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汇报

2024-04-20

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汇报(精选2篇)

篇1: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汇报

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

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汾西县委 汾西县人民政府(2012年7月 日)

尊敬的石组长,尊敬的巡视组各位领导:

首先,向石组长及巡视四组各位领导莅临汾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情况

土地矿产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对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汾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把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利用作为保障改善民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基本国策,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了土地利用和矿产 生产秩序,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市政府下达我县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为:耕地保有量39.63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9.93万亩。为切实保护耕地,坚守土地红线,我们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一是强化领导,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成立了汾西县耕地保护领导组,为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明确责任,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推行和完善党政领导任期耕地保护责任制,明确县、乡、村三级耕地管护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责任考核制、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等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耕地保护管理制度。四是严格执行非农建设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用地单位报批用地前必须先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如用地单位无法自行补充耕地,必须足额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县政府组织,专款专用于补充耕地;对新补充的耕地,由市直国土部门从耕地面积、耕作层厚度、平整度、土壤质地及浇灌、交通等方面严格验收把关,确保补充 耕地与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近五年来累计报批用地项目42宗,批准占用耕地646.3亩,实际完成补充耕地4809亩;其中义务补充耕地2284亩,完成补充任务2525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二)破解用地难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近年新上工程项目多、用地指标少、用地缺口大的问题,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多措并举,在用好用活政策上下功夫,积极破解用地难题。一是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对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审核,科学确定项目占地面积,努力提高用地效率,节约用地指标。二是科学规划,编制了《汾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规划安排审批供地,坚决杜绝乱批乱建行为。三是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治,坚持按照上级分解下达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治,通过开发造地,缓解用地压力。近五年共完成省、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四项,总投资2883.03万元,新增耕地面积366.86公顷,改善中低产田366.54公顷。四是实行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利用,根据全市《建设用地复垦整合试行办法》,本着谁使用、谁复垦的原则,解决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 的用地问题。五是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实施关闭废弃工矿地复垦,争取市级周转用地指标,解决城镇范围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六是积极开展用地调剂,对近年来批而未征(供)的用地进行调剂,解决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七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集体土地征用、破产企业土地收购、臵换等方式,安排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今年,汾西县第一批次建设用地(共六个项目48.3亩),已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霍永高速东段建设项目用地300.8949公顷,已上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中部引黄工程、日产18万立方地下煤气、石膏加工、高科耐火材料,保障性住房五个建设项目用地正在审办当中。

(三)简化审批许可,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在矿产及土地审批中,我们贯彻保障发展的宗旨。坚持快捷运作,积极支持经济社会建设。一是精减审批事项,矿产及土地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7项减少到9项。二是简化流程、缩短时限,对属县政府审批的用地报批事项,资料齐全即受即办,资料不全的督促完善尽快办理;对需上报省、市审批的,要求缩短初审时间及时上报。三是跟踪服务、协调办理,对各类审批及上报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并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切 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树立廉洁、为民、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

(四)加强资源管理,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2009年以来,按照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要求,我们大力开展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连续作战,协商洽谈,促成了煤矿交易协议的全部签订,将原有21座有证煤矿由山西煤销集团公司整体打包整合,规划建设5座大型煤矿,年产能345万吨。截止目前,巨同塬120万吨、巨开元90万吨大矿井基建项目顺利推进。煤矿企业的顺利兼并重组整合,为全县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县共有矿山企业23座,其中,省级发证6座(煤矿5座、铁矿1座),市级发证8座(石灰岩7座、石膏1座),县级发证9座(砖瓦粘土)。

(五)严格执法监察,规范土地矿产秩序。我县矿产资源埋藏浅、易开采,点多面广,风化煤、露头煤分布全县,这样一种易于开采的客观条件给非法开采提供了便利,致使非法采矿一度泛滥,打击非法采矿成为全县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打击违法采矿工作的要求和 部署,把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凌厉态势,持续不断地推进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副职包乡镇,纪检、公安、检察、法院齐参战,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二是重心前臵关口前移,强化一线执法队伍建设,保障经费、保障装备、保障力量。三是严密组织、严防死堵,按照监控责任制要求,绘制了《打击非法采矿监控图》,对非法矿点实行24小时监控;同时,县执法大队、流动稽查分队及武装应急分队,在公路沿线要塞巡回检查,查扣非法营运矿产品车辆,点线结合,有效遏制了非法采矿行为。四是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除日常巡查监管外,我们根据形势需要,对非法采矿采取集中整治,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风暴”行动、“春雷”行动、“雷霆”行动、“百日千人”行动、“边界”行动、“拔钉子”行动等6次大型的整治和打击活动,坚持召开打击非法采矿周例会,在全县营造了打击非法开采的浓厚工作氛围,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和打击态势,推进了全县矿业生产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全县非法采矿窝点2009年2100余处,到2010年减少到356处,2011 年底基本处于灭绝状态。仅2011年,全县出动巡查爆破人员28900人次,动用挖掘机、装载机1700余台次,重新炸毁填埋非法矿点984处次;抓捕非法盗采国家资源涉案人员298人,其中,刑事拘留70人,判刑33人;责任追究违规违纪、失职渎职党员干部10案20人。在坚持不懈打击非法开采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执法监察,严厉查处滥占乱用土地和破坏耕地行为,开展联合执法,既查事、又查人。2010年以来,查处违法用地5宗,拆除违法占地2宗建筑,收回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收缴罚款50余万元;追究土地违法责任人3人,刑事追究1人,有力促进了全县用地管理秩序的好转。

