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2024-05-23

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共9篇)

篇1: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上海2月15日因为嗜赌成性,囊中羞涩的来沪人员吴某动起了上海杨浦区几所中学的歪脑筋。乘着夜深无人,他进入校园后频频出手实施盗窃。近日,上海杨浦警方破获系列盗窃校园案件,一举抓获涉嫌盗窃及窝藏、销售涉案物品的犯罪嫌疑人6名。

1月29日凌晨3点23分,杨浦警方接110报警:地区一学校内发现有小偷。接报后,辖区殷行派出所巡逻民警快速反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并带领学校保安对疑似发现窃贼的教学楼进行仔细搜查。与此同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根据现场反馈,通过街面监控加大对学校周边的巡查力度。不一会儿,一个黑影出现在了监控画面中。只见他拿着个电脑包,麻利地从学校围墙上攀下,快步骑上路边的一辆电瓶车后逃离现场。

“对象跑了!”听到指令,现场民警马上驾车展开追捕。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一边通过监控追踪窃贼逃窜方向,一边调派周边巡逻警力向案发中心靠拢,顷刻间便撒下了一张查缉抓捕网。最终,民警在嫩江路、中原路路口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并当场缴获笔记本电脑、现金等赃物,以及尖嘴钳、手套等作案工具。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吴某供述了于去年11月以来,流窜本区几所学校,利用工具撬开教师办公室后实施盗窃作案4起的犯罪事实。根据吴某的交代,殷行派出所连夜组织力量,兵分多路出击,先后在宝山、虹口等地抓获涉嫌窝藏、销售涉案物品的万某、吕某等5人,缴获笔记本电脑、ipad等被盗物品。涉案金额三万余元。目前,吴某、万某等6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篇2: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针对今年2月份高校开学后频发的校园盗窃案件,刑警大队责任区三队副队长童露露带领侦查员王震有针对性地对此类案件进行研判,终于成功锁定李楼技校在校学生盛某有重大作案嫌疑。3月8日下午,侦查员经缜密布控,一举将盛某抓获。初审时,盛某万般抵赖,拒不供述犯罪事实。侦查员发现,盛某随身携带的一部手机系我市职大西校区被盗的一部手机。当晚,侦查员又对盛某家中和其宿舍进行突击搜查,当场搜出大量被盗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赃物,同时搜出钥匙、针形开锁器等作案工具。在大量的物证面前,犯罪嫌疑人盛某终于如实供述了作案事实。

据盛某交代,以来,他多次窜至我市职业技术学院东、西、南校区及淮师大学生公寓区等高校学生宿舍楼,通过使用自制的三环锁针形开锁器开锁或者从门梁上找到的学生放置的钥匙开锁等方式,窜入宿舍内对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照相机及现金等财物实施盗窃。现已查证落实案件40余起,涉案价值已达10万余元。目前,侦查员已追回笔记本电脑5台、IPAD1台、PSP游戏机1部、高档手表3块、照相机两部、智能手机7部及高档皮包、ZIPPO打火机、饰品等财物若干,为学生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

篇3: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关键词:高校,盗窃,防治措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校园管理模式的陈旧性, 高校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学生数量的增加、教职员工数量的增加以及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服务人员的大量增加使得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变得异常复杂, 现今大学校园基本都实行开放式管理, 使得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各类犯罪事件屡发不止。盗窃案件已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最大顽疾。本文从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并基于实际案情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

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不仅是学生、教职员工、学校公共财产的损失, 更对学校的名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特殊人群主要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父母, 而大多数的盗窃案件都是有关现金、手机、电脑、自行车的丢失, 这些财物的丢失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物质上的损失又会带来精神上的影响, 如果校方不能很好地处理此类案件, 不做好疏导工作或者无疾而终,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猜疑他人、抱怨学校的心理阴影, 更有甚者可能报复社会。学生的家长也会对学校的安全及管理产生质疑。教职员工财物的丢失会产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 不满。学校公共财产的丢失尽管学校会为此买单, 但是校方更应顾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因此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处理不仅仅体现学校对师生安全的负责, 更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校园盗窃事件的成因

结合盗窃事件发生的实情,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师生防范意识薄弱, 学校安保设施不健全。

大多数的案件都是由于疏于防范造成的。学生离开宿舍时不收拾好自己的手机、电脑、钱包等财物, 不锁门, 不及时关窗户, 占自习室、离开教室不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这些均给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校区面积的扩大及高校的合并, 使得高校在地理面积上扩大, 而安保措施并不健全, 校园死角过多, 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难度。

2.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人员构成复杂。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多个校区, 新校区多地处郊区, 学校周围餐馆娱乐场所众多, 城乡结合部地区多集聚无业人员、吸毒赌博人员, 而现在高校基本处于开放式管理状态, 使得一些闲散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校园, 给校园的治安管理带来隐患。

3. 高校治安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之间存在漏洞。

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没有基本的执法权, 在发生盗窃案件的时候通常送至基层公安机关。很多时候基层公安机关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处理好社会治安管理事件, 更无暇顾及校园里的小案件, 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人员也缺乏责任心, 将校园里的案件大而化小, 小而化了, 这种管理机制逐渐滋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学校保卫人员抓了放, 放了又抓, 很多时候因为金额较小, 公安机关不好好立案, 也使学校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三、校园盗窃事件的特点

无论从管理体系和人员构成来说, 高校不同于其他单位, 因此校园盗窃事件和社会上盗窃事件相比又有其特点:

1. 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区、图书馆、家属区、操场等地, 作案地点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给侦破带来困难。

