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2024-05-12

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精选4篇)

篇1: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

——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没有了文化,学校就如同躯壳,毫无特色可言。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周边资源,我们确定把书法艺术作为本年度我校的特色教研活动。让书法走进校园,让书法艺术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一.活动目的

初级目标:

通过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力求每位教师要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学生能了解书写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书写工整、规范的正楷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书写基础。

高级目标:

通过开展书法社团、书法讲座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初步欣赏书法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初步学写毛笔字。力求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创作书法作品。

二.组织结构

建立三级管理机制:校长贾廷纲总督导,教导主任王秀花负责计划实施及过程管理,各个班主任协助语文老师完成学生日常的写字训练。

成立书法社团,由高文祥、刘祖新负责社团成员的指导训练。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教师:

1.课堂教学中粉笔板书,要规范工整、美观漂亮,为学生书写做好示范。2.学校为教师统一提供钢笔字帖、练字本,每学期一本,期末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存档。

3.每学期组织1-2次校级书法比赛,师生共同参与,展现成果,激发兴趣。学生:

1.设置写字课。语文老师兼任,讲授写字知识,传授写字技法,培养写字兴趣,提高写字能力。让写字课成为写字训练的主阵地。

2.每日练字半小时。中午设置30分钟练字时间,根据教学进度,由语文老师确定练字内容,指导写字方法。

3.成立书法社团。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为活动时间,由指导老师,辅导社团成员书法练习。

4.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校级书法竞赛活动,每月一小评,期中一大评,利用班级墙报、校级报栏等平台,展示学生作品,记录成长轨迹,激发写字兴趣。

5.努力创造条件,邀请校外书法名家来校指导,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书法氛围,引领书法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确确实实让书法艺术成为宅科小学的一张 名片!

四.活动进度安排

“书法艺术走进校园”这一特色教研活动,时间为一学年。上学期

2012.09 为酝酿启动。

2012.10各项工作有序次第展开。

2012.11(期中)书法成果展。展示初步成果。

2013.01(期末)师生书法展。总结本学期活动成果。下学期:

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工作,把“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向前推进。

总之,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愿望,我们将扎扎实实做好“书法进校园”特色教研活动,让书法艺术之种子在宅科小学深深地扎根,茁壮地成长;让书法艺术之花美丽的绽放,结出累累硕果;让书法艺术的的确确成为宅科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

2012年9月27日

篇2: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中国红歌会》是由江西卫视2006年原创的大型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节目的初衷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用红色歌曲的表现形式来引领人们创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节目首播之时,恰逢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一经推出,社会反响强烈,广受欢迎,热度一直延续到2013年,前后共成功举办了八届。比赛场地也从南昌到井冈山、再到济南、深圳、成都、沈阳、郑州、武汉、长沙、哈尔滨、 贵阳西安等全国各地;从江西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室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再从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悉尼、新西兰和泰国等地。在前后上百场的赛事活动中,吸引了60万红歌爱好者的直接参与,15亿人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通过江西卫视收看了中国红歌会,在全国引领了一股爱红歌、唱红歌的红歌热潮。

二、音乐原本没有颜色之分

我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往往是根据发声方法、演出场合、表现形式、表现内容等来划分的。比如器乐:有独奏和合奏之分,独奏可细分为弓弦、弹拨、吹管和打击等类别;合奏可分为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等。戏曲:在几百种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戏曲基础上,明代形成了汉族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 昆山腔、弋阳腔”,后来又衍生出皮黄腔等。说唱:在300多种地方说唱音乐中,大致可分为鼓词、琴书、杂曲、渔鼓、弹词、走唱、 板咏、牌子曲等八种类别。民歌:三大类别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民间歌舞音乐;如秧歌、腰鼓、跑旱船、花灯、采茶等。宗教礼仪音乐:包括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仪式音乐等。

