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萍讲稿内分泌系统总论

2024-04-17

丁丽萍讲稿内分泌系统总论(精选2篇)

篇1:丁丽萍讲稿内分泌系统总论

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 讲稿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章

教学目标:

了解:激素分类与生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防治原则。理解:内分泌系统系统的反馈调节。掌握: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教学重点:

重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难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教学时数:2课时(与教学大纲一致)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法、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概念

内分泌是指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将其分泌产物(激素)直接释放入血的一种分泌方式。

狭义的内分泌是指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激素释放入血循环而作用于靶细胞。

广义的内分泌还包括邻分泌、并列分泌、自分泌、腔分泌、胞内分泌、神经分泌。同时一种激素也可以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包括: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

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心血管、肺、肝、胃肠、肾和脑(特别是下丘脑)等。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道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

激素传递方式

内分泌—通过血液传递

旁分泌—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

自分泌—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本组织

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

激素作用必备条件

1、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

2、与受体结合后,受体立体构象改变,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质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原活性。

内分泌学发展史:

腺体内分泌学研究:经典内分泌学研究,局限于大的内分泌腺体水平,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组织内分泌学研究:非经典内分泌学研究。达到了对激素的精确测定及定位研究,识别激素分泌细胞,显示细胞器、细胞核构象,了解细胞功能。

分子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学研究日益深化,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如激素基因、受体克隆、基达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调控等。

二、激素分类与生化:

(一)已知激素与化学介质150种,根据其化学特性分四类:

(1)肽类激素:由DNA相应基因编码,先合成肽类激素前体,经裂解和(或)加工为活性物质。如:甲状旁腺素、胰岛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等。

(2)氨基酸类激素:甲状腺激素(T3、T4)。

(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由络氨酸转化而来,需要多个酶的参与。

(4)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性腺合成激素、维生素D3、核心为环戊烷多氢菲。

(二)激素降解与转化:

(1)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代谢降解而灭活。

(2)肽类激素半衰期短,3-7分钟。

非水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其半衰期长,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物活性。

血浆激素浓度=激素分泌率(SR)/代谢清除率(MCR)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根据激素受体所在部位不同,可将激素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类:

(1)作用于细胞膜受体: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

(2)作用于细胞质或核内受体:类固醇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维生素D、1,25(OH)2D3。

受体的主要功能:

1、识别微量激素。

2、与激素结合后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信号。

细胞膜受体

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非磷酸化途径介导各种生物反应。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可使Gs(兴奋性G蛋白)或Gi(抑制性G蛋白)的α亚单位与鸟苷三磷酸(GPT)结合到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促使或抑制ATP转变为cAMP(第二信使),cAMP与cAMP依赖性调节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单位结合,从而激活蛋白激酶,进入细胞核后,使转录因子磷酸化并激活,促进mRNA和蛋白合成,产生相应生物反应。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受体变构 → 钙通道开放 → 钙离子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 激活蛋白激酶 → 蛋白磷酸化而发挥生物作用。

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使受体构象变化,从而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cGMP、Ca2+、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酯酰甘油),PKC使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使DNA和mRNA表达,从而引起细胞代谢改变和细胞生长分化。

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直接进入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活化的 受体复合物,促使DNA基因转录和mRNA翻译而产生蛋白和酶,改变细胞的生物作用。

三、内分泌系统调节

(一)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1)神经-内分泌调节轴:

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 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调控,下丘脑具神经内分泌功能:GnRH、CRH、TRH等,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各种分泌细胞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丘脑活动也受高级神经中枢其他部位调控。神经细胞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影响神经分泌细胞。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也有直接调整其功能的作用。一种激素可作用与多个部位,而多种激素也可作用在同一器官组织,发挥不同作用。

(2)内分泌的神经生物钟功能:

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有一部分是通过“生物种”来控制的,如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

(3)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垂体激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高级中枢

(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1)下丘脑-垂体-靶腺间的反馈调节

(2)除负反馈调节外,还有正反馈调节。如促卵泡素刺激卵巢使卵泡生长,通过分泌雌二醇,它不仅使促卵泡素分泌增加,而且还可促进黄体生成素及其受体数量增加,以使达到共同兴奋,促进卵和黄体的生成。

(3)反馈调节也见于内分泌腺和体液代谢物质之间

血糖-INS(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过低可抑制胰岛素分泌);