2. 作案时间集中在学生上课时间、学期开始及结束时间、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间, 作案人员对作案的时间都有很好的把握。

3. 作案手段具有相似性, 大多是顺手牵羊、翻窗爬墙、撬门的方式。犯罪分子乔装打扮成学生模样在校园溜达, 乘机顺手盗窃他人财物, 或者溜进学生宿舍盗窃财物。有时学生在校园作案, 熟悉周围同学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 顺手盗窃他人财物, 再制造一种他人作案的假象。

4. 学校管理上的漏洞也会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现在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处于分离的状态, 后勤管理松散也会严重威胁到在校师生的财产安全。有的盗窃案件也为学校后勤人员所为, 而学校后勤的人员现在又多是临时工, 流动性大, 给管理带来困难。

四、校园盗窃事件的防治对策

针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及特点, 对其防治对策应做到以下:

1. 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加强防范意识教育。

针对师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 应定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防盗安全教育, 在案发频繁的时间段如开学初、学期末、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 采用网络、标语、传单、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如:报名尽量采用网上缴费的方式缴纳学费, 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离开宿舍应及时收好贵重物品, 锁好门窗;看到可疑人员要及时联系学校安保人员等。

2. 加强学校安保部门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制度。

学校应加大对安保部门的人力及物力投入, 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 从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上全面提高, 要尽量避免雇佣临时工、离退休年龄大的员工做保卫, 合理用工制度。紧跟时代潮流, 配备良好的安保设备, 如交通工具, 侦查工具, 通讯设备等, 保证安保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最快破案。

3. 加强防控设施建设, 增强校园110平台接警能力。

学校应在生活区、教学区进出口、建筑物死角地区配备完善的监控设施, 实现步巡、车巡、网络监控全方位覆盖。

4. 严格门禁制度, 加强对校内流动人员的管理。

实行凭证入门制度, 师生携带相应的证件进出, 对进出社会人员和车辆实行凭证登记制度, 学校各用人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5.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度, 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性。

学校安保工作并非人数有限的保安人员所能完成, 更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和参与。可以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度,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防盗安全教育, 定期配合保卫进行安保巡逻。

6. 盗窃事件发生后, 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对被盗学生的心理疏导及事后帮助可以很好地降低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及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学校接到报案后要尽快认真处理案件, 本着学生事情无小事的态度,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肯定学校在安保措施方面的疏漏, 一定程度缓和学生对学校不满的情绪,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要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帮扶。

7. 做好专利产品、科研成果, 个人著作的保护。

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 及高科技的进步, 近来科技成果盗窃案件也屡见不鲜。很多师生在丢失手机、硬盘、电脑的同时, 科技成果也被盗窃。因此师生在使用电脑、手机、硬盘时对重要文件进定期进行备份、加密, 以免丢失财物的同时, 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2] .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篇4: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关键词:高校 盗窃 防治措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校园管理模式的陈旧性,高校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学生数量的增加、教职员工数量的增加以及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服务人员的大量增加使得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变得异常复杂,现今大学校园基本都实行开放式管理,使得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各类犯罪事件屡发不止。盗窃案件已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最大顽疾。本文从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基于实际案情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

校园盗窃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是学生、教职员工、学校公共财产的损失,更对学校的名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特殊人群主要生活来源都是自己的父母,而大多数的盗窃案件都是有关现金、手机、电脑、自行车的丢失,这些财物的丢失对于一个普通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物质上的损失又会带来精神上的影响,如果校方不能很好地处理此类案件,不做好疏导工作或者无疾而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猜疑他人、抱怨学校的心理阴影,更有甚者可能报复社会。学生的家长也会对学校的安全及管理产生质疑。教职员工财物的丢失会产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不满。学校公共财产的丢失尽管学校会为此买单,但是校方更应顾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因此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处理不仅仅体现学校对师生安全的负责,更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

二、校园盗窃事件的成因

结合盗窃事件发生的实情,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师生防范意识薄弱,学校安保设施不健全。大多数的案件都是由于疏于防范造成的。学生离开宿舍时不收拾好自己的手机、电脑、钱包等财物,不锁门,不及时关窗户,占自习室、离开教室不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这些均给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校区面积的扩大及高校的合并,使得高校在地理面积上扩大,而安保措施并不健全,校园死角过多,给案件的侦破带来难度。

2.校园周边环境复杂,人员构成复杂。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多个校区,新校区多地处郊区,学校周围餐馆娱乐场所众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多集聚无业人员、吸毒赌博人员,而现在高校基本处于开放式管理状态,使得一些闲散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校园,给校园的治安管理带来隐患。

3.高校治安管理和基层社会治安管理之间存在漏洞。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没有基本的执法权,在发生盗窃案件的时候通常送至基层公安机关。很多时候基层公安机关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处理好社会治安管理事件,更无暇顾及校园里的小案件,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人员也缺乏责任心,将校园里的案件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种管理机制逐渐滋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学校保卫人员抓了放,放了又抓,很多时候因为金额较小,公安机关不好好立案,也使学校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三、校园盗窃事件的特点

无论从管理体系和人员构成来说,高校不同于其他单位,因此校园盗窃事件和社会上盗窃事件相比又有其特点:

1.作案地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区、图书馆、家属区、操场等地,作案地点的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给侦破带来困难。

2.作案时间集中在学生上课时间、学期开始及结束时间、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间,作案人员对作案的时间都有很好的把握。

