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07

《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航天飞机,读写相结合,培养交流的能力。

难点:领悟“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等句子的意思。

二、重难点突破

1.初识航天飞机,体会外形奇特。

抓住 “庞然大物”理解并补充资料,航天飞机长约五、六十米,高约二十多米,重达近百吨,让学生去体会航天飞机外形上的“大”;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述的航天飞机具体的外形,以图片为依据,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航天飞机:“我就是航天飞机,你们看,我有,我真是一个 啊!”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留下清晰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抓住“两万米”和“几十万米”,体会航天飞机“飞得高”的特点。

学生通过“几万米”与“几十万米”的数据比较,发现普通飞机的飞行高度对于航天飞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再从充分朗读中领会航天飞机“飞得高”的特点。

3.抓住“四个多小时”和“七分钟”,体会航天飞机“飞得快”的特点。

从祖国的最东部东海之滨到祖国的最西部帕米尔高原,约有4000公里长,地域之广,距离之长,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这时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设计一个动感的红色箭头,让它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对“横跨祖国东西”有了较清晰的概念,普通飞机需四个多小时,而航天飞机只要七分钟,学生体会速度的“快”也就水到渠成了。

4.抓住“释放”、“回收”,体会航天飞机本领大。

“释放”和“回收”卫星,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进行视频欣赏,亲眼领略航天飞机的高超本领,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理解地读,有感悟有想象地读。突破了难点。

5.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航天飞机的非凡本领。

航天飞机的本领不仅仅局限于文本,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对航天飞机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教师在这里可以提供一系列航天飞机本领的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是航天飞机,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 _______,我能_______,我还能_________”。这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也再次巩固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也更加能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到航天飞机的神奇本领。

三、作业设计

1.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这既是一个写作练习,也是一个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掌握情况的练习,更是一个把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要融合的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了知识面,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篇2:《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1、同学们,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在茫茫宇宙中见了几次面?(2次)

2、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这是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银色飞机第一次见到航天飞机,心情怎样?(吃了一惊)

放录音:就在这时,突然猛窜上来一个庞然大物,„„那朋友呼的一声便一掠而过了。

交流后,打开课本。

出示: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吃惊。

横线上的内容与吃惊有什么关系?(是吃惊的原因)

3、我们再来看:

出示:突然、猛窜、忙不迭、话音刚落、呼的一声、一掠而过,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航天飞机飞得_____,他们见面的时间_____。

4、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俩的对话该怎么读呢?谁来当银色飞机?谁来当航天飞机?(对话朗读)

5、请大家关上书,我们再来听听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第二次见面的情景,请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银色飞机第二次见到航天飞机,心情又怎样?(惊喜)

放录音:只一会儿功夫,„„那航天飞机早已在地球上着陆了。

交流后,打开课本。

出示: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惊喜。

6、我们再来看:

出示:从“只一会儿功夫”,可以看出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两次见面间隔的时间______。

7、他俩第二次见面的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谁来当银色飞机?谁来当航天飞机?(对话朗读)

二、心情变化多

1、同学们,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两次见面的时间很短,两次见面间隔的时间也很短。这么短的时间里,银色飞机的心情却在不断变化。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银色飞机心情的词语。(高兴、羡慕、担忧、惋惜)

为什么银色飞机的心情会不断地变化?

出示:

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高兴。

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羡慕。

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担忧。

银色飞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惋惜。

2、指导朗读

那朋友尖尖的脑袋,„„而感到高兴。(抓住“雄壮威武”)

瞧,他飞得多快,每小时怕有两万多公里吧!„„羡慕极了。(抓住“怕”)

三、特殊本领大

1、同学们,银色飞机只知道航天飞机外形雄壮威武,速度十分惊人。航天飞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他知道吗?(不知道)假如你15年后成为中国航天站的一名宇航员,你能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们介绍我国新研制的航天飞机吗?默读第六自然段,填写作业纸,待会介绍。

出示:15年后,你光荣的成为了中国航天站的一名宇航员,请你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们介绍我国新研制的“华夏一号”航天飞机。

我驾驶的是中国新研制的“华夏一号”航天飞机。你们看,他尖尖的脑袋,方方的尾巴,两侧张着三角翼,雄壮威武。他速度惊人,每小时有两万多公里,可以飞出大气层!“华夏一号”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能_________,能_________,还能_________,他的本领真是神通广大,我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而贡献一切力量!

2、请2-3人上台介绍。

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我们发现:银色飞机的担忧和惋惜都是多余的。(擦去板书中的担忧和惋惜)要是他早知道航天飞机有神通广大的特殊本领,他一定会为新朋友感到——自豪,因为航天家族中又多了一名新成员!

四、爱国科学情

同学们,昨天我接收到一份来自中国航天总部的电子邮件,是写给咱们四(2)班全体同学的,我已经打印出来了,想听吗?谁来念?

出示:

秋瑾小学四(2)班全体同学:

你们好!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20多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已相继把30多颗科学卫星送入太空,并承揽了为外国发射卫星的任务。我国早已掌握了卫星的回收技术,还能用一枚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可是,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还相距甚远,我们还没有自己的航天飞机,还没有自己的宇航员。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将来,你们当中就有可能出现科学家,出现宇航员,我国的航天事业将会更加辉煌!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为科学、为祖国而努力吧!

中国航天总部

1998年10月1日

结束

1、银色飞机为自己不能飞出大气层去访问空间医院(或送人造卫星上天)而对空长叹。

2、色飞机为突然猛窜上来的庞然大物而感到吃惊。

3、银色飞机为新朋友回来了而感到惊喜。

4、银色飞机为雄壮威武的新朋友而感到高兴。

5、银色飞机为新朋友每小时能飞两万多公里而感到羡慕。

6、银色飞机为新朋友飞出大气层不能回来而感到担忧。

7、银色飞机为新朋友没有能力回来而感到惋惜。

篇3:《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通讯。本单元的主题是信息传播, 其中四篇阅读属于新闻体裁。此前已学了两篇, 这是第三篇, 是对前面新闻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本文作者抓住航天英雄杨利伟出征这一场面, 以通讯的形式报道了这件事情。角度独特, 内容新颖, 最大特色就是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 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庄重而热烈的出征场面。

能力目标:体会朴实自然的文笔, 品味饱含感情的语言。

情感目标: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深刻意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其中, 我将知识目标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目标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一)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引法、诵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二) 学法指导

遵循“教师为引导, 学生为主体, 品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采用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既学到知识, 又提高能力。

三、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将按“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四个环节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 看一看

开课伊始, 教师利用一幅神秘的太空图片,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神秘的太空。接着追问:人类不断探索太空, 同学们知不知道中国问鼎苍穹的第一人是谁?然后, 请学生伴随着雄壮激昂的背景音乐观看一段“神五发射演示”视频。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读一读

让学生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中国首位航天英雄的出征之旅。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并

(三) 品一品

1. 讨论

品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2. 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平台中去展示、倾听, 让学生个性品读的独特感受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3. 学情分析

在品读过程中, 不一定每个小组都能找到相关内容, 或者找到了却不懂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进行品读。引导学生把握品读要旨, 让学生有“法”可依, 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

