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

2024-04-22

“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精选10篇)

篇1:“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

识字学习策略的思考与收获

—《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读后感

周皋中心学校 沈健英

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现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识字量大,还记得刚刚使用这套教材时,老师们一个个都怨声载道:“这么艰巨的识字任务,怎么能完成啊?”的确,光靠几节语文课,就想让孩子们高效达成识字目标,是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因此,传统的机械记忆生字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更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中的孩子们接受信息的需要。这时,识字策略方法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读了《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导引》一书中的专题一“识字学习策略”,让我重新审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对“授与鱼,不如授于渔”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专题一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识字策略:音义记忆策略、形义联想策略和信息检查策略。每一种教学策略又分别从策略概述、问题透视、策略导引和思考研讨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读了这部分内容,我既从理论上明白识字策略的含义,又从案例分析中看到自己教学的影子。我一边读一边思考,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哪儿不合理,并带着问题,继续读下去,“策略引导”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识字教学的课堂不能脱离汉字本身的特点,更不能违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音义记忆策略,就是要引导学生建立对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生字长效、深刻的记忆。案例《沉香救母》中教师的

做法,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然而,从学生作业五花八门的错别字里不难发现,这种教学往往是低效的。老师们常常抱怨孩子们怎么这样不用心,殊不知,我们帮助孩子很好地掌握生字了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独具魅力的一面,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引导孩子去感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调动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无疑是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学生如果能掌握得扎实,就能熟练的运用文字,也就能极大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音义记忆策略包括据义定音策略、取舍定音策略和据词性定音策略,给多音字、音近字的教学提供了正确的策略引导。

案例《语文园地三·读读背背》中“薄”字读音的问题,说实话,我在教学中也犯了类似的错误,没能引导学生有效的掌握“薄”字的读音,一次又一次的强调换来的仍然是bó与báo混淆不清。究其原因,我忽略了同音字不同读音所表示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再向学生提示“薄”的读音时,不是一味的强调,而是让他们查字典,了解这两种读音的意思,并结合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确定读音,这样,学生辨别多音字的能力会更强。据义定音策略不仅解决了读音的问题,还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揣摩字词意思的好习惯。

取舍定音策略是一种舍众取寡、以少推多的技巧和方法,它减轻了学生识字的负担。说到负担,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论是业内业外,还是学校领导、家长,不都高举“给学生减负”的旗帜吗?教师

若能从识字学习策略入手,讲究教学的策略,从源头上给学生减负,才是真正地减负。

据词性定音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弄清词的性质,从而辨析读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词性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做好衔接。

汉字这种经过漫长演变的文字,是与人们最初的生活分不开的,从它字形和字义有着直接联系的特点来看,“形义联想策略”是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这种策略可以通过看图和归来两种方法来实现。

《搭石》中,教师引导学生看“伏”字的字理图,展示“伏”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楷书的变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人们敬老的美好品质,也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汉字最原始、最真实和最本质的内涵。这一课例把看图识字策略运用到极致。回想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中,孩子们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方法记住了“雾、霜、香、秀”等字,其中“香、秀”两个字是形近字,学生不容易正确区分,这时,课件出示图片:艳阳高照下,秧苗长得茂盛。我引导学生从图意中猜出一个字,学生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香”字。我接着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因为有了太阳的帮忙,禾苗才能长高,等禾苗长出谷穗来了,就有了香喷喷的米饭了。”学生不仅记住了“香”字的字形,还理解了它的字义,这样“香”与“秀”就相距甚远了。看图识字是低年级识字的常用策略,它符合低年级儿童形象、具体思维能力的特点,可以丰

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识字的效率。

字形归类的识字策略是“形义联想策略”的另一个有效策略,它简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达到了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的目的。

“鱼”和“渔”的关系,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了,“信息查检策略”是解决识字教学中“渔”的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材通过《我们的民族小学》两个教学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兴趣和习惯,也解决了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难题。

这本书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它让我们随着阅读地不断深入,也不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让我们也能够对学习策略的学习做到“举一反三”,所提供的“思考研讨”的练习有针对性,且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当然,教材中还向我们介绍了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其它语文学习的策略,我将好好的阅读,消化,实践,思考,尽自己的努力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当前低年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与最终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众多的课例,阐述了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乐趣,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与儿童生活联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

