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2024-05-05

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共11篇)

篇1: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案例

———七年级思品薛广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身边存在着许多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辨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

增强自我保护的勇气和信心,在实践中学会有效地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预习指导:

1、在看完教材93的故事后,你能说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李明不加思考将身份证借给他人,说明他什么问题?

2、中学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女学生容易受到侵害,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你认为对于女学生来说什么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呢?

3、想方设法说说当你遇到以下险情,你该怎么办?

1)一天放学后,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这几名社会青年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搜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在校门旁交出20元钱,还不许告诉任何人。小明该怎么办呢?

(2)下晚自习后,你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后面好像有人在跟踪。回头一看,果然有人!你害怕极了,这时候该怎么办?

归纳: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有效自我保护时,应当注意什么?(3)赵小锐和同学利用暑假到森林中参加生物夏令营,他看什么都感到新鲜。突然,他发现一只美丽的大蝴蝶,他想也没想,抄起捕虫网就追了过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当赵小锐如愿以偿抓到那只大蝴蝶时,周围已经找不到一个同学了,也听不到一点同学们的谈笑声,甚至连那条森林中的小路也不知去向了。他迷路了。如果你是他,此时会怎么做?

(4)当你正在家中学习时,你的奶奶突然昏倒,而此时家里还没有其他人在。这时你应该怎样做?(5)盛夏之时,放学后你和另外一个同学到江边去玩,不小心你落入水中,这时你应该怎样做?

(6)如果你正在上课,突然发生火灾,你知道如何引导同学们逃出火海和如何保护自己吗?

归纳: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怎样保护最大权益?

4、阅读P97小峰的故事,谈谈小峰靠什么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你一定会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中学生李刚上学路上,发现一老人被车撞倒,躺在路边,而肇事司机已逃之夭夭。下列选择中既保护自己、又维护正义的选项是()

A.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或120电话求救 B.立即上前救助 C.请同学、老师帮忙救助 D.请路人帮忙救助 2.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要翻窗入室。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上班了!”歹徒闻讯转身而逃,小刚的这一举动说明他()

A.事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

B.胆小、怯懦,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 C.能依靠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 D.没有履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3.1999年8月,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这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了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这说明()

A.自我保护是一件很难的事

B.青少年不需要家庭和社会保护

C.青少年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

D.要减少对青少年的侵害,主要在于青少年自己要学会自我保护 4.青少年避免受到侵害的前提是()

A.不要离开家 B.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C.保持高度警惕 D.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

(二)、填空

1.对于女学生来说,保持高度的、的行为举止、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2.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迅速而准确地作出(),要采取的方法与其斗争。

3.你是否了解常用的急用电话:火警—— ;匪警—— ;急救—— ;交通事故报警—— ;森林火警——。

五、课后小结: 归纳: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3、必背内容:(1)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具体做法?(四个方面)

(2)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怎样保护最大权益?

(3)青少年在遭受不法侵害,实行自我保护时,应当注意哪几点?

(4)我国保护青少年的两部重要法律是什么?(2部法律)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经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怎样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教学环节上设计是以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切入课题。接下来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案例分析、情景研讨、特别关注等环节使学生形成防范侵害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懂得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篇2: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七年级思品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导学案(3课时)学习目标

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重点: 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难点: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

预习案(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1、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

2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一个真正懂得珍爱生命价值的人在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的同时,更会。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3、创造和奉献不仅仅是一种它也会充实人们的生活。奉献使人使人,使人。

4、,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重要基础。所以人生的价值靠实现。

5、基础问答:为什么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探究案

(一)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与总结。

(1)王选、庄玉荣他们的生命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2)说一说:雷锋、孔繁森他们在奉献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3)辩一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二)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1、为使生命更有意义,自己在下列情境下该怎样做?

在家中:

在学校里:

在社会上:

2、阅读教材P16—P17中李素丽的事迹,写成下列问题:

(1)议一议:李素丽是怎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走出一段辉煌的人生?

(2)议一议:有人说,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有人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创造人生的价值。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的收获:

巩固案

1、双基练习

(1)一个人的生命要有价值,就要()

A.使自己生活得无忧无虑丰衣足食

B.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C.让别人瞧得起自己,使自己的荣誉得到满足

D.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

(2)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体现尊重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我从此不与同学交流,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以免耽误学习。

B.我应为家乡和社会作贡献,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所以我将放弃学业,尽早进入社会参加劳动。

C.我应努力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同学互帮互助,回家后尽力帮父母干些家务,尽自己所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我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所以要努力学习在这之前,不要任何人来打扰我,也不做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以免分散精力。

2、能力培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当你读了上面名言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

(3)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呢?