3.作案手段具有相似性,大多是顺手牵羊、翻窗爬墙、撬门的方式。犯罪分子乔装打扮成学生模样在校园溜达,乘机顺手盗窃他人财物,或者溜进学生宿舍盗窃财物。有时学生在校园作案,熟悉周围同学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顺手盗窃他人财物,再制造一种他人作案的假象。

4.学校管理上的漏洞也会给犯罪分子造成可乘之机。现在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处于分离的状态,后勤管理松散也会严重威胁到在校师生的财产安全。有的盗窃案件也为学校后勤人员所为,而学校后勤的人员现在又多是临时工,流动性大,给管理带来困难。

四、校园盗窃事件的防治对策

针对校园盗窃事件的危害性、成因及特点,对其防治对策应做到以下:

1.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意识教育。针对师生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应定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防盗安全教育,在案发频繁的时间段如开学初、学期末、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采用网络、标语、传单、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如:报名尽量采用网上缴费的方式缴纳学费,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离开宿舍应及时收好贵重物品,锁好门窗;看到可疑人员要及时联系学校安保人员等。

2.加强学校安保部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学校应加大对安保部门的人力及物力投入,加强对安保人员的培训,从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上全面提高,要尽量避免雇佣临时工、离退休年龄大的员工做保卫,合理用工制度。紧跟时代潮流,配备良好的安保设备,如交通工具,侦查工具,通讯设备等,保证安保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最快破案。

3.加强防控设施建设,增强校园110平台接警能力。学校应在生活区、教学区进出口、建筑物死角地区配备完善的监控设施,实现步巡、车巡、网络监控全方位覆盖。

4.严格门禁制度,加强对校内流动人员的管理。实行凭证入门制度,师生携带相应的证件进出,对进出社会人员和车辆实行凭证登记制度,学校各用人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5.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度,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性。学校安保工作并非人数有限的保安人员所能完成,更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和参与。可以建立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度,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防盗安全教育,定期配合保卫进行安保巡逻。

6.盗窃事件发生后,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对被盗学生的心理疏导及事后帮助可以很好地降低事件对学生的伤害及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学校接到报案后要尽快认真处理案件,本着学生事情无小事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肯定学校在安保措施方面的疏漏,一定程度缓和学生对学校不满的情绪,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帮扶。

7.做好专利产品、科研成果,个人著作的保护。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及高科技的进步,近来科技成果盗窃案件也屡见不鲜。很多师生在丢失手机、硬盘、电脑的同时,科技成果也被盗窃。因此师生在使用电脑、手机、硬盘时对重要文件进定期进行备份、加密,以免丢失财物的同时,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3.朱伟.浅析高校盗窃案[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篇5: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1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的案情通报

2014年, 香洲分局辖区内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共2900宗, 其中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1142宗, 占入室盗窃案件的39.4%。而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共85宗, 虽然这种手段的盗窃案件占到入室案件的总量小, 但是以每个发案小区的案件数量来计算, 攀爬脚手架入室盗窃的案件所占比重则较高。以香洲辖区的五洲康城小区和蔚蓝东岸小区为例, 五洲康城住宅小区因修补外墙需要, 对小区居民楼外搭建脚手架, 该年此小区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共16宗, 其中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13宗, 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8宗, 占到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总量的50%;蔚蓝东岸住宅小区因底层商铺装修需要搭建脚手架, 当年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共8宗, 而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达到7宗, 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3宗, 占到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总量的37.5%。入室盗窃案件比未搭建脚手架时期有明显上升。

2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攀爬入室盗窃是近年来在居民小区多发的侵财犯罪之一, 手段较为专业, 多根据住宅小区的煤气管道、下水管、防盗窗或楼道窗口侵入, 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而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 则无疑为作案人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的攀爬方式, 令发案数大幅上升。

2.1 作案人以青壮年人为主, 文化水平较低, 善于攀爬, 人员中主要以惯犯为主, 但由于现场搭建有脚手架, 攀爬便利, 因此一些维修人员趁屋主不在时, 利用工作便利入室“顺手牵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现场勘查以及结合外围走访的情况来看, 此类攀爬入室盗窃的案件既有单人作案, 也有结伙作案, 其中结伙作案的人数多在两人, 人员搭配较为固定, 且一般都是两人同时进入现场, 分工合作。

2.2 作案地点明确, 作案时间相对固定, 作案手段呈现“模式化”特点

2.2.1 作案地点十分明确, 以五洲康城小区为例, 该小区的外墙维修是逐栋进行, 在9栋搭建脚手架时, 该栋住宅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则持续高发, 当对14栋住宅楼进行维修时, 该栋的入室盗窃案件也相应增多。

2.2.2 作案时间相对固定。作案时间多选择在傍晚和下半夜的凌晨1时至5时两时段, 因为傍晚时段多是屋主外出吃饭聚会, 家中无人, 方便作案;而下半夜时段居民多处于酣睡状态, 行窃时不易被察觉。偶尔在白天犯案也是选择屋主上班不在家的时段。

2.2.3 作案人随身携带的作案工具较为简单。一般只携带钳剪类工具, 甚至不携带工具, 结合现场勘查来看, 入室盗窃人员攀爬一般为徒手, 较少使用防滑手套, 多数团伙成员不携带刀具, 防止被查获。

2.2.4 入室部位相对集中。多是选择小区角落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 通过脚手架以及煤气管道、下水管、防盗窗或楼道窗口等容易受力的设施攀爬, 选择容易出入的厨房、阳台、卫生间、客厅等窗户入室, 得手后原路返回。

