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2024-04-11

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共8篇)

篇1: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共有8名学生。一名学生属自闭症类别,两名学生属智障+多动类别,六名学生属智障类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障碍,行为怪异,交往困难。经过一学期康复、训练,儿童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在以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教材:

以人教版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一年级上)为参考,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关教学内容,其中以语言训练,认知理解和认知表达为重点。本学期开始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各科教学目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体育――给儿童提供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帮助儿童抑制或调节感觉信息。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效的反应,最终目标是提高儿童的组织、学习、集中注意等能力。

教学计划:

(一)语文――能准确认读和书写汉语拼音字母,会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20个常用独体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不要求书面组词造句;掌握字形结构中最基础的11个笔画名称和五个笔顺规则;学会用铅笔写字,掌握正确地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能在四线三格和田字格中书写汉语拼音和汉字;借助图意理解课文。

(二)体育――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运动项目为儿童提供可以自己玩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快乐。并同语言训练、行为矫正相结合起来,使儿童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会逐步发展,身体各部分的相互协调性加强,改善儿童情绪急躁、胆小等问题;逐步发展儿童语言和矫正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孤独症的特有行为。

四、教学措施 :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说话练习,要求学生勇于表达,声音洪亮,,发音正确。

3、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认知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会使用部分常用的生活用品。

4、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5、因材施教,实施个别教学。

6、注重情感教育。

7、勤与家长沟通。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进度表执行。

篇2: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许月荣

2014.11.18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本人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强化个别化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本人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把启智5班数学教学工作做好,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九名智力落后少年,年龄13岁到16岁,男生七人,女生两人。在这九个少年中,他们都患有多重残疾。其中只有一人上过特校,会读和写几个数字。其他的少年连基本的点数和学习能力都没有。又因长期挨关在家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

二、基本任务:

根据本班的情况和家长的要求,只能对启智5班进行一年级的培智数学教育。培养他们喜欢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根据教导处提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与批改、认真考试、认真辅导、认真教研,主动学会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具体安排:

1、建立课堂常规。这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建立课堂常规,要求学生做到挺腰坐正,眼睛直视前方。两手放在胸前的桌面上,椅子和桌子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上,不能乱移动。不允许乱喊乱叫,不允许嘻戏打闹。通过相关视频和老师的 要求反复强化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期末达到学生能安静听课,会看,能听,基本会说和会辨认。

2、教学进度

①11月19日至11月底,数前概念“有”与“没有”;“上”与“下”;“多”与“少”;

②12月至12月底,对1、2、3各数会读、会认、会写,明辨1、2、3各数与相应的物的对应关系,构建思维能力。

篇3: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美育融入课堂教学进行智美课堂的构建, 营造灵动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之虞山尚湖风景区, 虞山沉稳、尚湖灵动, 美丽的山水与美丽的校园相互映衬, 构成一幅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画卷。2005 年学校整合本市练塘高中等四所高中后, 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办学内涵日趋丰富, 办学特色日渐鲜明。

多年来全校师生践行“铺筑成才之路, 成就生命之美”的办学理念, 形成了审美教育办学特色、尚美德育特色和智美课堂特色。其中智美课堂是具有美育特色, 凸显学生发展自主性, 坚持学生发展全面性, 注重学生发展差异性, 追求课堂本真、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智美课堂的理论支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5〕71 号) 中指出, 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高中教育的现状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看, 学校要将美育融入学科教学,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整个过程, 让高中学生汲取中华优秀的文化精髓, 在富有浓郁民族情感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认为美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的重要内容, 是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促进且相辅相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内容美、教学环节美、教学手段美、教学语言美、教学板书美、教学灵动美等都是值得我们探索实践的。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善美育的课程体系之外, 构建以美启智、智美融合课堂教学模式, 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是实现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的途径之一。高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智美课堂的构建,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阔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和高雅情操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二、智美课堂的构建模式

1. 智美课堂的构建要素

审美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 围绕这一特色, 我校大力提倡美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构建智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从教学的外部环境, 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 从课堂结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诸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创新。智美课堂的教学工作理念是寓美于智, 智美融合, 以美启智, 以美导真。教学工作原则是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疑为主线, 创为主攻。教学工作思路是激趣、激思、导学、导创。智美课堂努力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美, 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追求“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发展目标, 真正实现“教师幸福地教, 学生快乐地学”的至高境界。