例如在展示品读踏上征程的成果时, 学生应该能够说出重点语句“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和关键词语““深情”“注视”“转身”, 但是有可能不知道这些关键词语对表现人物精神气质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一说:通过杨利伟的“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一举止, 你能揣摩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请用一句话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 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答案, 尤其要鼓励学生要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基本要求: (1) 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2) 语言要形象、生动、精彩,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借此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情感, 明确本段的作用: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杨利伟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 点明英雄出征的伟大意义, 很好地照应了开头两句话: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四) 说一说

1. 作为一个中国人, 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请用一句话抒发你的心情。

2. 英雄可以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那小小的你, 又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神五飞天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这对于推动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交流课后探究练习题。

篇4:《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型的飞机,它是——

生:航天飞机。(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拿出默写本,我们要默写三个词语,你要等老师把三个词语一次性报完后再默。默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听清楚了吗?(师依次报:自由自在庞然大物究竟)

【点评】孙老师通过揭示课题后的提示和默写词语,不但强化了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听写的能力和检查修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师:谁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地介绍一下。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突然,它看见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它不知是什么,就去找智慧老人问个究竟,智慧老人告诉他,那是一架航天飞机。

师:你看,一句话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得那么清楚,我很佩服你。

【点评】学习语言重在运用。孙老师要求学生用默写的词语“简单地”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谓“一石三鸟”——运用新学的词汇表达;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作了适当的铺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的总结评价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和篇章知识的点拨。

二、 教给方法,走近文本

师:在天空,那架普通飞机是怎样自由自在地飞行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

师: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一边读,一边要学会想。比如说,你读第1自然段,就要在脑海里好好地想一想,普通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行的样子。

師:想清楚了吗? 我们一齐来读。(齐读)

【点评】“心到”是提高读书质量的关键。“一边读,一边要学会想”,还“可以边读边用手比划”,这个读书方法有助于学生还原文本的表象,进入情境,使学生享受“心到”的乐趣。

三、 品读语言,感悟特点

师:课文的第2自然段,描述了普通飞机初次看到航天飞机的情景,写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细读这一自然段,抓住有关的词句,好好品一品,看看航天飞机究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意圈画出相关的词句。(生边读边品)

师:航天飞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从“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中,体会到航天飞机外形“怪怪的”。

师:怪怪的,很特别。用上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

生:很“奇特”。

师:让我们把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句子读一读。(生读)

师:你看,这就是航天飞机。(出示:图片)如果你就是这架航天飞机的航天员,能不能把航天飞机的样子给大家描述一下?

生:大家好!我是这架航天飞机的驾驶员。这架航天飞机有一双三角形的翅膀,一个尖尖的脑袋和一个方方的机尾。

师:可以把“一双”和“一个”去掉,这样表达会更简洁。试着再说一遍。

生:这架航天飞机很特别:他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师:先总的说这架飞机很特别,然后再抓住飞机的样子具体描述怎样的特别。航天飞机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抓住词句接着谈。

生:我感觉航天飞机很大。我是从“庞然大物”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你见过哪些物体,让你对它有了“庞然大物”的感觉?

生:就是很大的物体。我见过大象。

生:蓝鲸也是个“庞然大物”。

师:说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那么真正的航天飞机究竟有多大?这里有一段关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介绍。(出示资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展开的两个翅膀宽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生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航天飞机有教室六个长,四个宽。(学生发出“啊”!的惊叹声)

师:航天飞机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从“转眼间”和“无影无踪”,我体会到航天飞机飞行的速度很快。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就是说,他一眨眼的工夫连影子都没有了。

生:我从“一声呼啸”和“腾空而起”也能看出航天飞机的速度快。

师:这就航天飞机“腾空而起”的情景,(出示图)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航天飞机一下子就窜上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速度多么快呀。请你抓住有关词句,把航天飞机的奇特、庞大和飞得快的特点读出来。(生读)

师:让我们像他这样读出航天飞机的特点。(生读)

【点评】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收获四点启示:一是阅读说明性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取说明要点,把握说明事物的特点,从而对说明的事物形成深刻的印象,领悟说明文的基本写法;二是注重语言的品味,感受课文的鲜活形象,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三是词句教学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建构起丰富、鲜活的形象,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催化成活力无限的语言“种子”;四是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境的体验。

四、 抓住要点,内化迁移

师:这架普通的飞机哪见过这样的兄弟呀,他找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呢?请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动笔画出智慧老人的话。

师:智慧老人说了几段话?在这两段话里,智慧老人分别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哪些长处?谁把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要点吗?

生:这段话是讲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师:再读读第二段话。像刚才那样,也试一试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出智慧老人说话的要点?(生默读思考)

生:这段话是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师:能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可是一项重要的本领。下面,通过我们的朗读把航天飞机的长处向别人介绍一下。我来概括介绍,你们来具体介绍,请大家做好准备。

师:“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生读书答)

师:“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生读书答)

【点评】概括要点是吸纳、储存信息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强化这项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读就懂”“一听就明”的良好语感。这就是孙老师在这方面反复“用功”的目的所在。

师:现在,你知道航天飞机的长处了吧?这儿有一段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之间的对话,请你先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把它补充完整,再和你的同学分角色表演一下。

(出示)

普:我是普通飞机,我能飞两万米高。

航:我是__________,我能__________。

普: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我要飞行四个多小时。

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我的本领很大,我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

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下面,我来扮演普通飞机,谁来扮演航天飞机。

(全班跃跃欲试,师找了一个同学上台)

师:你是谁呀?

生:我是航天飞机,你好呀!

师:(笑着)看来,我得注意点礼貌。我是普通飞机,我能飞两万米高。

生:我是航天飞机,我能飞几十万米高。

师:我不相信,几十万米都到哪里了?

生:我在太空遨游的。

师: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我要飞行四个多小时。

生: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我只需要七分钟。

师:你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可以帮助人们运送物资,给森林灭火,我还可以帮助人们给庄稼和果园喷洒农药。

生:我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我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师:你还有什么本领?

生:我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太空试验,帮助医生开展航天医学研究,帮助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帮助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活动,我还可以帮助进行载人登月飞行……

【点评】通过演练,学生不但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境的体验,而且促进了课文语言的内化和转化,完成了语言学习的积累和运用。

师:普通飞机越听越不自在,智慧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亲切地对他说?(生读书答)

师:航天飞机的长处,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普通飞机有什么“长处”? 我们再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

师: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可以为航天事业作出特殊的贡献;而普通飞机自由、灵活,也可以为人们做好多的事情。看来,各有所长,让我们记住智慧老人的话,(生读)

【点评】课文的最后一段写出了智慧老人的聪慧睿智,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面对三年级的学生,孙老师没有“深挖”和“升华”,只是让学生“记住智慧老人的话”——“先吞噬,后反刍”,这是深谙母语学习规律的。

五、 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师:学完课文,我倡议我们班举办一次航天飞机图片展。为了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航天飞机,我认为应当为你搜集到的图片,写一段情况介绍。想一想,你认为这段文字應当介绍清楚有关航天飞机的哪些内容呢?