关键词:识字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基本要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再生和利用识字资源对于转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共识,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往往从主观愿望出发,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任意进行“灌输”“注入”,致使一些学生对识字感到厌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生动;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那么识字效率就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让学生开始接触汉字时,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在实践中,本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我们就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识字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充满好奇心,产生强烈学习的欲望。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心理学证明,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利用多媒体识字,能使汉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并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这正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

2.组织充满童趣的识字活动,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课上,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们应该下意识地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学习直接动机的激发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一改以往识字课堂上机械化的读背,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比如,初读所学的生字时叫做“和生字宝宝打招呼”;生字组词时叫做“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同偏旁字的生字归类叫做“送生字宝宝回家”等。充满童趣的儿童化语言说来简单,却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并活化了课题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生字巩固环节,我们可以采用猜字谜、编字谜,添减笔画、变身游戏等活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乐趣,培养识字能力

1.重现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之配套的新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编排了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内容,主张“多认少写,认学分离。”我们要顺应要求,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比如,借助拼音识字、奇特联想识字以及阅读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寻找汉字规律,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识字

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在识字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字自然渗透造字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就能逐步提高。

另外,还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三、识字教学与儿童生活联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

1.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汉字的创造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还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识字的渠道。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可以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的相处中,在各种图书、电脑网络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例如,让学生把全班同学的姓名收集在一起,互相认一认这些字;教完《在家里》一课,就鼓励学生给学校或家里的物品贴标签等。这样一来,教学就打破了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学习语文,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就会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体系,实践新课标的理念。

2.及时交流识字成果,保持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我们还要做到及时交流识字成果,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每天识一个课外的汉字,拿到班级中交流,当一回小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认识的字教给组内的小朋友。这样一来,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在交流中成为人师。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更大的识字量,并将这些字层次化、结构化地储存,便于学生提取。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识字技能并且学习运用这种程序性知识,就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将使会学生爱上识字,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3:“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

一、初读环节“找一找”, 调动思维主动性

在学习新课文时, 对于“初读”这一环节, 许多教师对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力求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或者带着课题中呈现的问题读书。这一做法也很合理, 但是每一课都要这样做, 学生能有多大的兴趣去读书呢?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哪里?

利用“找一找”方式能解决上述困惑。那到底“找”什么呢?找三点即可:一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即生词;二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找好词。对于好词的要求, 可以是成语, 也可以是四字词语, 更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语, 像用得好的动词, 如《北大荒秋天》中, “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就用得好。总之一句话, 这类词适用于积累, 课后并能灵活的运用。

在找的同时, 必须让学生拿出笔做标注, 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生词可以用“——”标出, 不理解的词打“?”, 好词应该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有了这样的要求, 学生读书的目的更明确了, 思维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便于教师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交流环节“写一写”, 激发学习积极性

有了初读时的要求, 读了一遍后便可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自己在读书中找出的三类词语分别写出来。这一做法, 非常受学生的喜爱,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给学生机会到黑板前书写, 是把讲台还给学生, 更是一种把课堂、把知识还给学生的表现。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有了这种学习形式, 更加注重在读书时对词语的观察与掌握。有了这种办法, 学生观察更细致些, 也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 养成仔细读字的习惯。

三、评价环节“议一议”, 培养美学鉴赏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语文课也是审美课程, 汉字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优美的形态, 它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 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 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当学生写完板书后, 更期待着同学给他做指点, 在同伴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扬长避短, 更进一步。因此, 评价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催化剂, 教师应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不断丰富评价形式, 发挥评价实效。能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小结环节“补一补”, 提升学习完整度

到了这个步骤, 便可把目光从黑板过渡到书本上, 以文本为主载,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补充。因为黑板上的词语仅代表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 只有具备了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才更完整, 教学内容才更丰满。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把本课中必讲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 并且要落实两方面工作。其一, 给学生写字时间, 扎扎实实地练好字, 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集体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十分钟的写字要求。其二, 突破重点、难点的词语, 提练识字解词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 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可根据汉字自身特点, 针对中年级学段的学生, 可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形义, 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谜语、小组合作等, 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对于难理解的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常用解词方法, 对词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例如同义法、拆注法、形容法、反义法、联系法、查工具书等等。