2.2.5 作案人的入室习惯。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 进入现场的作案人有反锁大门和先到厨房找菜刀的习惯, 如被房主发现, 则以武力相威胁, 易转化成杀人、抢劫案件。作案人入室一般不戴手套。

2.2.6 盗窃目标明确。现金为首选, 金银首饰、手表等次之, 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再次之, 作案人一般选择卧室内物品进行翻找, 翻动比较仔细, 有时会掀起床垫查找财物, 具有一定的作案经验。

2.3 出入口不明显, 现场遗留痕迹少

利用脚手架攀爬的入室盗窃案, 由于不用明显的撬撞等动作, 所以现场出入口不明显, 如果忽略对出入口的勘查, 会误认为内盗或技术开锁入室。由于该类攀爬案翻动现场内物品后可能会复原, 翻动部位较少, 所以提现场遗留痕迹少, 相应提取痕迹物证也会较少。

3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对策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管犯罪分子有多么狡猾厉害, 只要掌握了此类案件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 采取行之有效的物防技防措施, 强化社会治安联动, 多管齐下, 一定能够标本兼治。

3.1 提升业主防范意识, 养成良好习惯。

面对日益猖獗的入室盗窃案件, 首先就是要广大居民自身提高防盗意识, 养成良好的防范习惯。上述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的案件, 有很大一部分是住宅的业主给嫌疑人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家中无人时, 在没有安装防盗网的情况下, 将房间的窗户或者阳台门打开, 嫌疑人通过攀爬脚手架能够很轻松的进入屋内, 无需任何其它工具;再如一些业主安装了隐形防盗网但确没有与自动报警系统联用, 嫌疑人能够很轻松地钳断隐形防盗网, 导致这类防盗措施形同虚设, 大大降低了嫌疑人入室盗窃的难度。

3.2 加强物防技防, 进一步提高住宅防盗能力。

安装必要的物防技防, 能够有效地降低作案人进入房间的几率和减少人身财产的损失。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防盗用品, 各业主可以根据自身住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安装红外自动报警系统, 与公安机关的110报警台连接, 便于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控到业主的房屋财产安全。在不便于安装防盗网的地方, 业主还可以选择触碰式的报警器, 这种报警器在非正常状态下开启, 会立即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而且由于设计小巧, 既价格便宜, 又不会影响美观。

3.3 规范小区物业管理, 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联动。

居民小区的物业是住宅防范的第一道关卡, 小区的物业必须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门岗监查和巡逻力度, 对于小区内的相关防范设施要认真管理, 做好维护。并且积极寻求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居民小区的警民联动机制, 加大小区防范的宣传教育, 提高日常的见警率, 加强对小区物业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区治安环境。

3.4 加大现场勘查力度。

篇6:浅析盗窃案件中的物价鉴定

一、存在问题

(一)物价鉴定的依据不充分。司法实践中,在某些盗窃案件中,被盗物品在案发后被追回的比例极小,因此,物价鉴定的依据绝大多数非实物,而是依据被害人的陈述,且有些不能向鉴定机构提供原始发票等书面凭证。因此,被害人对盗窃标的的陈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此作为鉴定依据,结论的客观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而鉴定结论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到盗窃数额的认定,继而影响定罪量刑。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必须有充分证据证实,这不仅要有证据证实数额到底是多少,而且证据之间还应形成一条完整的锁链。实践当中,一份在实物和其他相关有效凭证缺失情况作出物价鉴定结论,虽然对赃物的价值有证据予以证明,但是是否是物价鉴定结论中的那些赃物则缺乏有关证据予以证明。那么证据与证据之间就脱节,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从证据的证明力上看,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中有关赃物部分的陈述仅仅是传来证据、间接证据,且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因此其证明力是很低的,甚至等于零。它会使得侦查机关工作变得徒劳无功,不攻自破,难以让犯罪嫌疑人心服口服,低头认罪。在案件的审理过程,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辩护律师,完全可以从证据角度推翻这样的物价鉴定结论,从而使得对犯罪嫌疑人的所有指控都不成立。

(二)物价鉴定的内容及程序不规范。作为证据应当具备客观性、真实性、严密性,因此作为鉴定结论的物价鉴定,其内容也应严谨而无懈可击。物价鉴定部门物价鉴定的根据是《价格法》及一些相关的解释。而根据《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之规定:“《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委托书》应当包括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的品名、牌号、规格、种类、数量、来源,以及购置、生产、使用时间;起获扣押、追缴、没收物品时其被使用、损坏程度的记录,重要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应当附照片;”很显然仅凭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是无法做到如此面面俱到的,而在目前一些盗窃案件中,物价鉴定的内容却过于简单,有的没有购买发票、购买时间、购买地点、受侵害时的折旧率以及该涉案物品的型号、当前市场价格等必需的内容。

(三)鉴定人员鉴定能力参差不齐。物价鉴定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和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时限性强等特点。因此,赃物物价鉴定权必须授予专门的机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管理办法》第5条规定“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部门是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工作的主管部门,其设立的价格事务所是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指定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机构,其他任何机构或者个人不得对扣押、追缴、没收物品物价鉴定。”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一般委托县以上物价部门进行核价,但物价鉴定人员的鉴定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鉴定。

二、完善及对策

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诉讼法规定七大证据类别之一,它是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关键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规范办案,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对案件认定的准确性,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笔者提出如下完善物价鉴定的建议:

(一)物价鉴定的依据应当完整、充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应当对物价鉴定结论采取谨慎的态度,要明确作为鉴定结论之一的物价鉴定并不具有优先采信或必须采信的证明力,只是必须审查的对象之一。只有经过审查判断,查证属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切实防止行政机关异化为实质上的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在依法办理盗窃对象为现金以外的其它实物的盗窃案时,应尽可能地努力追回涉案物品,向物价鉴定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鉴定依据。在不能追回涉案物品的情况下,司法人员要认真做好细致的调查工作,包括向被害人本人、被害人的亲友和邻居、被害人的单位同事,相关证人和犯罪嫌疑人调查涉案物品的名称、品牌、型号、数量、购置时间、使用年限、新旧程度等情况,并尽可能地取得涉案物品的原始发票等相关凭证,为物价鉴定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增强物价鉴定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物价鉴定作为一种证据,在内容上必须十分严密,应将涉案物品的型号、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进价格、使用情况、使用年限、现行市场价格、现有的新旧程度在物价鉴定中表现出来。另外,鉴定结论的形成理由、鉴定依据、鉴定所采取的方法等也应有书面材料附在鉴定结论之后作为参考,使出具的物价鉴定有理有据,无懈可击。

(三)健全鉴定机构及完善鉴定机制。物价鉴定具有涉及面广和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等特点,针对盗窃案中的赃物千差万别,包罗万象,不断健全鉴定机构并拓展现有鉴定机构的鉴定范围,同时不断加强对鉴定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鉴定人员的鉴定能力、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在健全完善鉴定机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鉴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鉴定机制,规范物价鉴定部门、物价鉴定人员的权利义务,增强物价鉴定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物价鉴定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规定。最终促进鉴定人员的鉴定结论与被评估的物品的真实价值更接近。

(四)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时要实行听取制度,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律师和其他辩护人对赃物价格鉴定结论的意见,综合判断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之间有无矛盾,如有矛盾应及时复查,确保案件的顺利审结。

篇7: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所谓现场访问, 是指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 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 在实地勘验过程的同时或前后, 围绕案件现场, 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 对与案件有关的人、事、物进行查访的一种侦查活动[1]

针对现场访问的对象和任务要求, 笔者认为, 现场访问工作要始终把握“广”和“细”的原则。

一、广

(一) 访问面“广”

根据访问对象与现场或案件关系的远近, 现场访问的对象可以分为报案人和发现人;被害人及其亲属、关系较近的人、被害单位组织的直接责任人员;其他知情人。[2]笔者随队工作实践发现, 小额盗窃案件中, 民警的现场访问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报案人和发现人、被害人及其亲属。对于关系较为亲近的人, 其他知情人等, 办案民警虽明知, 却因为访问内容与被害人差异小、访问效果不理想、事前思想工作难做等因素, 一般不列为访问对象, 致使关键案情易被忽视。2014年笔者的随队工作中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居民家中电脑及少量现金失窃, 屋主对于被害时间和可疑人员不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此种情况下, 扩大访问对象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最终, 侦查人员在小区棋牌娱乐室老板处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迅速侦破此案。娱乐室老板作为其他知情人在本案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二) 访问内容“广”

通常我们要求现场访问必须查明采取紧急措施所需的基本情况;案件发生、发现情况;嫌疑人侵害财物情况;嫌疑人体貌特征及附加特征情况;发案前后嫌疑人行踪动向情况以及被害人的基本情况。[3]虽然访问重点根据个案不同有所侧重, 但要注意不能遗漏, 尽可能的将全部要点向被访问人提问。如:一起农村盗窃案件中, 侦查人员依照常规体貌特征对目击证人进行询问, 得知嫌疑人为身高1.6米左右身材纤细的女性, 着紫衣黑裤。尽管现场有多名村民目击到嫌疑人的背影, 调查工作却再无新进展。调整思路后, 侦查人员增加了嫌疑人附属特征的访问, 果然得到一重要信息, “嫌疑人带有耳环”, 考虑到农村盗窃案件的特点, 侦查人员在附近村镇展开调查, 很快确定嫌疑对象。因此, 在访问过程中, 侦查人员应尽可能全面、细致的引导被访问人, 方可不致遗漏。

(三) 访问时间要“广”

现场访问时效性强, 要求访问工作尽快完成, 加之基层民警任务繁重, 对于小额盗窃案件通常只有被害人报警时的一次访问, 使得案件失去了再次获得线索的可能。为顺利推进案件进展, 现场访问工作应持续多次进行, 如:2010年8月, 某小区多户居民家中被盗, 被害人和物业工作人员的访问笔录中没有得到有价值信息, 小区无摄像头, 无监控可查。侦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摸排工作也没有取得进展, 队员们只得重启访问, 最终在对某户居民第三次的访问中得知, 丢失的物品包括一本邮票集, 邮票是自己与他人通信时的普通邮票, 没有经济价值, 并未列入失窃物品清单中。警方根据提供的线索, 在当地邮票交易市场寻访, 发现该邮票集已经进入流通领域, 从邮票交易点的监控摄像中很快确定犯罪嫌疑人。

二、细

(一) 细致区分不同对象

根据不同访问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问话, 查找赃款赃物是盗窃案件的工作重点, 对于赃款赃物的下落, 针对不同对象有有所区别。旧货市场、典当行、批发市场、废品回收点、收藏品交易, 中老年人比年轻人熟悉, 家庭主妇与职场女性更了解;网上物品买卖, 二手货交易, 以货易货平台, 年轻人远胜于老年人;饰品、服饰鞋帽市场, 女性优势明显区别男性。现场访问内容要根据不同对象侧重询问, 不可一概而论。

(二) 细致区分不同时间

根据个人年龄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人的记忆力也有所区别, 通常来说, 老年人在早晨记忆力最佳, 年轻人在早晨或者午饭后记忆更好, 而所谓的“夜猫子”则在晚上记忆力更好, 睡的好的人比睡眠质量不好的记忆力好。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实践情况, 在记忆力达到峰值的时候对被访问人进行询问, 会比一概而论的效果来的显著。

从“广”和“细”的角度严把访问关, 切实落实访问的每一个要点, 具体把握每一个被访问对象的特点, 方能将现场访问工作落到实处, 更好的为刑侦侦查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魏中礼.刑事侦查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111.

