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2024-04-24

入室盗窃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关于入室盗窃的调查与分析

盗窃案件多年以来一直位列刑事案件发案数之首,一般占刑事案件立案数的80%左右,入室盗窃案一般又占整个盗窃案件的六成以上。可以说,盗窃案件,尤其是入室盗窃案件频发是困扰当前治安管理秩序“第一位”的问题,至少从案件发生数量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笔者对某市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共18个月的刑事发案的资料分析,入室盗窃刑事案件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从案件数量上看,入室盗窃数量大,案发频繁。一般盗窃占刑事案件的七成以上,18个月中有四个月在八成以上。最高月份占83.07%,最低月份也达73.32%。其中的入室盗窃案件占六成以上。18个月中,只有一个月在六成以下,最高月份72%,最低月份43%以上。

 二是从打击处理的情况来看,破案率较低,打击不力,影响恶劣。盗窃案件侦破率一般只有 15-20%左右。

三是从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危害上看,危害性大。不仅侵犯公民、单位的财产权益,其中的入户盗窃还侵犯了公民住宅权,有的还转化为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使群众的安全感降低,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机关、企业单位生产、工作秩序。

四是从案件多发地点来看,一般多为城乡结合部。其中,占发案首位的是在居民住宅区发生的入户盗窃,一般占五成以上;18个月中只有六个月在五成以下;最高月份也达到58%,最低月份也有40%;其次是发生在机关、企业的入室盗窃。

五是从案件多发时段来看,居民住宅区多集中发生在上午上班、上学期间;机关、企业单位多发生在凌晨时分。

六是从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来看,大多是选择钻窗入户、或者撬门入室等,甚至是强行、暴力砸门、破窗入户、入室,气焰嚣张之极,似无顾忌地“白日闯”。 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是城乡结合部,人员流动性大,居民住宅小区治安防范管理不力,有些小区几乎是没有任 何管理措施的“天然作案”地点,每到上班、上学期间,人走楼空,机关、企业单位清晨时 分值班人员疲惫之时,犯罪分子往往能轻易得手,并且一般是连撬多户人家或多间办公室。管理较好的小区一股案发少,且案发后易于侦破。机关、企业单位疏于防范,清晨时分值班人员大多入睡或疲惫,给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 二是由于侦破率较低,打击不力,犯罪“成本”不高,“收获”却颇为“丰盛”,作案“便 利”也是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之一。

三是由于警力不足,投放基层的警力有限,加之片区联防措施不到位,疏于防范,应当说是此案案件高发频发的主要原因。

四是社会变革时期,收入等利益分配差距过大,就业不够充分,社会闲散人员过多,进城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力,以及对高消费的不切实追求,也是一些人作案频繁的原因之一。 应对之策

一是必须提高认识。依法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的合法权益,及时惩处侵犯财产类犯罪,是公安、司法机关应尽之责,是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障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的迫切要求。入室盗窃虽然侵害的是公民、单位的财产,但是由于案发频繁,案件数量多,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影响公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秩序,危及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此类案件发案多,但侦破率低,惩治不力,有损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必须改变只重视杀人、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的侦破,不注重一般盗窃案件的查办倾向,加大侦破力度,合理调配警力,提高侦破率,依法及时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分子。  二是必须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的治安管理。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社区治安联防,加强并落实防范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实施住宅区的封闭、半封闭管理,同时,公安机关适当下放警力,充实基层警力,指导社区联防组织,参与联防活动,有效开展工作,尽可能消灭入室盗窃犯罪活动所具备的“优越作案”条件,从而有效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 三是宏观上,政府要加强社会面的管理调控,着力解决分配中的不合理状况,缩小分配差距,推进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形式。

四是基层政府要组织协调好公安与社区街道、机关、企业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管理,组织居民小区治安联防,适当投入人力资金,发挥社会治安联防组织的重 要作用,督促社区、机关、企业单位落实好防盗措施,堵塞漏洞,不给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

五是居民、机关、企业单位应当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盗窃措施,尽可能不留大笔现金,减少犯罪“诱惑”。

六是加强废旧物品的市场管理,堵住销赃渠道。同时,加强监督,利用犯罪分子急于销赃的 心理,从市场上获取线索,以利突破入室盗窃案件,提高案件侦破率

一、当前入室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关于发案区域。入室盗窃案件主要集中在乡镇的村及其街道,县城主要发生在居民小区、商铺、城乡结合部及单位。发生在高档住宅及物业管理较为严格的、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住宅区的案件相对较少,如滨河湾小区。

(二)关于发案时间。从接到报案的时间和破获的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发生在清晨7至9时报案,夜晚则很少报案,因此案发大多在凌晨1至5时。另外在农村,逢集、庙会、农忙季节发生在农宅的盗窃案件则是发生在白天家中无人的时间段。

(三)关于作案手段。一是采用撬棍、螺丝刀等撬压工具强行破坏门锁入室盗窃。发生在偏远乡村及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主要采用这种手法。二是用特殊工具扭锁芯开门或用软物塞锁芯开门行窃。因作案工具小巧易带,难以被人觉察,开门动作无声响、省力省时,如同钥匙开门,极易得手。三是作案人多为惯犯,结伙作案。作案人作案时往往衣冠楚楚,团伙成员望风、破门开锁、入室行窃分工明确,且多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联络,作案得手后迅速乘坐交通工具逃离现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四是入室盗窃案件很容易转化成抢劫案件,对事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作案人入室后,往往先进入厨房取菜刀,一旦遇到有人回家,便持刀相威胁,对事主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危害,有的转化成抢劫杀人。

(四)关于作案人数。作案人多为有劣迹、前科人员,多数案件系2人以上结伙作案,以便互相支持、协助,便于逃窜。从已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犯罪嫌疑人为成年男性,身体素质好且具备丰富违法犯罪经验的人员。

(五)选择作案对象。作案人入室后,首要选择现金、金银首饰、贵重手表、手机等价值高、易携带、易销赃的物品。在乡村发生的盗窃案有还拌有盗窃一些生活用品。

二、入室盗窃案件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入室盗窃案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犯罪外部原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是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从犯罪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我县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发达,群众日渐富裕,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城区,给犯罪分了提供进行违法犯罪的经济重要条件。

(二)犯罪主体原因。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致富型。绝大多数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实施盗窃犯罪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是为了追求迅速致富,但是通过正常途径很难实现,于是选择盗窃等侵财犯罪作为脱贫“捷径”。二是谋生型。有一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人,其原始动因是因为进城后,因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去从事盗窃等侵财犯罪。三是顺手牵羊型。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能有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机会,偶尔实施入室盗窃。四是以偷盗为生,好逸务劳的惯犯。

(三)社会防控原因。社会防控手段整体滞后,入室盗窃犯罪破案率低,认定难,处罚轻,打击不力。实施犯罪风险低,“利润高”,是造成当前入室盗窃犯罪高发态势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便利的交通重要任务为犯罪分子提供多发的地利条件。我县位于信阳市中部,312国道与107国道交汇,京九铁路与西宁铁路交汇,大广高速与沪陕高速从境内横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发达,交通方便迅捷。这些经济建设的成果,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极大方便。二是社区管理滞后于犯罪手段。小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建筑设施落后、老化是案件多发的客观条件。我县的许多居民小区,存在着明显的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四通八达,出入口无控制设施,人员随意进出,小区在设计上未能从安全防范角度认真考虑,以致防范明显滞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社区管理也存在是社区管理处责任心不强,极少研究社区治安居家安全运作的问题,保安队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更谈来是有盘查技能和缉捕技术。社区治安管理职责不清,只管物业,不管治安的情况普通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公安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力。小区居民很难见社区民警对社区物业单位开展治安业务指导。三是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是案件多发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发生的案件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受害人发现,多数案件的

发生,主要原因还是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薄弱、防范措施不落实。在对许多受害单位和受害人进行调查询问中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加强防范的思想,粗枝大叶、粗心大意,防范意识薄弱。如一些居民在家中存放大量现金,一些商家把大笔货款放在柜台内,不上锁。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好,对少部分财物损失满不在乎,也在一定程度上疏于防范。新时