五、最后一步“读一读”, 提高学生朗读力

朗读, 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词语是学生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把词语读正确了, 才能读好长句子, 进而读通、读顺课文。我们教师可以把对课文的朗读指导方法, 运用到朗读词语上。首先, 教师可范读。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所以教师的示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 重视学生的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了解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发音不准的字, 难读的字, 轻声、儿话等, 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指导。第三, 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关注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这样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醒, 耳濡目染, 学生自然便会把词语读好, 读出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篇4:“识字学习策略”读后感

一、初读环节“找一找”,调动思维主动性

在学习新课文时,对于“初读”这一环节,许多教师对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力求做到读通顺、读流利,或者带着课题中呈现的问题读书。这一做法也很合理,但是每一课都要这样做,学生能有多大的兴趣去读书呢?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哪里?

利用“找一找”方式能解决上述困惑。那到底“找”什么呢?找三点即可:一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即生词;二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找好词。对于好词的要求,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四字词语,更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语,像用得好的动词,如《北大荒秋天》中,“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就用得好。总之一句话,这类词适用于积累,课后并能灵活的运用。

在找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拿出笔做标注,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生词可以用“——”标出,不理解的词打“?”,好词应该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读书的目的更明确了,思维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便于教师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交流环节“写一写”,激发学习积极性

有了初读时的要求,读了一遍后便可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自己在读书中找出的三类词语分别写出来。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给学生机会到黑板前书写,是把讲台还给学生,更是一种把课堂、把知识还给学生的表现。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有了这种学习形式,更加注重在读书时对词语的观察与掌握。有了这种办法,学生观察更细致些,也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养成仔细读字的习惯。

三、评价环节“议一议”,培养美学鉴赏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语文课也是审美课程,汉字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优美的形态,它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当学生写完板书后,更期待着同学给他做指点,在同伴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扬长避短,更进一步。因此,评价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催化剂,教师应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不断丰富评价形式,发挥评价实效。能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小结环节“补一补”,提升学习完整度

到了这个步骤,便可把目光从黑板过渡到书本上,以文本为主载,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补充。因为黑板上的词语仅代表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只有具备了这一环节,教学过程才更完整,教学内容才更丰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本课中必讲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并且要落实两方面工作。其一,给学生写字时间,扎扎实实地练好字,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集体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十分钟的写字要求。其二,突破重点、难点的词语,提练识字解词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可根据汉字自身特点,针对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可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形义,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谜语、小组合作等,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对于难理解的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常用解词方法,对词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例如同义法、拆注法、形容法、反义法、联系法、查工具书等等。

五、最后一步“读一读”,提高学生朗读力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词语是学生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把词语读正确了,才能读好长句子,进而读通、读顺课文。我们教师可以把对课文的朗读指导方法,运用到朗读词语上。首先,教师可范读。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示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重视学生的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发音不准的字,难读的字,轻声、儿话等,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指导。第三,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关注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这样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醒,耳濡目染,学生自然便会把词语读好,读出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篇5: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汉字要一个一个地记,不下苦工是不行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功课不繁重,正是识字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扎实有效地抓好识字写字教学。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尝到识字的甜蜜。比如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故事讲到一半,老师故意不讲了,然后告诉学生:“ 等你认识了更多的字,自己就可以读,而且可以读更多的有趣的故事。”孩子们自然就产生了主动识字的愿望。此时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识字教学定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防止孩子的3分钟热度,我们可以设置多种形式,让学生乐此不疲的识字。

1)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这种识字教学的三步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

2)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一,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随着学生学习的合体字的增加,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到中高年级,大量的生字要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学,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由于好多独体字,如“木、子、米”等作偏旁时,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所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第二,组字归类识字法。

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第三,比较辨析识字法。

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第四,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指事联想。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

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第五,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第六,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第七,游戏识记法。

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拼一拼。让学生用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学生在动脑筋、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新字,发现了构字规律,又玩得开心。

画一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我们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把识字与画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并加以说明。

编一编。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在班级中开展编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一刀将牛和角分开了——解……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说一说。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学生编的儿歌:“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3)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第一,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

汉字共有19种笔画,要想让学生字写得好,就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变成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

