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2024-04-28

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共8篇)

篇1: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美术基本知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成人的身高为7.5个头长,少年为6个头长。

“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25 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5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水粉画中的色彩对比

客观世界中,自然万物千姿百态,每一类物种都有各自特定的色彩,物体这种相对稳定的色相称作“固有色”,美术高考培训首先对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大致的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了解了大致情况以后,接下去的美术高考培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物体的固有色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色彩变化。首先固有色会受到“光源色”的影响,当有色差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使固有色带有光源色倾向。其次是“环境色”。当一个物体的色彩反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时,接受反射的物体固有色就受到反射色彩的影响,使其色感变化。显然,光源色主要作用于亮部,环境色主要作用于暗部,固有色主要表现在灰部。光源越强,作用越大。物与物越接近,环境的影响越大,反之,固有色越强。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是色彩表现的全部内容。

色彩的对比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色彩对比是彩画的主要表现手段,色彩的对比有多种,主要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以及面积对比等,就构成了彩画的基本形式要素。

1、色相对比——“色相”是指颜色的相貌,美术高考培训所用的绘画颜料,都有各自独特的相貌:红色、黄色、蓝色等等。美术高考培训中色相变化是色彩最大的差异和对比,在调色是,首先选择时色相。

2、明度对比——“明度”首先是指色相本身的明暗程度。美术高考培训中在应用中应充分使用色相本身的明度特性。在色彩写生画中,明度的对比就将素描对形体的塑造与色彩对形象的描绘联系起来。

3、纯度对比——“纯度”是指色相单纯的程度。美术高考培训色彩写生中很少使用纯色,大量使用的事教纯的或不纯的色,未经混合的色叫“生色”,混合后的色叫“熟色”。

冷暖对比——“冷暖”是根据人的感知经验对色彩倾向做的大致分类。美术高考培训中一般把红、黄列为暖色,而把蓝、青列为冷色。绿色、紫色、黑、白、金、银列为中性色。起草作画当胸有成竹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素描步骤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构图、起草、涂基本明暗、深入刻画、调整完成。

1、构图。关于构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石膏像在卷面中的大小要合适,画面要饱满。石膏像左右距离卷边基本相等,上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边可以比下边留得大一些。如果是侧面像,则面部一边要比后脑一边距离画面边缘适当远一些。

2、起草。起草步骤依照“整体”的原则,先用直线画出整体外形和内部主要部分形的特征,例如头像的眉弓、鼻子,在这一部分初步定下之后,就可以将其他部分与这一部分进行比较来画。注意:这一步骤中不要将形画得太“彻底”,允许保留起草的复线和辅助线。当较大的形确定以后,再确定较小的形,直到起草步骤完成。在起草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画形,可以适当的概括一些明暗,这样有助于清楚地观察暗部与亮部形的关系。

3、涂明暗。明暗处理是体现画面质感的重要手段。“涂明暗”主要是画暗部,从暗部再向亮部做衔接。涂暗部首先要找出“明暗交界线”,这一部分工作已经在起草步骤中大致进行了,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将暗部的界限修改准确,将暗部涂到应有的深度,使画面形成明暗对比效果,使形象产生“光感”。

涂明暗的顺序是从“最暗”到“次暗”,还是运用“整体观察”,选出最暗的部分先下笔,然后排出暗部变化的顺序。使暗部达到应有的暗度是重要的,暗部最黑的地方应是铅笔达到涂画的最黑度。因而达到这一程度不可能一两次完成,因此最暗的部分要数遍完成。

每涂一遍色,先要检查形,再定暗度,涂一层,暗一层,层次变化就丰富一层。要注意色调是依附于形体的,有形的转折变 合肥少儿美术培训:http://15931.qiuxue360.com/ 化才有明暗色调的深浅变化。暗部的变化可概括地分为三大块:一是明暗交界线,二是投影,三是反光。首先要区别三块之间的变化,其次再区别它们内部的变化。

篇2: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答:在农村小学当中,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美术课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由语数外三科的老师兼任,我本人也身兼美术教学。作为一名兼职的美术教师,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学习美术知识:

