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基本知识

2022-07-22

第一篇:小学美术基本知识

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史论知识

(一)

一、填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3、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8、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0、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 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

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3、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 (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个体意识。

1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1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6、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史论知识(一)

一、填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3、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8、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0、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 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

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3、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 (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 (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 (3)学生个体意识。

1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1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

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6、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

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 要点: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

1、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 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 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

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 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3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3、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 要点:生平介绍: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巴黎,他父亲在哈佛尔开杂货店,莫奈的童年便在哈佛尔度过,大自然陶冶了他自由自在的性格,那时他常在练习本封面上画装饰取乐,不知不觉从玩乐中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十五岁时便以一个漫画家闻名于家乡。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教师考编美术知识部分

(一)

一、扬州八怪:金农、高翔、罗聘(鬼趣图)等

二、六朝四大家:顾恺之、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没骨画法)、曹不兴 顾恺之:

(1)、克服前代局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关系处理人物情思 (4)、“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三、五代山水四大家:荊浩、关仝、董源(潇湘图)、巨然

四、南宋四大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宋四大家:苏黄米蔡

五、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吴镇、倪瓒、王蒙(青卞隐居图)

六、明四大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工笔重彩)

仇英 《剑阁图》

七、印象派代表: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等

八、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唐朝名画录》朱景玄

“神、妙、能”

九、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张彦远

十、第一部系统山水画论:《画山水序》宗炳 十

一、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谢赫(系统绘画品评) 《古画品录》---六品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线条造型)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不同对象色彩不同)

5)、经营位置(构图学)与顾恺之的“置陈布势”类似 6)、传模移写(临摹技巧)

十二、中国四大石窟是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石窟。

十三、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宝鸡北首岭类型、西安半坡类型、河南庙底沟类型。

作者---作品

(1)、《开国大典》---董希文 (2)、《荷花水鸟图》---朱耷 (3)、《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4)、《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5)、《格尼卡尔》---毕加索(西班牙)

《亚威农少女》---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6)、《静物与金鱼》---马蒂斯(法国)野兽派创始人 (7)、《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戈雅(西班牙)哈玛 (8)、《大碗岛的星期天》---修拉(点彩派)安涅尔浴场 (9)、《步辇图》---阎立本(唐)

(10)、《簪花仕女图》---周昉(唐) “水月观音” (11)《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 《捣练图》 (12)、《三毛流浪记》连环漫画---张乐平 (13)、《马拉之死》---大卫(法)新古典

(14)、《泉》《土耳其浴女》---安格尔(法)新古典 (15)、《游春图》---展子虔(我国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16)、《早春图》---郭熙(高远、深远、平远)(林泉高致) (17)、《五马图》---李公麟 借鉴前代“白画”发展“白描” (18)、《掷铁饼》---米隆(希腊)

(维纳斯)

(19)、《拾穗者》---米勒(法国)《晚钟》《播种者》劳动者 作者---特征

一、“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

曹仲达

二、张家样---张僧繇

周家样---周昉

吴家样---吴道子

曹家样---曹仲达

三、明代“浙派”的代表画家是

戴进 和 吴伟 。

四、“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是 赵之谦 、虚谷

虚谷---晚清画苑第一家

“海上三任”是指 任熊 任熏 任颐(荷塘鸳鸯图)

任颐 即任伯年

五、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 武梁祠 为代表。

画像石萌发于

西汉时期 。

六、 永乐宫 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

马君祥 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采用了 连环画 的表现形式。

七、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孙隆

八、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任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芥子园画传》

九、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的画家是

陈树人

陈树人

与 高剑父(春睡画院) 、 高奇峰

并称“二高一陈”

岭南三杰

十、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明末 董其昌

十一、“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

石涛

在其 《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 十

二、近代

---之最

一、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3-1万多年。

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隋代 的

安济桥(赵州桥)

三、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石器

时代的美术。

四、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五、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蒿岳寺塔 。

六、我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早的装饰品,是 峙峪人 制作的一件 石墨 装饰品。

七、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图的 《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八、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吐鲁番晋墓

九、“昭陵六骏”浮雕中最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飒露紫

十、湖北随县曾候墓出土的大型编钟,堪称 战国 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十一、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