作业:

必做题:为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选做题:我们应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预习作业:完成第四讲锁定目标。

教学反思:

七年级思品迈好青春第一步导学案(4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发展对青春生命的可贵与美好的感受、体验的能力。

重点: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难点:青春的意义。

预习案(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1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时期。是充满的美好时光。拥有了青春,便有了、和。

2、青春是美好的,迈好青春第一步,提升生命的价值必须做到:(1)树立,追求,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2)要争分夺秒地抓住,宝贵的今天,莫让美好的青春年付诸东流。(3)一个人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必须,不断。(4)我们要从做起,从做起,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努力做工的事。

3、基础问答:如何使青春更美丽?

探究案

(一)青春——花样年华

阅读教材18页,思考:

1.杨乐在中学时代的立志和奋斗与后来事业上的成功有何联系?

2.毛泽东为什么把我们比喻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二)让青春更美丽

阅读教材19-21页,思考:

1.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意义?

2.谈一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3.有人说,青春是一颗滑坡天宇的流星,虽然灿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你是怎样认为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收获:

巩固案(相信自己的能力)

1、双基练习:

(1)青春——花一样的年华,为了使我们的青春更美丽,应该()

①树立远大理想②珍惜美好时光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④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

(2)、岳飞在《满江红》里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生动而寓意深刻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苦短,应抓紧时间享受青春。

B.人生如梦,一切都会过去,因此不必为现在的事情患得患失。

C.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迈好青春第一步。

D.一代新人换旧人。

(3)“青春让每一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多选)

A.要珍惜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开花吐艳。

B.每个人都会在青春年代成为有才华的人。

C.青春是盛开的花朵,我们不仅要让她散发迷人芳香,更要让她结出累累硕果。

D.要努力弹奏好青春协奏曲,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人才。

2、能力培养

我和奶奶比一比:

我16岁,我喜欢打球、跑步,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好 ;,我喜欢看科技方面的书籍,并且看后能记住绝大部分的内容,我会使用电脑写作查阅资料,我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物理学家,我正在为之努力。我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奶奶:65岁,喜欢户外活动,爱看报纸,但记不住多少,有点高血压,常年不断药,说话爱重复,爱怀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年轻时能„„。

(1)、看了上面的 材料,你有何感想?

(2)、古今中外有很多赞美青春的名言锦句,你能说出几个,试

一试。

(3)你打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作业:

必做题:

1、为什么要珍惜青春?

2、为什么要树立理想?

选做题;应该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

预习作业:归纳第一单元重点

篇3: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1.含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模式的创新。所谓“学案”,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等因素,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纲要式提炼,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编写的指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导学材料。学案的编写一般由教师参照教案设计完成。学案是纲要式的概括,因此,一个完整的学案内容比较灵活,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提炼,或者一个主题进行一个学案设计都是可以的。学案和教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实施步骤

首先,用学案指导预习。学生根据教师编写的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问题探究等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汇集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基本问题。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由教师精讲剖析,引导归纳小结,形成系统认知。再次,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练习题的选择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注意不同题型的搭配。最后,由学生形成对于学习内容的小结、感悟、自我评价等,目的在于让学生梳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以及个人疑难点。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依据

学案各个环节的设置主要以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在相关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根据有关的学习材料自主发现知识,主动总结归纳,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完善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在发现学习的理论基础上,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真正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依托学案、自主发现、自主结论的发展性学习。

2.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变化的客观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主观动力,归根结底,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理论是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哲学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编写学案这一外在诱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策略1:通过问题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全面预习

问题创设是指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案预习,使得整个预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问题的设置要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服务,通常问题的设计是利用社会热点进行讨论,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关注。

策略2: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中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有利于学生静心思考。在学案中进行故事设计,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从知识的接受规律来讲,有助于知识再现和深化。

策略3: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案导学的主旨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包办式知识传授,这就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课堂讨论是其中重要一环。通常用的活动情境是角色扮演,利用小组辩论赛、小品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此外,也可以通过课外调研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如去市场了解价格的变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等。学生根据在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策略4:通过情感陶冶,引导学生进行亲身实践

学案导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还有实现道德升华的目标,这是思想品德课实践性的体现。情感陶冶是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一般来讲,情感陶冶会重点强调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作为导学的榜样,影响巨大。此外,环境的陶冶、文艺的陶冶等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策略5:通过两难抉择,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

所谓的两难抉择,是指针对在学案中两难抉择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如会污染生态环境的塑料袋,用还是不用?遇到亲人违法,亲情与道德如何选择?等等。学案导学可以通过这种两难抉择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吴殿更.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8).