1、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传媒(如网络等),多看专业课的书,掌握美术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课的老师,对于美术发展史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巧妙的传授给学生。

2、积极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认真备写教案。这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也是最辛苦的一个过程,但这也是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最佳途径。

3、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找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4、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坚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美术教师。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篇3: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一、美术鉴赏课中的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课中涉及大量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包括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流派等,它们广义上属于人文知识范畴,不是单独发生单独存在的,除了与造型有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学为美术史的发展梳理了时空线索,宗教与美术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古学对美术史的贡献也是非常之大,可以说没有大量的考古文物出土,美术史的篇章将删去许多,我们也没有欣赏原始美术、陵墓美术的眼福了。所以,高中美术鉴赏不能仅局限于美术基础知识内部,还应涉及与美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这些人文知识,它们同属于基础知识,称之为人文基础知识。没有丰厚的人文知识作基础,何谈鉴赏?对于人文基础知识,有的必须要死记硬背,把张萱的作品记在李成头上,把马蒂斯归入印象派,“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是无论如何讲不过去的。上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在对艺术作品客观事实的探求中提出了五个基本要素(5W):即who作者、what作品、when制作时间、where地点、how制作手法,可拿来作为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记背的技术规范。但是,美术史体系的建立又不能全靠死记硬背,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学会比较,在求同或求异的联系中建立知识有机体,理解乃至把握美术发展的脉搏才是认识美术史的关键。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实际上是以鉴赏为中心,重复调用人文基础知识,使之发生碰撞,辨清不同基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摒弃就画论画、就人论人的片面思维方法,培养、建立多角度、动态性和宏观性的美术鉴赏视野、心胸和观念,以资启发创造力。

二、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目前,可供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据信息类型和载体的不同,分为三种:书本文字材料;视觉图象复制品;视听材料。书本文字材料以其携带和阅读的不受时空、设备的限制性,将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视觉图象复制品包括各种画册、照片以及幻灯片。现代摄影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带给我们的这一笔丰厚的礼物,使我们不出课堂便能通览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美术杰作,纵横视觉,驰骋想象,古人没有这么大的眼福!美术鉴赏的核心是作品,即使是失真许多的图象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文字陈述不及也,因言不尽意。所以,它们也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数字视听材料包括的各种电子教学光盘、教学软件、资料光盘和网络视频、音频材料等,是现代数字技术带给我们的又一笔丰厚的礼物。如何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技术下的CAI。美术鉴赏要整合的教学资源,属于多媒体信息,利用媒体工具开发教学课件,是有效的整合手段。上述美术鉴赏主要资料的视觉图像复制品,可通过数码拍摄、扫描或网络下载,得到数字图像;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通过编辑软件也可剪辑适合教学的部分;文字材料则可直接输入或下载粘贴。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即可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料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了,最终服务于教学,即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们借助网络的便捷传输、数字技术的高效编辑和光盘的超大量存储,集文、图、音为一体,打破了书本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大有取而代之的发展势头。CAI非常宜于辅助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目的的,但由于种种原因,CAI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意义前景、开发应用以及衍生出对该学科教师的新要求等问题,并未得到普遍的、敏锐的注意,更是鲜有研究者论及,实是有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根据笔者的多媒体教学实验,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引起广泛的注意。其一,自网上下载的材料,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须作仔细认真地鉴别方可利用。第二,制作课件不是简单的复制教材,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优势,在如何整合资料上做文章。第三,CAI要与幻灯投影结合。在图片投影质量上,教学课件、软件不如幻灯;而在灵活性和操作效率上,后者不如前者,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便捷地同时并置多幅作品(整幅或局部)进行比较赏析,这是幻灯机投影难于做到的。

另外,幻灯片投影也罢,制作多媒体课件也罢,所使用的美术作品图片,都是视觉图片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特别是欣赏环境,无法与原作相比,复制品毕竟是复制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学,根据条件,尽力获取观摩原作的机会。

摘要:文章从美术鉴赏课的学科性质以及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发, 认为美术鉴赏课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应扩展为人文基础知识, 且应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比较。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教学中, 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整合书本文字、图片、视听资料等鉴赏资源。

