚,人们接受你,就接受你了,否则他们不会。”

同时她也承认:“你必须要深挖,你必须成为那里的一部分,不能有所保留或者害羞,你必须感受到环境,同时不能伤害或侵犯任何一个人,承认你是个窥私狂,你偷走了别人的一些东西,你必须承认这些。承认这种侵犯。”

我还是想,而且需要摄影

玛丽·艾伦·马克最有名的照片,是画册《街头浪子》(1983年在西雅图做的一个项目,镜头聚焦在六个流浪儿身上,他们吸毒、酗酒、卖淫、怀孕,但拍摄没有停留在对底层青少年生活的猎奇上,你能在孩子们与年龄不相称的脸上看到他们自我怀疑、痛苦和恐惧的瞬间)的封面,一个叫蒂米(Tiny)的14岁女孩穿着漂亮的无袖黑裙子,戴着黑手套、耳环和黑色的带面纱的帽子,面纱垂到她嘴边。这是1983年万圣节,她打扮成一个法国妓女的样子,胳膊紧紧地交叉着,做出防御的姿态,她美丽悲伤的面孔,永远下垂的嘴角,丝毫没有散发出快乐,乃至,一点点光。

蒂米从一个漂亮的13岁孩子,到一个怀孕的少女,到一个憔悴的30岁少妇,到一个愤怒的十个孩子的母亲,玛丽·艾伦·马克一直与她保持着联系。“她过得很苦,每次她的照片登出来,我都会寄给她一点钱,不过一直没有给她太多,因为她总是拿这些钱去买不想让她买的东西。她充满力量,可惜那种力量却不能指引她抵达某处……”

“我喜欢拍孩子,有时候他们做的事情你不认可,但是你又不是警察,你可以给他们建议,说‘你这样做很傻’。但这其中有一条很微妙的线,不能跨过去,你不能轻易改变他人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晚期,她在洛杉矶拍摄一个无家可归的家庭,父亲迪恩母亲琳达,两个分别是4岁和5岁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一辆车里,生活毫无希望。

结束拍摄离开他们时,男孩哭了,她很内疚,因为是她把他弄哭了。于是她说:

“别哭,你是个男孩子。”

“不,我什么也不是!”

她惊讶极了,一个4岁的孩子竟然说出这种话来。

“你这样的人在这儿的时候,我还算重要,但是你走了以后,我就什么也不是了。”他说。

照片发表后,这家人得到了读者们的帮助,搬进了新的公寓,得到了一些捐款,但新生活只持续了四个月,所有的东西就被拿去换了毒品。七年后,玛丽·艾伦·马克再次拜访这家人时,他们又多了两个孩子,住在洛杉矶北部一个废弃的养猪场里。马克给他们拍的照片里看不到任何情感,只有冰冷的事实,毫无希望的事实。

摄影无法改变世界,它只是把一些东西从真实里拉出来,但好的照片带来理解。从一个早熟孩子惊恐的眼神中,你也能看到自己的恐惧。

而伟大的照片,则是复杂的,是种种微妙的相互叠加,你或许懂得、或许被震撼,却无法作出判断。

如今,玛丽·艾伦·马克的目光依然锐利,依然关注非主流人群,但除了穷困和边缘的生活,她的照片中又多了一些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变幻莫测。

数十年间,接受了无数次采访,马克的回答总是坚定的,答案很少变化。但她并非没有感伤,“没人想面对苦难了,绝望、贫穷、种族主义、妓院,人们不喜欢这些。我们进入了一个浅薄的时代,人们只对金钱和名气感兴趣。杂志也令人厌倦,全是表面功夫——时尚、美丽、名人。新闻摄影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很多杂志关了门,而我还必须以此谋生。我的工作不够艺术,进不了博物馆。我自己付钱做一些商业工作,我不介意,因为我还是想、而且需要摄影。”

那些小丑、那些浪荡子、那些瘾君子、娼妓……“生活要么悲伤,要么有趣,我的照片也是如此。”她说。无论是悲伤还是讽刺,每当凝视她照片上那些面孔时,总是难免黯然神伤。

篇15: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核

【教材分析】

“核”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如西瓜籽、苹果核、南瓜籽、梨核等等。这些核幼儿看是经常看见,也非常熟悉,却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然而对植物的由来、变化却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组织有关果核的教学活动不但幼儿能够接受而且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观察、探索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完全符合《纲要》的精神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果核的秘密。

2、在交流中能注意倾听,听懂别人的意思。

3、认识几种常见的核,知道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核。

活动难点:种子的简单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果实的图片。

2、各种果实及果核苹果核,桔子核,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柿子核等若干。

3、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果核,引发兴趣

1、提问启发、幼儿自由议论。

(1)这是什么东西呢?教师倾听幼儿的议论呀,是垃圾,不对,是核,是籽,这是苹果核,我在家看到过的„„

(2)引出名称果核:它们长得怎样?

www.hoing.net

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回答问题。

2、提问:果核有用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回答问题。

二、看懂图意,了解果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交流对图的理解

老师辅助提问:树上的苹果和地上的苹果一样吗?小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

3、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4、教师提问,苹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鸡呢?