第二,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

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

(1)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

(2)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3)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练字体。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5)比好坏。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

老师扎实有效地指导尤为重要,为防止学生的写字疲劳,两课时分散写字,课后不要大量地写,这样孩子写不出高质量的字,而且容易对写字产生厌烦的情绪。每堂课写字后一定要注重评价,评价后再写字,才能有提升,有进步,这样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三,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端正,规范,整洁。

《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

篇6:识字教学策略

旺苍县黄洋小学

辜通芬

今年,我接手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望着満本的生字这有点儿束手无策之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篇7:二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张先丁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为了实现“多认少写,提前阅读”的目标,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识字问题,必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汉字规律。我借鉴他人并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游戏识字、形声识字法、儿歌字谜等方法、儿歌字谜等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的积极性,现总结如下与同行分享。

一、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错。“女”和“匕”加宝盖头变成“安”和“它”。

二、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优”和“棋”减去偏旁后变成“尤”、和“其”。学习去就是丢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家没有了房盖就成了豕。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这样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猜一猜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

三、换一换。“快”换成土字旁变成“站”。这样学生利用学过的字很快记住了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会新的知识,既区分了字形字义,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归纳了识字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儿歌字谜法。我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学习“阴”字时,老师编儿歌:“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学生很快猜出来了。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可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生字编字谜,让大家猜,既培养了创造能力,又充满了趣味,学生乐于接受。

五、形声字识字法。形声字在汉字中的比例最大,具体到每课中的生字,形声字数量也很客观。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识字2》时,引导学生观察“棋”、“钢”、“弹”、“琴”这几个字的特点,从而归纳出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棋”字,形旁“木”表示“棋”与木有关,声旁“其”则表示“棋”的读音。学生归纳出形声字的特点,知道根据字形推知字义和读音的方法。在教学会意字“休”、“看”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做动作来表现这个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会意字的特点,也掌握了会意字的识字方法。不断地归纳总结各种类型字的特点,总结识字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生活实际识字法。生活是一个更大的识字课堂,如商品名称、各类广告、各种物品包装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渠道进行识字,鼓励学生查字典或请教别人。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在课外认识的生字。每月评出每个小组的“进步星”和“识字星”。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识字的热情。因此许多孩子的识字量远远高出同级班。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力求识用结合,以实现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多向迁移和运用,要把汉字纳入学生丰富的语言背景之中强化记忆,提高学生识字的分析、综合能力。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篇8:低年段学生趣味识字写字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汉语认知研究的主要任务有汉字信息加工中的字形识别、语音提取和字义通达三个方面。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形、音、义统一的特点,遵循汉字构形规律和系统规律,遵循小学生识字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

一、预习时趣味识字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说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字,课文只是为学习生字词提供了一个阅读情境。小学低段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为后续中高段的阅读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识写分开是我国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的宝贵经验, 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多认少写。儿童天生喜好游戏,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学会“文字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动机。

预习课文时,考虑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手脑结合,玩中学识字的学习策略,即“手指变字法”。要求他们会认课文中出现的每个字,用手指读每个词语,一边读,一边用手指在书上画。先是以教师引导为主,告诉学生重点字的笔顺,然后离开课本让学生自己在桌子上一个一个地画,画对了就过关了。用手指点词语,可以避免学生唱读课文,落实到词语;眼睛看、用手画、大脑记,眼、手、脑结合,只靠眼睛看效果不好,必须真正写出来才能记牢每个字,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若是用笔写每个字,写一篇课文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则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用手指空画,可以让学生既觉得好玩,又能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经过几篇课文的积累,常见字反复训练,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便会非常轻松。经过一、二年级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阅读已经不存在障碍,这给学生的广博阅读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课上识字教学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由于汉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来说是一种抽象符号, 因此对具有一定言语水平但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小学生来说, 字形的学习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汉字数量多,有些汉字笔画繁,结构复杂,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确实困难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加快识字速度。

课上识字学会想象、总结、类比、答疑等精加工学习方法,通过各种活动、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觉得识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

1.想 象方法训练

编故事识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字形编故事识记汉字,如“碧”字的教学可以编成:“王奶奶、白奶奶一起坐在石头上”;很多学生容易把“游”右边的部分写成反文旁,为了使学生牢固记忆,我给她们编成“一个姓方的小子,带了一顶帽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样一个小故事,大大提高了这个字的准确率,几乎没有学生再出错。