[2]赵光全.刑事侦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151.

篇8:浅析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盗窃犯罪;因素;对策

随着经济增长,全国大多数地区实现了农民增收,经济踏步走的繁荣景象,按常理说以财物为对象的盗窃犯罪应该减少才对,但恰恰相反,全国盗窃案件近年来呈上升局势。以某县为例,根据县检察机关办案统计结果现实,在近五年的时间内,该县盗窃犯罪的数量一直在上升,数量连续两年占到所办案件的三分之一。为什么新时期盗窃犯罪数量没有减少呢?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盗窃犯罪增长的因素

(一)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因素

王某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在问到作案动机时,王某称:“因为看到邻居家比我家过得好,心里不愤气,所以才想着到他们家里偷一把,这样我心里会平衡些。”可见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环境变得好了起来,大家都说钱好挣了,只要有头脑,肯吃苦,变得富起来不是件很难的事。但是仍有一些人由于懒惰而落后于人,经济不是那么好,看到别人家里比自己家里日子好心里难免会有失落和心里不平的感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滋生了仇富心态,自己过不好也不能让别人好过,于是就以盗窃来填补心中的不平。

在办案中还有很多像王某这种心态的人,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一些人就产生了扭曲心理,于是就去盗窃,一来可以在短期内为自己增加“收入”,二是使自己心里多少会有些平衡。

(二)人口流动导致的因素

随着城市大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导致了一部分盗窃数量的增加。

第一,人口增加,警力紧张。随着大城市的务工人员增加,大城市的警力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从每年国家招警的数量来看,警力的缺口在一步步变大。每年流向大城市的人口数以千万,但每年全国招录的警察少的可怜,分配到大城市的警力会更少。正是由于警力的不足,导致犯罪分子作案后能及时逃走难以被抓获,久而久之犯罪分子便肆无忌惮,作案更加猖狂。某县近几年发展迅速,大量商人赶来投资,县政府也到处招商引资,人口由十年前的35万增加到了现在的45万,但公安局包括各镇派出所在内总共有警力才200余人,真正能出动的警力不足150人,这么少的警力要管理全县45万的人口,本来大案子都忙不过来,更何况盗窃这样普通的案子,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滋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第二,农村人员流失,常住人口减少。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农村以老头老太太居多。一是农村人少了,作案不容易被发现;二是老年人耳朵笨,眼睛花,腿脚不灵便,好多老年人也不会用电话报警,即便被发现犯罪分子也能顺利逃脱。这就使得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向农村,频繁作案而不宜被察觉,成了盗窃者的天堂。

(三)被害人导致的因素

盗窃犯罪数量的上升不仅仅有社会、盗窃者的原因,还有被害人的原因存在。

第一,安全防范意识差。在一些盗窃犯罪中,有的被偷是因为外出窗户没有关;有的是嫌带钥匙麻烦,习惯于出门时将钥匙放在门顶或者门前的地毯下面,很容易被人发现而产生盗竊念头。有的人出门甚至没有关门,仅仅将门虚掩着,认为只出去四五分钟马上就回来了,锁门开门太麻烦了,就是因为疏忽大意,防范意识薄弱,给了犯罪分子很大的作案便利。在另一起团伙盗窃案件中,被害人是一位超市老板,犯罪嫌疑人孙某原本是这家超市的配货员,由于与老板的儿子发生矛盾而从超市辞职了,但老板却忘记将仓库的钥匙收回来,孙某为了报复,就召集了四五个青年,在夜间开着车来到超市库房,用钥匙打开库房大门,盗窃了价值五万元的物品。如果超市老板安全防范意识强,及时收回钥匙,这起盗窃案件或许就不存在了。

第二,一味容忍助长了盗窃者的胆量。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对一些小的财产损失抱着不在乎的态度。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盗窃案中,被害人已经是第三次被偷了,第一次被盗被害人认为数额不大,没有报案。结果过了一个多月又一次被偷,被害人认为损失不大又没有报案。直到第三次,小偷甚至将被害人家里的冰箱、电视都偷走了,被害人这才报案。如果一开始就报案,公安机关将给予严厉打击,对盗窃者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撼,就不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盗窃发生了。另外一起盗窃通信电缆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张某第一次盗窃了50米通信电缆,电信公司认为价值只有三百多元,损失不大,所以就没有报案,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通信电缆连续被盗,数额不断增大,电信公司这才报案。这些盗窃案件本来可以被及时制止,但就是由于被害人的不重视,认为损失不大而使犯罪嫌疑人胃口一步步变大,如果能及时报案,得到及时处理,这些都可以是被避免的。

二、防范和减少盗窃案件发生的对策

盗窃案件增加的原因有各种各样,但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如何预防盗窃案件的发生,如何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成为重点。针对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的应对

