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盗窃法律论文

2022-04-15

【摘要】盗窃罪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最高刑为死刑,刑八修正案规定取消了对盗窃罪的死刑规定,至此最高刑期降为无期徒刑。盗窃,是一种犯罪行为,各国法律都把盗窃罪这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规定在刑法中。自古以来,盗窃罪都是违背法律,至少是违背道德的行为,是为人们所厌恶的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位盗窃法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单位盗窃法律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创建和谐平安油区

【摘要】构建和谐油区,应该建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

【关键词】油区;和谐;共建;发展

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和谐因素也日益显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对于野外开放性经营的油田来说,点多、面广、线长,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构建和谐油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成为目前油田面临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油田目前面临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油区生产治安秩序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成为油地共生共荣共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一)盗窃油田电力问题十分严重。油区内私拉乱接电线现象较为普遍,窃电屡治不绝,致使油田用电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油地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治理窃电问题,不法村民围堵油田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以及破坏生产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盗油窃气违法犯罪活动猖獗。据不完全统计,油区每年发生盗窃油气案件3000余起,如:井站公然抢劫、夜暗偷盗、破坏集油管线等违法犯罪活动,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三)干扰油田生产秩序的现象时常发生。油区不法村民经常挖沟断路、拦车扣车、封堵道路、阻挠井队搬迁和施工作业,造成油田生产车辆无法通行,员工无法正常上下班,作业施工被迫停工,给油田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四)违法违章占压输油气管道问题突出。油田输油气管道、井场及通往井场的道路被各类房屋、庄稼秆等建筑和附着物违法违章占压,给油气管道的维护、抢修增加了难度,也给管道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虽经数次打击,但治理之路还很长。

二、油地如何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一)民主法治,深化创建认识

实现和睦相处、共兴共安,情感认同是基础,宣传教育是手段。

1.内部强化教育,让员工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一方面,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企业讲解地方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政策,教育员工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增强支农、护农、爱农的意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单位主管法律合同的人员和治安干警深入基层上法律课,以典型案例剖析、法制讲座等形式。

2.加大日常宣传力度。在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标语、下发法律法规资料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针对油区实际,利用员工送班车,通过车载VCD播放法制讲座和法制案例进行宣传;通过送法律书籍到单井点,做好驻守工人的普法教育,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3.外部宣传灌输,提高农民爱油护油的自觉性。深入油区宣传。油区覆盖面广,情况复杂,为把宣传工作做深做细,就要责任到每一个员工。通过对油区农村进行划片承包,确定第一责任人,采取担任油区法制辅导员、组织宣讲组和到村屯放映电影等形式,不定期深入油区村镇和学校,宣传油田生产经营形势、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增进油地了解,传递致富信息,提高油区群众遵纪守法和支油爱油的自觉性。

(二)诚信友爱,建立创建机制

1.建立与生产经营同步的机制。将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全厂基础工作进行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三不”(不通知、不定点、不定时)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生产经营考核。

2.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3.建立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机制。油田开放性经营的性质决定天天要与地方打交道,为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建立互动机制。

(三)公平正义,理顺创建情绪

1.文明共建,维护油区正常生产秩序。发动和引导基层采油站与周边村委会携手开展文明共建活动,签订《文明共建公约》。

2.发挥典型的引导和震慑作用。一是以正面的典型引导人。通过对创建和谐油区过程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并对见义勇为典型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努力营造学典型、赶先进的浓厚氛围。郭某和周某同是**采油作业区的员工,两者与不法分子里勾外联盗卖原油并非法获利。鉴于情节轻微和当事人认错态度较好,作业区组织二人在全厂警示报告会,通过警示报告会上作了巡回报告,使当事人在心灵上受到震撼,使员工群众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四)安定有序,提供创建保障

1.狠抓技术防范。加强日常管理,使用和推广成熟防盗技术,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如对井口电缆进行深埋,油井电机进行捆绑防盗,对管网阀组、高架罐、地面罐安装防盗装置,大范围推广科技防盗等,确保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2.主动帮助地方排忧解难。一是坚持定期走访慰问制度。以节日慰问为契机,送面粉、送大米、肉类和蔬菜,从情感上加强与周边农村的交流;二是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通过对儿童赠送书包等物品,让儿童从小养成“爱油护油”的品质,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家长的行为。同时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用真情去感染当事人和周围的群众。