综上所述,音乐的划分原本是没有颜色区别的,但是,由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百多年的特殊屈辱经历,中国人民饱受了太多太久的外敌欺辱和国内战火的洗礼,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在新中国的成立以后才有机会翻身做主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新中国红色的国徽与红色的国旗,就是为了纪念那些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和革命先烈们的,我们的政权也和世界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政权一样被称之为“红色政权”,而那些歌颂革命英雄人物、革命信念、革命生活、革命爱情、革命意志和革命斗争的歌曲也均被称之为“红色歌曲”,它的出现和传播始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而变化的,并深刻地影响和鼓舞着亿万中华儿女,人们世代传唱着,不断弘扬着正气、传播着正能量,所以,“红色音乐”这种称谓在民间是有一定共识的。后来,人们还把“红色音乐”的范围拓展到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各类健康进步的音乐。

三、谁也无法抹去那些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

忘记历史不止是意味着背叛,更意味着是没有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红色歌咏一直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人们在重大节日里载歌载舞,回顾历史、珍惜现在和歌唱未来,表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传播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2015年2月9日,中央军委举行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时,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在慰问演出中几乎全部都是红色歌曲。例如《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保卫黄河》、《志愿军战歌》、《战斗进行曲》、《再见吧,妈妈》、《真是乐死人》、《当兵前的那晚上》、《战士第二故乡》、《唱只山歌给党听》、《小白杨》、《当那一天来临》、《将军下连当列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展示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的精神风貌。1

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计划在2015年9月3日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天,还将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纪念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 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习近平总书记将亲自为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抗战将领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2。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继承红色事业、传递社会正能量,缅怀革命先烈和建设美好未来的有力举措。

四、《中国红歌会》传播了红色音乐,繁荣了江西特色艺术

《中国红歌会》为什么会原发于江西?为什么能繁荣江西的特色艺术?首先,江西是红色歌曲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曾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伴随着革命一起成长的红色歌曲还曾经创造过“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历史奇迹3。虽然江西历史上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代表音乐弋阳腔、采茶戏和兴国山歌等等, 但是近现代这些特殊的革命历史已经使红色歌曲也成为江西的另外一张名片。虽然国内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红色音乐,但是江西在红色资源丰富的程度和宣传的力度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中国红歌会》的影响面越广,就越能凸显江西独特的艺术文化。

由于红色歌曲能够聚集人气,激人奋进,振奋精神,能够矫正历史虚无主义对爱国主义的丑化抹黑,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中,陶冶人民的情操、纯净人民的灵魂,因此,《中国红歌会》 的正面影响曾经得到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比如2008年10月中旬,习近平同志考察江西时就曾表示:“红歌会现在也变成一个国内的知名品牌了,这个品牌既有政治效应、社会效应,而且会带来经济效应,会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类似这样的活动, 都可以积极探索、创新”4。当年的11月26日,《中国红歌会》还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演出,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近万名群众一起现场观看了演出,节目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好评。

五、《中国红歌会》充足的歌曲曲库,拓展了歌手的发挥余地

《中国红歌会》节目组为选手所指的红色歌曲并没有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歌曲,而是泛指各个时代健康、积极向上的进步歌曲、 民族优秀歌曲,甚至还包括世界各国类似的经典歌曲,这就大大拓展了歌手的曲目选择余地,丰富了歌手的情感表现和节目的可欣赏性。

比如在2013年的曲库单里,就细分了18个不同的风格类别, 总数多达600首歌曲:(1)红歌经典——60年金曲:《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等60首歌曲;(2)红色中华——祖国颂歌:《祖国, 慈祥的母亲》、《中国的月亮》等30首歌曲;(3)红色旗帜——党的颂歌:《沁园春·雪》、《公仆赞》等21首歌曲;(4)红色英雄——伟人壮歌:《绣金匾》、《八月十五月儿明》等32首歌曲;(5)红色江山——神州牧歌:《太阳岛上》、《珠穆朗玛》等38首歌曲;(6)红色团结——民族欢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23首歌曲;(7)红色创业——劳动赞歌:《春天在哪里》、《清晨,我们踏上小道》等30首歌曲;(8)红色历程——征途战歌:《十送红军》、 《保卫黄河》等39首歌曲;(9)红色军旅——嘹亮军歌:《小白杨》、 《军港之夜》等36首歌曲;(10)红色军民——鱼水欢歌:《血染的风采》、《芦花》等23首歌曲;(11)红色舞台——歌舞京剧:《绣红旗》、《七律·长征》等33首歌曲;(12)红色银幕——电影老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驼铃》等41首歌曲;(13)红色荧屏——电视金曲:《一个美丽的传说》、《敢问路在何方》等36首歌曲;(14)红色年代——生活乐歌:《中华民谣》、《辣妹子》等22首歌曲; (15)红色浪漫——爱情恋歌:《敖包相会》、《茶山情歌》、等22首歌曲;(16)红色情怀——真情赞歌:《父老乡亲》、《弯弯的月亮》 等38首歌曲;(17)红色青春——理想放歌:《幸福不是毛毛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40首歌曲;(18)红色春天——世纪新歌: 《歌声与微笑》、《北京欢迎你》等33首歌曲。