生:应当介绍清楚航天飞机的样子、特点和本领。

师:你也可以把搜集到航天飞机的其他资料写进去。这段介绍的题目就叫《我是航天飞机》。

篇5:《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中心小学 李永明 邮政编码;223343 电话*** Email:lym4563451@163.com 【教案背景】

《航天飞机》是选自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用拟人手法写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课文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既传授了科学常识,为本单元的训练是“写清楚一件事物的特点和用途。”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范例。【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采用科学小品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从而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志趣。课文内容、结构较简单,图文并茂,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文章的结尾以智慧老人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点出了全文的寓意,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在学习中要充满信心。

【教学方法】检查预习课文;带领上网查阅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激发儿童 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4、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深入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特点、作用,并进行想象创造。【教学过程】

1、课题的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太空世界去畅游一番。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放映网页片头)

揭示课题:航天飞机

(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飞机和宇航员在月球着陆图)

师: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向往其它星球的美好愿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使梦想变成现实。前几节课,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自学了课文。还阅读了有关航天飞机知识的课外书,并上网查找了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大家的阅读情况。

2、了解种类:

第1组: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飞行工具?(生读。给朗读评奖。)

第2 组: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点击正确,电脑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

认清: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外形。(评奖)

第3 组: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提出问题:云层、大气层、太空之间有什么区别?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自己演示,调出图片,并讲解。(评奖)

3、飞行特点:刚才我们知道了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三种飞行工具外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飞行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出示:

请先从电子课本当中找出答案,再补充课外阅读中找到的材料。

(1)、首先,看看文中哪几句话写出航天飞机的飞行特点?

生说:(多媒体出示)

1、“它飞得多快呀!……如果我也飞得那么快……那该多好啊!”银色飞机羡慕极了。

2、“啊!我的朋友,你可回来了!”银色飞机惊喜地说,“我还以为你回不来了呢?”

3、“哪儿的话呀!我也火箭可不一样,能去能回。”航天飞机自豪地说。

(2)、哪一种飞行工具本领更了不起,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就可以知道。

比赛:感情朗读。

讲评感情朗读中理解:羡慕、惊喜、自豪

A、羡慕:生字词。请找出文中飞机“羡慕”的具体内容?

(飞得快、能飞出大气层。)哪些地方体现它的“羡慕”?(“多快呀”、“那该多好呀。”“!”号。)

这个词生活中经常用到。你有过羡慕的经历吗?

你怎么记“羡慕”的字形?(强调“慕”下部。)书空。

生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B、惊喜:换成“惊奇”好不好?

(不好。“惊喜”突出了“高兴”、“喜悦”的意思。)

找出体现“惊喜”的词语?(“你可回来了!”)

生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C、自豪:自己读。想想哪些词体现“自豪”?不分析,直接进行感情朗读比赛。评奖。

(3)、比赛:小结三种飞行工具的特点。(多媒体显示板书。)

(4)、课外知识补充:

A、学生演示下载的航天飞机速度资料。

B、说一说表示“快”的课外的词语。

C、学生演示航天飞机飞行轨迹的flash动画。

(5)、师:同学们真棒.通过阅读课文并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理解了航天飞机的飞行特点。下面我们继续比赛:说说这三种飞行工具的作用。

(生说,多媒体显示:飞机作用:载人、载货等运输作用

火箭作用:载航天飞机、卫星等上太空。)

航天飞机呢?找出文中描写航天飞机作用的段落。

生说,多媒体出示文章第四节。齐读。

师:有网上材料进行补充吗?

生演示网络下载材料。

再次感情朗读。

4、航天知识汇报:

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查询信息,了解了这么多航天飞机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乘坐航空飞机去太空站,去其他星球探秘、旅游。多媒体出示:

1、了解了多少航天知识?

2、设计一架“智能航天飞机”或其他太空飞行器,并说说它的用途。

3、从网上下载你感兴趣的资料,制成一张航空科技小报。

4、自拟题目,写一张关于太空探险或太空旅行的童话。

分小组学习、上网、讨论、交流。

全班比赛交流。

5、总结: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航天奥秘”,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网站,补充你的创作、构想。

同学们,宇宙辽阔,知识的天地更加广阔。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忘了应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发现、思考、整理、探索。相信,总有一天,你们将揭开宇宙的无穷奥秘!【教学反思】

《航天飞机》确实是一篇介绍航天知识的课文,把枯燥的科学数据拟人化,提高阅读兴趣。把高深的尖端技术叙述地那么清晰、易懂。对于航天飞机来说学生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作者在介绍的时候,仅仅是“三言两语”是很难深刻让学生理解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区别,利用网络去查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多媒体显示航天飞机飞行时,同学们一目了然知道其特点。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屏幕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能够认清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外形。通过演示,图片清晰地反映云层、大气层、太空之间有什么区别。

篇6:飞机遇险的时候 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读懂课文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鼓励”、“欢腾”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懂课文每段话的基础上,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

(二)练习用“鼓励”、“欢腾”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指导书写笔画多和容易写错的字。

(二)指导学生用“鼓励”、“欢腾”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并初读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按要求查字典完成第一次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正音。

本课共16个生字。其中“庆”、“桨”、“僵”、“衡”、“舱”、“融”、“腾”都是后鼻韵音,要注意读准。

“着”是多音字,可出示多音字组词,加以巩固训练。

2.指名分析字形结构,重点指导:翼、衡、械、融这四个字。

“翼”字让学生组词:机翼。

(1)什么结构?(上中下结构)

(2)注意书写:上面的“羽”字头,在书写时不带“钩”。

“衡”,让学生组词:平衡。

(1)什么结构?(左中右结构)

(2)中间部分怎样写:(中间是“ ”不是“鱼”)

“械”

(1)读准字音xiè,组词:机械师。

(2)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3)右边的第三笔和第四笔一样吗?

“融”

(1)让学生读准字音róng,组词融化。

(2)“融化”是什么意思?(指冰或雪变成水就是融化。)

(3)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4)让学生弄清左下方的“ ”,不要写成“ ”或“羊”。

3.出示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庆( ) 累( ) 奖( )

厌( ) 螺( ) 桨( )

设( ) 旋( ) 队( )

股( ) 旅( ) 坠( )

4.指名读词语,进一步巩固练习。

重庆一般机翼冰甲冻僵

下坠平衡掠过舱门鼓励

融化欢腾螺旋桨机械师

(四)指导造句。

1.理解词义:

鼓励:激发、勉励的意思。

2.指名课文中带有“鼓励”一词的句子。弄清句式。

3.例句:数学竞赛前,妈妈鼓励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绩。

4.学生练习造句。

5.欢腾:欢喜得手舞足蹈。

6.指读课文中原句,弄清句式。

7.例句: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喜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腾起来。

8.学生练习造句。

(五)作业。

1.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在造句本上写出造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二)读懂课文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连句成段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注意2、3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飞机遇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题目回答完整,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让学生边听边标出句子的序号,想一想哪几句是写飞机遇到了危险?

3.指名回答,这个自然段6共有几句话?哪几句是写飞机遇到了危险?

4.投影出示3~6句。

(1)让学生读3~6句。

(2)指出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

(3)在学生分别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按顺序说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边听边标画出有关的连接同语。

先……接着……然后……最后……

(4)让学生用这一组连词,再次说说飞机遇险的情况。

这时教师可采用指名说或学生自说的方式,扩大训练的范围。

(5)讨论:当时飞机的情况怎样?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

5.待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在朗读过程中,哪些地方应该加重?

(2)让学生试读,然后同学评议。

(3)再次指名试读。

(4)这四句话之间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6.指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

(1)这两句写的是什么?