第一,与时俱进,有效配置警力。随着经济发展,大城市人口增加,相应的配套机制也需要增加,这里就包括警力,只有与人口相匹配的警力存在,在案发时能及时到位对犯罪嫌疑人形成有效的打击和震慑才能遏制猖狂的盗窃犯罪。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作为政府,宣传是其一项公共职能,在平时就要对广大群众加强法制宣,进行道德教育,让潜在的犯罪人放弃作案的想法,浇灭其心中的犯罪苗头,总之,履行好政府公共职能是应对盗窃案件的发生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联防巡逻。在城市地区,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一些热心人,建立巡逻队,对小区的安全进行指导,看看谁家的窗户没有关好,有哪些形迹可疑的陌生人等,并保持和社区民警的联系。在农村,组织老人聚居在一起,相互照应,村委会可以组织专职人员不定时的在村庄进行巡逻,架设高音喇叭,及时进行信息通报。

第四,针对家庭困难,或者一些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政府要进行指导帮助。政府可以向这些人员提供经济增长点,例如帮助种植烤烟、指导如何用温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等,让这些闲散人员有事可干,让经济欠佳的人员经济得到改善,不仅发挥了政府职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更有效的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减少了盗窃犯罪的发生。

(二)从被害人层面的应对

第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要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讲,使广大群众增加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增加了,留给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少了,盗窃案件自然就会减少;另外可以经常下乡办案,将案件的审理放在事发地,以案说法,增强教育功能,提醒广大群众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第二,积极的向盗窃说不。一旦发现盗窃无论数额多少,损失多少,都要及时报案,不能因为损失不大就不在乎,只有将盗窃者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才能有效遏制盗窃势头。如何让群众做到坚决报警,坚决抵制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做好治安联防工作。

通过落实这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相信盗窃犯罪会慢慢的减少,社会会更加和谐,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大大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篇9:出租屋盗窃案件的刑事勘查

出租房盗窃案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出租房为地域目标, 以和平而秘密的方式非法入室实施盗窃的刑事案件。该案属于入室盗窃的一种, 也是多发性案件, 涉及面广。出租房多以居民自建房为主, 楼层不高多为5层以下, 建筑内外设施较为简陋, 房屋以单间居多, 套件次之。居住人员复杂, 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有以个人为单位居住的, 也有以夫妻、家庭为单位居住的。居住人员多为来兰打工、上学等流动人员, 安全意识较弱。

二、出租房盗窃案的作案特点

(一) 犯罪时间的特定性

犯罪时间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盗窃犯罪时所利用和占用的时限。出租房盗窃案件的发生, 具有特定性时间的特点, 即上午9:00至11:00、下午15:00至17:00、凌晨2:00至4:00, 因为在这些时间段大部分租房者离家外出上班或夜间睡眠最沉的时间, 也是犯罪分子作案最易得手的时间。它包括时间因素、地理因素、气象因素、自然因素、被侵害客体自身因素等。

(二) 犯罪手段多样性

据2015年至2016年期间统计:犯罪嫌疑人大多为撬门、插片和攀窗入室行窃。白天较多的为撬门和插片开锁, 因白天租客外出工作, 有时候整栋楼都空无一人, 这就给撬门入室提供了作案条件。而攀窗行窃多发于夜间, 尤其夏季最为常见, 因为夏季夜晚人们为了纳凉, 多数只关闭纱窗睡觉, 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 犯罪对象的特定性

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是一到两人, 选择建筑内外设施较差的出租房下手, 事先进行踩点 (一般以租房为由) 并掌握租客的外出习惯。入室后, 翻动快, 几分钟内便离开。盗窃的财物主要是价值较高, 携带方便, 易于脱手的物品。例如现金, 黄金首饰, 手机等物品。

(四) 犯罪行为的连续性

出租房盗窃案件往往一发多起, 在一栋出租房内连续多个出租屋被盗, 或者在数天内, 相邻几栋出租房相继被盗。

三、从侦查破案角度考量现场勘查的现状

出租房盗窃现场是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地点和进行犯罪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中蕴涵着大量与作案人有关的犯罪信息。犯罪过程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 因而现场勘查的过程是一个犯罪现场重建的过程, 是一个了解犯罪嫌疑人行为心理的过程, 也是捕获犯罪嫌疑人“遗留物质”的过程。犯罪嫌疑人一旦进入现场, 其身体毛发、指纹、唾液、脚印等必与室内物品发生接触, 从而遗留下起个体生物特征;离开现场, 其必将具有现场特质的物质带走, 这就是“物质交换。”据此, 侦查员可以从形式勘查角度进行串并案, 有利于预防和惩处犯罪嫌疑人。

作为刑事侦查的起点和基础, 犯罪现场的勘查质量的好与坏, 效率的高与低, 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侦查活动进程。

(一) 难以有效现场保护

首先现场勘查的警力有限和刑事技术力量的薄弱, 加之出警辖区地理面积较大, 民警难以及时到达现场, 报案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随意进入现场, 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触碰涉案物品。

(二) 工作盲点

一方面是由于勘查前现场保护工作不到位, 受事主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现场遭破坏严重, 相对原始现场客观上存在较少的痕迹物证。另一方面也与部分技术人员保护证据意识有限性, 在勘查是只注重中心现场的勘查, 而忽视关联现场或外围现场的勘验, 注重原始现场的勘验而忽视破坏现场的勘验, 重视可辨、宏观痕迹物证的勘验而忽视残缺、模糊痕迹和微量物证的勘验。