篇4:美术课中的百科知识

【关键词】新课标 立体教学 美术教学 生动

中国分类号:G613.6

美术教师好多只注重与技能的傳授,而忽略轻视美术理论的教学,都希望自己能教出一个个“小画家”,因此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讲该怎样构图、该怎样上色,让学生一遍遍地练习——只注重了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有些学生对绘画不感兴趣,对待作业更是不认真,随便画几个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还算有些兴趣,但只能照着教材临摹,自己什么都画不出来,更谈不上创作。

美术教学并不是单一的传授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先知道什么是美。学生只有感受到了美,体会到了美,理解了美,才能创造美。《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大了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广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教学也变得轻松起来。

一、美术课中语文知识的渗透

我在美术教学的同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我觉得语文知识的许多内容和美术都是相通的,特别是低年级表现得更为明显。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生动活泼、语言鲜明,大千世界、社会生活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通过语言或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可展开想像的翅膀,先用语言描绘出画面,再用笔画出来。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树枝上,叶子发芽了;有的说在小溪里,冰雪融化了;有的说在草地上,小草探出了头;有的说在天空,燕子回来了……我就让他们画出来。这堂课我并没有过多地讲应该画些什么、画面该怎样安排、颜色该怎样处理,可学生都画得非常好,把自己心里的春天描绘了出来。对于平时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他对语文或其他课程的兴趣来引导。

二、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核心工作,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尤其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把教育从过去的小课堂提高到一个大教育的环境中来考虑。

因此美术作为一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在整体成长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的平台,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品德课和思品老师的责任,在美术课堂中也可以进行渗透学习。在教学《生命的甘露》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了世界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我国的淡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启发学生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问题。

三、自然科学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科学课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改造自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两者所依赖的物质资源都是自然,由此可见,科学课和美术课也有着许多的联系。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并把我们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以及人类的起源及发展,使科学知识和美术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四、心理健康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它是以个体的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体现了出来。《假如我是巨人》教育学生当自己变得强大时,不应该去欺负别人或者报复别人,而是运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亲亲密密一家人》告诉学生家人的重要,即使爸妈为了学习或其他事情责怪我们,甚至打骂,都是为了我们好,不应该怨恨,而要理解父母的苦心。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逆反心理,这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音乐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美术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如《我爱校园》的教学中,播放一些儿童校园歌曲,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表达的愿望。教学《在草丛中》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仿佛来到了田野里,在草丛中与蝴蝶玩耍,与蚂蚁做游戏。

篇5: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其基本知识(5、6)

戈钩 卧钩 竖弯 竖弯钩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硬笔楷书书写要领

(六)竖提 横钩 横折 横析钩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篇6:美术学习中的基本知识

二、竖

1.垂露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

6.回锋向上收笔

2.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

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

3.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4.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

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

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

5.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

5.向右下稍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6.粗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

5.向右下顿笔

6.回锋向上收笔

7.上尖竖

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

2.转笔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

5.向右下轻顿6.回锋向上收笔

8.竖弯

1.逆锋向左上起笔

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

3.向左下提笔转锋

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

5.底端处向右圆转

篇7: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案例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教学领域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黄金比例知识,并把其巧妙的应用到美术课的欣赏和绘画中。我把本课分成寻找黄金比例和应用黄金比例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实验中寻找黄金比例

一.引导阶段:

欣赏《溪山行旅图》

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简单介绍作品年代及规格;学生谈第一感受。

2.学生寻找画面中的“行旅”后,再谈感受。

3.教师总结介绍古代中国画大小对比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二.发展阶段

测量实验(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边常见的长方形物体,量出长方形物体的宽和长并求出宽与长的商。

小组汇报结果,一起找规律。

教师总结:

我们测量的宽与长的商都在0.6—0.7之间,这种宽与长的比例关系被数学家和美术家认为是完美的比例关系,称之为“黄金比例”

课件介绍黄金比例:

所谓的黄金比例就是八分之五(0.625)或‘1:1.618’。这是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一个比例,并有许多数学家和美术家认为符合这个比例的都是最美的形体。