编儿歌识字:“戴,土字头,一横长,有田好,共产党,挎大刀。”“美,王大妈手一叉,头上戴着两朵花。”“春”字被解释成“三人去看日”看“手放在眼睛上 ,下面是目。”

对联识字教学:可以利用合字联、拆字联、偏旁巧对帮助识记汉字,如“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帮助记忆鸿和蚕。要学生养成边写边动脑筋想的好习惯, 学会联想和想象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汉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2. 类 比 、总结 、联想方法的训练

在学习课文时,从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出发,根据汉字构形的特点,进行字理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在教到“坐”和“座”时,学生经常弄混。“坐”字是会意字,指两人坐在(土)地上,因为古时候人们习惯坐在地上,坐着的时候姿势是两膝着地,臀部压坐在脚后跟上。所以“坐”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人的坐姿。它相对于“走”来说是表静态,所以引申为房屋位置的“坐落”,对别人的成败采取静态的“坐观”等静态的意思。而“座”是汉代以后创造出来的会意字,表示“坐具”。座位、座右铭、座上客的“座”,都是坐具的意思,从词性上看是名词。从“坐具”的意思引申出器物的“托”这一层意思,如“瓶座”“炉坐”“楼座”等词 ,后来又从器物的“托” 引申为器物的一个量词,如“一座台灯”、“一座建筑物”等。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不仅蕴含着汉字形体演变的文化,而且可以从中读出我们祖先有关于坐姿的文化。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字的形与义之间的联系。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小学生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这时学生的模仿性强,有些知识是他们通过对教师和同伴的学习活动的模仿获取的。

如在教到美字时告知学生“美:头上插着羽毛,身上画着花纹的人”;“笔,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通过实物演示,可以拿一支毛笔,让孩子体会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依据字理识字析词,进行形近字比较识字,如“辫与瓣”抓住“纟和瓜”予以区分,溯源析解并辅以画图和实物演示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对汉字学习的产生浓厚兴趣。

对于“幸、辛”形近字的区分,可以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跟学生一起分析,“幸,古代人觉得有土有钱就幸福”;“立,站立十分钟很辛苦”。慢慢引导孩子去发现,寻找规律,进行类比和总结,并进行联想和想象,产生自主探究汉字的兴趣。

三、阅读后写字

识字是通过视觉通道进行信息的输入过程, 而写字既是学生帮助记忆汉字的行为的外化, 更是激发头脑中已识得的汉字并进行输出的过程,识字是写字的基础和前提,写字又是对识字的强化和巩固,二者相辅相成,需要正确把握课堂中让学生识字与写字的步骤与节奏。

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关系密切,只有动手写,才能加深对字形的印象。根据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理论,学生在学习到新知识后,要及时进行强化和巩固,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当堂巩固所学的生字,使学生养成边写边动脑筋想的好习惯,做到动手写一个字,心里就能想到这个字的读音,并能够组词 ,如写“同学 ”的“同”字 ,防止字形 与字音、字义脱钩;如“生”和“升”、“有”和“友”的区别,可以通过组词,造句记忆。

汉字的书写要做到美观, 在书写时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笔画的位置,教给老师或者同学,让他们做小老师,把学习汉字的书写看成是有意义的。对自己写的字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且在学过之后,再利用“放电影”的方法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一遍,然后教给其他人。

四、课外阅读识字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多渠道识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广告牌上汉字,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养成留心观察,并把学到的汉字记在随身携带的“识字绘本”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绘本故事集, 用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奇妙的想象和令人惊讶的创造。每周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打五角星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比赛,互相考一考,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充实,学得有成就感。

篇9:探寻学习策略 促进自主识字

一、规律为先,促“举一反三”

低年级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同时又以直观形象的认知为主,所以越是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学生越容易把握,且能触类旁通。识字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识字规律的引导,促进学习的迁移,实现“举一反三”。