三、剥开果子,探索果核。

1、原来果核都是有用的,那我们找找这些果子是否都有果核?

幼儿自由探索有的用剥,有的咬,有的切找果核,并自由的议论。

2、交流找到的果核,看看是谁的宝宝?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自主商议,继续探索。

根据幼儿兴趣去找找果核的妈妈,看看找对了吗?

游戏活动:果核找家

这些果核的家在哪里?去找找它们的家。幼儿手拿果核,自由配对。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种果核。

附故事:秋天到了,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风轻轻一吹,苹果随风轻轻地摇摆。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落在小鸡的身边,小鸡问:“你怎么啦?”苹果说:“我长大了,熟透了,所以才掉了下来。”过了几天,苹果渐渐变成茶色了,软软的,象一摊泥,小鸡着急说:“你生病啦?”苹果说:“不,我已经是苹果妈妈了,我正在腐烂,好让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你明年再到这里,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了。”到了第二年,原来的小鸡

www.hoing.net

篇16: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执教:宋燕

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2.乐于参与乐器游戏,感受共同玩乐器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小乐器若干:小鼓、沙球、串铃、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鼓声咚咚 1.听鼓声走走走

2.说说小鼓的声音是怎样的。3.小鼓和我做游戏

二、听声音识别乐器 1.串铃铃铃铃

(1)教师转动串铃,幼儿讲述这种乐器的声音是怎样的,模仿串铃声音。(2)教师介绍串铃(3)听串铃声音拍拍手 2.沙球沙沙沙(1)教师摇动沙球

(2)请幼儿说说沙球的演奏方法

(3)幼儿创编听到沙球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4)教师操作乐器幼儿做对应的动作

(5)回忆前三种乐器对应的动作(小鼓——跺脚;串铃——拍手;沙球——幼儿创编的动作)3.圆舞板哒哒哒

(1)教师出示最后一种乐器,请幼儿说说它长得像什么?(鸭嘴巴、贝壳等)(2)说说它的演奏方法,并请个别尝试操作。(3)幼儿创编听到圆舞板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4)教师操作乐器幼儿做对应的动作

(5)回忆四种乐器对应的动作(小鼓——跺脚;串铃——拍手;沙球——幼儿创编的动作;

圆舞板——幼儿创编的动作)4.游戏“听声音做动作”

三、小小演奏家

篇17: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照片教案

设计思路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幼儿陆陆续续开始戴手套了。来园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谈论手套,幼儿很开心,这给了我教育的灵感。我想:手套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能否利用手套演绎一个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呢?结合托班时我们曾开展过的“袜子找朋友”活动,幼儿已积累了初步的配对经验,我预设了集体教学活动“有趣的手套”。本次活动凸现一个“趣”字,即各种各样不同手套的“有趣”,让幼儿找找、说说、戴戴手套的“乐趣”,以及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挑战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多向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喜欢各种各样的手套,初步感知其明显不同。

2.知道手套可以保暖,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创设手套商店场景,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手套(如五指的、并指的、半指的、能翻盖的、有挂绳的,大人戴的手套和幼儿戴的手套等)。

2.事先带领幼儿参观过手套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呈现“手套商店”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教师带领幼儿学说“手套商店”。)

2.手套商店里有些什么?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看看说说,感知手套的不同

1.参观手套商店,引导幼儿发现手套的不同。

(1)手套商店里有那么多手套,你最喜欢哪一副手套?(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这只手套有什么特别?

(3)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手套的颜色、大小、花纹、款式进行感知比较。)

2.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简单小结手套的不同。

三、找找戴戴,体验手套能保暖

1.幼儿自由挑选手套,鼓励他们自己学戴手套。

(1)每个人要选几只手套?为什么要选两只手套?(丰富词汇:一副手套)

(2)请你去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手套,戴在手上。!.快思.教案网!(重点帮助戴“分指手套”的幼儿。)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戴上手套后有什么感觉?