六、反对夸张作秀的表演,勿忘崇高的初衷

2013年7月24日,广电总局公布调控结果,一批歌唱类选拔节目被要求停播或延播,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就是其中被停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其播出期数已经达到该节目应播出数。也有人认为,随着多年的连续播出,这档节目越来越偏离其经典崇高的初衷,成了越来越侧重于时尚的选秀。

国内许多电视综艺节目中都存在着炒作、煽情、制造噱头等博人眼球的举动,他们往往是为了所谓的收视率,为了提高选手的知名度和身价,最终达到潜在的经济利益。有报道称2013年音乐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716亿元,比2012年增长7.9%,远超同年市场规模200亿的电影产业,108亿的电视剧产业和891亿的网络游戏产业5。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乱象面前,《中国红歌会》也受到波及。比如节目中参赛歌手频繁的更换服装让部分人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有的评委总喜欢评论歌手漂不漂亮;嘉宾既可以发表意见,也可以参加投票;主持人多而不精,甚至有的主持人经常调侃好戏弄部分被淘汰的选手,引起观众的争议,这些都冲淡了节目神圣崇高的原有立意。

当然,传承红色音乐文化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上纲上线地说非红即黑,但是在支持百花齐放的同时,有些神圣的东西还是不应该过度娱乐化。所以,停播不是否定红色的历史功绩,中国红歌会节目形式的暂时消失,不等于红歌的消亡,这样也好,可以使我们那颗躁动的心暂时安静一会,权衡得失,总结经验,重新思考节目未来的发展出路。

七、类似原创的红色音乐电视节目仍有存在的价值

欲亡其国,必先灭其文化。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很少提及和平演变,但并不是和平演变不存在了,而是借助改革开放的一些漏洞延伸到了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些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一直未变,思想文化领域始终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现在许多舆论阵地和教育阵地已经被攻陷,年轻一代深受影响。比如,在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的诱惑下,许多人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知廉耻、道德沦丧、黑白颠倒、善恶不分。当为人民服务成为空谈、当见义勇为历史、当老人倒地无人敢扶、当诚信和良知成为笑谈、当吃什么都不安全的时候,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还能剩下多少?所以,我们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真正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红色音乐正具有这样的品质,其功效也是显著和不可替代的。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每当耳边响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的《沂蒙山小调》、《父老乡亲》、 《白发亲娘》、《谁不说俺家乡好》和《珠穆朗玛》等一首首经典红色歌曲时,我们心里激发的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定是满满的正能量。因为这些红色歌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深层次的内在关系,这些红色歌曲都是宣传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绝佳载体,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篇3:传承书法文化 打造特色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为了深化书法教育,在“兰亭”书法社活动中,学校通过丰富活动课程,点燃全体教师的热情。

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学校成立了“兰亭”书法社,每周三为书法社活动时间,邀请书法名师到学校为社团教师作书法指导讲座。培训内容有书法简史、书法作品欣赏以及书写工具、执笔姿势、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等多个方面,让书法社教师领略了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书法的奇妙表现力。

书法笔会,结队帮扶。我们以每月笔会活动为契机,为学校书法社的成员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教师们一起练习,相互切磋,形成了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在活动中我们还采用结队帮扶的措施,每年评比的优秀社员和新社员结成队,两人结队“一对一”的帮扶使新社员很快成熟起来,在社团中形成梯队,使社团建设良性发展。