血钙—PTH、LT

血渗透压—ADH

(三)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相互调节:

内分泌、免疫和神经三个系统之间可通过相同的肽类激素和共有的受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

(1)神经内分泌调控免疫功能

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免疫有调控功能,淋巴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递质或激素与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系统的调节。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PGE抑制免疫.而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ulin)促进免疫。

(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反向调节, 免疫应答的信息和免疫新生物(抗体、细胞因子等)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IL-α可通过增强基因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PRL、TSH、ACTH或LH、FSH、GH等激素的转移。

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一)按疾病发生在靶腺或下丘脑、垂体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二)按病生分类:

(1)功能减退:

内分泌腺的破坏:可由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出血等所致。

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如胰岛素基因突变可使的激素正常合成障碍。

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

(2)功能亢进:

内分泌腺肿瘤:如胰岛素瘤

多内分泌腺瘤1型、2A型、2B型;

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激素代谢异常:

医源性内分泌紊乱: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Cushing综合征。

(3)激素的敏感性缺陷:表现为对激素发生抵抗,主要有受体和(或)受体无缺陷,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三)内分泌病分类

(1)下丘脑病

功能性

器质性(遗传、炎症、肿瘤、手术等)

(2)垂体病

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尿崩症、ADH分泌失调综合症)

腺垂体病

空泡碟鞍

(3)甲状腺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急性、亚急性、慢性淋巴细胞性

甲状腺结节和肿瘤

甲状腺先天性缺损、异位等

(4)甲状旁腺病:功能亢进、功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急性危象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髓质疾病:嗜铬细胞瘤及增生

胃肠、胰岛病:糖尿病,胰升糖素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舒血官肠肽瘤等

卵巢病:卵巢瘤,PCOS等

(6)睾丸病:男性性功能减退睾丸瘤等

(7)肾脏内分泌病:肾素瘤Barttersyndrome

(8)非内分泌瘤引起的异位激素综合征

(9)多发性内分泌病

多内分泌腺肿瘤

多腺体自身免疫病

五、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功能诊断:

(1)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

代谢紊乱证据:各种激素可以影响不同的物质代谢,包括糖,电解质酸碱平衡

激素分泌情况:血、尿激素水平及代谢产物测定

(3)动态功能测定:

兴奋实验:用于分泌功能减退时,判断激素的贮备情况,应用促激素试验探测靶腺的反应,如ACTH、TRH、IRT、GnRH、CRH试验.抑制实验:适用于分泌功能亢进时,观察正常的反馈调节是否消失----有无自主性激素分泌增多,是否有功能性肿瘤存在,如DXM抑制试验、TSH抑制试验(二)病理诊断

(1)影像学检查:垂体瘤

(2)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明显肿大多个冷温并存结节

(3)超声检查

(4)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皮质腺瘤

(5)静脉导管检查

(三)病因诊断

(1)自身抗体检测

抗微粒体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的一个例子,在此处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中可看到一个自体抗体。

(2)血细胞染色体检查

(3)HLA鉴定

六、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 如缺碘性甲状腺肿、sheenhansyndrome

治疗:

(一)功能亢进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增生组织

(2)放射治疗:毁坏肿瘤或增生组织

(3)药物:抑制激素合成分泌:如奥曲肽、溴隐亭、赛庚啶、抗甲亢药:咪唑类和硫脲类

米非司酮------阻断糖皮激素受体

酚妥拉明----阻断a肾上腺素能受体

(4)其他:化学治疗恶性内分泌肿瘤

(二)功能减退治疗措施:

(1)替代治疗(replacementtherapy)

或补充治疗(substitutiontherapy)

(2)内分泌腺组织移植

(三)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与病因治疗

七、思考题:

1.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哪些?