代城市居民之间感情淡漠、关系疏远造成邻里防范,相互照应、提醒不足。由于城市居民数量大,生活方式不同,彼此往来少,缺乏感情,造成邻里之间的初级社会关系日趋淡化,邻里守望、互助等传统防范已不奏效。如有的居民发现对面邻居家被盗,既不报案、也不阻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防力量严重不足,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防范力量,仅有几名守门老人分散在若干内小区内,后半夜多数在闭门睡觉,无人巡逻、守护,致使违法犯罪分子大摇大摆自由进出、案件屡发。侦查措施滞后于法制建设。四是技术防范十分匮乏,推广应用程度不够。目前,我县城区技防设施应用只有城关的监控系统,较好的小区是滨河湾小区建成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其次是部分商店与110进行了联网,而其他单位、小区、商场,大多没有采用技防设施。

(四)案件的外在因素。从古至今,盗窃案件的侦破历来是难度很大的警务工作。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我县公安机关为打击盗窃犯罪,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冷静、理性、客观、认真地分析公安机关现有的工作方式、模式和运转机制,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加强的地方。一是公安机关运转机制不适应犯罪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猫鼠不同步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工作机制仍然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外仅有少量值班民警应付运转。而在深夜盗窃案件多发的时段,却不能保证足够的警力从事巡逻防范、打击现行等工作。在案件发生后,也没有足够的警力在第一时间迅速开展相关案侦工作,而是由值班民警出现场后,第二天再移交刑警大队,有时失去了破案的最佳时间。二是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的工作没有充分开展。面对案件高发的势头,由于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警务理念、责任心等诸多因素,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上显得明显不够。现在破获的案件,多数是“捡死耗子”靠群众扭送现行,少有通过串并案、打现行破获的。三是控制销赃、阵地控制、刑嫌调控、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服务现实斗争的作用发挥不够。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提到基础工作,往往强调的是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而对刑侦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够扎实,一些基础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单位甚至为应付检查搞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务侦查破案的作用。从侦破盗窃案件的经验来看,发挥控制销赃、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四是基层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刑事技术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侦工作。作为打击犯罪主打力量的基层公安分县局和派出所,没有技术侦查的手段和权限,很多能应用技侦手段侦破的一般性盗窃案件,因案件本身性质和影响程度又不能争取技侦部门使用技术手段,而大多靠传统的方法进行侦破,以致入室盗窃案的破案率较低。五是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力度不够。从“大走访”活动的效果上看,我们依靠群众确实破了一些案件,降低了发案率,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们的民警在深入辖区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安全防范的工作不扎实,发动群众不够,安全防范宣传不够,推广防范措施、提高辖区单位、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水平不够,在案件发生后,协助开展摸底排查、收集案件线索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一线民警深思。

三、入室盗窃案件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防为先。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特别是要以“平安杯”社会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技术防范;以城市店铺为主的110联网报警体系建设、居民小区社会化防控监控系统建设,主街道及重要路口的红外监控系统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二)坚持以巡为要。发挥基层派出所辖区情况熟的优势,形成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巡警队为主的有效巡防机制。责任区刑警中队要和辖区派出所紧密结合,在有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基础上,要建立社区民警、管段民警责任制,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民警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在两个重点时段内,在重点区域加大便衣的巡防和蹲坑守候,尤其是在第二时段内,重点应盘查街面小巷内2人以上可疑人员,对携带断线钳、手电、改锥、千斤顶等工具或者是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应立即带回审查,指纹、足迹要及时进行比对,从中带破一批案件。

(三)坚持以打为路。加强现场勘查及刑事特情建设。各级刑侦部门每当接到此类报案,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提取现场指纹、足迹,进行并案分析,为日常盘查可疑人员比对指纹、足迹提供资料。全面加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力争使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达到理想的程度。要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的痕迹提取率,充分发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作用,提高刑事技术作用率。加强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为串并案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刑事特情工作,物色可靠特情,为加大入室盗窃案件侦破力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应加强对旧货业、二手机市场、打金业、典当业、摩托车行修理业、旅馆业的监督,从中物色特情耳目,控制销赃途径,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及时予以打击。

(四)坚持以查为重。加大对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人和乘坐人的辑查工作。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范围内驾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往往是街头抢夺或入室盗窃案件的嫌疑人。为此,各级交警部门应积极与各派出所配合,展开辑查工作,对驾驶和乘坐无牌无照或牌证模糊不清的人员,要全面进行审查,同时,依法对其住所进行搜查,以获取赃物罪证。

(五)坚持以治为本。积极建言献策,在城市规划、小区建设等方面充分提出犯罪预防和安全防范建议要结合建设步伐,公安机关要主动、超前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等部门联系协调,从犯罪预防的角度,积极提出安全防范建议、意见、要求,敦促政府和这些部门多从安全角度综合考虑,进行城市规划、小区建设和房屋设计,以优化环境,减少犯罪机会。

二、打防措施五步法

一是“防”。首先,加强宣传发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社区民警经常深入居民区,在警务公开栏定期发布警方提示,分析发案特点,提出防范措施。其次,加强人防、技防、设施防。落实封闭小区的专职保安队伍建设,加强小区内部巡逻防控。在开放小区和农村地区,发动、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实行群防群治。在有条件的小区建立监控中心,安装报警装置、防爬刺等防范装置,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是“巡”。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巡逻伏击,尤其在夜间要加强路面巡逻力量,对过往的疑人疑车加强检查,从中发现线索。对重点地区采取昼夜24小时定点守候,堵截入室盗窃犯罪分子出逃的路线,震慑犯罪分子。

三是“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重点关注来自流窜犯罪高危地区人员在本地的活动情况,从中发现昼伏夜出、收入不明的可疑人员。对旅店业管理常抓不懈,对入住的人逐人登记、及时上传,不给入室盗窃犯罪分子以藏身之地。突然连续发生多起同一手段入室盗窃案件时,要立即对辖区的住宿人员开展清查,从中发现线索,抓获犯罪分子。

四是“串”。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安网络资源和案件系统开展串并比对。对现行案件,将现场获取的各种案件信息在已备的信息库内查询比对,快速发现线索,发现嫌疑人。同时,根据案件发生时段、作案手段、袭击目标等案件特点进行分析,开展并案侦查,丰富破案线索、拓宽破案渠道,力争达到“抓一个、破一串”的效果。

五是“挖”。加大狱内侦察工作力度,积极拓展看守监管场所职能,不断健全和完善深挖犯罪工作机制,提高破案绝对数

内容提要:入室盗窃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刑事侦查工作的一个难点。研究和打击入室盗窃犯罪活动,尽快遏制和减少此类犯罪对住宅居民的侵害,保证人民群众有一个宁静、舒心的居室,既是居家生存安全的最起码要求,也是创造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最低起点。

关键词:入室盗窃 特点 因素 对策

据统计,2006年湖州市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858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48.7万元,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对我市入室盗窃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与对策作如下初探:

一、入室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发案区域特点:入室盗窃案件主要集中在管理较混乱的自然村、出租屋和物业管理薄弱的、松散的、没有物业管理老住宅区,如菱湖镇的南浜小区、新墩小区和农村自然村庄等;发生在高档住宅及物业管理较为严格的、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住宅区的案件相对较少。

(二)发案时间特点:发生在住宅区和出租屋的盗窃案件,分为两大类:撬门破锁入室盗窃案件主要发生在白天上班时间和傍晚(根据开灯情况判断家中是否有人);爬窗和插片开门入室盗窃案件主要发生在下半夜;发生在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件主要选择深夜,特别是选择假日和双休日的为多。

(三)作案手法特点:

1、采用撬棍、大号螺丝刀等撬压工具强行破坏门锁入室盗窃。发生在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主要采用这种手法。

2、用特殊工具扭锁芯开门或用软物塞锁芯开门行窃。因作案工具小巧易带,难以被人觉察,开门动作无声响、省力省时,如同钥匙开门,极易得手。

3、作案人多为惯犯,结伙作案。作案人作案时往往衣冠楚楚,团伙成员望风、破门开锁、入室行窃分工明确,且多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联络,作案得手后迅速乘坐交通工具逃离现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4、入室盗窃案件很容易转化成抢劫案件,对事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作案人入室后,往往先进入厨房取菜刀,一旦遇到有人回家,便持刀相威胁,对事主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危害,有的转化成抢劫杀人。

5、甲地居住、乙地作案,以流窜作案为主,作案人平时多数居住在郊区或出租屋,作案时则选择距离住地较远的场所进行作案,借此逃避打击。

(四)作案人特点:作案人多为云、贵、豫、鄂等涌入的流动或是暂住人员,绝大多数为年龄在17岁到35岁的青年,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但有几个省份和地区的成员相对较多,同籍贯成员结伙作案已形成了一定气候。如:贵州省的思南县、河南省的上蔡县、湖北省的利川市、云南省的文山县等地。

