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2023-02-24

一、基本案情

2010年9月30日凌晨, 犯罪嫌疑人李某与张某在某纺织有限公司里操作5、6号临近机器浆纱, 两人共谋把棉纱200余公斤 (一个满羊角, 估价5470余元) 据为己有。李某发现张某浆的傅某的纱品种与自己叔父的织布厂里品种相同, 遂提出用自己叔父的空羊角在张某操作的浆纱机器上浆一个满羊角, 事成之后给好处费1000元, 张某答应后于凌晨把李某给的空羊角在自己的机器装满了一个羊角并包装好, 等待搬运工将傅某的7个羊角搬到了仓库, 而后李某偷偷去仓库把自己叔父的装满傅某的纱的羊角换了深色包装并将其推到自己叔父的羊角堆中。张某实际浆傅某包装好了7个羊角的纱, 上面都写好是傅某的纱, 但记账是只记了6个, 李某在自己姑爹刘某的记录中多加了一个羊角, 这样就把账目做平了。管理人员肖某经过叉车司机杨某提醒叉了刘某的八个羊角到库房但发现多了一个有九个, 叉了傅某的七个羊角到库房只有六个了。通过检查羊角号码及浆纱记录没有发现问题。早上搬运工人将9个羊角的纱送到刘某工厂。而后傅某得知自己的纱不见了后即报警, 自己的纱在李某叔父工厂找回, 李某即投案自首交待自己犯罪事实, 公安机关随后抓获张某。

二、关于本案定性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李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因为二人采用秘密手段使本属于棉纺厂的棉纱脱离了厂方的控制, 意图将这一卷棉纱据为己有, 其主观上有获取非法利益的动机, 客观上实施了盗窃的行为, 因此应构成盗窃罪。

另一种观点认为, 李某和张某的行为是职务侵占。因为李某和张某均为棉纺厂的职工, 二人的职责包括浆纱以及对自己所浆的纱进行记账, 李某和张某经事先共谋, 相互配合通过记假账的方法使自己经手的财物在账目上显示不出来, 同时企图侵吞该部分财物, 这是一种职务侵占行为。

三、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分

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 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1]职务侵占罪,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行为。[2]盗窃罪的基本特征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 将他人占有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而职务侵占罪征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的财物占为己有。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都是他人财物, 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尽管两罪有以上共同之处, 但两罪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 犯罪主体范围不同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 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才能构成。盗窃罪的犯罪主体范围要比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范围宽,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具有特定性。

(二) 侵犯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职务侵占罪的侵犯对象是特定的, 侵占的财物必须是本单位的合法财物。而盗窃罪的侵犯的对象必须本单位以外的财物, 一般而言, 盗窃的犯罪对象只包括动产, 不动产能否成为盗窃的对象在各国刑法理论界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我国有学者认为盗窃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不动产上可与之分离的附属物。[3]

(三) 犯罪客观行为不同

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之手段取得对他人之物的占有, 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之便, 将本单的财物占为己有。是否利用职务之便, 是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最大的区别。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监守自盗的, 是职务侵占罪。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他人财物的, 是盗窃罪。[4]盗窃行为的实质是排除他人对财物的支配并建立新的财物支配关系, 且窃取的手段与方法没有限制, 在窃取过程中, 即便行为人使用了诸如欺骗的方法, 但只要该欺骗行为没有使对方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的, 则仍成立盗窃罪。而职务侵占罪中的行为方式只能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的财物据为所有, 侵犯财务的实质就是将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实践中一般表现为盗窃、侵吞、骗取等非法手段。

(四) 构罪的数额标准不同

职务侵占罪要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能构罪, 至于起点刑的数额标准是多少, 各个省市的标准不一样。而盗窃罪不仅数额较大可以构成, 还可以由实施盗窃的次数即多次盗窃构成。

四、本案两种观点的争论焦点

按照一般的观点, 盗窃罪与侵占类型的犯罪 (包括普通的侵占与职务侵占) 的区别在于, 盗窃罪只能是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 对自己占有的财物不可能成立盗窃罪, 而侵占罪只能是侵占自己占有的他人的财物。因此, 本案的焦点在于, 李某与张某对自己经手的棉纱是否具有独立的占有权。

第一种观点认为, 李某和张某只是浆纱厂的普通工人, 他们的工作只是浆纱和对自己浆的纱进行记账, 但这并不意味着二人能够独立占有自己所浆的纱。真正占有这些纱的是浆纱厂的老板。老板是通过自己的厂房和工人来占有工厂内的一切财物的, 所有的工人实际上只是老板的占有辅助人, 而非主占有人。辅助占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 或者说不是独立的占有权, 而是依附于主占有而存在的, 因此, 辅助占有人对主占有人之占有权的侵犯只能成立盗窃罪。本案中的李某和张某正是处于辅助占有人的地位, 所以他们合谋侵吞棉纱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 李某和张某虽然只是浆纱厂的普通工人, 但不能由此认定只是单纯的占有辅助人。事实上, 独立占有与辅助占有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辅助占有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具有独立占有权。毫无疑问, 工厂、企业的业主可以通过厂房、工人的条件占有企业财产, 但这并不排除工厂、企业的某些工作人员, 例如会计、保管、经理等也可以独立占有企业的财产。这正是法律在普通侵占罪之外有规定了职务侵占罪的根本原因。二者的区别在于, 普通侵占罪的被害人是间接占有人, 而加害人是直接占有人;但是在职务侵占中, 被害人和加害人都是直接占有人。可见, 企业业主与企业工作者对企业财物的独立占有权是可以并存的。在本案中, 李某和张某二人的工作职责不仅是浆纱, 还包括对所浆的棉纱进行记账。记账不是简单的登记过程, 而是所有权转移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说, 在未登记时, 所浆的棉纱是属于浆纱厂的, 在登记之后, 所浆的棉纱就属于客户了。既然记账的人是在代表工厂作出转移所有权的意思表示, 那么, 记账人对所处分的财物具有独立占有权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因为, 没有占有就没有处分。

此外, 从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来看, 本案更宜作为职务侵占罪来处理。盗窃罪相较于职务侵占罪而言, 其隐蔽性更强, 更难以被发现, 因此刑法对盗窃的打击较为严厉, 构成盗窃罪的数额相对职务侵占罪较低。而职务侵占罪只有具有特定职务的人才能实施, 容易被打击, 因此入罪起点较高。本案中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利用了做假帐的手段侵吞工厂的财物, 案发后立即被发现, 这正是职务侵占罪的普遍特征。

五、笔者意见

司法的过程是一个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穿行的过程, 但现实生活中对事实的认定通常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因此, 正确地认定事实是司法的关键。从本案中, 我们可以看出,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仅一纸之隔, 这层纸就是对“利用职务之便”的理解。而对“利用职务之便”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考虑劳动者在公司企业中的层级与地位, 而应考虑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劳动者是否能够独立占有被侵吞的财物。正是从后一方面来考虑, 本案李某与张某的行为应属职务侵占。

摘要: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采取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将本单位的财物占为自己所有的行为。两者均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 既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种犯罪的不同, 以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两种犯罪的定性问题。

关键词:盗窃,职务侵占,占有,区别

参考文献

[1] 周道鸾, 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11:504.

[2] 周道鸾, 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11:526.

[3] 周道鸾, 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11:505.

[4] 阮齐林.刑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 3:460.

上一篇:基于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供应链模型研究下一篇: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营销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