2. 智美课堂的构建条件

(1) 从学校环境、教室环境的设计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进入学校就有归属感, 进入教室就有成就感。通过教学环境的设计, 让学生感受到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2)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美学修养, 要用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来感染学生。教学过程要注意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等, 要循循善诱, 春风化雨。

(3)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讨论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体会到成为学习主人的成就感。

(4) 教师的教学环节、课堂结构等要具有节奏美。复旧、引新、讲解、讨论、练习、矫正、回味……环环相扣。

(5) 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具有科学美和艺术美, 要把枯燥的知识教得生动有趣, 给学生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6)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运用美的语言, 点拨评价, 妙语连珠。高中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功底, 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 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充满文化与智慧的色彩, 学生一定会刮目相看, 对老师十分敬佩, 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智美课堂的构建模式

智美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 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校倡导“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课堂文化理念, 确立了“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的智美课堂原则, 强调尊重个性, 发展特长, 智慧碰撞, 和谐相处。

智美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美是一种力量”“美是一种质量”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各种美育元素, 以美启智、寓美于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智美课堂的构建中, 努力创设学习的情境, 诱发学习兴趣, 在“美的刺激”中激活思维;营造探究情境, 保持求索兴趣, 在“美的感悟”中发散思维;设置开放情境, 拓展学习兴趣, 在“美的创造”中拓展思维。做到“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让感觉美起来”。

智美课堂教学模式有六个环节, 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小组合作—展示反馈—穿插巩固—达标检测。智美课堂六环节在实施过程中, 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交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享受学习的快乐;课中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能力提高、相互促进、个性发展、差异发展的目的;课后让学生通过回味、练习、交流、拓展,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智美课堂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当然智美课堂还必须把握好“活与实”“动与静”“放与收”三个度。

三、智美课堂的课程体系

1. 学科教学渗透美育

高中阶段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校本研究的目标来看, 将美育融入所有学科, 就是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尝试。比如,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品味美的语言, 接受美的熏陶;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字美、图表美、逻辑美;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质的结构美、元素的变化美……让每一个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的场所,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 校本课程打造美育特色

我校在保证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 努力打造具有美育特色的校本课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 学校秉承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原则, 努力让每个生命充满活力, 充满意义。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 学校有责任、有能力让每一个世界都春暖花开。

因此, 学校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目标, 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菜单。学校开设了“唐宋诗词审美例说”“现代诗歌创作”“化学让环境更美好”“书法艺术之美”“常熟古典园林之美”“素描”“色彩”“速写”“音乐欣赏”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从开展的效果来看, 每周学生对这两节校本课程充满了期待, 他们尽情地在多彩的舞台上舒展生命、启迪智慧、快乐成长。

3. 综合活动课程体现美育特色

我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的社团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选定研究课题, 自己去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的答案, 从而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围绕我校审美教育办学特色和苏州市级课题“学校审美教育研究”, 学校在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时, 引导学生围绕审美教育选题, 挖掘美育资源。

同时我校组织了文学社、摄影社、书法社、古琴社、评弹社等各类师生社团开展活动, 不断推进社团建设, 张扬学生个性, 提升学生素养, 还给学生一个本真的校园。另外学校还与高校合作衔接, 充分发挥学科联盟教育功能与文化合作单位、社会学术团体的学术优势, 开发延伸课程, 彰显美育特色。如学校与常熟市图书馆、常熟博物馆、常熟市碑刻博物馆、脉望馆 (虞山派古琴艺术馆) 、铁琴铜剑楼、翁同龢纪念馆、常熟书画院等单位组成合作单位, 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 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学生以美启智, 以美导真, 转变学习方式, 发掘潜能特长, 培养创造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艺术高考打造审美教育品牌

我校是苏州市艺术教育课程基地, 结合我校生源实际, 我们把“育人为本, 多元发展”定为我校的办学策略。学校对艺术特长生、有意报考艺术高等院校的学生开设了美术、音乐专业课, 注重学生艺术专业特长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合理分开文化课与专业课, 强化假期和考前专业培训力度。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一方面本校教师外出参加专业集训, 另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省内知名培训机构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 加强与艺术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学校还开设了影视传媒班, 聘请专业老师系统教授相关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专业设置, 富有特色的办学体系, 为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铺设了一条捷径。

四、智美课堂的评价标准

1. 智美课堂评价目标

智美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目标,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打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智美课堂的评价不再仅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是跟踪评价教师及其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率提高了, 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差。