篇4:观中学思品课“导学案”之利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不同于简单的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①导学提纲: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带有激励性的简答或探究题,这些既是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的素材,又是教师的授课提纲;②导学练习:深浅适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后试做;③反馈练习: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有利于巩固知识。“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笔者从这两年的课堂实践效果來看,“导学案”的利用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减少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收过程的缩水现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查找、自主解决、自主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些教师认为在“导学案”的模式下,课堂上只剩枯燥,只是在重复、机械地大量搬抄教材,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比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林秋娟老师的《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热的冷思考》一文,通过“‘导学案例选一(节选)”案例说明现在的学生在课堂只剩下“预习课本做填空”,抹杀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待商榷。笔者分析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导学案”本身的设计就存在问题。比如在林秋娟老师的例举中,把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设计成几个填空题,这肯定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并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情况会大为改观。

1.请你结合课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说说什么是“爱的冲突”?

2.请你结合课本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分析如果“爱的冲突”处理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4.结合教材,联系自身的实践,请你为化解“爱的冲突”提供一些适用的锦囊妙计。

“导学案”设计中将知识点转变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更好地去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得到抒发。

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学思品教师,备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跨越代沟》的导学案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境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比如:

情境1:小华是初二学生,14岁生日时,他想搞个生日聚会,把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请来参加。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于是不同意他办聚会的这个想法。这可怎么办?

情境2:周五下午放学后你因为帮助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发现爸爸正在卧室里翻看你的日记……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成长。

四、激活了课堂气氛

初中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充满思想火花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跃的。但有部分老师认为“导学案”的应用使思品课堂过于沉闷,不够活跃。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认识误区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设计上“备学生”的问题。比如笔者在讲述《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苏教版七上第七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你的度量有多大?

(1)你是否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A.是 B.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A.是 B.否

(3)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A.是 B.否

(4)你和别人争吵之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A.是B.否

(5)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A.是 B.否

(6)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A.是 B.否

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实际,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另一个原因是“导学案”解答内容的展示环节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展示环节不一定都由学生回答,可以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抢答、学生表演、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集中展示等形式。只要展示形式新颖,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过于沉闷。

总之,思品“导学案”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优化中学思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推行与发展。

篇5: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平原中学 陈永军

一、导入环节; 听歌曲思考问题:

听宋祖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思考其中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你”指的是谁?你对这个“你”有着怎样的认识?再齐读《师爱浓浓》引出教学目标展示。

二、教学目标展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师观念,尊敬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

2、能力目标:提高对尊师内涵的理解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懂得学生应该热爱尊敬老师。

三、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

☆ 小组议一议:读66—67页用三句话归纳老师给我们的帮助有哪些?1、2、3、四、我们要热爱尊敬老师

1、夸夸我们的老师,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老师是最重要的最伟大的。(看谁能抢答)

2、读故事,谈感想:谁对社会贡献最大?(看大屏幕)

古时候,有个国王召集文武百官说:他准备把一枚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谁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呢?大家争论开了。有人推出战功赫赫的将军,有人推出辅佐国王治国兴邦的政治家,有人推出知识渊博的学者。国王想了想,都摇头否定了。最后,有人推出教师,国王听了他的理由后点头赞许,把勋章授予了教师。

你知道是什么理由吗?(参考课本68页第一段)

3、尊敬老师;(读课本68—69页小组派人抢答)

1、尊敬老师:首先

2、尊敬老师:其次

3、尊敬老师:还要

七、成果展示:(个人独立完成)判断对错:

(1)、小东知道上课应该专心听讲,这是尊敬老师的表现。

(2)、每次作业本发下来后,李明总是仔细看老师给自己的批语,并认真改正。

(3)、小孙已经上大学了,可是每年的教师节,他都要去看望自己小学、中学的老师,因为他感到老师的教育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4)、小红每次见到教自己的老师,都热情的打招呼,可对不教自己的老师有时就做不到了。

(5)、王刚经常到父母的小吃店里帮忙,以致影响了学习。一天,他在课堂上睡觉,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并让他请家长。王刚很不服气,和老师大吵了一架。王刚下决心以后再也不理这个老师了。

八、小结:结合“师爱浓浓,我们要热爱尊敬老师”这两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可结合课本、导学案、大屏幕)