(2)当时飞机飞得怎样?(平稳飞行)

7.指读第7句。

这句写的是什么?(采取措施)

8.让学生动笔练习给本段分三层。

(1)讨论分层。

(2)分层的依据是什么?(事情发展顺序)

9.这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

教师以此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读文时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语气,从中体会文章的内容。

10.让学生分层试读后试说层意。

(1)飞机开始时在云层中平稳飞行。

(2)飞机遇到寒流,机翼结冰失去平衡,情况严重。

(3)机长采取措施让大家准备跳伞。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危急关头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待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示周恩来同志动作的词语及他说的话。

3.指名回答后,投影出示重点句,通过比较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1)周恩来同志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跨到小女孩面前。

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

(2)这两句话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后一句话好。这句话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周恩来同志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品格。“立刻站”说明他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犹豫。“几步跨”说明他动作快,心情急切。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同志听到哭声马上想到是有人需要帮助。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小女孩面前。

(3)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舍己为人)

(4)齐读第2句话。

4.比较第二组句子。

(1)出示句子。

周恩来同志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还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2)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2句话是从神态和动作语言上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危险关头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马上解下”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犹豫。“亲切地鼓励”说明周恩来同志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

(3)指名读句子,体会情感。

(4)讨论:这时候谁最危险?周恩来同志在危急关头仍然亲切地关心别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临危不惧、无私无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为什么别人要把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而周恩来同志却用命令的口吻拒绝了?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同志们热爱他,真诚地让给他伞包,此时单靠劝说是不会发生作用的。二是周恩来同志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态度是坚决的。这时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突出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指名用命令的口吻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

(3)齐读旁白,指名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

(4)教师读旁白,同学们齐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高兴的心情。

2.讨论:“就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

(指飞机遇险的危急关头,周恩来和同志们互让伞包的时候。)

3.飞机脱险了,大家的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兴奋)

4.指名读,同学评议。

5.让学生想象一下,机舱里一片欢腾是什么样儿的?

6.齐读最后一段。

篇7:《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为科普小品,叙述灵活,语言生动,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兴味,语言晓畅生动,学生喜欢朗读,教学时让他们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课文最后一段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水上飞机的语言及行动,联系前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水上飞机的独特作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设悬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谈听读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哪些字的音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各种形式读。

3、谈谈这些词语哪些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不理解。把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介绍给大家听。不理解的下节课再解决。

五、再读课文

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生评议。

六、指导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二、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1、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1)导语: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图片)

(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看到它,你想知道什么?

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哪个词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物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交流第二~7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

(2)朗读训练。思考:小海鸥是怎样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

(3)分角色朗读。

(4)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5)重点品读5、6自然段。

①齐读。

②“我”是谁?“佩服”怎么理解?小海鸥佩服它什么?

③练习用“迅速”造句。

(6)重点品读6、7自然段。

①读一读,想一想: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②讨论交流。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7)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8)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它出发的句子。

②想象: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

③读了这段后,你有何感受?

④用“渐渐地”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究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上有关作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22、水上飞机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篇8:《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航天飞机》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整个单元围绕科学知识来组织课文, 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 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航天飞机》 属于科学童话, 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 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 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课文叙述灵活, 语言生动, 在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既给学生传授了科学常识, 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范例。文章的结尾以智慧老人的一段话作为全文的点睛之笔, 点出了全文的寓意, 告诉学生人各有所长, 既不能妄自尊大, 又不能妄自菲薄。

【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科学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秋姑娘的信》, 在二年级学过 《小动物过冬》, 但是, 对于《航天飞机》一课中作者清晰地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将事物特征写具体、写生动的说明方法, 学生还是初次接触。从课文内容来说, 学生对航天飞机普遍很感兴趣, 特别是男生, 兴趣尤为浓厚, 然而, 航天飞机又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因而在教学中, 教师就需要适当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 必要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文中所涉及的地理位置, 学生也比较陌生,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辅以地图, 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知。对于文中多处出现的数量词, 学生还不能清晰感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本课9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 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 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及本领;领悟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所长的寓意,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长大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 适当渗透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及由总到分的结构特征;感知科学童话的文体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紧扣关键词语了解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 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夯实写字基础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 课, 齐读课题《航天飞机》。

2.对于这一课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吧。

(看拼音写词语)

评价:既正确又美观的加星。尤其注意笔画到位, 结构匀称。

自我批改:请对照练习纸检查你的书写是否正确, 对于有错的字, 在下面田字格里重写一遍, 对于没错的字, 请把你觉得还能写得更美观些的字也再写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吗?

(板书:外形、本领)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夯实写字基础;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切实落实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目标。

二、品读本领, 渗透说明方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外形, 他又有怎样的本领呢?默读课文第3 自然段, 画出相关语句。

汇报交流。

2.这段话中哪些关键的词语最能体现航天飞机的本领呢?读一读, 和同桌说一说。

师出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 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 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汇报交流:

(1) 更高更快

用两个“更”字, 突出航天飞机飞行的高、快。

(2) 两万米、几十万米

你见到过飞行中的飞机吗?你看到的飞机飞得只有几千米高, 两万米可比他高多了。几十万米呢?

(板书:高)

(3) 四个多小时、七分钟

我们早上8 点到学校, 11点离开学校, 一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有多长?四个多小时比我们一上午在校的时间还要长。

课间活动多少分钟, 你觉得课间给你十分钟玩得尽兴吗?七分钟呢?

师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的帕米尔高原和东海之滨, 它们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国。 (帕米尔高原地处中亚东南部, 在我国的最西端, 东海之滨在我国的东边, 临近东海。)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 而航天飞机用不到一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飞到了。

(板书:快)

总结过渡:大家找到的这几个词都是什么词? (数词) 通过这样的几个数词, 再把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比一比, 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就显现得更清楚了。

课文的第2 自然段也有一处描写证明了航天飞机飞得特别快, 你注意到了吗?

师出示:“突然一声呼啸, 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 尖尖的脑袋, 方方的机尾, 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板书:转眼间、无影无踪)

师出示:“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 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 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 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汇报交流:

(1) 本领可大了

(直接描写)

(2) 转圈圈

拓展科学常识:有的航天飞机能在太空中连续飞行28 天, 大约60~90 分钟就能够绕地球一圈。

(3) 释放、回收

(师出示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 这些都是人造地球卫星, 他们在太空中飞行的速度达每秒八千米, 他们有大有小, 有轻有重, 航天飞机能释放和回收重达二十几吨的人造地球卫星, 也能释放和回收直径只有几厘米的小型人造地球卫星。

(4) 捞

这是航天飞机回收卫星时的动作,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航天飞机回收卫星时的灵活。

总结过渡:咱们班的学生真会读书, 不仅能找到文中描写航天飞机本领的语句, 还能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本环节设计中, 我重在联系上下文, 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同时适当对学生渗透作比较、举例子等写作方法。

3. 这两段话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呀?

(1) 第一段话。 (略)

“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后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将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作比较, 具体写航天飞机飞得有多高、多快。

总结:先总后分的手法, 将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写得更清楚了。

(2) 第二段话。 (略)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后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举例子说明航天飞机的本领。

总结:这也是先总写再具体写,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航天飞机的本领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教学中, 我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段意、了解段式, 培养学生对文本作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在本环节中, 我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对学生进行了总述到具体的写作训练。

4. 要看一看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他的哪些本领?