2. 智美课堂评价标准

智美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恰当、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结合具体内容, 挖掘美育元素。

(2) 课堂教学的环节是否落实。在智美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使用导学案教学,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 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的时间等, 高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评价智美课堂的要素。智美课堂要体现教学手段美、教学环节美、教学节奏美。

(3) 课堂教学互动是否实现。课堂教学互动从学生的参与方式、参与深度、参与效果三方面来进行评价。智美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机活力, 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探究等实现自我内心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智美课堂应体现互动的和谐美。

(4)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关注。和谐宽松美好的环境是学生学好的条件, 智美课堂要求教师营造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环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饱含激情, 让学生体验挖掘教材的情感, 与学生在教学中实现情感共鸣。

(5) 教师仪态语言板书是否美。智美课堂要求教师仪态大方, 举止得体, 态度和蔼, 精神饱满;要求教师用富有智慧的语言、含蓄真挚的微笑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要求教师板书工整美观, 构思新颖, 作用独特。

五、智美课堂的实践思考

我校是地区高中生源相对较少的学校, 但是我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端正办学态度, 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将美育贯穿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以美润德, 以美启智, 以美健体, 以美育才。

我们组织了智美课堂教师论坛、智美课堂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和智美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全力打造智美课堂教学模式。智美课堂教学模式落地生根, 茁壮成长, 一树繁花。学校实现了薄田高产的梦想, 在社会上赢得广泛赞誉。

2013 年江苏省艺术类统考, 我校2位学生名列全省专业排名前100 名, 其中王洁同学名列全省第17 名。2014 年江苏省艺术类统考, 我校8 位学生名列全省专业排名前100 名, 其中查宇新同学名列全省第12 名。此外, 朱奕成同学在2015 年全国“珠江·凯撒堡杯”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勇夺江苏赛区特等奖。戴昕煜同学等一批学生被东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

篇4:教学启智 树德立人

1912年1月,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他在《对于新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五项教育宗旨。他认为,实施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是为富国强兵的需要,但是公民无道德,不免智欺愚、强欺弱,所以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为教育的根本,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这里“以人民生计的实利教育为教育之中坚”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于美育,他说:“美感之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育。”(《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主编)。他认为美育是从现实生活到达理想生活的桥梁,他把教育看作是既增长知识技能又养成人格的事业,这对当代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人的全面发展。

如果把这“五育”理解为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的话,那么他1927年在南京就任最高机关大学院院长时,提出“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蔡元培教育论著选》,高平叔主编),就可以看成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指导性纲领。在他看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三个方面应特别注意:

一、养成科学头脑

他说:“‘养成科学头脑的意思是希望教师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学科教学,都不应草率处之,都应该依照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探讨,才能不乱说话,不做错事。而对中小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利用科学方法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习惯,以备将来之用。”“养成科学头脑”实际就是说只有教师“教”得科学、严谨、规范了,学生才能养成科学的“学”的态度和方法。

二、养成劳动习惯

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否则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身强力壮,更重要的是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让劳动者知识化,让知识分子劳动化。比如,上海创办的劳动大学,分两部分进行教学,一部分招收学业成绩不佳、还未毕业的高级工业学校学生到工厂去做工,贴补生活,另一部分开设劳工补习班,提高劳工的知识技能。浙江也有劳农学院,半工半读,在乡村夜间或是冬季农闲时开设补习班等等,都是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例子。”这里的“养成劳动习惯”在今天看来,就是指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手脑并用”养成为一种教学习惯。

三、提倡艺术兴味

蔡元培说:“人从小到大,如果从来没有接受过艺术的熏陶,那么这一辈子的生活,真是没有什么情趣可言了。所以,教育事业需要艺术,需要寓美的事物于教学活动之中。那么教学艺术之美产生于哪里呢?他可以发现于梳理复杂事物的条理之时;也可以从吸收其他教育名家的优点时找到;还可以产生于改变自己老套的做法,或者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长处,更不要生搬硬套。只知模仿别人而不知创新的人,不能说是一个有教学艺术美的人。”这里的“艺术兴味”应该指的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希望教学过程对学生是一个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学生过一个有情趣的、有追求的生活。

当前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内涵也日趋丰富。此时,我们重温蔡元培的思想,更加坚定了对教师职责的认识。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如果能将知识技能很明白地传授给学生,那仅仅是一个刚刚达标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发展的愿望,体验到从事某项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理想。因此,能对学生的精神追求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5:启智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溆浦县特教学校