欣赏著名建筑中的黄金比例(巴黎圣母院、帕特农神庙)

测量试验(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古董图片中的各种长度数据,找出图片中的黄金比例。

小组汇报结果并交流方法。

教师总结:自古以来收藏的古董价值昂贵,不但是因为它们具有昂贵的材料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具有蕴含黄金比例的完美造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课堂收获。

2.教师出趣味题“怎样黄金分配一天的24小时,让我们的作息时间更完美”

3.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人的一天时间有24小时,扣除8小时睡眠时间剩下16小时。我们以黄金比例来分配这16小时,那么10小时可作为工作或学习时间,而其余的6小时可作为休息时间。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合理的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

第二课时 在实践中应用黄金比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介绍黄金比例知识。

二.发展阶段

1.请学生尝试用黄金比设计一件美术作品。

交流绘制方法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演示(黑板)总结:

在生活和美术中运用的黄金比并不是一个精确值,我们找到的比之也都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0.60¬—0.7)左右。我们可以用分数的方法确定宽与高的关系。如2/

3、5/

8、3/5等。假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花瓶,就可以先确定它的高度(不必量出具体长度),那么它的宽度就是把高平均分成三份中的两份或八份中的五份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对称的问题(如果把纸张对折,宽就要画一半)

学生尝试说说一扇门或一本书的设计方法。

2.请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设计一件美术作品。

要求:造型美、装饰美

3.评价作品。从比例关系和色彩图案两方面分 析作品。

四.课堂小结

1.测量游戏:

(1)用卷尺测量一个人的身高和平伸双臂时两中指间的距离。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以肚脐为中心,分别测量一个人伸张四肢站立时的肚脐到四肢的长度。看看这四者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结果:

(1)身高和平伸双臂时两种之间距离相等。

(2)以肚脐为中心,人伸张四肢站立式肚脐到四肢的长度分别相等。

教师总结:

我们做的两个测量游戏说明人在伸展四肢和平伸双臂立正站立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关系。

游戏告诉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神秘的比例关系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应用。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前我在和五年级数学教师交流时了解到,五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学过有关比的知识,也没有学过小数的除法。这就给这节课上认识理解黄金比例(1:1.618)和测量宽长比率算造成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要求学生只要记住理解宽与长的商在0.6—0.7的范围内就成为完美的长于宽的对比;而计算的问题就交给计算器,这样既准确有很好的节省课堂时间;为了学生能够在寻找古董花瓶时都能够准确无误的至少找到一组黄金比例,我在课前把每个组的图片都做了测量并记录了每组的数据;作为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参考。在第二课时中又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我干脆就不让学生计算,叫他们用平均分和目测来解决问题,不但避免了没有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目测观察能力。总之,我认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是要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意外问题做到未雨绸缪。但这也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事,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辛苦才行。

大家还在讨论...

第四届“智慧之星”读书节通知(ljianhua)

关于举办南郊镇小学第四届“智慧之星”读书节(ljianhua)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ljianhua)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ljianhua)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ljianhua)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ljianhua)

教材分析(xiaoyueliang)

《美丽的南沙群岛》反思(xiaoyueliang)

古诗词名句(xiaoyueliang)

古诗名句(xiaoyueliang)

数字书写练习(yulinlang)

数字的书写(yulinlang)

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yulinlang)

案例:教师要在课堂中摆正自己的位置?(yulinlang)

小数加减法的案例(yulinlang)

课后反思的“七要”(yulinlang)

教学反思的撰写(yulinlang)

关于计算的教学反思(yulinlang)

帮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kuailebuyi)

指导运用学习方法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kuailebuyi)《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发表于2009-12-22 16:36:00 回复(0)

beibaozu007 人美版第9册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学习材料

彩纸、剪刀、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课的知识点)教师采用启发谈话(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出示两张美术作品图片(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两幅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体会比例给我们的不同感受。同学们!谁能用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和你感受的是什么?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悟,引出比例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我们身边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比例美,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留意过。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知识在美术中的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出示课题《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二、新授课:(亲身体验)