篇6: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

漂白四壁()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7)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学法指导】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学习本文,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资料链接】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4、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答:

1、诵读积累:

①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

2、整体感悟: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2、人物性格:

①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③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互动释疑:学习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自读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能力提高

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答: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说”。

【省以致善】

开放探究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篇7:七年级思品12导学案

(六)单选练习

1、对于逆反心理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逆反心理都是错误的,它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

B.逆反心理是错误的,中学生应该一切听父母的C.要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要理解、体谅父母

D.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应该做出让步

2、下列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认识正确的是()【2007南京市中考题】

A.逆反心理都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B.逆反行为是错误的,子女不应反抗父母

C.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错D.逆反心理是正确的,子女可以反抗父母

3、小刚逃课打游戏,结果被班主任严厉批评。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老师是在履行学校保护责任,无可非议”B.“小刚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应该受批评”

C.“老师这样做是爱护小刚,我们应该支持”D.“师生关系平等,老师侵犯了小刚的权利”

4、下列能体现正确对待老师表扬和批评的是()【2007南京市中考题】

A.“我的画竟然没有被选上,老师真没眼光,我简直气疯了”

B.“老师竟然不选我的作文做范文,我再也不认真写作文了”

C.“老师今天对我的批评虽然有些过分,但也是对我的爱护”

D.“老师今天对我的批评太过分了!我就要在课堂上顶撞他”

5、小辉在日记写到:“过去语文老师对我好,我愿意听他的课。可是一场误会中他错怪了我,从此我就不再爱听他课了。”小辉的问题在于()

A.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B.不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C.缺乏依法维权的观念D.未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6、下面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正确的是

A.老师就应该高高在上,这样才能有威信B.师生之间不可能平等,因为老师是我们长辈

C.亦师亦友应该是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D在师生交往中,老师处主动,学生是被动地位

7、对于老师的批评,不正确的认识是()

A.老师的批评也是一种爱护B.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老师的批评肯定都是对的D.要重视老师的批评和意见

8、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任何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应该()

A、入乡随俗,接受一切外来文化B、保持民族自尊心,歧视外国文化

C、保持警惕,抵制一切外国文化D、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9、关于礼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之间有鸿沟,不可逾越

B、礼仪只体现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不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C、在与外人交往时需要礼仪,朋友、家人之间不要那么繁琐

D、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10、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是()

篇8:七年级导学案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掌握经济作物种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经济作物种植问题中的探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

【重点难点】:经济作物种植问题中如何找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在购物商场,导游小姐想买一件标价为500元的衣服;一般的商场都是加价100﹪标价,然后只要利润不低于20﹪就可以出售,你能帮导游小姐还价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2:

某村去年种植的油菜籽亩产量达160千克,含油率为40﹪;今年改种新选育的油菜籽后,亩产量提高了20千克,含油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1)今年与去年相比,这个村的油菜种植面积减少了44亩,而村榨油厂用本村所产油菜籽的产油量提高20﹪,今年油菜种植面积是多少亩?

(2)油菜种植成本为210元/亩,菜油收购价为6元/千克,请比较这个村去、今两年油菜种植成本与菜油全部售出所获收入。

先请学生认真读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小组交流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中有基本等量关系:

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

(1)设今年种植油菜x亩,则可列式表示去、今两年的产油量

去年产油量=160×40﹪×(x+44)

今年产油量=。

根据今年比去年产油量提高20﹪,列出方程

180×50﹪x=160×40﹪(x+44)(1+20﹪)

解方程,得今年油菜种植面积是亩

(2)去年油菜种植成本为:210(x+44)=元, 售油收入为; 售油收入与油菜种植成本的差为今年油菜种植成本为:元, 售油收入为售油收入与油菜种植成本的差为:两年相比,油菜种植成本、售油收入有什么变化? 油菜种植成本今年比去年减少:210×44=9240(元)售油收入今年比去年增加:138240-115200=23040(元)【课堂练习】:

1、某企业存入银行甲、乙两种不同性质用途的存款共20万元,甲种存款的 年利率为2.5%,乙种存款的年利率为2.25%,该企业一年可获利息4850 元,求甲、乙两种存款各多少元? 【拓展训练】:

篇9: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教材简析:

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教学建议:语气

1.本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语气.

2.要求学生重点识记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

3.注意讲清课文的省略句: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固定句式:“作……观”“以……为……”“……为所……”等.