1. 寻根溯源。

汉字部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掌握常见汉字部首的音形义,就容易批量理解和识记含有这些部首的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分属117个部首系统,其中84字是部首字。各版本教材第一学段识字量基本涵盖了这300字,其中80%安排在一年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表,抓住一些基本字,寻根溯源,借助汉字的构字原理,由“部首字”衍生出“字族”,以“母体字”带出一系列的“子体字”,把一个字的学习,演变为一串字的学习,以促进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基本知识。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象形字“月”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月”字和小篆“”,再出示“肉”字和小篆“”,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通俗讲解字形演变情况,使学生知道小篆的“月”“肉”两字形近,到楷书变成了同形偏旁。带有“月”旁的字有些表示月亮、光亮等义,还有些跟人的身体有关,表示身体器官,称作“肉月旁”。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举字说明,学生就会举出“脸、脑、肩、胸、背、腿、脚”等,虽然本学段还不要求教这些生字,但教师顺势导学,学生轻松地初识了这些字,为将来识记“月肉旁”的字打下扎实的基础。再如,学习“玉”字时,教师告诉学生“玉”字的含义,“玉”作偏旁时写为“”,作左偏旁时下面的一横写成斜提,称为“斜玉旁”。含斜玉旁的字大多与玉,以及珍贵、美好等义有关。然后让学生找出带“”旁的字并组词,运用这样的字理分析比较,学生不但学得多,学得快,还能有效地解决因字形混淆而写错别字的问题。当然,此类方法仅限于字理明显的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太短,如果讲述太多相关的字理,就显得枯燥无味,兴趣点就会转移或下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择其优者而用,对那些字理模糊、复杂的字不勉强谈字理,以免适得其反。

2. 加减添换。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偏旁部首的含义和一些独体字的知识,以及部分汉字构字方法后,应着重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兼容并蓄各种识字方法,简化识记的心理过程,进一步掌握汉字识记规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汉字中的独体字大都是由“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八种基本笔画相组合,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就成了形态各异的汉字,如,日——目、由、甲、申、电、田。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寻根溯源法”与“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换一换”的方法有机结合。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汉字变成一幅幅图画,分解降低理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难度,再让学生在基本笔画的加、减及变化中进行对比。这种做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学生自主识字就容易得多了。

另一方面,所有的合体字都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很多汉字加个偏旁或换个偏旁就成了另一个字。教师要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他们把生字拆分再组合,组合再拆分,在联系、比较中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这种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生字的方法很容易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降低识字的难度。教师要是再深入些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有这种偏旁变化,如:因——烟、娘——粮、跳——兆,就能解决这些字在音、形、义上容易混淆的问题,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学生自由选择“加减添换”的方法识记生字,既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又有助于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可谓一举多得。

3. 趣味识记。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将“字理分析法”同儿歌、谜语等趣味识字法相结合,既能科学地解析汉字,又能提高儿童识字兴趣,促进识字能力的形成。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是一首儿歌:“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在儿歌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认识区分“泡”“饱”“跑”“抱”“袍”“炮”6个形近字,初步懂得形声字的特点。学生把儿歌读得朗朗上口之后,教师再出示“浇、烧、晓、跷、绕”等形近字,点拨学生迁移方法编儿歌,经过教师的示范启发,学生纷纷发言,最后编成“有水把花浇,有火把柴烧,有日见分晓,有足踩高跷,有丝把线绕”的儿歌。这样创编儿歌,学生在趣味十足中辨清字形,明白字义,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到了自主识字时,就有可能去尝试运用。

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是根据会意字“众”“秋”和形声字“请、情、情、清”编成的三则谜语,教师可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猜一猜,编一编”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让学生明白字谜跟汉字的音、形、义关系密切,然后引导学生按汉字结构规律、字义试编字谜。联想的翅膀一打开,学生的创意就如星火绽放,如有的学生把“看”编为“手高眼低”,也有学生将“闭”编为“才进去就关门”,还有学生将“妈”编为“女子拉着马,娃娃都爱她,从小学说话,张口先喊她”。学生动脑筋编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联想,发展学生的认知、迁移和创造能力。

运用儿歌、谜语等趣味识字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汉字自身的规律和识记方法,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自主识字能力。