(五)油地双赢,形成合力

油田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工厂,改善和治理外部环境,仅靠油田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油地双方相互理解,亲密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穷则思变,治穷是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充分利用油田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主动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使油区农民自觉地维护油区正常生产秩序。

三、创建办法在采油厂的应用效果

多年以来,**作业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厂级模范单位,2000年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全小区和精神文明单位标兵。2001年来,我区先后被油田公司、采油厂评为“模范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延安市评为“文明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先进企业”,被安塞县评为“治安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对创建和谐油区的几点认识

1.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创建和谐油区的前提。由于油田特殊的露天开放性经营,使得油田与地方政府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要脱贫,油田要发展,这就需要油地双方加强协作,理顺情绪,才能为油地双方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强化内部管理是创建和谐油区的关键。按照依法治企、从严治内的指导思想,要从管理上下工夫。一方面,从严管理上,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对于内勾外联、损害油田利益的员工,坚决给予严肃处理,清除油田内部的“蛀虫”。

实践证明: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企地共同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地企协作。在思想上求共识,工作上求同心,管理上求同步,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共同治理,不断提高管护水平,确保油区治安秩序持续平稳。

作者简介

郑小军(1977—)男,汉族 陕西人,助理政工师,主要从事油田采油作业及党群工作

作者:郑小军

单位盗窃法律论文 篇2:

盗窃罪定罪量刑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与建议

【摘要】盗窃罪是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修正案八之前最高刑为死刑,刑八修正案规定取消了对盗窃罪的死刑规定,至此最高刑期降为无期徒刑。盗窃,是一种犯罪行为,各国法律都把盗窃罪这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规定在刑法中。自古以来,盗窃罪都是违背法律,至少是违背道德的行为,是为人们所厌恶的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但通过对比盗窃罪与其他侵犯公民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在定罪与量刑的不同会发现,我国立法在关于盗窃罪的定罪量刑现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盗窃罪;现状;完善

一、刑法修正案八之前后关于盗窃罪定罪与量刑的区别

刑法修正案八对原法条盗窃罪的规定予以了修改,对盗窃罪的量刑情节规定为以盗窃数额为标准的同时,规定了不需要对具体盗窃数额即可认定其罪名成立的几种情形,即扒窃的、入户盗窃、多次盗窃等等。修正案的规定对于实践中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认定标准,且犯罪数额不再是认定其罪名成立的唯一因素,这样更便于审判人员、侦查人员对行为人罪名成立与否的认定。下面就修八之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做简要分析:

第一,2011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确取消了对盗窃罪适用死刑刑罚的规定。修八之前的刑法条文中明确规定盗窃罪可以适用死刑,并规定了其死刑适用的条件。我们都知道盗窃罪属于经济犯罪,行为人只是希望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并无其他目的,因此对单纯的经济犯罪行为规定最高刑为死刑的刑法规定,是罪与刑的不相符合。因此修八取消了对其罪刑的死刑规定,是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

第二,之前的刑法条文对盗窃罪的罪状表述为数额较大与多次盗窃两种行为罪状,具有较大的笼统性,不便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需要较大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修八之后的刑法条文将盗窃罪的罪状具体化五种即: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此种修改使得司法应用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对不同的具体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不同,可以使相应的工作人员对行为人的罪行认定具有更为细致、明确的标准,大大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第三,修八之后五种情形的认定:(1)对盗窃财物数额较大的认定,按照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各地对构成此罪数额的认定标准因地域的不同而相区别,上海规定的2000元的标准高于北京、山东规定的1000元的标准,具体对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规定也都有不同,由此可知,对盗窃罪的定罪的认定可以说有着相对严格的地域性;(2)对多次盗窃的认定,一般来说对多次的认定为一年之内盗窃三次以上的,此类的盗窃行为属于小偷小摸的行为,其盗窃数额不大不够成盗窃罪所要求的犯罪数额,因盗窃的次数多而定罪;(3)对入户盗窃的认定,对此种行为的认定需要严格把握“户”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就能称之为户,法律对入户盗窃的单独列出是出于对户内财产保护的基础上极易导致的危害人身安全的其他暴力性犯罪的发生,因此户必须是有人居住的相对密闭的空间;(4)对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同样对“凶器”的认定是需要由专门的部门进行鉴定的,像枪支、刀具等毋庸置疑是此处所称的凶器,为了盗窃而携带此类器具当然的符合对携带凶器盗窃行为的规定,但是,并不是所有为了盗窃而携带的器具都能称之为携带凶器盗窃,如为了作案方便随时携带的钳子、棍棒等不属于携带凶器盗窃的情形;(5)对扒窃的认定,司法实践中的扒窃应理解为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所实施的盗窃行为,对扒窃行为的认定即,只要是实施了该行为,无论其犯罪数额的多少均构成盗窃罪,此罪的认定需把握两点,一是地点,二是行为人随时携带的东西。