(五)选择目标物特点:作案人入室后,主要选择现金、金银首饰、贵重手表、手机等价值高、易携带、易销赃的物品。

二、入室盗窃案件的成因分析

入室盗窃案件持续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结构出现转型,人、财、物出现大流通,东南沿海等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明显拉大,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并积累了一定的个人财富,社会出现明显的贫富两极分化。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社会成员不断涌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这些流动的进城大军中,一部分人目睹贫富差距心态失衡,滋生暴富心理,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便偷盗一次,就可以获得在内地劳动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挣到的“收入”。于是有的人铤而走险,干起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以达到迅速“赚钱致富”目的。

(二)犯罪主体困素。

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致富型。这是当前我市入室盗窃犯罪的主流。绝大多数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实施盗窃犯罪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是为了追求迅速致富,但是通过正常途径很难实现,于是选择盗窃等侵财犯罪作为“捷径”。他们通过盗窃“捞”到钱后,很多在老家盖起了新房,购买电器和家具,有的甚至搞起小投资。

2、谋生型。有一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人,其原始动因是因为进城后,因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去从事盗窃等侵财犯罪。

3、顺手牵羊型。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能有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机会,偶尔实施入室盗窃犯罪,多数属于顺手牵羊性质。

4、以盗为生的惯犯。

(三)社会防控因素。

社会防控手段整体滞后,入室盗窃犯罪破案率低,认定难,处罚轻,打击不力。实施犯罪风险低,“利润高”,是造成当前入室盗窃犯罪高发态势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1、社区管理滞后于犯罪手段。

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社区管理处责任心不强,极少研究社区治安居家安全运作的问题,保安队伍流动性大,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盘查技能和缉捕技术。二是社区治安管理职责不清,只管物业,不管治安的情况普通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三是公安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力。小区居民很难见社区民警对社区物业单位开展治安业务指导。

2、侦查措施滞后于法制建设。

当前公安刑侦部门侦破入室盗窃案件的措施不多。针对以流窜作案、团伙作案为主的入室盗窃案件,公安刑侦部门在利用系统的摸底调查、抓现行、审讯突破等方法逐渐失灵的情况下,不能适时调整策略,创新更为有效的侦查措施。随着以强化证据意识、保护公民权益为主导的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对公安机关采取侦查措施的相关制约越来越多,公安机关办理案件会越来越困难。此时,公安刑侦部门如不及时调整办案思路,提高收集证据能力,今后工作将更加被动。

3、刑侦体制滞后于治安形势。

近几年,湖州公安一直在探索适合当前治安形势的刑侦体制,将刑侦主要警力下沉到各辖区派出所,但在管理和具体操作时,仍存在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1)基层刑侦警力不足,在人力、经费、装备等方面难以应付持续高发的各类刑事犯罪。(2)各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安排欠科学。当前各派出所日常工作显得有些凌乱无序,轮流值班和应付接处警几乎成了派出所各警种的主要工作,刑侦民警抽不出精力侦破案件,导致当前依靠群众扭送现行犯罪几乎成了派出所破案的主要途径。(3)从事刑侦基础工作的民警人员少,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民警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不太安心于基础业务工作,工作质量上不去。(4)派出所没有技术设置设施。如我们南浔分局各派出所,提取现场痕迹主要依靠刑警大队8、9名技术员勘查部分现场,导致大量的犯罪信息和现场痕迹人为流失,给案件的侦破、审理查实等工作带来极大困难。(5)基层刑警队的刑事犯罪情报资料采集工作十分薄弱,刑事特情建设几乎流于形式。(6)刑侦队伍缺乏长效的激励机制。基层刑侦民警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而在福利待遇、晋升提拔等方面倾斜不够,导致一线派出所很多优秀民警不愿意从事刑侦工作。

4、社会法制因素。

新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后,对盗窃犯罪的量刑处罚明显减轻,除盗窃文物和金融部门可以判处死刑外,其他形式的盗窃犯罪不论损失和危害有多大,均不可以判处死刑。同时,现行法律制度不能根据地区的阶段性特点,适当提高刑罚的量刑幅度。刑罚对盗窃犯罪的震慑力降低。

三、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活动的发展新趋势

(一)犯罪主体职业化,并逐步形成“产业分工”。

从我市近几年侦破的多个入室盗窃犯罪团伙分析,当前入室盗窃的犯罪主体有着明显的职业化特征。这些犯罪团伙平时聚居在一些出租屋、中低档旅馆,一到认为合适的作案时间,便开始集中和分工,一起“上班”或“找事做”,基本上以盗窃获取非法所得为生。通过剖析我市近期侦破的多个入室盗窃团伙发现,许多入室盗窃犯罪团伙在“犯罪实践”过程中,按照“优势互补”原则,逐步形成“产业分工”:一部分人在入室行窃方面“心得”较多,便“有偿转让”盗窃“技能”,甚至收罗门徒;一部分人因在撬保险柜等方面有“专长”,在圈内小有名气,便高价出租“技术”和专用作案工具。由此可见,入室盗窃犯罪已有较强的职业化倾向。

(二)作案手段更加隐蔽、作案技巧更加纯熟、作案目标更明确,反侦查能力逐步增强。

1、多数团伙作案过程西装革履,乔扮公司业务员,望风、入室分工明确,随时使用手机联络,互通信息,逃离现场分头乘坐现代交通工具。如:今年上半年破获的由河南省上蔡县、河南省永城县、安徽省利辛县、江苏省沐阳县、江苏省铜山县等地人员组成撬防盗门盗窃团伙的作案手法来看,他们一般在上午或下午人们上班时,驾驶桑塔纳2000型轿车至居民小区,由先一名女子敲门,以确定他们盗窃目标家里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就以找错人家为由离开,如果无人就利用手机通知同伙作案,得手后就驾车离开。

2、入室方式由当初的撬门压锁,演变到今天的针对不同的锁门方式采取不同的破门手段。他们或拉门、或撞门、或拨锁舌、或扭锁芯、或塞锁芯,达到不带工具或随身携带一两件很小的工具就可以轻松开门。如:在2004我们破获的由四川省蓬安县人系列撬防盗门入室盗窃案来看,他们一般在上午7-9时携带很小巧的作案工具,窜至一些没有物业管理住宅区,针对老式的防盗门(铁佛牌等)进行盗窃,据案犯供述我们抓获的案犯中有一名姓邹的人他用一把小的螺丝刀就能将防盗门打开,轻而易举地入室盗窃。

3、归案后,这些团伙往往假扮受冤,没有铁证,决不会轻易开口。如:在2003年初我们抓获了一名姓金的(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人)盗窃白厂丝案犯,他在多个犯罪现场留下了盗窃的证据,但他在被抓获后,我们跟他进行多次的较量,他始终没有供述犯罪事实,因证据确凿,最终他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

4、他们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进出现场方式越来越隐蔽(如穿袜子进出现场),作案技巧越来越高超(如戴手套作案),对抗审讯越来越顽固,表现出较强的反侦查性。

(三)成员结构团伙化,有的形成犯罪集团雏形。

近几年,我市侦破的入室盗窃案件,基本上以同籍成员结伙作案为主,同时也有交叉结伙作案的。如:

1、2004年我们破获的南浔区系列夜盗案件看,湖北省利川籍从事入室盗窃犯罪的成员经常聚居在杭州市市的郊区或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出租屋,白天乘客车出发到几十公里外的进行踩点,作案得手后立即乘车离开,很难发现其蛛丝马迹;他们的作案地遍及浙江省的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他们的组织结构虽然相对松散,但一个大团伙经常达到几十人,据已经抓获的成员供述,仅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外出作案的人员就有二百多人,他们把外出盗窃作案称为“上班”。这些成员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师徒”关系、或亲戚关系、或同乡关系,由此形成一个大的犯罪团伙。

2、从上文中提到的由河南省上蔡县、河南省永城县、安徽省利辛县、江苏省沐阳县、江苏省铜山县等地人员组成撬防盗门盗窃团伙的作案手法来看,他们经常聚居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郊区或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出租屋,白天驾车到几

