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

2024-04-19

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通用3篇)

篇1: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

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

话语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话语的隐含含义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该文把着眼点放在语境中对话语隐含含义的`分析,强调了语境对会话隐含含义分析的制约作用,并重点分析了话语隐含含义产生的几种主要方式.

作 者:刘立敏 刘杰 LIU Li-min LIU Jie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1刊 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3(9)分类号:H319.9关键词:会话隐含含义 语境 文化 身体语言 无语现象

篇2: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听力短对话,CET6

一、引言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有45%的时间用于听, 30%的时间用于说, 16%的时间用于读, 9%的时间用于写。听力的重要性非同一般。CET6是用来评定应试人英语能力的全国性考试,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改革后的CET6听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至35%。听力理解考核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 包括理解主旨大意、重要事实和细节、隐含含义, 判断话语的交际功能、说话者的观点、态度, 等等。这就要求考生不能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 还要根据语境和各种相关知识推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理解会话的真实含义。因此, 掌握一定的会话含义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分析考题所要传递的信息, 从而理解对话的真实含义。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会话含义理论, 同时归纳总结了最近七年的CET6听力短对话, 并运用该理论分析带有言外之意的对话, 以便能够帮助考生更准确地分析听力对话的含义。

二、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 该理论认为需要透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字面意义, 并结合语境, 从而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格赖斯发现, 对话通常由一系列彼此关联的话语组成。对话者言语交际时彼此是互相合作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目标, 对话者之间存在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格赖斯称之为会话的合作原则。格赖斯将合作原则分为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 人们往往不严格遵守这些准则。说话者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会故意地违反其中的某条准则, 从而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听话者则需要根据交际语境所提供的线索, 通过语用方面的分析和推理研究, 才能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格赖斯将这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需要推导才能得出的隐含意义称为“会话含义”。根据会话含义理论分析CET6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部分, 能更快地发现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从而在听力考试中快速准确地体会题目中的弦外之音, 保证答题的正确率。

三、合作原则的违背与CET6听力短对话中的隐含意义

笔者统计和分析了2006—2012年近七年的13套CET6全真试卷中的104个听力短对话, 共发现了36处因违反合作原则而有特殊含义的话语, 所占比例为34.5%, 其中违反量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对话较多, 违反关联原则的对话较少, 违反质准则的对话没有。以下是笔者结合CET6短对话的例子从违背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角度的分析。

1. 违背量准则与隐含意义。

交谈时, 说话人所说的话应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 不多不少。但是在实际交际时故意违背量准则会产生言外之意。如信息过少, 可传递出说话人不感兴趣、不愿多谈的态度;信息过多, 可反映出说话人积极参与会话。在统计的CET6听力对话中, 经常出现违背量准则的现象, 说话者通过过多或过少的交流信息来制造言外之意。因此, 考生必须透过会话的表面意思推断出试题的内在含义。

例:M:Have you heard of Professor Smith?I’m thinking of taking an advanced engineering course with him.What do you think?

W:Yeah!You really should.He’s published dozens of books so far.One’s been recommended as a textbook for postgraduates.

Q: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The man shouldn’t hesitate to take the course.

B.The man should talk with the professor first.

C.The course isn’t open to undergraduates.

D.The course will require a lot of reading. (2009.6)

在此段对话中, 女士的回答超出了所需信息的范围, 除了建议男士应该选教授的课, 又提供额外的信息———教授出版了几十本书, 有的还被推荐为研究生教材。她的回答违反了数量准则, 暗示了该教授是一位非常好的教授, 男士应该毫不犹豫地选他的课。因此, 本题选A。

2. 违背质准则与隐含意义。

质准则指在理想状态下, 不说自知虚假的话、缺乏依据的话, 保证对话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这样互相的反馈才有意义。在交际中, 说话者有时会故意违反质准则, 并让听话者也明白其并非存心要欺骗他, 而是另有隐情, 此时特殊含义便产生了。说话者说自知虚假的或故意说缺乏依据的话, 一般是从面子、实际利益角度考虑, 或是想含蓄地传递相反的信息, 或是借之开玩笑。从笔者统计来看, 违反质准则的情况在近七年 (2006—2012年) 的CET6听力对话中没有出现, 可能因为大多数会话需遵守质准则。