文化学习,课题研讨。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书法文化吧,为社团老师们发放不同碑帖和史学人文方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眼力”和“字外功夫”,社团教师书法修养自然得到提升。在书法课程上我们自编了社团书法教材,定期开展社团书法课题研讨活动。社团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从平时教学中的常态课、欣赏课、整合课入手,构建“五入”体验式书画教学模式。

创新展示形式。书法主题活动是书法文化建设的土壤和血液。学校充分挖掘社团成员潜力,广泛运用各种展示形式,积极开展书法校园文化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我们以平时节日为契机,给书法社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临近春节,我们开展社团成员为全校教职工写春联活动。“六一”活动中节目单全部由书法社成员书写等。

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成立“翰墨香”书法QQ群,进行网上晒字活动,社团成员每天晒字一幅,并在群内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同时,在校微信平台定期对书法社活动和优秀社员进行专题报道,真正让书法教育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我们在武穴市天桥附近设置了“书法一条街”,向社会推介书法社团的优秀教师,让这些在学校的“书法名星”真正“亮”起来;校园里的地书展示、办公室的书法作品、楼道里的书法墙和书法社团的活动展示等,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高效的激励措施。制定激励评价机制,提高书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开展“先锋团队”评比活动。我们每学期把书法社成员按教研组划分成几个小团队,期末时根据小团队成员的出勤、作业上交情况评比先锋团队。设立全勤奖,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开展“阳光教师”评选活动。在每学期结束时,我们采用民主测评,择优评选的方法,评选出十名书法“阳光教师”,并在期末校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让这些教师在全校书法工作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也给书法社成员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展书法“等级过关”活动。每学期对所有社团成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从本学期所练的字中选择一部分,发放书法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进行等级过关。主要是考核平时书法训练效果,并加大奖励力度,避免只写不评、只练不考的应付式学习方式。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篇4:传承书法艺术,繁荣校园文化宅科小学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优化设计, 协调人、地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本质是在科学和艺术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再创造, 是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创意学科。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全国高校普遍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 每年招生达数万人。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中的热门专业, 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是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1998年7月, 由国家教育部颁发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目录与专业介绍》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环境艺术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提高, 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等领域工程项目众多, 这给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 使得该专业逐步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活跃的应用学科之一。

由于设立的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快,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对设计教育理论也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其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始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育体系西方化、同质化的倾向严重。我国的设计教育体系一开始引进的就是西方的美术教育体系, 以素描、色彩和构成学组成基础科, 再开设专业设计课程。课程的设置偏重技法, 创意的来源主要是基于艺术造型的变化, 设计课注重表面的、形式化的“创新”。这种高度一致的、西方化的教育体系使得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相似、思维模式趋同, 他们缺乏对本国、本民族及地域文化的了解, 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 因此, 他们的作品也表现出缺失本土文化特色的倾向。

二、中华地域文化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存在于特定的地区、气候和社会环境中, 这些限制性要素必然会给设计带来影响, 从而形成区域环境艺术设计共同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特征。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幅员辽阔的大国,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很多地区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传统, 存在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地域文化一方面有着共同的“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思想大背景, 同时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地域特点, 这使得中华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它以中原文化为核心, 北有燕赵文化, 西有三秦、巴蜀文化, 东有齐鲁以至关东文化, 东南有吴越、闽越文化, 南有楚文化、岭南文化。”[2]在各地域文化体系中, 环境空间也表现出和当地文化密切联系的特点。

这种基于当地资源和文化基础上的环境空间的形成, 凝聚了我们祖先辛勤的劳动和积极的创造, 积淀了民族智慧, 反映了民族精神, 是对其地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良好回应, 是自然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这样的空间建设思想也应该是环境艺术设计创意的真正源泉, 抛弃这些经验, 或者对其置若罔闻, 都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审美倾向和城市建设模式得到了迅速传播, 设计师盲目模仿西方, 片面地认为西方的就是先进的, 各地城市环境建设表现出一种千篇一律的状况。由于城市环境建设忽视其地域环境、风土人情, 造成城乡建设面貌日趋雷同, 地域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