拓展: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功能特点于一身。新型航天器, 不仅能绕着地球转圈圈, 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他还能把人载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 最多能载7 个人。

把第2、3 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 夸夸航天飞机。

【设计意图】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辅助多媒体影像资料, 帮助学生实现文本与图像在大脑中的对接, 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联系全文, 感受文体魅力

1.借助板书, 揭示科学童话的体裁特点

(1) (对照板书) 课文中航天飞机的外形是通过什么告诉我们的呀?

(板书:看)

他的本领呢?

(板书:听)

(2) 如果你是文中的小飞机, 你现在还得意吗?

智慧老人看出了他的心思, 亲切地说——— (师读)

(3) 智慧老人说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总结:课文通过普通飞机的所见所闻, 向我们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外形与本领。

作者还借智慧老人的话告诉我们——— (生齐读智慧老人说的话) 。

2.对比阅读, 彰显科学童话的魅力

我这里也有一段关于航天飞机的介绍, 大家来读一读, 和课文比一比, 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方法?

总结:作者可是用心思了, 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读童话, 他就将航天飞机的特点编到了童话故事里, 让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知识, 读着还觉得很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对普通飞机前后情感变化的分析, 实现了育人价值, 也揭示了课文的文体特点。通过对比阅读,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同时明白介绍一种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对照习题, 实现读写结合

1. 编书的叔叔阿姨要请我们换一种方式介绍航天飞机呢!打开课本, 看课后第4 题, 你读懂题目要求了吗?

(根据课文内容, 自我介绍)

2.现在你是谁?你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你自己呢?先说给自己听一听。

3.同桌互相介绍。

【设计意图】读和写是三年级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 教师应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材料。此环节的设计就使得学生既有话可说, 又有话可写, 触动了学生的写话动机, 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的表达技巧融入到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当中, 真正将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评析】

目前很多的教学是分不清年段特点的, 无论什么样的文体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 导致了语文课堂“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实则上是语文教学目标不清晰和教学方法僵化的具体表现, 而本课教学则不是这样。本课教学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一是抓住了学生的年段特点, 教得合适;二是抓住了文体特点, 学而得法。而这两点都源于汪老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汪老师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是放在整个小学阶段来进行的, 从教材的样式特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难点都做了详细的分析, 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 教学方法适当可行。

适切:抓住了学生的年段特点。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汪老师引导学生复习生字, 注意结构匀称, 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抓住了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让学生练习归纳课文的段意;认识总分段落结构, 学习文本怎样把事物特点写清楚, 以及读写结合对新学内容的及时巩固, 都是紧紧扣住了三年级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 进行的扎实而有效的教学。

适当:抓住了文体特点教学。《航天飞机》是一篇童话类的科普说明文。童话文体适合儿童的阅读兴趣, 而科普普及则是本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本文教学中, 汪老师既关注了童话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掌握了故事的情节, 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结构的认识, 同时又关注了科学知识的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了段落结构的表述方法, 而这正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篇9:《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航天专业技术训练是对航天员执行载人飞行任务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程相关知识、飞船相关的操作、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技能的训练。包括航天飞行原理、飞行程序、飞船内仪表信息判读和操作、飞船运动控制、航天服的使用和操作、饮食起居技能等项目。训练设备包括飞船模拟器、飞船的仪表板、生命保障设备、航天服等。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为了提高航天员对航天飞行特殊环境因素的耐力与适应能力,以及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在模拟飞船上升和返回过载的离心机上进行超重耐力训练,以提高对抗飞船过载的能力;利用转椅进行前庭功能训练,以使航天员掌握预防空间运动病的方法;航天员还要利用在抛物线飞行的失重飞机内熟悉失重环境和掌握失重环境下的操作技巧。其他的训练还有在低压舱内进行的低压缺氧耐力训练、跳伞训练和航空飞行训练。

救生和生存训练是使航天员学会飞船发射前和返回后的救生和生存技能。发射前可能由于火箭爆炸出现危险,所以要利用发射塔架的电梯或滑道进行紧急撤离训练;返回后,飞船可能着陆在地面救援不能马上到达的海洋、沙漠、森林等恶劣地带,航天员要在这些环境中进行生存训练,掌握生存技能;还要利用直升机在陆上和水上进行航天员返回后的营救训练。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和体质训练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航天员除了进行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心理相容性训练、狭小环境适应性训练外,在其他的训练如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和生存训练中,都需要心理训练科学的介入,以使航天员形成良好的人际相容性,掌握心理调控技术,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急应变的能力。航天员还要在体育教练指导下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保持对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

与俄罗斯和美国相比,我国的航天员训练工作开展的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乘坐神舟5号飞船的杨利伟,通过5年的学习和身体、心理、技术训练,具备了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杨利伟身高1.66米,1983年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员学院,毕业后成为梯队空军某部飞行员,飞行时间达1350小时,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他幸运地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在飞船发射前夕,最终被确定为3人首飞航天员梯队的首席人选。2003年10月16日清晨,神舟5号飞船环绕地球14圈之后,返回舱成功着陆,杨利伟自主出舱,完成了首次太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太空飞行里程碑·

1986年2月20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组合式空间站和平号升空,到1996年全部6个舱体组装完成,在太空载人飞行共12年6个月。其中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站上一次最长生活438天,美国女航天员香农·露西德在站上一次最长居留188天,俄罗斯航天员阿夫杰耶夫三次到站上,飞行累计748天。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结束历史使命坠毁,在太空运行整15年。

1987年的8月和9月,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两颗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并在8月发射的卫星上,首次向国外用户提供了服务,搭载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的两个微重力实验装置,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航天市场。

1988年9月7日,我国用新型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极地轨道,成为继苏、美之后第3个有能力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篇10:《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探索和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投掷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飞机、塑料圈若干等。

活动重点:

投掷的方法——————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后仰,用力蹬地投向前方。

活动过程:

活动身体——————分散探索——————集体游戏——————放松活动

一、活动身体:

1、队列训练

2、准备操练习:运动模仿操

二、分散探索:

1、自由尝试

带领幼儿到“飞机场”,告诉大家:今天老师做指挥官,你们做飞行员,请大家拿起飞机练习一下,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2、介绍方法:

根据观察,请幼儿说说“你的飞机为什么远”。教师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总结。(手拿飞机放肩上,身体往后靠一靠,预备开始向上飞。)

再次分散练习。

3、飞行员特技表演:

前面出现了“三个山洞”,让我们想想办法穿过它。(想到要射得高、对准目标)

4、竞赛活动:

小飞行员们的本领真大,现在我们分两队进行比赛。

介绍规则:前面有三条不同颜色的绳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分数,等会儿我们比赛时要记分的。如果你的`飞机飞在了红绳内,就是一分——————(分两组进行)并请6分、5分——————的幼儿出列,教师给予鼓励。

根据幼儿投掷情况,再次巩固方法,请投得远的幼儿示范,并帮助分数低的幼儿。

第二次比赛。

5、集体游戏:打怪兽

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司令员知道了就派我们去火星执行重要任务,打败怪兽。这里旅程很远,要经过太空隧道、银河、火山,有一定的危险,你们要注意。走,跟着指挥官行动吧!(利用休闲区进行)

火星到了,瞄准目标,准备射击,打!

三、放松活动:

1、怪兽被我们打败了,说说我们为什么会胜利的?