这学期我担任启智班的管理与教学工作,对这个陌生的群体,我还完全处于了解和认知状态,我思考着做了如下计划:

一.班级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良好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为工作重点,协调所有任课教师,并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

1.心理环境的建设

从教师自身做起,真诚对待每位儿童和家长,尊重学生与家长。

2.物理环境的建设

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室除了需要具有教育性,实用性外,更应该考虑安全、美观和发展性。通过对教室墙壁的装饰,改变教室的氛围,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教室。

(二).不以弱势为由,严格班级管理。虽然这个班的学生都是智障孩子,但我们依然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孩子:不苛求,不溺爱。鼓励并陪伴孩子去尝试,努力丰富他们的成长经历。本学期,重点从卫生入手,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制定班级值日表

班级值日这种基本的劳动技能,经过训练,很多学生是可以掌

握的。所以,从这个学期开始,安排学生轮流值日。教师通过个别指导,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扫地、擦桌等基本劳动技能,从而也体现蕴涵在每个孩子身上的价值,让他们体验劳动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要求一致,出错即改。

(1).桌椅归位

教室里的桌椅是否摆放得整齐,地面是否保持干净,能够反映出这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因此,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人离座,椅归位”的印象。而且无论是什么时间,只要发现谁没有做到,必须马上改正。这一工作,班主任与每位任课教师甚至陪读的家长都要做好沟通,大家用一致的态度要求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

(2).垃圾入桶

在每天的工作中,随时要叮嘱学生把地上的纸屑等垃圾扔到垃圾筒里,教学生学会保护那个家。

(3).身体整洁

每天早上,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晨检,检查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是否穿合适的衣服,头发是否干净,是否梳理。希望各位任课老师每次上课前提醒学生上厕所,可以男女学生分开排队上,特别是覃娇娟,朱杰同学。

(4)爱护室内外物品。

一方面教师注意监管,另一方面更要教育学生,手不乱碰,更

不乱撕,爱护室内外的各种物品。

3.抓好两项行为常规

(1)走路轻,不吵闹。

要求学生走路脚步要轻,不在走廊里吵闹。出操时,尽力能排队出入。

(2)见到师长要问好。

虽说这个班级中,好几个孩子都存在语言障碍,可是在早晨到校或者下午离校的时候,同样要求学生与见到的每位老师、阿姨等打招呼、说再见。

(三)观察每个学生,深入了解个体特点,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每位同学把这种亮点保持、发扬下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启智班:夏爱琪

篇6: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教育教学与特奥活动经验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在宝鸡市残联、宝鸡市教育局、渭滨区教育局等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新民路小学于1991年11月创建了全日制启智班,主要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启智班培养目标和任务主要依据国家教委1987年印发的《全日制弱智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规定,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弱智学生身体和智力特点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多年来,上级政府、残联、教育部门、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启智班的孩子们,中残联、民政部的领导,原全国智协主席王智钧、省残联张理事长、市残联段理事长等,多次来校看望这些孩子,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启智班师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启智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迄今为止,共有54人就读于启智班,39人已分批毕业,其中8人就业,目前有17人仍在就读。班内在校的学生以轻度智力残疾儿童为主,也有部分中度智残儿童。这些儿童的适应行为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一般在指导下能适应社会,经过特别教育能获得一定的阅读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较好地辨别能力,能比较恰当的与人交流。

从2002年9月启智班学生闫刚代表陕西省在全国第三届特奥会获首金以来,新民路小学启智班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于2006年9月获得了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和中国特奥会联合颁发的“真实的了解 弘扬人道,真挚的关爱 无私奉献”的荣誉证书及牌匾,被宝鸡市政府残疾人协调指导委员会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专职教师张小玲同志2002年2月被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闫刚、陈浩田、罗鹏、黄超等多名学生参加了两届全国特奥会,两届省级特奥会和一届市级特奥会, 2007年10月,陈浩田、师荣丽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几年来共获得了金牌、银牌、铜牌总计40多块的好成绩;陈浩田同学参加2006年全国智残人绘画比赛获得三等奖。

二、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

弱智儿童、少年由于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调节功能薄弱,分析、辨别能力差,对是非、美丑、善恶、好坏等,自我辨析能力不强,往往分辨不清,加之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受别人的教唆和鼓动而做错事。因此,对弱智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矫正弱智学生的身心障碍的需求,也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是弱智教育各科共同的首要任务。