十、几百公里外的地方踩点,由一名女子敲门的方式确定房子是否有人,然后实施盗窃,得手后驾车离开。2007年以来他们交叉结伙在无锡、常州、湖州、杭州,嘉兴等地盗窃作案30余起,涉案价值达20余万元。且其组织结构严密,团伙成员间均不知道对方真实姓名,对抓捕其他同案犯带来了难度。

四、当前侦破入室盗窃案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重视程度不高,打击力度不够。盗窃案件因数量多,个案影响相对较小,破案难度大且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工作业绩,不易体现民警劳动价值,因此,许多基层单位对该类案件不够重视,办案民警往往是敷衍应付,很少开展有绩效的侦破工作。

(二)基层单位刑事技术工作不到位。当前派出所刑警队均未建立刑事技术组,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低,痕迹提取率更低。大家都认识到传统方法侦破流窜盗窃案件非常困难,刑事技术工作在侦破团伙系列性入室盗窃案件方面逐步占据了主导作用,但就是没有计划如何在本单位培养技术人员,全方位地收集本辖区的入室案件犯罪信息和现场痕迹,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刑事特情和刑嫌调控工作方法不多,成效不大。很多基层领导和民警对该项业务不熟悉,抓工作不得要领,有价值的高、精、尖特情数量少,发挥作用有限。

(四)大部分城镇的小区基本上没有物业管理,一些新老住宅区的物业管理缺乏防范意识,群防群治力量薄弱,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差,由于经济的差异,农村基本没有安装防盗门,在城镇一些已经安装防盗门的居民晚上睡觉时不锁防盗门或不上保险,给案犯有机可乘。

五、入室盗窃案件的对策思考与建议

(一)基层办案单位领导要重视入室盗窃案件的侦破工作。入室盗窃案件因数量多、涉及面广泛,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有时甚至会危及业主居家生命安全。其发破案情况直接反映一个区域的治安环境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同时,该类案件的侦破工作主要以基层派出所刑警队为主。因此,基层办案单位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克服畏难情绪,这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二)充分发挥刑侦“三大支柱”的作用,完善三级现场勘查机制,加强刑侦基础工作。公安体制改革后,按市局刑警支队要求,现场勘查工作实行三级勘查,各派出所刑警队均要成立刑事技术组。各派出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刑事技术人员,全面加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力争使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达到理想的程度。要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的痕迹提取率,充分发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作用,提高刑事技术作用率。加强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为串并案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刑事特情工作,可在一些重点省市户籍的流动人员中物色可靠特情,为加大入室盗窃案件侦破力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应加强对旧货业、打金业、典当业、摩托车行修理业、旅馆业的监督,从中物色特情耳目,控制销赃途径,从中发现犯罪线索。

(三)加强刑事技术与技侦辅助手段的结合,侦破团伙系列案件。刑事技术人员在根据现场特点、现场痕迹对同类案件进行分析串并后,与侦查人员进行及时沟通,结合技侦辅助手段对同类案件进行电信分析,从而确定作案人的电信资料以及人员身份和活动情况,进而达到破案目的,是当前侦破团伙系列性案件的一条捷径。

(四)加强重点区域的技防和物业管理。在一些入室盗窃案件频繁发生的区域,建议由辖区派出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在主要路段和出入口安装监控探头和闭路电视。物业管理部门应将治安管理、业主居家安全融为一体,并纳入法制轨道。物业部门只管物业,不管治安的现状应该终结。物业管理部门所属的保安队、保安人员要讲素质、讲职责、讲技术、不应滥竽充数;对物业管理小区,要按“安全文明小区”标准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

(五)加强与人大、法院等部门沟通,探讨入室盗窃过程中携带刀具,或入室后首先进入厨房取来菜刀,对事主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的案件,是否算是存在入室抢劫的犯罪预备,在量刑时能否考虑予以从重处罚。通过沟通与探讨,寻求提高刑罚对入室盗窃犯罪的震慑作用。

1、迅速做好防范警示工作。要将嫌疑人情况、作案手段特点立即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以宣传,在各宣传栏张贴警方提示,提醒市民警觉,加强防盗意识。

2、加强重点巡防。结合案犯作案手法特征、体貌特征,加强对市镇街面、主干道的巡防工作,加强重点时段、路段的巡查力度。

3、加强同类案件串并工作。由于此类案件的嫌疑人作案手段相似,因此可以与周边派出所合作,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串并。

4、落实赃物控制工作。加强对辖区各二手电脑市场、二手手机市场及其他销赃场所的查寻力度,对近期多次进行二手电脑、二手手机交易的可疑人员进行排查。

杨胜美委员:

您在州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严厉打击入室盗窃犯罪活动的建议”收悉,州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刑侦支队办理。刑侦支队按照州公安局党委的要求,对全州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破案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我州实际分别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和打击措施。现将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今年全州入室盗窃案件发破情况

(一)2010年1至4月,全州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情况。

全州入室盗窃案件共发1170起,与去年同期(立868起)相比,发案数上升了34.79%。其中发案较高几个县(市)的发(立)案情况:

凯里市发559起,与去年同期(立378起)相比,发案数上升了47.88%,今年凯里市的发案数占全州发案数的47.77%;天柱县立案57起,黄平县立案31起,镇远县立案64起,从江县立案7起,施秉县立案67起,麻江县立案33台江县立案40起,岑巩县立案38起,剑河县立案20起。

(二)破案情况。

全州入室盗窃案件共发破197起,破案率为16.83%,与去年同期(破230起,破案率26.49%。)相比,破案率下降了9.66个百分点。其中:

凯里市破74起,破案率13.23%,与去年同期(破75起,破案率19.84%。)相比,破案率下降了6.61个百分点;天柱县破案4起,黄平县破5起,镇远县破12起,从江县破2起,施秉县破5起,麻江县破4起,台江县破22起,岑巩县破4起,剑河县破获3起。

二、针对入室案件的高发态势,全州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打击工作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开展的打击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进行工作部署。州公安局党委对全州社会治安的稳定非常重视,多次召开全州公安局长、政委会议,分析研究全州社会治安形势,安排部署全州各级公安机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全力维护我州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为我州的经济建设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2、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各县(市)公安局结合自己实际,开展积极有效的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特别是凯里市公安局,成立“两抢一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杨天权局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每名局党委成员包片两个派出所,负责辖区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督导指挥工作。专项行动中,以凯公通[2010]31号文件形式明确了人、财、物的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凯里市破获的王荣忠、杨军、张仁华等团伙入室盗窃案件,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王荣忠、杨军等采取白天睡觉,下午外出踩点,夜间实施入室盗窃的作案方式,在凯里市防范较差的居民小区用钢钎、老虎钳撬开防盗门窗入室盗窃,疯狂作案22起。岑巩县破获的侯吉恩、潘丙成、邓本成等团伙、系列入室盗窃案,破获22起入室盗窃案。黄平县抓获吴寿冬、吴明军、杨再荣等入室盗窃案件团伙,破获入室盗窃案件3起,追回被盗电脑2台,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元。镇远县抓获的龚某、程某、胡某某、田某、曾某某等团伙入室盗窃案,破获入室盗窃案件10余起。台江县抓获邰江江、黄虚愚、石正城、潘柱东、龙万军、周柱祥、张祥海等入室盗窃案团伙,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件15起。

3、全警参与,全力以赴,加大对“两抢一盗”以及入室盗窃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各警种结合本警种实际,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全力开展反盗窃、打“两抢”专项行动,主动出击,采取便衣蹲点守候、布控等多种有效手段,力争通过抓现行带破系列案。刑侦大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4、充分发挥城镇视频监控系统作用进行破案。如:台江县公安局破获的“苗艺酒店” 影响特大的涉外入室盗窃案。

5、通过巡逻抓获现行犯罪带破团伙系列入室盗窃案件。如:剑河县破获的杨剑文、杨再兴、张玉威等团伙盗窃案,疯狂作案10余起。

(二)采取的防范措施。

1、针对“两抢一盗”案件的规律特点,调动大量警力(交警、巡警以及协警)和交通工具,切合实际,通过车巡、步巡、便衣巡逻和蹲点设伏,对住宅区、商贸区主要街道、治安复杂地区、重点路段等案件高发区进行全天候、分时段巡逻布控蹲守。

2、加强对销赃渠道的管控力度。

3、通过破案而震慑犯罪,达到遏制案件高发态势。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对抓获的入室盗窃中的团伙案件、系列案件、案件重大、社会影响恶劣、危害后果严重的嫌疑人进行公捕公判以的目的。

