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教育

2024-05-19

启智教育(精选6篇)

篇1:启智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早期教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地位。早教行业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到“科学育乐型”,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及有识之士投身到这一朝阳产业中来。时势造英雄,启智灵亲子教育园中国总部应运而生!

点击进入 启智灵亲子教育园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为华夏子孙传授早教育儿知识,使华人后代步入启智灵亲子园”的企业使命,以诚信和创新为本,打造中国个性化早教第一品牌。

启智灵亲子教育园为宝宝早期教育提供科学的专业平台。启智灵资深的研发队伍,潜心研究国际权威理论,以感觉统合理论、亲子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理论、奥尔夫理论、福禄贝尔理论、全脑开发理论为奠基,结合宝宝特点,借助自主研发的种类繁多的启智灵,量身打造个性化课程体系,形成“启智灵亲子教育园”模式。

启智灵亲子教育园深切关注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其实就是爱,就是生活,就是陪孩子玩。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培育智慧、品格、气质、健康与快乐。父母对孩子的直接教育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学校及教师只是父母角色的教育协助者而已。启智灵亲子园除了提供场地、环境及特有研发的启智灵教具给宝宝自由玩耍之外,最主要的是教会家长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教和亲子游戏。

现如今,启智灵亲子教育园已在全国拥有近百家大型亲子园,为数十万家庭父母提供专业系统的早教指导,成为中国早教行业的领航品牌。

篇2:启智教育

学习完李强老师的启智教育视频让我深受启示。作为一名员工,我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以一颗积极上进,负责任的心态面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初入职场不久,我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意志还不够坚定。这让我不免有时候面对工作感到茫然无措,面对困难感到挫败失落。但是李强老师讲,这是职业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上进心,克服内心的消极思想,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首先,工作要勤快。俗话说,勤能补拙,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勤学、勤问、勤干、勤思考,发扬自身优点,弥补自身缺点;其次,工作要专注。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做的事上,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工作要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将爱岗敬业作为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二阶段,启示着我们对待工作要像对待我们努力追求的心上人一样付出奋斗并且无怨无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逃避、退缩,应该以一颗为企业负责,为工作负责,为自己负责的责任心对待工作。首先,要做到敢于担当。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一个人对工作,对事业,敢于负责,敢于担当,这是使命所在,是强烈事业感的表现,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反应;其次,要做到吃苦耐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我们要像珍珠一样承受住工作中的打磨才能也像珍珠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因而,在职场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吃苦,将困难看做是磨练自己的恩师;最后,要做到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绳锯木断,锲而不舍水滴石穿。在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这种坚忍不拔、始终不渝的优良品质,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哪怕是漫长的付出只换来万分之一的收获,也会给我们带来人格上的成长和内心的满足。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已经历经过工作的重重困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变得睿智和成熟。工作不仅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更是我们感受到快乐幸福的源泉。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有认真的心态。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做“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在工作中,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弛于空想,不骜于虚声,就一定能将工作做好;其次,要懂得团结协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知识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是单独依靠自己往往完成不了一项工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擅于团结同事,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适时利用团队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完成工作。最后,要保持激情的心态。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我们的激情实际上像火中的凤凰一样,当老的被焚化时,新的又立刻在它的灰烬中出生。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创造力,不会因为日复一日的工作而沦为平庸之辈,带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涅槃,成就非凡的人生。

篇3:教育重在启智

教师为什么如此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它是教育培养子孙后代的代表, 这是一种非常高尚、令人敬佩的职业。它的职责按韩愈概况的经典说法, 就是“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过去的教育一直是把这六个字作为职业准则的。现在, 我认为, 这六字方针就其主导方面看, 也是对的。但是我看也有不够全面、不够精确之处。我认为, 在六个字之后, 还应加上“启智”二字, 即“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启智, 即是在教育学生时, 老师要尽量启发学生, 使他们敢于独立思考, 有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而且, 只有从小学起就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这一种精神, 才能做到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停止的论点, 悲观的论点, 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过去的教育, 在启智这方面是有很大不足的。依我看, 这与当时封建君主制度, 一言堂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制度窒息和禁锢人们的头脑, 使其思想不得越雷池一步。现在, 民主和思想言论自由的制度, 在我国已逐渐普及, 这种制度为启智教育提供了较好生长的政治土壤。因此, 教育可以并且应该多多启发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考。