二、实践为重,倡“识用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特别要注意“两个结合”。

1. 识字与生活环境相结合。

把识字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接触汉字、认识汉字,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新生入学,对什么事物都很好奇,教师在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名言、展报的同时引导识字,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天天都能和它们见面,识字的内驱力将大为增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写上自己的姓名贴在课桌右上角,鼓励他们课间去“串门”,结识新朋友;让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发放作业本,巩固认识组内同学的名字。有了这种识字的原动力,学生还会主动给家中其他生活用品贴上自己制作的标签。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主认识了许多字,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 识字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刚入学的小孩子大都认识“男”“女”“卫生间”这些字;看过动画片《葫芦娃》的孩子,对“葫芦娃”三个字都能无师自通;会下象棋的孩子大多认得“将、士、相、车、马、炮”。这些都说明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天地。为此,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识字用字。低年段的学生学习完汉语拼音之后,完全可以借助拼音和已掌握的汉字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利用学生急于进入阅读的期待心理,每天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学生反复指读,读熟读顺,增加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对一部分高频出现的汉字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识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应积极调动家长带领孩子在实践中识字。比如,带孩子逛超市的同时教孩子认识食品和玩具包装上的名称;指导孩子收集食品、用品包装上漂亮的名称和商标,剪剪、贴贴、弄成“识字剪贴册”;和孩子共同制作各种剪报、节日(生日)卡片、写祝福语送给亲戚朋友。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各种活动和游戏(识字扑克、摘果子、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主动识字的进展情况,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主识字的成果;在学生的笔头作业(造句、写话)中,发现学生能用上课外自学到的汉字,教师要及时给予赞赏,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喜悦,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识记汉字的意识,促进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

三、档案为辅,增“内在动力”

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内驱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识字档案袋,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识字学习的资料和作品收集在一起,自觉与同学交流识字成果,感受到自身和他人在识字方面的发展变化,激励学生去取得更多的收获,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

1. 识字资料分类。

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把认识的字制成多种多样的“识字卡”:课内识字卡、动画识字卡、阅读识字卡、比较识字卡等,并指导学生分类存放于档案袋。针对学生认识生字过程中出现的遗忘、添漏笔画,形近字、同音字混淆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纠错卡”,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写错的、读错或用错的生字及时记录下来制成“纠错卡”。平时结合开展“啄木鸟”活动,引导学生在课余留心观察广告标牌、店铺名称或食品包装等,把看到的不规范字也纳入“纠错卡”,存入档案袋。课余时间翻翻看看,提醒自己注意易错汉字的正确书写。还可以制作“星级评价卡”,定期把自己课外新认识的字(或写或剪贴)填入评价卡的“新朋友”一栏,再分别请同学、教师、家长做星级评价。制作各种“识字卡”,分类存放,既是加强识记、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过程。

2. 成果展示交流。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为一个发现者和成功者。识字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中,教师要创建激励性展示的平台,通过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收集的动机与使用的积极性。如,“纠错卡”展示墙、“识字剪报”展示墙及各类“识字乐园”展示墙,让学生把收集的识字内容通过这些地方展示出来。在班级中开展评评“识字大王”“阅读状元”“认字啄木鸟”等活动。得到肯定的学生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识字动力不断增强,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识记汉字,做课内外识字的有心人。

总之,学习策略的形成是动态的过程,学生在识字时会尝试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分析和反思不同方法、策略的使用效果,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筛选,以逐步建立更适合自己个体的识字策略。同时,教师要适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教与学相互促进,让学生真正承继自觉性的学习规则基因,形成更有效的识字策略,为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识字教学要讲究策略

花园实小:黄小英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很重,就拿现在的二年级来说,每篇课文的二类字(会认字)在14-16个,一类字在7-8个,加起来少的有20个,多的则达24、25个。二类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类字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组词,会运用。所以每篇课文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基本上要用两节到两节多课,才能完成识字和写字任务。在教学中自己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识字、写字教学的方法,供大家探讨。