4、开展安全防范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等加大对群众自身财产安全防范的力度。

5、城区派出所结合人口信息纠错工作,将入户采集与巡逻防范有机结合,增大巡逻密度,提高见警率;特(巡)警大队针对街面犯罪进一步强化110接处警工作机制,接警后快速出警,快速采取查缉措施,快速开展动静结合的围追堵截,抢抓现行,不断提高发现和查获现行作案犯罪嫌疑人的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客观实际,目前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和各种保卫任务非常多,造成对单一刑事案件(如入室盗窃案件等)的重视不够。

(二)警力严重不足,造成“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三)城市监控系统建设跟不上。一是覆盖面窄,许多小区和重点路段没有监视器;二是监视器质量很差,形成图像模糊不清,达不到提供侦查破案的效果。

(四)阵控工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方便,造成流动人口增长;劳释人员、吸毒人员、失学学生增多;加上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上各种闲散人员增多,从而增大了公安机关阵控工作压力。

(五)部分单位和居民小区门卫值班守卫工作形同虚设。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当前,入室盗窃犯罪仍然多发,是人民群众反映的主要社会治安热点问题之一。各县(市)局要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很抓落实,要认清形势,把组织开展好打击入室盗窃犯罪专项斗争作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尽快落实对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工作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打压入室盗窃犯罪的发案空间,特别是对带有团伙性、系列性和重大入室盗窃案件要坚持露头就打。组织刑警、治安、巡特警和派出所等警种召开动员会,各派出所要对辖区内入室盗窃案件,特别是撬门入室盗窃案件要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排查工作,分析掌握发案规律特点,从中发现案件线索,实施精确打击。结合警务机制改革,全力开展治安巡逻,提高快速能力,进一步加大防范力度,加强阵地控制,压缩犯罪空间,严打现行犯罪。充分认识开展打击入室盗窃犯罪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县、市实际,研究制定有力措施,确保专项行动迅速启动并不断深入。各县、市局要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担任组长,抽调精干警力为小组成员,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同时,州局将适时派出检查组赴各县、市检查督导。

(二)多警联动,严打现行犯罪。

各县、市局要把全部警力向一线倾斜,针对入室盗窃案件的规律特点,合理布警,加强巡逻盘查,及时遏止预谋犯罪,发现、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各警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始终保持临战状态,一旦发生现案,做到出击快、紧急措施实施快、侦查工作进展快、情报信息传递快,尽力缩短破案周期,力争当场抓获犯罪分子,提高打击实效。要加强研判,精确打击。要对辖区入室盗窃案件,特别是撬门入室盗窃案件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排查工作,分析掌握发案规律特点,从中发现破案线索,为精确打击提供依据。指挥中心、刑侦大队要不间断地对入室盗窃案件进行适时分析研判,掌握发案新规律,科学指挥配置警力,切实加强对入室盗窃犯罪的精确打击能力。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目前,各县、市局的工作多,专项行动多,要统筹安排警力,兼顾各项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大要案、系列性案件、团伙案件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出击,一追到底,穷尽一切手段,深挖猛打,力争短期内见成效,震慑犯罪。对所有破获的入室盗窃案件,必须对其赃物去向进行追查,对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及为犯罪分子提供资助包庇的人员,要一并严肃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地追缴赃物和没收其犯罪所得,最大限度地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派出所、巡警、治安部门等防控力量,要加大巡逻力度,要在主要出城路口和交通干道设立临时盘查点,打遭遇战,力争抓获现行。

(三)结合现场,积极串并案件。

进一步强化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提高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率,为并案侦查提供充分依据。各县、市局要确定专门人员分析多发性案件信息,加强对周边县、市地案件的分析研究,不间断的从现案和未破案件中查找串并案件线索,及时发现系列案件,采取得力措施,开展并案侦查,坚决遏制系列犯罪的发展、蔓延。

(四)强化阵控,堵塞销赃渠道。

各相关单位要全面启动各种侦查阵地的控制力量,对特种行业及犯罪人员经常涉足、销赃的场所以及可能落脚藏身的处所安排特情、耳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嫌疑,查控犯罪。对废品回收点、典当寄售行、金银首饰加工、二手手机店等行业要落实强有力的力量进行重点控制,形成天罗地网,堵塞销赃渠道,从控制赃物入手,以物找人,破获案件。

(五)深挖犯罪,扩大破案线索。

对抓获的涉案犯罪嫌疑人要加强审讯深挖工作,争取做到攻克一案破获一串,抓到一人打掉一个犯罪团伙的目的。同时,要着重了解掌握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的地域性特点及犯罪手段的获取途径,从犯罪源头上予以重点打击。按照“重点抓住大要案、系列性案件、团伙案件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出击,一追到底,穷尽一切手段,深挖猛打”的工作要求,一是迅速破获了一批重大入室盗窃案件。积极开展狱内攻势,根据群众举报,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准确研判,及时串并,深挖线索等有效措施。

(六)依托信息,实施精确打击。

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要将其指纹逐一同现场指纹库进行比对,逐一将其人员资料同在逃人员信息库比对,逐案将采集的信息录入一体化采集平台并进行查询串并,充分利用刑侦信息资源,发现扩大线索,采用科技手段,实施精确打击,全面梳理入室盗窃情报信息,特别是撬盗入室犯罪信息,从中筛选一批具有流窜性、团伙性、系列性特点的案件,组织精兵强将,全力攻坚克难。

(七)及时预警,防控重点部位。

各县市局要根据本地发案的实际情况,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对发案高的重点部位,加大警力投入,加强路面巡查,提高街面见警率,全面进行布控,预防犯罪发生。督促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作好内部防范工作,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对保险箱增设防盗设施,减少财会室存放现金数量,避免大案的发生。对网吧、外来人员聚居地、建筑工地、中小旅店、出租房屋等犯罪分子易于藏匿的场所进行周期性的重点清查整顿,力争发现抓获一批在逃人员,消除一部分犯罪隐患。

(八)加大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各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专项斗争的战果和参战公安民警的英雄事迹,向外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检举揭发犯罪分子,大力营造强烈的严打氛围。对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有功人员,要及时予以奖励。根据案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袭击对象的特定性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本领。要通过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表明公安机关打击入室盗窃犯罪的决心,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严打行动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治安防范和检举揭发犯罪,打一场针对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人民战争,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彻底扭转我州社会治安局势。

(九)做好硬件工作,特别是安装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等技防装置,有效控制辖区治安环境。加强重点地区的巡逻和盘查。巡警大队要采取车巡与步巡方式,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巡逻和盘查,采取公开巡逻和便衣秘密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24小时巡逻,特别是加强重点发案地区的巡逻盘查,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犯罪,起到良好的打击现行效果.(十)加强城区居民流动人员的管理。各辖区派出所对本辖区内外来人员摸底清理登记管理,提高管控能力。

(十一)严密治安防控,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基础管控,充分发挥治安管理手段作用,加大对入室盗窃犯罪分子易藏身落脚的出租房、网吧、洗浴、中小旅馆等重点场所和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集中聚居地等重点区域的管控。对入室盗窃前科人员、“两劳”释放人员和高危人群,由暂住地公安机关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负责,坚持逐人查访、逐人见面、逐人掌控,使犯罪分子在我州落不了脚、作不了案。加强对废旧回收、寄卖行、二手机市场等行业的管控,及时堵塞犯罪分子销赃渠道,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和犯罪嫌疑人。

篇2: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我县入室盗窃案件为例,研究其作案特点,分析其作案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入室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

(一)关于发案区域。入室盗窃案件主要集中在乡镇的村及其街道,县城主要发生在居民小区、商铺、城乡结合部及单位。发生在高档住宅及物业管理较为严格的、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住宅区的案件相对较少,如滨河湾小区。

(二)关于发案时间。从接到报案的时间和破获的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发生在清晨7至9时报案,夜晚则很少报案,因此案发大多在凌晨1至5时。另外在农村,逢集、庙会、农忙季节发生在农宅的盗窃案件则是发生在白天家中无人的时间段。