2、自由结伴游戏。

活动反思:

篇11:飞机为什么能上天课题教案设计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分析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做探究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对飞机升力产生的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3.通过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飞机起飞视频。由此设置问题:几吨甚至几十吨的飞机为什么会腾空而起呢?

二、展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概念 2.探究实验

(1)探究活动一:吹纸实验(2)探究活动二:吹乒乓球实验(3)探究活动三:向纸船中间注水实验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4)做一做:用所学知识解释“吹纸实验”。

(二)飞机升力的产生

1.让学生观察飞机模型。老师演示飞机升力演示器。2.多媒体展示飞机机翼图片,让学生观察机翼形状。3.多媒体展示飞机机翼上下空气流动图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三)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其它应用。1.水翼船

2.汽车尾翼(气流偏导器)

(四)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航海中的规定。

2.火车站台或地铁站台的安全线。3.卷进漩涡中的人不易逃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做两个给出的课外小实验。

板书设计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1.流体: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篇12:《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在讨论“飞机”题目时,引发不同的意见和疑问:

“飞机为何会飞?”

“机场内有什么设备?”

“飞行师及空中小姐在飞机上负责做什么?”

“早期的飞机是怎样的?”

“新型及旧型飞机有什么分别?”

子题一:种类

搜集一些飞机的模型及图书,知道飞机的种类有民航客机、战斗机、载货机及运油机等。

子题二:演变的过程

从书籍中知道飞机的演变,决定制作小册子;比较新旧型飞机的分别及它的演变过程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一架早期的飞机。

子题三:飞机为何会飞?

进行不同的实验:如用气球做喷射机;折飞机比赛及机翼设计试验等,知道飞机会飞是与它的外形及气流有关。

子题四:飞机场

经过商讨,儿童决定去参观机场,大家分成四组,分别研究人物、设备及登机手续、航空公司标记及飞机升降情况,往机场的路线及途径等,参观前我们商讨要观察的地方订出问卷,各自找寻答案,回幼儿园用作分享和汇报。

子题五:设备

分享乘飞机的经验,知道飞机上有很多设备,如:行李架、活动椅、洗手间及音响设备等。

新型的民航机,内部增设了不同的设备,如:安全带、厨房及厕所等。

子题六:在飞机上的人物及工作

邀请嘉宾“空中小姐”到访,预先商讨向她发问的问题,从而认识机上各人的工作,如:飞行师负责驾驶、空中小姐照顾乘客等。

综合参观机场及空中小姐到访所得的资料,知道飞机上有飞行师、空中小姐、空中先生及乘客等。

不同的环境,教学活动设计内容也不相同,由于香港有其特殊的受区域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应有各自的特色。从香港的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来设计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篇13:《航天飞机》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两位教师执教《航天飞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不约而同地把课后作业题——“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教学的内容比较集中,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但由于对学情把握的不同,对文本研读细致程度的不同, 对学生主体作用认识的不同,两位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也不一样。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割裂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航天飞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航天飞机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认识航天飞机奇特的外形

1.学生自读,找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词句,用“_____”画下来。

2.师:原来航天飞机长得这么奇怪啊!

( 1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介绍一下吗?

( )的翅膀 ( )的脑袋 ( )的机尾

( 2 )你会连起来说一说吗?

他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3. 教师补充介绍:最大的航天飞机长约50多米,有7间教室那么长,有5层楼那么高。大约有200多头大象那么重呢!

听到这里,航天飞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说。(庞然大物)

4.小结: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外形真奇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本领

1.师:看到这样奇特的外形,普通飞机问智慧老人“:这是什么呀?”请你当智慧老人来回答。

2.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2)再读两句,学着智慧老人的样子夸夸航天飞机。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高啦!你能飞两万米高,它却能飞几十万米高。

师:航天飞机飞得可快啦!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四个多小时,我却只需要七分钟。

(3)师: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普通飞机在天上飞,我们能看得到;航天飞机呢,肉眼根本看不见。 谁来读一读,看谁飞得高?

(4)师:航天飞机飞得更快。谁用朗读来体现?

(5)(出示地图)补充介绍:东海之滨是我国的最东面,帕米尔高原是我国的最西面,这两处地方相距4000多千米。这么远的距离,普通飞机飞行要“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七分钟”。听完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一读?

3.学习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 1 )自读,说说航天飞机有哪些本领。

航天飞机能( ),能( ),还能( )。

(2)提问“:释放”“回收”是什么意思?

(3)师:想亲眼看看吗?(出示航天飞机用机械手释放、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的简单动画)

此时此刻,想对航天飞机说什么?

(4)师:航天飞机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出示资料,教师补充介绍其他本领)

四、学习自我介绍

师:普通飞机到航天飞机家做客,你能代替航天飞机进行自我介绍吗?

1.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介绍。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有( )的翅膀,( ) 的脑袋,( )的机尾。我飞得又高又快。普通飞机只能( ),我却能(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 普通飞机要飞( ),我却( )。我的本领可大了! 我能( ),( )。

2.用自己的话练习介绍,注意用上补充的资料。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比如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时都有循序渐进的句式练习,学习自我介绍由填空式句子的辅助到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说,看得出教师有一定的言语训练的意识,想帮助学生学到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但由于教学设计指向的只是文本的“阅读”, 只着眼于学习文本内容,学一些知识理解层面的东西;又缺少精细化的言语训练指导,只安排了与阅读教学割裂的自我介绍的流程,缺少循序渐进的扎实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懂得自我介绍的要点: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清晰流畅等,也不可能学会本课介绍的方法:选用课文内容从外形、特点、本领三方面来介绍……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师知道要以课文为例子学习语言,心中有“学习自我介绍”的核心目标, 但由于没有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品味语言、习得语言”为重点的教学设计,品读课文时为读而读, 学习语言时为练而练,品读课文、学习语言都是支离破碎的。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的互相割裂,造成了语言味在语文课堂的缺失,也使学习过程缺少了一点扎实、一份真实。

【教学设计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品读课文与学习语言相融合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和你们一起上课。初次见面,老师先来个自我介绍。我姓徐,来自晨光实验小学,今年教三年级,是一名语文老师。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们也能向老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二、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航天飞机哪三部分的内容?(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本领介绍清楚的。

三、略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感悟外形的奇学习抓特点写外形的方法

1.师: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航天飞机长得怎么样?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三角形的、尖尖的、方方的”这三个词把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写得多形象啊!(指读)

小结:介绍外形时,作者先告诉我们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然后抓住了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三个有特点的部位来介绍,条理清楚,语句生动,一起读一读。

2.师:航天飞机的外形真奇特,你会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3.师:看到这样的航天飞机,普通飞机充满了疑惑,充满了惊讶,他想:——(接读)

四、研读第三自然段,通过细读智慧老人的话学习先总后分介绍事物的方法

1. 师:于是,“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为了把航天飞机介绍清楚,智慧老人一共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这两段话分别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话。(“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1)航天飞机到底飞得有多高?

1作者用几十万米这个具体的数字写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的特点。读好这个词。

2再读一读这句话,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航天飞机飞得高?(和普通飞机作比较) 怎么比的?谁也来帮他们比一比?(指名读句子)

( 2 )你从哪儿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快?

1(出示地图)补充介绍。

2四个多小时?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如果早上七点钟开始飞,十一点多才到,要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呢!