(三) 证据意识不强

出租房盗窃案件除了具有一般盗窃案件的特点以外, 自身环境较为简陋, 设施简单, 室内物品摆放较为凌乱, 翻动不明显, 多为纺织物及桌子为主, 家具陈旧, 作案方法和手段隐蔽。盗窃的财物主要以现金及黄金首饰为主, 案犯往往是惯犯, 反侦查意识较高, 致使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少且不易被发现, 以上种种因素都大大增加了痕迹物证的提取。

四、提高现场勘查效率的对策

(一) 强化意识, 大小并重

犯罪现场是犯罪嫌疑人与现场物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无论是大案现场, 还是小案现场, 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全面勘查。强化大案小案并重意识, 以大案现场为径, 以小案现场为纬, 树立一种以小带大、曲线破大案的观念。重视常发性、危害性相对较小的一般案件现场勘查, 有意识的积累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 通过小案串并小案, 带破系列案件。

(二) 多措施, 细勘查, 提升采痕率

首先, 辖区派出所民警应向广大租客加强现场保护宣传教育, 让其掌握保护现场的必要方法, 尽量做到案发后现场不被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破坏。这样现场勘查员便可集中精力对现场上与犯罪相关的痕迹物品进行勘验, 这样会大大缩短勘查时间, 提高出租房盗窃现场勘查的效率。其次, 痕迹物证与微量物证共同发现。对于出租房盗窃来讲, 可将现场分为三步, (1) 固定和标记:不管是从入口到地面, 地面到空间, 空间到出口, 先固定, 再标记, 再固定。这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标记所在位置判断嫌疑人的行动轨迹, 而以嫌疑人的行动轨迹逐一向前推进勘查。 (2) 发现和提取:对于标记的部位着重勘验, 向四周发散勘验。着重在于结合出租房自身特点, 灰尘较多的, 在现场出入口窗台或者地面及现场床单、纺织品上都能发现灰尘足迹。针对出租房盗窃案件现场提取的足迹可以作为类似案件的串并工作。现场出入口的玻璃、门把、门框等嫌疑人必然接触过得位置利用光源, 粉刷, 喷剂等工具显现提取。 (3) 查漏, 勘验完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后, 应及时查看是否有遗漏, 做好现场的善后工作。最后, 结合中心现场扩展外围现场, 利用好外围现场的痕迹不仅能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 同时也为侦查人员追踪嫌疑人提供线索。

提取手印是犯罪手印勘查的重要环节之一, 手印提取质量的好坏, 将影响手印的分析, 鉴定结论和证据价值。因此提取手印时, 第一, 要做到确有把握, 万无一失。第二, 要保全手印清晰, 完整的特征。第三, 坚持多取的原则。只要与犯罪有关的手印都要提取。一个部位的手印也要区分不同指位、掌位全面提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数量上宁多勿少, 以备鉴定时相互印证, 综合分析, 对于条件不好, 不大清楚或残缺不全的手印也要注意提取, 以提高采集率。

在结合出租房特点的情况下, 关于灰尘或是油脂指纹的提取,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痕迹物证, 微量物证也是常常技术人员忽视的重要线索, 通过拍照提取灰尘或是油脂指纹后, 利用棉签可以采集其DNA。对于残缺指纹而言, 尽量能在提取到指纹的同时提取到DNA, 如果必须要择其一时, 需要技术人员通过仔细观察, 对于客体光滑, 指纹效果较好出现中心点的, 利用显现手段能清晰完整提取指纹的, 提取指纹即可。对于一些指纹效果不好, 且未出现中心点的, 利用显现手段不能清晰完整提取指纹的, 可以利用光线进行指纹的显现拍照提取后, 再选择提取DNA;对于嫌疑人戴手套进行作案的, 也要分析其手套是否为一次性手套或多次使用, 如若是多次使用的手套, 其手套表面必然粘有嫌疑人脱落细胞, 其脱落细胞有可能遗留在接触客体表面。对于现场翻动物品应着重勘验, 陈旧指纹和新鲜指纹的比对, 事主指纹和嫌疑人指纹的排除, 等等。对于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物品不能仅仅只专注与作案工具, 还有嫌疑人的衣服、包和手套等物品。对于外围现场应结合中心现场, 外围现场的足迹如果与中心现场的足迹花纹类似, 有可能是嫌疑人蹲守的地点, 也应着重勘验, 外围现场的烟蒂、丢弃的手套、喝过的饮料瓶等物品均是可提取的痕迹物证。

(三) 保管好, 利用好

对于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 应及时妥善保管, 需要处理的痕迹物证及时处理, 需要送检的微量物证及时送检, 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提高技术破案率。

综上所述, 针对出租房盗窃案件的特点, 现场勘查工作应更为深入的发掘被忽视的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 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总结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 继而为侦查破案提供有效的帮助。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普及与发展, 同时公民个体对于安全意识的加强, 高科技安全防范技术应运而生:电视监视系统, 远红外线控制系统等。诚然, 在城乡结合部的许多居民自建房和出租房由于诸多因素无力购买监控装置, 从而盗贼有了可乘之机。笔者从技术的层面探讨:如何切实加强对出租房盗窃犯罪的预防, 同时提高这类案件的破案率。因而, 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出租房盗窃犯罪活动频发的原因及其特点, 重点阐述依据出租房自身特点提高现场勘查的效率。

关键词:出租房盗窃案,现场勘查

参考文献

[1]赵欣.出租房成违法犯罪高发地情况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3 (34) .

[2]余成.城中村入室盗窃问题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3) .

上一篇:西藏兵战友基金会章程下一篇: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