一、读准字音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便把本课的生词全部出示在黑板上(因字不离词,所以每次板书,我总是先板书生词)。出示的过程中,我把本课的生字用彩色粉笔写得大大的,把不是本课生字的字用白色粉笔写得较小一些,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生字自由拼读一次,接着是同桌相互检查看字音读准没有,如果发现同桌没读准就及时指出并帮助纠正,然后抽查认读情况,一般是抽那些认字有困难的同学来读,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一次,读错了大家教他读一次(这着是跟左老师学的)。学生能把词读准的基础上,我再檫掉白色粉笔写的汉字,留下彩色的生字分组开火车认读,有时是单轨列车,学生一个一个地读,读对一个得十分,读错一个扣10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小组。这一步骤孩子们非常喜欢,积极性很高,有了比赛就让枯燥的识字变得非常有趣,同时也可以检查到每一个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有时侯我也采用双轨列车,就是一排一排地读,也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这比单轨列车更具挑战,因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同桌两人配合好,整齐地读出字音,如果读不整齐也不得分,这样让那些精力不集中的孩子就没了可乘之机,每次看到孩子们集中精力,小脸涨得通红的样子,我在那里暗暗窃喜。这样采用不同的方式认读几次,孩子们已基本掌握生字的读音。这时,我再让孩子把生字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同音字找出来加以区别,并重点强调这些字的读音,在强调这些字的读音时,我故意重重地说:这些字的读音要读得“字正腔圆”,要把音发到位可不容易。这样激将一下,孩子们就会特别注意每个字的发音,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一不小心,他们又上当了,呵呵。这样这些难读,易混淆的字音,孩子们也能很好地掌握了。

二、认清字形

孩子们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记住字形。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孩子们看着黑板上的生字默记字形,我会提醒大家,用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记忆。我们已经学过很多记字方法,如: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这些办法既巩固了旧字又记住了新字,还有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猜谜语,编儿歌等识字方法。这一环节一定要学生不出声音,要仔细看清楚,要静下心来思考最好的办法,而且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因为呆会交流时,一个孩子说记字方法,另一个孩子来猜,猜出来的人和说方法的人都有奖票,如果先说出来了呆会就不会请那位同学,孩子们可不愿意失去得奖票的机会。于是在孩子们交流时,我经常会听到非常精彩的答案,如:十快金子(针),头上带帽子(买),几块木头(机),卷子被包围了(圈),僵尸穿上了魔法衣在吃草(展),太阳毕业了(显),下雨的时候吃包子(雹),人在喝奶昔(借),又见面了(观),北极熊吃禾苗(乘),太阳在西边(晒),房子着火了(灾),风把票子吹走了(飘)等等。孩子们也特别喜欢这一环节,每个孩子都想把自己的办法讲出来让别人猜一猜,听的孩子也都特别认真,谁都想让老师第一个抽,因为答出来就会有奖票。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室里就会特别安静,根本不用老师干涉纪律。如果别人猜不出答案,最后就得由他自己来公布答案,这时孩子的脸上就会流露出胜利的笑容,好象在说:看,我总把你们难住了吧!然后洋洋得意地说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这一方法孩子们就能牢牢地记住字形。

三、规范写字

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马上指导学生写字。写字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模仿,练习。我先让孩子们看到课后田字格的生字,把本课要写的字读一次,再找出左右、上下、独体结构的字分类朗读。把同一结构的字让孩子统一观察,有什么发现。如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偏旁写得窄一点,另一部分写得宽一点),也有右窄左宽和左右相当的情况。接着争对每一个字找主笔,比如“刚”的主笔学生一下就找出来是“亅”,学了书法的卢玉隆还会告诉大家这一笔最靠上和最靠下,写的时候要写长一些。再如“机”的主笔是“丨”,刘正天也学了书法,他会告诉大家这叫垂露竖,起笔和收笔都要注意顿笔,我不由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学了书法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好多你们的专业术语,老师也要拜你们为师呢,听得他俩脸上乐开了花。除了找主笔,我还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观察字的哪一笔落在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或是横竖中线的交叉点上,这样孩子们能更好地掌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字的肩胛结构。然后让孩子们描红,在描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写字姿势的提醒,做到三个一“头正身直两脚平, 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后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钻。”,描了以后再学着刚才描的样子仿写两个,写完后自我欣赏,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跟书上的字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再进行修改。也可以给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带上花环(在最漂亮的字外边圈波浪环或画上小花瓣)。然后在同桌或前后同学互相欣赏,我也巡查出写得最好的孩子,给他带上高帽子,表扬他就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写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字也越来越规范,越工整。

上一篇:谈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下一篇:【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