3七分钟有多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4作者把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作了比较,让我们感到了航天飞机飞得更快的特点。(齐读)

(3)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然后把它们作比较,又列出了两组数字,让我们体会到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的特点。让我们合作着读一读。

3. 学习第二段话。(“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1)自己边读边想,他有哪些本领呢?

(2)他的本领就是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释放”卫星就是把卫星送入太空,“回收”卫星就是把卫星捞回机舱。

(3)第三句就具体介绍了它回收卫星。读读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本领介绍生动的?

把航天飞机当作人来写,多有趣啊!边做动作边读。

(4)小结:这段话,智慧老人先总的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了补充说明。我们也合作着读一读。

4. 总结:智慧老人对普通飞机说了两段话,每段话都是先用中心句概括地说,然后再进行具体介绍,条理多清楚啊!我们再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五、根据课文内容,学习自我介绍。

1. 师:学到这里,你会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吗?可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自己呢?(外形、特点、本领)

2.师:外形刚才已经介绍过了,谁再来试试?

点拨:你们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航天飞机的外形说得多清楚,而且先介绍翅膀,再介绍脑袋、机尾,说话很有顺序。

3. 师: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特点和本领。在介绍时,可以学习智慧老人的方法, 先总的说一说,再用几句话具体介绍。

(1)这段话是介绍你们飞得高飞得快的特点的,你能仿照课文先说一句中心句吗?

(我比普通飞机飞得更高更快。∕我飞得又高又快。∕我飞得可高可快啦!)

(2)这段话是介绍你们的本领大的,你也能说一句中心句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的本领特别大。∕我的本领可不小哦!)

(3)中心句想好了,后面的具体介绍我们分头行动。一、二大组写特点,三、四大组写本领,比一比哪组写得又快又好,说得清楚明白。来,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的关键词句进行介绍吧!

4.师:航天飞机们,外形、特点、本领都介绍过了,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吗?

大家好,我是航天飞机。我长得 ________。_________。(外形)我 ________。_________。(特点)我的本领 _________。_______。(本领)你们认识我了吗?

【点评】

以上教学设计,为了达到帮助学生学习“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的目标,从课前谈话“师生自我介绍”的无意识接触,以介绍外形为示范的教,到以学习智慧老人的介绍方法为模仿点的总分段落的说写练习,再到完整的一段话的自我介绍,教学循序渐进,训练环环相扣,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言味”。

(一)选用课文内容的技巧适时点拨,品出本真的“语言味”

“无话可说”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最大的难点。教科书编者充分考虑到这样的学情,在布置课后作业题时友情提醒“: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通过和编者对话,教师明确了学生为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时的基本抓手是课文内容,学生只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正确选用书上的词句进行介绍,不必自己找米下锅。

如此定位之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时,引导说出“航天飞机的外形很奇特, 有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后,教师立即小结点拨: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把外形说得多清楚。但同时也指出,“翅膀、脑袋、机尾”三个部位的前后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样有顺序的介绍才有条理,让人听得明白。指导介绍特点、本领时,也给予方法指导:打开语文书,选用书上词句进行介绍。如此一来,学生明目张胆地“抄书”, 把书上的语言大胆地“借”到自己的习作中,使“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我介绍”的言语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总分构段方式的学习循序渐进,练出浓郁的“语言味”。

“言之无序”是三年级学生言语表达的通病。 为了帮助学生在介绍时理清言语顺序,学习文中智慧老人“先总说后具体介绍”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总分构段方式是中年级品读段落的重难点,也是段落仿写训练时的一个巧妙抓手。学生在 《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初次接触,重在初步认识, 明白表达一个意思可以这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在 《东方之珠》一课中再次出现,重在引导认识运用总分结构的妙处:条理清晰、意思明了;本课是第三次出现,重在以文为例学习运用,明确应该怎样先总说再具体叙述。

因此,以上教学设计围绕“学习总分构段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循环往复的训练。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航天飞机的外形怎么样”的总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词句、诵读积累、练习介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并尝试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通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引导学生找中心句,再体会,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 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总分结构,品析了运用总分构段方式的妙处。学习自我介绍时,让学生试着说说中心句,再选用文中语句具体介绍,实实在在地练习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经过一次次的言语实践,学生慢慢触摸到了总分结构的内核,渐渐掌握了总分构段方式的秘妙,消极语言变成了积极语言,“死”的知识变成了“活”的能力。

【总评】

语言是怎么习得的?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仅仅靠自读自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必须适时引领学生关注,使学生对好的语言有一定的敏感力;必须巧妙引导学生品味,使学生对语言好在哪里有一定的鉴别力;必须扎实指导学生运用,使学生知道如何借用才恰到好处。其中,言语实践训练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一,只为阅读,走的还是“教课文”的老路。教师认认真真教课文,逐字逐句品读、研读、 美读,唯恐遗漏。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虽然有所涉及, 但只是零零碎碎的“点”的练习,没有大张旗鼓的 “面”的铺陈,对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缺少有效的指导作用。

篇14:飞机设计大师的平凡世界(下)

顾诵芬是1986年从沈阳调到北京,担任航空工业部第二届科技委副主任的。2009年,沈阳市总工会举办“感动沈阳60年——劳动功勋”评选,601所推荐的仍是顾诵芬。9月23日,评选活动揭晓,包括顾诵芬在内的60名劳模榜上有名。23年过去了,顾诵芬的美好身影仍然没从601所人的心目中抹去。

有人曾回忆一件小事:上世纪70年代,按照当时规定,全所各单位人员都要定期到新台子农场轮换参加劳动。有一段时间,已是副总设计师的顾诵芬也与大家一道在农场参加育秧劳动,和大家共睡通铺,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天早晨,院里围着一大群人,正在看着两个人在房顶上摆弄烟筒。原来是屋里炉子不好烧,向屋里倒烟。这两个人中就有顾诵芬。当他踏梯子爬上房顶时,有人起哄说:顾总是气动力专家,调整烟筒这个难题应该请他解决。劳动结束后,晚上大家坐在一起谈体会。那一天,大家异口同声对顾诵芬在劳动中的表现提出表扬,有人称赞他是“人民的气动力专家”。顾诵芬听出来是说他上房顶调整烟筒的事,笑着摆摆手说,你们没听人家老师傅说吗,上房踩坏了好几块瓦。顾诵芬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不仅不摆资格处处带头当先,而且随和平易,即使受到揶揄,也从不和人计较,有着很好的人缘。

从1961年601所成立到1986年,顾诵芬在沈阳的塔湾工作生活了25年。许多同志在文章中回忆:顾诵芬同志曾多次出国,却没有为自己买什么高档家用电器设备。为给国家节省外汇,给他的补助他都回来上缴国家。有人建议他应买一部好的电视机,他说任务这么重,工作这样忙,哪有时间看电视。他在市内各厂所搞协调经常是骑自行车;去外地出差回来也经常乘公共汽车。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要车?他说还是为国家节约点能源吧。国家财政有困难,他积极带头购买国库券;有位同志家里遭火灾,他慷慨解囊;他还多次把分得的科研成果奖全部交了党费。直到2009年7月,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缴纳特殊党费活动”中,他一次就缴纳了12000元。他的基本原则就是:“多做工作,少拿钱!”