(三)关于作案手段。一是采用撬棍、螺丝刀等撬压工具强行破坏门锁入室盗窃。发生在偏远乡村及办公场所的盗窃案主要采用这种手法。二是用特殊工具扭锁芯开门或用软物塞锁芯开门行窃。因作案工具小巧易带,难以被人觉察,开门动作无声响、省力省时,如同钥匙开门,极易得手。三是作案人多为惯犯,结伙作案。作案人作案时往往衣冠楚楚,团伙成员望风、破门开锁、入室行窃分工明确,且多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联络,作案得手后迅速乘坐交通工具逃离现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四是入室盗窃案件很容易转化成抢劫案件,对事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作案人入室后,往往先进入厨房取菜刀,一旦遇到有人回家,便持刀相威胁,对事主人身安全造成直接危害,有的转化成抢劫杀人。

(四)关于作案人数。作案人多为有劣迹、前科人员,多数案件系2人以上结伙作案,以便互相支持、协助,便于逃窜。从已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犯罪嫌疑人为成年男性,身体素质好且具备丰富违法犯罪经验的人员。

(五)选择作案对象。作案人入室后,首要选择现金、金银首饰、贵重手表、手机等价值高、易携带、易销赃的物品。在乡村发生的盗窃案有还拌有盗窃一些生活用品。

二、入室盗窃案件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入室盗窃案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犯罪外部原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是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从犯罪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我县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发达,群众日渐富裕,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城区,给犯罪分了提供进行违法犯罪的经济重要条件。

(二)犯罪主体原因。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致富型。绝大多数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实施盗窃犯罪并非因生活所迫,而是为了追求迅速致富,但是通过正常途径很难实现,于是选择盗窃等侵财犯罪作为脱贫“捷径”。二是谋生型。有一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人,其原始动因是因为进城后,因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去从事盗窃等侵财犯罪。三是顺手牵羊型。部分入室盗窃犯罪主体可能有职业,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机会,偶尔实施入室盗窃。四是以偷盗为生,好逸务劳的惯犯。

(三)社会防控原因。社会防控手段整体滞后,入室盗窃犯罪破案率低,认定难,处罚轻,打击不力。实施犯罪风险低,“利润高”,是造成当前入室盗窃犯罪高发态势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便利的交通重要任务为犯罪分子提供多发的地利条件。我县位于信阳市中部,312国道与107国道交汇,京九铁路与西宁铁路交汇,大广高速与沪陕高速从境内横穿,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发达,交通方便迅捷。这些经济建设的成果,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极大方便。二是社区管理滞后于犯罪手段。小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建筑设施落后、老化是案件多发的客观条件。我县的许多居民小区,存在着明显的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四通八达,出入口无控制设施,人员随意进出,小区在设计上未能从安全防范角度认真考虑,以致防范明显滞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社区管理也存在是社区管理处责任心不强,极少研究社区治安居家安全运作的问题,保安队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更谈来是有盘查技能和缉捕技术。社区治安管理职责不清,只管物业,不管治安的情况普通存在,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公安机关对社区治安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力。小区居民很难见社区民警对社区物业单位开展治安业务指导。三是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是案件多发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发生的案件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受害人发现,多数案件的发生,主要原因还是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薄弱、防范措施不落实。在对许多受害单位和受害人进行调查询问中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加强防范的思想,粗枝大叶、粗心大意,防范意识薄弱。如一些居民在家中存放大量现金,一些商家把大笔货款放在柜台内,不上锁。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好,对少部分财物损失满不在乎,也在一定程度上疏于防范。新时

代城市居民之间感情淡漠、关系疏远造成邻里防范,相互照应、提醒不足。由于城市居民数量大,生活方式不同,彼此往来少,缺乏感情,造成邻里之间的初级社会关系日趋淡化,邻里守望、互助等传统防范已不奏效。如有的居民发现对面邻居家被盗,既不报案、也不阻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防力量严重不足,流于形式,没有专门的防范力量,仅有几名守门老人分散在若干内小区内,后半夜多数在闭门睡觉,无人巡逻、守护,致使违法犯罪分子大摇大摆自由进出、案件屡发。侦查措施滞后于法制建设。四是技术防范十分匮乏,推广应用程度不够。目前,我县城区技防设施应用只有城关的监控系统,较好的小区是滨河湾小区建成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其次是部分商店与110进行了联网,而其他单位、小区、商场,大多没有采用技防设施。

(四)案件的外在因素。从古至今,盗窃案件的侦破历来是难度很大的警务工作。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开展的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我县公安机关为打击盗窃犯罪,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冷静、理性、客观、认真地分析公安机关现有的工作方式、模式和运转机制,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加强的地方。一是公安机关运转机制不适应犯罪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猫鼠不同步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工作机制仍然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外仅有少量值班民警应付运转。而在深夜盗窃案件多发的时段,却不能保证足够的警力从事巡逻防范、打击现行等工作。在案件发生后,也没有足够的警力在第一时间迅速开展相关案侦工作,而是由值班民警出现场后,第二天再移交刑警大队,有时失去了破案的最佳时间。二是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的工作没有充分开展。面对案件高发的势头,由于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警务理念、责任心等诸多因素,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上显得明显不够。现在破获的案件,多数是“捡死耗子”靠群众扭送现行,少有通过串并案、打现行破获的。三是控制销赃、阵地控制、刑嫌调控、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服务现实斗争的作用发挥不够。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提到基础工作,往往强调的是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而对刑侦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够扎实,一些基础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单位甚至为应付检查搞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务侦查破案的作用。从侦破盗窃案件的经验来看,发挥控制销赃、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四是基层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刑事技术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侦工作。作为打击犯罪主打力量的基层公安分县局和派出所,没有技术侦查的手段和权限,很多能应用技侦手段侦破的一般性盗窃案件,因案件本身性质和影响程度又不能争取技侦部门使用技术手段,而大多靠传统的方法进行侦破,以致入室盗窃案的破案率较低。五是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力度不够。从“大走访”活动的效果上看,我们依靠群众确实破了一些案件,降低了发案率,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们的民警在深入辖区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安全防范的工作不扎实,发动群众不够,安全防范宣传不够,推广防范措施、提高辖区单位、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水平不够,在案件发生后,协助开展摸底排查、收集案件线索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一线民警深思。

三、入室盗窃案件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以防为先。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特别是要以“平安杯”社会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技术防范;以城市店铺为主的110联网报警体系建设、居民小区社会化防控监控系统建设,主街道及重要路口的红外监控系统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二)坚持以巡为要。发挥基层派出所辖区情况熟的优势,形成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巡警队为主的有效巡防机制。责任区刑警中队要和辖区派出所紧密结合,在有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基础上,要建立社区民警、管段民警责任制,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民警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在两个重点时段内,在重点区域加大便衣的巡防和蹲坑守候,尤其是在第二时段内,重点应盘查街面小巷内2人以上可疑人员,对携带断线钳、手电、改锥、千斤顶等工具或者是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应立即带回审查,指纹、足迹要及时进行比对,从中带破一批案件。

(三)坚持以打为路。加强现场勘查及刑事特情建设。各级刑侦部门每当接到此类报案,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提取现场指纹、足迹,进行并案分析,为日常盘查可疑人员比对指纹、足迹提供资料。全面加强刑事案件尤其是入室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力争使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达到理想的程度。要提高入室盗窃案件的痕迹提取率,充分发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远程工作站作用,提高刑事技术作用率。加强刑事犯罪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为串并案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刑事特情工作,物色可靠特情,为加大入室盗窃案件侦破力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应加强对旧货业、二手机市场、打金业、典当业、摩托车行修理业、旅馆业的监督,从中物色特情耳目,控制销赃途径,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及时予以打击。

(四)坚持以查为重。加大对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人和乘坐人的辑查工作。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范围内驾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往往是街头抢夺或入室盗窃案件的嫌疑人。为此,各级交警部门应积极与各派出所配合,展开辑查工作,对驾驶和乘坐无牌无照或牌证模糊不清的人员,要全面进行审查,同时,依法对其住所进行搜查,以获取赃物罪证。

篇3: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1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的案情通报

2014年, 香洲分局辖区内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共2900宗, 其中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1142宗, 占入室盗窃案件的39.4%。而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共85宗, 虽然这种手段的盗窃案件占到入室案件的总量小, 但是以每个发案小区的案件数量来计算, 攀爬脚手架入室盗窃的案件所占比重则较高。以香洲辖区的五洲康城小区和蔚蓝东岸小区为例, 五洲康城住宅小区因修补外墙需要, 对小区居民楼外搭建脚手架, 该年此小区共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共16宗, 其中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13宗, 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8宗, 占到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总量的50%;蔚蓝东岸住宅小区因底层商铺装修需要搭建脚手架, 当年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共8宗, 而通过攀爬、破坏防盗网等手段从窗侵入室内的盗窃案件达到7宗, 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3宗, 占到该小区入室盗窃案件总量的37.5%。入室盗窃案件比未搭建脚手架时期有明显上升。