二、关于盗窃罪量刑中的“犯罪数额”的具体规定

关于盗窃罪犯罪数额的具体计算方法,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中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对于盗窃违禁品的,不以数额计算而是以情节量轻重,入户、扒窃、携带凶器盗窃的,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成立盗窃罪。但对于一般的盗窃罪中的盗窃数额的规定还是沿用了刑法修正案八之前的数额计算方法,规定有三档量刑情节即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盗窃数额巨大的,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量刑;盗窃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量刑。

这一数额计算方法是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制定的。[1]上述只是一个基础性的规定,各省在案件的具体执行中根据其经济基础对盗窃罪犯罪数额认定标准予以具体化。例如北京个人盗窃数额在1000元以上的构成盗窃罪,上海个人盗窃在2000元以上的构成盗窃罪,所以具体的盗窃数额是因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同时法律规定的盗窃数额是一个浮动的区间,同一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盗窃数额的标准也会不断的变化。

三、“以量定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缺陷

(一)我国法律对盗窃数额的规定因地区、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很难落实“罪刑法定”与“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2]就目前的盗窃数额标准来讲,甲在北京盗窃1000元构成盗窃罪,而丙在上海盗窃1999元,并没有构成盗窃罪,不需要接受刑法处罚,这样对于甲来说这个盗窃数额的最低限是不是过于苛刻;或者某一地区盗窃罪的量刑数额是800元,甲盗窃801元与已盗窃799元两个行为,前者触犯了刑法,后者却只是普通的治安案件,这样相对来说对于甲处罚过重;又或者甲在北京盗窃1000元会被判处刑罚,而如果甲在上海盗窃数额在2000元以下的不会触犯刑律,这样会不会鼓励犯罪人去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实施盗窃行为,从而规避法律?所以简单的对盗窃数额规定一个数额下线是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因为不能单纯的因为差一元或者两元钱就对两个相同的犯罪行为做出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古时盗窃罪多频发于偏远农村地区而且盗窃方式比较单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盗窃罪也不再限于传统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对象,随着网络的发展,盗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利用计算机等网络手段实施的盗窃犯罪行为;盗窃的对象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财物,还包括无体物,网络虚拟财产还有人认为不动产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对不动产或者其他有体物的价值还好计算但是对于虚拟财产而言,一些人认为他的估价也只对认为他有价值的人才有意义,一些虚拟的游戏装备离开了游戏本身可以说一文不值;也有人认为虚拟财产也是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在一定领域内进行交换,我国司法实践中也予以了确认。2003年12月18日全国首例“网络虚拟财产”失窃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判决原告胜诉。[3]这个案例也确认了我国刑法对虚拟财产的保护,所以在对盗窃数额认定的同时,也需要对适应时代发展的盗窃对象的有一个明确的认定。

(三)关于窃取性贪污罪,贪污罪(刑法第382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的行为方式中也包含有窃取行为,我国刑法对贪污罪的量刑标准有三档,根据贪污数额的大小:(1)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规定了减轻处罚的规定即:当贪污数额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并且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对其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可见贪污罪的起刑标准为5000元,明显高于盗窃数额的1000元,且刑期明显轻于盗窃罪。我认为,这样的规定是不符合法理的,贪污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其窃取国家财产起刑点低于盗窃,这不符合一般人的认识,而且窃取型贪污的主体知法犯法,是在滥用公共权力对公共财产的侵犯,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故其社会危害性比一般的盗窃罪要大得多。[4]

四、对盗窃罪定罪处罚的进一步细化的建议

目前,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处罚分为三个情节,即按照盗窃数额与具体行为方式、犯罪情节分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罚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三个量刑情节的解释中也都是以盗窃数额多少来认定情节的严重与否,这样单一的“以量定刑”是不符合立法宗旨,也不符合大众的认知。据此,我提出一下建议:

(一)适当提高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数额标准,不单纯的依据各地的硬性的标准,可以根据公民的年均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盗窃数额,比如20%,这个标准会高于现在刑法规定的那个浮动区间,而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比例的增加。

(二)在入室盗窃的犯罪情节里,可以细化为室内有人与室内没人(先不考虑可能转化的犯罪),如果室内没人,那么他就是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但是如果室内有人的话,就要把次情节视为一个加重的情节,因为在此情节下这种盗窃转化为其他犯罪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三)在一些普通盗窃案件中,可以根据犯罪原因与对象进一步区分,如果一个人因为严重的贫穷和饥饿而盗窃了一个面包(假设此面包达到了定罪数额),那么我认为不应当对他定罪处罚,因为他是为了生存下去,且他这种贫穷很大部分是社会因素造成的,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解释,在他的生命权面前,盗窃行为仅仅是一个紧急避险;如果一个人就是基于贪利而实施的秘密窃取的行为,那么毫无疑问,他要接受刑罚的处罚。

(四)关于盗窃罪条款中的15万以上的处无期徒刑,我不否认对盗窃罪的无期徒刑的处罚,但15万这个数额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来说有点偏低,贪污15万也只是在10年以上量刑,诈骗20万元以上的,起刑点也只是在10年以上,所以我觉对盗窃的这份盗窃数额也应当适当提高。

五、结语

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使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规定更加人性化,更能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取消了盗窃罪适用死刑的规定,将盗窃罪状表述为五种情形,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但是对盗窃数额的规定过低和具体定罪中的情形区分不够细化。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如果刑法的每一种刑罚都是依据犯罪的特殊性质去规定的话,那便是自由的胜利。”[5]所以,对每一种犯罪行为应根据他的特殊的性质规定他的刑罚,盗窃罪也是一样,盗窃罪的量刑幅度从管制拘役到无期徒刑,所以应对具体的情形的盗窃行为予以细化,盗窃数额也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符合民众的认识,才能实现刑罚的目的。人类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法律也应该在进步。

参考文献:

[1]盗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审判,2009,25(189).

[2]黄伟斌,叶才勇.论盗窃数额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2004.

[3]王东明.盗窃罪犯罪对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10.

[4]刘礼忠.贪污罪盗窃罪的立法与司法比较[J].公安研究,2010(3).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23.

[6]吴艳伟,郝雪强.从处分行为及占有角度对盗窃罪及侵占罪界限再研究[J].河北法学,2011.2.

作者:谭明星

单位盗窃法律论文 篇3:

入户盗窃罪法律问题分析

摘 要:《刑法修正案(八)》在原有的盗窃罪的行为类型的基础上增加“入户盗窃”等新的盗窃类型,然理论与实践中对“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存在的争议,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司法的权威性,故本文主要针对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入户盗窃;行为犯;结果犯

一、问题的提出

《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在原來规定的盗窃罪的罪行的基础上,增加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三种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围绕“入户盗窃”这一新型的盗窃罪类型展开讨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同一性质的“入户盗窃”行为也有不同的处理。在实践中入户盗窃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行为人实施入户盗窃,并取得财物。二、、行为人进入他人住所实施盗窃,盗得财物后在逃离的过程被抓获;三、行为人进入他人住所实施盗窃,尚未盗得财物,在准备离开的时候被抓获。第一种情形,行为确定构成盗窃罪,在此不讨论。在刑法理论界中对后两种情形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对于情形一,行为人在实施入户盗窃中,尚未取得对财物的控制,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应认定为盗窃未遂,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是结果犯;对于情形二,行为人在实施入户盗窃过程中,即使未取得对财物的控制,已经构成盗窃罪既遂,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是行为犯。

因为对盗窃罪的法律属性的争论,结论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同案不同判,对司法的权威性有所损害。故笔者对入户盗窃罪的法律属性进行探讨。