1、让爱永驻孩子的心田。现实生活中,漂亮、聪明、活泼、机灵的孩子人见人爱,但要真心爱这些语言有障碍、思维较混乱、自闭孤僻的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启智班的老师,天天要面对这些孩子,树立一种博爱的思想显得特别重要。有的孩子刚入学,不适应学校环境,整天大哭大闹,在教室来回走动,有的孩子自言自语、拍桌子敲凳子、手舞足蹈,有的学生生活不太会自理,在裤子里拉屎撒尿,有些学生既智力障碍,还伴有其他突发性疾病,随着情绪季节的变化,随时犯病。面对这些状况,作为教师,不嫌弃、不放弃,而是细心观察每位孩子的各种行为,耐心的进行帮助、矫正、教育。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老师有意识的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从孩子的言谈举止中掌握更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当孩子哭闹时,抱在怀中擦眼泪、洗脸,像妈妈一样的爱抚,使孩子逐渐喜欢学校、老师、同学;当孩子生病呕吐了,教师及时主动的清洗衣物、整理环境;裤子拉屎撒尿了,及时清理、洗裤子,并亲自送回家去;孩子生病了,老师端水喂药;突发性疾病发作后,协助家长去医院检查治疗……任课老师随时打听有这些孩子诊治疾病、启迪智力的良方,2006年6月份请针灸大夫给全班学生做检查,并和大夫协商给两位学生免费进行为期一月之余的治疗,使孩子智力明显增强。因为老师爱孩子,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老师像爸妈”、“老师比爸妈还好”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爱与信任。当孩子生病了、不愉快了、高兴了,家里大小事情最想倾诉的就是老师;当老师生病不舒服了、劳累了,孩子也会递上一杯开水、揉肩捶背,节假日里打来热情洋溢、关心温暖的电话。因为老师用爱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喜欢听老师的话,为班级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识个别差异,因人施教。特殊教育是为个别的、不适应传统教育方式的学生所设计的一种教育,所以特殊教育对象是具有显著多样化个体差异的学生。启智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他们具有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学生个个不同:有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只会说简单的话,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但不会书写,有的学生记忆力很好,一篇文章听几遍会背诵,但不认识字词句,有的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做的有条有理,但自我控制能力太差……诸如此类。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后,因人施教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自我服务性好的,指为班干部,组织学生整理室内外卫生;记忆力好的,课堂上让他上台表演自己会唱的歌曲,背会背诵的诗文;善于表达的学生,经常给大家讲故事、猜谜语。对于中度智残孩子,任课老师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利用课间其他孩子的休息时间,陪着他们玩,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单独交流……这些孩子,有的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是智商和行为依然和3、4岁孩子差不多,他们常常抱着老师脖子,坐在老师腿上,表现出幼儿依恋母亲的行为。每当这时候,老师充当了妈妈的角色,从来没有因为孩子不洁的衣服、身上散发的气味儿嫌弃他们,而是尽可能的给予母爱的补偿,在温馨、慈爱的环境中对孩子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施以恰当的教育。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了班级生活,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扬长避短,使班级秩序有条有理。

3、想方设法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

说理启迪。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认识态度,进行激励,为促使学生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产生良好行为动机打下基础。抓思想品德教育,利用晨会和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讲清,启发他们明白道理,激发他们积极心理动机,促使他们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久而久之,在反复的刺激下,学生开始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一些有意识的活动中去。

目标诱导。在说理启迪帮助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行为观念后,不是意味着教育工作的完成,而是将学生具体进行分类,先提出近期要做到的目标。如学生闫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他就乱插嘴,不仅扰乱了课堂秩序,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针对他的情况,老师给他讲清好学生应该自觉执行《日常行为规范》,并帮助他给自己的行为分三步:第一步,上课发言先举手;第二步,不懂就问;第三步,上课专心听讲。老师每次上课时刻提醒大家,上课发言要举手,每提一个问题时,老师先举手示范,每次提出问题只要他先举手,都请他发言,并且特别表扬他做到了举手发言,为了得到老师表扬,他经常举手,这样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第一步要求,他为争取发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维,每次作业遇到难题时,也就知道举手提问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成为学习中的“尖子”。总之,每个目标提出后,不要等学生自己去达到,而是想法设法诱导学生去“达标”。日常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导向性,如晨会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时给予讲评,表扬好的,促使做的不到位的努力上进。