2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

攀爬入室盗窃是近年来在居民小区多发的侵财犯罪之一, 手段较为专业, 多根据住宅小区的煤气管道、下水管、防盗窗或楼道窗口侵入, 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而利用脚手架攀爬从窗侵入的案件, 则无疑为作案人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的攀爬方式, 令发案数大幅上升。

2.1 作案人以青壮年人为主, 文化水平较低, 善于攀爬, 人员中主要以惯犯为主, 但由于现场搭建有脚手架, 攀爬便利, 因此一些维修人员趁屋主不在时, 利用工作便利入室“顺手牵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现场勘查以及结合外围走访的情况来看, 此类攀爬入室盗窃的案件既有单人作案, 也有结伙作案, 其中结伙作案的人数多在两人, 人员搭配较为固定, 且一般都是两人同时进入现场, 分工合作。

2.2 作案地点明确, 作案时间相对固定, 作案手段呈现“模式化”特点

2.2.1 作案地点十分明确, 以五洲康城小区为例, 该小区的外墙维修是逐栋进行, 在9栋搭建脚手架时, 该栋住宅小区入室盗窃案件则持续高发, 当对14栋住宅楼进行维修时, 该栋的入室盗窃案件也相应增多。

2.2.2 作案时间相对固定。作案时间多选择在傍晚和下半夜的凌晨1时至5时两时段, 因为傍晚时段多是屋主外出吃饭聚会, 家中无人, 方便作案;而下半夜时段居民多处于酣睡状态, 行窃时不易被察觉。偶尔在白天犯案也是选择屋主上班不在家的时段。

2.2.3 作案人随身携带的作案工具较为简单。一般只携带钳剪类工具, 甚至不携带工具, 结合现场勘查来看, 入室盗窃人员攀爬一般为徒手, 较少使用防滑手套, 多数团伙成员不携带刀具, 防止被查获。

2.2.4 入室部位相对集中。多是选择小区角落不易被人察觉的地方, 通过脚手架以及煤气管道、下水管、防盗窗或楼道窗口等容易受力的设施攀爬, 选择容易出入的厨房、阳台、卫生间、客厅等窗户入室, 得手后原路返回。

2.2.5 作案人的入室习惯。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 进入现场的作案人有反锁大门和先到厨房找菜刀的习惯, 如被房主发现, 则以武力相威胁, 易转化成杀人、抢劫案件。作案人入室一般不戴手套。

2.2.6 盗窃目标明确。现金为首选, 金银首饰、手表等次之, 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再次之, 作案人一般选择卧室内物品进行翻找, 翻动比较仔细, 有时会掀起床垫查找财物, 具有一定的作案经验。

2.3 出入口不明显, 现场遗留痕迹少

利用脚手架攀爬的入室盗窃案, 由于不用明显的撬撞等动作, 所以现场出入口不明显, 如果忽略对出入口的勘查, 会误认为内盗或技术开锁入室。由于该类攀爬案翻动现场内物品后可能会复原, 翻动部位较少, 所以提现场遗留痕迹少, 相应提取痕迹物证也会较少。

3 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对策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管犯罪分子有多么狡猾厉害, 只要掌握了此类案件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 采取行之有效的物防技防措施, 强化社会治安联动, 多管齐下, 一定能够标本兼治。

3.1 提升业主防范意识, 养成良好习惯。

面对日益猖獗的入室盗窃案件, 首先就是要广大居民自身提高防盗意识, 养成良好的防范习惯。上述利用脚手架攀爬入室盗窃的案件, 有很大一部分是住宅的业主给嫌疑人打开了“方便之门”。如家中无人时, 在没有安装防盗网的情况下, 将房间的窗户或者阳台门打开, 嫌疑人通过攀爬脚手架能够很轻松的进入屋内, 无需任何其它工具;再如一些业主安装了隐形防盗网但确没有与自动报警系统联用, 嫌疑人能够很轻松地钳断隐形防盗网, 导致这类防盗措施形同虚设, 大大降低了嫌疑人入室盗窃的难度。

3.2 加强物防技防, 进一步提高住宅防盗能力。

安装必要的物防技防, 能够有效地降低作案人进入房间的几率和减少人身财产的损失。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防盗用品, 各业主可以根据自身住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安装红外自动报警系统, 与公安机关的110报警台连接, 便于公安机关在第一时间掌控到业主的房屋财产安全。在不便于安装防盗网的地方, 业主还可以选择触碰式的报警器, 这种报警器在非正常状态下开启, 会立即发出刺耳的报警声, 而且由于设计小巧, 既价格便宜, 又不会影响美观。

3.3 规范小区物业管理, 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联动。

居民小区的物业是住宅防范的第一道关卡, 小区的物业必须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门岗监查和巡逻力度, 对于小区内的相关防范设施要认真管理, 做好维护。并且积极寻求社会相关职能部门的帮助。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居民小区的警民联动机制, 加大小区防范的宣传教育, 提高日常的见警率, 加强对小区物业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小区治安环境。

3.4 加大现场勘查力度。

篇4:入室盗窃案例分析

2006年初浙江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将盗窃罪的定罪数额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之后受案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牢牢占据着侵财类案件的大半壁江山。入户盗窃作为其中一种形式除了具有常见性、多发性,社会影响较大的特点外,因其直接对公民最隐私、最安全的领地造成了侵害,一旦发生往往对公民精神、财产上都会造成更重的危害,所以一直备受关注。另外,入户盗窃往往相伴而生入室抢劫、强奸、凶杀等暴力行为,隐患较大,会严重威胁公民的财产安全、人身自由和安全。在实践中,对于入户盗窃我国刑法有明确的处罚方式,但对如何评价未达定罪数额的情形则一直存在争论。应该说该意见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惩罚犯罪,保护公民人身、财产的作用,但是该意见是否适应理论与实践呢,笔者在此愿与大家一起做一番探讨。

一、该意见的合理性分析

从理论上看,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未达盗窃定罪标准的入户盗窃者的刑事责任有以下几点理由:1、在主观方面,入户盗窃的主观故意包含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意图。要在户内实施盗窃,必然首先要强行进入他人的“户”,非法入侵他人的住宅是必经手段,也是行为人内心明确的方法和策略。2、在客观方面,各行为人也的确实施了不经住宅主人同意进入他人住宅的行为。3、在客体方面,入户盗窃也必然伴随随意翻动室内财物、撬窗、撬锁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住宅主人的住宅管理权、住宅完整权、生活安宁权,符合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体要求。4、牵连犯理论或吸收犯理论。牵连犯理论认为入户盗窃时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非法侵入住宅是手段行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盗窃,二者是一种牵连关系。在盗窃罪没有达到定罪标准的情况下,根据从一重处罚或从一重从重处罚原则应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吸收犯理论认为,牵连犯的前提是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都构成犯罪,盗窃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因而不适用牵连犯理论,应适用吸收犯理论,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即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吸收未达定罪标准的盗窃行为,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刑事责任。另有陈兴良教授观点认为,牵连犯与吸收犯没有实质区别,牵连犯与吸收犯本身存在交叉,因而将侵入他人住宅盗窃视为牵连犯或吸收犯,均无不可。因此,从犯罪构成要件及相关刑法理论分析,该意见具有适用可能性。

二、不宜适用该意见的理由

但是迄今为止,有关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法条只有《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的规定,同时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也只有1989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六条对此做出的相关列举式解释,其他尚无相关立法。因此,对该问题尚可以做更广泛的理论上的探讨。虽然不少学者对未构罪的入户盗窃定非法侵入住宅罪表示拥护,但仍有不少人提出反对的意见,笔者也倾向于不认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以下是几点理由。