2.举例说明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篇2:丁丽萍讲稿内分泌系统总论

第一节 概论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心脏:

1.心脏位置:前后略扁圆锥体,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追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2.心脏的组织结构 3.心脏传导系统

4.心脏血液供应: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营养心脏的前壁、左室侧壁和室间隔的前2/3; 右冠状动脉(猝死动脉):营养右心室的后壁、左室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后1/3和窦房结。

(二)血管:

1.动脉(阻力血管/后负荷):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

2.毛细血管(功能血管):血液与组织液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场所。

3.静脉(容量血管/前负荷):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从组织器官将血液送回心脏。

(三)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1.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体液:

二、护理评估(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三、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常见症状:

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急和气促

(1)定义:是各种原因心脏病发生心功能不全时,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病人常出现发绀、坐位呼吸,同时可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2)分为三型,逐渐加重

① 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最早,病情最轻,体力活动时发作和加重,休息时缓解或消失

②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于夜间熟睡后1~2h,睡梦中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缓解。轻者历时数分钟后症状消失,而重者可伴有咳嗽、咯泡沫痰、气急、发绀、肺部听及啸鸣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称心源性哮喘

③ 端坐呼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功能不全后期,患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3)评估呼吸困难:什么情况下发生,减轻方式,呼吸困难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对治疗的反应,采取何种姿势睡觉等 2.胸痛: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1)常见于:心绞痛、心肌梗塞。此外肺栓塞、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和心脏神经官能症也会有胸痛。

(2)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和缓解因素、伴随症状 3.心悸:

(1)定义: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的不适的主观感受,自述心搏强而有力,心脏停跳感或心前区震动感。

(2)常见的病因: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脏搏动增强;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精神紧张

(3)注意:但心悸的严重程度并不与病情呈正比。严重心律失常可造成猝死,伴有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神志改变或意识障碍

(4)评估: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法、伴随症状等。4.心源性晕厥:

(1)定义:一时性的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短暂、突发的可逆性改变。(2)病因:心脏性晕厥有很多病因,其中以心律失常所造成心脏停搏和无效射血最常见(3)阿—斯综合症:由于心脏排血量突然减少而产生的晕厥称为阿—斯综合症,脑组织缺氧,短暂的意识丧失。病情严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4)评估:发生时间、次数、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缓解方式、诱因、先早兆表现、伴随症状、心脑血管病史、发作史、家族史等。5.心源性水肿:

(1)特点:重力性水肿-----早期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如卧床病人的腰骶部和非卧床病人的足踝部,用手按压,可出现凹陷,称凹陷性水肿。重者全身均可出现水肿,并可有胸腔和腹腔积液。水肿常在下午时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减轻或消失(病人会述说手表变紧等)(2)评估:出现时间、急缓、部位、是否对称、与体位关系、与活动关系、有无心脏病史、是否用药、与饮食关系、心情、水肿部位皮肤等。

6.紫绀: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造成的皮肤黏膜呈现青紫现象,分为中央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

(二)体征 视诊:心前区隆起、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移位

触诊:有无震颤、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大小、形状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弱、脉搏短绌、奔马律、心脏杂音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BR、血象、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脂分析、心肌酶谱、尿素氮和肌酐、血凝指标、血糖、血培养

2.ECG:无创伤检查,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脏影响 3.动态ECG 4.超声心动图、ECG运动实验、心血管造影、气囊漂浮导管检查术、经食管电生理检查 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环境:安静舒适环境,空气新鲜

2.休息:根据心功能安排患者活动情况(一级:不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但不宜剧烈活动 3.饮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4.体位:半坐卧位或舒适体位(随病情而变)5.病情观察:症状、并发症

(二)症状护理 1.呼吸困难:

① 卧床休息,半卧位或端坐位,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4L/min,穿宽松衣服,盖松软盖被,解衣领,③ 减轻紧张,稳定情绪

④ 观察病情:呼吸困难程度、发生时间、伴随症状、血气等 2.心悸: ① 半坐卧位 ② 心电监护 ③ 病情观察

④ 自我情绪调节,增加休息时间 ⑤ 不饮刺激性饮料和食物 3.晕厥:

① 置于通风处、去枕平卧位,头部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口中异物及分泌物 ② 胸前区叩击1~2次 ③ 建立静脉通路 ④ 观察生命体征 4.水肿:

① 卧床休息,有胸腹水病人可用半坐卧位

② 限制水钠摄入:低盐高蛋白易消化、记录出入量

③ 皮肤:水肿病人不铺凉席,严重者可用气垫床),按摩、每1-2h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抓骚。④ 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

⑤ 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每日入液量应控制在前一天尿量+500mL。⑥ 龙血竭胶囊 5.胸痛护理措施

① 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

② 药物止痛:镇静药、止痛药、扩血管药

③ 行为疗法:放松技术、深呼吸、听音乐、想象美好事情等

(三)药物护理

上一篇:带学生去敬老院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爱的小纸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