3. 违背关联准则与隐含意义。

关联准则要求话语内容与当时所谈话题相关。说话者若故意违反关联准则, 问此而言他, 则表明说话者要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或是缓和不愿出现的不愉快情绪。CET6听力对话就常利用违背关联准则而委婉地提出看法。

例:M:I need to find a dentist.You said you know Dr.Smith well.Do you recommend her?

W:Well, I had to see her a few times, 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ere the magazines in her waiting room.

Q: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Dr.Smith’s waiting room isn’t tidy.

B.Dr.Smith enjoys reading magazines.

C.Dr.Smith has left a good impression.

D.Dr.Smith may not be a good choice. (2006.12)

此段对话中, 男士向熟悉史密斯医生情况的女士咨询其技术如何。女士比较圆滑, 她没有直接评论史密斯医生的医术, 而是讲了不相关的事情, 说接待室的杂志好看。显然女士的回答违背了关联原则, 她的言下之意是该医生的医术很普通, 因此本题选D。

4. 违背方式准则与隐含意义。

方式准则指说话清楚、有条理, 避免歧义、啰嗦和词语晦涩。交际时, 若说话者不合作, 采用难以理解或繁杂的语言, 则可能是希望将信息传达给特定的人或是想隐晦地表达言外之意。在CET6听力理解的考题中, 会经常出现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现象。

例:W:Since Simon will graduate this May, the school paper needs a new editor.So if you are interested, I will be happy to nominate you.

M:Thanks for considering me.But the baseball team is starting up a new season.And I’m afraid I have a lot on my hands.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A.He is interested in improving his editing skills.

B.He is eager to be nominated the new editor.

C.He is sure to do a better job than Simon.

D.He is too busy to accept more responsibility. (2011.12)

此段中, 男士没有直接拒绝女士的邀请, 他先表示感谢, 然后说棒球的新赛季开始了, 可能自己会很忙。该男士通过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 间接表达了拒绝该邀请, 因此本题选D。此题中连接词“but”是个关键词, “but”之后的信息对于考生能否找出正确答案起到决定作用。

四、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的三大测试目标之一的隐含意义, 其理解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能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上, 还要根据语境和各种相关知识推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在实际教学中, 发现学生在理解需要推测或有隐含会话意义的听力对话方面有困难。为此, 教师可尝试借助会话含义理论帮助学生解决此方面的问题。

1. 帮助学生掌握会话含义理论。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入会话含义理论, 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隐含意义生成时所借助的方式, 并引出数量、质量、关联和方式四准则, 并通过研读听力原文、总结违反这些准则的主要表现形式, 加强对违反这些原则的回答的敏感度。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可从深受学生欢迎的英文电影、电视剧中找相关片段, 让学生分析其违背合作原则而传递的隐含意义并且产生了哪些效果。同时, 教师还可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有隐含意义的对话, 或借此创造一些有意思的对话进行表演, 让学生真切地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会话的隐含意义。

2. 积累相关必备知识。

对于推测听力隐含意义所需的其他知识, 如语调、词汇 (如各种连接词的用法、真实含义不同于字面意义的俚语) 、语法 (如虚拟语气、反意疑问句) 、文化背景知识等, 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积极渗透, 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五、结语

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同时也是CET6的考查重点。教育部2007年9月制定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为听力对话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启示。教师将之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 可以增强学生对含蓄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会使用会话含义理论推断话语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全国大学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篇3:如何挖掘语境中的隐含语意

关键词:阅读教学;隐含语义;联想、想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4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语境中的隐含语意。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引导学生据“言”知“意”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表面的“言”理解文章内含深刻地“意”。只有一次次地展开这种由“言”到“意”,再由“意”到“言”的思维过程,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才能在不断地体验和领悟中获得新知识。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粗浅体会。