4.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5.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样的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6.补充一篇课外文言文。

7.研究“物外之趣”

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说说你童年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训练。

课堂展示:

1.预习一测1.2

2.试总结文中“之”“其”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3.课内一练2.3(见79页)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见79页)

5.“观文如鹤”这种现象能存在吗?应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出“心之所向”,观察、想象、联想的关系)

6.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说“趣”在哪里?本文写了几件趣事?(并由此导出文章结构形式)

7.发掘潜力(见80页)

8.童年时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现请你调动自己的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例: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善良的星星;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的摇啊摇;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远飞逝不见的箭。

9.补充课外文言文《滥竽充数》(见81页)

10.我来说自己的童年、童年里那有趣的故事。

学生小结其收获:

篇10:《猫》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课型:新课 设计:李苑萍审核:黄文杰 执行时间:6月3日

【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

【学习难点】目标2、3。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小测:默写《约客》

二、新课学习

(一)自主学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思考: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形之后出现的?

1、“我”家为何好久不养猫?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更难过?

3、“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二)合作探究

第三只猫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但它的死却使我这样的难过,而且还比前两只猫难过得多。这只猫的死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1)课堂小辩论:自选辩题,自选助辩,小组合作,开展小辩论。

辩题:正方:作者的责任?反方:猫自己的责任?

2)立意与启示:1、作者给我们的启示:

2、猫给我们的启示:

(三)归纳总结

三只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喜怒哀乐,自责反省,都给与我们深深的启迪。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四)练习测评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4题。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凭什么断定“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修辞方法是。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请在第一段中分别找出猫和“我”的表现的一系列动词,体会当时各自不同的心态。

4.作者在第二只猫丢失后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写法不同,为何有此差别?

导学案(一)

一、changyulvwangsesongbiquancheng

二、1、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借用第三只猫表现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写出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告诉我们要善待弱小,关爱生命,不要凭借自己的主观去做。

2、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二)1、例: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B.“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例:A.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以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结局:第一只猫病死,第二只猫丢失,第三只猫因为我的误会而死亡。

(四)

1.总领全文。(说明:文章的首句或者首段的的作用往往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点出主题等作用,做题时要结合全文作具体分析。)

2.“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3.用红带或绳子逗它玩;买铜铃。一方面表现了小猫的招人喜爱,另一方面为后文三妹伤心作铺垫。

4.“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客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地躺着。”预示了它的死亡。

导学案2

一、略

二、(一)1、第二只猫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人太令人生气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

2、因“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用木棒打了它,冤苦了一只不能辩诉的动物,致使它死在邻家的屋脊上,使“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所以更难过得多。

3、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1、作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猫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四)

1.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2.议论,抒情、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3.猫:躺、晒、吃、叫、逃,写出猫先坦然安详,后悲楚的心态。

“我”:想、拿、追、打,写出“我”怒气冲天的心态。

4.第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第二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篇11:《短文》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审核人 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9-13

导学案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

经验。

【学习重点】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学习难点】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前导学】

【课堂学习】

一、走进作者

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1938年到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微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编辑。《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雏形()丰硕()稀疏()

霎时()孵鸟()姊妹()

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三、合作探究

1、所谓“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

3、为什么说“我”是“俗子”?

4、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5、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请用课文的.例子说明。

6、文章一共写了几件事?详写的是哪两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达标】

谈自己对“第一次”的认识(温馨提示:生命中有许多第一次。有益的第一次我们要积极去尝试,不可预料的第一次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有害的、消极的第一次我们要主动地避免。)

【课后反思】

格式: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三、学前导入四、学习任务五、课堂检测六、课后反思

主备人 审核人 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2-9-14

导学案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3、感悟行道树象征的奉献精神,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精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

培养合作学习及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

【课前导学】

【课堂学习】

走进作者

本文选自《张小风自选集》,作者张小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的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等.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划线词语

(1)堕落()(2)装饰()

(3)点缀()(4)繁弦急管()

(5)灯红酒绿()(6)贪婪()

(7)冉冉()(8)苦熬()

(9)自豪()(10)污浊()

【合作探究】

一、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1、在“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一句中,如何理解“堕落”一词的含义?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4、文中写道:“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行道树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2、行道树的形象和无私奉献者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课堂达标】

小练笔: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对“无私奉献精神”有了至高的认识。请你给环卫工人写封信,表达我们中学生的敬意。(字数300左右)

【课后反思】

格式:一、学习目标二、学习重难点三、学前导入四、学习任务五、课堂检测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国学与市场经济》阅读答案下一篇:品牌管理文献综述