(1)你的手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2)带上手套后你的小手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暖和、温暖、舒服……)

3.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小手套》,激发幼儿喜欢自己的小手套。一副小手套,真呀真漂亮。带上小手套,真呀真暖和。

4.幼儿为教师挑选手套。

(1)你们戴上了手套都觉得很暖和,我的手好冷呀。(引发幼儿主动为教师挑选手套的愿望。)

(2)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他们也想戴上暖和的手套,请你们挑选一副手套送给他们。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手套商店。

2.在区域活动中开设手套商店,并投放手套纸样,供幼儿玩涂色、配对游戏。

3.在生活区中让幼儿学戴手套,并创设“小阳台”,鼓励幼儿每天将自己带来的一副手套夹在一起摆放。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注重创设“手套商店”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操作,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时幼儿在“手套商店”的情境中始终能积极参与,并乐意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较好地处理了以下几对关系,并提升了现场教学的灵活调控能力:

1.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关系

围绕目标,我预设了“手套商店里有那么多手套,你最喜欢哪一副手套?这只手套有什么特别?”以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一样?”等比较开放的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幼儿主动地观察与比较。在现场教学中,我能根据幼儿的表达,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说出每副手套的主要特点,如有两个幼儿选择了两副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手套(一副图案是米奇、另一副图案是米妮),我马上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不同,自然地将“男孩女孩”的性别概念整合在其中:又如当一个幼儿选择了一副带挂绳的手套时,我通过追问“这根绳子有什么用呀?”引导幼儿发现有挂绳手套的方便之处,并及时地将幼儿的个别经验提升为共同经验。

2.个别互动与多向互动的关系

活动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应该及时将个别幼儿的发现“回归”到集体中,让大家分享经验、拓展思维。如当一个幼儿选择了羊毛手套,并表示“自己最喜欢这副手套”时,我马上就请每个幼儿都通过触摸感受羊毛手套厚、软的特点,同时引起同伴间的经验交流。这不仅加强了师幼间的个别互动,也增进了生生间的同伴互动。

3.关注差异和适时指导的关系

现场教学中,我还发现对一些幼儿来说很容易的操作行为对另一些幼儿来说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并把握幼儿发展中的差异,因人而异,及时指导。如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找找戴戴,体验手套能保暖”,幼儿在戴手套的过程中,同样是一副五指手套,有的幼儿很快就自己戴好了,有的幼儿努力了半天却还是将两只手指伸进了同一个指洞……这时教师要及时作出反应,通过语言、动作等辅助,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及时戴上手套,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篇18:有趣有益的课前小组活动

推行之初, 考虑到学生刚刚来到新班级, 彼此之间并不熟悉, 因此最早提供给学生的是几个聊天式的话题。比如“introduce yourself using 5 sentences”“what did you do the day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is term?”“what did you do in yesterday’s evening classes?”“talk about your learning goals this term”为了控制时间, 限定每个学生说的句子为3-5个, 不能太多, 同时鼓励学生哪怕是简单句, 也要勇敢说出来。学生的确经历了一个从不好意思到能开口说英语的过程。同组的同学既互相帮助又互相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做好示范之后, 其他同学会争相模仿。同时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来说, 就一个话题造3个句子, 还是一个能够达成的目标。而从模仿到创造, 正是我们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学生互相之间熟悉以后, 话题式的聊天就有些目标不明确了。为了实现有的放矢, 我开始进行另一种尝试。每天上课讲解一个小知识点, 之后由学生根据知识点造3个句子。知识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其实也是随手可得的。英语中零散的知识很多, 而学生多是一看就会, 一用就错, 所以要选择学生易错, 不理解以及常考的零碎知识点, 希望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 每天掌握一个知识点并进行实践, 积少成多, 零存整取, 能逐渐完成对知识的原始积累。比如, except/besides用法区别;so…that/such…that用法区别;neither/nor引导的倒装句用法。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这一活动已经很熟悉了, 他们能尽快投入到组内活动中去。并且小组内成员之间也明显能够互相纠错, 无论是发现错误还是犯错误的人, 都能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学到东西。

第三阶段, 课前小组活动采取了另一种形式。因为学生需要每天背诵中考200句, 是集合中考全部知识点于一身的200个经典句子。所以课前5分钟用于检查这每天5个句子的背诵情况。为发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求学生以小组抢答的形式得分来完成背诵, 组内任何一个人不能背下来句子则小组不得分。这样要求学生课下互相监督句子背诵, 否则因为一个人小组丢分, 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学生还是很不情愿的。因此课堂上前5分钟一度显得异常活跃, 各个小组争相站起来抢答, 甚至有十个小组全都想背诵的盛况。后期不得不增加了背错即扣分的政策来使学生更为慎重和准备更充分些。

课前5分钟进入第四阶段。学生开始了一轮复习, 每天复习一个单元课文, 上课听写重点单词和句子。同样是以小组的形式。每次听写之后, 统计各个小组满分的人数。 (以必修课文的知识难度, 学生听写全对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种形式下的学生, 不像之前的明争, 但都暗暗使劲。每次上课都有人跃跃欲试, 憋了一口气想要上黑板听写, 一展身手。以前枯燥乏味无趣的听写活动好像没有那么干巴巴的了, 学生们自己想学好, 看着别人进步就更想学好, 英语学习的氛围就这样一直很热烈。

上一篇:拟推荐先进集体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太原住房公积金下一篇:做化学实验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