篇4:“谬误”的启智教育

关键词:谬误;探究;思维的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谬误”不是坏东西,你看它是多么的生动、诙谐,是多么地令人机智聪明地进行思考,史上有些重要的“谬误”的出现,恰是科学进步,新概念诞生的接生婆,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谬误”摆在同学们面前,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孔子教导为师者对待学生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学生而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谬误”让人匪夷所思:结论是多么的荒谬,而推理又那么合情合理.能否找出错误,是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是否掌握的考验。把“谬误”探究到底,一定会收获多多!

一、数学魔术

1元=100分=(10分) =(0.1元) =0.01元=1分

问题的症结出现在哪里?很好地警示学生单位也要加入运算中去的。

二、“1=2”

假设 且 ,则 ,

可得:

2=1

问题出在等式的两边不能同除以一个为零的数。

三、算术根引出的麻烦

可以证明任何两个数 都相等: .

设 ,则有 ,那么 ,也就是

得到

因此

四、“7=13”

解分式方程 ,左端通分:

化簡:

则有: 即 7=13

“如果两个分式相等而且有相等的分子,则它们也有相等的分母”这一根据是错误的,比如“ ”.

五、证明:

证明:显然 ,两边同乘 ,得 ,也就是 ,

得 即

注: ,不等式两边同乘 ,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六、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

: 的平分线与 的中垂线交于点 ,过点 作 , ,于是 ,所以有 ,又 为 的中 垂线,则 ,

从而

所以

在几何证明中,作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图

形是多么的重要,否则就会陷入误区,其实 的平分线与 的中垂线交点一般不在三角形的内部,图形误导所以才会得出如此荒谬的结果.

七、复数引入的必要性

得 , 代入原式中

把 代入原式中,得到 “3=0”

其实, 并不是方程 的解.在实数范围内,方程 没有解,但在复数范围内有两解;另一方面, 是 的其中一个解, 其实有三个解,只不过另外两个解是复数范围内的,考虑方程 ,容易看出, 的两个复数解正好就是 的两个解,因此 与 同时成立并无矛盾.

注意:一旦引入复数后,这个谬论才有了一个完整而漂亮的解释,这也说明了引入复数概念的必要性.

八、由“0=1”认识不定积分

,从而“0=1”

函数 的不定积分 是指 的原函数全体,若 是 的一个原函数,则有 .

九、

怎么可能呢?这与我们的常理相违背!其实这个无穷级数 的和根本不存在,也就是有限和的运算不能简单照搬到无限和的运算中去,无穷的世界里奇妙无穷,有待我们继续认识和挖掘!

满纸“荒唐言”,却解其中味.谬误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所致,有些谬误的成因也极为复杂且深刻,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篇5:启智教育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排队,有序文明进餐,按时午休,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排队记好前后顺序,不乱拥挤;进餐注意烫伤,按量取食,不浪费。

课时分配:3

第一节 排队

教学过程:

一、告诉学生在集会做操参观就餐等集体活动时必须排队。

二、排队的要求:按大小个排列,以最前面的同学为基准,后面的同学双手平伸前后保持一臂宽的距离,目视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动作要迅速,排队时不能拥挤和说话。列队行走时要保持队形。明白文体委员的口令,会各个方向的转向,齐步走跑步走,做到令行禁止。

三、操场练习,教师示范指导

四、在教室排队,走向操场、饭堂,实际演练

第二节 就餐

教学过程:

一、讲解就餐要求

1、排队进入餐厅,洗手,坐到指定的座位上。

2、按顺序领餐,不争抢不挑拣。

3、就餐时不打闹说笑,防止噎食,烫伤。

4、按量取食,不挑食,不浪费。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卫生。

6、就餐完毕餐具放到指定位置。

二、到餐厅实地演练,认识自己的位置,知道领饭处,水管,垃圾桶餐具回收处。

三、就餐时现场指导。

第三节 午休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午休的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二、告知午休的时间。

三、午休要求:

1、按时进入寝室午休,按时起床上课。

2、午休时不说笑打闹。

3、鞋子,衣物,洗漱用具摆放整齐。

4、不动寝室的电器和插头。

5、爱护公物。

6、保持卫生。

篇6:启智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所以智障和听障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包含多种残疾类型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设怎样的信息技术环境才是适合特殊学生的?怎样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发挥作用?是我们在信息化工作中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顺德启智学校是一所由顺德区政府主办的,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和听障儿童为主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建于1999年,占地50亩,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目前由在校学生291人,其中智障学生为252人,占83%,听障学生为29人,占17%。自建校以来,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在9年的时间里,从特殊儿童的“特”入手,开发出了适合中重度智障儿童的人性化课程,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教育人性化,生活教育化”的办学特色。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信息化的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臵上。为此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主管教育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教导处主管电教工作的主任、总务主任、电教员及各学科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经过几年的探索。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信息技术使用创新的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5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方面学校已经建成7间图形操作教室,多媒体教室21间,网络教室2间,综合电教(会议报告厅)2间,数字化图书馆1间,电视教学演播系统1套,远程学习交流平台1套。配备电脑180 台,其中学生用机125台,生机比达到2.4:1,教 1

师人均1台电脑可以独立上网。购臵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6台,照相机2台,DVD 15台。建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门软件开发设备,可以实现音像的剪辑、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根据聋人的需要还建立了亲子同训室和个别训练室,配备了专门的多媒体训练设备。这些设备的配臵,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二)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经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并准备在2008年建成班级网页,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班级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校内网络共享信息已经达到音频、视频、文字、图象、课件5大类,400 G。内网于1999年建成,外网于2000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实现了10M光纤连接,目前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主干1000M,桌面100M,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信息化的时代需要老师具有信息的理解力,信息的选择力,信息的批判力,信息的收集力,信息的处理力,信息的生成力和信息的传递力。为此,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INTERNET与校园网的使用;

(3)电教基本设备的操作(4)数码设备的操作技术;(5)网页制作技术;(6)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应用。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使用校园网络和外网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08年9月,100%老师通过上级组织的初级计算机考试,10%的老师通过了高级考试。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潮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启聪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率已经70%,100%的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近三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比赛 3 次,11 人次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比赛中获奖。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突破。根据最新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我校两部均已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启聪部平均开课达到 140节/学年,超过要求102节每学年的基本要求,启智部平均每班每学期达到210节,也已超出了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足量开设,为特殊孩子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打开了一条通道,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了帮助。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启智部教学开发了触摸屏为平台的图形操作课程,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历年的高度整合。

(五)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探索。主要开展了两项课题研究,一项是佛山市级立项的人性化课程下的图形操作课程子课题研究;另一项是参与了国家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子课题的研究,此研究正在实验阶段。

二、教育信息化实践运用的特色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教育的难题,提高教育的效益,始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我校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从特殊儿童的特点出发,以人性化课程为基础,着力探索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特殊儿童的特殊问题,形成了两个特色:一是开发了图形操作课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合二为一的高度整合状态;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特殊学生的特有问题,形成了系列的做法。

(一)从特殊儿童的“特”出发,研究开发出图形操作技术平台,让信息技术真正帮助智障儿童有效学习。

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中度智障儿童处于具体动作思维阶段,这就决定我们的课程内容一定是学生可操作的,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去把握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与华南师大王志超教授合作,于2003年共同开发了图形操作课程。图形操作课程是人性化课程中的发展类课程,是智力落后儿童在建立初步人性后为获得生存必须的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它的实质是:以电脑为教学载体,让学生通过手指点击、拖拉触摸屏等方式,对电脑软件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操作,电脑即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反馈,让智障儿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做到“手动、嘴动、眼动”,最终达到“脑动”的目的。