白灰面 ,二是出现了 夯土台基。

十二、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

牵牛

像和 织女 像。

简答题部分

一、 奖励比惩罚好

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和惩罚是为了维持秩序的活动。奖惩不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 4)、进行表扬和批评时,应注意个体差异(男生女生、性格) 5)、内在动机。学生对学习兴趣是最强的内在动机。

二、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他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的意义构建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三、 布鲁纳的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学习者主动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不断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 2)、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3)、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4)、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四、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的含义、影响自我能效产生的因素

1)、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个体成败的体验、个体归因方式

五、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加强和巩固。

2)、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的。如奖赏、赞扬等。激学习动机。

3)、奖赏增进动机,惩罚削弱动机。

六、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行为结果的归因: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可控归因、非可控归因。如: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具体分析。

七、教师成长经历那几个过程

关注生存阶段 自身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感阶段 学生成绩提高

关注学生阶段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八、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间有显著的相关 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思维流畅性。

2)、教师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间有显著的相关 富于想象充满热情的教师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影响 如:罗森塔效应。

九、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

1)、教师指导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 2)、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3)、注重回顾先前的知识,并注重因材施教 4)、将课堂练习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5)有一套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规范化、自动化程序 6)、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十、论述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

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等

1)、如果是家长代理人,应该是仁慈、温和的平易近人的 2)、如果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者,应该是公正、民主的 3)、如果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应该是富有同情心的、真诚的 值得信赖的 4)、…… 十

一、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教学过程提供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情况,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决策评价的依据 十

二、简述学生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 1)、心理品质有缺失 2)缺乏沟通或沟通不良

3)、对纪律要求的理解尚未转化为指导行为的理念 4)、因成绩下降而诱发的违纪行为 十

三、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影响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班级大,个体因素差异大;班级大,容易形成小群体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

因材施教

4)、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会影响课堂的管理。 十

四、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和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课堂行为:积极的课堂促进与教学目的的实现 2)、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 十

五、如何培养群体凝聚力 1)、了解群体凝聚力情况 2)、帮助学生对事件的认识与评价 形成认同感

3)、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4)、当学生表现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时,给予鼓励和赞许,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十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况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十

七、学习策略的分类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十

八、学习策略的分类

1)、学习策略可分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元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 十

九、教师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

自我设计训练

头脑风暴法训练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备课基本方法

一、把握教材主旨,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1、 分析教材

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分析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其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 课前预设

教师在设计预案时要注意创设充满欢乐、趣味、悬念和问题的导课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预设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的关注“教师怎样教”的单线程设计转到新理念下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框架设计、多线程设计,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随时有应对的方略。

4、组织教学语言

一节课语言是关键,生动的语言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幽默诙谐中渗透知识学生容易接受,但只有生动的语言还不够,我们还要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每个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在美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 转化教师角色,优化课堂结构

1、 完成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真正成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2、 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交流、协作能力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 全程反思教学,及时调整总结

第五篇: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示范与演示法

示范与演示十分接近,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被人们理解为一个含义。示范的主要目的是行为的展示盒模仿,示范者通过操作工具和材料展示完成一项工作或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行为模仿示范者展示的过程和方法。演示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的正确性,学生不一定要进行行为的模仿。

二、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操作以加深理解、形成熟练的技能或长期的记忆时所采用。

三、案例学习指导法

由于美术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不容易透彻理解的原理和方法,这时若用某一个具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或者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感受和认识原理、方法或程序,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案例学习指导法”。

四、提示性训练法

对于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的强调,使我们很长时间以来都很回避“训练”这个词,似乎“训练”就是机械学习的代名词。事实上,训练是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方法。“提示性训练”一般指“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的训练过程,在进入作业目标之前加入一定的思考与训练,让他们自主进入积极学习的实践状态,既能解决技能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探究学习方法,通过训练而内生更多的感悟。”事实上,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示性训练不仅可以设置在进入作业目标之前,还可以出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比如某一堂课、某一单元、某一学期。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可能会经常或者长期使用这一方法。

五、讲述法

每一堂课都不可避免地要传递相应的信息飞给学生,可以说,没有信息的传递也就不可能有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没有讲述,其他方法也很难有效实施,因而讲述法是教学也是美术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方法。

表面看来,讲述法有向学习者灌输知识之嫌,但是。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讲述,我们可以把讲述法定位于“创造性的双向讲述”。即通过讲述促进听者更好地理解讲述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进而实现表达与创造。

上一篇:学校老师述职报告下一篇:学校普法活动记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