(课件展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体验式学习法,使学生初步体验身边不同物体的比例美,了解不同的比例关系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针对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教师出示三、四件中国画作品(教师将图片进行处理,首先展示给学生的只有山的图像)后把其他部分放到合理的位置(人、马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如说不完整,另一名同学可以补充,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满足学生共同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其次,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理由。为后面的深入学习作铺垫。请同学们再说一说,范宽为什么将人物、马等画的相对较小?学生谈出感受:画家为了突出表现大山高耸的气势,把人物、树等相对画小;是中国画常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法则。

教师小结: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二、师生共同参与: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课件展示)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鼓励学生用健康的心理来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感受比例带来的不同感受。(学生欣赏质疑:到底什么是比例?师答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看大屏幕,教师的及时风趣解答。学生体会到比例最早见于数学,一般指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形成比例。比例合理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舒适、耐看、神圣、自豪感。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学生内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四、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寻找比例的变化,初步接触黄金比例。

学生通过自己的测量,初步了解黄金比例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

课件展示:结合《巴黎圣母院》,请学生找一找比例的变化,可以用目测一下比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双耳瓶》《磁州窑叶纹梅瓶》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

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分组回答。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引导学生感受到:知道艺术有夸张,作品只是接近黄金分割比值,(在美术中黄金分割比值是一个近似值约为2:3。)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怎样去其糟粕,提取精华?怎样在夸张的同时,真实的再现生活?艺术作品是对历史地再现,体现出人类的智慧等。

黄金分割比值,是人类揭开艺术奥秘的金钥匙。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双耳瓶》,其装饰运用了红、黑、黄3种色彩,形成一个黄黑色的色调,不仅协调,而且有浑厚、华丽之感。《磁州窑叶纹梅瓶》,在风格上矫健挺拔,简洁深

五、作业:

任选一个(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

1.提倡用废旧材料制作;

2.小组合作创作一件与黄金比值接近比例的艺术作品。3.教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语: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课件展示)

艺术品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浑厚华丽的、有简洁深秀的、有气魄雄健的,都能反映客观现实和主观感受。我们应用积极的心态去欣赏艺术作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艺术作品的比例美,学会巧妙地运用比例。

资料库

1、“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这句话的含义应该是泛指。因中国画自古就不讲求焦点透视法,但也有自己的一整套的比例衡量标准,“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就是其中对山水画比例的一个经典描述,也符合西方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的基本法则。中国绘画基本都是采用“散点透视法”,近现代也有画家尝试融合西方的焦点透视进去,但是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尺幅,无法完成长卷。所以只有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才可以创作长卷。

2、《溪山行旅图》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高达两米多的巨作《溪山行旅图》轴,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堂堂大山迎面压来,迫人眼目。如徐悲鸿所谓:“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山头杂树丛生,充满顽强的生命力。细密的点子皴,更是把大山刻画得坚实与传神。一条飞瀑从山间一泻而下,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中前景山脚处。巨石纵横,庙宇隐现,溪流湍急。近景大石突兀,一队旅人正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整个画面充满着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溪山行旅图》轴中那“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远望不离座外”的突兀构图.“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式,枯老、劲硬的墨线勾勒和均匀、浑厚的雨点皴,都是范宽山水画充满质感、量感的雄武之风的具体体现。我认为,对范宽的山水画风格最恰当的概括就是:雄武的风格。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3、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大门上雕刻也是精巧无比,多为描述圣经中的人物,大门正中间则是一幕「最后的审判」。左右两边各另设一个大门,左侧大门是圣母玛利亚的事迹,右侧则是圣母之母-圣安娜的故事,每一个雕塑作品层次分明工艺精细。

走入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著柔和的气氛。坐席前设有讲台,讲台后面置放三座雕像,左、右雕像是国王路易十三及路易十四,两人目光齐望向中央圣母哀子像(Pieta),耶稣横卧于圣母膝上,圣母神情十分哀伤。

圣母院第二层楼是著名的玫瑰窗,色彩斑斓,可不仅仅是装饰,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著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藉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