601所的同志都知道顾诵芬对一位名叫孙新国的技术人员的关心:孙新国是1964年北航气动力专业毕业分配到所气动力室工作的,他在顾诵芬的指导下从事操纵稳定性专业工作,工作勤勤恳恳,曾到英国宇航公司BAE学习,业务很优秀,顾诵芬很喜爱这个年轻人。1990年春节前后他不幸去逝,当时顾诵芬已调到北京工作,听到消息后非常悲痛,时过不久孙新国的爱人也离开了人间。顾诵芬的心里始终惦念着孙新国。601所的同志到北京来看顾诵芬的时候,经常会有人从他那里领受一个任务——带一个装着厚厚一叠钱的信封转交给孙新国的家人,开始是给他的妻子,后来则是给他们的孩子。顾诵芬除从经济上予以接济外,还对他们的学习、工作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所党委、所领导写信叮嘱。在顾诵芬的关心下,孙新国的两个儿子健康成长并都在所里安排了工作。

顾诵芬虽然离开了塔湾,但仍然密切关注着塔湾、关注着601所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601所首席专家杨凤田说:1988年后我在主持研制的歼8D、歼8H、歼8F飞机研制过程中,每每遇到技术关键都得到了顾总的关切和帮助。工作中我和顾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既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好朋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可以不夸张的说,他是除了我父母以外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

塔湾,给顾诵芬留下了欢乐,同时也给他留下了遗憾和一丝伤感。然而当他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仰望蓝天,看着成队的战机凌空飞过,在威武雄壮的轰鸣声中,他可以为自己曾经在塔湾的那一段生命而欣慰,为至今还生活工作在塔湾的人们感到骄傲自豪。

追求淡泊宁静的心理境界

顾诵芬获得奖励开始于1962年12月,在601所设计组长的岗位上,“因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好,经所首长批准给予书面嘉奖奖励。” 1963年12月,经所首长批准给予通令嘉奖。到了1983年,顾诵芬所获奖励的等级出现了明显的跃升,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因歼8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11月,获航空航天部最高荣誉奖“航空金奖”称号??

顾诵芬收获着越来越多的荣誉和奖励,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各种学会、协会和社会团体、学术组织的理事、委员、主任??诸多的桂冠和头衔加在了顾诵芬名字前面,面对这一切,顾诵芬保持着冷静和自持。

在科技委,顾诵芬的身边工作人员说过:顾总多次推掉名目繁多的担任顾问、名誉主席这样的邀请,他希望把更多的时间拿来学习钻研、看书、看杂志、上网搜集科研方面的信息,或处理与飞机设计、航空科研有关的工作。他和吴老(吴大观)在科技委工作这么久,有多少次将外单位寄来的评审费、审稿费退回,我没有记录,因为这在我们工作中已经是常态的。

与此相反,他对这种像潮水一样的荣誉、奖励、名誉、地位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我们从顾诵芬的《重读科研十四条》一文中,可以找到他的这种心态的诠释:

“当然现在没有政治运动了,政治学习也很少了,甚至于过去科研机构的清扫环境也都有专门的清洁工干了,应该说保证科技人员科技工作时间已不存在问题了。可是自己切身体会近些年来真正用于科研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六分之五”大概是各种成果鉴定会、方案评审会以及各种职称评定等。

“就科研成果来说,近几年往往能评出几百项国家级成果,而国家级成果又是由几千项的部门成果评出来的。这样有时候就需要参加几个层次的成果鉴定。另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奖励,这些又都与成果鉴定有关。鉴定成果根据上面的要求有一定的程式和文件要求,申请报成果的科技人员要准备好一系列的文件、表格,而且还要复制数十份之多,参加鉴定的专家少则5人,多则10人。一般会议至少一天。为了能将人家好几年的研究结果肯定下来,用半天、一天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做好这样的工作,不得不在科研机构中再设一个过去所没有的管理部门———成果办。成果鉴定工作要占用科技人员大量的科研活动时间,而且也可以想象到要花去多少宝贵的科研经费,而评得的成果项目虽然很多,据统计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百分比很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很少。成果已成为科技人员晋级、奖励甚至分房子等的依据,所以非评不行,而且越演越烈。

“回想建国初期6年当中,才评出了钱学森同志的《工程控制论》等三项成果,而这些成果确实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钱学森同志《工程控制论》的出版推动了我国自动控制的发展。至于部门的成果,就航空工业来讲,新中国建立后5年也只评了一项,即一级工程师咎凌同志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国外封锁条件下,利用国内市场能获得的元器件,装出了引进不到的闪光测速仪。这一成果为支援抗美援朝的空军,造出了大量的陀螺仪表和瞄准具,贡献确实是显著的。

“改革开放之初,报上曾登过有人提议要给华罗庚先生的一部新的数学著作评奖,华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要在使用中考验一段再去评。而我们很多科技人员往往工作还没有做完就申报成果。现在这种形式主义的成果鉴定,确实还需要研究进一步改革的办法,不要让我们科技人员的精力消耗在这种形式主义的成果鉴定上。科研成果就是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的终结,科研工作开始下达任务的单位应该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完成了这项工作,应该由下达任务单位来验收。这是正常的科研工作程序,没有必要件件都要奖励。报得上国家奖励的,应该是极少量,而且间隔时间要长些,决不能年年都搞。

“至于方案评审的问题,也不宜召开大量不了解情况的人的短期评审会。因为工程方案的最终技术责任还在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决不能把自己的技术责任推到评审委员会身上去。评审委员会只凭1?2天功夫就了解方案的全貌,一般来说是做不到的。至于决策机关不相信总师,非要找一帮人帮他把把关不可,也是流于形式。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方案主持人和总师对那些问题没有把握,就去找有关的专家去讨教。形式主义的项目评审会也应尽量减少。

“关于职称评定,按正常就是直接领导者应负的责任,直接领导者不该将这种工作推给不相干的人去作,因此建议职称评定也应少开那些不直接相干人组成的评审会。

“总之,我们应尽量减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建立真正科学的评价体系,让科技人员的时间不要再浪费在形式主义的评审会议上。我们不仅看到他对“时间”和时下“科研成果鉴定”、“方案评审”等活动的看法,更可以看到他淡泊名利,以平常心看待名誉、金钱、地位,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作为两院院士,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他坚持专精于自己的学术领域,心无旁骛、专心治学。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传统的优秀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和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顾诵芬献身航空工业60年,至今仍然像一颗长盛不衰的青藤,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曾说过,徐舜寿、黄志千这一辈人,就是为祖国和民族的飞机设计事业而生的,一心就是要为国家设计出好的飞机来,他们尽心尽力了,但留下了太多未能如愿的遗憾。当年,顾诵芬就是抱着这种神圣的责任感带领前辈和兄长们培育的那支集中着中国最优秀飞机设计师的队伍,前仆后继来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调到科技委退居二线后,他的这种责任感仍未从肩上卸下,他站在更高的视野上,密切注视着世界航空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仅对自己所从事的气动力专业紧密追踪,又掌握了综合航电专业,而且有了深入的研究,为缩短我国与世界航空强国的差距做出了贡献。

近些年,虽年至耄耋,体有不及,但他还是每年翻阅大量新出的航空技术书籍,遇到对现在工作有用的书籍、刊物、资料,就组织或请人翻译。顾诵芬说,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推荐给有关的同志,有时也翻译一些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他像一个春蚕,在一缕一缕地用余热吐着闪亮的青丝,在编织着我国航空事业未来璀璨的梦。

上一篇:小学庆元旦联欢会下一篇:虚词不虚-分析其的几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