二、入户盗窃罪的法律属性分析

1.入户盗窃罪与非法侵入住宅罪

入户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入到他人生活的区域进行盗窃的行为。入户盗窃的客体为他人的财产权利。在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持非法侵夺他人财物的心理态度。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有非法进入他人住宅进行盗窃的行为。一方面要求行为人非法进入他人住宅,即要求进入他人住所时主观方面是非法的,如合法进入他人住所进行盗窃的顺手牵羊行为并不属于“入户盗窃”,如果数额较大构成的是普通的盗窃犯罪;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非法进入他人住所之后,实施了盗窃行为,也就是以秘密窃取的方式,侵犯他人的财产权,至于财产的所有人是否属于以该住所为生活场所的人,在此并不宜详细区分。在入户盗窃的情况下,不要求行为人盗窃的财物数额较大,但要求行为人所侵犯的财产权利应达到可罚的程度,如数额极少或者行为人盗窃的只是价值非常廉价的生活用品,则不应认定为盗窃。盗窃罪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对财产所有权的侵犯,包括使财产所有权被侵夺与财产所有权处于被侵夺的危险状态。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未经允许非法进入他人住宅或经要求退出无故拒不退出的行为。本罪的客体是公民住宅不可侵犯的权利。

有的学者认为在入户盗窃的场合,入户盗窃与非法入侵住宅罪属于牵连犯,非法入侵他人住宅为手段,盗窃为目的。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在某些入户盗窃情形中,行为人入户盗窃构成盗窃罪,但将其“入户”行为与“盗窃”行为分开,其单纯的“入户”行为和单纯“盗窃”行为并非绝对的均构成犯罪。例如甲非法进入乙的住宅,并盗得价值人民币300元的财物,甲构成入户盗窃的盗窃罪。在这种场合下,甲单纯的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可构成非法进入他人住宅罪,但单纯分析甲盗窃财物的行为并不能构成的盗窃罪的,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客观结果。牵连犯要求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即牵连犯要求行为人实施两个以上的行为,且分别触犯不同的罪名。在入户盗窃中,行为人实施两个以上的行为并不一定能同时触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与盗窃罪,故不能认为“入户”与“盗窃”有牵连关系。

2.入户盗窃罪的法律属性

我国法学界对于“入户盗窃”到底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存在争议。

以张明楷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盗窃罪归根结底是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属于结果犯。故“入户盗窃”类型的盗窃罪也不能认为是行为犯,对于入户盗窃而未实际取得(控制)财物的,只能是认定为盗窃罪的未遂。

有的学者认为,入户盗窃的属性是行为犯而不是结果犯,因此,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入户盗窃的行为,就符合了盗窃罪既遂的条件,当然不以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为必要。

笔者认为,从《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修改的目的来看,《刑法修正案(八)》在原有的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增设“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类型,有至少两点理由。一方面,入户盗窃等新型犯罪较普通的盗窃犯罪而言,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需要更加严厉的打击,比如入户盗窃不仅仅是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受害人保持生活安宁的权利;另外,由于普通盗窃罪需要满足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条件,使得在实践中,很多入户的盗窃的行为不能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故不能认定为盗窃罪。故《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的行为模式增加到盗窃罪中。因此,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应该是行为犯,不以对财产的实际侵害为既遂要件。

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入户盗窃是普通盗窃罪的结果加重行为,我认为是不妥当的,新增的入户盗窃应该是加大了盗窃罪的处罚范围。理由有二:第一,入户盗窃的法律属性是行为犯,并不以对财产的实际侵害为既遂要件,只需财产处于有被侵害的危险状态既构成既遂。无需结果,即不够成结果加重情节。第二,结果加重犯要求有基础的犯罪事实产生,盗窃罪的基础犯罪情节需要达到盗窃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但是对入户盗窃这种新型盗窃来说,并不要求数额较大,或者是多次盗窃的,也就是在入户盗窃中,没有达到盗窃罪的基础犯罪事实,没有构成结果加重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六版)[M].2014,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93.

[2]张明楷.盗窃罪的新课题[J].政治与法律,2011,(8).

[3]武良君.论入户盗窃、扒窃等新型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刑罚修正案(八)实施中的问题与省思》[J].政治与法律,2013,9.

[4]吴允峰.盗窃罪立法修正之证成及其司法认定[J].社会科学家,2012,10.

[5]玄金华,张永萍.“入户盗窃”犯罪停止形态问题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2,5.

[6]李孔嫦.入户盗窃未得财物既遂还是未遂?[N].检察日报.2012-09-09.

作者简介:

文琳(1992 ~),女,湖北人,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15级法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文琳

上一篇:城乡社会保障论文下一篇:建筑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