榜样示范。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做”和“怎样做”之后,采用集体评议方式,在班级中评选出纪律、学习、劳动、文明礼貌等标兵,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特别是树立标兵之后,班上打架的人少了,爱学习、爱劳动的人多了。

三、特奥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西方有人说,智障人是上帝派到人间来享福的。但是,在中国,凡是有智障人的家庭都曾因有这样的孩子而痛苦过,曾经敏感而脆弱,有的甚至与世隔绝。特奥运动走进中国,越来越多的智障人家庭选择了坚强,让孩子渐渐喜欢上各种体育运动。成长的历程虽然艰辛,但他们毕竟改变了生活,久违的微笑又开始在脸上绽放。

1、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自从参加了特奥活动,这些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久违的家庭欢乐重新回归,家长和孩子一起融入了社会,不再悲观、不再躲避,而是勇敢的面对。孩子们外出的机会多了,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接触,使他们的眼界得到开阔。在未参加特奥活动之前,有的智障人几十年了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居住地,很多孩子不善于与人交流,孤僻、自我封闭,似乎成了家庭的负担。但是,特奥给他们带来了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机会,孩子走出了家门,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和同伴一起训练、一起交流、共同成长。每次参加活动或比赛,对孩子们来说就像是一次盼望已久的盛大节日,他们表现的特别兴奋。在组队、训练、乘车等活动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家长在陪孩子的过程中,也慢慢从自己编织的网中解脱出来,在孩子的身上也发现了很多被忽视的东西。当取得好成绩并且拿到奖牌时,孩子们非常兴奋,第一个先要告诉自己的父母,也让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功和欢乐。很多孩子常常把奖牌不停地用手摩挲,见人就拿出来让看,奖牌都被磨得退色了,还挂在脖子上不愿意拿下来,幸福和自豪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2、使孩子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培养了孩子的自信。狂欢节式的特奥会和特奥所提供的常年融合式体育训练,不仅改善智障人士的身体机能,同时也是卓有成效的心理治疗,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结交朋友,周游世界,自立地融入社会,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智障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持久力、记忆力等等各种先天因素的影响,特奥进入中国前,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得到锻炼。自从参加了特奥,即便是简单的像跑步、各种球类活动、放松运动等,对孩子的改变确实是巨大的:对竞赛规则知识的学习及对比赛中技战术的研究,培养了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孩子们在训练中顽强、刻苦,互帮互学,不断交流,渐渐地身体机能不断提高,性格渐渐开朗了,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许多孩子都交到了自己的朋友,逐步回归到主流社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和自信,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第一次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3、特奥减轻乃至消除了智障人士亲属的痛苦。

在我们办学的这十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家长,在谈到孩子由于疾病,比如高烧、外伤、分娩等造成孩子智残时,无一例外都泪流满面,沉浸在无限的悔恨和悲痛之中,总觉得自己欠了孩子的,从此欢乐就远离了他们。有的家长在自我深深的负罪感中放任孩子,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孩子攻击别人、要什么就必须得到什么、懒惰、不愿意受人管理、不遵守社会公德等等。但是,学校教育和特奥运动的融合,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特别看到自己孩子慢慢的改掉了这些坏习惯,变得懂事、有礼貌,知道分担家长的痛苦,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喜悦时,家长也慢慢从负罪感中解脱出来,陪着孩子一起参加特奥活动,和孩子一起成长,重新享受天伦之乐。

4、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智障学生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环境之中,他们永远就是很少的几个玩伴,因而让学生与同龄伙伴交往非常重要。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从来没有把这些孩子孤立起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回归社会,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大融合”的教育:学校的所有活动,诸如运动会、升旗仪式、临时集会、社会实践、表彰优秀等等,启智班的孩子一起参加。在和特奥有关的活动中,我们的智障学生接触到了很多同龄人,其中有智障孩子也有正常孩子,还有成人。特奥活动使他们有了交往的空间和自由,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活动,必须善待同伴、互助合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了其情感成熟,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而在融合技能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更是把此当做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尽可能的把自己最好技能、最美的舞姿展现给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个个脸上挂满了喜悦,真正体验到了成功,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了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篇7: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曲阜市特殊教育学校 孔 静

本课说课内容是《学会穿衣》。《学会穿衣》选自生活适应课程。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智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会穿衣是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最基本要素。