(六)保障改善民生,狠抓地质灾害防治。我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加上近几年的私挖滥采,形成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安全问题较多,是威胁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此,我们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出台了《汾西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汾西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适时组织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卡。二是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建立相关 工作制度,配备电脑等设备,建立健全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预警系统,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三是编制了《汾西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今年四月由县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四是每年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加强预测,设立警示标志,确定监测人。五是与气象部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逐步完善。六是加强宣传培训,经常性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提高群众防灾意识能力。七是落实防灾制度和应急物质供应保障,遇有险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施行救灾,减少灾害损失。

二、项目落地工作情况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落地年”,按照省市关于开展“项目落地年”相关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进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突出位臵,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制定措施、积极推进,重大签约、落地项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我县计划签约重大项目8项,其中,签约项目中计划落地项目7项,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年初计划的重大签约、落地项目顺利实 施,我县成立了重大项目对口推进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毛跟云兼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段惠刚,副县长武耀忠、乔建平同志兼任,吸收县发改、财政、城建、国土、环保、经信等单位一把手为工作组成员。成立了重大签约、落地项目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重大签约落地项目有关工作。明确了重大签约、落地项目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计划,建立了《重大签约、落地项目档案》,健全了重大签约、落地项目管理制度,实行了重大签约、落地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单位对口推进制、项目专人负责制和考评考绩制;每月召开一次重大签约、落地项目例会,听取有关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月召开一次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处理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使重大签约、落地项目建设与包联领导、对口推进单位等有关部门紧密挂钩,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6月12日,召开了汾西县重点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项目落地工作的开展。

(二)目前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8项重大项目全部签约,7项计划落地 项目有了积极进展。

1、年产30万吨矾土基均质合成材料及20万吨高端铝质耐火材料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山西国际电力高科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投资8.6亿元,项目负责人高峰,项目责任领导是县委常委、副县长段惠刚,对口推进部门是县发改局。该项目已于2011年经省发改委立项备案,在我县注册公司,开设账户,国地两税法人代码全部登记注册,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并在县城租赁了办公场所,组建了办公机构,派调专门人员在汾西常驻开展工作。目前,项目区打孔钻探、资源初查和工程设计全部完成,项目选址确定,采矿权和用地审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申报国土厅和省政府,省国土厅已同意,待省政府批复后即可进入出让程序。2、100万吨低品位硫铁矿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为唐山恒达工贸有限公司,责任人张建荣,项目责任领导是政府副县长武耀忠,项目对口推进部门是县发改局,项目建设地点为勍香镇、对竹镇。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立项备案,今年4月份市政府岳市长委托杨市长组织发改、经信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了论证。目前,公司已完成公司 注册,账户设立,进行了国地两税登记,在县城租赁了办公场所,设立了办事机构,派调专门人员开展前期工作。土地选址已确定,工程设计全部完成,和山西省三勘院签定了资源整装勘查协议,采矿权及项目用地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申报国土厅和省政府批复,进入环评阶段。

3、煤矿资源整合大矿井基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5.2亿元,投资3.9亿元,由山西省煤销集团临汾分公司建设,项目负责人杨晋,项目责任领导是政府副县长武耀忠,项目对口推进部门是县煤炭局。目前,巨同源120万吨矿井基建项目已具备全面开工条件,巨开元90万吨矿井基建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年底可开工建设。

4、石膏加工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项目建设单位为汾西县永坤矿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安玲,项目责任领导是政府副县长武耀忠,对口推进部门是县商信局。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落实了采矿权,矿区公路开工建设,石膏加工厂进入选址和土地批复阶段。

5、风能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设单位华锐风电科技集团、山西国电福光公司,项目 责任领导是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段惠刚,对口推进协调部门是县发改局。项目已于2011年9月和12月投资450万元在我县邢家要、和平等6个乡镇建设9个60米高测风塔进行风力测试,正在收集编制压矿、国防、文物、森林保护等有关数据资料,待测风数据齐全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发改委批准。从目前测试情况看,邢家要、和平、僧念三个测风点风力测试稳定。

6、煤炭地下气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建设地点和平镇,责任领导政府副县长武耀忠,对口推进协调部门国土资源局。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项目选址、正在申报采矿权和用地审批。