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从钟楼可以俯瞰巴黎如诗画般的美景,有欧洲古典及现代感的建筑物,欣赏塞纳河上风光,一艘艘观光船载著游客穿梭游驶于塞纳河。

雨夜中的教堂巴黎圣母院广场上有法国公路网 “零起点 Point zero” 标志,从巴黎到什么地方有多少公里,是从这个“原始点”开始测量的;从什么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达这个“圆点”的距离。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画人像》教学设计

[ 录入者:guest | 时间:2010-01-21 11:54:14 | 作者: | 来源: | 浏览:431次 ]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本文由+_收集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A、^人.体比例——立

七、坐

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篇8: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弘扬创新的21 世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根据我国课程改革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富有活力的美术教学, 培养学生学会探究的方式和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探究式的美术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带给学生创造能力和感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多种提高。小学美术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 在小学美术课中实践探究性学习, 可以为学生打下卓越成长的坚固基础。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探究式学习

1.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认识到, 美术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通过激励思考、引导, 促进学生进行探究。作为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 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拥有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以及引导学生发生探究兴趣的能力, 以及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并辅助解决的能力。

以三年级《卵石动物造型》的教学为例, 在开课初先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老师先拿出一大堆各种形状的卵石说, “同学们, 这些小卵石好看吗?老师想把它们利用起来, 你们帮老师想想办法吧!”有的学生说他家门口炒栗子的叔叔就用卵石炒栗子, 所以卵石可以做饭, 这时就有别的学生说, “现在上课, 不能做饭!”“那你们想想可以在卵石上面画画吗?”教师课件展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卵石动物造型图, 激发学生创造力后看一段在卵石上制作动物造型的视频, “同学们想在卵石上画东西吗?”学生齐声回答:“想!”经过视频体验, 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请学生领取制作材料。

2.合作探究, 创造和谐探究环境

小学生作为个体, 不一定能在课堂上独立地完成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能为小组提供更开阔的思维角度, 还能用团体力量促进探究活动的持续、高效地开展。如, 在讨论怎样制作、用什么材料辅助制作时, 个人思维有局限性, 学生只会想到用彩色笔在卵石上画一画, 但是小组的交流, 开拓了思维空间, 大家会想到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做法, 比如用彩色橡皮泥捏一捏堆到卵石上。而且小组合作探究, 能避免小学生在一个人的探究过程中感到无趣而出现走神的现象, 促进了探究课堂的高效、有序。小组讨论后, 有的学生把整颗卵石变成了色彩斑斓的鱼, 有的发挥创造力, 画了一只趴在石头上的青蛙, 还有的用橡皮泥给卵石加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 创造了一个新型动物!

三、在课后延伸中引导学生课外的探究学习

在学生制作好各组的卵石动物造型后, 教师对学生的成品表示赞扬, 对小组的探究学习效果进行鼓励。然后, 教师再展示网上流传的用多块卵石拼成情景画的视频和图片, 学生提问:“这些卵石图案只用了卵石就这么美, 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那有哪位同学知道吗?”学生争着回答, 因为卵石本身好看, 有的学生提出:“老师, 这个视频里面的背景也很好看呐!”大家叽叽喳喳地开始说起了这个情景画的背景, 老师这时才引导道:“不就是这幅情景画这么美的原因吗?它不仅是用多块卵石摆成了造型, 关键是卵石背后的沙滩、落日也很美呀。它们相互映衬, 才造就了情景画整体的美感呀!”小学生恍然大悟, 老师继续说道:“老师了解的还不够多, 你们谁能给老师分享更多卵石造型的设计吗?”接着, 给学生讲解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翻看美术书籍寻找灵感;和爸妈讨论;去市场上问问卖各色卵石的叔叔阿姨;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等。请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用图片或者个人讲述的形式在下周为大家展示出来。学生经过探究学习, 纷纷展示了他们搜集的卵石造型图片, 大家经过交流了解了造型背后的意义, 激发了学生更多的美术灵感, 强化了探究学习的模式和习惯。

上一篇:留庄镇中心小学安全大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洗心革面成语释义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