一、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联想相关内容,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绝句中有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如果只让学生从“言”上看诗句,诗句中的“落花时节”仅是一个时间名词,整句诗的意思就好像是:”正好是暮春时节,诗人与李龟年在江南相逢了”,而实际上诗句内在意蕴要丰富得多,仅“落花时节”四字就意蕴无穷。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落花时节”的内在意蕴呢?首先让学生理解“宅里”、“堂前”的“寻常见”和“几度闻”的语境。在这个“歌舞升平”,“良辰美景”的语境中,再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关的内容:或联想李白《塞下曲·塞虏乘秋下》等的诗歌,或联想那些反映盛唐生活的电视剧,从而让学生知道盛唐时国家兴旺,百姓安乐的情形。当时李龟年声名极盛,恩遇极隆,诗人是才华早显,满怀抱负。而等到作者再度与李龟年相逢时,已是国家残破,社会凋零,征人漂泊。这时又引导学生联想杜甫的《三吏》《三别》,体会“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给诗人带来的辛酸。对比之下,国家的兴衰,个人的变迁,都像落花流水一样,无可奈何,春来秋去,流水无情,落花无奈,盛年不再来。这就是“落花时节”的言外之意。

二、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意义,进行合理想象,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孔雀东南飞》中有:“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一句。其中“初阳岁”是不是只表示时间意义呢?肯定不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從春天想象春光明媚的胜景;从春光明媚想象到刘兰芝出嫁时正值青春年少;从青春年少想象到她当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然后想象到刘兰芝尽管遭到封建恶势力的摧残,但青春的活力尚未衰竭,她那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依然年轻,这也是刘兰芝性格里柔中有刚的源泉所在。至此,“初阳岁”所隐含的意义也就挖掘出来了。

又如讲“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就可抓住一个“闹”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到“春色满园,万紫千红,阳光明媚,芳草满地,蜜蜂成群,蝴蝶飞舞,春意浓浓”。这样,才能显出一个“闹”字深层次的美感来。难怪法国的波特莱尔说:“想象是一切功能的女皇陛下”。阅读文学作品离开了想象,一切都会变得黯淡无光。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艺术思想,才能填补语言的空白,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只有想象到阳光、绿水、花草、春风、蝴蝶、蜜蜂、风筝、游人;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挤在一起,才会出现“闹”的场面,不挤不会“闹”,不多不会“闹“,只有这一“闹”,才闹出了天地间最浓最浓的春意。学生通过这样的想象,就完成了一个从“言”到“意”的思维过程,这样多次反复,便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向高层次上升。

三、引导学生根据语境,体验作者情感,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以情为贵,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读文学作品,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就可以进行“观文者入情以披文”,来达到“言”与“意”、“意”与“言”的深层次认知,从而掌握有些词语的隐含意义。

例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写道:“这园中不单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中的“都”,饱含着作者内心无尽的叹息。我们知道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在他21岁生日那天,他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那时候他脾气坏到极点,经常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不和任何人(包括母亲)说一句话。那时他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要加倍的”……而当辉煌的成功就要走近他的时候,自己有快乐也给母亲带来快乐的时候,他至爱的母亲却永远地合上了疲惫的双眼。因此这句话中的“都”不仅写出了母亲曾经无数个日日夜夜到园中去一次次找寻儿子担忧儿子精神被压垮彷徨于生死边缘的心理。也写出了史铁生为其曾经的执拗而心生歉疚以及对一直默默关心着他的母亲的感激之情。他认识到在他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这个“都”字的不尽之言尽在作者的感情波涛之中。只有引导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才会知道“都”字已经不仅仅是个副词,也不只是表达“全”“完全”概念的副词,它已经浸透了作者对苦难而伟大母亲的浓浓的深情。

又如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句中的“满”字。如果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因忽闻喜讯而惊喜欲狂的情感,那这个“满”字的妙处又如何体会得到?

上一篇:监制证换证申请报告下一篇:校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