一、说教材

生活适应课程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国家却没有统一的教材。虽然上海、深圳等培智学校出版了一些校本教材,但由于这些教材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情。

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借鉴多方经验自编了低年级《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学会穿衣》这课选自本教材第三册第12课。

二、说学生

智障孩子智力低下,身心发育远远滞后于正常儿童。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障儿童,他们思维缓慢、语言滞后、行动迟钝,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家长照顾。

我班六名学生都不能独自穿衣。A类学生有四名,经过第一课时训练,有两名学生能系上纽扣,但动作缓慢;另外两名学生手指无力、系纽扣有困难。B类学生有两名,他们分不清衣服反正,手指无力,协调性很差,不会系纽扣,注意力易分散,多动,常常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

三、说目标

立足学生实际,以“提高能力”为主线,注重缺陷补偿,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类学生(孔祥培、李宏伟、孟新宇、齐震):(1)学会穿衣,并会系纽扣。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语言表达、思维及沟通交往能力。B类学生(孔伟、孔晨宇):(1)在教师帮助下能穿上衣服。(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

2、情感态度目标

积极参与训练,学会穿衣,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独立穿衣的好习惯。

3、缺陷补偿目标

智障儿童的身心特殊性,决定了各门学科都必须把缺陷补偿作为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本节课的缺陷补偿目标为:

(1)补偿学生手指无力、灵活性差等方面的缺陷。通过进行手指活动训练,让学生能自己穿上衣服,系好纽扣,整理好衣服。

(2)补偿学生语言缺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说多练,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穿上衣,系好纽扣。难点:

1、A类学生把服装穿整齐。

2、B类学生独自穿上衣袖。

五、设计理念

坚持生活质量课程导向,注重落实“高参与、高快乐、无输赢”教学理念。训练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游戏教学,人人参与;积极评价,体验成功,并坚持“小步子、多循环、螺旋前进”的原则,扎实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续时间短,行为多动等实际,精心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到穿衣活动中来。对B类学生进行必要的躯体辅助,让孩子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学习穿衣。具体教法、学法:

1、任务分析,降低难度。

2、个别指导,躯体辅助。

3、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4、情境实践,综合训练。

七、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件导入、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轻松学习→课间休息、手指训练→情境表演、综合实践→课堂总结、积极评价→组 织下课、确保安全”六个步骤来完成:

1、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显示漂亮衣服,吸引学生注意力。师:这些衣服漂亮吗?你们想不想穿上这些衣服?

【设计意图:与学生亲切交谈,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沟通能力。】

(2)顺势导入新课 学会穿衣(板书、读课题)

2、寓教于乐、轻松学习(1)学习穿衣。

教法:采取“任务分析法”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分步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一步步模仿。教师语言要具有趣味性,富于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穿衣步骤:

①提起衣服。②抓衣领,知反正。③找袖子,伸胳膊。④伸另一只胳膊。⑤拉好衣领。⑥对齐前摆。⑦扣纽扣。

(2)学生练习。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边说口诀,边练习穿衣。

教师自编穿衣口诀:抓衣领,找反正。

分袖口,左右伸。

拉衣领,对整齐。

扣纽扣,我第一!

A类学生边说口诀边独立穿衣,B类学生在老师及同伴的帮助下穿上衣服,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地练习穿衣技能。

【设计意图:宗旨是“高参与、高快乐、无输赢”,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学会穿衣。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合作、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3)游戏: “早晨穿衣比赛”

模拟早晨起床情景,学生独立穿衣。(教师对B类学生进行躯体辅助,让B类学生经过努力,也能穿好衣服,从而体验成功。)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助,从而使学生有效地练习巩固穿衣技能。】

3、课间休息、手指训练

(1)手指操 :做教师自编手指操1-5节,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手指无力、灵活性差的缺陷,每节课都组织学生做系统的手指操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增强手部力量。】

(2)播放《穿衣歌》,渗透思想教育。

学生欣赏,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4、情境表演、综合实践

情景剧: 买 衣 服

教师扮演妈妈带领学生去“服装店”买衣服,让学生挑选衣服试穿,明白要穿适合于自己的衣服,并练习使用人民币。

【设计意图: 还原生活情境,指导学生亲身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生活实践能力。】

5、课堂总结、积极评价

(1)总结学生表现,积极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2)鼓励学生养成自己穿衣的好习惯。