这一课程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课程理念充分结合,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与的高度融合,在教学模式上真正实现了人机互动。由于图形操作课程在内容设计和操作技术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图形操作课程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经过几年的教学,学生认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以2007学年第二学期图形操作学习为例,学生学习的图片总数达到896 图片识记率达到92%。,识字率达到20%。

(二)运用信息技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享受文明成果。

1、培养智障儿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增强了融入社会的能力。由于智力发展上的缺陷,智障儿童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存在困难,在智障儿童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我们侧重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让学生懂得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术,形成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架设起智障孩子和现代信息社会联系的桥梁。

2、运用网络技术帮助听障儿童了解社会,信任社会、适应社会。主要形成了如下做法:

(1)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学校在每间教师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冲浪”,与学生一起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启聪部学生在老师组织下在网上跟踪关注了整个地震的救灾过程,高年级学生还主动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对低年级同学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学生了解了社会信息,开阔了视野,在老师的引导下,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2)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QQ、MSN已经是现代年轻人沟通感情、交流、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些网络沟通方式轻松、快捷、隐私的特点,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量运用。目前,80%的听障学生都有网络寻呼号码,所有班主任都是自己班学生的“网友”,平时老师会在网上通过聊天与学生增进感情,及时引导学生的不良倾向,遇到问题时对于不方便当面沟通的问题,老师会用网络来疏导。

(3)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训练学生书面语言。聋人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以往老师只能通过课堂这个途径来训练学生,但由于形式比较枯燥,学生不愿意学习,效果不佳。但我们发现所有聋人都喜欢用即时通信方式来沟通,于是,便主动将此技术运用于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方面。现在我们提倡每天至少有1个小时在网上与学生进行语言久留,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三)发挥网络优势,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了教师在学习和交流时的渠道相对狭窄。另外,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教师专业的提升需要不断从教学案例中学习,为了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具体做法是:

1、共享教学设计。所有老师在上课前将课堂教学设计上传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设计实时共享,一方面可以做到对课堂教学的监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共享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将反思的发布到校园网络上,老师可以通过网络高效地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交流,发布个人意见,也可以在课后就每个老师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交流。

3、共享教学案例。学校定期收集各类课的教学录象,发布在网络上,供老师观摩学习,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

(四)利用网络建立国际联系。为了让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我校通过网络与英国特殊教育学校Bettridge School开展学术交流,与英国心理学专家Ian Smythe博士合作开展聋童认知方面的实验研究。

三、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设想

(一)建立信息技术的管理机制,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保证先进的技术能及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

(二)实现学校政务管理数字化。未来三年的设想是学校所有管理均实现数字化,做到管理信息均能采用数据库管理,信息传输都能运用政务网,教师人人都能、喜欢用网络办公。

(三)建立与课程配套,适合智障儿童特点的多媒体资源库。目前学校多媒体资源数量多,但管理不够完善,高质量与教学切合度高的多媒体资源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未来三年要建立四个库: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课件资源库;与教育配套多媒体素材库;用于教学研究的科研素材库;教师教育个案库。

(四)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目前教师虽然都已经达到了初级,并能自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还有部分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层次还很低,未来三年内学校将对老师进行课件制作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运用技术的培训,以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指标,争取100%老师都能达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启智教育】相关文章:

启智教育范文05-17

启智部主题教育活动08-23

艺博家庭教育青少年启智训练营04-14

启智课堂05-14

启智灵范文05-15

启智学校范文05-17

佛山启智学校04-17

经典启智故事04-27

启智行通稿06-02

读书启智阅读人生06-27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复习题b下一篇:工学院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及对团委学生会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