(一)从罪名的构成要件来看,非法侵入住宅罪的主观意图在于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拒不退出后严重影响他人的居住安宁,破坏他人家庭的安宁、平稳和作为住宅主人对住宅所拥有的权利,因此我国刑法把该罪名划归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一类;而盗窃罪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二者截然不同。入户盗窃者无疑是想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己有,而非影响他人的居住安宁,因此主观要件不符合。同样,在客观方面,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表现是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一开始主人同意进入,但在经要求退出后拒不退出。而盗窃是秘密闯入他人住宅,窃取户内的财物。一个是公开闯入,一个则是秘密进入,区别明显。犯罪行为是在犯罪目的支配下实施的行为,一个罪过支配下的行为可能包括一系列的动作、方式和步骤,我们分析一个犯罪行为不应该割裂该行为的各个阶段,应该从整体、从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在定罪时要以行为人主观罪过内容结合犯罪行为,以主客观相一致的方式来定性。在以盗窃户内财物为主观意志支配下的盗窃行为,秘密、非法进入他人住宅只是其必须的一个方法、一个步骤,最后只能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如果没有达到定罪标准就不能对其定罪。不能因为某行为对社会存在危害性,为了达到处罚的目的,就一定要将二者割裂开来强行定罪,这不仅有客观归罪之嫌,也有违我国罪行法定的基本原则。

(二)从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来看,我国刑法都对犯罪确定了具体的定罪标准,只有达到该标准才说明造成了相当的危害程度,应该以刑罚的方式对其制裁,否则完全可以以其他行政处罚或治安处罚来替代。刑罚是法律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为严厉,对当事人威慑力最大、影响最大的一种方法,在没有达到需要刑事法律对其调整的程度的时候轻易不宜将其入罪。入户盗窃没有达到盗窃的定罪数额,说明其还没有达到严重危害的程度,还不需要对其作出刑法的评价。进而推之,在主要犯罪罪过推动下实施的罪行还没有达到该受刑罚处罚的情况下,对其行为手段、方式所触犯的客体一般也不会达到必须接受刑事法律处罚的程度,因此不宜将其定为非法侵入住宅罪。另外,1989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渎职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列举的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定罪标准为:(1)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或教育仍拒不退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的;(2)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毁损、污损或搬走他人生活用品,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3)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停尸闹事,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4)非法强行侵入并封闭他人住宅,致使他人无法居住的;(5)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由此可见,其所列举的几项情形均在强调对他人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严重后果,甚至致使无法居住。而回到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在处罚的多是一些入户盗窃一个手机、半壶食用油、几件衣服之类的小偷小摸者,只因其采用了撬窗、撬锁的形式入户,便被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作出拘役五六个月,甚至有期徒刑一二年的处罚。这种行为有危害性吗,那是当然的,入户实施违法行为无疑会对住宅所有人心里上、财产上造成损失和影响,但是它达到了严重后果了吗?笔者不敢苟同。

(三)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来看,我们有对此种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对于偶尔入戶盗窃少量财物的,完全可以依此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罚。另外1998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四条规定,“对于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这样,对于多次入户盗窃,虽然数额未达较大标准,但其情节较严重,也可以以盗窃罪来定罪处罚。从中也可看出,入户盗窃三次及以上才按照盗窃罪定罪,说明只有这种程度才达到立法者所认为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如果仅一次入户盗窃就对其以刑罚处罚则感觉存在明显的轻重失衡。反过来讲,一次入户盗窃就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处罚之后,该规定也形同虚设,没有用武之地了。而在2006年6月2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印发的《全省法院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讨会纪要(二)》通知中规定,“入户盗窃未窃得财物或窃得财物数额未达较大标准,不构成盗窃罪时,对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但是,如果有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等严重情节的,可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则定故意毁坏财物罪”。可见,对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也很谨慎,须有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情节。

(四)从刑法发展趋势来看,刑法谦抑性要求此种情形不宜轻易定罪。刑法的谦抑性,又称刑法的经济性或者节俭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2也就是说如果可以适用较轻的处罚就不必适用更重的处罚。边沁指出当刑罚是滥用、无效、过分或者太昂贵时,就不应使用刑罚。3同时陈兴良教授认为在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时,刑罚具备不可避免性:(1)无效果。所谓无效果,就是指对某一危害行为来说,即使规定为犯罪并且处以刑罚,也不能达到预防与控制之效果。(2)可替代。就是指对某一危害行为来说,即使不运用刑罚手段,而运用其他社会的或者法律的手段,例如道德教育,民事或者行政制裁,也足以预防或控制这一危害行为。(3)太昂贵。是指通过刑罚多得到的效益小于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4实际上,对于未达定罪标准的入户盗窃行为动则就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刑事责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使大部分的办案时间被困于数量庞大的此类案件,无法解脱出来办理其他疑案复杂更能体现刑罚威严性的案件,最重要的是不能发挥出刑罚所应有的效益。另外,也存在打击面过宽之嫌。

(五)从客观实际来看,在经济发展物价上升的时候,顺应地提高盗窃罪的定罪数额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法律发展的趋势,在刚刚解放办案力量的时候突然出台该意见,并且比之前范围更广,将更大一部分以往可以治安处罚的情况入罪,以走司法途径的程序进行审理,无疑是对如何更好利用司法资源的严重考验。另外一个问题是审判人员在司法适用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对如何适用该意见来确定罪名上存在差異,如萧山法院曾有两份判决对同样的情形作出了不同的判决,因该意见规定是“以翻窗、撬门、开锁手段入户的”,那么如果是踢门入户的呢?有审判人员认为与“以翻窗、撬门、开锁手段入户”本质相同,可以定罪,而有审判人员则认为该意见没有具体列举该情形不能定罪处罚,因此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二是在量刑上存在差异。本身各个审判人员因为社会观、人生观的不同在量刑上存在少许的差异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样对于盗窃少许现金却出现拘役五六个月、有期徒刑一二年的处罚则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同样横向比较,拘役五六个月的可能只盗窃了几百元现金,而盗窃二三千元的可能也只被判处拘役五六个月,不仅在被告人看来存在不公平,在司法工作人员看来也存在适用上的混乱。

三、结语

在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努力建设法治国家,不断实现公平正义,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仍然是司法工作者至高的工作目标。打击猖狂的盗窃份子,创造安定和谐放心的社会氛围是一直以来摆在眼前的任务。虽然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追究入户盗窃者的刑事责任,打击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猖狂行为和嚣张气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却没有更好地体现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且适用该意见的解释说明尚不充分,也不符合案件数量大案多人少问题突出的实际困难。因此希望立法部门能够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尽快完善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以体现刑事政策的及时性,彰显法律的权威性,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

篇5:加强自我保护防范入室盗窃

职工家属同志们:

近一时期,各种盗窃案件频发,由其是攀沿翻窗入室盗窃案件时有发生,在单位内部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的基础上,为提高职工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特向居民提出如下防范建议:

1、门窗要加固牢靠。有条件的住户请您加装符合防盗要求的防盗窗和防盗门。

2、出门记得反锁门。除白天出门要反锁门外,晚上睡觉时也要反锁好大门和卧室的门,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最好放在隐蔽处。

3、不要依赖防盗窗。爬阳台、下水管是小偷最常用的入室手段。小偷很容易扭开防盗窗,而且很难被发现。

4、家里无人开盏灯。那些非“专业”的窃贼大多比较胆小,通常就是到居民区逛逛,选择家里没人的住户下手。一些“白日闯”案中的小偷,还会先敲敲门,探明没人再伺机下手。

5、警惕陌生人。有的小偷经常利用上门投送小广告为幌子,到一些物业管理不完善的老小区踩点,然后伺机作案。居民应防备这类可疑陌生人,并尽可能记住嫌疑人的特征。一旦案件发生后,大家切不可因为损失不大就不报案,应主动向警方提供破案线索。

6、被盗后保护现场。一些市民家中被盗后,往往由于作案现场被破坏,中断了破案线索。因此,希望失主在案发后不要乱动现场,这样警方才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有利于案件侦破。

篇6:论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

入室盗窃案件的特征

(一)作案地点

通常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在偷盗之前会对所选作案地点进行事先侦查,并且基本都会选择类似居民住宅、商店、仓库、写字楼以及工厂等固定密闭场所;

(二)作案时间

犯罪嫌疑人为了能够提高其作案的隐蔽性,通常都会将作案时间锁定在深夜或者凌晨。例如在对居民住宅进行盗窃时,犯罪嫌疑人会在凌晨一点以后或者白天人们都上班后的时期开始作案;例如在对写字楼进行盗窃时,犯罪嫌疑人则会选择休息日或者夜间作案。

(三)犯罪嫌疑人

上一篇:学校给教师节祝福语下一篇:学生会竞选大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