6、组织下课、确保安全

篇8:启智班语文教学计划

一、新颖别致的新课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 如何使学生从热闹的课间快速回到安静的课堂, 然后静心学习, 是教师非常关注的。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 无疑可以作为首选, 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 使学生振奋精神、精力集中, 而且可以诱发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具体教学活动中, 有多种课堂导入方法都可以激趣。

1.讲述故事。生动的故事因其内容的趣味性, 可以吸引注意力, 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我在教学中, 经常为学生讲解精彩的故事, 一方面可以展示个人的渊博知识, 增添教师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亲近学生, 心灵相通, 亲密师生关系。如, 《冰心诗三首》的教学, 开课介绍作者时, 我就巧妙穿插冰心交友的趣事、冰心与五个孩子、冰心最后的日子等故事, 这就丰富了冰心的形象, 诱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 为学生学习诗歌奠定了基础。

2.设置悬念。悬念可以勾起人们无限的好奇心, 大家急于知道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局, 或是主人公的命运如何。语文课堂上, 教师若能在开课时就设置悬念, 肯定可以抓住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 可以这样设置悬念:当我们在人山人海、车流穿梭的夜市上闲逛时, 偶尔仰望浩渺的星空, 你可以想象, 在那遥不可及的太空会有人烟吗?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呢?那里的人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样, 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兴趣, 学习这篇课文。

还有图片展示、短片或是精美课件的播放等教学手段, 只要能够吸引学生视线, 都可以使用, 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推波助澜。

二、直观形象的情景表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表演, 就是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文字。学生大多爱在众人面前表现,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同时体现教学的趣味性。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适合用作表演, 用其直观形象的优势, 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1.编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一课的学习, 在了解了写作背景, 理清了课文的故事情节, 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考虑到剧情多、场次多、演员多, 可以分组, 一组演一场。因为看过了很多古代宫廷剧, 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骗子投诱饵哄骗皇帝上钩和皇帝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两个场面, 形象逼真, 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小说都可以设计编排课本剧, 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会。

2.表演片段。课文中那些精彩的人物对话、经典的动作描写, 都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演一演, 加深印象, 让感悟厚重起来。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段, 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描写, 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 理解人物内心无比的沉痛、悲愤等复杂情感之后, 让学生分组在班里试演, 着重把韩麦尔先生崇高的爱国情感表露出来。此外, 《范进中举》中, 范进中举以后喜极而疯的经典片段,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各种丑态描写都可以引领学生表演。

三、赏心悦目的课件展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以其容量大、信息丰富, 深受学生喜爱。中小学生活泼好动, 控制力弱, 不可能整堂课都集中精力、精神振奋。如果在课中抓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后极度疲劳的时机, 给学生播放视频短片或是展示图片, 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兴趣大增。

如《苏州园林》一文。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说明文, 但是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 就显得枯燥、无味。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明确说明顺序。多个环节之后, 学生自然有些疲劳, 此时, 用多媒体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 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 使之振作精神, 开始后面语言特色的学习。

又如《观潮》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课文较长, 需要多遍通读, 逐字逐句翻译, 这时学生一定会感到疲惫, 表现出力不从心。此刻适时播放直播钱江潮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场景, 充分体会观潮人之多, 场面之壮观。那么, 接下来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了。

四、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是一线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语文学科, 尤其要精心设计。语文板书是课文的高倍浓缩器, 也可以说是解读课文的导航仪。精美的板书设计, 不仅有助于把握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学习的重难点,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教学参考书上有多种设计, 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是一字板书, 即抓住文眼“变”字。一字千金, 既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 又突出了人物多重的性格特点。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太抽象, 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 我又在“变”字的上下左右枝杈上面用彩色笔做了旁注, 这样的板书就更加醒目、明了而又直观了。

又如《故乡》一文, 也可以采用这个“变”字板书。在黑板正中大大书写一个“变”字, 用彩色笔以“变”字为中心画一个十字架, 然后引领学生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像十字架, 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深重, 像钉在十字架上, 这就把小说的学习重点体现了出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板书是教师通过“见”的方式传递教学信息, 是最简易的视觉交流渠道, 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 是知识的高度凝聚。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能够体现课文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令学生过目不忘。我们执教者可以借鉴参考书上的方法, 考虑自己学生的学情, 大胆取舍删减, 选择体现最佳效果的板书设计。

当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很多, 如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等。

上一篇:男友耍小脾气的检讨书下一篇:门业入股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