三、弘扬苏州地域文化, 凸显地方办学特色

在中华文化的多元体系中, 吴越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 长江下游四季分明, 水系发达, 湖泊众多, 丰富的水资源既是吴越人拥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又是其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吴越人与水为邻, 以水为邦, 深谙其特有的因时而变、随物赋形的特点, 吴越文化也表现出精致、文雅及柔和的特征。两千年来, 在城镇环境建设方面, 该地区也形成了基于当地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适宜的人居环境系统。人们逐水而居, 城镇空间水陆并举, 河网交错, 屋宇毗连, 自发地生成了和自然环境达成良性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 形成了可持续的人地关系。

在苏州大学环境艺术系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将专业教育与苏州地域文化传承相结合, 试图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环境艺术理论, 深化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学科教育体系。

(一) 开设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以强化地方和民间艺术为重点, 将丰富、优质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引入课堂,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之称。千百年来, 苏州人文荟萃, 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众多的璀璨的成就。苏州的绘画、书法、篆刻独具特色, 刺绣、木刻等工艺美术形式丰富多彩, 评弹、昆曲至今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这些民间文化艺术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之源。苏州大学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 成立了“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聘请校内外对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理论造诣的专家从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戏曲评弹鉴赏”、“昆曲艺术”等公共选修课, 这些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欢迎。

苏州大学的作法表明, 各地院校都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文化优势, 加强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 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通过开设特色课程等方式, 向学生传播、介绍地域文化,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二) 强化实践课程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 又有山水之胜。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 民居依河而建, 水陆并行, 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精致的苏州园林更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我校环境艺术系充分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 带领学生到这些景观场所参观体验并进行现场授课, 让学生切实体验其环境和氛围, 充分理解环境设计的复杂性和艺术性, 让学生在历史的遗迹中汲取灵感。

对场地的研究不能走马观花,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课程, 对场所进行深入调研, 以项目或课题的形式完成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景观设计基础》课程中, 学生们就分组对苏州园林的局部空间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对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予以分析, 并根据测绘数据绘制成图。这种深入现场的研究使学生们对吴越文化及其环境空间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空间的再设计, 对空间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是设计的起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学生缺乏对实际的空间的认知, 不利于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结合课程组织学生体验这些实际空间, 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当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迹, 将会对学生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强调设计创新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古名叫做“十泉里”, 全长是1606米。苏州市政府对这一历史文化街巷进行了改造,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平江路进行了修缮, 沿街不少老宅已改建为酒吧、茶坊、会所, 建筑外表尽量保留原来的细节, 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街巷旧貌, 传承了历史文脉。平江历史街区因保护工作出色, 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在平江区的旧城改造中, 我系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调研, 并选择其中一些项目深入研究, 如老民居的翻新改造、建筑沿街立面的方案设计等。在这样特定的建筑空间环境中,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现代的使用功能进行改造设计, 并保留街区的传统风貌。这种作法实际上构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践训练。

设计创新是环境艺术教育的核心,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 其创新是在对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的基础上, 提出功能完善且美观实用的方案。只有拥有宽广知识面和良好文化素养的设计人员, 才能在实践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训练学生设计技巧的同时, 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设计课程的安排上, 如果能结合各地的条件选择适当的课题, 尤其是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下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创作, 这将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训练。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 目前我校环境艺术系的学生对吴文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设计作品中尝试融入其文化特点, 不断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四、结语

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 如何提升办学质量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全球化的教育竞争中, 我们应借鉴目前的西方式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积极探讨中国环境艺术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对专业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长远规划。设计教育不仅要汲取西方先进的办学理念, 更要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创造, 利用中国文化多元性、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 充分发挥各地的文化优势, 拓展学生的视野,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教学中, 凸显各地的办学特色, 创造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国品牌。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董治年.创意的真空——论作为研究的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的紧迫性, 装饰, 2010 (07)

上一篇:民族团结宣传工作计划下一篇:廉政文化进工程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