7、天然气利用项目。项目总投资1.88亿元,项目建设单位华锐风电科技集团和山西国电福光公司,建设地点汾西县城,责任领导政府副县长武耀忠,对口推进协调部门经信局。该项目已经县人民政府授权独家经营管理天然气业务,并与项目单位签订了经营合作协议。目前,正在进行主管道设计规划,并与我县永祥燃气有限公司协商洽谈兼并收购永祥燃气公司的灌装CNG天然气,已开工建设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全长56公里的管道天然气,待高科耐火材料项目落地 后,将根据项目用气量开始实施。

8、煤炭清洁综合利用(IGCC)项目。项目建设单位 山西国际电力集团,目前,正在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总的来看,我县重大签约、落地项目推进顺利、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一是资源配臵问题;二是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受资源和土地审批周期较长的影响,资源和土地成了项目落地开工的主要瓶颈。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县重大签约、落地项目的整体推进,直接影响我县重大签约、落地项目计划的全面完成,恳请省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确保我县重大签约、落地项目顺利推进。

石组长、常组长、巡视组各位领导,虽然我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天石组长和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巡视指导,问诊把脉,支持帮助,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借这次巡视东风,按照各位领导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我县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祝各位领导在汾西工作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篇2:汾西县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项目落地汇报

1 我市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我市北安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西麓, 地处松嫩平原的边缘地带, 东与克东、拜泉接壤, 南与海伦隔通肯河相望, 北与世界著名火山自然风景区五大连池毗邻, 地理坐标在东经126°16'~127°53'、北纬47°53'~48°33'之间。是黑龙江北部地区区域性铁路、公路的枢纽, 全市总面积7194平方公里, 总人口48万人, 辖9个乡镇。

2 我市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与高强度开发土地, 在区域性系统的发展过程中, 我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耕地、林地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退化, 局部塌陷、开裂, 水污染、土壤恶化等, 导致土地生态平衡的失调, 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具体问题如下:

2.1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存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区域主要为境内通肯河沿线。近年来 (自1997年始) , 由于大量无序的河道采砂, 不仅造成了矿业秩序的混乱, 国家资产的流失, 而且在资源灭失的同时, 造成人为侵蚀河岸林地、农田的现象。河道的采砂降低了河床, 使得本来近乎干涸的河流水位进一步下降;沿岸的林地、耕地植被遭到破坏, 剩下粒度不等的卵石, 降低了土地的效用, 加之汛期水流冲蚀、一年四季的风蚀等作用, 通肯河沿岸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普遍, 问题也日益严重。

2.2 土地破坏十分严重

造成土地破坏的原因既有每年呈递增趋势的大量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又有一定程度的非法占地, 尤其是全石掠夺性的非法采砂现象较严重, 造成了大量的林地破坏、耕地损毁、荒山植被遭到破坏, 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2.3 土地退化仍在加速

为了经济的短期利益, 大量的非法占地和非法采砂, 破坏了土地资源, 使地表失去了覆盖层和有机质层, 土地出现了退化现象。由于裸露地表, 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 在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大气环流的作用下, 沙尘暴发生的次数在不断增加, 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同时, 在长期的土地利用中, 由于不注重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利用重用轻养, 粗放经营, 使地力下降。

2.4 土地污染有增无减

土地污染分为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我县主要种植作物为薯类,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甘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地膜残留对土壤的危害呈加剧态势;加上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地膜, 导致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受破坏, 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利用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3.1 土地利用规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县在开垦拓荒力度增大的同时, 也占用了大量的未利用地或农用地用于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我县土地利用规模增加了, 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达到的, 破坏了原始植被和生态平衡, 会导致地表覆被破坏, 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循环难以持续, 受到风沙侵袭, 土壤养分含量大大下降, 也从小的方面影响了土地的经济产出和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 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北安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对全县1967.67土地进行土地整理, 可新增耕地635.7。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生态的修复和改善大有裨益。我县的土地开发整理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包括扩大和稳定了绿化面积、改善了土地的生产性能、改善了小气候条件和增强了环境的人口承载力。但是, 日趋扩大的土地开发整理规模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好影响, 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 使自然环境成为较弱的人工环境。

4 土地生态环境的整治对策

4.1 合理规划土地生态环境系统

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在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基础上, 确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模式。根据土地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利用特点, 通过科学规划, 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有针对性地解决土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互为利用、互为联系的良性循环系统。

4.2 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并举,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一是, 采取措施, 节约资源能源。加强水资源管理, 增强城镇居民节水意识, 鼓励企业利用再生水, 限制超采地下水, 保护地下水资源。二是,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防止新污染源产生,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程。

4.3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是导致土地生态失调的直接原因之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逐步优化农、林、大农业内部用地结构和作物布局, 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结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新调整农林用地, 将不宜耕种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根据的实际, 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 以治理水土流失, 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农业集约化水平, 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各类土地生态系统。

4.4 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

上一篇:高中生远足后感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